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9: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各级团组织按照公司“五四红旗团委”的建设要求,在抓好基层团委自身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基层团支部建设,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一建设活动过程中,作为团的最基层组织的团支部,对促进整个团的工作的发展,发挥团组织的作用,提升团组织的地位,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团支部自身建设也得以加强。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的铁路运行管理机制、自身条件制约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不少团支部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直接关系到基层团支部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公司团的整体工作大局。

一、存在的问题

本人通过对团支部工作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基层团支部存在问题大致有如下类型:

公转型。此类团支部偏重于围绕上级“公转”,对于上级党团组织的工作布置是“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却不能结合支部自身的实际和青年实际,有针对性地贯彻落实,失去了“自转”能力。因此,此类支部工作效果不尽人意。

应付型。此类支部善于做表面文章,做“传话筒”,工作易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穷于应付,打发上头,在上面撩几朵水花,下面则是一潭死水。

依赖型。这一类型支部往往依赖上级团委一杆子插到底,象挤牙膏,上级推一推,支部就动一动。活动是上级团委组织,支部就参加,上级不组织就悄无声息,丢掉团委的拐杖,支部就很难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类支部形同虚设,缺乏内功。

放任型。此类支部班子不得力,对团的工作得过且过,主动放弃自己的工作阵地,导致团支部形不成凝聚力,在青年中率不起带不动。

二、原因分析

团支部存在问题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既有内部机制原因,又有外部环境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实际地位与应有地位存在差距。团支部是一级团的组织。“组织”的含义是按一定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对团支部而言,这一宗旨和系统也就是团的宗旨、章程、组织机制等等,其组织地位应该体现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职能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是团支部的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作用的集合体。但是,现实中团支部的应有地位往往得不到充分体现,日常工作大多靠非权力影响力来实现,对兼职团干部的任免调动随意性严重,使团支部组织地位无法保证。

2、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上级团组织为团支部制定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工作时间、经费、团干待遇等,这些政策为团支部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现实中政策多、落实少,空喊多,行动少的现象不无少见。政策能否落实,需要看领导“意图”,缺乏“法律”效用。比如:团支部参与民主管理、代理维护青年利益的问题,领导让参与才能参与,让代表才能代表,如果领导不欢迎参与,作为

兼职团干部又能如何呢?象这些实际问题得不到落实,就谈不上凝聚力,更谈不上战斗力。

3、责权利不能有机统一。一个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团的事业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即思想基础是否牢固;二是对团干部的制约,这种制约体现在对团干部的绩效考核,评价、奖罚,即责权利是否兑现。两方面综合作用才能使一名团干部形成最佳工作状态。而团支部书记几乎完全靠业余时间,在无钱无权的情况下,凭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工作,缺乏责权利挂勾。这种完全靠热情开展工作的情况,难免使团支部工作处于忽冷忽热的状况。

4、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新时期团的工作发展对团支部的要求愈来愈高。无论是团的思想教育、生产活动,还是组织建设、文化建设,要想落实到团员,开展到青年,都离不开团支部的具体实施。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是,由于一些支部团干和团员青年素质较低,高标准与低素质之间的偏差,往往造成团支部工作无所适从,失去信心,工作被动。

三、针对问题,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对策

分析团支部存在的问题并非否定基层工作成绩,而是坚持实事求是,正视问题的存在,既看到喜,又看到忧。如何加强团支部工作,切实发挥好支部堡垒作用,浅谈几点想法如下:

1、重心下沉,常抓不懈。

团支部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与团员青年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团的工作任务能否较好的落实,团支部是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不

渝地坚持“全团抓落实,工作到支部”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支部战斗力,上级团组织要眼睛向下看,身体向下沉,力戒浮在上面做空文章、假文章、无用功,面向基层团支部开展调研,指导工作,为团支部制定政策,解决困难,创造条件。只有全团上下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坚持不懈地把基层团支部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活跃。

