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19: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编推荐]》。

第一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编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思想观念不转变、流转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都会影响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农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土地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央专门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并健全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土地承包期内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有条件地将土地经营权转移给其他农民或经济组织。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在正确引导和推进土地流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是顺利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保证。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

第一,基层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方式方法、矛盾问题等研究不深、宣传不够、引导不力,认为土地流转与乡镇村社关系不大,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

第二,小农经济思想严重。一是部分农民恋土观念强,认为务工经商虽然收入高但有风险,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即使外出务工也不愿转出土地,担心失业没地而生活养老没保障;二是农业税全面取消,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土地收益逐年上升,按承包面积给予的粮补促使部分农民不愿转出土地;三是城镇扩建或国家重点工程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等待承包地被征用而得到补偿费。

第三,对流转政策心存误解。部分农民担心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权,没有安全感;部分业主担心市场前景不佳,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胆投入和大规模开发,甚至没有真心实意经营,利用土地搞投机。

流转行为不规范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大多实行口头协议,未经发包方同意及管理部门备案公证,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双方没有明确责权利关系,没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部分基层干部没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擅自将撂荒土地、集体土地和“四荒地”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土地发包和经费收支不公开。部分业主借合 同不规范,经营不善违约逃债,或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擅自改变土地农用性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后,土地不断增值,部分农民借合同不规范索回土地经营权。

流转市场不完善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供求双方的信息空间分布极为分散,传递平台或手段相对落后,市场参与度差,土地供求信息不能高效准确提供。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政府推动,缺乏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致使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即使成立了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但缺乏土地流转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没有形成一个由下至上、网络化、多功能的中介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风险大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比较收益低、受自然条件影响明显,大面积承包土地从事高效农业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户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资金筹措难,农业开发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加之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影响更大,农业增产难增收。因此,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真正有实力参与土地流转的业主比较少。

规模流转难度大

目前,农村中有一定文化技能的劳动力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其他劳动力大多仍从事农业生产,依靠承包地收入维 持基本生活。许多业主在租赁土地都希望集中连片,但不同农民利益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影响农业项目实施。绝大部分土地没有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地块小且不平整,水、电、路建设滞后,不适于连片种植和机械耕作,无法实现旱涝保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规模经营成本增加,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数额增加,导致规模流转难度加大。

保障机制不完善

首先,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未能覆盖所有农村地区,无法为转出土地的农民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农民对土地流转态度更加慎重,出于对土地普遍有预期增值和稳定的经济收益保障心理,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次,农民利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少数地方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集体收入、干部福利的手段和突出地方政绩的形象工程,用行政手段干预农民土地流转,承租大量土地进行规模开发,常压低流转价格,截留、挪用流转收益,使农民获得补偿往往最低;业主因投资失败和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农民租金,农民流转收益存在风险。再次,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在流转合同约定上,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般固定,流转期间不再调整租金,流转收益没有随经济发展得到相应增长。另外,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尚未建立,缺乏完善的土地价格机制,都会影响土地流转的进程。

二、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转变思想观念,引导流转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加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逐步消除传统思想观念。既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知法、懂法、用法,又要加大对增收致富典型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外出创业有成人员和种田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使更多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主动投身非农产业,以加快土地规模流转。

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流转

一是加强对土地流转双方的管理,积极引导农民签订规范的流转协议,对双方的责权利作出明确规定,并报村集体组织和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对大宗土地流转业主开展严格的资质审查;二是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做到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三是加强对流转合同的审查、监督,及时办理合同变更、解除和签证,规范合同的登记、立卷和归档;四是规范基层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不得阻挠农民自愿合理流转土地;五是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建议由政府、业主、农民按一定出资比例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防范流转双方单方面毁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六是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实施办法》,对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合同规范、风险防范和政策保障等作出具体规 定,以建立健全规范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

