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峡两岸》观后感学习
篇一
昨天晚上,晚饭后看了一下 CCTV-4 的一档节目,《海峡两岸》,我不是天天都会看这档的节目,但几乎每次看了以后都会觉得台湾的局势真的很不和谐,於是就杞人忧天般的感叹,看来还是***会比较好一点啦!
昨天的节目与往常不同,不是联线台湾的一些局势评论家,因为台北市长郝龙斌正好在大陆做访问,这也是首次台湾政客中的市长级别人士正式访问大陆,所以央视就借了这个机会采访了一下。
采访刚开始,郝龙斌就讲说‘可以谦虚的讲,看了上海了以后就感觉上海要比台北规划和发展的好一些’.这话本来听起来还比较顺耳,但细细想来,这话里还是有玄机的,上海与台北的城市形成哪个要早一些,这个众所周知,上海在晚清时期就初现雏形,而台北是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才发开快速发展,要比较城市实力,台北自然不及上海,郝市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於是也就卖给大陆一个顺水人情,让国人听著舒服了一点!接下来就讲到了大陆与台北的直航,郝市长希望可以建立起一个台北与长三角的两小时生活圈,“台北人可以在上午飞到长三角或上海,中午与友人一起吃饭谈生意,下午可以去工厂了解生产情况,晚上就又可以飞回台北和妻儿一起用餐。
这个愿境很美好,这样可以增进大陆与台湾同胞的相互了解,这个观点我很赞同(当然,这个不用我赞不赞同),郝市长话锋一转,说到台湾目前有很多的高科技人才,有很多资讯方面很发达,可以是说世界级的第一,这话听著就有点别扭,难道大陆没有这些人才(不得而知)郝龙斌还提到说台湾要发展,还是要抑仗大陆这边的支持的,因为台湾用地很缺乏,要设工厂,就要设在离台湾一海之隔的大陆这边,现在两岸直航了,这可以说是两岸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说要互相利用,互相发展(只是说的直白了一点,大陆这边要警惕不能让那边翅膀硬了就独了)。
郝市长在给大陆的游客做向导时又说道台北有野生动物园是世界五大,亚洲最大,要以红毛猩猩与大陆交换大熊猫,还说台北的饲养技术是多麼多麼的高超与先进,反正让我听起来很不爽了!采访过程中一再使用“我们”“你们”等主观称谓,一副要与大陆划清界线的样子,大家都是中国人嘛,干嘛要这麼生分不过郝市长还有提到反对挑拨民族分裂的话题,这个话题很好嘛,政治归政治,民族归民族嘛,有思想,看到这里我就有点喜欢这个人了,还有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嘛,我也是这样想的,不管大陆与台湾的执政党会是谁,会是什麼样,那麼我们两岸人民团结就好了,不要被外族欺侮,两岸要团结,要共同发展,只要不搞台
独,承认一个中国,那麼不管台湾是否由共党执政,这都变的无所谓,共党也不必咄咄逼人,台湾只要承认一个中国,那麼可以由现在台湾的党派去自己竞争执政,共党可以答应台湾给其充分的自主管辖权,控制大陆移民去台湾,不进驻共军,不参与台湾执政,我们可以像是同一对父母的孩儿一样,长大了各自要成家,但我们还是一家人,还是姓中国,这样就对了,当然这也不过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愿境而已!
篇二
这些天几乎锁定了央视四套的《海峡两岸》。多行不义的陈水扁最近麻烦不断,直接或间接与之有牵连的丑闻接连被曝。昨天光天化日下竟有百十辆民众汽车在这家伙的办公楼前鸣喇叭抗议;一家饭店因老板夫妇每天用不同的词句骂现任总统而生意火暴。看着央视提供的这些电视镜头不觉大呼痛快!这人向来将老百姓视同“野草”总惦着挑起两岸战火,现在可真是引火烧身了!
