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时间:2019-05-14 19: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第一篇: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

化党建新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基层党组织联系不紧密、城乡党建资源不对等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平泉县紧紧围绕强力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以实现城乡党建工作组织对接、人才对接、资源对接、责任对接为重点,探索实施了“五联五创”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收益的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做法成效

构建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五联五创”上。

组织联建,创建城乡一体的组织带动新体系。一是实施“富民党建”,打造产业型党组织。围绕推动产业发展,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协会+基地”、“村党总支+产业党支部+特色党小组”等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专业协会上,建在产业园区里,全县调整建立产业型党组织182个,初步形成了“支部领航带产业、党员划桨创实业、群众行船富家业”的良好局面。二是实施“共驻共建”,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围绕推动中等城市建设,以强化 管理服务和提升文明素质为主题,以社区和机关党组织“共驻共建”为结合点,充分发挥社区和机关在职党员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453名科级干部、215名后备干部、千余名机关干部到社区认岗,先后开展了大型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三是实施“党群共建”,打造创业型党组织。以“三服务一推动”为抓手,通过组织共建、阵地共建、机制共建、队伍共抓、项目共抓、活动共抓,全力建设“党群家园”,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群组织,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四是实施“区域联建”,打造区域型党组织。围绕推动区域性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地域相邻、联系紧密、工作互融”的原则,将全县分为四个区域,组织全县五大党工委分别与4-5个乡镇党委划片组团,通过“联合、联系、联赛、联智”等方式,不定期组织活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包村抓组联农户、党员层类量化积分管理等一批制度在全县得以推广。

党员联管,创建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教育新模式。一是建立城乡统筹的党员培训机制。制定《XX-XX年平泉县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全面实施党员“双育”工程,通过“一堂、两训、三个基地”,即科学发展观大讲堂,乡镇、县直干部和村干部两个层面的点对点强化培训,创建党员带头创业、返乡农民就业、农村劳务输出三个常年培训基地,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共同提高,先后举办了农村经济、实用技术、土地流转等方面培训班122期,全县“双带”型党员达到52%。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行流动党员“六个一” 管理制度,建立流动党员管理信息数据库和联系服务档案,在各社区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开通服务咨询电话;开展以“创业他乡、回报家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在外创业有成的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把在外积累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带回家乡,服务家乡建设。目前,213名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共发展种养加项目170余个,帮助困难群众560人。三是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县里成立了100万元的党内关怀帮扶基金,村里成立党员互助基金,建立专用账户,出台了《平泉县党内互助关怀帮扶基金管理办法》,除对生活困难的党员实施救助外,还对有创业热情,但缺乏技能或启动资金的党员给予适当支持。两年来,共帮助困难党员523名,以发放无息贷款方式扶持197名党员创业,累计发放救助扶持资金50多万元。

人才联动,创建城乡一体的人才互动新网络。一是打造创业型村干部队伍。坚持“能人”领村理念,面向城乡不拘一格选拔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能人,充实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中农民企业家、科技示范户、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伍军人、提前离岗干部201名,占78%。加强对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培养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有24名 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之中。二是加大城乡干部交流力度。有16个乡镇党政一把手实现农村工作经验+机关工作经验组合;坚持下派与上挂相结合,选派24名优秀青年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选派126名优机关干部驻村开展工作,选派45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联系企业特派员,选拔优秀村干部、党员骨干到机关上挂锻炼,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城乡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引导城乡人才合理互动。鼓励农村人才进城就业,引导事业有成的农村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支持党政机关干部领创办经济实体,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农民职称评定和农村拔尖人才选拔、奖励和扶持力度,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两年来,共有383名“田秀才”、“土专家”拿到了人事管理部门颁发的职称证书,其中42位农民被评定为农业技师,341人被评定为助理技师和技术员职称;有3人被评为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活动联谊,创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新平台。一是搭建城乡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以政务服务中心、联合接访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群众工作室等“三中心一室”建设为重点,通过“一站式”、“代理式”、“流动式”、“组团式”等服务方式,扎实开展提升服务职能、服务功能、服务效能“三个提升”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搭建城乡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大力实施“紫塞先锋”工程,按照“基层承诺、窗口挂牌、党员设岗”的总体要求,机关党员实行岗位承诺和挂牌上岗,农村党员推行“岗、责、评、奖”四位一体管理机制等,有力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搭建城乡党员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为基点,投资160万元开办党建科教电视点播频道,开通“农信通”短信科技服务台,建成260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密切城乡联系,促进了城市信息技术资源向农村流动。

