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国平安的宏观分析
关 于 中 国平安 的 宏 观 分 析
目录
一 国际宏观分析
1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平安的影响………………………4 2国际货币政策………………………………………..5 二 国内宏观分析……………………………………………………..4 1公司概况………………………………………………………………..4 1.1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5 1.2中国平安同时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和第三大产险公司„„„„„„„„„„„„„„„„6 1.3中国平安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2宏观经济运行分析………………………………………………….6 2.1国内生产总值GDP………………………………………….6 2.2通货膨胀…………………………………………………………6 2.3利率…………………………………………………………………7 2.4汇率………………………………………………………………...8 3 宏观经济政策………………………………………………………..8 3.1财政政策…………………………………………………………9 3.2货币政策…………………………………………………………9 4 行业分析
4.1中国保险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10 4.2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11 4.3以中资公司为主的垄断竞争格局很难打破………12 5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杰作,绝对的市场竞争实力„„„„„„„„„„„„„„„„„„„„„12 6 中国平安在发达地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13 7结论„„„„„„„„„„„„„„„„„„„13 三 参考文献
www.xiexiebang.comKI数据库 《证券投资学》
一 国际宏观分析
1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平安的影响
(一)收购富通资产绝对是超级利好,招商证券63.2亿夺得博时基金48%股权,博时管理资产约2000亿左右;平安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人民币)收购富通集团的全球资产管理业务-富通投资管理50%的股权,富通投资管理与前荷银资产管理业务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达到约2,450亿欧元(约27366亿人民币)。
我觉得平安对此次收购绝对是深思熟虑,有100%的把握,450亿绝对不是闹着玩的,我想这笔投资是极为合算的,平安一下成为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具全球视野,并间接持有海富通基金和泰达荷银两家基金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平安资产管理的短板得到迅速提升。
(二)在2008年平安全年业绩仍可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通过年度报告看出,平安计提了近100亿的高利率保单准备金,我想平安已经未雨绸缪,适度调整利润,平安在经过了两年高增长以后,2008年利润增长将会平稳,1季度业绩可能比较难看,但平安70%的资产投资在固定债券与定期存款上,估计全年业绩仍旧平稳增长。
(三)中国平安已经有世界性金融集团的雏形,全球化战略是金融企业的最重要目标,金融企业要持续稳定地发展,避免受到本国经济周期起伏的影响,就要建立全球化资产组合,达到分散风险,提高收益水平。象一些证券类公司,如果不以全球化战略为目标,只囿于国内,熊市中有可能又重新亏损,股价跌到几元钱,在这一点平安已经走在前面,通过投资富通集团,到与富通合资成立资产公司,平安已经提前布局,逐渐实现资产全球化,发展全球化。
(四)股价如果再下台阶,不排除国内大银行协议受让原始股东筹码,成为平安大股东,如果按40元的价位收购10亿平安股权,400亿收购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15%左右的股权,对想进入保险行业的国有大银行无疑具有战略价值。
(五)银行业渐入佳境,上海、福建网点建设加速,估计银行业将成为平安重点发展的业务
中国平安股价暴跌9.6%,H股跌13.7%,与中国平安有关联的深发展亦重挫。平安暴跌带动金融板块大幅下挫,蓝筹板块齐杀跌,沪指跌破2400点。市场猜测可能此次暴跌或与再融资消息有关。另有传闻称比利时富通集团爆发财务危机股价暴挫;绿城房地产信托业务被调查;汇丰或正抛售所持平安股权等亦是引发暴跌的原因。针对上述传闻,中国平安予以否认。
国际期货市场的暴跌对全球股市均产生负面影响,A股昨日创出今年以来新低。上证指数在2400点被跌破后,笔者预计下一个较有力支撑点大约在2370点附近。沪指目前走势特征是价跌量缩,处于历史上最危险时期。多头面对空头抛单无能为力,市场缺乏抵抗力量,空头似入无人之境。2国际货币政策
最近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问题是货币战争,也就是汇率的变化。针对美元,亚洲货币会进一步走弱,中期亚洲货币升值的驱动因素依然存在。2011年亚洲增长不会太快,但是还是会超过其他的地区。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有利于亚洲货币,一旦全球的风险再次回升,就会有货币的升值,因为现在从结构上是被贬值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会继续进行,而最终我们认为会出现真正的市场导向的汇率机制,这样将会支持亚洲其他货币的升值。
目前,国际经济发展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而近期爆发的利比亚战乱,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冲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东和北非局势的不确定性等,这些复杂因素将使得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经济复苏,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近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的中国,自去年以来已经多次采取了货币紧缩举措。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紧要关头,各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终将牵动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二 国内分析 1 公司概况
1.1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
中国平安是以保险业务为核心,以统一的品牌向覆盖全国的客户提供包括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多元化金融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公司对旗下各业务系列拥有绝对控股权和实质控制力,有望抢占未来金融综合经营的先机。目前公司主要利润来自保险业,未来将在零售银行和资产管理方面取得有利地位,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个人金融服务(PPS)提供商之一。1.2中国平安同时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和第三大产险公司
中国平安旗下拥有八大业务系列,即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信托、平安证券、平安银行、平安资产管理、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险等。2005年,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716.09亿元,其中寿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588.49亿元,位居全国第2;产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27.60亿元,位居全国第3。公司拥有约20万名寿险营销员及超过4万名正式雇员,拥有约3,000个分支机构及营销服务部门,拥有3,000多万名个人客户及约200万名公司客户。1.3中国平安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平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科学理性的完美结合,以平安文化为滋养的平安品牌早已深入人心,专业价值理念广为传播,“中国平安,平安中国”家喻户晓。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选聘国际一流管理团队,打造世界级品牌。我们认为,作为面向大众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品牌创造的价值可以无限延伸。