转而想来对岸政局风云突变也很正常。正所谓“乱世出英豪”,对岸这些口不择言的平头百姓之所以有胆量将这些个新鲜事演绎给咱看,不正因为这些同胞们身处水深火热的乱世么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活生生的人要不是活不下去了何必个个红着双眼在大街上大呼小叫的谁会信这事的起因不过是扁女婿有点内幕消息炒股,刚挣点小钱民众就眼红了比这大得多的数目咱没看过也算是听到过了的,仅仅就为这理由谁信我也不信!
再回顾自已身处的环境,我不由幸福得眯起了眼,自豪感油然而生!是啊,咱没必要跟这些穷疯了还被逼急了的对岸同胞学!在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里咱们女的不分美丑人人争当“超女”,男的不论老幼个个学做“好男儿”。脑中突然蹦出个响当当的名字“来卡”,嘿嘿,真不错,这就给我养的那条小杂毛狗改这名,即响亮还沾着点洋气。在这样人人向上的社会中谁要一边吃着肉一边还眼红着别人喝汤,做出“鸣嗽叭”这种不着边际的事,吃饱了撑的乱喊些诸如“阿扁下台”之类的话,受着社会恩泽的我首先就要说你一句:“做人别不识好歹。”!
糖水里泡大的孩子吃啥啥不甜还!要真在你脑门上敲个“野草”字样的章直接发配到对岸去体验体验那种动荡滋味,你受得了么你!
咱祖祖辈辈千百年来被天灾兵祸撵得跟蝗虫似的甩开脚丫子量着地球觅食,放眼天下要说到“忍辱负重”咱要是称第二,不管天边荒岛上那些没衣服穿的土著还是繁华都市有衣服也不穿的少妇,没人敢跟咱抢第一!现在总算过上了好日子,眼看着几个世界
性大会上咱这来开,人家说得好听是“交流”,可咱老祖宗早就说过:“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那是咱条件好了,有吃有喝了轮到你们上咱这来觅食了!来就来吧,咱追根溯底也是大户人家出生,能和你们计较当年挨的拳脚受的白眼么大家都在一个“地球村”里生活着,过去那些个恩恩怨怨也就算啦。
第二篇:海峡两岸观后感
海峡两岸观后感——血浓于水海峡情
开发区中学八年级一班韩锐
从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到今天2008年3月22日国民党赢得选战,5月20日成为台湾地区的执政党,两岸关系才开始正常化,而在此之前,两岸关系长期处于分裂、敌对状态。
当年被国民党带到台湾的国民党籍老兵,在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协会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身在台湾,心在祖国”这句话不恰恰写出了他们的乡愁吗?一句“我要回家”足矣!
身为“亚洲四小龙”的成员之一,台湾在2000-2008年之间,在民进党的错误领导下,在“亚洲四小龙”中屈居末座,经济不景气。而今天的台湾是新的台湾。在新的执政团队的领导下,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台湾雄起”。它的美丽会再次展现给每一个人,它的魅力将会足以与香港媲美„„
不错,大陆越发重视台湾问题,本着为两岸人民谋福址的方向,国台办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措施,比如:台湾学生在大陆上学,享受和大陆学生一样的待遇;允许台胞在大陆参加会计师、公务员等机制考试等措施,给台胞带来了不少实惠。
而陈水扁执政时,竟然提出了“一边一国”“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等口号,令海内外华人为之愤懑。正如我们所预料的一样,“入联公投”以35.8%的支持率未通过„„同样,“去中国化”也不得人心。
可以这样说,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只是一些插曲!
将时钟拨回至2001年,台北举行了“海峡两岸长跑”活动来支持北京申奥,一点一滴在表达着台湾同胞心系祖国,支持和平的心意。
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看到了一个铁的中华民族,两岸统属中华民族。在此时,两岸真正做到了“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在5月15日晚上8:25分准时到达成都双流机场,这是两岸第一次直航运输,在大灾面前有大爱,不错,飞机上110吨救援物资是岛内同胞的心啊!而面对这一切,有谁会不感动的说声谢谢呢?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倘若有人说,俄罗斯不也给中国许多救援物资吗?那台湾还值得特别一提吗?是,可是俄罗斯并没有像台湾这样捐款:截止17日上午10点,台湾各界捐款24亿新台币,合6亿人民币,这又算什么呢?台湾经历了1999年9·21大地震,他们对于四川人民经受的痛苦感同身受,失去亲人的痛他们了解。所以,台湾红十字会派2批救援人员分别于16日、20日从台北出发,在灾区进行2个为期5天的工作,这又算什么?