发展联帮,创建城乡一体的互助新机制。围绕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组织机关、社区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城市党建先进理念、机制和方法向农村基层党组织辐射和延伸;推动农村党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验、创业致富项目、乡土实用人才等进城市,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全县所有县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村,指导乡村两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和幸福乡村建设,协调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城市资源优势,按照党群部门包软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科技部门包专业村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确定帮扶对象,切实解决帮联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两年来,全县各部门已投入资金8850多万元,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各乡镇党委抓住县直部门帮扶的契机,多方筹措资金3500多万元,新建、翻建村级活动场所143个,全县85%以的村级活动场所达到了较高标准。县发展改革局在帮扶南梁村工作中,积极谋划,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班子带班子、党员联党员、党员带大户”的“1+1”帮扶活动,围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生态环境、农业基础设施、文体设施” 建设四条主线,强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使全省首个总投资80万元的整村推进工程落户该村,新建公路 3000米、护村堤坝 3000米,栽植护岸林400亩,新打配套井6眼,投资3万元安排治沙水源工程3处,支持党员和群众发展食用菌70万盘,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四个不”。

一是规划上不统一。部分党员干部对于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的概念、内涵、目标、路径等,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加之各种党建在工作范畴、工作领域、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上的差异及不同步性,导致城乡统筹的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严重滞后,个别地方在城乡统筹规划、部署时缺乏整体性,谋划工作还不够全面,城乡党建工作“一盘局”格局还未完全形成。

二是互补上不对等。结对帮扶缺乏内在动力,个别地方城乡党建资源不能互补,农村党建资源相对缺乏,部门资源优势又发挥不充分,双方没有在党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方面形成系统全面、互利双赢、互相促进的结对共建长效机制。

三是联系上不紧密。现阶段,党的建设在区域、行业界限有所打破,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尚未完全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发展,存在着联而不紧、联而不顺、联而不宽的问题,城乡互动不经常,在党建资源、服务手段、制度建设以及党组织同步联动方面出现断层现象。

四是管理上不同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乡生产方式、组织形式、人员活动范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突破,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还大量存在基层党建空白点和薄弱点,特别是党员教育、党内关怀帮扶等方面尚未建立互动机制,城乡党建一体化管理脱节。

几点启示

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新课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统一规划是前提。要把城市党建和农作党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中,找准结合点,正确处理推进一体化与尊重多样性的关系、主体目标一致性与实现方式灵活性的关系,使城乡党建工作相互衔接,进一步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谋发展、促和谐、抓党建的整体合力。

二是建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协调联动是关键。要改变城乡党建事务管理相对封闭的状态,积极推动城市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管理、党建责任制落实等方面做到双向拓展,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权利等方面做到同向加强,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统筹安排是手段。要着力打破城乡分割的资源配置格局,在党建经费配置、党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通盘安排、同步实施,逐步实现党的组织资源与行政资源、群众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推动城乡党建工作互相促进。

四是建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机制建设是保障。要坚持城乡党建工作同考评、同督查、同表彰,通过完善现有考核评价、激励帮扶等机制,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抓城乡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签订帮扶互助协议,明确工作内容等,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定期互通党建工作情况,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第二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中共新巴尔虎右旗委书记 金钱

新右旗现有基层党委(党工委)13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165个,现有党员2,664名,其中牧民党员827名,占全体党员的31%。近年来,全旗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强力抓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晋级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旗市,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2009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2.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双双增长18%,达到13,328元和8,236元,经济总量步入呼伦贝尔市“第一方阵”,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进入自治区101个旗市区前列,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落后传统牧业旗向现代工业强旗转变的重大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右旗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牧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在贯彻执行“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和充分发挥牧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新模式、彰显特色,不断促进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

