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和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以南车基地项目为例介绍了岩土工程公司项目人才短缺的现状而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通过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逐步探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高效的留住项目人才的措施,加强和整合项目人力资源,创造一个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位子的良好选人用人环境。
关键词:加强项目 人才队伍 建设的思考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队伍建设已不可替代地成为了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体现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港航局集团公司“人才强企”战略:打造“五支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是我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笔者仅就目前公司大多项目内部存在的人才队伍建设浅谈一下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加强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基础
目前大多数项目都承担着上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施工生产任务,而项目的实施需要人力资源,资本资源、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多种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基本最主要最具创造性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整合和影响着其他资源,是项目经营成败的决定性资源。这就决定了项目部不仅要肩负起干好项目、完成任务的重要使命,而且要承担起带好队伍、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
(二)加强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双向选择的自主性,企业员工基本人才队伍的稳定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执行状况,最终威胁到工程施工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而且员工个人对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更加强烈,都希望通过成长、成才带给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二、项目人才队伍的特点、现状分析
(一)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每一个工程项目因为规模、技术、质量、材料及机械设备使用甚至地理位置等等不同,使得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以下特点:第一,项目组织和人员的临时性和多变性。项目部作为施工企业为完成某个项目临时组建的组织,一般在项目完工后解散,项目部所属人员重新调配;同时由于项目不同阶段任务量和工作性质的变化,项目人员的多少和具体人选也会随着项目的进展与变化不断调整。第二,项目部成员的双重领导。项目组织中的成员既要接受项目班子领导,又要接受工程公司职能部门的领导。第三,项目绩效考核的复杂性。由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受到经营责任目标、相关考核指标、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内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监理、协作队伍等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更是增加了项目绩效管理的难度。
(二)项目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
目前岩土工程公司在建项目普遍存在工程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主要体现在:
第一,人才结构性短缺严重。项目人才队伍中具有中专、职业学院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仍占多数,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类岗位,而在一些技术含量高和管理难度大的关键岗位,如技术质量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测量检测等方面又缺乏合适人选,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二,核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中,尤其缺乏拔尖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比如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合约经理、项目总工等企业核心技术人才。有项目管理能力的受到执业资格的任职限制,具有资质人员又缺乏实践经验。纵观各个项目,项目班子配备尚存在困难。
第三,项目关键岗位人员缺乏胜任人选。截止目前,岩土公司在建工程项目已达到 20余个,而项目人员的配置,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已远远无法满足日益扩张的项目建设需要,出现工程技术、测量合约等人才的普遍性紧缺。项目的设置部门负责人后继乏人,就笔者所在项目5个部门都是劳务派遣人员担当,关键岗位更是劳务工和临时工占多数,要不就是新入职的大学生,工作实践经验欠缺,而且在片区的几个项目中兼任的情况,奔波在几个项目现场当中。再者项目的部分技术人员知识技能本身没有达到岗位的要求,属于在人才紧张缺情况下的勉强配置,无形中造成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下降,项目与企业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第四,项目经理能力不全面。项目经理往往是复合型“全面手”,目前对于项目经理的使用大多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现有的项目经理中,绝大多数是从工程技术岗位转变为经营管理岗位,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项目管理基本上都是凭实践摸索的,与现代管理理念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创新上的能力较低,这在极大程度制约了现代管理方法的引进和实施。
第五,工程公司的人才储备尚不足。工程公司人才的引进偏低,培养力度不够,成才的人数抵消不了流失的人数,更加加剧了项目人才队伍的基本配置,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施工成本,最终影响和威胁到企业的效益和人员的收益。
第六,项目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项目薪酬标准由工程公司统一制定,项目班子自主性不够,没有足够的权限分配绩效工作和奖金,无法达到激励项目人才效果。绩效考核关系到项目人员获得的薪酬,既而影响到他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满意度和对项目的忠诚度。
三、加强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合理配置和构建项目人才队伍
第一,项目经理的选择。项目经理是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和责任者,具有业务、行政双重责任,是项目策划、设计、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全面领导。项目经理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到项目的执行进度和状况,关系到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收益。所以,在项目管理中,首先要选好项目经理。目前,工程施工企业选择项目经理大都采取委任制,建议部分项目可以根据项目规模,以公开竞聘的形式选拔项目经理。
第二,项目人才队伍合理配置。施工项目具有专业多、区域广、工期紧及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项目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采取定岗定员、以岗定人、以岗定薪,真正实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人尽其才、岗尽其职,减少项目人力成本。配备好以下三类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所有的项目人才不但要具有岗位职责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建立健全项目人才培训机制
项目的人力资源数量尚足,但人才资源质量普遍不高,必须坚持用培训开发人才,用培训激励人,把提高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根据人才需求计划,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措施,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人才队伍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全员学习的环境和终身受教育的理念,通过职业夜校、指导老师营造学习氛围。二是分层次培养,着力提升人才层次。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对工作多年的低学历人才,实现由能力型向知识型的转变;对新进招聘进厂的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对于现有拔尖人才,实现由能力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对于优秀经营管理要针对理念、知识、能力的持续更新与提高。三是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融合。采用“项目带动式”人才培训模式,将培训地点从课堂教室扩充到施工现场,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专业和理论素养、同时又有较强实战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才。