2005年3月,中国平安在《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消费者(用户)最喜爱品牌”民意调查中,被推选为“中国保险服务市场消费者最满意最喜爱品牌”;2005年8月,荣膺由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并名列中国金融企业之首;2006年9月,荣获《欧洲货币》“2006 年亚洲最佳管理公司”第5名,在中国企业中位居第1位,排名亚洲保险企业之首。
2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证券市场历来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只有把握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会比较优良,股价也相应有上涨的动力。
为了把握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运行变量给予关注。2.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总体状况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而言,持续、稳定、快速的GDP增长表明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优良的经营业绩;如果GDP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宏观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也难以有好的表现。
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2006年GDP同比增长10.7%;0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1.1%。近一两年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正是处于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工业企业效益整体提升大背景下的增长。
所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上市公司—中国平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持续普遍上涨。通常,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被用作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较小;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持续,且经济处于景气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严重的通货膨胀则很危险,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企业经营将受到严重打击。除了经济影响,通货膨胀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CPI也往往作为政府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观测指标。① 200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从而导致高通胀。
②高通胀实则是一次恶性的加税使得底层百姓陷入生活的困顿,被迫收缩消费。③2010年四季度开始密集的央行提高准备金和加息预示着09年开始的扩张政策行将结束,进入一个长期的加息通道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我国CPI高位运行,因此在每月CPI数据公布前后,市场也普遍预期政府将会采取加息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引发了股市波动。
所以每月CPI数据公布前后,中国平安的股价也会有所波动。2.3利率
2010年四季度开始密集的央行提高准备金和加息预示着09年开始的扩张政策行将结束,进入一个长期的加息通道势在必行。利率是资金借贷成本的反映,利率变动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间接地也影响到中国平安的经营业绩。利率上升,公司的借贷成本增加,对经营业绩通常会有负面影响。采用利率作为折现因子对其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利率发生变动,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加息、利率上升,未来现金流现值下降,股票价格也会发生下跌。
2.4汇率
通常,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当本币贬值时,出口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就会降低,有利于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本币贬值时出口导向型的公司经营趋势向好;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将会上升,本国进口趋于减少,成本对汇率敏感的企业将会受到负面影响。当本币升值,出口商品和服务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国际竞争力相应降低,一国的出口会受到负面影响;进口商品相对便宜,较多采用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
目前,人民币正处于渐进的升值进程中,出口导向型公司特别是议价能力弱的公司盈利前景趋于黯淡,有待产业升级,提高利润率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进口原材料或者部分生产部件的企业,因其生产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受益;国内的投资品行业能够享受升值收益也会受到资金的追捧。人民币小幅升值,房地产、金融、航空等行业将直接受益,而对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等传统出口导向型行业而言则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平安等保险金融行业有益,其股价也会有所上升。3 宏观经济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用以调控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进而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2011年上半年由于我国通货膨胀严重,CPI指数居高不下,央行采取了紧缩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减少,流入股票市场的货币量也相对的紧缩,呈现出来的态势则为1月—6月上证指数一直徘徊与2370点数,有专家预测,上指可能会冲破2008年最低点,再创新低。然而在10月中旬以后上证指数,深证指数逐渐回暖,股市一片飘红,多数股票呈现上涨趋势。3.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其种类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具体而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这将会直接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推动股价的上涨。
