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是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了解,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乡风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参差不齐,从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当前,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过大。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投入不大,甚至几乎是空白。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就我县而言,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休闲娱乐少之又少,农民空闲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斗地主,精神生活十分贫瘠,大好光阴就这样白白流走。
2、农民经济收入构成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县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走出田野,到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成功地实现了就业转移,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这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精英们所挣来的钱并未完全用在农村,而是有的到城镇购房,有的在家建房,有的则干脆继续在外发展。所以,巨大的经济收入并未用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上面。
3、农民因礼、因病受穷现象突出。当前,农村名目繁多的“应门面”(指婚丧嫁娶、乔迁、做寿、升学、入伍、开业等)的费用是个无底洞,每户农民每年在这些“恭贺”声中所花的礼钱多则数千元,少则也有五、六百元。目前农民最关注的问题还是求医问题,“不怕穷,就怕病”,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农民大量存在。就拿治一个普通的感冒来说,以往几元钱买点药就能解决问题,如今花个百、八十元是常有的,只要住几天院,至少千儿八百,如果做一个大点的手术,就可能使一个经济本来很殷实的家庭一夜之间陷于穷困。应该说,农村的“礼多”和“看病难”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堪忧。当前我县农村,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源源流向外地务工、经商,其孩子一般留下来随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隔代抚养现象相当普遍。由此也带来了留守儿童教育难问题。很多老人都认为,孙子或孙女书念得怎么样,他们无法保证,只要小孩子不出事,平平安安地交给儿子儿媳就算完成任务了。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的家庭教育就几乎无从谈起,老师们普遍感到学生学习水平有所下降,教学难度增大。另外,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管教,少数娇生惯养的青少年出现行为“出轨”现象,农村青少年发生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的违法犯罪现象呈明显上
升趋势。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一是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近几年,我县公路和道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村村通”工程,被农民朋友称之为“致富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应该说乡村道路质量并不高,普遍较窄,有的仅仅只有3米宽,稍大型的车辆会车都很困难。加之,农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要想富,先修路,乡村道路硬化问题应该作为今后农村基础设施的重中之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推进农村“改水改厕”进程。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因安装自来水管道费用过高而无法用上安全水,对人、畜健康危害很大。“改厕”观念还未能在所有农民心中扎根,即使各级政府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农民的“改厕”热情仍需进一步调动。应该说,“改水”是前提,只有自来水问题解决了,农民才可以建水冲式厕所,才有可能购买太阳能用上干净的淋浴。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利用整治“四乱”的契机,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大力整治,要实行人畜分离,建造垃圾池、设立垃圾桶、果皮箱,从“五保户”和生活特困的群众中选配一些肯吃若、有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农村保洁工作,并发放一定数额的工资。如此,一方面整治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部分人群的生活困难问题。四是加强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根据农村实际,在人口聚居地集中的中心村建设篮球场、图书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一条基本的成功经验就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最好的时期,往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村社会最稳定的时期。历史表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的基本政策,是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户自主安排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增加收入。但是,就我县目前农村生产现状而言,由于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他们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自家一亩三分地里所打出的粮食价值。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加之近两年来农业税免征,使土地抛种现象有所遏制,很多土地由老年人在家耕种,他们主要从事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轻体力劳动,到了水稻播种、收割的大忙季节,就出钱请人或收割机来帮忙。这样一计算,一年下来,也只能勉强挣个吃饭粮。正是基于这种现状的考虑,我县少数村正在大力招商引资,请外地种植大户前来承包大片土地,进行高效农业的生产,所给予农户的租金就强过全年辛苦所得,可谓一举两得,两全齐美。如果能改变现有的农村生产模式,走全新的产业化道路,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农业,就会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当前,在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稍微有点本事的人都出去了,留在家里的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是孬子。这句话,虽不全面,但也的确反映了当前我县农民的一个就业趋势。应该将这些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资金的“能人”请回来,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他们回乡创业。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充分发挥资金、经验、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周围群众致富,共同为县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3、切实加强农村教育。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核心还是在于抓好教育。因为只有把教育搞上去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才有保障,农村社会风气的转变才有基础,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才有可能。基于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农村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资金问题,资金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农村教育资金来源一定要多元化,单向资金是很难完全解决问题的。可以通过合理布局,撤并一些学校,并经市场运作,变卖或租赁闲臵的教育资产,筹集经费再投入,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要与那些父母长期在外的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经常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
4、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如何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难题,使农民朋友不再因病致穷、因病返贫,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令人欣喜的是,我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得人心,并充分发挥了其作用,使农民朋友受益得了实惠。当然,要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还要进一步发挥服务职能,千方百计地增加医疗投入,改善医疗条件;严格管理,加强药品流通渠道的管理,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充分发挥公有医院的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医药管理制度,降低医药收费,实行阳光作业,加大监督力度,在坚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对贫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使贫困农民能享受到正常的、基本的、平等的公共医疗服务,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农民不搞封建迷信,不搞大操大办,崇尚节俭美德,不搞消费攀比,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农民朋友从众多的“礼”中彻底解脱出来,将钱用在发展经济上。(繁阳镇 杨才星)
第二篇: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指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指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关键,生态文明是前提,政治文明是保障。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上已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经济能力,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尚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乡风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参差不齐,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根据农村发展现状,结合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休闲娱乐几近空白。农村经济的发展仅停留在是否解决温饱问题上,精神生活贫瘠。