2、健全制度,保证地位。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团的工作环境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改观,原因之一就是团的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如2001年,公司党委转发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公司团委也下发有关团的活动费的使用规定的文。同时,各级团组织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重点,发挥作用,团结带领团员青年施展才干。这一点与企业经营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但团组织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还肩负着服务青年的职能,还要服务和满足于青年的思想认识提高、文化娱乐的丰富、合法权益维护等需求。这些需求的保证或多或少地与一些急功近利、一手硬一手软的基层领导者的意图产生矛盾,导致团活动的必需时间、活动经费问题有时不能解决,再加上铁路工作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特点,更使基层团支部失去其应有的工作织独立性。因此,要克服人治现象,确保团支部独立自主地运转,就要加强制度建设,上级的党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确保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地位、职权、职能,以增加团组织的权威性,保证团组织的正常工作。

3、强化内功,完善机制。

基层团支部的活跃程度虽然同外部环境与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但是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团组织自身,说到底在于团支部的内功是否过硬。为什么同样的外部条件,一些团支部能够活跃起来,而一些支部却陷于瘫痪,原因就是在于团支部自身努力程度,工作方法的差异。团支部的内功笼统的说就是团支部自身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团干素质、团员青年素质、团支部的制度建设,工作作风、方法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综合体现决定了团支部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工作效果。因此,要真正搞活支部就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配备好团支部班子,健全支部一整套的制度措施,这是加强支部建设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把团员青年吸引在团组织周围,使青年人乐于跟着团组织干,愿意参加团支部的各项活动;再次团支部还要研究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方法,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4、精简包袱,多办实事。

随着企业改革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团组织的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一些单位团委给团支部布置的工作量很大,考核多、竞赛多、活动多、台帐多,造成支部工作虚多实少、穷于应付,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基层团委要从实际出发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对于团支部工作目标的确定要适当、适中,不要层层加码,超过支部的承受能力。要多务实、少务虚,主题活动不能太多,尽量减少全面性竞赛、考核、台帐,让支部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形成拳头,围绕一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抓出特色。

5、落实政策,优化环境。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为加强团的工作,发挥好青年的生力军作用,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政策,鼓舞了团组织的士气。然而,政策的制定固然必要,但政策的落实更为重要。首先,团组织自身要主动争取政策的落实,要以对青年负责,对团组织负责的态度,淡化当“官”意识,强化团的“组织”意识;第二,上级团委要帮助团支部落实、处理、协调好团支部同党政的关系,团支部不便争取的工作,上级团委要帮助争取;第三,要抓好团干部责权利的兑现,增强考核效应,尤其是制订提拔、重用、晋级、奖励、提干入党等用人政策时,要向团干部和优秀青年人才倾斜。如果能形成团干部从最优秀青年中选拔、党政提拔重用干部重点考虑从团干部中产生的用人途径,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团支部凝聚力的增强和作用的发挥。

第二篇: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

存在问题及对策

物管中心 2008年5月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打造清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基层,廉政文化已渐入人心,初具规模。但不可否认,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所开展的一些工作仅满足于做表面文章。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解决。

一、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体缺位,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廉政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廉政状况与水平,体现政治文明的程度,基层党委和政府理应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担负起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职。纪检监察部门主要应承担组织协调职能。但事实上,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单边突进”的问题。多数地方未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纳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考虑,而是过于缩小廉政文化功能,把应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协调变成了负责承担,造成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缺位。这种主体的缺位,一方面导致了纪检监察部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单个作战,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上片面理解为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认为与己无关,不愿意配合,不主动参与,因此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由于认识不统一,组织协调不够,致使廉政文化建设无法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找到纪检、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职能的交互点,难以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对象偏颇,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够广泛。

文化的力量必须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前,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普遍把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强调的是,党政领导干部要如何抓,如何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当然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作为文化建设,仅仅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应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人民群众也应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不能失之偏颇。现在采取的廉政文化建设措施,如推行“一把手”讲廉政教育课、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警示教育、开展“三廉工程”等,都是从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的角度来考虑的,而针对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廉政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边缘地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农村、学校、社区、企业中的庞大群体,远离社会这个大舞台,在小范围内转圈圈,使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缺乏坚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效果也可想而知。

