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认识

时间:2019-05-14 19:5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认识》。

第一篇:对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认识

对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认识

景观1112 朱琰

1120122223 摘要:风景园林法规是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的评价依据,是将在风景园林绿化行业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可行的、重复使用的技术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形式,达到统一,在生产中巩固下来,加以全面推广,起到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提高生产率的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以内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产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城市园林法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此,为保证风景园林法规的建设和管理持续达到科学高效,有必要在借鉴国外风景园林标准化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风景园林法规。

关键词:风景园林法规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我国风景园林法规包含了许多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绿化条例等,在这些法规中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就是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叙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城市绿化条例》已经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一日起执行。城市绿化条例的制定定时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条例适用于在城市规划区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在条例中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的强度,明确表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离不开城市绿化的建设,并鼓励和加强城市绿化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科技,提高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在条例中,我们公民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城市中的单位和有关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在对城市绿化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有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为此国务院还设立了全国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全国城乡绿化工作,其办公室设在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划分,负责全国城市绿化工作。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管理体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规定。城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看过有关城市绿化条例之后,我深刻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同样也适用于我的学习设计之中,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规划和建设的章节中的第九条:城市绿化规定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同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用地面积。我想在不论是在现在的设计作业中还是在今后参与的关于风景园林建设的工作中必须要一直强调和注重这一点,绿地量的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当今社会一直在强调花园城市,建设城市花园,在发展的社会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一个城市发达与否,不仅看经济,还要看这座城市绿化环境。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注重绿化而忽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就像我们在做设计作业的时候,老师强调的我们做的小游园的绿化率要在70%以上一样,大到城市建设,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我们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中也学过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有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分配绿地量。

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市,素有“花园城市”之称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市区重建。南岸是被绿树环绕的高楼林立的繁华商业区,北岸是花草树木与楼宇交错的行政区,环境优雅宁静。新加坡市道路宽阔,人行道两旁种着叶繁枝茂的行道树及各种花卉,草坪、花坛小型公园间杂其间,市容整洁。桥上,围墙都种有攀缘植物,住宅的阳台上放置着五彩缤纷的花盆。新加坡市拥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被誉为“世界花园城市”和东南亚的“卫生模范”。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的进程制定了科学的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突出相应的目标:60年代的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试试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的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阴树种的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以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前12年的绿色规划,该回话更加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展开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的珍惜。胜负将大面积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从双溪部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的鸟类庇护所,其严格的管理和细微的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的理念。

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就新家坡的城市绿化规划来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的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工作者提出“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后,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后,提出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林绿化”,八五期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由3.9平方增加到4.6平方,绿化率由19.2%增加到22.1%。1999年底,全国667个城市建设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19000平方公里,绿地率达23%,绿化率已达到27.44%,人均公共绿地6.5平方米。我国的城市绿化日渐趋于重视和规范,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完成后,可编制城市绿地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指标、用地布局、各类绿地位置、范围、性质、功能及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提出实施建。可见,传统绿地规划对城市绿地市场运作、生态及景观要求很少考虑,具体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未充分从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角度构筑城市绿地总体结构和布局;(2)绿地植物配置重美观轻生态;(3)城市绿地是城市形象设计和景观规划的重要载体,传统绿地规划未充分从整体上考虑塑造城市形象;(4)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绿地建设模式、资金渠道已发生变化,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在实施过程中难以一成不变。因此,传统绿地规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现今的城市绿化条例里我觉得应该加上规划新理念。现在的发展应以生态学观念为出发点,融观赏、游憩与生态学的生态园林阶段。生态园林就是依靠植物来形成环境、保护环境、利用环境和美化环境,建立以绿色植物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具有公共性、广泛性、无界性、长期性、高效性、不可取代性、永恒性、连续性等特点,是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发展趋势。

这些理念,在我们平常的学习设计中要可以运用,在学生时代,就养成这样的习惯,遵循这样的新理念。到以后的工作中就能顺利应用,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

第二篇: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2011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乌鲁木齐人工景观报告

——红光山生态园

学号:20082205201 姓名:高心坤 班级: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乌鲁木齐人工景观报告