3.1.2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这将会直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高产出水平,改善经营业绩;同时还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资和消费能力增强,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此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趋于上涨。
3.1.3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国债发行规模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将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
3.1.4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供给增加,从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推动股价上扬。
3.1.5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将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在于调控经济过热,对上市公司及其股价的影响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相反。3.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其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的工具可以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小需求。反之,央行将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手段以增加需求。
总之,在外松内紧的货币政策格局下,中国经济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消极影响占据主流。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进一步研究采取收紧银根政策的时候,必然要放到更为广泛的全球视野来综合考虑。虽然遏制通货膨胀的目标极其重要,但是在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应当更为谨慎,并力争在整体上实现与国际货币环境的协调。同时,还可以积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有效规避国际货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可探索有序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缓解“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压力;又如,继续扩大与周边国家的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协议的签订,鼓励互换资金用于贸易投资,最大限度降低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贸易风险,并缓解出口价格上行压力;又如,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应当积极推动境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的需求;再如,并积极探索与完善针对国际热钱的预警制度和监控制度等。通过综合政策组合,确保我国国际收支相对平衡、物价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发展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4 行业分析
4.1中国保险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
从总保费来看,中国保险市场是亚洲第三大保险市场,仅次于日本和韩国,是世界第十一大保险市场,同时也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1991年至2005年,中国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从236亿元增长到4,9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5%。由GDP高速平稳增长、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偏低和区域的非均衡性、储蓄向投资及消费品转移、社会和政府支持力度增强等多种有利因素影响,专家预计未来10年中国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5%。作为在中国保险行业占比74.32%的寿险行业,增速有望达到16%以上。
4.2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005年中国寿险深度为1.8%,是世界平均保险深度4.3%的41.9%;寿险密度为30.5美元,是世界平均保险密度299.5美元的10.2%。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保险渗透率存在较大的非均衡性。广大非沿海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虽然现在保费增长面临瓶颈,但从长期来看,潜在市场必将转化为现实需求。4.3以中资公司为主的垄断竞争格局很难打破 2005年末我国寿险公司总数为42家,比2000年增加了30家,其中2005年新增15家(中资公司4家,中外合资公司5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2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4家)。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等5家公司合计占有中国寿险行业80.9%的市场份额。由于中资公司具有网络优势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由友邦引入中国的保险代理人制产品推销模式短期内不会改变、投资渠道同样受到中国政策管制、外资公司人才本地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判断未来中国寿险市场仍将是中资公司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2006年末我国产险公司总数为36家,其中中资23家,外资13家。全年产险实现总保费收入158.04亿元,其中外资公司19.14亿元,仅占1.21%的市场份额。由于外资公司的客户群大多锁定在与其母国资本相关的企业,如三星火灾保险主要给上海及周边的韩资企业保险,皇家太阳主要为在华的英国企业提供保险,美亚保险主要为美国企业提供保险,这些外资公司都以独资身份存在,我们认为它们很难挑战中资公司的绝对竞争优势。
比利时富通集团爆发财务危机,中国平安持有富通集团股份,投资浮亏已经超过160亿元。汇丰可能正抛售所持平安股权。受绿城房地产信托业务被调查影响,平安作为绿城主要信托融资伙伴,被大基金减持。明日有一国际评级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做有关中国房地产评级的电话会议,地产股不被看好,平安也受牵连。中国平安计划再融资。等等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相关因素,导致中国平安股价下跌。
5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杰作,绝对的市场竞争实力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杰作中国平安从18年前一家地方性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今天全国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完全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的。其间经历了投连**、信托整顿、业务结构调整、管理层变动等诸多事件,也承担了诸如1999年6月之前高利率保单产生的利差损等后果。保险业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先锋,中国平安又是在中国保险业竞争中的佼佼者,因此我们相信经历风雨之后的中国平安可以走得更稳。
