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学校如何选择
国际学校如何选择
国际学校那么多?家长该如何选择?
是继续在国内读高中、还是出国读高中,或是通过国际高中出国上大学?这是关乎孩子往后的前途、是孩子今后数十年的人生大事,而作为家长必须清醒、正确的面对孩子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如何正确选择孩子初中毕业后的出路,我想是每个家长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时下,让孩子提前走出国门感受国外优质教育,已成为多数小康家庭的普遍选择。毕竟国外名校林立,像美英加澳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更是毋庸置疑。然而随着低龄留学的白热化,小留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愈发凸显,有些甚至未完成学业便提前回国。国际高中,这一衔接国外教育,俗称“家门口的洋高中”走进了家长们的视野。那么,如何选择国际高中?他们之间的区别又在哪里?
选择国际高中常见问题
选择国际高中的家长通常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决定孩子将来要出国留学;
二是希望孩子能摆脱高考压力,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
三是孩子中考落榜后希望给孩子寻找另一条出路。对此,家长在选择国际高中的时候,最关注的问题有哪些呢?
选择国际初中、小学常见问题
孩子是初中毕业后就读国际学校好呢还是越早读越好?
这个话题对于很多家长们来说都非常纠结,其中涉及留学费用、国际课程内容、语言水平、学术能力、心理素质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于不同孩子来说,答案也不是标准的。
要弄清以上问题首先家长要确定为什么要选择国际学校 上国际学校的好处
一、国际学校怎么选 考量国际学校6大要素
1)学校的办学宗旨:口号和理想绝对都是最靓丽的,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大同小异。
2)学校的形象工程:如果学校拿什么高大上的明星或者政治人物做形象工程的话,快速略过。一所有内涵,自信的学校,会尽量展现自身的特点,而不是依赖名人出来站台,拍照,包装做广告。
3)考试状元:不管是国内的考试还是来自海外的A-Level,IB或 AP等等,个案性质的高分,只能说明某个学生的能力,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快速略过。
4)高大上建筑:在乎学校是如何利用这些设施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收获。
5)师生比:这个似乎很多人都在乎,但是从我自己在美国任教的经历来讲,一个学校1:9的师生比,相比较与另外一个学校1:12的比例,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除非您的孩子在学习上有特殊需求,对于绝大数家庭来讲,根本就不用纠结于这个数字。
二、国际课程解析 选择适合孩子的国际课程
在国际课程及留学服务市场上,产品可谓鱼龙混杂。家长甄选的原则应该是课程的价值。这一价值既包括课程本身的价值,即大学认可程度,也包括附加价值,如在该课程体系中学生除了学业成绩,在其它方面,如品德情操、国际视野、思维方式等方面还可以有哪些提高。另外,即便是在标准课程体系中进行选择,家长也要考虑孩子的能力、性格和价值取向等因素是否与这些课程的特点相匹配。以下介绍几个热门课程供家长参考。
IB课程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IB课程不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体系为基础而自成体系,广泛吸收了当代许多发达国家主流课程体系的优点,涵盖了其主要的核心内容。课程优势
★ 注重学生均衡发展,不仅要成绩,更要能力 ★ 严谨性:IB课程有自己的评分体系,45分为最高分
★ 含金量高:成熟的国际化素质教育,是美加等国知名大学的入学标准 适用对象
★ 适合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清晰对位的学生 ★ 适合对自己严格要求,全面发展的学生 ★ 适合刻苦努力,不怕挑战的学生
★ 适合自觉性强,能妥善安排自己时间的学生 全球认可度
全球认可度高。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大学不仅都认可IB课程,而且将其视为优良的入学资历。
A-Level课程,是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采用的基础教育体制,全球现有160多个国家的11000多所正规大学所认可A-level课程,每年有500多万学生参加A-level考试,学生凭证书可直接进入各国大学的大学一年级学习(包括剑桥、牛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课程优势
★ 有60多门课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任意选修其中的3至4门 ★ 课程选择面较广,提供成绩的科目较少
★ 一般在中国开设数学、进阶数学(或称高等数学)、物理、计算机学、会计学、商业学、经 济学等课程供学生选择。适用对象
★ 适用于初二毕业至高二在读生 ★ 对英语要求较高
★ 对数学基础较好的中国学生有优势 ★ 未来专业方向以商科、理科为主的学生 全球认可度
全球大学招生的标准,被全球150个国家,1100个大学承认 被英国、美国、加、澳、德、法所有大学承认
美国高中AP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可以使在高中阶段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先修部分美国大学基础课程以获得美国大学学分。适用于全球计划前往美国读本科的高中生。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主持,AP成绩不但可以抵扣成功申请美国大学的同学入学后相应课程的学分,而且AP成绩也成为美国各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课程优势
★ 有22个门类、37个学科,可以使高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
★ 每年5月举行考试,目前已经在全球80个国家开设,是美国大学重要录取依据
★ AP考试在全球80个国家举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将此作为发放奖学金的主要条件之一 适用对象 ★ 适合新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 ★ 对理科较好的学生有优势