(三)建立项目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充分了解项目员工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特点和机构、人员设置的需要,可以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才三种职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个人的自身潜能,增强人员满意度和对企业忠诚度。
(四)建立健全项目人才激励机制
项目施工现场工作地点偏僻,工作条件艰苦,流动性大,收入水平偏低。一方面适当改善工作条件,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创造晋升空间、培训、个人发展等个人成长机会;另一方面完善绩效考核,针对项目不同层级及类型人才,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对经营管理人才,注重授权激励;对专业技术人才,注重目标激励和培训发展机会激励。对技能技能人才,注重物质激励和尊重激励。
(五)建立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公司现有的薪酬制度侧重于强调职务等级,低工资、高福利,工资分配形式单一,激励作用欠缺。建立以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除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外,还应引入竞争性原则,采取不同的薪酬方式。对于项目所紧缺的特殊人才如测量人员、质量检测人员采取市场定价制和协议工资制,提高薪酬的外部竞争力;对于项目部门可以实行绩效考核总额包干;针对大中专毕业生收入普遍偏低流失率高的情况,可以采取行业的平均工资作为保底工资,根据工作表现进行福利补贴等措施,鼓励他们能够在企业生根发芽。
(六)建立项目人才引进机制
根据目前岩土公司现有人才存量以及人才培养的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单靠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才并举,一是树立竞争择优观念,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二是树立人才发展观念,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对劳务和一般管理人员全面实现项目当地化配置。三是通过签订短期用工合同以协议工资的方式从社会上招聘急需人才。四是通过严格审核从岩土公司劳务派遣用工人员中选拔吸收各类适用人才。
(七)积极融入企业文化
中铁建是一个具有发展历史和实力强劲央企,形成了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要继承和发展,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先锋旗帜的引领作用。
(八)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项目的效益在于管理,管理则在于人。在项目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作为项目管理者,不能只着眼于工作上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还必须关心企业员工的生活,确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同时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可以这样说,只有企业真正做到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体贴人才,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在项目争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实现生存和发展,必须把人才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采取科学配套的制度措施留住项目人才、培养项目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减少施工成本、确保工期质量,提高企业收益,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第二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不论是立足现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是放眼长远,实现集团公司第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打造“四强四优”的一流能源企业,加强人才队伍这个第一资源建设,都是各级企业管理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人才森林计划,旨在打造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和党群工作四大人才林,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科学发展上水平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思路一:人才来源要遵循优选化。即要坚持以自主培训和好中选优为主,以适时、适当引进成熟性人才为辅的原则,在原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形式基础上,以发展的视角,不断进行方法、途径和形式的创新,把着重点放在员工素质提升上,并引入竞争机制,结合“112人才”工程计划的实施,营造公正、公平、公开,尽职、尽责、尽才的氛围,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使得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的方式,达到“使用一个人,激励一群人,培养一批人”的效果。
思路二:人才培养要深度专业化。发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各环节技术要求较严,专业分工较细,企业整体现代化程度较高,人才岗位深度专业化是其鲜明的特点,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因此,要鼓励和引导那些在关键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起技术带头人重担,言传身教,培养新人,并激励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创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资源与岗位专业需要的最佳配置。
思路三:人才储备要突出前瞻化。随着集团公司调整“四大结构”,发展“七大板块”,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才,更需要懂管理、善策划、会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和人才引进上具有超前意识,立足企业实际,按照专业相近、能力适合的原则,把有开发潜力的人员安置到相应岗位,通过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岗位需要,并保持岗位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思路四:人才评价要标准效益化。电力生产属于分工精细、岗位关联紧密的行业,员工只有分工差异,没有贵贱之别,不论从事何种具体职业,只要员工尽职尽责,完成好本岗位工作任务,都能成才,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在识才上,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注重能力。在用人上,倡导“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竞争上岗,绩效评优”,打造人尽其才的企业环境,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淘汰庸才,用活人才。人才评价标准的效益化,一方面要准确、客观地评价人才,避免人才评价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工作,以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对策一:进一步确立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理念。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切实体现到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具体工作部署中,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企业的决策层要合理规划各相关部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任务,积极研究、协调和指导人才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等相关工作,注重调动和发挥相关部门积极性,沟通不同的意见,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持续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新进展,在人才效能发挥上有新突破,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上有新作为。要加强对人才强企战略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企业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措施,直接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工作目标,每年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降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学使用人才的常态工作机制。