建立市场机制,完善流转

一要建立健全各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依托农经信息网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和流转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二要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降低土地流转成本;三要完善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成立区县级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健全乡镇流转纠纷调解机构,积极妥善调处流转纠纷;四要建立土地撂荒惩罚机制,对农民不愿耕种且拒绝进入市场流转造成土地撂荒,每年由村集体组织按规定征收一定的撂荒费;撂荒超过两年由村集体收回托管;五要建立农用土地评估机构,开展土地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工作,客观公正评估土地等级和市场价格,为流转双方的公平交易和政府加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健全保障机制,保障流转

第一,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农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气象、畜禽疫病、作物病虫害、市场信息等自然和市场风险的预测预报,帮助土地经营大户制定灾害防止预案;强化动植物检疫检测手段,发生疫情及时扑灭;二是引导保险机构推出农业保险产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保险体系,优先将规模经营业主纳入保险范畴,增强农民和现代农业企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建立农业保险扶持机制,对介入农 业保险的公司,在税费收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参保业主的保费,由各级财政进行一定补贴;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土地平整和农业综合开发,改善水利、电力、道路等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府配套社保资金在农民社保基金中比例,通过土地流转筹集部分社保基金发展农村社区保障,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二是出台土地流转养老保险办法,成立土地流转养老保险中心,制订一套详细的养老金缴费领取办法,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三是健全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制订合理的土地流转补偿方案,在补偿安置和使用权的收益分配上向农民适当倾斜,使农民享有土地收益的主要部分;四是改革现有户籍制度,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障碍,调整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合理的社会福利,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引导农民在流转中实现劳务移民;二是建议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健全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民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 力,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三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开发,建立劳动力就业的吸纳机制,加强与土地承包方的沟通,在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时,要求承包方须根据租赁土地数量按比例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

优惠政策支持,推动流转

第一,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在优惠对象上实行土地转出方与转入方双向优惠;在优惠内容上实行经济和社会保障综合优惠;在优惠手段上实行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配套优惠;在优惠取向上实行对“四荒”开发性项目、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特色种养殖项目等进行重点优惠。

第二,建立土地流转专项扶持基金。一是对经营业主、流出土地农民以及引进该业主的单位或个人按土地承包方年上缴税费及解决农村劳动力数量确定的比例给予资金奖励;二是对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民给予一定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对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村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对采取合作方式规模经营且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重奖,并从扶持资金、技术指导、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

第三,建立信贷支持机制。除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利用好农业项目资金以及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外,根据规模经营业主实际情况,加强业主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加大 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业主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生产经营资金问题。

第四,组建农业担保公司。既要为农民土地流转行为提供担保,又要为参与土地规模经营业主提供信贷融资担保服务,缓解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资金困难问题。

改革创新机制,促进流转

一是鼓励农民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将土地以入股方式集中,按市场机制将承包土地折价入股或量化成股份,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招标对外出租或实行合作经营,经营收益按土地入股份额分配,促进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和规模业主集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开展农民以土地入股单独兴办或与企业联办股份制有限农业企业试点工作;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和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土地流转,建立生产基地。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维护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及时采取措施与对策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

参考文献:

1、邱道持.论农村土地流转[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XX.2、覃事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综述[J].价格月刊,XX(4).3、施勇杰.我国农地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XX(11).*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社会保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瑞刘兴姝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民缺乏依法转让意识、流转过程不够规范等系列问题,因而,要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流转,政府就必须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权益;社会保障机制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

农村土地流转又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它是指在不改变农村土地基本用途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由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户将土地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过程。它是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既包括耕地、荒地、鱼塘、山地等其它农业用地。其主体是土地承包方,客体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流转的原则是自愿平等协商。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虽然经历了一些岁月,但无经验和规律可循,在摸索中进行,因此在实际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一方面,农民缺乏依法转让意识,大多数流转的土地往往进行的是口头协议,因而流转双方容易发生争执和纠纷。另一方面,我国虽然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允许农民依法流转土地,但对农村土地的流转的程序价格和管理缺乏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导致许多经营户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内容和条款不明晰,流转双方缺乏在责、权、利关系上的明确规定,为以后的合同纠纷留下了许多隐患。

