第一篇:关于海峡两岸的演讲稿
海峡两岸
地图上,那个四面环海的美丽岛屿,拥有一个古朴的名字——台湾。呓梦中,他是蒙着面纱的神秘少女,在蔚蓝的海波之上,轻轻的向我招手!小时候,懵懂的我总是问妈妈,台湾在哪里呀?妈妈总是笑着回答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就在我们的心中。那时懵懂的我并不能领悟,但想要前往台湾的愿望在在心中扎下了深根。
长大后,我才依稀明白,台湾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历史课本上,记载了这片原本安定静谧的土地开始动荡不安的战乱。从17世纪初,因明末腐败沦为荷兰人的殖民地,到清军入关郑成功收服台湾,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遭受整整五十年的屈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无条件投降。记得郑成功曾义正言辞的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是啊!那块遗失的拼图,散发着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独有的温热与豪迈,身体里同样流动的那一腔热血。看那层层的海波是海峡两岸不变的情谊。
可是,陈水扁的统治阻拦了两岸同胞的来往,如此热爱祖国的台湾同胞,也只能日日夜夜遥望这片久别未阔的故土,七岁的我,也只能按捺住心头那波涛汹涌的憧憬与向往。厦门的海边,洋溢着特有的气息,却湿润了眼眶,凉爽的海风拂动着我绵延的思念,吹向台湾同胞的心。痴痴的望着,那其实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台湾。
5.12大地震在汶川人民猝不及防之时袭来,而身在海峡两岸的同胞们,似乎也感应到了灾难袭来,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队和医疗队来到四川地震重灾区,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和医疗救助。积极营救被困地震灾区的2897名民众,努力帮助四川企业迅速恢复生产,据统计,台湾同胞先后捐助14亿多元。广大台湾同胞与四川人民心手相连,共克时艰,为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给予了鼎力支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在8.8克拉克风灾中,大陆人民闻讯后,通过新闻媒体,使家家户户人尽皆知,在大陆的我们欲罢不能,希望自己也能奋战在救灾一线。我们拿出积蓄,献上我们的爱心与祝福,满满的募捐箱里是沉甸甸的心意。
8月20日晚19时35分,上海东方卫视联合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联合举办大型赈灾晚会《“跨越海峡的爱心”——大陆同胞援助台湾“莫拉克”台风受灾同胞赈灾晚会》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成龙、章子怡、李连杰、周星驰等100多名华人文体明星参加。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的我,仿佛听见悦耳动听的歌声,慷慨激昂的朗诵,接连不断的电话声在这个不眠夜,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向海峡两岸延伸——延伸,那层层叠起得海波涌动着13亿人的关怀缓缓驶去。
台湾是流动着中国的血液,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安危牵动着大陆同胞。身为华夏一族的我,十分祈盼看见台湾不再是一个地区,而是一个完完整整属于中国的岛屿。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圆满这个不是梦的梦。请记住,海峡两岸,永远一条心!