对策二: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通过内部人才市场、资源整合等多种渠道,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在系统内有序流动。要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集聚机制,重点培养集聚一批发展急需的创造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加紧培养熟悉和掌握大机组、核电、新能源发电及煤炭开发、煤化工、金融等产业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的人才,加紧培养具有敏锐市场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专门人才资源的密度。要继续推进“112人才工程”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层次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要不断完善开放型人才体系,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针,坚持开放式的人才观,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门人才培养、引进体系。要按照起点高、专业广和方法活的原则,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引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人才。
对策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工作中,一是要做到施教与需求相结合。每一项培训,都要进行需求调查,按需施教,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实现供求一致。二是要做到施教与互动相结合。加强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把师资队伍的理论优势与学员队伍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要着力解决员工应知应会的问题,在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实现教与学相长。三是要做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使教育培训体现时代特征,跟上时代步伐。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思路和对策,改革培训内容、形式和手段,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增大科技含量,发挥好网上大学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储备。要在现有人才评价、遴选机制和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突出实绩、优化结构、重点倾斜、兼顾一线”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人才的评价标准,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和调考,不断扩大竞赛种类,丰富竞赛内容,规范项目设计,提高各类技能竞赛的全员参与性,通过多种竞赛形式,加速选拔和培养人才。
对策四:多层次激励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配置、激励中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完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形成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养老、医疗、保险等相配套,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衔接的人才保障制度,不断强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当前,重点要结合实施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工作,针对基层企业考核层面多、人才岗位分布较广、专业类别较多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人才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和依据,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扩大绩效管理工作的范围,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对于发现问题、提升业绩、奖勤罚懒、人才激励的作用,使各类人才在事业中工作有业绩、职业有发展、贡献有回报,形成以事业吸引人才、以绩效评价人才、以薪酬激励人才、以责任锤炼人才的良好人才环境。
总之,人才队伍建设已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超前谋划,统筹考虑,明确思路,扎实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三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不论是立足现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是放眼长远,实现集团公司第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打造“四强四优”的一流能源企业,加强人才队伍这个第一资源建设,都是各级企业管理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人才森林计划,旨在打造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和党群工作四大人才林,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科学发展上水平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思路一:人才来源要遵循优选化。即要坚持以自主培训和好中选优为主,以适时、适当引进成熟性人才为辅的原则,在原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形式基础上,以发展的视角,不断进行方法、途径和形式的创新,把着重点放在员工素质提升上,并引入竞争机制,结合“112人才”工程计划的实施,营造公正、公平、公开,尽职、尽责、尽才的氛围,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使得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的方式,达到“使用一个人,激励一群人,培养一批人”的效果。
思路二:人才培养要深度专业化。发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各环节技术要求较严,专业分工较细,企业整体现代化程度较高,人才岗位深度专业化是其鲜明的特点,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因此,要鼓励和引导那些在关键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起技术带头人重担,言传身教,培养新人,并激励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创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资源与岗位专业需要的最佳配置。
思路三:人才储备要突出前瞻化。随着集团公司调整“四大结构”,发展“七大板块”,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才,更需要懂管理、善策划、会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和人才引进上具有超前意识,立足企业实际,按照专业相近、能力适合的原则,把有开发潜力的人员安置到相应岗位,通过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岗位需要,并保持岗位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思路四:人才评价要标准效益化。电力生产属于分工精细、岗位关联紧密的行业,员工只有分工差异,没有贵贱之别,不论从事何种具体职业,只要员工尽职尽责,完成好本岗位工作任务,都能成才,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在识才上,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注重能力。在用人上,倡导“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竞争上岗,绩效评优”,打造人尽其才的企业环境,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淘汰庸才,用活人才。人才评价标准的效益化,一方面要准确、客观地评价人才,避免人才评价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工作,以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对策一:进一步确立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理念。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切实体现到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具体工作部署中,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企业的决策层要合理规划各相关部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任务,积极研究、协调和指导人才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等相关工作,注重调动和发挥相关部门积极性,沟通不同的意见,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持续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新进展,在人才效能发挥上有新突破,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上有新作为。要加强对人才强企战略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企业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措施,直接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工作目标,每年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降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学使用人才的常态工作机制。