3、制度滞后,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难以形成。

法规和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也需要制度作保障。目前,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形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层面,而对制度、体制上的设计和安排缺乏系统性,刚性约束不强,超前性研究不够,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存在明显缺陷。这样,导致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缺少了应有的制度保障。

4、机制不活,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基层,发展廉政文化,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会上强调的多,会后抓落实的少;突击性开展工作的多,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工作的少;认为是临时性工作的多,长期抓、抓长期的少;可用资源多,真正占领的阵地少。加之自身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健全,得不到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往往陷入 “推一下,才动一下”的被动局面,处于一种无序地发展状态,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5、形式单一,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不太明显。

目前,基层各地在廉政文化建设上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主要呈现为政府推动型,单位和部门的主动性不够。在活动的形式上,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形式。从实践中看,其表现形式、宣传载体、文化阵地,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外加标语和口号;再不够,就把廉政教育片搬上荧屏凑数,就这么简单的“老三套”。忽略了文化的渗透性,使基层廉政文化同地方传统、民族风情,干群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网络信息等现代传媒割裂开来,让其缺少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无形中步入简单化、说教性的怪圈。

二、存在问题的现实根源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观念落后,在主观上影响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

现阶段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之所以没有得到根本上的遏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多数人没有把廉政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心中,忽略了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忽视了让自己积极参与到廉政建设中来,不能形成一种让治理腐败机制良好运行的人文氛围。另外,“官本位”文化始终占据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在廉政建设中过分强调“官德”,而忽视民众的参与,这种传统落后的文化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有了这样的人文氛围,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重领导干部,轻一般党员干部和群众,也就不足为怪。

2、经济基础薄弱,在客观上影响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

目前,基层的经济目前还处于一种欠发达的发展阶段,这在现实上决定了发展经济是基层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要务。这种思路无疑是正确的,符合基层的实情。廉政文化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好了,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由于基层各地没有全面辩证把握这一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忽视了廉政文化建设,即使抓廉政文化建设也过多考虑政治需要,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和味道,造成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缺位和弱化,这种主体的缺失从根本上制约了基层廉政文化的繁育和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欠发达,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基层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得不到保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廉政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3、民主政治不健全,也影响着基层廉政文化建设。

由于基层群众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基层民主进程不快,适应廉政文化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较为脆弱,这种社会自主意识的弱化,必然导致廉政文化建设参与力量的单薄,阻滞了基层廉政文化的发展。同时,由于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法规和制度加以保障和约束。目前,在建设的手段上往往偏重于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为主,在机制的构建中,过分强调政治伦理,而忽视政治制度建设,这无疑也减缓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今后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深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按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普通党员干部的要求,把握重点,大胆创新,注重实效,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深深扎根群众,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1、广泛宣传,深化认识。

当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倡廉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和深化,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具体体现。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就必须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及时消除“无用论”、“与己无关论”、“形式主义论”等模糊认识,克服“图形式、走过场”的表面现象,摆正廉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2、明晰主体,形成合力。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基层党委、政府必须将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变“软任务”为“硬任务”。要将廉政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形成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变“要我抓”为“我要抓”。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统筹兼顾,协调配合,不折不扣地完成廉政文化建设中应该承担的目标任务。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变“不时抓”为“经常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部门是基础,监督是保证,领导是关键,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给予相应党政纪和组织处理。

3、植根于民,扩大基础。

当前,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要千方百计消除政府部门“热”、普通群众“冷”;行政推动“多”,老百姓参与“少”的现象。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唤起他们主动投入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使之成为廉政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一是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要运用一切手段普及科学、技术、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新思路,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把农村变成先进文化的阵地,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只生力军。二是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丰富活动载体,运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调动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整合基础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要素的作用,拓展廉政文化市场,以城镇带动农村,以党员干部带动群众,延伸廉政文化的触角,形成廉政文化繁育发展的良好条件,使廉政文化之根深扎于基层。