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通过思维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了“三建”、“四构”、“五创”、“六联”的“3456”牧区党建实践模式,这些符合牧区实际的做法,为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建”,即强化基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着力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理论思维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不断强化基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印发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读经典系列图书目录》,在旗党务网、政务网开辟干部教育培训专栏,增强了干部在职学习的灵活性。在《组工通讯》中开辟了“一把手谈干部监督”专栏,切实推动了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二是认真研究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实施了“三包两联”制度,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创新实施了“壮大工程”,确定了嘎查集体积累每年30—40%的增长目标,切实保证了嘎查级集体积累的稳步发展。创新实施了“阵地建设”工程,2009年先后投入40余万元对克尔伦苏木莫日斯格办事处活动室和阿日哈沙特镇、呼伦镇10个嘎查活动室进行了修缮,进一步提高了嘎查综合活动室的利用率。三是创新基层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实施了“一把手”问责制,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基层党委书记和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创新实施了“选人用人机制”,下派旗直12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和选聘48名大学生村官到后进嘎查任职。创新实施了“基层党员干部关怀、激励”机制,建立并推行了《优秀嘎查(社区)干部评选奖励办法》和《离任嘎查(村)干部生活补贴办法》,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构”,即构建四种功能型社区,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服务。一是构建扶贫救助型社区。新右旗在宝格德乌拉社区实施了以项目带动、智力开发、社会保障为主,以教育救助、城乡合作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为辅的扶贫模式,通过采取结对帮扶、低保救助、社会捐助等有效措施,目前已有200余户贫困居民通过发展非牧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构建就业服务型社区。在呼伦社区实施了以就业服务为主,社会保障救助、计划生育、卫生健康服务为辅的服务体系,针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优抚对象、孤寡残弱和特困家庭开展行之有效的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内已有270余人通过矿山企业、环卫公司、个体经营等方式实现了再就业。三是构建光彩事业型社区。在克尔伦社区将各类非公经济组织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优势,与辖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贸易、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款330余万元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构建民族文化型社区。在额尔敦乌拉社区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牧民文化节、“中俄蒙巴尔虎文化旅游节”、“天籁之音”青年长调主题晚会、赛音朝克图作品演唱会等30余场文艺演出,有力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

“五创”,即探索五种基层党建创新模式,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注入了活力。一是创新探索基层组织制度。新右旗结合嘎查换届选举成功开展了嘎查党支部书记“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在全旗五个苏木镇的五个嘎查成功开展了“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成为全区首批在嘎查党组织选举中采取“直接选举”和“公推直选”方式的地区。二是创新建立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制度。通过让基层党委书记定期同台述职、接受现场点评等方式,为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互动交流和评比竞争的平台,促进了全旗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创新建立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和带头作用的有效平台。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牧民党员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行了嘎查(社区)党组织、党员“两承诺、一公开、一评议”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创新完善嘎查级事项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全旗推行了《嘎查党支部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嘎查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嘎查财务民理、苏木镇代管实施意见》等制度,为全市乃至全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五是创新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知识更新培训。在北京大学举办了52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和各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新右旗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级研修班”,成为全区首家在国家重点高校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旗县。

“六联”,即尝试六种联合共建模式,有效整合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一是产业发展联合式。采取以产业相同或相近的苏木镇、嘎查、社区基层党组织联合为主线,整合了现有资源,推动了产业对接。阿拉坦额莫勒镇白音德日苏嘎查、海拉斯图嘎查和山达嘎查在联合搞起的养牛和蔬菜合作社内建立了党组织,由有威信、有能力、有号召力的人担任产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上对苏木镇党委负责,下对所属的牧民群众负责,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共沾。二是优势互补联合式。将具有人力和资源优势的苏木镇、嘎查与发展空间大、资金技术雄厚的旗外企业进行联合,切实提高了牧民群众的收入。阿拉坦额莫勒镇西庙嘎查、六村嘎查和东庙嘎查与旗外企业联合兴办了养猪基地、粉条加工基地、马铃薯种薯基地等惠民产业,仅与国际麦肯集团黑龙江分公司合作马铃薯种薯一项就实现产值2,010万元,当地群众劳动力收入就达120万元。三是城乡组织联合式。在社区中选择部分有能力、经验丰富、文化素质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与嘎查党组织进行联合,帮助和带动嘎查、社区共同发展。阿拉坦额莫勒镇呼伦社区与塔日根花嘎查,额尔敦乌拉社区与那日图嘎查在2009年年初进行了联合,成立了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共驻共建基地,兴办了旅游、手工艺制作等产业,有效提高了牧民群众收入。四是企地组织联合式。苏木镇与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进行联合,借助企业的力量推动苏木镇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阿日哈沙特镇、贝尔苏木分别与区域内的工矿企业党组织建立了共建制度,企业领导干部与苏木镇贫困户进行结对子,实行定期扶持和长效扶贫的制度,通过党组织联合共建,实现了企地利益共享。五是后进转化联合式。建立了以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扶贫助困为主要内容的“百名干部下基层”结对共建制度,帮助苏木镇、嘎查、社区有效解决了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村务管理等方面的难题。2000年以来,新右旗74个单位党组织的341名领导干部与714户嘎查、社区贫困户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后劲嘎查实现了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是项目倾斜联合式。旗直各部门在争跑项目时,均倾斜于苏木镇嘎查社区,以项目促产业发展,以项目带动牧民群众致富。阿拉坦额莫勒镇养猪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和敖尔金牧场养牛基地均是由农牧业扶贫开发项目、产业开发项目联合搞起来的产业,通过各部门的项目支持,苏木镇嘎查、社区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突出重点、科学发展,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新右旗党建工作的创造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牧区改革发展进程。通过深入开展好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和归纳出了上百条关系边疆牧区长远发展、新右旗繁荣兴盛、牧民群众福祉利益的关键问题,重点在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牧民福祉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牧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和谐共进、互补双赢”的发展目标。