从保险业务区域布局来看,寿险和产险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平安寿险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保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该类地区在业务总量中占比近60%;平安产险虽然业务总量排在全国第三,但在广州等部分城市业务相对集中,这主要与产险的业务特点相关。专注于高速增长市场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证业务品质;二是,锁定高端客户群。6中国平安在发达地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从保险业务区域布局来看,寿险和产险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平安寿险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保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该类地区在业务总量中占比近60%;平安产险虽然业务总量排在全国第三,但在广州等部分城市业务相对集中,这主要与产险的业务特点相关。专注于高速增长市场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证业务品质;二是,锁定高端客户群。
尽管面临保费收入减少和市场份额下降,但为了提高盈利能力,2003年平安依然选择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通过缩减网点,缩减银保业务规模,通过控制盈利能力较弱的长期险业务,缩减团体保险的规模;同时提高期缴业务比例高、盈利能力强的个人寿险业务。从总规模保费来看,虽然保费收入份额有所下降,但盈利能力在不断提升。目前分红险是寿险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1~9月占寿险保费收入的38.7%,随着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团险和银行保险销售的分红险规模缩减,分红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和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目前万能险是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保费收入从2004年的21.96亿元大幅提升至2005年的112.35亿元,2006年1~9月,该产品已实现保费收入114.30亿元。
比利时富通集团爆发财务危机,中国平安持有富通集团股份,投资浮亏已经超过160亿元。汇丰可能正抛售所持平安股权。受绿城房地产信托业务被调查影响,平安作为绿城主要信托融资伙伴,被大基金减持。明日有一国际评级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做有关中国房地产评级的电话会议,地产股不被看好,平安也受牵连。中国平安计划再融资。等等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相关因素,导致中国平安股价下跌。7.结论
根据对中国平安的基本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企业在同行业中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目前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保险行业的投入会继续加大,国家政策有意得倾向于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所以就目前股市一派飘红的迹象预测,该股票适合长期持有投资。
第二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6.2%,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主要原因,且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有关。全国食品类价格上涨11.8%,非食品类价格上涨2.7%;上半年,全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9%。
2011年上半年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7.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0.2%,比去年同月上涨10.5%。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6月份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9%,原料工业价格上涨0.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1%。
从以上数据看,主要价格指数都在高位运行。与2007年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结构性通胀不同,本轮物价上涨更多地表现出“全面通胀”的特征,即不仅食品价格上涨,非食品价格也在上涨;不仅工业品价格上涨,服务类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分类价格指数全面上涨。从分类价格指数来看,一方面,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涨。食品价格6月份同比涨幅为14.4%,达到近35个月以来的新高;非食品价格6月份同比涨幅为3.0%,创2001年公布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另一方面,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涨幅。6月份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7.4%,同样是3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服务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4.0%,今年以来的整体涨幅已经远远超过2008年那一轮通胀。显然,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时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是此前的通胀周期不曾有过的特征,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通胀”时代。
三、经济大势: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放缓为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某些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消费对GDP贡献率提高、贸易账户的平衡等),但整体来看,结构性问题仍然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两高一剩”行业再度抬头、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中小企业困难加大等,下半年需要进一步着力解决。
1、“两高一剩”行业的再度抬头,加大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转型的难度
4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从供给层面看,煤电未能联动导致火电企业积极性不高,南方旱灾限制了水电企业的发电量,导致电力供给减少;从需求层面看,部分高耗能行业在节能减排压力减轻后再度抬头,导致用电量激增。今年以来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较去年年底出现明显的加速,这是导致出现淡季电荒的重要原因。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去年底曾降至10.6%,但今年以来增速明显加快,6月份已经达到13.9%。从产量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年初的产量同比增速较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从3月份以来,累计同比增速明显加快。