2、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权益保护意识不强

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破坏土地经营权。有些地方政府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收入的手段或作为地方“政绩”的形象工程,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引入商户或大户进行经营,如当前很多外来农家乐的经营,使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失去了保障。

3、土地“惜转”现象较为普遍

在我国,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束缚,农民普遍存在“离土不离地”等现象。这样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人不在,但不愿意放弃土地的经营权,一方面,农民无精力经营土地造成土地的大量荒废也不愿意流转,另一方面,有能力经营土地的人又缺乏经营的土地,存在着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浪费。“惜转”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土地收益较低,招商引资困难较大

和工业相比,农业投资大,但收益较小,所以即使很多农民自愿出让土地,也未必有大量企业承包,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更是少有人问津。此外,由于我国农村环境和城市相比相对较差,软硬环境的不具备使得土地在实际流转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招商引资更是难上加难。

5、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因此,政府一方面呼吁和倡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但另一方面,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不健全,这样农民的收入单纯依靠租赁土地来维持,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三、对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而要实现这些就要求政府转变自身职能,克服其在土地流转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形的手的作用,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纳入市场,让其参与竞争,同时也要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能随时洞悉市场,更好地把握市场形势,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政府还应该发挥其监督者的作用,监督土地流转的程序是否合法、土地流转的合同是否规范、土地流转的行为是否合理。禁止一些以土地流转为名义的随便改变农地用途和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的不良行为。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土地流转最实质的变化是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让渡。通过转让,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农民成为闲置人口,由于其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较难适应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因此,要让失地农民能像以前一样安居乐业,就必须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跟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

农村土地要能实现合理流转,必须有相应的流转机制作保障,如土地交易系统平台,宏观上汇总和把握信息,克服传统的信息零散、易丢失等管理性失误。同时,还需要加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土地流转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其他农村产权流转和投融资服务,从而将零散的农村业务统一起来,方便管理。

4、完善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流转土地但不失去生存保障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难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险仍然处于低级阶段,甚至有些农村依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农村土地流转前,需要建立完善与流转制度和政策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为了鼓励土地流转,对已经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民实施补贴,以解除其生存的后顾之忧。其次,扩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范围,设计一种符合失地农民需要的保障制度,突破传统的局限,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最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化。

5、培养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开始就纳入市场体制,让其参与竞争,在市

场经济中接受检验。因此,就要以科技为龙头,普及和推广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农村要改善自身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企业和农户合作的模式,探索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培育多样化的土地经营方式,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的不断进步,农业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机制,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6

[2]陈杰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9

[3]靳淑琳.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

[4]陈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与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08.5

【作者简介】

李瑞(1971-)女,陕西西安人,现工作于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及行政管理工作。

刘兴姝(1980-)女,陕西西安人,现工作于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相关工作。

第三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农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生产要素尤其是农用土地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据我们调查,当前农地资源利用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承包土地少,规模生产难形成。平均分包土地的格局使农民在有限的承包土地上增加收入的难度增大,扩大规模经营又没有多余的土地,放弃承包土地又担心生活没有保障,有限的土地限制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小规模生产,农民收益难增加。分散零星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摆脱小农经济的桎梏,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和推进。

三、政策不具体,监管措施难有力。提倡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一直是中央农村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在中央一系列农村政策中均有涉及,但比较原则。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据调查,部分地方季节性的抛荒地约占耕地面积的10%。大面积抛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给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五、风险大,效益低,制约流转。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特别是前几年,农产品卖难,造成流转也难,加之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影响更大,农业增产难增收,如城北镇的马林村XX年大面积种植西瓜,由于品种单一,当年气候不好,出产时,市场行情看跌,造成大量烂瓜,农民损失严重。

六、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有的合同未经县乡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签证或公证机关公证。目前,还没有一个乡有比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缺乏。

七、开发业主引进难。由于农业收益比较低,高收益项目农业难以选择,农业开发又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因 此,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真正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的比较少。目前,全县引进从事农业开发的业主中真正坚持下来并实实在在取得较好效益的不多。有的依赖性大,只想靠政府支持;有的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有的项目选择不准,产业趋同,品种单一;有的盲目追求规模,管理粗放;也有的缺乏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