★ 知识面较宽、知识点密集,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一定要求 ★ 对未来的专业方向已有一定的认识 全球认可度
已有40多个国家的近3600所大学承认AP学分为其入学参考标准,其中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牌大学。
加拿大高中课程目前是指国内开设的中加课程,主要来自于加拿大生活、教育条件最好的两个省区:英属哥伦比亚(BC)省和安大略省,所以加拿大国际高中课程分为BC课程和安大略课程两种。BC课程较难,适用的加拿大大学也更多。课程优势
★ 权威性:毕业证书均由加拿大教育局颁发
★ 人性化: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学分制管理,不是“一考定英雄” ★ 接受转学分:学生可在高中期间中途直接转学去加拿大 适用对象
★ 适合注重培养学习习惯,注重学习过程的学生 ★ 对学习氛围和环境有要求的学生 ★ 适合想去加拿大或美国的学生 全球认可度
适合申请所有讲英语国家的大学,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
国际高中的办学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国际高中学杂费要远高于普通公办高中。另外国际高中学生的出口是海外留学,所以选择国际高中首先要权衡一下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否足以负担国际高中学习费用以及将来的留学费用。尤其是家长要考虑清楚家庭是否能承担孩子以后出国读本科的费用。此外,国际高中的收费各有不同,有的费用不包括食,有的不包括教材,这些在前期咨询中都要问清楚。
第二篇:国际学校
International schools
国际学校
The new local 地方化趋势
English-language schools once aimed at expatriates now cater to domestic elites 英语学校,旧时外侨堂前燕,飞入寻常土豪家
IN 1979, when Ken Ross was eight, his family moved from Scotland to France for his father'sjob with IBM.The computer firm paid the fees at the English School of Paris, where hisclassmates were mostly children of expats from Britain and elsewhere: managers, army officers,diplomats and the like.A couple were Saudi princes.For the most recent class reunion, old boysand girls flew in from as far afield as China and South Africa.1979年,那时候Ken Ross年8岁,因为父亲在IBM上班,他的家从苏格兰搬到法国。IBM支付了他在巴黎上英文学校的学费。在那里,他的同学大都从英国和其他地方来的移民的孩子:经理的、军官的、外交官等的孩子。其中一对夫妇是还是沙特王子。为了参加最近的一次班级聚会,已经成年的男孩子、女孩子要从中国和南非这样远的地方飞过来。
Since then, there has been a boom in such “international schools”, which teach in English innon-Anglophone countries, mostly offering British A-levels, American APs and SATs, or the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During the past quarter-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School Consultancy Group(ISC), based in Britain, their number has grown from under 1,000 tomore than 7,300.In the 2013-14 academic year they generated $41.6 billion in revenue andtaught 3.75m pupils globally(see chart).Twenty-two countries have more than 100international schools, headed by the UAE, with 478, and China, with 445.从他那个时代开始,许多这样的“国际学校”冒了出来,这些学校在非英语国家用英文教学,大都提供英国高考、美国预科及高考服务或颁发国际文凭。在过去的25年里,根据在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学校咨询集团(ISC)的统计,这些学校的数量已经从不到1000所增长到超过7300所。在2013-14学年,它们在全球创造了416亿美元的收益,培养了375万学生(见图表)。有22个国家拥有的国际学校数量超过100所,阿联酋以478所独占鳌头,中国则紧随其后,有445所。
But nowadays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creasingly belie their name.Though their clientele variesfrom place to place, four-fifths of the pupils they teach around the world are locals, the ISCcalculates.Thirty years ago, just a fifth were.The main reason is increased demand forschooling mostly or entirely in English, both in rich countries(Mr Ross's alma mater now has alarge French contingent), and even more from rich pare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o wanttheir children to be able to go to university in Britain or North America.“When people makemoney, they want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English,” says Nicholas Brummitt of the ISC.“Whenthey make some more money, they want them to learn in English.”