第二篇:关于海峡两岸的演讲稿
海峡两岸
地图上,那个四面环海的美丽岛屿,拥有一个古朴的名字—
—台湾。呓梦中,他是蒙着面纱的神秘少女,在蔚蓝的海波之上,轻轻的向我招手!小时候,懵懂的我总是问妈妈,台湾在哪里呀?妈妈总是笑着回答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就在我们的心中。那时懵懂的我并不能领悟,但想要前往台湾的愿望在在心中扎下了深根。
长大后,我才依稀明白,台湾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历史课本上,记载了这片原本安定静谧的土地开始动荡不安的战乱。从17世纪初,因明末腐败沦为荷兰人的殖民地,到清军入关郑成功收服台湾,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遭受整整五十年的屈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无条件投降。记得郑成功曾义正言辞的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是啊!那块遗失的拼图,散发着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独有的温热与豪迈,身体里同样流动的那一腔热血。看那层层的海波是海峡两岸不变的情谊。
可是,陈水扁的统治阻拦了两岸同胞的来往,如此热爱祖国的台湾同胞,也只能日日夜夜遥望这片久别未阔的故土,七岁的我,也只能按捺住心头那波涛汹涌的憧憬与向往。厦门的海边,洋溢着特有的气息,却湿润了眼眶,凉爽的海风拂动着我绵延的思念,吹向台湾同胞的心。痴痴的望着,那其实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台湾。
5.12大地震在汶川人民猝不及防之时袭来,而身在海峡两岸的同胞们,似乎也感应到了灾难袭来,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队和医疗队来到四川地震重灾区,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和医疗救助。积极营救被困地震灾区的2897名民众,努力帮助四川企业迅速恢复生产,据统计,台湾同胞先后捐助14亿多元。广大台湾同胞与四川人民心手相连,共克时艰,为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给予了鼎力支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在8.8克拉克风
灾中,大陆人民闻讯后,通过新闻媒体,使家家户户人尽皆知,在大陆的我们欲罢不能,希望自己也能奋战在救灾一线。我们拿出积蓄,献上我们的爱心与祝福,满满的募捐箱里是沉甸甸的心意。
8月20日晚19时35分,上海东方卫视联合江苏卫视、浙
江卫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联合举办大型赈灾晚会《“跨越海峡的爱心”——大陆同胞援助台湾“莫拉克”台风受灾同胞赈灾晚会》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成龙、章子怡、李连杰、周星驰等100多名华人文体明星参加。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的我,仿佛听见悦耳动听的歌声,慷慨激昂的朗诵,接连不断的电话声在这个不眠夜,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向海峡两岸延伸——延伸,那层层叠起得海波涌动着13亿人的关怀缓缓驶去。
台湾是流动着中国的血液,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安危牵动着大陆同胞。身为华夏一族的我,十分祈盼看见台湾不再是一个地区,而是一个完完整整属于中国的岛屿。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圆满这个不是梦的梦。请记住,海峡两岸,永远一条心!
第三篇: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演讲稿
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演讲稿
职教改革:遵循终身教育理念
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 华
(2010年8月10日)
尊敬的张榕明理事长:
尊敬的台湾同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2010年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在天府之国成都举行,对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我谨代表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对论坛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台湾的同胞以及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个简要汇报,并就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是四川省第一家教育集团,集团致力于人才培养、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拥有四川省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四川
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德阳市旅游职业学校、四川省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西昌职业中专学校、德阳外国语学校、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成都市创业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等13个教育机构。现有学生5万余人,总资产10多亿元人民币。
集团在2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集团始终秉承小平同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致力于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集团教育体系,配臵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发挥育人效益。
一、面向人人,搞活职教招生
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学习。可以说,学会学习从而学会生存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特征,强调接受教育的人应该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应该为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提供平等获得教育的机会。
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教育的要求,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按照“全纳性”的要求,完善招生政策和具体办法。在招生政策上,坚持面向人人,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使家宝总理倡导的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理想得以实现。在招生办法上,采取注
册就读和春秋两季招生、“随到随学”等办法,招生对象从过去单纯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扩大到了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士兵等城乡劳动者。在学习方式上,充分尊重学生对全日制、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学习模式的选择,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近年来我们对少数民族、穷困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给予了特别关注,在四川还没有实施藏区“9+3”计划之前,集团每年就招收了近1000名藏族、彝族学生。去年以来,我们以整合资源的方式,先后在会理县、西昌市投巨资建设两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实践证明,推行“全纳性”职教招生办法,使受教育者突破了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学历等方面的限制,既扩大了职业学校的生源,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扩大了受教育者入学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可谓两全其美。
二、面向社会,拓展职教空间
终身教育开辟了学习新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川现代教育集团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较早地运用终身教育原理,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建立起了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结合的现代大职教体系,形成了市场导向、自主办学、企业参与、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集团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针对广大城乡劳动者、待业人员及各类转岗、转业人员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在成都创建的创新就业培训中心每年承接上万人次的各种培训,成为成都市认定的市级城乡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集
团所属的各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功能,有效衔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全面开展了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近三年集团面向农村失地农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达1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集团以“惠及民生”为导向,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以“多样性、有序性、教育性、服务性、公益性”为原则,积极探索和开展社区教育。各职业学校在满足自身的教育教学需要的同时,采取无偿或优惠的办法,积极向社区居民、单位从业人员及社区组织开放教育设施、场馆等资源,充分利用专业师资、设备、管理等优势,面向社区居民、农民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短期职业培训。有的职业学校还组织教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厌学的学生等进行无偿的文化辅导和心理辅导,组织一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社区服务队,通过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城乡科普宣传、拥军优属活动、区校文体联动、社情民意调查和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服务。事实证明,职业学校为社区服务,既拓展了职教服务空间,彰显了职教特色,又加强了区校合作,促进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面向未来,改革职教课程