=、农村常住人口发生改变,经营管理制度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向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转移,农村留守人员为老少弱病残。农村==%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劳务经济,每年创下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今农村经济一大支柱,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造成农村大量耕地无人耕作,为不使抛荒,仅是应付式的耕种,只求解决一日三餐口粮,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家对农开项目建设的投入,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家庭耕作已不太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田地大面积集中经营,已成为趋势,但目前尚未建立一个规范的土地流转操作模式,制约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
=、医疗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当下农民朋友最关注的问题是求医问题,“不怕穷,就怕病”,看不起病,因病返贫大量存在。医药制度不完善,医药价格飞涨,远远超出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出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治个感冒,以往的几元解决问题,到现在的几百元正常,一两千元不稀奇,更不用说重病杂症。农村医疗体制的不规范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存在“空洞”。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小孩一般留下来随其祖父母生活,隔代抚养现象相当普遍。由于历史的原因,担当优养角色的祖父母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的要求仅是小孩平安无事,至于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缺少家庭辅导,老师们普遍感到当前学生学习水平有所下降,教学难度增大,加上读书无用论不良思想的冲击,中途辍学现象严重,同时缺少家庭的管教,大量出现青少年行为出轨,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明显上升态式。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侧重交通、水利、信息、医疗卫生、文教体育方面,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力度,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同时要将工程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不要成为花架子、形象工程。土地治理项目要以农民主动参与为前提,积极开展以奖代补、尊重农民意愿,吸收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让群众充分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农民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大力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民参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农业。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速农村空闲土地合理、合法流转,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强力推进农产业的快速发展。
=、拓宽信息渠道,进一步推动农民进城就业工作。引导农民进城就业,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推动“精英回流”工程,让一部分在外打工先富起来的农民回乡办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结合沿海经济梯度转移契机,吸引沿海企业到内地投资发展,推动农村城镇规模化的发展。
=、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难题,进一步规范医药管理制度,降低医药收费,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医疗制度,规范操作,阳光监督,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惠落到实处。
=、推进户籍管理改革,取消城乡户口差异。打破城乡区域局限,完善劳工制度,提高农民工工作生活待遇,就地就近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锁石镇人民政府:谢威明
第三篇: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
=、宣传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民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内容缺乏、形式单调、覆盖面窄、资料有限,有些固有的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已经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
=、资金投入问题。各乡镇村由于资金紧张,对这方面的的资金投入就越发减少,造成了开展教育活动时没有必要的资金作为保障,使活动难以开展。
=、组织领导问题。还存在有些农村领导干部尤其是村级领导对乡风民风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思想上缺乏重视,认识上缺乏远见,不重视、不作为,是制约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活动阵地问题。相当一部分村镇没有一个固定的或完善的村民业余文化活动阵地,导致活动无法开展,也就谈不上对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制度建设问题。一些乡镇、村在乡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奖励处罚制度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在乡风建设上难以形成规范性的制度性约束,制约了乡风建设的发展。
对策:
=、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俗话说,领导抓什么就成什么。领导重视不重视、抓不抓,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成效。为此,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一整套的领导组织体系,才能保证乡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卓有成效。
=、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乡风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对此,各级财政和村屯必须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保证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加强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各乡镇、村开展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二是存在着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起相关的教育和活动的组织开展。
=、切实加强针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各方面素质,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加以认真的对待。并把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考核乡镇班子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四篇: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宣传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民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内容缺乏、形式单调、覆盖面窄、资料有限,有些固有的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已经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资金投入问题。各乡镇村由于资金紧张,对这方面的的资金投入就越发减少,造成了开展教育活动时没有必要的资金作为保障,使活动难以开展。=、组织领导问题。还存在有些农村领导干部尤其是村级领导对乡风民风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思想上缺乏重视,认识上缺乏远见,不重视、不作为,是制约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活动阵地问题。相当一部分村镇没有一个固定的或完善的村民业余文化活动阵地,导致活动无法开展,也就谈不上对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建设问题。一些乡镇、村在乡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奖励处罚制度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在乡风建设上难以形成规范性的制度性约束,制约了乡风建设的发展。对策:=、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俗话说,领导抓什么就成什么。领导重视不重视、抓不抓,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成效。为此,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一整套的领导组织体系,才能保证乡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卓有成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乡风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对此,各级财政和村屯必须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保证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强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各乡镇、村开展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二是存在着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起相关的教育和活动的组织开展。=、切实加强针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各方面素质,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加以认真的对待。并把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考核乡镇班子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五篇: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农民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一些地方终年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从多方面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朱保安