可是,如今的国际学校却越来越名不副实。据ISC的计算,尽管各个地方客户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全世界在国际学校上课学生中4/5是本地人。而30年前,这个比例仅仅是1/5。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对以英语为主或全英语教学的需求增加了。在富裕国家如此(Ross的母校现在就有一大票法国学生);甚至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富裕家庭也是如此,这些父母希望子女有机会在英国或北美上大学。“人们挣钱了,就希望孩子学习英语,”ISC的Nicholas Brummitt如是说:“挣的钱越多,越希望孩子用英语学习”
This new elite can outspend even very highly paid foreign managers—and multinationals tryingto cut costs are ever less willing to pay school fees.Locals are more appealing clients, too:their children tend to stay for their entire schooling, unlike “expat brats”, who are alwaysmoving on, leaving seats to be filled.And a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packed with the localelite is more help with bolshie bureaucrats than one full of foreigners.本国精英阶层愿意甩出比高官厚禄的外籍经理人更多的真金白银—并且那些跨国公司正在想法缩减开支而不愿支付教育费用。这样,本土精英就变得炙手可热了:他们的孩子更愿意留在国内完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不愿像“小老外”那样总是颠沛流离,最后人走茶凉。另外对于古板的官老爷们来说,家长座谈会上土豪们群英荟萃可比塞了一屋子老外强多了。
Further growth is on the cards.In another decade, the ISC predicts, there will be 14,400international schools worldwide, teaching 8.9m pupils.Many will be run by local or regional firmswho spy an opportunity(two-thirds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 are now run for profit, up fromalmost none 30 years ago).But ISC's marke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quite a few British “public”(ie, private)schools plan to set up foreign outposts;some already have, including Harrow,Marlborough, Wellington College and Dulwich College, the last of which opened its seventhoverseas arm in Singapore in August.Most are franchise arrangements(though Marlborough'sMalaysian branch is directly managed).For-profit global chains such as Nord Anglia Education,Cognita and GEMS are also planning new schools.国际学校还可能会进一步增长。ISC预测,10年后全球将拥有14400所国际学校,在校学生890万人。许多学校将由那些一直跃跃欲试的本土或本地公司运营。(如今2/3的国际学校以盈利为目的,而30年前几乎没有。)但是ISC的市场调研认为,相当一部分英国“公立”(说白了是私立)学校计划在国外建立前哨站;一些学校已经暗渡陈仓,包括哈罗公学、马尔伯勒中学、威灵顿公学、达利奇学院等,其中达利奇学院光8月就在新加坡开设了7个海外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大多数是授权当地经营(虽然马尔伯勒的马来西亚公司是直营)。此外,诺德安达教育机构、COGNITA机构和巴乐基教育机构也都在规划新学校。
The biggest growth is forecast in the Middle East and East Asia.But which countries prove themost rewarding for investors depends partly on governments.Some countries make it hardfor those who have been schooled outside the national system to get into university, meaninginternational-school customers risk closing off their children's future options.Chinese pupilswithout a foreign passport are barred from international schools.Singaporean citizens requiregovernment permission to attend international schools, rarely granted unless they have livedabroad.In South Korea a maximum of 30% of an international school's pupils can be locals.中东和东亚预计增长最快。但到底哪些国家将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润,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政府。一些国家使得那些在本国教育系统之外的学生很难进入大学,这意味着国际学校的客户冒着孩子们未来选择的权利的被剥夺的风险。例如:中国学生没有国外护照则不能进入国际学校就读;新加坡公民申请政府许可就读国际学校很少成功,除非申请人旅居海外。而在韩国,最多有30%的国际学校学生是本国人。
Malaysia's experience shows what would happen if any of these were to relax their rules.In2012 it removed a 40% cap on the share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 pupils allowed to be locals,partly to encourage the expansion of a sector seen as important in attracting foreigninvestment and partly to please parents who were becoming ever less willing to send theirchildren to boarding schools overseas.In just two years the number of locals at the country'sinternational schools has risen by a third, and Malaysians now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theirpupils.马来西亚的经验足以说明,如果这些国家放松规则会发生什么。2012年,马来西亚取消了对于当地人占国际学校学生人数比例40%的上限,一方面鼓励学校的扩张被看作了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应一方面也为了取悦那些越来越不愿意送孩子们去海外寄宿学校的家长。在短短两年中,在该国国际学校的本国人的数量增加了1/3,如今马来西亚人超过学生总数的一半。