对策二: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通过内部人才市场、资源整合等多种渠道,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在系统内有序流动。要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集聚机制,重点培养集聚一批发展急需的创造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加紧培养熟悉和掌握大机组、核电、新能源发电及煤炭开发、煤化工、金融等产业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的人才,加紧培养具有敏锐市场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专门人才资源的密度。要继续推进“112人才工程”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层次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要不断完善开放型人才体系,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针,坚持开放式的人才观,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门人才培养、引进体系。要按照起点高、专业广和方法活的原则,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引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人才。
对策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工作中,一是要做到施教与需求相结合。每一项培训,都要进行需求调查,按需施教,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实现供求一致。二是要做到施教与互动相结合。加强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把师资队伍的理论优势与学员队伍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要着力解决员工应知应会的问题,在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实现教与学相长。三是要做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使教育培训体现时代特征,跟上时代步伐。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思路和对策,改革培训内容、形式和手段,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增大科技含量,发挥好网上大学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储备。要在现有人才评价、遴选机制和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突出实绩、优化结构、重点倾斜、兼顾一线”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人才的评价标准,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和调考,不断扩大竞赛种类,丰富竞赛内容,规范项目设计,提高各类技能竞赛的全员参与性,通过多种竞赛形式,加速选拔和培养人才。
对策四:多层次激励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配置、激励中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完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形成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养老、医疗、保险等相配套,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衔接的人才保障制度,不断强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当前,重点要结合实施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工作,针对基层企业考核层面多、人才岗位分布较广、专业类别较多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人才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和依据,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扩大绩效管理工作的范围,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对于发现问题、提升业绩、奖勤罚懒、人才激励的作用,使各类人才在事业中工作有业绩、职业有发展、贡献有回报,形成以事业吸引人才、以绩效评价人才、以薪酬激励人才、以责任锤炼人才的良好人才环境。
总之,人才队伍建设已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超前谋划,统筹考虑,明确思路,扎实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四篇: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把各类优秀人才积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以深化认识为先导,明确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我们党从夺取政权的革命党转变为掌握政权的执政党后,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执政能力,具体体现在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上,体现在各级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功能发挥上,也体现在党政人才的素质上。只有提高各级党政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挑战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党政人才队伍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使我们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中勇立潮头。
第三,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改善队伍现状提高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当前,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还存在偏差。党政干部的工作流程往往被描述成“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他们付出的辛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在许多人的眼中,他们只能在人才的“边缘”游走。二是结构还不尽合理。年龄方面,呈“倒金字塔型”(即老中年人多,青年人少),日显老化;能力方面,“老黄牛型”、“守摊型”人才多,开拓型、复合型人才少。三是培养还不够及时。四是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尽完善。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党政人才的精神状态、素质能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如果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就难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现代领导的要求。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政人才工作,努力造
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以执政为民为主线,培养党政人才队伍的政治品质
各级党政人才既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实践者,又是各种行政法规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这支队伍与其他类别的人才相比,要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要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主心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良莠混杂、相互激荡,一些党政干部的思想信念发生了动摇,经不住“糖衣炮弹”的冲击,在“灯红酒绿”面前头晕目眩,甚至掉进了封建迷信和邪教的泥潭。因此,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打扫自己思想上的“灰尘”,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转化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要牢记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利民”。要培养对人民负责的人才,建设对人民负责的队伍。要教育党政人才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从政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引导党政人才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打好为人处世的底色;要引导党政人才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保持执政为民的本色;要引导党政人才勤政务实、廉洁自律,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体现立党为公的亮色。