——红光山生态园

摘要:在2011年6月27日至7月1日一周来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市内风景园林认识实习的调研资料基础上,主要针对在调研乌鲁木齐人工景观红光山生态园的过程中,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关键词:认识实习红光山生态园 认识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了解和熟悉园林景观文化的内容和特点,能够理解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体现,增强同学对旅游资源的感性认识对今后相关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

通过参观各类园林景点,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园林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园林创作空间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形成一个更为集中典型的审美。

二、实习要求

1、现场观摩认识各种不同园林的特征。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典型园林进行初步评价。

3、现场调研并加以分析说明。

4、遵守学校关于实习管理的有关规定。

5、服从指导老师安排。

三、实习内容

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主要要求我们参观考察典型或著名的园林绿地、城市公园、广场等。主要针对乌鲁木齐天然景观、乌鲁木齐城市人工景观以及活动景观这三类景观。

四、实习完成情况

为期一周的实习开始了,而这一切有点突然但也合乎情理,实习就在这种有点期待的气氛中开始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真的像即逝的流星,容不得我们有半拍的停留。人生像张单程车票;又像手桥牌,不管牌的好坏我们只有把它打得淋漓尽致。现在的自己面临的不只是读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总的来说也就是能在社会上有自己的落脚处。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对专业有更加具体,科学,完整的认识;让自己有学习的方向,明白更多的要学哪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以后自己想做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加有目的,有重点的学习.抱着这个决心,我们进入了为期一周的园林认识实习.在对乌鲁木齐人工景观红光山生态园的认识体验过程中,对认识和城市人工景观有着不少触动。本论文围绕乌鲁木齐人工景观——红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光山生态园展开。

红光山,位于乌鲁木齐北面的卡子湾附近,十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山,如今已是满眼绿意,这里正在建设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占地15000亩的红光山生态园,除了大佛寺外,还有生态景观林、动物园、西游记神话雕像群、日光泳池、3条千米葡萄长廊、绿色广场和7万平方米的蓝光湖等,园区以绿化为基础,以生态为主导,以旅游为支撑,以佛家文化为灵魂,经过十年多的不懈努力,现在已基本形成为一座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人居环境、运动娱乐、科研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成为乌鲁木齐市民休闲观光的新的景区。

这些年,红光山光植树就达41万株,30多个品种,绿化面积8100亩,是游客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场所,一年四季众多游人络绎不绝,红光山已成以绿化为基础,以生态为主导,以旅游为支撑,以佛家文化为灵魂,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人居环境、运动娱乐、科研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园区。

发展历程

许多老新疆人只知道红山、妖魔山,却并不一定知道红光山。传说红光山是块风水宝地,可其上并无红光可言,基本上都是黄土构成,不见有石块、石层。这一带以前被称为红光公社,时事看机遇,红光公社的农民并没有因为拥有了这块风水宝地而变得多富裕。当年乌鲁木齐河洪水泛乱成灾,河下游是荒蛮野滩、乱石土坑。解放后修了和平渠疏通水路,并在废弃的河道上修筑了河滩公路,于是发展成今天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乌鲁木齐市。再后来,乌鲁木齐又在城市的荒山绿化基础上,开发建设了众多的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红光山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就是其中的一支新秀。红光山上建造了硕大无比的铜佛后,乌鲁木齐人、全疆各地的人乃至外地人才知道乌鲁木齐有个红光山,山上有个大铜佛,有个颇有气势磅薄庙宇……

景区构成总面积15280平方米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高40.8米的西域最大铜立贴金佛释迦牟尼雕像一座、总面积6580平方米,局部二层的大雄宝殿、百米文化长廊、局部五层,建筑面积1168平方米的五百罗汉堂、蓝光湖大型水上游乐区、大型西游记神话主题雕塑区、千米葡萄长廊、10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34万平方米的生态植物园、占地60亩的动物园。大佛寺

