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协会养猪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养猪循环经济链 发展综合生态产业园 推进畜牧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山西天鹏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月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近年来,山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实际,千方百计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坚持集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今年朔州市把山阴县作为转型综改实验试点县和全省扩权强县的试点县,这对养猪业如何发展既充满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如何转型跨越,如何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新的挑战和考验。我公司是以养猪业为基础产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就如何转型跨越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如何实现养猪现代化作了一些探讨尝试。
一、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思想运用到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之中,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为基础,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它是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资源再利用”的反馈式流程。我公司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公司养猪经营生产活动,走出了一条循环经营发展的路子,实现了种(智能温室、育苗、育花、苜蓿)、养(商品猪)、繁(优质杜、长、大种猪)、宰(生猪屠宰)、加(饲料、熟肉制品、有机肥)、销(种猪、肉制品、有机肥)、冷链物流、连锁直销店及社会化服务(公司+基地+农户)于一体,系低碳、环保、循环式利用、链条式生产的现代化民营企业,为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有效途径。
二、天鹏打造养猪循环经济链,发展综合生态产业链的具体做法 生猪养殖作为我公司的基础产业,也是核心产业。十年来,我公司积极打造拥有自己特色的综合生态循环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生猪养殖为核心,肉制品深加工为重点的自身闭合、资源再利用两大循环产业链条:一是苜草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污水处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智能温室种植;二是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分割--熟肉制品深加工—冷链物流配送—连锁直营专卖店。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延伸和完善,循环经济雏形基本形成。按照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区域循环式开发的思路,以提高资源附加值为主题,引导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加工环节入手,加大技术投入,积极构建产业链,实现跨产品、跨行业的循环增效,逐步形成了多条以农牧资源开发为主、向外延伸拓展的产业链条,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企业收益和农民收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提升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生态产业园占地1200多亩,总资产达2.4亿元。共有11个循环节点。建有种猪场三座,年存栏生猪3万头,出栏生猪6万头,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养猪研究室、山西农大动科院、北京九州大地有限公司、大北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和企业进行合作,采用“无抗生素瘦肉型商品猪饲喂”技术,所产猪肉经中国普尼测试中心检测化验,所有指标均优于“NY/843---2004”肉与肉制品绿色食品标准。食品公司有屠宰和熟肉制品两大车间,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猪屠宰线两条和中、西式熟肉加工生产线两条,具备年屠宰生猪54万头的生产能力,年生产冷鲜猪肉2.7万吨,年产熟肉制品4万吨及副产品1万吨。公司生产的凯鹏牌系类火腿荣获中国(山西)特殊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建设占地面积8亩多沼气发电站一座,配有500m3 改良型USR液氧反应器一座和90千万/小时发电机一组,年产沼气29.35万m3,沼气用于公司发电和生产生活用能及周边五百户村民生活用能。去年8月动土建设的30000m3智能连栋温室现代园艺示范园,以花卉苗木培植、有机蔬菜种植为重点,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无公害的绿色园艺示范园。去年8月动土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为200吨能源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处理猪场的全部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可循环用于猪舍清洗和智能温室大棚作物浇灌。去年8月动土建设生物有机肥加工厂一座,通过对猪粪以及沼液、沼渣等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变废为宝,年产生物有机肥2万吨,用于公司智能温室大棚作物肥料使用、盐碱地改良和周边农户粮食种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农牧企业采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运行模式,是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有益尝试,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推进我公司做大做强,而且为山阴县的畜牧业发展做了一些初探。
三、发展养猪循环经济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1、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猪粮安天下”,养猪业是一个菜篮子工程,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微利行业,其生存难,转型跨越发展更难。因此,我县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力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和保护措施。全县上下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扣转型跨越主线,按照一体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新思路,全力打造山西省循环发展第一县。
2、围绕我县养猪业现状,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知名度 我县要注重对“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等优势品牌的打造,立足现有猪产品优势,对猪肉产品品牌进行整合,开发打造新品牌,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猪肉产品品牌,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我县主人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为企业多提供展示我县特色产品的展示机会,扩大产品销售,带动我县猪产品企业的发展,带动我县农民增收。
3、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我县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无污染、低能耗、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强势产品,增强我县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培养引进更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县注入新生人才力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道路。
4、实施资源整合,依托资本市场,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要对我县现有养猪企业进行优化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走集群化发展和园区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循环式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支持鼓励养猪企业做大做强上市融资,进入资本市场,有广阔的融资渠道。再则要积极引导现有养猪企业与首农集团等大型规模企业合作,增强发展后劲,拓宽发展渠道,特别是对我县已有的重点企业,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我县资源优势,实现废渣、废水、废气循环使用,尽早实现我县低碳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跨越发展形势逼人,转型跨越时不我待。打造全省多元循环经济发展第一县,让我们携手共创 “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排头兵而努力吧。谢谢大家!