三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业需要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精神振奋,才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有所作为。精神不振,只会丧失斗志,一事无成。各级党政干部要坚决摒弃各种畏难情绪和消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蓬勃朝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锐气,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浩然正气。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要大力加强党政人才的能力建设。当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培养一大批科学决策的高手、驾驭全局的强手、处理矛盾的能手、依法办事的里手、开拓创新的好手。一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二是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处理矛盾的能力。四是依法办事的能力。五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党政机关工作的程序性、规范性特点容易使党政人才忽视创新、不敢创新,这是制约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个人成长的重要方面。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善于把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使党政工作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不断激发党政人才队伍的内在活力
机制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好的机制可以激发党政人才的内在活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根本上解决党政人才的新陈代谢、择优汰劣等问题,保持党政人才队伍的勃勃生机。完善机制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对干部选用的基本要求,是对传统的计划分配干部、单一委任干部方式的改革。其核心就是在党政人才的“入口”(进人)和“楼梯口”(任职、升职)几个方面体现公平竞争、择优汰劣。在完善这一机制时,一是坚持公开招考制。二是完善竞争上岗制。
2、能上能下的代谢机制。至今为止,党政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格局尚未彻底打破,党政干部“不犯大错不下台、不到年龄不退职”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出现了一些不思进取的“太平官”、不想事不做事的“混事官”,甚至是作风专横的“霸道官”。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党政人才能上能下的代谢机制,逐步推行任期制、末位淘汰制、轮岗交流制、弹劾制和辞职制等,用疏通“出口”的办法来优化结构、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
3、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把人看准选好,关键是要完善干部考核机制。长期以来,对干部考核评价虚的多、实的少,软评语多、硬指标少,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不利于科学准确地评判党政人才的好坏优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党政人才考核机制,一是考核标准科学化,二是考核范围合理化,三是考核方法现代化,四是考核程序制度化。
我们的时代是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需要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事业。我们要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用伟大的事业来凝聚党政人才,用崇高的精神来激励党政人才,用真挚的感情来关心党政人才,用适当的待遇来吸引党政人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作者系湖南省委副秘书长)
第五篇: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中铁八局电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邓元栋
(中华铁道网特约通讯员 江光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对当前所处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我认为人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思路决定出路,眼光决定高度,人才的筹备是否满足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业务素质、团队意识如何?以及如何对人才进行培养、使用和管理?针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电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及特点
电务公司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施工企业,专业性比较强,涉及铁道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等专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政治素质好,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业务技术和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电务专业技术人才来源少,特别是娴熟的业务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成才不易,成了才也需要相对的稳定,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资质提升的需要,相应的资质等级需要相应的人才队伍结构,为了提升公司的资质,也必须加强电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务专业人才缺乏。工程技术系列、财务会计系列、政工系列等业务人才十分缺乏,公司工程项目规模小,但项目数量多,需要各类业务专业人才也多,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和工程项目的全面铺开,业务专业人才显得非常缺乏,在一些项目和工班,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特别紧缺,有的专业要选一个比较称职的项目总工都较为困难,只好设副总工来过度,财务系列也是如此,常出现一个会计同时兼任两个项目部财务主管的现象。
2、技能操作工人紧缺。谈及人才,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才是人才。受传统择业观念和工作体力劳动强度的影响,仍然有不少人轻视操作技能,不愿当一线操作工人,甚至有的认为只要能够看通图纸,能够跑通电路,就是人才,就会受到领导重视的思想,因此忽视了操作技能的提高,如接触网和电力专业的技能操作工人很紧缺,有的工班甚至要找几个称职的带工人员都比较困难。
3、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正高级专业技术干部为0,副高级20人,中级129人,初级248人。其中工程系列18人,中级102人,初级178人。年龄结构,仅经营管理者(指公司项目及各实体160人)55岁以上13人,占总数的8.1%;46岁至54岁38人,占总数的23.75%;36岁至45岁63人,占总数的39.37%;35岁以下44人,占总数的27.5%。从以上数据看,高级技术人才少,队伍年龄偏大,特别是作业面员工趋于老龄化,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业务技能要求,远远满足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公司经营业务拓展的需要,更不适应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4、分配机制不活、收入偏低。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的工资水平与兄弟单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各种人才资源来说,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高的待遇无疑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在收入偏低的情况下,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才,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而一些年青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安心工作,出现了不少跳槽的现象。