景区内的红光山大佛寺伴随着佛教寺院的梵音佛塔,若丝香火,晨钟暮鼓,和佛祖来一次心与心的交

流。感受佛教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景区内高40.8米的西域大佛铜立贴金雕像,让人充分领略佛教文化在西域的发扬与光大。大佛高高耸立,直入云端,气势之大显得人更加渺小。大佛神态慈祥,身披金装,一种普度众生的超然神态,已让人心生敬畏。怀着虔诚的心态,在大佛下许愿烧香,或许是为了追求一种内心的信仰与平静.远望大佛,壮观雄伟,金光灿灿,气势磅薄,一派肃穆,扬善弃恶的佛教理念盈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盈而生...看过介绍才知道释迦牟尼佛祖铜像高达38.8米,重量达百余吨.由乌鲁木齐市大光明铜艺厂主持设计,佛身全靠工匠们一点一点打造而成,仅佛手高有5.7米,佛的耳朵高2.6米,是世界第二大铜造立佛。水上游乐区

大型水上游乐区设置“天涯海角”、椰风海韵、蓝光湖区、文化绿化中心广场区、水生植物区、民族文化风情表演区、异域生态植被观光娱乐区等,安排水上娱乐活动表演、冲浪游泳、垂钓休闲、索道、吊桥游览、攀崖、蹦极、滑翔表演、民族风情表演,欢乐交往及探险表演,异域植物观赏等休闲娱乐项目!运动娱乐区

体育运动娱乐区内设有新疆马术基地、春、夏、秋、冬四季滑雪场、赛车场、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溜冰、游泳池、打靶场和射箭场、并开辟索道、吊桥、热气球、动力伞观光探险、攀岩、蹦极等几处体育活动场所,能开展各种主题的特色体育旅游活动。农家乐

农家乐生态度假区发展以马、牛、羊、兔、鸡、鱼、鸭、鹅为主的畜牧业和养殖业为主的饲养基地。并开辟世界蔬菜博览园;还种植观赏经济林,以桃、梨、李、芒果大枣、苹果、葡萄等为主。这里种植和养殖的均为绿色食品,可以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不但可以一饱口福,而且还可以带回一些绿色食品馈赠亲朋好友。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度假区

生态别墅度假区还设有哈萨克,维吾尔族、回族等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民居,展示美丽的西域风情。要是有兴趣,晚上还可以在这里住上一夜。其他场所

这里设有文化长廊、天文馆、童趣园、画家园、作家园、音乐天堂,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学习、娱乐、休息、学艺的场所。

在植物园你可以看到近40种珍贵国家保护树种,动物园里,您还可以亲眼目睹藏獒等新疆特有的野生动物。

红光山是以佛教文化为灵魂的,以运动娱乐、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让佛祖净化您的心灵,让运动、休闲、绿色餐饮给您带来健康的躯体。让您身心健康、开心,满意!

总结

时间或许就是爱开玩笑,转眼就过去了一周的时间,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实践。通过专业认知,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懂得一种合作精神,实践使我们亲自劳动,在以后的日子里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使自己更多学会思考,动脑又动手,也学会了一些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此次,我对园林有了更好的认识。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园林知识,更要用心的去观察真实的园林风景,做到学以致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用。通过园林,把美丽的大自然规划建造得更美丽。

参考文献:

《美学概论》 张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06月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张吉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附录:实习过程图片展示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新疆大学城市规划081班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第三篇:浅谈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推荐)

浅谈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小组作业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和基本经验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指导方针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方针………………………

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1)民主推荐制度……………………………………………………….(2)干部考察制度………………………………………………….........(3)讨论决定表决制度………………………………………………….(4)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5)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6)领导职务任期制和聘任制………………………………………….(7)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8)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四、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结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2)当前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3)未来干部制度改革的工作思路.........................................................主要参考文献:............................................................................................................................摘要: 本文从分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和经验出发,通过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分阶段考察.我们发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加以归类,系统化。结合改革已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其中大部分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具体的措施,并且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 干部

人事制度

改革

经验总结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 of cadr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of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we fou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systematizing it, then combined with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nd lessons we’ve learne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specific measures for most of these problems,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cadr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Keywords:

cadr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experience summarize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和基本经验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愈发严重,引发了人们对干部人事改革的深思。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1987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展开阶段(1987年—1992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年—1997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阶段(1997年至今)。干部人事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1987年)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推进,针对“文革”后干部人事青黄不接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在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和下放干部管理体制以及其他单项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总体上属于试验性的单项改革,缺乏整体配套和总体规划。改革属于起步阶段