第二篇:欧盟循环经济实践
欧盟循环经济实践
文/建勋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谈“二氧化碳”色变的时候,荷兰却是特例。
二氧化碳是头号温室气体,而聪明的荷兰人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在利用这一“废气”造福其温室种植业。向温室作物输送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荷兰农民主要通过燃烧天然气获得二氧化碳。在温室集中的地区都铺有附近天然气公司建设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农民通过这些购买管道中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温室里的庄稼。这项工程使天然气炼化厂每年至少减少17万吨二氧化碳废气排放,而温室农场主由此也节省了25%的生产成本,这种简单的循环模式得到的是农业生产和环保的双赢。
同样,世界上最著名的循环经济社区也出现在欧洲。
零消耗社区
在英国首都伦敦附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区——伯丁顿社区因为“能源零消耗”而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地方。
该社区由伦敦最大的商住集团皮保德、环境专家及生态区域发展工作组联合开发,实现了“零能源发展”(BedZED: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成为引领世界循环经济的典范。
之所以被称为“零能源(ZED)社区”并非真正的没有任何能源消耗,而是因为它实现了化石能源的零消耗,建筑物所需的电力和热力供应都不再使用传统的能源,也不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使得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实现基本循环利用。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建筑物全部南向,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量。每个阳台后是北向的办公室或居室。北向的房间能照射到的阳光较少,所以夏天不太热,减少了空调使用量;无论是住户还是办公室,均安装能耗低、效率高的电器产品。
小区内每家厨房灶台上均安装有分类装置,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装置的使用,不但解决了小区内的垃圾处理问题,而且还能为小区居民提供热能,如蒸汽、热水等。
一个使用废弃物作燃料的加热和发电装置为这里的办公室和家庭供暖。这个装置能提供足够的电力或在负荷增加时获取电力支持。高效的环保保温材料和水循环,使得室内温度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达到夏季20℃~30℃,冬季10℃~15℃。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加上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热能,使小区居民的用电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水的循环和过滤技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小区居民对自来水的需求。雨水被储存在阳台下的水箱内用于冲洗厕所。小区所有家庭使用的都是节水型洗衣机和抽水马桶。生活污水经生物处理装置就地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再输入储水箱供冲洗厕所之用。目前该小区内居民的用水量仅是普通住宅的三分之一。
为了减少车辆的使用,房屋设计成办公与住宅共存的模式。由于离地铁站仅20分钟的路程,小区设计者组织了电动汽车公用俱乐部,使大家结伴而行,住户不必每人或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此外,俱乐部还向业主出借自行车,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足以为40辆俱乐部的电动汽车充电。房顶绿化等等各个方面综合节能的结果,使得这里建筑物的电力和热能需求只有普通建筑的10%。
始建于2000年的伯丁顿“零能源发展”社区现在包括78个住户、办公场所、商店、咖啡屋、健康中心和幼儿园。由于绿色设计比常规方案更受欢迎,而且代表未来发展趋势,所以社区的房产很快就被销售一空,甚至供不应求。
这种建筑设计综合考虑了一系列因素如可再生能源、完美的建筑设计、可持续材料和低环境影响等,是比现代西方建筑和整体设计更为可取的方案。
总结伯丁顿社区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第一,在城市建筑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各个部分功能的发挥,尽量缩减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距离,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流量。
第二,城市公共交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公共交通,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交通堵塞。据估计,通过汽车的轻型化、节能设计可以节约1/4的能源,而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则可以节约原来耗费能源的一半以上。
第三,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通过代谢和共生关系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第四,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要考虑使参与各方都能够得到利益。而要实现这种市场导向,非有良好的制度安排不可——通过诱致性或者强制性力量使经济活动当事人在比较成本和收益后,基于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考虑,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五,实现循环经济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当人们抱怨实现循环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时候,伯丁顿社区的循环经济无声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表明:循环经济在全球最终得以推行和实施是一个逐步的、由小到大的渐进过程,不能因为它还太小、太弱就否认它的生命力;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实现模式,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欧盟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分歧
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欧盟内部唯一的分歧便是核能的使用。
20多年前,瑞典告诉世界要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为戒,警惕核电的危险;20多年后的今天,瑞典称它正逐步放弃核电,并结束对石油燃料的依赖,成为发展绿色能源的先行者。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使整个欧洲深受其害,而北欧是首当其冲:湖泊、森林、驯鹿都受到了污染。事实上,1980年瑞典就通过全民公决决定停止使用原子能。而如今瑞典决定到2020年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并且到2020年,瑞典计划其温室气候的排放比1990年削减25%。
瑞典政府下属的石油依赖小组的负责人Stefan Edman说:“我必须向无油经济转轨,我们有这份雄心,虽然我认为到2020年完全做到不用一滴油不太现实。”过去的20多年中,瑞典用于家庭取暖的石油消费削减了70%,工业用油与1994年基本持平,而这其间其工业产值增长了70%。
目前瑞典最大的挑战来自交通用油,它每年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的98%。芬兰做出了与瑞典不同的选择。芬兰把核电列入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它的第五个核电厂将于2009年投入运行。其主要原因还是能源需求的日益上升,芬兰不想更多地依赖其邻国俄罗斯、瑞典和挪威。而为了满足温室气体减排的需要,芬兰有许多老化石燃料电厂将被更新。
挪威和丹麦则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发展核电。20世纪70年代,当其它国家正在大兴核电的时候,挪威则着力开发石油和进行天然气的储备。目前挪威是世界上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的第三大石油出口国。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水电是挪威几乎全部的电力来源,而水坝对环境的影响给挪威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寻找水电替代能源,挪威在北极地区进行新的石油开发,使用天然气来替代水电,虽然这个做法倍受争议,但是由于对核电的反对根深蒂固,新上台的中左翼政府在其实施纲领中仍没有提及核电。