China-watchers are always alert to any hint of liberalisation.The country has 2.5m dollarmillionaires, many of whom would pounce at an international schooling for their offspring ifthey were allowed to.Since 2001 foreign groups and individuals have been allowed to ownschools in partnership with Chinese ones, and since 2003 schools can be run for profit—butonly authorised international schools can follow a foreign curriculum.The government fearslosing control over what children are taught.Officials also argue that without strict rulesChinese parents could be gulled by greedy foreigners.中国的观察家们总是对自由化思潮防微杜渐。该国拥有250万个百万富翁(美元),如果条件允许,其中许多人愿意为其下一代博取一个国际学校的功名。自从2001年以来,外国组织和个人已被允许和中方联合办学,而从2003年开始,这些学校获得盈利许可,但只有经过授权的国际学校才能引入国外课程。政府担心对孩子们的教学内容中失去控制权。此外当局还坚称,如果没有严格的规定,中国的家长们会被贪心的老外坑一把。
One way to profit in China despite the restrictions is to offer English-language internationalprogrammes in Chinese schools.Dipont Education, a Chinese-owned firm that grew out of anAustralian one that helped Chinese students arrange foreign study trips and apply for visas,now runs centres in 27 Chinese schools in 17 cities.These teach A-levels, AP courses and the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to 6,000 15-to 18-year-olds.虽有限制,但在中国的盈利方式之一是在中国学校提供英语国际课程。狄邦教育是一家源于澳洲的中国公司,他们帮助中国学生安排国外留学行程并申请签证,如今该公司在17个中国城市中经营着27个学校服务中心。她们为6000个15到18岁的孩子提供英国高中,美国预科和美国大学课程。
A natural next step, says Vanessa Cumbers, Dipont's director of recruitment, would be for thefirm to start training Chinese teachers in foreign teaching methods.“Like anything in China, it'sabout localising,” she says.That prescription may make for less diverse class reunions, but itis ensuring the rude health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 everywhere.自然而然,狄邦教育的招生主管Vanessa Cumbers说:对于公司而言,必然要开始用国外教育模式培养中国教师。“像中国其他任何领域一样,都要本土化,”她说。本土化也许会让未来的班级聚会少了些许多样性,但能确保各地的国际学校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国际投资复习题--含判断选择
1.国际投资:是指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并对投资结果承担责任的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及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实物及其他资产或生产要素,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比较优势理论:也称产业选择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切合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比较成本原理基础上的,采用正统的国际贸易理论2X2模型,即对两个国家两种产品进行分析。核心内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3.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方式,是指跨国公司等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4.契约型投资基金:又称信托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受益凭证筹资,由基金管理公司、托管公司、投资者以签订信托契约的形式组建的一种投资基金。
5.外国债券:外国债券是国际债券的其中一种,外国债券是借款国在外国证券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6.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市场意为全国证券交易协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由两个独立的市场组成,一个是为那些在财务、股份和管理等方面均符合标准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的纳斯达克国家市场,另一个是上市条件更为宽松的小资本市场,即电子柜台交易市场。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一种项目投资的系统的科学决策分析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项目进行研究评价的一种科学方法,它通过对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财务经济、社会法律环境等情况的详细调查研究,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在社会上是否有效益,在环境上是否允许,在建造力上是否条件具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从而明确提出这一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运营等建议。
8.非股权经营(P84):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企业中不参与股份,通过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服务(无形资产)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与报酬。
1.简述当代国际投资的特征。
答:1国际投资的领域呈现不完全竞争性2国际投资的目的呈现多样性3国际投资的主体呈现双重性4国际投资所使用的货币呈现多元化5国际投资的环境呈现差异性6国际投资的运行呈现曲折性7国际投资的过程呈现更大风险性 2.简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三优势模式”的具体内容。