4、创新路径,丰富形式。

基层廉政文化的主要对象应是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因此,必须在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上有所创新。一是内容力求体现通俗性。不仅要把廉政文化内容融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而且要结合实际,立足现在,从反腐倡廉的生动实践中,及时总结提炼勤政廉政文化先进典型及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和榜样群体的示范作用,倡导尊廉崇廉的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二是形式力求体现生动性。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全力打造鲜活生动的大众文化,做到形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在机关,应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着力开展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如开展“三廉工程”、发送廉政短信等;在城镇,以社区为单位,可举办廉政文化节、开展廉政征文、书画作品展览、征集廉政警句、格言、谚语、对联、讲廉政故事、唱廉政歌曲、探索网上廉政文化建设等活动;在校园,可举办廉政图片展、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演讲等等;在农村,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疏散的特点,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三是载体力求体现融合性。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要树立大宣教观念,形成大合唱格局,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载体为廉政文化建设服务,拓展廉政文化建设领域,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四是制度建设力求体现长效性。廉政文化不能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和图表面、搞花架子的形式主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文化建设深层次的问题,防止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现象,建立健全廉政文化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廉政文化成果。

第三篇: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对策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型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献身教育,忠于职守。只有真正献身教育、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是否热爱学生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是搞好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首先不去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积极上进,互相帮助,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教师应有的又一种美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美。

二.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物质利益原则、竞争机制也逐渐引入教育活动,带来了教育活动中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必然带来教育活动重要主体----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师能”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教师的师德问题行为愈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少数教师敬业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尽职守,安贫乐教。但也确有部分教师,他们对选择“教书匠”的职业感到无奈,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轻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满足出勤,学习敷衍了事。

2、少数教师为人师而无表率作用。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广博的学问,卓越的见识,非凡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但少数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随心所欲,个性张扬,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难以发挥表率作用。主要表现为言行不一,说的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

3、少数教师奉献意识淡薄。学校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被少数人曲解,导致了部分教师把荣誉和利益看得过高过重,有了竞争没有了合作,重结果不重过程。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对学校安排的工作先看是否对自己有利,无利可图。有的教师为个人业绩,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学生活动时间,对违纪学生采取过激的教育手段等等,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背离了素质教育原则。部分教师受庸俗社会关系的影响,利用和要求家长为自己办私事谋私利,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4、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少,缺乏爱心,育人意识淡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靠的是教师。但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之甚少,对学生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不批评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思想道德教育,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育人意识淡薄。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和党务政工干部的事,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

目前造成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一般为(1)社会大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诱导畸化人们的思维。(2)学校内部的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衡的影响。对教师重使用、轻培训,重素质、轻政治,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轻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3)社会利益分配问题的影响,虽说提高了教师的待遇,但是,教师的物质待遇、尤其是待遇的落实仍是不尽人意。工资、住房等一些实际问题困扰着教师的生活,付出和回报的不成正比,以及不同学科、不同学校教师实际收入的差距等,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负责。

三.加强当前师德建设的对策

1、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度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人们总觉得道德是“软”的,是“虚”的,没有办法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要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真正发挥作用,在目前来看,必须将其制度化,也就是将其渗透到日常的行政性规章制度中,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变“硬”变“实”。

2、教研活动渗透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经验、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重要方式。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渗透在教研活动中,注意从那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身上挖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与师能相互融合的角度开展教育。这种无形的教育,其作用往往要比有意识来开展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会更明显。

3、开展师德培训和教育。把师德教育列入全校教师培训总体计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专题对全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让师德规范入脑入心。

4、坚持正面典型带动,倡树师德新风。“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师生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5、注重心理疏通,保持教师健康心态。近年来,教育行业的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学历及科研成果等要求提高,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等等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教师产生了焦虑情绪,甚至心理障碍。学校要积极发挥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关注教师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努力实施好“送温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教职工的各项文体活动,活跃教师业余生活,让教师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理状态。

6、不断总结,逐步提高,把师德建设工作引向深入。师德建设要紧密和形势要求相结合;领导重视程度是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的关键;解决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学会打持久战;要抓制度落实,要深入开展工作。

7、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自身形象。不断丰富自我,提高业务水平;树立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信念;要热爱学生,持之以恒;提高人格魅力。