“两高一剩”行业是我国此前粗放型发展方式的产物,随着资源供给约束的加强,其发展空间逐渐缩小,政府也将压缩“两高一剩”行业作为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但今年以来它们的再度抬头,加大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转型的难度。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重心仍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偏慢,投资增速和占比均在下降。“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重心仍然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速度仍然偏慢。
今年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2%、11.0%和9.2%,分别比去年底下降了1.1、1.2和0.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7.7%、50.0%和42.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都弱于第二产业,显然与中央政府提出的三次产业平衡发展目标相悖。从投资结构看,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到24.7%,比同期的第二产业低2.4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从2月的57.8%下降至5月的53.9%,而同期第二产业则从41.0%上升到43.8%。产业的投资结构同样没有表现出改善的迹象。
2、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和“招工难”两个最大的难题
今年以来,受要素价格上涨、电力短缺、信贷紧缩、贸易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困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又首当其冲。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中,“融资难”和“招工难”是两个最大的难题。去年以来,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和贷存比等监管措施的严格执行,银行的可贷资金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银行必然会优先考虑规模大、资质好的企业,从而大幅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而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企业又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所以被迫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今年以来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江浙地区甚至达到了月息30%。
“招工难”是另外一个难题。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50%的中小企业反映普通劳动力供应不足,47%的中小企业反映技术人员供应不足。与招工难相对应的,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幅提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政策展望:抑制通货膨胀兼顾结构调整
当前的经济放缓是政策调控和存货周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抑制通胀和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预计下半年仍将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调控方向不会贸然改变。
1、货币政策:预计下半年至多加息1次,存款准备金率或视情况上调1-2次。
利率仍有上调的必要,下半年至多再加息一次。首先,央行的重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保持实际正利率状态应该是利率水平确定的最基本准则。但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升,负利率缺口正在不断扩大。其次,价格持续上涨将危害到社会稳定,最终会伤害经济增长。再次,从就业角度看,劳动力需求供给比持续在100%左右的高位水平,加息不会带来就业问题。最后,加息有助于解决央行票据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问题,为公开市场操作打开空间,恢复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的功能。
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上调1-2次,继续上调空间不大。上半年央行共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原因有三:一是外汇占款较多,今年月均外汇占款增量约比去年多900亿元;二是央行票据发行不畅,由于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商业银行对购买央行票据积极性不高,导致央行只有依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强制性手段来回收流动性;三是在加息质疑声音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推高市场利率,可以间接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历史高位。准备金工具调控货币总量,优点是见效快、力度大,能够深度锁定流动性;缺点是副作用大,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较差,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的剧烈波动。表现在,第一,尽管目前银行流动性总体宽裕,但大中小银行之间冷热不均,小银行资金明显偏紧,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的剧烈波动。第二,准备金率过高会导致资金脱媒,随着资金脱媒的不断加剧,部分社会资金甚至外汇占款资金并不绝对会以一般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而是流到基金、信托、民间借贷、大宗商品等领域,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结果是银行流动性紧张、社会流动性宽松,难以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第三,与公开市场操作不同,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具有政策风向标的指示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将降低后续调控政策的灵活性,一旦出现小的风吹草动,将面临是否下调的两难选择。
由于外汇占款仍在快速增加,预计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可能会上调1-2次,但再继续上调的空间不大。与存款准备金工具相比,央行票据具有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征,而且转向容易,所以我们建议通过加息和适当提高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的方式,解决利率倒挂问题,进一步发挥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作用。
2、财政政策:预计将更加“积极”,并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尽管“积极”是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但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并未体现出积极的特征,例如,今年中央公共投资计划支出金额仅为3826亿元,比上年还减少了100亿元。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4万亿投资计划已经于去年结束,另一方面,则是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显著加强。