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在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使用权的依法流转。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稳定承包关系,完善土地延包工作。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工作,全县自1999年开展二轮土地延包30年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大部分地方落实了延包政策,但极少数地方由于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延包工作未真正落到实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滞留在干部手中,延包合同也没完全签订到户。这些地方必须在短期内查漏补缺,确保延包合同签订率和承包经营权入户率达到100%,同时要按乡、村、社逐级建立好承包土地台帐。这既是稳定土地承包权,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要求,也是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

二、明确管理机构和职能,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 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三大主体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县乡两级经营管理部门要认真负起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工作责任,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措施,使之行为规范,形成配套的流转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积极地去引导、实施、管理和监督。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建立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证、仲裁制度;第三是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档案,重点对拟出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

三、创新观念,推动土地顺利流转。全县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大家都停留在这块人均不到一亩土地上,很难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农民很难富起来。随着入世,农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矛盾、平均承包土地与市场自由配置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分散的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等等,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广大干部要立足为民办实事出发,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的引导,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各地实际,多形式、多 渠道、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对土地流转法规政策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工作,改变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防止宁肯荒地也要守着一亩地的僵化思想,有效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四、坚持政策原则,确保土地规范流转。一是土地流转必须在土地延包30年不变政策前提下进行,对有些地方搞三五年就调整,或打乱重新分配的做法要纠正,以保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二是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一切围绕农业发展,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三是要坚持土地流转主体是农民。当前,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各地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中,一定要将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中截留、扣缴收益,不许与民争利,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土地流转要规范操作与管理,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及时办理合同变更、解除、签证工作,积极妥善调解和处理土地流转纠纷,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发展。

第四篇: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推荐)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权利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规范有序地流转己经是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的大方向,也是农村土地制度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地流转的研究观点,然后给出了与土地流转有关的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后改变农业用途,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承包的分散性制约了土地流转等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规范国家、集体及农户在流转中的行为,确保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颁证等建议。以期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更加有效合理。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1.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1.1国外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在国外土地经济学和土地法学的研究中,很少使用农村土地流转这个概念,更多使用的是农村土地交易。国外农村土地交易中既包括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买卖,也包括农村土地租赁、置换、转让等使用权的流转。

1.1.1对于农村土地交易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农村土地交易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产权制度、宏观环境和交易费用等方面。Feder and Feeney阐释了产权清晰的土地资源对提高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力有重要作用。明确土地产权还会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把生产要素配置给最有效率的农户,形成规模经营,最终提高农业生产力。Macmillan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市场,认为土地可以自由交易,但是在交易过程中会发生市场失灵,造成土地利用的动荡,因此,财政部门应市特政府干预市场,以弥补市场缺陷。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1.1.2对于土地规模经营及其效率的研究

土地交易(或流转)有可能导致土地集中,从而带来土地规模经营。关于土地规模经营的绩效问题,国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Tesfaye and Adugn认为农户是否扩大农村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可用劳动力和牲畜拥有数量成正相关,与土地质量成负相关。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农村土地经营规模与土地产出率成反比,即土地经营规模小的农户的土地产出率反而高于土地经营规模大的农户的土地产出率。Yotopoulos and Nugent认为土地集中并不一定带来农业生产规模收益递增,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通常具有规模收益不变或规模收益递减的特点,即土地集中并不一定带来农业规模收益递增,而且这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国内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1.2.1对农村土地流转内涵及意义的分析研究

目前的学者多认为农地流转是在不改变我国农地所有权及农地用途的情况下,农民将自己拥有的土地使 2 用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开来有偿或者无偿的转移给亲朋或者其他农户的行为。罗必良(2008)将土地看作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是土地路转的本质属性,土地流转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剩余劳动力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体性地完成。蒋满元(2010)经研究认为目前的农地流转是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优化配置现有分散的、细碎化的农村土地资源。