——着力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坚持走“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之路

针对巴尔虎草原生态脆弱的实际,新右旗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积极倡导现代游牧生产经营方式,在呼伦贝尔市率先推广了流动宿营车和移动棚圈;创新推进实施了“人口收缩转移”战略,解放了牧区富余劳动力,有效保护和恢复了草原生态。我们大力实施畜牧业“增草”工程,出重拳加大清理外来户和非牧户占用草场工作力度,累计收回牧民草场50余万亩,有效扩大了基本牧户生产生活空间;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不断加大了牲畜出栏工作力度,2009年整体出栏率已达到45%。我们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坚持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路子,鼓励牧民实施“增大减小、精养少养”战略,大力发展乳肉兼用牛和肉牛养殖。我们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把产业化发展作为推进牧区改革,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民持续增收的出路,深入推进“品牌化战略”,完成了西旗羊肉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确认,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放贴息贷款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畜牧业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

——着力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我们尊重和重视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吸收和借鉴基层党组织和牧民群众的创举,深入推进以草场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方向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牧区畜牧业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先后成立了阿镇兰旗庙养殖合作社、白音德日苏蔬菜专业合作社、贝尔苏木“大贝”养牛专业合作社、呼伦镇呼伦诺尔畜牧业合作社、克尔伦苏木乃日木德乐嘎查养牛协会等新型合作经营组织。特别是呼伦镇呼伦诺尔嘎查,党支部动员带领全体党员和牧民群众实施联户经营整合草场,在全国牧区率先以嘎查为单位创新成立了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在保留游牧畜牧业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将原来“一家一户”的行政区划变为功能区划,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集体牧场合作经营,形成了党支部带领牧户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实体。这些新型的牧区合作经营组织整合了生产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入,保护了草原生态,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极大地调动了嘎查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新右旗以“牧区发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解决牧业的问题从发展非牧经济上找出路,解决牧区的问题从推进城镇化上找出路,解决牧民的问题从转移牧区劳动力上找出路”思想,立足“改革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统揽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广大牧民群众在推进建设新牧区宏伟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抓好新牧区编制规划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加大对试点嘎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试点嘎查和样板村建设力度,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尝试,正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新右旗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正确发展道路。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促进牧区社会和谐

我们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以富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继建成一批具有自治区一流水准的公共公益项目。全力扶持壮大阿拉坦额莫勒镇无公害蔬菜、花卉、瓜果特色种植和生猪、养鸡、“巴尔虎蒙古牧羊犬”特色养殖等八大惠民产业。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在自治区东四盟市率先实现镇区集中办学,全部免除中小学住宿生伙食费和住宿费,积极开展申报自治区首批迎接“两高普九”验收旗市前期工作。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双百”覆盖目标。精心建设城镇居民、牧民安全饮水、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垃圾处理工程,方便城镇居民和牧民生活。为进一步改善牧民群众的住房条件,新右旗创新探索牧民住房公积金制度,从2008年起在全区率先实施“牧民住房公积金缴存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牧民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截至目前全旗已有152户牧民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其中70户已享受到公积金贷款894万元。同时大力推进牧民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2009年已建成285套,2010年还将建设150套。认真解决老干部住房待遇,以实物形式补贴兑现了离休干部住房。2003年以来,新右旗深入实施“1412”扶贫脱困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脱贫780户3,762人。成立自治区首家“帮扶中心”,累计帮扶贫困户417户、1,223人。在全市率先推行牧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为彻底解决散居在草原上的特困户和五保户的生产生活问题,新右旗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中扶贫计划”,兴建“扶贫蒙古大营”,把草原各处的贫困牧民收缩到镇区集中开展扶贫工作,累计迁入特困户和五保户50户185人,同时将入住牧民全部纳入农牧低保范畴;2009年又创造性地组建了“扶贫蒙古大营”党支部和旅游观光社区,积极扶持牧户发展吃、住、游、购、娱等服务业,有效解决了收缩转移牧民的产业支撑问题。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跨越