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集团维斯塔斯(Vestas)的总部所在地。它将未来的能源发展目标定位在了风能和生物能,计划到2025年水能和生物能达到能源总供给量的36%,比2003年提高9%。冰岛则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油国家,将汽车、公交、卡车以及轮船动力转换为无污染的氢能。到那时,理论上只有飞机使用汽油作燃料。目前冰岛70%的能源供给来自地热和水电,只有交通部门还依赖于石油。
对于所有这些北欧国家而言,其能源政策的转变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的价格。如果石油价格下跌,这些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政府热情也会下降。
第三篇: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刘克梁
(宜昌市委党校 湖北 宜昌 443001)
摘 要:循环经济是符合生态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但在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认识上和体制上的误区。因此,要加强循环经济的立法、建设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建立绿色技术体系,以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问题;对策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互为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经济的潮流和趋势。
1.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1.1.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公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关系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普遍矛盾。一方面,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平衡稳定是生态系统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点是重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在资源供求和环境容量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从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角度,提出了“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将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高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它将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防止“环境贫困”,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社会公平,缩小生活质量差距。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从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2.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它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一是到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更加完善;三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到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将不容置疑,但是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因此,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3.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国情,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它将生态系统理念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将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就注重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特征的,其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要引导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轨道上来。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
经济运行质量。因此,循环经济为实施新型工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2.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目前还仅仅局限在领导层、少数部门、少数地方、少数人的范围内,还没有形成“气候”。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2.1.认识问题。
2.1.1.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认识不足。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多数指标却呈现出反向的增长:环境污染加剧,“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资源危机凸显,资源紧缺,生态安全日益严峻,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已经严重打破自然界本身的循环,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又因为末端治理需要较大的投资,运行费用高,建设周期长,并且污染治理与经济收益相矛盾;能源与资源的利用率低,可以收回利用的原材料被排放,加重了资源浪费与环境的污染程度;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规范,忽视了环境容量,只注重排放浓度的控制。另外,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是将污染物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仍然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资源供应枯竭,最终将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
2.1.2.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较为片面。循环经济是一种以低投入实现高效率利用、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使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来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它充分体现了事前预防污染、产品全寿命周期控制污染的优越性,确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并不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是在新世纪绿色文明背景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护和改善环境,首先强调的是资源的节约利用,然后是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再
生。实际上,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对立,实现两者的统一。
2.体制问题。
2.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似乎计划经济体制更起作用。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只有在以单一计划配置资源的传统经济体制下,排除了市场的作用,资源的流动与配置才能在政府的严格计划下进行,并且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政府必须拥有十分健全的信息储备系统;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要基本一致;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决策队伍,而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却是难以实现的,这就必然导致宏观政策失效,从而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环境污染的产生。