在面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困境时,货币政策的单兵突进或许难以保证效果,必须要求财政政策的配合。第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水利设施和保障房建设等,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臵;第二,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完善和改革中央、地方财政制度,强化地方财政的风险预警和约束问责。这样才能在避免经济失速的同时,防范风险和促进结构改善。
第三篇: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9.4%,CPI上涨5.5%。
2012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2011年全年经济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1、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取得成效;
2、经济增长平稳减速,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力度把握适度;
3、保障房投资成为新亮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4、汽车消费退潮明显,其他消费增长波澜不惊;
5、受国际市场影响逐步加大,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
2、成本上升压力持续存在导致经济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
3、房价居高不下仍然是广大百姓最为关切的社会问题;
4、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经营最为困难;
5、国内部分地方和企业对全球经济调整的趋势性要求反应迟钝。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
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如果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第四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骄傲的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本已巨大的失业压力就更大。中央政府似乎并不敢冒这个风险。
第二个难点则涉及对外经济政策,那就是人民币升值既快不得、又慢不得。去年,中国的外贸出口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外贸顺差和国家的外汇储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作为世界第一位汇储备大国,中国面对越来越强的国际压力。人民币不得不缓慢却逐步地走向升值。人民币汇率,如果拒不升值,不仅无法调整以出口带动增长的不稳定的经济结构;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穷人继续以低消费来补贴发达国家消费者的低物价。除此之外,由于购买外汇所发行的人民币过量,中央银行最终有可能失去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控制。但是,如果实现人民币较快速度的升值,那么,中国低素质的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会遭到削弱,从而对国内的失业问题和农民工的收入分配带来强烈的震撼。
。二十九年来,中国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令人无法回避的程度。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指数,在中国已经高达0.46。这个速度,不仅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也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任其发展下去,社会走向崩溃只是迟早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政府多次许诺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许愿要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而且还许愿解决普通老百姓的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许愿归许愿,但是具体的措施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
从口头上看,政府似乎是想从邓小平的路线向左转,使政策导向由“保护企业家、保护竞争”的“右导向”转向“保护穷人、保护公平”的“左导向”。但是,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没有企业家的支持,中央政府拿不出钱来实现对穷人的承诺。从企业家的口袋里抢钱、从地方财政掏钱,又怕影响他们推动经济的积极性,从而最终使得中央财政的收入下降。现在的麻烦是,诸多的许愿已经将老百姓的期待值越提越高,但是资源困难仍然没有解决的前景。由于中国政府在这三个难点面前举棋不定,所以所有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只能是进一步、退两步,半心半意地蹒跚而行。这正是许多宏观政策无法奏效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一个合理的政治框架,供不同的社会集团就社会难点问题进行有效的协商,从而寻求最有可能被社会各界接受的妥协方案。这种状况正是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不断积累,难点问题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选编)
第五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刘喜华0607100
2在全球经济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07年我国GDP总量约28万亿元人民币,GDP增长率12%,是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最高点。2008年增长率已经开始下滑,2008年全年GDP增速为9%,6年来首次跌至个位数,从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从上半年防过热逆转为下半年保增长。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中国GDP增长波动曲线(数据来源:新华信整理)
2008年GDP增速为9%,其中四季度仅为6.8%。出口、消费、投资三大引擎都面临挑战:投资、消费月度增幅在去年第四季度内均连续下滑,出口增幅罕见地连续两个月告负,源于进口的急剧下挫。进口增速与工业增加值高度一致,进口萎缩显示出企业生产停滞、固定资产投资动能不足的状况。2007-2008年GDP累计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下半年出现下滑,但考虑价格因素,08年下半年来实际投资增速趋稳,11和12月份实际投资增长开始小幅回升,全年扣除价格实际增长约15.8%,较去年放缓5.7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2 月增长继续下滑至20.9%(12 月份单月增速10.1%),体现了房市低迷的影响进一步持续。分行业看,农业投资明显快于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4.5%、28.0%和24.1%,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23.4 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单位::亿元)
2008 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屡创新高,但扣除通货膨胀素,消费增长相对平稳。2003 年以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收入,因此从今后几年来看也不能支持消费过快增长。同时,部分企业效益下降导致隐性失业增加,工资收入下降,再加上前期投资股市和地产的市值缩水,使未来两年消费增长乏力。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单位:亿元)