认真总结近年来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的经验,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启示: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是党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右旗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切实推进了思想和观念的不断解放,正因为我们充分尊重和汲取牧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奋力开辟牧区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才取得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新右旗现象”!全市牧区党建研讨会在新右旗的胜利召开,将再一次极大地激发全旗各族人民的昂扬斗志和工作热情,全旗牧区党建工作又会结出丰硕成果!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始终保持基层党建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新右旗“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各类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切实增强牧民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满意是党建创新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把基层所需、党员群众所求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光辉业绩。近年来,我们把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对人民群众始终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开展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想富民之策,多施爱民之举,多干利民之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了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造就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吃苦、善于创造、高效精干的干部队伍,始终是党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宝贵财富。这些年,正是因为我们正确处理了“想事干事”与“选人用人”的关系,在用人上始终坚持事业选人才、实绩用干部、发展论英雄,才造就了一支过得硬、使得上、打得赢,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坚强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和人才保证。

第三篇:“五化五创”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

统筹资源配臵

推进协调发展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五化五创”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立足城乡交错、工农交叉的区情实际,坚持“五化五创”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构建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优化支部机构设臵,创建城乡一体的联合共建新机制。区委坚持“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模式,延伸城乡党组织网络,打破行政区划,建立龙头企业和跨行政村的区域联建型党支部18个、产业型党支部22个、功能型党支部38个、流动型党支部13个,初步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基层党组织设臵体系,实现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的融合互动。同时,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选派55名优秀区、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发挥他们知识、信息、人脉优势,助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计划地从退伍军人、党员民营企业家、科技能手、农村经纪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28名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组织农村党员干部35人次到镇机关、区直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推动城市理念、服务理念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

强化定期沟通联络,创建城乡一体的资源共享新机制。区委设臵各类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共建项目75个,实现联合党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联合党支部各单位基层党组

织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整合和提升。同时,联合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联建单位党员开展党员干部结对互访、互学、互助等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截至目前,全区91个联合党支部共组织活动152次,实现城乡党员干部互联互动。

实化对口帮扶措施,创建城乡一体的以帮促进新机制。领导促扶。区级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了解情况,帮助联系村完善经济发展规划,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截至目前,23名区级领导共深入基层158人次,协调资金65余万元,解决村民饮水、出行、上学和看病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356件。部门帮扶,区直有关部门采取帮物资、帮资金、帮技术、帮项目等多种方式,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链”、“产业链”、“信息链”、“服务链”,协调帮扶资金95万元,新上发展项目115个,提供致富信息650余条,重点帮助扶持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发展和就业信息、扩大销售渠道、招商引资、技术引进等,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细化党员服务管理,创建城乡一体的统筹管理新机制。一是积极发展党员。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区委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多种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二是强化教育培训。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和信息平台,区委对135

名流动党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365次,实现了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三是加强管理监督。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和管理,发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点作用,充分利用通信、电话、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互动平台,完善全区党员信息库,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与党员、城乡党组织之间的双向联系,共同做好对流动党员及进城务工党员的分类管理。

深化党内关怀帮扶,创建城乡一体的保障激励新机制。一是落实“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区财政列支499.5万元,按时足额发放了921名农村“两委”干部基础职务补贴,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社会保障机制;拿出46万元为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办理了养老保险并每年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解除了农村干部后顾之忧,缩小了城乡基层干部待遇差别。二是健全党内分类关怀机制。通过财政列支、党费支持、党组织和党员捐助等途径,区委筹集党员党内关怀基金108万元,采取临时救济、固定补助、定期慰问等方式,对“创业型”、“家园型”、“弱势型”党员实施各类关怀帮扶620人次。三是开展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到社区、企业、农村的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全区3942名党员干部与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落实慰问帮扶资金52万元,解决困难1154件,累计发放慰问资金、物品折合人民币44.3万元,切实让那些困难党员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党的温暖。

第四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右旗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牧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在贯彻执行“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和充分发挥牧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新模式、彰显特色,不断促进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

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通过思维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了“三建”、“四构”、“五创”、“六联”的“3456”牧区党建实践模式,这些符合牧区实际的做法,为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构”,即构建四种功能型社区,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服务。一是构建扶贫救助型社区。新右旗在宝格德乌拉社区实施了以项目带动、智力开发、社会保障为主,以教育救助、城乡合作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为辅的扶贫模式,通过采取结对帮扶、低保救助、社会捐助等有效措施,目前已有200余户贫困居民通过发展非牧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构建就业服务型社区。在呼伦社区实施了以就业服务为主,社会保障救助、计划生育、卫生健康服务为辅的服务体系,针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优抚对象、孤寡残弱和特困家庭开展行之有效的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内已有270余人通过矿山企业、环卫公司、个体经营等方式实现了再就业。三是构建光彩事业型社区。在克尔伦社区将各类非公经济组织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优势,与辖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贸易、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款330余万元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构建民族文化型社区。在额尔敦乌拉社区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牧民文化节、“中俄蒙巴尔虎文化旅游节”、“天籁之音”青年长调主题晚会、赛音朝克图作品演唱会等30余场文艺演出,有力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