终身教育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最核心的是教育的“终身性”,认为教育是持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应该贯穿人的一生。长期以来,在我国职教界存在着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一种是过分强调知
识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体现在课程设臵上就是偏重于基础课、理论课;另一种是过分强调为学生的现实就业服务,体现在课程设臵上就是偏重于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就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而言,我们主张在兼顾学生现实就业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终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保证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为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搭建好平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二是重视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此各职业学校都加大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特别是借鉴军队管理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以军队的纪律约束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营的风气感染学生,强化了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服从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及应变能力,深受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好评。三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各职业学校以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为基础,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集团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
四、面向市场,创新职教服务
教育的本质就是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取决于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的高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为了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长期
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一流的设施服务学生,以一流的师资服务学生,以一流的管理服务学生。首先是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集团以资产为纽带,实行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连锁发展,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产品及服务项目涉及到各种类型、层次、专业、课程,犹如大型教育超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教育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二是形成了强大的教育服务能力。集团所属学校均按省级重点以上学校标准建设,使硬件设施、师资条件、技术水平达到一流要求。三是建立了科学的教育服务规范。近几年,我们引入国际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做法,以组织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科学、规范、权威、可行的职业教育服务标准体系,较好的适应了学生、家长、企业乃至政府的需要。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终身教育思想对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用终身教育的理念去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就会方向明,路子宽,效果好。作为终身教育思想的受益者,我们还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门类,而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种思想或原则。这种思想或原则应当适用于各类教育。因此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以及设计教育体系机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应当自觉遵循终身教育理念。
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能停留在概念、学术等理论层面,而是要重在行动。国家及各地都应当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鼓励实践,鼓励创新,突出实效。
三是职业教育最能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大有可为。要按照开放、多元、灵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完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而迫切。我们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将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契机,牢记使命,一如既往,不懈追求,继续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增强能力,打造品牌,为国家的终身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谢谢大家!
第四篇:海峡两岸教案范文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能力目标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 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及方法
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1、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
2、台湾对大陆的态度;
3、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5、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大屏幕打出《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窄窄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让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师设问: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最后一句“一弯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这种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一:思念故乡,渴望统一的情怀。学生二:台湾海峡。
学生三: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的状态。学生四:渡江战役后蒋介石带领残余部队撤往台湾,从此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开来。教师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有些台独分子叫嚣,台湾是独立自主的,谁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同学们,你们能回击这些台独分子吗?谁能告诉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追根溯源,回顾一下台湾问题的始末:
1、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们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互相补充自己所知道的史实。教师巡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并加以指导。
学生一: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从三国时期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学生二: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学生三: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学生四: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补充: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看图片,这是美国历届领导人承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才同学们的回顾,我可体会到台湾与大陆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千古一脉、血浓于水的关系。教师: 从古到今,无论何时台湾与祖国分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那句诗?诗中怎样说?