1.2.2对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与特点的分析研究

周红波(2011)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历史沿革、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和制度规范、广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农村土地流转总体情况的研究表明,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的地区,土地市场发育相对较好,土地流转机制也相对较完善,发生流转的农地面积比例也较高,而流转的形式则主要有租赁、转让、转包、入股、四荒拍卖、互换等形式。庞宏(2010)指出在我国特定国情约束之下,市场机制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最佳选择。

1.2.3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研究

覃事娅(2009)从转出方、转入方、基层政府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农地流转的主体原因,转出方认为放弃土地后缺乏生活保障、流转土地时的补偿过低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因此不进行性土地流转;而转入方认为整理细碎化的、分散化的农地成本过高、双方信息不对称往往有损害其利益、农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缺乏信贷支持以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其交易成本过高而不愿转入土地;基层政府的越位与缺位又引发政府方面的原因。史志强(2010)等认为我国农村土地对于农民具有的双重功能:生存和社保的功能制约了农地流转;制约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韩若冰(2012)利用产权理论中的交易成本来研究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从交易主体、流转组织形式、租佃合约安排、交易量及交易价格体系四方面具体分析了交易成本对农地流转的阻碍,认为交易成本过高抑制了农地市场的需求,使中介组织更为有效,使农户趋向于选择短期租约,总量成本的增加也极大地降低了交易量,降低了农地的资源配置效率。

1.2.4对农村土地流转驱动力的研究

邵书慧(2005)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外因内因的共同作用,土地流转的发展也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文章指出了土地流转的内部动力与外在动力,各有五点,分别是,内部动力:每亩农业纯收入,非农就业率,政府干预,人均承包土地面积,农民受教育水平。外部动力:农业新技术应用需要农地流转,WTO促进农地的流转,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农地流转,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农地流转。黄贤金(2008)3 分析了农地流转的内在和外在驱动力,认为农地流转的内在机理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转移安置富余劳动力、转变农地功能而外在机理则有价格机制、利益诱导机制。康雄华(2011)认为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是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升,推动了农地流转。杨德才(2012)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农户经营土地的机会成本高、农业生产本身高风险、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三个角度分析了农地流转的驱动力,他经过研究认为采用新生产技术并拥有较高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户使土地的边际产出提高,这一部分农户愿意转入土地扩大经营规模。

2.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理论及概念

2.1农村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农村土地是一个内涵较为宽泛的概念,按农地的用途,可将农地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而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农业生产用地

2.2农村土地流转

所谓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3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

土地流转的本质是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对承包地使用权的重新调配。据我国《宪法》修正案和《土地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出租、抵押和转让。承包地的使用权是一项权利束,承包方不仅拥有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承包地进行经营、支配的权利,还拥有对农地的部分剩余索取权和依法处分权。在承包期限内农地的使用权可以转让,但承包期结束后,承包方需将承包地交还给发包方,在下一轮承包期内,各集体成员的承包地一般会发生变化。因此,农户能够流转的只是本轮承包期剩余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

2.4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形式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为转让、互换、抵押、出租、转包、借用、入股等方式。

3.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总书记在2013年7月下旬的湖北视察讲话中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解决处理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土地流转双方意愿,守住耕地红线,保障基本农田、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己经严重影响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健康发展。

3.1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

3.1.1政府垄断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政府、集体的权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约束,地方政府在利益的驱逐下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过多干预;并且一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官本位思想严重泛滥,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对农户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普遍偏低,一些村干部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以权谋私、暗箱操作、不按法律程序办事,随意调整或者收回农户承包地。政府和集体的垄断行为严重侵害了农户的利益,加深了农户与政府、村集体之间的矛盾。