答:即厂商特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变量不分主次,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不同组合决定了国际投资活动方式,只有当上述三个条件都得到满足时,投资者才愿意进行对外投资。
3.简述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区别。
答:1基金的发行限额不同2交易的方式不同3交易价格的依据不同4基金运用率和运用的投资组合不同5适用的投资市场不同6适合的投资者不同 4.简述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式。
答:1国际独资经营:由某一外国的投资者依据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投资者独自享有企业利润并独自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2国际合资经营: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选定国家(一般在投资者中乙方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并按照该投资国或地区法律建立起来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3国际合作经营: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5.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因素。
答:对外商的歧视和管理制度、货币的稳定性、政治稳定性、关税保护程度、当地资金的可供性等。6.简述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答: 筹措资本,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基金;收到申请,进行识别、筛选,挑选出有高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与创业者进行洽谈,评估投资项目,达成并签署投资协议;监管与辅导以使资本增值:提供咨询、参与重大决策、定期财务报告、定期调研;风险资本退出:公开上市、收购、回购、破产清算。
请运用国际投资理论,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分析“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答:“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政府于2000年明确提出的开放战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且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些问题。以下对面临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一、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与合作,合作亟待加强
问题:分散化经营,使得企业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以及生产等资源上实现共享与互补,甚至会引发越来越严重的内部过度竞争。
对策:在面对国际市场,各类企业只有加强合作,尤其是企业家之间的精诚合作,寻求利益共同点,相互协调,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才能产生最大的对外投资效益,维护国家及企业的共同利益,实现对外投资的总体战略。
二、缺乏全面考察,对外投资目标欠清晰
问题: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从动机看分为以下类型:成本寻求型;市场寻求型;要素寻求型;技术寻求型;政策寻求型。我国有些企业缺乏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清晰,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缺乏科学论证。一些企业不熟悉国际投资方面的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相关信息,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对当地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境外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也考虑不周全,实现对外投资目标的路径不清楚。
对策: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应首先立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明确哪些国家的哪些行业可以为我所用,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并据此确定投资方向和目标。确定投资目标后,应充分分析自身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产能、海外市场容量、后续资金支持等硬件条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政策、制度、法律等软件条件,充分评估国际政治风险,避免因文化冲突和制度冲突而影响海外投资企业运行。
三、复合人才缺失,使得企业捉襟见肘
问题: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需要大批高级的金融、科技、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人才,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还要通晓国际法和国际商业惯例,而我国企业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瓶颈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企业“走出去”的明显障碍。对策:,企业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如奖励制度,开设培训班等等。建立有效体系,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接纳人才。要建立一套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且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制与制度。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应注意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注重培养国际化管理队伍,储备人力资源,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等多种形式,培养通晓国际惯例及熟悉国外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四、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欠缺
问题:我国企业现有的海外投资,多数不是由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需,而是中国式企业在国外的翻版。这直接导致了海外投资企业在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时,却按本土化的模式进行管理。这将导致管理不善甚至是管理混乱。企业产权关系模糊,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机制未能与当地市场的运行规则和国际经贸惯例接轨,存在管理上“水土不服”、对市场反应滞后等现象。