师德建设专题研究

全球通希望小学

2012.4

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涌现了大批先进人物,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当今社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少数教师身上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正之风。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忽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有的教师只注重提高学历,只满足于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注重以良好的师德熏陶学生,把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降到最低层面,变成了典型的“教书匠”;有的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就一直照本宣科,一本教案用到老,不注重进修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长期低下;有的教师只重视职称的提高,不重视人格道德的提高,忽视道德修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教师只图安逸,不思进取,以文凭、职称掩盖自己道德水平的低下。

二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是报以满腔热情,在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中家长制作风严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是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给予心理压力、呵斥和责骂。有的教师还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漫骂。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导致有些教师除了以强制性手段让学生听课、维护课堂秩序外,根本无法把学生的心拴在课堂上。

三是变相体罚和体罚时有发生。有些教师因为学生表现不好,而对学生动辄罚作业、罚劳动、罚站,午餐时不让吃饭,到放学时间不让学生回家,以致一些本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劳动、作业等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成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可谓得不偿失。极少数教师素质低下,不注重师德修养,甚至打骂学生。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给学生的身心留下创伤。

四是“乱收”、“乱拿”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有的教师在物质享受诱惑下,采取各种方式向家长、学生伸手。一些教师不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是用“补课”、开展“课外活动”等形式做“挡箭牌”,收取学生费用,拒不执行中央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规定。极少数教师不仅收受学生财物,甚至明确地向家长开口要钱、要物,家长迫于压力,不得不拿。这些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出现上述师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管理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上还存在“几轻几重”的情况:

一是在教师培训中,重业务培训,轻师德培训。从历年的教师培训来看,我们主要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考核在过去还只是限于对学校的考核和评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标准。

二是学校在考察引进教师工作中,重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考察,轻师德情况的了解。

三是导向奖励中,重教学工作奖励,轻职业道德奖励。从现行奖励机制看,学校重视对合格率、优生率等量化教师教学成绩的表彰奖励。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转变后进生等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被分数所掩盖。学校忽略了师德水平和教学成绩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尺。这样的激励机制导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难以落到实处。四是教育教学研究中,重学科教学研究,轻师德方面的研究。从当前情况看,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研究课题相比,数量是非常少的。据了解,我县几乎每所小学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但是多数是关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德育工作、师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很少。

五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视教学管理,轻视师德管理。部分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中,重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提高,轻师德建设的加强。在领导班子议事中,教学专题研究得多,师德建设专题研究得少。不少学校是平常对师德教育不抓,上级号召时抓一抓,出现严重体罚、变相体罚等问题时才重点抓。很多学校没有形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学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主人的主体,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切实做到“以德治校”,搞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养成的主要指导者,教师的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发展。因此,狠抓师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以我们双庙一中为例,今秋开学后,学校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提出了“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素质精、基本功扎实的教师队伍”的工作目标,并采取了以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师德建设。

(一)以德治师,加强教育。

一 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师德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开学前,学校加强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宣传学习,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使教师知法、懂法。

二是召开了“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民主生活会,梳理了本校在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制定了整改措施,要求班子成员和教师在思想上克服“学校教育软弱论”的倾向,树立“在影响学生成长诸因素中,学校教育占有主导地位”的信心。

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管理。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工作作风教育,开展“树典型、铸师魄”系列活动,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上,做到经常地开展师德教育,并对师德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持之以恒。

(二)建立机制,严格考核。

一是将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一级工作目标,成立强有力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对师德建设负总责,制定加强师德建设和考核的若干规定。

二 是学校对班子成员、教师个人考核,严格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学校若发生一起或多起在校内有重大影响的师德事件,经核实属校方负主要责任的,校长和分管领导考核为不合格。学校把师德测评结果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聘任以及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工资晋升等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三是对于在考核中出现问题的班子成员和教师个人均严格限期要求整改,并将处理结果和整改意见交学校党支部备案。