“五创”,即探索五种基层党建创新模式,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注入了活力。一是创新探索基层组织制度。新右旗结合嘎查换届选举成功开展了嘎查党支部书记“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在全旗五个苏木镇的五个嘎查成功开展了“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成为全区首批在嘎查党组织选举中采取“直接选举”和“公推直选”方式的地区。二是创新建立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制度。通过让基层党委书记定期同台述职、接受现场点评等方式,为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互动交流和评比竞争的平台,促进了全旗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创新建立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和带头作用的有效平台。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牧民党员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行了嘎查(社区)党组织、党员“两承诺、一公开、一评议”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创新完善嘎查级事项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全旗推行了《嘎查党支部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嘎查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嘎查财务民理、苏木镇代管实施意见》等制度,为全市乃至全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五是创新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知识更新培训。在北京大学举办了52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和各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新右旗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级研修班”,成为全区首家在国家重点高校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旗县。

突出重点、科学发展,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新右旗党建工作的创造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牧区改革发展进程。通过深入开展好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和归纳出了上百条关系边疆牧区长远发展、新右旗繁荣兴盛、牧民群众福祉利益的关键问题,重点在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牧民福祉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牧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和谐共进、互补双赢”的发展目标。

——着力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坚持走“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之路

针对巴尔虎草原生态脆弱的实际,新右旗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积极倡导现代游牧生产经营方式,在呼伦贝尔市率先推广了流动宿营车和移动棚圈;创新推进实施了“人口收缩转移”战略,解放了牧区富余劳动力,有效保护和恢复了草原生态。我们大力实施畜牧业“增草”工程,出重拳加大清理外来户和非牧户占用草场工作力度,累计收回牧民草场50余万亩,有效扩大了基本牧户生产生活空间;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不断加大了牲畜出栏工作力度,2009年整体出栏率已达到45%。我们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坚持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路子,鼓励牧民实施“增大减小、精养少养”战略,大力发展乳肉兼用牛和肉牛养殖。我们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把产业化发展作为推进牧区改革,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民持续增收的出路,深入推进“品牌化战略”,完成了西旗羊肉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确认,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放贴息贷款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畜牧业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

——着力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我们尊重和重视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吸收和借鉴基层党组织和牧民群众的创举,深入推进以草场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方向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牧区畜牧业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先后成立了阿镇兰旗庙养殖合作社、白音德日苏蔬菜专业合作社、贝尔苏木“大贝”养牛专业合作社、呼伦镇呼伦诺尔畜牧业合作社、克尔伦苏木乃日木德乐嘎查养牛协会等新型合作经营组织。特别是呼伦镇呼伦诺尔嘎查,党支部动员带领全体党员和牧民群众实施联户经营整合草场,在全国牧区率先以嘎查为单位创新成立了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在保留游牧畜牧业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将原来“一家一户”的行政区划变为功能区划,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集体牧场合作经营,形成了党支部带领牧户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实体。这些新型的牧区合作经营组织整合了生产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入,保护了草原生态,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极大地调动了嘎查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新右旗以“牧区发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解决牧业的问题从发展非牧经济上找出路,解决牧区的问题从推进城镇化上找出路,解决牧民的问题从转移牧区劳动力上找出路”思想,立足“改革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统揽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广大牧民群众在推进建设新牧区宏伟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抓好新牧区编制规划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加大对试点嘎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试点嘎查和样板村建设力度,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尝试,正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新右旗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正确发展道路。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促进牧区社会和谐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跨越

认真总结近年来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的经验,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启示: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是党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右旗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切实推进了思想和观念的不断解放,正因为我们充分尊重和汲取牧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奋力开辟牧区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才取得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新右旗现象”!全市牧区党建研讨会在新右旗的胜利召开,将再一次极大地激发全旗各族人民的昂扬斗志和工作热情,全旗牧区党建工作又会结出丰硕成果!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始终保持基层党建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新右旗“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各类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切实增强牧民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满意是党建创新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把基层所需、党员群众所求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光辉业绩。近年来,我们把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对人民群众始终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开展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想富民之策,多施爱民之举,多干利民之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了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造就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吃苦、善于创造、高效精干的干部队伍,始终是党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宝贵财富。这些年,正是因为我们正确处理了“想事干事”与“选人用人”的关系,在用人上始终坚持事业选人才、实绩用干部、发展论英雄,才造就了一支过得硬、使得上、打得赢,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坚强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和人才保证。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时代。兴山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县,如何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变劣势为优势,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已成为事关全县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全县城乡统筹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