对策:为此,完善法律法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配套服务成为“走出去”必不可少的一项。
选择题:每行一题
1国际投资主体:跨过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官方半官方机构、个人投资者;2国际投资分为(投资性质):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3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外汇增加、产业结构升级;4市场内部化取决因素:产业、区位、国家、公司;5小岛清(比较优势理论):垄断忽略宏观经济因素、否定垄断优势的决定性作用、立足于日本企业实际情况;6各国证券市场属于:弱式有效市场;7发展中国家投资考虑:市场、技术、管理;8国际投资根本动机和目的:利润最大化;9为国际投资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10绿地投资优点:独立经营管理、很大程度把握风险;
1融资渠道,跨国并购分为:杠杆、管理层、联合;2跨国并购融资方式:现金、股票、债券、债权;3衡量国际化经营程度:跨国、网络、外向、外销;4跨国公司特征: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科技内部化;5在经济与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跨国公司的子公司;6下列因素属自然因素: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劳动生产率;7国别冷热比较法与等级评分法相同的有:政治稳定性;8根据等级评分法(国际投资环境关键项目):币值、允许比例、当地资本;9投资项目特征:明确目标、阶段性、一次性、整体性;10投资项目周期:确定、准备、执行、验收与总结;
1可行性研究注意:科学与公正、客观与合理、结论简单明确;2综合现状,国际证券投资趋势:国际化、增长速度、地位不断提高;3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公司制、会员制;4H股,是内地公司在香港发行股票简称;5股票描述正确项:要式证券;6按股东风险及权益,股票分类:普通股、优先股;7股票交易方式:期货、保证金、期权、价格指数;8有关投资基金特点:专家理财、管理和运作法制化;9按基金买卖有价证券的主要分类:货币、债券、股票;10从事投资基金的国家或政府限制体现在:对象、数量、方法;11债券投资者收益来自于:债息、低买高卖;12国际债券分类:外国、欧洲、全球;13衡量投资收益标准:名义、持有期、到期;风险投资主体: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创业企业;14高科技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种子、导入、成长、扩张、成熟;15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公开上市、收购、回购、破产清算;
判断题:每行三题
除了考虑—对;补偿贸易具体形式(直接间接综合)--对;直接投机间接投资区别(资本移动形式的复杂程度)--错 垄断优势理论有效指导企业—错;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起来)解释直接投资的选择—对;夏普进行合理定价—对; 货币贬值,该国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错;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较多—对;独资企业最悠久—对; 横向并购促进利润增长—对;敌意收购成功率低—对;非股权参与承担风险大—错; 本土化有利—对;跨国公司全球化安排—对;跨国银行国际经营具有本土性—错;
环境物质和非物质分三类,自然、人口、人为—错;目标市场由热转冷,投资多,出口少—错;动态分析法优点—对;
投资项目花费不能超过预算—错;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对;初步可行性研究进一步分析和论证—对; 当股价处于涨势缓和,迎来买入时机—错;柜台交易数量无限制—对;B股是国内企业向境外投资者发行—错; 优先股股东不能参与公司管理—错;持股人除息日买进,有权分股息—错;上海证券交易所施行指令驱动—对; 据了解最低比例85%--错;交易所指数基金依据上市公司基本面和图形分析—错;公司债券基金60%用于公司债券—对; 债券利率介于存款与贷款之间—对;发行债券利息不用纳税—对;美国债券是美国在国际市场吸收资金的债券—错; 风险投资是短期投资—错;2-6-2法则是成功、业绩平平、失败占比2-6-2—对;高科技创业企业成长期在扩张期之后—错;
第四篇:如何选择国际快递及节省小窍门
如何选择快递公司
找到一家青岛UPS快递公司不难,难就难在鉴别这家公司是否真的“价廉物美”。在选择一家快递公司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标准:
(1)首先选择一个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公司,在进行合作前必须要亲眼看到他们的营业执照以及批号正规的国际快递公司是必须的,只有正规的国际快递公司服务才最可能有保障。正规国际快递公司遇到问题一般都会有人专门为你解决,让你早日免除后顾之忧;再一点就是要看业务员素质,只有业务员素质高的快递公司,他们的服务才会做的到位,而不是夸夸其谈,只有物品交给这些快递公司我们才能放心,不能看有些快递公司承诺挺多,但真正能作到的没有,这样我们就要三思而行了。如果涉及到签订合同的问题时还要向快递公司所在的工商所求证,证明所提供的营业执照是真的,并且可以从工商所处了解到该快递公司的口碑如何,这对于合作很重要。
(2)规模:快递公司通常都是规模比较小,经营比较灵活的,很多快递公司会主动上门来推荐自己公司,行政人员可以从这些自荐的公司中选择信誉好、价钱低、服务好的公司来合作。也可以从网络、行业内了解快递公司的信息,通过别人推荐来寻找合作公司。
(3)诚信。快递是服务行业,诚信很重要,因为这里涉及到赔偿的问题。行政人员可以先从行业内了解该快递公司的信誉怎样,也可从快递公司现有的客户处了解它的服务。快递重在短时间高效率,如果快件被耽搁,业务受影响或快件被损坏、丢失、送错等问题出现就涉及到赔偿的问题,如果不选择一家信誉好的公司合作,很容易在送快件过程中出现纰漏,到时会使公司和业务双重受损。如果快递费是按月结算的话,信誉就更重要了,信誉好的公司可以保证按劳索酬,不会出现虚报的情况。
(4)人员素质。在考虑了快递公司的各种硬件设施之后,也要注意看看快递员的个人素质,因为快件是需要快递员直接经手的,如果快递员的个人素质不高,或者道德有问题,那很可能导致贵重物品的丢失、钱财的丢失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行政人员的日常工作。
(5)服务。快递提供的服务讲究时效性,因为涉及到公司的业务,所以很多快件要求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送到客户方,这就是考验快递公司服务的时候了。建议行政人员在选择一家快递公司长期合作之前,要多看几家快递公司的服务,选择服务最好的,即使多付些快递费也值得,因为当你快递证件、支票、贵重物品时会减少担心。
以上几点就是在选择快递公司时要十分注意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客户亲自实地考察,在日常的服务中鉴定快递公司的质量,虽然麻烦一点,但可以“一劳永逸”,为以后的工作省去很多麻烦。
使你省钱的四种快递小诀窍
1.根据时效选择经济型产品
您可能注意到了,仅以UPS为例,就会提供全球特快加急、全球特快、全球速快、全球快捷等多种产品,一些消费者往往随便选择一个就进行寄送。但其实,产品由于一两个工作日或者几小时的差距,价格就会相差数百元。