3.1.2农村土地非正式的流转过程中行为不规范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的非正式流转所占比例较大,非正式流转一般由农户自发进行。由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法律知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很好普及,以及提供相关法律服务机构的缺乏,导致这些自发的土地流转随意性大,不稳定性强。农地流转中有近半数的农地流转没有约定流转期限,并且绝大部分的农地流转都未签订书面合同。即使签订了农地使用权流转合同的,也没有统一的格式,对流转时间及双方权利与义务的要求不够详尽,甚至有的合同条款违背现行法律要求。这些不规范的农地流转行为导 5 致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成本过高,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农产品价格走低,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农业效益明显下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挫伤,长久下去则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

3.2农村土地流转后改变农业用途

尽管政府出于扶持农业的目的,曾多次提高粮面油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但土地承包经营投入很多、种田效益产出较少,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留守老人、妇女不愿种地、不能种地,并且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在来自市场风险、大自然风险以及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从事农业的获利空间十分狭小,多数农民趋向于把劳动时间和资金投向非农行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利润少的特点,使土地流转后获得上地经营权的受让方很有可能把所承包的上地改作它用。在很多农村土地流转后,一般用作了木材市场、建材市场,还有建楼房以用于出租。土地流转后改变土地用途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这样做缺乏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3.3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城镇居民有健全的养老和医疗体系,但农村地区相对薄弱,覆盖面窄、发展层次低、发展不平衡,社保资金短缺。农村居民基本上得不到像城镇居民一样的医疗、养老和保险,目前保障水平也较低。现有的“新农合”和“新农保”,也存在报销力度小,60周岁以后领钱少的情况;“低保制度”和“五保制度”也有对象的限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覆盖到农民,普惠性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广大的农民无法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所以,土地在为农民提供资源的同时,带来一定的收入,更加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一旦外出打工的农民年老或无法再从事体力性的劳动,不得不回乡继续的耕地的时候,土地的保障功能更加体现出来,因为他们虽然没工作、但是有上地可以依赖,有土地意味着有粮食、有吃饭,就有人生的希望,还可以继续为家庭提供收入,供子女上学、结婚、购买家电等花销,这导致农民不愿意不可能放心的进行土地流转。

3.4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中介服务组织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农地使用权流转主体之间的媒介,可为农地使用权流转提供农地的供给和需求信息,还能提供政策咨询、金融借贷等帮助,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农地使用权流转中所需交易成本,还能帮助流转主体规避流转中的风险。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中介组织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中介组织 6 的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现有中介组织的作用也多流于形式,使得流转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不到改善。中介服务组织的缺乏使农地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流转过于分散。分散的流转形式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实现农地由散户向大户的流转才能形成规模经营。但散户与大户之间,无论是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上,还是在土地流转的供给与需求信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流转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散户普遍认为把土地流转给亲戚或朋友比较可靠,但这样的流转无法实现成片经营;大户需要成片的农地,但相邻农户不一定会将土地流转给该农户。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组织十分缺乏,导致了供求双方信息流动受阻,造成较高的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

3.5土地承包的分散性制约了土地流转

为了避免矛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初,不论鱼塘、旱田、水田,还是草滩、山林、荒坡,一律根据地势、地力优劣进行平均分配,这样就造成了土地经营范围的分散性合细碎化。上世纪末多数地区采用直接延长承包期的方法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分散承包出现的土地细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土地流转仍比较困难,加之部分基层干部少害怕麻烦,土地流转进程从而被影响。

4.健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4.1规范国家、集体及农户在流转中的行为

规范国家和集体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越位行为,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明确政府的管理范围,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1)政府要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体制建设,坚持市场化原则,使市场在农地价格的制定中发挥基础作用,防止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借农地集体所有的名义,强制推行农地流转。市场在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实现农地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农户获得级差地租的根本途径。

(2)政府要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农田、工业发展区、居民住宅、以及公共服务区等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并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建设,对所辖区域内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

(3)政府应坚持自愿原则,改变使用行政命令强迫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行为。使农户在土地的承包期内,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方向的前提下,可依法有偿地进行土地流转,拥有土地的自主经营权、流转权和收益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和阻碍农户流转土地。