主要内容:(1)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2)下放干部管理权限

(3)在单项改革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展开阶段(1987年—1992年)在这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始提上中央议事日程。改革围绕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进入到有目标有步骤地总体规划、整体推进的发展阶段。主要内容:(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试点。(2)单项制度的推行。

(3)企事业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4)乡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年—1997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迈出了新步伐,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进人实质性阶段,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改革和司法人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明显增强。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主要内容:(1)基本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2)加大了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的改革。

(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改革走上新轨道。

(4)司法人事制度改革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阶段(1997年至今)在这一阶段,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创新的力度不断增加,干部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更加明确,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正在形成。改革进入全面创新阶段。

主要内容:(1)颁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干部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更加明确。

(2)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 人环境基本形成。

(3)推进具体制度的完善,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有重大进展。

(4)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新的突破 现状:成就与问题并存 成就:(1)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为标志,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扩大民主的改革措施普遍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明显提高。(3)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加大,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方式。

(4)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不断加强,对于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5)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问题:(1)一是存在“以分取人”现象。有时考察结果发现不了影响使用的问题,使得选拔主体只能以分取人;有的选拔主体怕受质疑,往往是按照分数高低来确定人选,以信服于众。

(2)是“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依然权力过大。虽然现在实行了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一把手”的权力,但在实际生活中,“一把手”仍可在多个环节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现实生活中才会出现所谓“一把手独占用人权”的现象;

(3)是潜规则干扰正式制度。在文字制度下,还通行着大量的潜规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干部的选拔任用;

(4)是存在重选拔、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对一般干部易于管理,而对最需要严格管理的担负重要职务的领导反而成为管理链条的薄弱环节(5)是“党管干部”的内涵需要有新的理解,如果认为组织推荐的干部没有选上就是“党管干部”失控,改革就无法真正向着进一步体现群众意志的方向进展

(6)是有时干部考核考查失真。对干部的考核考查是必要的,但在考核考查中,一方面在现行组织生活不健全的情况下,单位内部人对于某些领导的真实问题不敢说,惟恐会泄露出去遭到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参与考核考查的人员,与被考核考查对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说真话并不是确定的。因此,有时会出现某些干部犯了错误依然得到提拔的现象;(7)是干部选拔任用本应是根据工作需要、岗位特点和干部特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但现实中有时会出现不是依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的特长进行选拔,而是“人事安排”的现象。既是“人事安排”,就往往出于某某任职时间够长了,该提拔了;某某快退了,该安排了等因素考量,至于是否胜任新的岗位,甚至是与原来工作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岗位,则处于次要的考量地位。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1)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

(2)必须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相一致,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3)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努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4)必须遵循干部人事工作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扩大民主和依法办事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推进改革;(5)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注意制度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注意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套,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改革措施,同时要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贯彻落实,不断提高改革的成效和水平。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指导方针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把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6项任务之一,单独列题进行阐述和部署。《决定》再次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并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充分说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充分调动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干部保证。

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切实落实人民群众选择人民公仆的权利,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拓宽民主参与渠道,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

第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一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权过于集中,民主程序流于形式,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依然存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还不高,反映民主、尊重民意不够与民意失真现象同时存在。二是干部竞争择优机制不够完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渠道不够通畅;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三是干部约束激励机制不够有力。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尤其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干部任期制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够严格,领导干部调整面较大、调整过于频繁;干部激励手段单一,过于依赖职务晋升,职务与级别相结合制度不完善。四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整治吏治腐败任务艰巨。一些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如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说情风、干扰风等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又出现了拉票贿选等新的不正之风。以上问题尽管不是干部工作的主流,但伤害了正派干部的情绪,抑制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严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吏治的风清气正,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统筹规划、分类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立健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力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方针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2010年,要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基本目标是:

(1)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2)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

(3)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

(4)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5)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