08年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主要源于进口的下滑。相对上半年,下半年贸易顺差显著增加1965亿元,也比07年增加328亿美元,究其原因,进口增速的快速下降使得贸易顺差加大(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四季度进口同比下降8.8%,出口同比增长4.3%),总体看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2008年份贸易顺差及进出口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海关)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来源:新华信整理)
随着经济危机的扩大化,各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开始逐步降低,2008年8月前各国际组织和投资银行,以及国内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对2009年中国经济预测数据相当较为乐观,GDP增速预测平均值为8.7%。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和范围的扩大,有关组织的预测数据也不断降低,11月末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2009年中国GDP增速为7.5%。
面临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主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免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货币政策主要包括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增加,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增大货币的供给等。刺激经济政策总括如下:
政策将着力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开支,重点向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困难地区和群众倾斜。具体措施包括继续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央行自9月16日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央行又分别在10月9日、10月30日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免征利息税及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目前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央行在降息的同时放松了信贷限制,提高了企业融资规模,降低了融资成本,鼓励了企业投资、生产的积极性。在下调存款利率的同时免征利息税,这对储蓄的实际利率收入影响不大,有助于稳定储蓄和消费的需求。
央行将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结合国际收支变化情况,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制定完善银行体系流动性支持应急预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同时将总量调整和结构优化相结合,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三农”、就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指导,确保贷款投向符合信贷政策要求。
其中各类政策有:
2008.9.15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8.10.08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8.10.29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8.11.09央行全面放开贷款限制 加大支持中小企
2008.10.23央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扶持力度四季度单独统计
中央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是贷款增加,货币又重新注入,增加了投资,从而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央行全面放开贷款限制,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扶持力度,使投资增加,也可以增加国民收入。
2008.10.19国务院: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力保资本市场稳定
2008.10.22财政部千亿规模减税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
2008.10.08国务院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通过减税,使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是消费增加,社会生产和就业增加,增加对货币需求,利率上升,投资会有所减少,但可以增加国民收入。
2008.10.213000余种商品出口退税率再次调高
2008.11.01近3500项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
2008.11.19国务院牵头多部委密集出招 出口退税再扩大
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利于调动商品出口的积极性,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占有很大比例,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美国的经济危机强烈影响下,中国的出口锐减,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减小影响,有利于经济的缓解,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对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有很大帮助。
2008.11.09扩大内需 国务院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
2008.11各地政府积极推出万亿级经济刺激计划
2008.10.21着眼明年经济国务院加快基建投资
2008.10.24国务院批复两万亿铁路投资计划 应对金融危机
2009.01.15国务院通过汽车和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2009.02.04国务院原则通过纺织业、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
2009.02.11船舶工业振兴规划出台 鼓励船企兼并重组
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支出,主要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减少失业,同时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刺激生产,由乘数效应可以成倍的增加消费,进而提高居民收入。
2008.10.22财政部、央行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居民购房
2008.11.06两部委明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方式额度
2008.11.04商务部外管局酝酿外管政策调整松绑企业资金链
2008.10.21刺激农村消费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试点范围
2009.02.01家电下乡工作从12个省(区、市)全面推广到全国
刺激农村消费,鼓励居民购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外管政策调整都是使农民,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和未分配利润增加,从而增加购买力,促进国民消费,增加乘数效应,进而增加国民收入。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刘喜华06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