比如从广州寄送10公斤包裹到法国,特快加急服务需要运费2777元,全球特快2411元,全球速快2318元,全球快捷则是2122元。在时间不太紧张的情况下,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对时间要求不太高的产品。
2.美加地区走青岛UPS方便东欧更宜TNT
由于各快递公司建设物流网络重点不同,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区域。消费者如果了解这些,就能抓住这些的公司的优势给自己
制造实惠。
一般而言,到达东欧国家如捷克、乌克兰等国走TNT比较方便,而南美地区则是联邦便宜,非洲DHL走的好,而到美国、加拿大则是UPS。
3.根据重量选择固定优惠费率
快递公司会推出某些固定重量费率优惠,有些类似话费中的“套餐”。同样以UPS为例,如果选择一般快递则10公斤物品从广州到法国需要
1760元,而选用“小珍宝”(10公斤固定规格)仅须998元。再来看TNT,假设所寄物品是8公斤重,如果选择一般经济快递价格为1474元,而如
果采用8公斤装则仅需931元。
4.不节省空间或地处偏远可选择EMS
EMS的递送一般不计算体积重量,按照实际称重计算价格。好处在于比较灵活方便,由于EMS网站众多,一些偏远地区的地点也能照顾到。
一些国际快递公司有时会收取偏远地区服务费,邮寄者如果自己去邮寄寄送的话就可以省下这笔费用。
第五篇:国际学校方兴未艾
国际学校方兴未艾
世界各地对“西式”教育需求的增加重塑着国际学校服务的对象。
在因为预算削减而失去在丹佛地区的两个工作岗位之后,2011年,原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珍妮弗?阿列维(Jennifer Alevy)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了一个新方向: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所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的起源可追溯到1924年,在过去20年里,其数量已呈指数式增长。国际学校最初是为了确保外派人员和外交官员们在国外工作期间其子女能够获得一种“西式”教育而开设的。现在,这类学校已有了新的发展目的:培养当地富有家庭的孩子,以便那些孩子能够考取西方的大学,并且最终在跨国公司谋得一职。
对于美国,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意味着美国的教师前往国外执教机会的增加,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争夺世界各地会说流利英语、国际化的年轻人群体的竞赛将会进一步加剧。
如今,阿列维是越南胡志明市美国国际学校(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图书馆管理员。在2006年开设的这所学校主要满足越南当地学生的需要。这所学校将各种资源投入图书馆,资源数量之多,是阿列维在美国一些州的学校里很难看到的。她说:“我觉得很幸运,在我所工作的学校已看到了图书馆和图书馆管理员们的价值”“我对于有机会与其他三位图书馆管理员共事真的很兴奋。我已经很久没有拥有这种机会了。”
在世界各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英语国家里接受过相关教育的教师正在被大量引入其他国家,执教亚洲、中东以及其他发展中地区新兴国家富人甚至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
国际学校服务公司(International School Services)执行副总裁布鲁斯?麦克威廉斯(Bruce McWilliams)说:“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希望有英文底子。” 该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新泽西州、为国际工作岗位招聘教师的企业。
国际学校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根据总部设在英国的一家国际教育咨询机构(ISC Research)的数据,20年前,全球仅有约1000所采用英语教学的国际学校。在这些学校里就读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外籍人员――外交官、记者、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子女。
今天,全球国际学校总数超过8000所,服务着450万名学生,拥有42万名教师。而且,80%的学生实际上来自于学校所在的东道国。根据ISC Research 的数据,人们对于国际学校的需求量还在增加:专家预计,在未来10年内,全球国际学校的数量将会增加一倍,总数将会超过1.6万所,就读学生总数将高达875万名。
日本的?Y原光子(Mitsuko Sakakibara)是一位很典型的学生家长,她8岁的儿子莱昂(Leon)现在就读于位于新雪谷(Niseko)的北海道国际学校(the Hokkaido International School),她说:“我希望我的儿子从小就接受一种国际教育,以促进他心智的发展,成为一位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她解释说,她认为她儿子在日本学校里学不到这些东西。“英语将成为顺畅沟通的基本工具,……而且也有助于有更多的选择来决定在哪里学习深造或者工作。”
根据ISC Research的数据,阿联酋和中国现在拥有数量最多的国际学校,这两个国家各有约550所英语国际学校。诸如印度、越南、巴林、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国际学校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在阿联酋的迪拜(拥有250多所国际学校)和阿布扎比、北京、上海、曼谷、东京、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以及马德里等全球20多个城市里,每一座城市都有至少50所英语国际学校。
这些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因国家而异。在孟加拉,国际学校一学年的平均学费是 5200美元;在新加坡则是18500美元。而在像中国或印度这样的国家,一年的学费通常高于该国一个普遍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女才读得起。
这类学校所具有的吸引力非常明显。在迪拜,萨法社区学校(the Safa Community School)提供“班群”教室(“clustered” classrooms),设有一个类似于大会客厅的公共区域。根据该校脸谱网(Facebook)页面介绍,在那里,学生们可以在“餐桌”上学习、在地板上玩棋盘游戏、拍摄场景、烘烤饼干或者拿着笔记本电脑坐在懒人沙发上。而迪拜的宝石集团国家学校(GEMS Nations Academy)则与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合作开设了机器人技术和编码课程。
位于卡塔尔多哈的迈克尔?E?狄贝基职业高中(Michael E.DeBakey High School),以为医疗领域各种职业提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培训作为重点,而克雷格学校阿布扎比校区(Cranleigh Abu Dhabi)的学生们则在编排他们自己将要出演的歌剧。同时,在中国广州的英东美式中学(the Nansha College Preparatory Academy),负责教学的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一起设计和讲授各种课程,那意味着,即便是上体育课,学生们的英语技能也在不断接受测试。
将这些方法与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具有代表性的公立学校的方法做个比较,后者的一个班级里常常容纳40多名学生。根据国际学校代表们的说法,在公立学校里,教学是以学生记忆和教师授课为主,学生们的参与不受重视。当然,因为各种文化或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常常根本无法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一项报告,2013年有超?^5900万名小学适龄儿童失学。