学生: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教师:今天,两岸分离,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
可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三、海峡两岸关系变化
看两岸关系变化表,由学生结合课本和图表,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同学们阅读课本65页结合第15课的内容,阅读中总结党和政府在不同阶段对台湾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政策:
学生一: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学生二: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学生三: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学生自由讨论: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解决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一:形成的原因不同:港澳问题是由于西方国家利用武力或欺骗的手段侵占中国领土,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而导致暂时性的两岸分离,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学生二:解决途径不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是在中英、中葡之间进行谈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此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问题均可讨论,在解决港澳问题时,并没有这一提法。
学生三: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与解决港澳问题有所区别。国家在港澳驻军,外国军队撤走,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而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2、两岸僵局的打破
同学们看书,总结一下两岸的僵局是怎样被打破的?这些政策有什么意义? 学生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学生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学生三: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在这一块,要求学生了解两会成立的有关情况(成立背景、时间、性质、目的),及两会达成的共识;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7面的小字资料,了解两岸的交往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看你有何感想?”(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的含义,特别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含义。3.中美关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学生一:“三不政策”——美国敌视新中国,以台制华
学生二: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性的措施——中美关系缓和,并正常化。学生三:成立海基会通过海协会与大陆进行对话——中美关系良好发展 学生四:台独分子猖獗——国际反华势力抬头。
在这一块,要使学生认识虽然台湾对大陆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被动的,他是由我党的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变化决定的。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教师:同学们,至今两岸仍未统一,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现在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先说有利条件吧:
学生一: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学生二: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三: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学生四:和平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海峡两岸的人民都希望统一。学生五: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教师:不利因素呢?
学生一: 外国反华势力进一步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做台独分子的靠山。学生二: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蓄意制造分裂。学生三:两岸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五、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台湾形势
背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反华势力进一步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鼓吹两个中国,蓄意制造分裂。让我们看屏幕上的资料:教师演示99年到03年的台独表现。在这一块向学生展示一些台独的行径,帮助学生认识台独的真面目,如陈水扁的“公投新宪”、变更国名、推行“台湾主体性”教育、入联公投等,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1.看图片,用事实表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2.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他们说的对吗?还有更重要的吗
甲同学说: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乙同学说:都是中华民族。引导学生回答: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 学生一: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学生二: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
学生三:党和政府对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推进和采取的政策等。教材上的两个同学说得都对,他们所说的是两个有利因素或内在因素。
还有更重要的是:
学生一: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学生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课堂小结
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A、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B、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C、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僵局的打破
A、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B、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五、我们的美好祝愿
祝愿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
六、作业布置:学生收集更详细资料发布在校园网上指定网站。
第五篇:海峡两岸交流会
切磋琢磨,相得益彰
——经济管理系海峡两岸学生学术交流会 经济管理系海峡两岸学生学术交流会于2016年4月7日晚六点半在办公楼四楼会议室举行。出席本次交流会的有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主任林君瀌教授及学生一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燕晓飞主任、李淑玲书记、王明哲副主任、赵明霏老师、汪星余老师,以及来自经济管理系经济学、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20余名学生。
交流会由王明哲老师主持,燕晓飞主任代表经济管理系的全体师生对来自台湾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会增进两岸高校学生间的了解与友谊,深化学生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相关问题的认识,相互借切磋究方法,取长补短,提升彼此的研究能力。林君瀌主任在讲话中,也表达了对此次交流会的期望,并认为交流会取得的效果意义非凡,希望这样的交流定期举行。
交流会上,来自台湾的赖淑冠同学和何静宜同学分别以《2008年之后日本实施的政策是否能拯救失落的经济》、《信息不对称与现金价值的关系》为题发布了她们的研究成果,来自我校经管系的汪扶摇、徐智勇、于珊平、吴若茗和王雪娜同学分别做了关于《互联网金融》《P2P风险控制》《股权众筹》《互联网金融对消费者消费理念及效应的影响》和《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主题发言。之后,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展示了对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最后李淑玲老师对交流会进行总结,表达了希望以后继续举办此类活动的愿望。
通过此次交流,海峡两岸的同学们既加深了友谊,又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进益,听取了双方对待问题的独到见解,交流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