5、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失较大。据统计,近五年来共流失各类管理干部67人,其中调离公司的共有36人,自动离职和解除劳动合同的31人。从以上几个数据看,人才流失较大,当然适当的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特别是一些技术骨干和关键岗位人才的频繁流动,不仅会造成某个项目、某个岗位技术人才的短缺,而且会带走技术的创新成果等,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也造成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有的人才由于主观和客观的一些原因,在一定时期范围内没有得到及时的任用和提拔,就沉不住气,产生思想情绪,而另谋新就。
6、工作环境艰苦,人员流动性大。由于施工单位性质决定了长期奔波在外进行施工作业,且点多线长,人员高度流动分散,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劳动强度大,条件十分艰苦,有的顾及不到婚恋及家庭,特别是新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呆了二、三年,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就想远走高飞,不利于人才的吸引和储备。
7、部分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在个别员工中,存在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没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工作不用心,作风不实,执行力差,得过且过,存在能干事的不愿干,愿干事的干不了的现象。
8、部分人才的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员工,不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本职工作业务和技能不够熟悉,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高,以至影响到整体作工作水平和效率。
9、专业人才发展不平衡。在公司通信、信号、变电、电力、接触网五大专业中,接触网和电力专业作业层员工中具有上岗操作技能并能独立带班的作业人员紧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施工现场,还必须依赖外协队伍,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安全、质量和工期,也不同程度的造成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增加。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成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常抓不懈。并积极探索人才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合力。每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目标细化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将工作目标下达到各有关单位,制定考核标准和细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层层建立责任制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人才工程的有效的开展。
2、制定和完善人才发展规划。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夯实人才基础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人才规划是满足企业科学发展人才需要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企业落实人才规划要有制度作保障,没有制度,人才规划就得不到很好落实。要结合人才规划建立完善“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制度”、“企业人才招聘制度”、“企业人才考核制度”等,为企业人才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促进企业人才规划有效的落实;其次要明确人才培养范围。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现状,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技能人才四支队伍为对象,合理布局,为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搭好政策框架;第三要明确人才发展目标。人才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人才培养的中、长期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主要举措。
3、建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公司将加大投入,分别在昆明、成都(资阳)两地建立人才培训教育基地。在昆明已经建立了信号、通信专业培训基地,通过培训的情况来看,发挥的效果比较好。紧接着公司将在资阳建立电力、电气化等专业培训基地,在施工任务不是很繁忙或者歇工期间,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员工进行专业集中的系统培训,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技能、技巧以及新工艺、新方法等,通过行政手段来促使员工成才。
4、把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除了公司组织集中培训外,将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对项目下人才培养计划和指标,并与项目经理和书记签订人才培养责任状,严格要求和严格考核,通过项目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师带徒等活动,培养既懂现代技术又会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真正实现干一项工程,育一支队伍,既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又出人才的目的。
5、用相应的待遇留住人才。一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薪酬体系,提高员工待遇。对项目实行有奖有罚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建安产值确定缴纳风险抵押金的基数,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效益分配的依据,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取酬的原则。一方面制定社会执业资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社会职业资格的考试取证,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已经取得相应的社会职业资格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和报销相关的培训、考试费用等。另外,对生产一线工人实行定额计件制,多劳多得,同时在工资总额增量上向专业技术干部和生产一线倾斜,并确保一线员工收入增幅大于机关人员的收入增幅,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6、用晋升激励和岗位锻炼培养人才。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识人、选人渠道,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并放到重要岗位了进行锻炼,特别是在重大项目上设置项目经理助理、项目副总工等岗位,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促使岗位锻炼成才。
7、从大中专生中培养骨干人才,并作为人才引进。以吸纳较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实施低成本的人才扩张战略,加大对大中专生的培养力度,并根据其专业和工作经历分别聘任到相应的岗位上锻炼成才,通过培养锻炼,对政治素质好,业务强,且有发展潜能的进行重点帮扶,先聘任为技师,再作为人才引进,采取这样自我培训和自我引进的办法培养骨干人才。同时加大对紧缺人才、主导专业人才的对外引进,在对引进的人才中,积极探索首席技师评选试点工作,在关键工种、特殊工种中评选首席技师,树立一批技术工种带头人,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8、建立较为固定的劳务基地。针对电务公司专业特点和实际,有条件、有选择地建立一至两个较为固定的劳务基地(合作的劳务公司),作为我们借用外部资源,发展自己的有益补充,这样既能解决对技能人才紧缺的情况,又能在任务不饱满时,减少成本支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挥之即去,去而不断。同时对正式员工,由于工程接不上,在短时间待岗期间进行集中管理和组织学习培训,合理统筹和调配。
9、进行转岗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科学合理地选拔调配好内部现有人才资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岗培训,如通信与信号专业相互之间转岗,电力、变电和接触网专业相互之间转岗,这些专业从原理上是相近的,通过培训后是完全可以转换的。通过转岗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复
合人才队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既解决专业间任务不平衡问题,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力。
10、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归宿感。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格文化,即以人为本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用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要用先进的理念促进观念的变革,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和员工自身形象,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