许多国际学校仍然在满足各种外派人员家庭的需要。随着全球化进程,选择前往国外工作的人员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这种情况催生了一种新的委婉的说法:“第三文化小孩(Third Culture Kid,TCK),这令人想到整整一代美国孩子,虽然他们持有美国护照,但是几乎从未在自己的祖国生活过。
国际教育工作者(the International Educator)营销和传播经理辛西娅?恩格拉斯(Cynthia Nagrath)指出:“自由市场、全球经济的整个概念都是相关联的。教育不得不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学生拥有多元文化背景,那就是这些国际学校的美妙之处。你有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学生,但是他们全用英语一起学习。”国际教育工作者是一家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教师职业介绍所。
并不是说这些国际学校对于每个人都有好处。加州居民莫尼卡?加列戈?鲁迪(Monica Gallego Rude)以前是国际学校的一位雇员,她将研究国际学校现象当作自己的研究方向。鲁迪说,这种现象并非都是积极正面的,“我对国际教育有信心,但是,并不适合于每一位学生。”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英语的学生们在自己的母语方面可能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一些国际学校教师可能没有接受过学校所在国的相关文化训练。例如,在某些文化里,与长辈目光接触被认为是粗鲁无礼之举,而同时,一名西方国家教师可能把缺乏目光接触看作是对方不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不被尊重。鲁迪说,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完成招生目标,一所营利性国际学校会接受学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她说:“我对这些类型学校最大的担忧是,它们将会导致全球教育市场持续的不平等。非英语世界的富人们花钱就有机会进入这个全球化的英语市场,而不那么幸运的人则不得不以另外一种方式获得语言技能,否则他们会被拒之门外。”
对于美国的教师们而言,国际学校蓬勃发展代表着在美国之外从事教育的机会正在不断增加。在美国,公共教育由于围绕着考试成绩和拨款的各种政策争论似乎陷入了困境,这些争论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课堂转移出去。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经常有教师被裁员的消息传出。根据白宫提供的数据,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取消的教育工作岗位超过30万个。自那时以来,教育工作岗位总数只是略有恢复。这种情况竟然是在就读公立学校的学生人数较10年前增加了100多万的时候发生的。
除了可以体验不同文化和拥有旅行体验之外,国际教师也是一个收入颇丰的工作。尽管在许多国家,国际教师的薪水可能略低于在美国从事一项类似工作的薪水――用美元支付的起薪可从一年2万多美元到3万多美元,要视具体位置而定――但国际教师还有其他福利。国际学校的教师通常每年获得一笔住房补贴和一张免费往返家乡的机票。他们的子女上学学费全免或者减免。他们不必缴税,不必担心被裁员,或者担心学校预算被否决。更不必说在许多新兴国家生活大大降低了的生活费用。
有些教师永远不会再回美国了。今年37岁的香农?费希(Shannon Fehse)来自芝加哥,在上大学期间,她偶然结识了一名国际学校教师,在从后者那里听说了有关国际学校的情况后,费希决定将海外教学当作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过去13年里,她曾在中国台湾、哥伦比亚、墨西哥和中国大陆教书,目前执教于阿联酋一所国际学校。
不过,费希补充说,这项工作有其自身的缺点,她说:“当家里发生重大事件时,你可能不在那里”“你会非常想念,而且当你回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自身的变化很大。你的视野、你的想法,家里的人未必明白”。
部分教师说,在国际学校求职的竞争已变得十分激烈。尽管如此,对于国际学校教师的需求依旧在不断增加。国际教育工作者的恩格拉斯说:“国际学校肯定需要更多的教师。”
所有这些发展提出了有关未来的各种问题。随着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的人毕业时接受了西式教育,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了解西方文化,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可以期望什么呢?
对于美国的一些大学来说,面对着不断下降的入学人数,这个充满着热情、美国化的外国学生群体不断扩大也许是个好消息,尤其鉴于外国学生通常支付全额学费。根据某些专家的说法,对于其他大学来说,这也许意味着外国学生申请者争夺战将会日趋激烈。蒙大拿州州立大学(Montana State University)国际项目办公室副教务长戴维?迪?玛丽亚(David Di Maria)说:“在某些情况下,这已经导致注重国际招生的一些州立大学的迅速发展。”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一些大学在招生方面面临着各种挑战,它们可借助于对外国学生学费上的依赖招收数量更多的学生。与此同时,美国其他一些大学的招生人数创纪录地增加。玛丽亚指出,这可能有助于提升校园的多样性,或者增强各种国际伙伴关系。
但是,有些人对就读于美国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的外国学生大量增加提出了质疑。正如《大西洋月刊》杂志所报道的,有些人说,由于一些高等院校更加注重从国外招收学生,美国本国学生可能会错失各种教育机会。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提供的数据,在美国,5.2%的大学生来自国外,该研究所2016年在其研究留学的阿特拉斯项目(Project Atlas)报告中说,美国依旧是世界上接受外国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有一百多万名外国学生前往美国留学深造。可是,也许这个数字开始停滞不前了。玛利亚提及了在诸如中东、亚洲等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大学的蓬勃发展,他说:“传统的生源国正在变成为目的地国家。”
那么,在这些国家,求职竞争的情况又如何呢?ISC Research国际学校总监理查德?加斯克尔(Richard Gaskell)说,国际学校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竞争,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很出色的语言技能和个人技能,诸如协作、复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工作。
当然,外包决不是一种新生事物。过去,沟通以及各种文化上的差异或者分歧成为一些公司采取的外包做法获得成功的障碍。国际学校顾问埃蒂?齐伯(Ettie Zilber)?f,在将来,人们至少可以预期美国人前往国外为大公司工作的机会将会减少,她说:“在向海外派遣一个家庭去执行一项任务前,跨国公司会考虑到许多因素。聘请一位学习过西方的课程、价值观和文化、跟西方的教师有过互动并且了解当地文化的当地人,这是一项聪明之举。”但是,那未必是一件坏事,齐伯补充说:“竞争对于进步来说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