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以初步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目标,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与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和发扬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

第二、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制度化。

第三、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适应新的情况积极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

第四、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通过加强立法和健全制度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引导和推动改革逐步深入。

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一)、民主推荐制度

1、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必须经过民主推荐。

2、民主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是已向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经党组织较长时间培养、比较成熟的拟作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推荐的发展对象必须是经党组织培养一年以上、基本符合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推荐中应注重突出生产一线人员和优秀青年、妇女等重点。

3、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由党支部负责组织,一般每年年底或年初举行一次。可采用党员推荐、党小组推荐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推荐等多种形式,最后由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4、推荐发展对象时,党支部要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组织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模范作用、工作实绩等方面。参加民主测评的党员数不少于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同时可组织部分群众代表参加测评。民主推荐票数较高和民主测评情况较好的对象方可提交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5、推荐28周岁以下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一般应从团员中产生;确定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必须经团组织推荐。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时,必须形成书面推荐材料。

6、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推优”工作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7、经民主推荐并经党支部确定的发展对象,需报上级党委(总支)集体研究同意,方可列入发展计划进行培训发展。

(二)、干部考察制度

严格实行干部考察方案审议制度。在实施干部考察前,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干部考察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审议考察方案,重点研究确定具体考察的方式方法等,并对考察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细化考察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考察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增强考察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推行全程量化考察制度。明确界定日常考核、考核、任职(换届)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及其构成比例,形成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相互印证、运行有效的干部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在综合分析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实绩分析和座谈考察情况的基础上,由考察组全体成员进行无记名量化打分,测算考察意见。

探索实行问卷考察制度。考察前,根据考察对象和选配职务的岗位特点,按照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总体要求,将涉及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学习圈等方面的考核指标,逐项逐层分解细化,设计若干选择题和文字补充说明题,编制针对性较强的《干部考察问卷》,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考察后,对考察问卷中的选择题型部分以百分制办法进行量化。对问卷考察中的文字补充说明部分进行汇总整理,由考察工作人员视情况在个别座谈考察中进行核实,或进行专项调查,确保全面、客观、公正考察干部。

坚持推行综合考察制度。坚持实行政绩公示制度,主要反映干部本人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服务中心工作、个人学习提高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经组织审核后张榜公示,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民主测评和评议,全面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同时,应坚持实行差额考察制度和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确保选拔过得硬、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有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者系湖北省大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三)、讨论决定表决制度

讨论表决制度是为进一步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效规范和监督领导班子的决策行为,提高科学决策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手段。投票表决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投票表决流程:

一、票决事项范围

二、票决程序及要求

(一)提出预案。

(二)沟通酝酿。

(三)会议讨论。

(四)投票表决。要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集体议事,并以会议投票表决形式体现领导集体意志,不得以传阅汇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班子议事和会议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可否进入表决程序。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会议决定多个事项,应逐项表决。推荐、提名干部和决定干部任免、奖惩事项,应逐个表决。表决内容分为同意、不同意、缓议、弃权四种情况,每位参与人员投票均要填写明确意见。表决票由工作人员负责分发,由会议主持人指定的监票人监票,并现场计票。

(五)结果认定。会议主持人当场公布计票结果。投票结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分为通过、缓议、否决三种类型。表决事项的同意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可通过。对不同意票、缓议票和弃权票合计达到应到会常委或委员半数的,予以缓议或否决。对干部任免票决,所得不同意票、缓议票和弃权票合计达到应到常委或委员半数的,一年内不得再提名推荐同一领导职务。对区委委员、候补委员作出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必须由全委会三分之二以上

委员同意,并经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如对重大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在紧急情况下按多数意见执行外,一般作出暂缓研究决定。票决结束后,计票人、监票人、区委主要责任人三方要履行签字手续,进行存档备案。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集体议事及会议表决的,书记、副书记或常委及分管领导可临时处臵,事后应及时向常委会或全委会报告。