(三)加强监督,依法治教。

学校在加强考核的同时,重视对师德建设的监督。一是学校设立“师德师风意见箱”,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整天随堂听课,将师德情况置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之下。二是在校外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对学校的师德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学校或县教育局检举揭发。三是学校领导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学生、家长之中了解师德建设情况。四是深化校务公开,在校务公开栏中,将师德建设情况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有效的制度监督、舆论监督,进一步提高学校和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务必找出这些问题,认真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

目录

摘要·····························································I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概述···········································1 1.1 新农村建设的概念········································1 1.2 新农村建设要求··········································1 1.3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1 1.4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2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1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3 2.2 新农村建设的对策········································4

结论·····························································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致富困难。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但当前农民增收中却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2.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一些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搞政绩工程。近几年,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人目不暇接。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样板,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小康村”,但地方百姓却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何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政绩工程”?这体现了他们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风,因为他们凡事眼睛向上看,只对上不对下,只要你能搞出政绩,让领导看到,上级对于下级就有好感,最后就会把搞“政绩工程”的干部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去。地方某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工程”,不问农民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就逼着农民建楼房、盖别墅,让农民“旧债没还又添新债,旧愁没消又增新愁”,与其说是让农民享受“新农村”的“新生活”,倒不如说是在逼着农民苦着肠胃活遭罪。

4.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一些干部没能正确地摆正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进而把农民群众排斥在外,完全忽视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很多县乡的新农村规划,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农民没有说话的机会,这一切都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在由政府主导的强势作用下,一些农民也忽略了自身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要不要农民支持和拥护,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

5.新农村建设缺少体制保障。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开放后虽然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向城市倾斜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对城乡的投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当前,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农收入已成为重要增长源。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一要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全民创业快速发展。广泛宣传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大力推广农民创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各地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三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要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和特色农业,以比较优势增效;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以科技创新增效;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经营机制增效;四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以辅导培训和政策扶持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积极改造一批,着力提升一批,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四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就一定能够逐步建立起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的“腰包”不断鼓起来。

2.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3.基层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要杜绝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绩工程”,除了要让基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抛弃急功近利思想之外,要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望、闻、问”,了解到一些原汁原味的真实情况,千万不要被“政绩工程”迷惑了眼睛,麻醉了大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尤其当前的乡村建设规划,一要树立以农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则应坚持以农村为本,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村庄建设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相区别,体现农村的特色,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要求。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能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二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由于乡镇财力状况差别,村与村之间基础各异,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象工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三要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决不能搞一刀切。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建”,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进入积累的轨道,不再浪费。建设新农村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好事需要办实,切不要重“唱功”轻“做功”,更不能搞大干快上式的“政绩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增产增收,多予少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砸一笔钱、速成一批典型。

4.科学引导民力。建设新农村,对于农民的积极性问题,要通过政策鼓励、示范引导等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真正把人财物力投向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出台政策激励。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级关于加快三农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投资引导,鼓励农民加大农业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农村营利性设施与社会事业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结构。二是要加强示范引导。重点抓好省、市、县、镇各级示范村的建设,捆绑有关项目资金,使示范村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路、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都有一个明显的改观。示范面要确保30%,争取达到50%以上。通过示范村的现身说法,使广大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进一步坚定信心。三是要优化村级班子。注重把致富能力强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能人选进村级班子,注重培养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和务实型、开拓型、发展型的村级领导班子,使村级组织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形成在基层组织和村组党员干部带领下万千农民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局面。

5.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投入新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民间投入,金融投入,工商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入新格局。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连保贷款范围。各镇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类资本投向农业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第五篇:当前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武陵の风云 于 2010-03-05 11:23:05.0 发表

一、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应学无实效。

一是文凭高、水平低。不少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实际的文化水平与该学历应具备的知识相差甚远。二是培训多,效果差。各种名目的培训一期接一期,但由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简单落后,培训效果都不理想。培训者为培训而培训,只为完成一次工作,参训者借培训休整一下身心,结交几个朋友,联络一下感情。三是制度多,落实少。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中心的集中学习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很少,有的甚至根本不学,制度只是做给大家看的一种形式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