2.2.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便越显得重要和必不可少。目前,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企业发展它起着主导作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非对称性问题,也就是市场的作用存在盲区,单纯靠市场的作用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即对于环境污染、废弃物的处理,不受到市场的约束,市场的运作将没有效用。因此,必须通过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严格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将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成本加载到企业成本中去,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等外,还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以期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1.加强循环经济的法律支撑。
循环经济是一种反传统的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脉络相通,仅
仅依靠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法律手段的强制性,把循环经济从一种经济理论转变为人人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巩固其在社会中稳定发展、切实贯彻的坚实基础。因此,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法制建设。要明确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它是通过循环经济立法为实现经济利益和保护生物圈的共同利益的思想和需求,即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修正完善一些环保法律相关制度,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再次,必须通过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以引导,实现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职责,形成以立法为基础,以行政措施为主,以经济手段为辅的多层次结构,特别要注意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最后,要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增强循环经济立法的可操作性。在依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做到互通信息,相互协商,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3.2.建设绿色GDP核算体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这就要求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去建立科学的、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中,必须结合国情,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使环境价值得到相对完整的体现,环境滥用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现在,在在GDP 计算方法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没有从最终附加值中扣除,环境治理的费用还被列入了国民收入。现行核算方法严重背离了经济运行的实际,并不能对“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个原则的实施提供正确的指导,导致了以环境资源存量和质量迅速恶化为代价的虚假繁荣。循环经济的实施,将对国民财富的积累与国民财富的质量评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此,在宏观层次上,必须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从
企业到国家应加快建立包括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GDP核算体系,以达到结合环境因素和消耗量,全面、客观地评价经济状况,使其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中资源的代价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绿色核算应成为修正经济建设成就的基本手段,并将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3.3.开发并建立绿色技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以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发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循环经济的技术载体是环境无害化技术,其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以环境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置废弃物。环境无害化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产品技术和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无害化技术体系的核心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针对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应重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与应用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建设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可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将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 解振华.坚持求真务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 ].环境经济杂志,2004 ,(8).[2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65.[3 ] 李健,等.论循环经济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4 ] 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 ].世界环境2000,(3)刘克梁(1966-),男,湖北荆州市人,宜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和循环经济研究。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是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闭环流动性经济,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这一战略部署,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来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式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式相当严峻。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的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醒了警钟。改革开发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使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铝矿石需求。