(4)政府应履行好服务职能。政府要做好政策导向工作,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服务对象上,要加强对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服务,为其提供流转信息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在提供流转信息服务方面,政府可为农户提供土地供需信息、参考价格,并为承包方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在提供法律服务方面,政府应加强农户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工作,规范流转主体的行为,指导农户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土地流转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合同由乡镇农经站鉴证;对存在手续不完备等问题的己流转土地,须重新商议,完善合同;还可为流转主体提供代拟合同的服务。

4.2确保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地不但是农民最基木的生产资料也保障和社会保障,是农民最大的利益所在是农民最基木的生活也是农村最大的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尊重农村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尊重上地流转的内在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从该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上地流转。当地政府应该实行上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是依据上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各项建设用地,不得改变规划用途。总之,农村城镇化对上地的需求,本质上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求,不能因土地流转而改变土地用途。因此,必须遵循土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约每一寸土地,从而达到优化上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坚持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兼顾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区位条件,使地的价值得到较为客观的体现。

4.3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二元制度。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待遇,农民工放弃原有的土地权益在城市生活,但却无法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成为游走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群体”。这种农村劳动力的非实质性转移不仅会阻碍我国城镇化进程,也会阻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进行。因此,要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就要加快对现行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取消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别。另外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的医疗、养老保险的投入补贴。

(2)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政府可联合社会培训机构,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与技能配套培训内容;地方政府应给予此类社会培训机构以政策优惠和倾斜,要充分调动社会培训力量的积极性,鼓励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技术教育培训,增强农户的就业能力来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

(3)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政府需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高效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经历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政府不仅需要联合社会力量对劳动力转移前进行培训,使其具有基本劳动素养,还需提供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服务,建立企业与农村劳动力联系的桥梁;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信息、就业信息及就业后的社会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获得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支持。

4.4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加强农地流转在中介组织的建设,应该在提高现有中介组织质量的同时,丰富中介组织的种类。

首先,改革现有的中介组织。现有中介组织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丰富专业人员的种类。在土地评估勘测方面、农业技术方面、网络信息收集方面以及金融、法律方面都应具备相应的人才,以其专业的素质来保证中介服务组织运作的规范化;另外,中介组织还应具备独立动作的能力,在政府、集体和农户三者之间能够保持中立的态度,以市场为导向,为农地使用权流转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信息。

其次,鼓励发展多种性质的中介组织。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应更多地尝试建立自发性和金融机构性质的中介组织,自发性组织相对于政府建立的中介组织而言,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市场性,有利于市场机制在流转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而金融机构性质的中介组织更有利于承包者在农地使用权流转和经营的过程中得到资金支持,缓解我国农户资金短缺的情况。同时还可加强虚拟的网络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为农地使用权流转提供更便捷、高效和专业化的服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网络服务组织的监管,防止网络诈骗的发生。

4.5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颁证

解决土地流转双方之间纠纷的前提在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晰,当前土地流转双方之间仅凭口头协议的原因在于所在地区没有对土地进行确权登记,仅在当地村组内具有一定的效力,双方知根知底,知道那一块土地属于自己,但是在外来承包人员介入时,村组内部的熟人社会就被打破,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就必须要相关的权利证件要证明自己的权利,因此,要想有效的推进土地流转,必须对当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并颁证。我国的土地确权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五年之内全国的土地都会实现确权颁证。土地确权要对现有土地的“四至”进行界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权、颁证和登记,把每个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具体的地块,并依法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发放证书,对土地承包的档案资料进行备案以备查,逐步实现土地流转的规范化。从而有效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调动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保障农村的土地流转权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而土地作为农民赖以存在的根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农村土地使用权利的自由流转己经是当代农业发展的趋向,然而我国现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需要。这样的现实状况,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对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所面临的困境,得出了以下结论:为了保证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应该规范国家和集体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越位行为,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明确政府的管理范围,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不能因土地流转而改变土地用途,必须遵循土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约每一寸土地。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地流转在中介组织的建设,提高现有中介组织质量的同时,丰富中介组织的种类。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颁证。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重要而且复杂的博弈。它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尤其是影响着农民的基本权益的保障。因此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参考文献