1、只有城乡一体化才能正确处理三大难题。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居民和农民的关系,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三大难题,只有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我县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长江经济带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一次重大机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着力建设好城区、经营好城郊、发展好农村、服务好城市,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符合县情的科学决策。兴山18万人中且绝大多数为农民,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谈不上全县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我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农工作面临着许多发展难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就必须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完善惠农政策,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念能凝聚力量科学发展。从思想上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观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有助于凝聚各方力量便于科学发展。一是要正视城乡差别,缩小城乡差别。二是要努力强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意识,一方面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发展步伐,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增强以工补农的能力,形成城镇和农村在不同的起点上同时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格局。

二、准确把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五个着力点 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城乡并重,统筹兼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在过去的实践中,常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孤立开来,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从理论界到领导管理、政策支撑、具体建设都是各自成体系,各有一套,有城市优先论、农村等待论,结果是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滞后且建设散乱无序,城乡差别突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把农村和城镇做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分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区、休闲渡假区、生态保护区等,使城乡发展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因此,在规划和建设管理中,把广大农村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范畴,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建设的“宪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建立健全城乡管理新机制,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由中心城区向乡镇和村拓展,并整合现有城镇管理资源,进一步提高县城和重点乡镇的管理水平,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各种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问题突出,坚持把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着力强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县城和乡镇延伸,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加大对农村路、水、电、通信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服务功能和质量,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加速实施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开发,扩大规模,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区域。

3、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基础。要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注意从体制机制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真正一体化运作。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搞好素质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把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输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保障水平。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体育大发展大繁荣。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城乡环境保护,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当前农民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已成为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推进城乡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造福城乡的双赢选择。将农民就业问题纳入整个社会的就业体系中,把对城镇失业人员在培训和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身上,促使他们更好地到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更多农民离开土地到城镇创业或就业,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居民。加快农民工技能评头培训,提高农民发展农业产业、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的能力,促进农民在农业在更多的农业领域增收致富。

5、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基础和前提,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构建统筹城乡、长效推进的新体制、新机制。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效能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解决管理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深化乡镇、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县直村、社区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形成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流动的管理制度。三是规范土地经营管理。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利用。树立劳务输出市场观念和品牌意识,重点培训和开发有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不断拓展农民离土离乡发展的空间,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系、改变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做法,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发展和建立相关制度方面的作用。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并完善法规,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三、加快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发展,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的物质保障、迫切需要和重要途径。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才能增加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才能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均等,从而夯实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1、做大做强支柱工业。壮大支柱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加快建设百亿兴发,以兴山、猇亭、宜都为重点,以精细磷化工为方向,加强项目力度,立足优势产业,抓好延伸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经济脊梁。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改变过去“铺天盖地”发展工业为“顶天立地”发展工业,变追求“小而全”为集中力量促“大而强”,做大做强以葛洲坝水泥、宜昌兴发、峡晶电子、天星供电等企业为龙头的建材、化工、光学水晶、水电等四大产业,依托水能资源,加快发展能源产业,使四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构筑产业集中、配套完整的专业化工业园区,努力建设成兴山、宜昌主导产业特色园区,使同一产业企业实现了集中区域发展,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借鉴各地招商引资政策,出台最优惠的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担保公司迅速组建,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政策、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鼓励他们以资产为纽带,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让更多的“小老板”发展成“大老板”。加大发展个私经济的力度,彻底破除所有制的歧视,只要是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的个私企业,就要放手发展,并在税收、贷款、工商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给予同等待遇。