(河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河南郑州)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
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应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应拓宽思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一直把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农村的一些管理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抓经济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一切都办好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最后,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障碍。’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早在“六五”时期就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目标至今尚未实现。据查,目前全国还有一部分县、乡没有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文化馆’站*,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图书馆、文化馆’站*有名无实,只挂牌子而无馆舍。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中,有很多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几乎形同虚设。乡镇文化站的情形更差,现有乡镇文化站中,许多只有一个位子’一个工作人员*、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间房子,有的连单独的房子都没有,文化活动的器材更是少得可怜。村办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之类场所无图书、无活动器械的情况更是普遍,有的甚至连场所也没有,只有一块牌子。以前,许多乡镇都建有电影院或电影放映队,现在,这些电影院由于受电视等媒体的影响,许多难以为继,大多已停用或改为他用,一些电影放映队也已解散。当然,还有一些更落后的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或因经济原因,或因居住的环境问题,至今 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三*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与广大农村地区其他商品市场空前繁荣形成对照,农村文化市场则境况冷清、发育不全。一部分乡镇连一个书店或书摊都没有,导致农民“买书难”。在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的同时,文化市场管理不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农村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滑坡,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电影、戏曲、图书等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很难被农村居民享受到,相反,以电子游戏、桌球、麻将为主的赌博活动重新抬头,以淫秽录像、黄色书刊为主的黄色、低级文化在农村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沉寂了几十年的封建迷信活动也死灰复燃。近年,由于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不严,甚至缺乏管理,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利,私自印制或从海外走私进口了大量带有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内容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并在农村大肆销售这类图书和音像制品,严重损害了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引起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想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解决好党政“一把手”的认识问题。党政“一把手”的认识问题解决了,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农村文化工作就有了位置,就能摆上议事日程,农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提高党政“一把手”的认识,不仅要提高市、县领导干部的认识,也要提高乡、镇领导,包括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的认识。
各级党政领导当前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 ・%++ ・
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要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大文化”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各个部门共同的任务,需要党政领导统筹安排,搞好协调。三是富要办文化,穷也要办文化,富有富办法,穷有穷办法,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应该支持和创造条件办文化,不办就会更穷。!二“转变观念,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费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只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其主要渠道有三:一是国家拨款,二是社会筹集,三是自身积累。国家拨款,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目前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而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都应围绕开发文化市场、兴办文化产业来进行,集体、个人通过联建、联办农村文化场所,开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活跃生活,共同受益。文化单位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达到“以文养文”,增强发展后劲的目的。为此,文化单位应该用好用足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千方百计开拓创收门路,扩大自身积累。!三”拓宽思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寻求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点,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人文历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为对外开放、经济建设服务,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服务。建设农村特色文化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要树品牌,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正如企业文化一样,打品牌,对外可以扩大影响,对内可以促进凝聚力、增强自信心。可以从建设本地大文化的角度入手,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从中选择确定既有区域文化特色,又可赋予更多时代精神的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将其作为特色文化的重点品牌推向社会。%$要抓团队,推进农村社会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前些年各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绩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但是,在一些农村也出现了不少良莠不齐的自娱自乐的文化群体。对这些自发形成的文化群体,应该积极引导、扶持和调整,即在继续巩固提高乡镇文化站以及村办活动室这一主阵地、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以创建特色文化为主,重点抓住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文化娱乐项目,发动其中的骨干分子、积极分子组建文化社团,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来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从而为以团队建设为载体的农村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有效地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要抓家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当前农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人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此,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涵盖社会各领域的特色家庭评比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活动倡导农民健康、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位。这些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学艺术、工艺收藏、科技教育、花鸟盆栽等各个文化领域。总之,要通过努力,让特色文化家庭成为农民的追求时尚。
!四"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扶持并重,加强管理,保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近年,全国各级的文化宣传部门在农村广泛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些活动深得民心,深合民意,大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根据农村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生动活泼的“三下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贵在持久。对农村文化市场中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各级公安、工商和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要主动配合,坚决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正常文化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