[1]史志强.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东南学术,2009,(2).[2]康雄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3]郝焕明,土吉恒.黑龙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存在问题[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3).[4]赵迎红,侯新军.文登市宋村镇农村土地流转探索[J].山东国土资源.2013(12).[5]李文政.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管理职能[J].改革与战略.2011(7).[6]史志强.中外土地流转制度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7]周奇.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8]李文政.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审视与现实路径解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12).[9]李长健,徐丽峰.农村土地流转中基层权力主体的作用[J].长安大学学报,2009(3).[10][英]马歇尔,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上卷)[J].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1]李长健.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12]祝金甫,冯莉.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1(08).[13]刘韶华.浅议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29).[14]韩永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5]陈永志、黄丽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条件及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2007(1).[16]史志强.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东南学术,2009(2).[17]周玉.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探析[J].广东土地科学,2009(1).[18]曾新明,侯泽福.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之法律研究[J].农村经济,2006(10).

第五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

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2007-12-16 13:38:2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体上说是合理有序的。但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平昌县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阻碍农村土地正常流转。就总体而言,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初始阶段。农户之间小范围的转包转让占主流,规模集中成片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较少;流转模式比较单一,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干部、群众认

识不到位,观念滞后。部分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组织、指导和管理手段;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土地正常流转。特别是专业大户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基本要求是土地连片,而实际操作中遇有少数农户不同意流转就要泡汤。

(二)普遍对订立合同重视不够,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权、责、利不明确。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基本上是以口头合同为主;就全县签订的各种书面协议中,尚有60的合同不够规范和完善。主要是合同文本不规范,内容不齐全,流转面积、标的不准确,容易产生权益纠纷。

(三)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兑现。主要表现为农业承包合同监督管理乏力,基层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土地流转合同纠纷处理不及时,使流转双方的合法

权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

(四)一些政策性因素也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从去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保护基本农田,禁止用基本农田栽植果树、挖塘养鱼等一系列政策,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村专业大户要求成片开发土地扩大规模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该项政策的一些制约。

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领导和引导,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序进行。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村、社及农民群众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开展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工作,认真解决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大力培植和发展农村专业大户,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二)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工作。镇乡党委、政府要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贯彻落实,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措施,把工作重点放在土地流转的规范工作上,特别要处理好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基本农田的关系,处理好土地开发与保护群众权益的关系;对于成片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专业大户,在土地使用上,应尽量安排在基本农田以外的范围考虑,使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三)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监督管理。对现有土地流转的合同特别是口头合同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保护双方的权益和合同的兑现;对不完善的合同要积极做工作,做好合同完善工作。合同管理的重点主要是抓好承包期限在十年以上、流转规模较大的农村专业大户,要严格按照合同管理程序签订规范的合同,避免因责、权、利不清而产生纠纷的隐患。

(四)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村会计及合同管理人员、镇乡合同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要通过各

种形式,加强对镇乡、村干部及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特别是在组织、发包、指导合同签订、解决合同纠纷等问题中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规章办事,促使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可参考的法律依据有国家颁布的《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日益增多,应把农村土地流转纳人法制化轨道,保障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审签:曹光辉)

6、平昌县以农业综合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加强以病险水库整治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问题,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加强现有水利设施的管护,创新现有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畅通农产品物流通道。

二、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化支撑。围绕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支撑,围绕支柱产业,放大产业特色,力求逐渐形成“一村一品”,千方百计助农增收。

三、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新村建设经验,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推荐五篇]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创业创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一篇调研文章初稿,请大家多提修改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永隆司法所杨四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背景下,以及相当长期内土地还将承......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本站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酒泉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部分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日趋活跃的势头。土地流转已成为促进规......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土地要素、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

    农村土地流转原因、问题及对策浅析(推荐阅读)

    农村土地流转原因、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去了,我国大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了传统形式农业向现代农业进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农村土地征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镇农村土地征用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 1、征地是政府行为,即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直接介入征地活动,这就使得农民在征地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当农民和政府或开发商就补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