简单的说,这些是国际义务,而针对两岸关系来说,这是两岸关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两岸同胞永远割不断的同胞情,永远不怕考验的血浓于水的情谊!两岸历史即将重写!
海峡两岸有真情,血浓于水留真情!
第三篇:看海峡两岸观后感优秀
看海峡两岸观后感优秀
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金刚不坏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中华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研讨,我们可以把这根纽带扭得更紧。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的伟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为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精神遗产;保存并弘扬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是包括两岸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子孙的天职。
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现在哪些地方?就体现和渗透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天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身与心的关系方面。贯穿在这四大关系中的是中华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是“阴阳和合”,是“和而不同”。中华文化最早树立了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因为我们的先民从历史中,从大自然中,从现实生活中,正确地总结了人类社会应有的正常关系,即:无数个体是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于是形成了由己以达天下的“修―齐―治―平”道德之路。
在中华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基础上,在治国和平天下方面又形成了“王道”思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中国五千年来为“超稳定”的社会,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造成稳定的众多原因中的这一条。当今世界的形势颇为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群雄并争,吞噬资源,毁坏环境,弱肉强食。“霸道”充斥世界:人对人霸,国对国霸,人类对自然霸。究其霸之因由,归根结蒂是极力高悬一个“利”字,无限容忍一个“贪”字。这种霸道的世界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解决之道,除了对于霸道给予必要的抗争、阻遏,还需从长远、从根本处寻求出路,要在整个社会对利的贪求和对道德良知的珍惜二者之间求得相对的平衡。正是在这点上,中华民族可以做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与魂、己与他的关系。这智慧和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对德的崇尚和终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国家和天下来说,就是“王道”。“王道”的提法,首先见于《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此时“王道”所指,还是具体的周先王治理天下之道。到了《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时的王道,则指的是为王之道。至于把“王道”作为一种理想政治的专称,与“霸道”相对,恐怕还是汉儒的功劳。“王道”所指虽然有此变迁,但是其共同点则都是强调对内以德(仁、义)治国,对外则“修文德以来之”,视四海为一家。
“王道”,即意味着包容、平等、友爱、融合,意味着以人类共同的幸福为终极目标,这正是当今世界和许多国家所欠缺的。我们愿意和台湾朋友一道,开展这一论题的研究,并努力把“王道”思想的精华介绍给全世界。
第四篇:海峡两岸交流会
切磋琢磨,相得益彰
——经济管理系海峡两岸学生学术交流会 经济管理系海峡两岸学生学术交流会于2016年4月7日晚六点半在办公楼四楼会议室举行。出席本次交流会的有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主任林君瀌教授及学生一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燕晓飞主任、李淑玲书记、王明哲副主任、赵明霏老师、汪星余老师,以及来自经济管理系经济学、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20余名学生。
交流会由王明哲老师主持,燕晓飞主任代表经济管理系的全体师生对来自台湾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会增进两岸高校学生间的了解与友谊,深化学生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相关问题的认识,相互借切磋究方法,取长补短,提升彼此的研究能力。林君瀌主任在讲话中,也表达了对此次交流会的期望,并认为交流会取得的效果意义非凡,希望这样的交流定期举行。
交流会上,来自台湾的赖淑冠同学和何静宜同学分别以《2008年之后日本实施的政策是否能拯救失落的经济》、《信息不对称与现金价值的关系》为题发布了她们的研究成果,来自我校经管系的汪扶摇、徐智勇、于珊平、吴若茗和王雪娜同学分别做了关于《互联网金融》《P2P风险控制》《股权众筹》《互联网金融对消费者消费理念及效应的影响》和《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主题发言。之后,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展示了对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最后李淑玲老师对交流会进行总结,表达了希望以后继续举办此类活动的愿望。
通过此次交流,海峡两岸的同学们既加深了友谊,又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进益,听取了双方对待问题的独到见解,交流会圆满成功。
第五篇:海峡两岸教案范文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能力目标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 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及方法
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1、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
2、台湾对大陆的态度;
3、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5、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大屏幕打出《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窄窄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让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师设问: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最后一句“一弯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这种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一:思念故乡,渴望统一的情怀。学生二:台湾海峡。
学生三: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的状态。学生四:渡江战役后蒋介石带领残余部队撤往台湾,从此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开来。教师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有些台独分子叫嚣,台湾是独立自主的,谁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同学们,你们能回击这些台独分子吗?谁能告诉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追根溯源,回顾一下台湾问题的始末:
1、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们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互相补充自己所知道的史实。教师巡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并加以指导。