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眼里,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与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比如,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即使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我国资源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还有,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生产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2、健全法制,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当前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3、加快科技创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4、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第五篇: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优惠等措施,约束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工业“三废”“吃干榨尽”; 从1994 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现在又倡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技术选择问题,即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 又要采用系统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1.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①以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例如,兖矿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如: 矿矿建洗选煤厂、改造、扩建了石圪节、五阳洗煤厂,新建了漳村矿选煤厂、漳村矿焦化厂; 常村矿同步建成了洗煤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比热、电分产的效率高30 %,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20 万kW 等级及以上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 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以采暖供热需求为主,且热负荷较小的地区,先发展集中供热,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热电联产; 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石化、化工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热电工程。2010 年若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5 %,需要新增热电机组3 500 万kW,工业集中供热新增热电机组1 100 万kW,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20 %,与电、热分产相比,年可节能7 000 万tce。
③煤化工产品多联产及高附加值利用。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 煤气化后剩余的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优质原料; 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化工产品多联产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2.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生态建设。
煤矸石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也有助于改变煤炭的“肮脏”形象,使煤炭产业成为不产生或少产生“公害”的产业。这种“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①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做建筑材料。一些地方煤矿提出“石头变砖头,砖头砌高楼”,“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的口号,围绕煤矸石综合利用,或形成了新的产业,或延长了现有的产业链。例如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制水泥、制砖及制砖机械等。山西阳泉煤业集团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形成了煤矸石发电———电解铝———铝型材的产业链。一些煤矿通过废物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矿井排放的煤矸石全部由砖厂用作粘土的替代原料; 原煤中的含矸、洗选后的尾矸、尾煤等低热值物质全部用作坑口电厂的燃料; 电厂发出来的电用于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电厂排出来的炉渣全部做掺合料被水泥厂消化,水泥和电厂炉渣按合理配方生产出矿井用的支护材料。这样,他们就实现了在煤炭生产中不排放废弃物,从而使煤炭工业成为“无公害”产业。
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做水泥: 由于煤矸石和粘土的化学成份相近,在水泥生产中可代替部分粘土提供生料的硅质铝质成分,同时,煤矸石还能释放一定热量,烧制水泥熟料时可以代替部分燃料。山东新汶矿业集团、黑龙江双鸭山、山西潞安等煤炭集团利用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平顶山煤业集团湛河水泥有限公司已将煤矸石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采用煤矸石“双掺”技术(在生料中掺加黑矸石,在熟料中掺加自燃后的红矸石和粉煤灰),大大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
利用煤矸石做烧结空心砖: 经过适当的成分调整,利用煤矸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生产砖瓦,矸石砖的强度和耐腐蚀性都优于粘土砖,且干燥速度快,收缩率低。不少煤矿利用国家墙体材料革新和限制黏土砖使用的机会,大力发展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煤矸石,不仅“吃”掉了原来的矸石山,减少了矸石山的污染,还腾出了原来被占的土地,可谓一举多得。
利用煤矸石做速凝剂、利用煤矸石生产釉面内墙砖等,在许多煤炭企业得到发展。利用粉煤灰做混凝土砌块,这是国内发展较多应用也很广泛的一个领域。粉煤灰的用途已经达到160 多种,既可以用于造高速公路,也可以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②利用煤泥制作水煤浆,并用于发电。中、高灰分煤泥合理的利用方式是燃烧,前提是将煤泥干燥;自然干燥占用大量土地,并且受影响大,机械干燥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不经济。将煤泥适当处理后调制成浆,供电站、工业和民用锅炉燃用可解决上述问题,是一种大规模利用煤泥的好途径。全国各地在利用低热值煤(包括煤矸石和中煤)方面,形成了许多模式,最主要的用途是发电。
③利用低热值燃料发电与盐、碱联产。鲁北化工在利用低热值燃料时,兼顾其它的可利用资源,并形成了特色。热电厂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采用海水冷却,排放的煤渣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经预热蒸发后的海水排到盐场制盐,同时与氯碱厂链结。氯碱厂通过管道直接把卤水输入到氯碱装置,既减少了生产环节,又节省了原盐运输费用,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④利用富余焦炉气制合成氨原料气。焦炉气的利用可以形成较多的模式,既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高值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天宏焦化公司现有016~1万Nm3 / h 富余焦炉气,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飞行化工公司将天宏焦化公司富余焦炉气通过平顶山城市煤气管网加压输送至项目装置界区,采用焦炉气非催化转化技术生产合成氨原料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矿业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是,源头所使用的物质原来属于废物,经过技术进步或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⑤生态建设和矿区绿化。