2、思想消极不思进取。

一是自以为怀才不遇,不作随随便便,甚至自我标榜政治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经常散布消极言论。二是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三是对前途悲观失望,工作没有积极性。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即将退出领导岗位的,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已经改的,很少有人关心,整日无所事事。四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安稳太平日子。工作要求低,要求安排了就做,没安排就拖,不动脑筋思考,没有长远打算,安守现状,安享太平。

3、工作漂浮不务实。

一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思路、计划、措施都停留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落实到实际中却百无一用。二是好练虚功,做表面文章。安排工作、照着本子念一念;调查研究,隔着玻璃看一看;接待上访,糊弄糊弄劝一劝。三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喜欢追求轰动效应,不着边际地宣传鼓动,不切实际地勾画蓝图,不顾群众利益地大扳政绩。有些地看乍一看是发展了,繁荣了,但发展繁荣的背后却是极其严重的“透支”。给乡几位领导都造成了难以解决和消化的各种矛盾纠纷。

4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是:学习引导不够,宗旨观念淡薄,官单位意识严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扭曲了人生价值取向;利己主义思想严重;执行制度不严,督办检查不到位。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干好干坏都一样;腐败现象依然突出,特别是因人不当带来的错误导向影响深远。

二、干部作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1、注重学习、强化教育。

要学理论、学业务、学科学知识,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宗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大胆改革学习培训方式,切实突出学习教育的目的。

2、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要建立科学实用的学习制度,民主的用人制度,实事求是的绩效评价制度,勤政为民的廉洁制度,客观公正的奖惩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加强督办检查,强化督办措施,定期通报各种不良行为,严肃查处各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方面率先垂范,能从我做起,敢说“向我看齐”。要带头学习,带头深入基层,听真言,讲实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带头发扬民主,尊重民意,清政廉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执行制度的模范和表率。

4三、在抓落实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1、用决策中的“唯实”推动干部作风建设。

首要任务就是作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正确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关键看是否坚持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唯实”。实践证明,制定决策的过程也是推动思想作风建设的过程。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做到“唯实”。一是用全面的观点来认识本地实际,力戒主观片面性。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是由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地方的情况也是这样,既有现实因素又有历史因素,既有物质因素又有精神因素,只有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才能作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决策。二是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看待本地实际,力戒僵化的思维方式。一个地方的实际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作出符合不断变化的实际的正确决策。三是用比效的的观点分析本地实际,拓破封闭的思想观念。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不容易把握本地实际,特别是不容易深入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换一种眼光和思路,才能真正看清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进而作出正确决策。

2、用执行过程中的“务实”,推动干部作风建设。

有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正确决策,还必须发扬务实作风,真抓实干,把决策变成现实。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种务实作风,再好的决策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做到“务实”,一是讲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仅要看干什么,更要看干的质量,干的效果。对情况不明、方法不当造成工作失误的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沽名钓誉、做表面文章,扳“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坚决予以批评和处理。二是注重实干,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边做一边看,一边带着一边干”。领导干部作风正、重实干,群众就会跟上来,官僚主义就没了市场。

三是讲究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

3、用实施工作的“求实”推动干部作风建设。

正确的决策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如何对待工作中的不是乃至失误,是对干部工作作风的考验。一是正确处理 与实践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坚持群众观点、善于运用群众的智慧丰富和完善决策的工作思路。领导干部要以基层为课堂,拜群众为师,虚心接受群众的好建议,倾听他们的呼声。三是正确处理科学决策与实践的关系,遵循科学规律,借助城外的力资源提高决策水平。四是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坚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靠集体的智慧求实工作。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成果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只有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提高效率。

下载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传雄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新形势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搞......

    浅谈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确实,良好的师德在青少年成长过......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林峰 刘 峰 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们......

    基层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基层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日期: 2014-05-27 ]本文已被浏览过 6789 次 雨花台区司法局 张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愿望, 是历史......

    浅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共翠屏区市容管理局纪委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基层党风廉政建......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对策? 师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当起幼......

    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的精神内涵所在,加强其建设对提高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级政府......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瓮安县玉山水库管理所 贵州 瓮安 550400)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农业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