学生一: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从三国时期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学生二: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学生三: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学生四: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补充: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看图片,这是美国历届领导人承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才同学们的回顾,我可体会到台湾与大陆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千古一脉、血浓于水的关系。教师: 从古到今,无论何时台湾与祖国分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那句诗?诗中怎样说?
学生: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教师:今天,两岸分离,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
可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三、海峡两岸关系变化
看两岸关系变化表,由学生结合课本和图表,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同学们阅读课本65页结合第15课的内容,阅读中总结党和政府在不同阶段对台湾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政策:
学生一: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学生二: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学生三: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学生自由讨论: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解决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一:形成的原因不同:港澳问题是由于西方国家利用武力或欺骗的手段侵占中国领土,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而导致暂时性的两岸分离,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学生二:解决途径不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是在中英、中葡之间进行谈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此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问题均可讨论,在解决港澳问题时,并没有这一提法。
学生三: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与解决港澳问题有所区别。国家在港澳驻军,外国军队撤走,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而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2、两岸僵局的打破
同学们看书,总结一下两岸的僵局是怎样被打破的?这些政策有什么意义? 学生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学生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学生三: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在这一块,要求学生了解两会成立的有关情况(成立背景、时间、性质、目的),及两会达成的共识;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7面的小字资料,了解两岸的交往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看你有何感想?”(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的含义,特别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含义。3.中美关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学生一:“三不政策”——美国敌视新中国,以台制华
学生二: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性的措施——中美关系缓和,并正常化。学生三:成立海基会通过海协会与大陆进行对话——中美关系良好发展 学生四:台独分子猖獗——国际反华势力抬头。
在这一块,要使学生认识虽然台湾对大陆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被动的,他是由我党的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变化决定的。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教师:同学们,至今两岸仍未统一,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现在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先说有利条件吧:
学生一: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学生二: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三: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学生四:和平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海峡两岸的人民都希望统一。学生五: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教师:不利因素呢?
学生一: 外国反华势力进一步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做台独分子的靠山。学生二: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蓄意制造分裂。学生三:两岸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五、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台湾形势
背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反华势力进一步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鼓吹两个中国,蓄意制造分裂。让我们看屏幕上的资料:教师演示99年到03年的台独表现。在这一块向学生展示一些台独的行径,帮助学生认识台独的真面目,如陈水扁的“公投新宪”、变更国名、推行“台湾主体性”教育、入联公投等,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1.看图片,用事实表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2.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他们说的对吗?还有更重要的吗
甲同学说: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乙同学说:都是中华民族。引导学生回答: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 学生一: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学生二: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
学生三:党和政府对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推进和采取的政策等。教材上的两个同学说得都对,他们所说的是两个有利因素或内在因素。
还有更重要的是:
学生一: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学生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课堂小结
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A、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B、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C、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僵局的打破
A、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B、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五、我们的美好祝愿
祝愿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
六、作业布置:学生收集更详细资料发布在校园网上指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