(六)公示落实。付诸实施过程中,全委会作出的决策由常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常委会作出的决策,由常委分工负责组织落实。重大决策形成以后,要明确决策实施的责任人、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推进落实措施。如遇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决策无法实施、需要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原则上按照决策程序重新进行决策。应加强对决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常委会、全委会决定的事项,由区委督查室负责督办,并定期将决策推进情况向常委会或全委会汇报。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据职责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对凡是涉及到全局性,关系至全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票决后的一周内进行3—7天的公示。公示期内,充分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并作进一步完善;对已付诸实施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建设项目,定期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进行评议,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是指拟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干部人选,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进行公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一种干部管理制度。公示内容:一般包括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位、现任职务等自然情况和工作简历。

公示范围: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应向社会公示;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上在其所在单位或系统内进行公示,也可根据岗位特点在更大范围内公示;易地交流提拔任职的干部,在原工作所在地或单位公示。公示方式:需要向社会公示的,一般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在部门、单位或系统内公示的,可采取发公示通知或召开会议公布、张榜公布等形式。公示时间: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

(五)、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履行所任职务的职责,享受相应的政治和工资待遇,一般不作交流或调整。如果因生病等特殊原因在试用期离岗半年以上的,要根据离岗时间适当延长试用期。试用期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其对所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经考核合格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其试用期计入任职时间。经考核不合格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原职级安排适当工作。

如果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不宜继续试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六)、领导职务任期制和聘任制

明确规定全市县级事业单位(不含依照、参加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正职实行任期制、副职实行聘任制,期限一般为三年;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聘任合同制。党内职务按《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办理。同时,还规定了任职条件和资格、任聘程序和办法、职级待遇、考核与管理等事项。》,对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的领导干部从任职期限、管理、考核、监督和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明确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的职务范围为全市事业单位的正、副职县级领导职务,其中,党内职务和群团职务实行任期制,行政等其他职务实行聘任制。实行聘任制的县级领导职务的聘期一般为三年;实行任期制的县级领导职务的任期与党章和相关章程规定的届期相同。聘期、任期期满经目标考核胜任且符合继续任职条件的,可连续任职。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的县级领导人员,在聘、任期内按县级干部管理,享受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

(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应当经过下列程序: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报名与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竞争上岗须进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党委(党组)讨论决定。把考察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彰显德和实绩导向强化组织决策择优功能,防止唯考取人

广东在公开遴选省政府工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中,设置了组织评价环节,要求人选所在单位党组成员从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5个方面对参选者进行评价打分,组织评价得分在综合成绩中占30%。

国土资源部对参加竞争上岗的人选,通过“两条线分析法”进行比较,一条是按照成绩高低、得票多少排序,一条是按照平时德才表现和职位匹配程度排序,综合考虑两个排序择优任用。加强公开监督,严防用人上不正之风

四川的公开选拔实行大评委制,突出过程阳光公正。每个面试评委组由7—11名考官和10—20名群众评委构成,考官实行上级下派、各地互派、本地选派,群众评委由“两代表一委员”和普通群众代表组成。四川还创新“333”临时抽签制,面试考官、群众评委分别3次抽签确定人选、分组、考室;考生现场3次抽签确定考室、职位顺序号、个人顺序号,减少面试被“操作”可能性,提高面试的公信度。

(八)、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普遍实行届中和届末考核。在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考核举报、考核申诉、考核结果反馈等制度。改进实绩考核方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

研究制定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对策。拓宽考察渠道,广泛听取意见,不仅了解干部工作方面的情况,而且要了解干部思想、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有关情况。重视核查知情人提供的情况。对在考察中群众反映强烈、情况复杂或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要深入进行专项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试行考察预告制。探索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标准及其考察方法。

四、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结

对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认真贯彻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精神,结合实际,不断加大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进一步完善民主、扩大竞争、推进交流、促进能上能下、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等。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做法

一、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进一步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规范了推荐提名、组织考察、酝酿协商、讨论决定和任职等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保障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执行干部差额选任、任职试用期、任前公示制等各项制度,保证了干部选任工作的质量。

二、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要突出了群众的参与性,邀请机关、街道、社区的干部作为群众评委,直接给面试人员进行打分,分值占总分的20 %。增强了干部任用的民主透明度,充分落实群众的“四权”。通过公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导向和工作氛围。