许多煤矿集团在复垦和重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积累了经验。例如,唐山、淮北等矿区复垦,有效利用塌陷的地表发展养殖、旅游等产业,唐山还由于其优异成效获得了2005 年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奖。新汶矿业集团,在复垦和绿化中,一是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适当保留园区自然景色,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二是通过绿化设计、水土保持、道路建设和生态住宅建设等手段,促进工业园区内的结构布局、组织功能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实现园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恢复和重建不仅提高绿化面积,改善自然环境,速生杨还将作为林纸一体化产业链条的源头,成为矿区循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澳大利亚在矿区复垦中还探索形成了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 2000 年奥运会前,悉尼市政府为了改善环境,打造绿色奥运,将暂时无法处理的垃圾山用类似足球场的草皮包起来,饰以曲径、凉亭、石几,变成了休闲去处。国内煤矸石特别是老矿井目前都有一处甚至多处矸石山,若暂时无法利用,倒可效仿此法,一则可减少扬尘淋水,二则将其保护下来留待后人开发。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搞循环经济试点,2005 年10月27 日国家发改委发了通知,第一批试点单位有82个,有综合的,有冶金的、有色的、化工的、煤炭的,也有废旧物资回收的,也有省市试点像山东、江苏、辽宁,还有地级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能像“知识经济”那样“昙花一现”,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1.加强规划引导,提高资源回收率。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对于企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后备资源储量的日益重视,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之争。拥有资源的地方囤积居奇,与煤炭企业多方接触; 煤炭生产企业则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再说”的心理四处出击。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做法比喻为“圈地运动”。山东、河南等众多煤炭企业在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建了新井; 有的企业将视野拓展到了海外,如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无疑,这种做法是正确且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应吸取过去“一哄而上”的教训,从技术上、经济上综合论证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进行整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有序开采,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采出水平。
2.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发展循环经济没有固定模式,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通过物质代谢或共生关系延伸产业链。例如,按照生态工业理念或“零排放”思想设计工业园区; 或对一个企业可以变成“原料”的废物进行产业共生; 或有一块可供开发形成具有产业联系的园区,或从物质和能量出发进行产业联网,或对一个园区进行再设计等,都可以成为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安排经济活动。自然要素的循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水循环是在“永恒”的能源——太阳照射下实现的。如果没有太阳,就不可能有周而复始的水循环。同理,使经济体系中的物质在市场条件下循环流动,也需要投入; 对企业而言这就是机会成本: 如果不产生利润,企业就不会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政府应当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使之有利可图。
3.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行为。
循环经济之所以要政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均存在“外部性”问题,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经济激励的双向“胁迫”,才能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真正的推动力。换言之,只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循环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中的许多产业链联系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诚然,我国有传统的“天人调协”思想,但无论是资源综合利用还是再生资源的利用,没有技术支撑只能被降级利用,难以实现再生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增值。因此,一方面,要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纳入国家“盘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减少技术产业化的成本,改变我国技术开发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状况。
5.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物质循环的可行性。
并不是每种工业废物都能循环利用的。东北大学陆忠武院士等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分出三种类型: 第一类物质的循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如各种金属(以金属结构材料为主)、玻璃、纸张、催化剂、水以及塑料。第二类物质的循环,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不一定合算,如一些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溶剂等。第三类物质,几乎无法进入大循环。如表面涂层、油漆、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防冻剂、炸药、燃料、洗涤剂等产品。
如果再生产品进入食物链,必须更加小心,因为“人命关天”。英国“疯牛病”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与蛋白饲养牛有关。因此,我们在鼓励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物质循环的可行性,切不可掉以轻心。
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还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时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避免急功近利建“政绩工程”。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诚信和应急机制,如果没有诚信,“废物变原料”就难以实现,国内已有这样的例子; 此外,还要注意因上、下游企业都在施行清洁生产,从而导致物质的“减量化”,这就需要应急,否则产业链就会“断”。发展循环经济,也需要公众的积极行动,除了消费绿色产品,从需求侧拉动循环经济发展外,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也是循环经济的应有之义。
中电投江苏滨海IGCC项目,是我市参与这次签约活动投资额最高、单体投入最大的战略型项目,建设规模为4×40万千瓦,总投资130亿元,一期为2×40万千瓦。这是继总投资100亿元的5000万吨储配煤中心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落户滨海港后,我县与中电投集团签约的第三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项目。它将作为滨海港打造能源产业的重大项目、临港产业发展的新型项目和港城开发建设的保障项目,为滨海港开发和我县今后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