2、调活调优特色农业。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式,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依托我县山多林广、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烟叶、蔬菜、果茶等“五特”产业精品基地,特别是要把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核桃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加快形成蔬菜、烟叶、果茶、畜牧、药材等五大特色农业板块,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特色化水平。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创新农业经营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经营业主依法有偿集中土地;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形成农民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品销售市场的农户市场有机对接机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价值;积极培育、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协会,促使和推进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形成。树立农业品牌意识,建立起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标准,大力推行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要以昭君绿茶、兴山甜橙、优质烟叶、薄壳核桃等核心产品为中心,加强技术攻关,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对特优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知名度;积极为特色优势产品注册商标,力争拿“绿卡”,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同时,对县内已经注册商标的农产品进行扶持,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增强品牌效应。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抢抓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机遇,科学规划旅游景区建设,积极争取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挖掘传承昭君文化,增强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抓住国内外旅游消费持续升温的大好机遇,打造旅游品牌,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开拓客源市场,推销我市的旅游特色,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加强与外地城市、旅行社的联系,有计划地邀请国际、国内旅游组织、记者来我市考察采访,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有创意、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宣传。加大投入,加快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快旅游人才的培训等。在投入资金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资金,鼓励各部门、各行业乃至私营业主投资旅游业。也可对投入较大的旅游项目,向外地招标或拍卖,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外资进行开发经营,实行全方位融资。同时,立足我县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尽快建立“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就业机会多”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加快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适应我县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按照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加快物流业发展。在城市规划的总体框架下,重点做好物流园区的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行业管理部门要搭建平台,引进外地客商来我县建设物流园区,发展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完成物流网络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形成高效、成熟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

四、加速城镇建设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城镇化是载体,工业化是支撑。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抓好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力,使大量农村人口走向城镇,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的提升。

1、启动县城后三年建设计划,完善功能设施,提升县城品位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城乡一体化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县城是县域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是城市服务功能最集中、服务层次最高的地方,是展现城市文明最重要的窗口。兴山城区虽然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城市现代化不足,存在着城市功能不足、对外交通不畅、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服务功能层次较低等问题,“城中村”现象还比较突出,离现代都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快城区建设,提升其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强化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三峡宜昌群建设的一大支撑。为此,抓住生态旅游公路、宜巴高速、“十宜”铁路的建设机遇,把县城建设成为服从和服务于“一山两江”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在分享三峡旅游“一票通”利润和游客消费利润的同时,突出自身资源,积极打造满足周边地区和本地游客需要的旅游目的地。突出自身优势,培育景点,挖掘文化,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塑造品牌,尽可能吸引边际游客,提升人气,带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此外,要充分挖掘高阳千年古镇和汉明妃王昭君等历史文化底蕴,应用市场经济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文化资源,根据城市历史发展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区域经济环境等特质,通过系统分析、科学论证、战略决策,对各种景观特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新的城市文化特色和新亮点,使昭君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2、科学确定城镇之间的分工,合理分担城市功能。中心城区的功能确定后,按照“把一个县作为一个城”来建设的思路,要继续统筹发展,实现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将全县的8个乡镇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使之分担城市功能,形成为城区服务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小城镇,条件具备时可以成为新城区。根据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城镇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对工矿企业较发达的着力建设工业主导型城镇,对矿产资源和土特产品丰富的着力建设资源开发型城镇,对沿交通干线、区位优势明显的着力建设商业贸易型城镇,对人文色彩突出和山水风光独特的着力建设旅游服务型城镇,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高阳镇、峡口镇和水月寺镇3个建制镇为重点,以黄粮镇、南阳镇2个建制镇和榛子、高桥2个乡集镇为支撑,以平邑口、白沙河等中心村为网络的城镇体系。完善我县以香溪河、宜秭线、兴神线、兴保线和即将建设的宜巴高速为主轴的城镇布局,努力形成以古夫为中心的西北部城镇区,以高阳为中心的中部城镇区,以峡口为中心的南部城镇区,以水月寺为中心的东部城镇区。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补。进一步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统筹搞好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规划建镇、特色立镇、产业强镇、文明兴镇”的要求,促进小城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把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推动村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同时,要在发展新产业的基础上,做大搞活城乡市场,把新农村建设发展起来的新产业推向市场,促进镇-乡-村联动发展,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下载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全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梁子湖区积极探......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发展中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回龙观地区工委书记贺军今天,区委召开创先争优暨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这是区委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构建呼伦贝尔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 科学构建呼伦贝尔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呼伦贝尔市有9600多个党组织、15万名党员、100多万农牧民,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推进落实科......

    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城乡经......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2010-5-17编者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但总的来看,这些探索都还是......

    如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精)(五篇范文)

    如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一个新提法 主持人:深化农村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次中央全会对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有哪些......

    恩施州: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

    恩施州:着力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体系 近年来,恩施州按照“五个基本”建设要求,牢固树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进的大党建工作理念,不断统筹城乡党建要素,强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

    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问题与对策[5篇材料]

    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要着力解决现行管理体制障碍、资源配置不合理、党建信息不对称、缺乏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机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