三、完善干部绩效考评机制。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省、市各单位都全面推行了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在绩效考核工作中,重点考察班子和干部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成效,从而为区委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推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提高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工作的科学化程度,每年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绩效考评,并综合运用考评结果,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实行奖惩制度。对在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专项调查和跟踪考察,必要时实行诫勉谈话。

四、优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要紧紧围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培养锻炼相结合。坚持从后备干部当中择优选派部分干部到信访部门和街道挂职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差额选任、考核情况反馈、问题甄别等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并实行试用期满主管副部长谈话制度,指出干部在试用期间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要求和希望。对所有试用期满干部进行谈话,应该会有较好的效果。

六、严格执行干部选任机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干部考察人员资格评定办法》。调整充实干部考察工作人员队伍,加强对干部考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加强干部考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七、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推荐、考察、任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强与纪检机关的沟通配合,明确规定“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前,均要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加大对反映干部的问题的查核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人和事。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和完善干部谈话和函询制度,对新提拔的干部,及时进行任职谈话,既肯定优点,又指出缺点、提出希望和要求。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二)、当前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重选拔、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对选拔工作很重视,但一旦任职后,对一般干部易于管理,而对最需要严格管理、担负重要职务的领导反而成为管理链条的薄弱环节。这与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者手中权力有关,是体制性问题,也是为什么监督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有时存在干部考察失真现象。对干部的考核考察是必要的,但在考核考察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现行组织生活不健全的情况下,单位内部人对于某些领导的真实问题不敢说,惟恐会泄露出去遭到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参与考核考察的人员,与被考核考察对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说真话并不是确定的。

三、存在搭配性组建领导班子现象。一个领导班子究竟由什么人组成,是一个科学性问题,也是一个民主问题。当前有些地方为了完成规定的性别年龄比例,不得已而求次之,导致进入领导班子的人未必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导致班子内部不和谐。

四、干部教育很难做到终身制。对干部的培育应是终身的,但终身教育、培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往往难以抽身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这就需要有更灵活更适应的方式。

(三)、未来干部制度改革的工作思路

一、继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参与面。拟任职岗位出现空缺,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任职岗位、资格和条件,实行定向推荐。除《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人员范围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吸收一定数量的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确定考察人选,必须经过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提拔任用,未经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组织部门不予考察。同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责任制,做到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

二、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积极推进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把探索竞争上岗作为机关内部改革的一个重点,将竞争上岗与推行领导职务任期制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能上能下,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公务员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公务员岗位轮换和挂职锻炼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务员的能力。

三、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核的标准、内容、方法,根据分类管理原则,研究制定适合不同类别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街道、区属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贯彻执行《条例》的监督检查,把《条例》的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并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追究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对于违反《条例》规定的,严肃处理。认真执行纪委与组织部加强工作联系制度和干部职务任免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才发展60年》主编:潘晨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主编:潘晨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3.《政府机构和干部制度改革问题论文选》主编:谭健

4.《干部制度改革与民主》主编:吴敏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5.《中国政府制度第二版》主编:李寿出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

6.《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主编:林尚丽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7.《干部制度改革与民生》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4月。8.张炳升:《奋进的步伐辉煌的业绩—— 改革开放30年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综述》,(光明日报)2008年12月22日。9.商晶:《锻造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改革开放30年党政领 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发展记事》,{中国人事报}2008年12月24日。10.徐颂陶、王鼎、陈二伟:《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O年》,新华网,2008年1月10日。11.梁妍慧:《干部人事改革3O年: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为何屡禁不止》,(学习时报)2008年6月26日。

1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3.《(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14、任克礼.《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建研究,1994(12)。

15、张才君.《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特点探析》.苏州大学学报,1994(3)。

16、张志浩.《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战略意义及面临问题》.社会科学,2001(4)。

17、王磊、韩红爱.《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战略思考》.学习论坛,2002(2)。

18、吉组研.《关于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新长征,1997(4)。

19、John P.B u ms.China’S Nomenklatura System.Problems in

Communism.Vo1.36(Sep tember 1987):36—5 1:Hon S Chan.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adre personnel Manag emen in China:from the 1990 to the 1998 Nomenklatura System China Qua ~ efly,No.179,September 2004,PP.703—734.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6 页。

21、理查德·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M].竺乾威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对我国国防的认识

对我国国防的认识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所需要的产物,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关注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一个国家,从它诞生之日起,首要的任务,就是守护边疆。抵御外来侵略、巩固新生的政权。保证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国防在国家的职能中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他与国家利益休息相关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与发展,一个国家要想持续发展,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巩固国防。

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21实际,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更大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国防观念,把国防建设纳入整个国家大系统中进行思考、规划。

第五篇:对我国经济制度的简单认识

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制度,从建立到逐步完善都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一定的经济运行形式及经济体制,总是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而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必须实行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结构是“一主”(公有制为主体)“三多”(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不同社会形式,是由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必然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

1.1没收大资本,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1.2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使之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3改造个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概况

2.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

[3] 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构成状态,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决定的。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来决定,凡是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4]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建,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运行的效率和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如下:

2.1.1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多样性决定的。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针对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种种弊端,我们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积极探索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在坚

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通过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努力创办“三资”企业,来发展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1.2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在市场上围绕经济利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实现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则有利于形成充分的公平竞争环境。

2.2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2.1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实现形式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2.2.2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3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内在地包含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中。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部分。[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决不是权宜之计,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6]

3.1 弄清与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而经济制度是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建立起来了。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坚持包括以国有经济和劳动群众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且多层次不平衡,不应追求“一大二公”的单一的公有制,而是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是一回事,而它们作为特定经济成分的社会性质是另一回事。就其社会性质来说,外资企业是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是国内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不具有特定社会性质,它存在于多个社会经济形态之中。

非公有制经济可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但不能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范畴。

3.2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只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是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的。从理论认识上看,《共产党宣言》中讲:“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消灭私有制,就是建立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建立公有制,这是共产党人一贯奉行的科学社会主义理念。

实践证明,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搞单一的公有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我国利用多种资源,尽快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增加就业,减少社会压力;也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在研究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时,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搞单一的公有制,主要依据是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现实国情。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不禁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9] [8][7]

3.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如果这种主体和主导地位被动摇和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就被动摇和否定了。邓小平反复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专门阐述了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他指出:“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为什么我国一定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呢?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如果直接回答说: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虽然回答也对,但显得简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着眼的。这里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从而消除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破坏生产力的经济危机,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中国不能搞私有化?第一,如果搞私有化,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便不存在了。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如成为主体,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被抽掉了。第二,搞私有化是不是可以使中国经济社会更快地发展,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呢?事实证明情况相反。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一切私有制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家。

社会主义价值标准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

社会主义要结束几千年来人剥削人的阶级对立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制度,要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正义,要让人民“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要使劳动

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凡此种种,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下方能实现。私有制经济为主体,不可能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下载对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国等额选举的认识

    对我国等额选举的认识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政框架奉行议行合一的原则,即民选的机构对国家事务享有全权。就我国而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其它任何机关......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工商(1)班 冯思秋17号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名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浅谈风景园林的认识与要素

    浅谈风景园林的认识与要素 ——专业导论课程小论文 风景园林,其英文释义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即景观建筑。景观,即指设计中的植物,也就是环境与自然的部分;相应的建筑,指的就......

    浅谈对我国海洋环境的认识及思考

    浅谈海洋环境的认识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

    对我国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对我国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城市经济相关的学科,就城市经济、城市增长、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浅析。 关键词:城市经济、城市经济学、交通、城市增......

    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几点认识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国家治理需要逐渐实现现代化,以适应社会和世界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的发......

    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识20114332何丹天在经济高速发展,军事力量壮大的今天,国际形势风云激变。在这种充斥着变化的格局下,我国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在最近,我国与菲律宾......

    对我国目前腐败问题的认识

    对我国目前腐败问题的认识。 就我们所知的,自习总书记上台之后,我国在贪污腐败问题上下大力气,下狠功夫,“苍蝇老虎一起打”是新一届党中央给我们吃的一粒定心丸。那么我们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