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机制

时间:2019-05-14 01:3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记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记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机制》。

第一篇:书记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机制

依托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以《流动党员活动证》为纽带,推行服务承诺制,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用党组织的真情关怀,吸引流动党员主动办证、亮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

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五大服务承诺

就业指导。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政策咨询。免费为流动党员提供人事、劳动、工商、税务等方面政策咨询服务。

权益维护。根据诉求,协调司法等部门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协调用工单位为流动党员办理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社会保障。

困难帮扶。对特困流动党员实行生活、创业、家庭困难救助。

二、主要措施

1、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建立镇、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形成服务网络。抓好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落实阵地、人员、经费。实行流动党员出入登记制度。二是成立关怀理事会,为流动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关怀服务,切实解决“流出党员外出之忧、流入党员居家之难”。

2、规范服务制度。一是服务承诺制度;二是分类教育制度;三是持证管理制度。

3、拓宽服务方式。立足主动服务、真情服务流动党员,采取三种不同方式提供服务。一是代理服务。服务站点都提供证照代办服务。二是上门服务。服务站点上门送政策、送信息、送书籍。三是专人服务。安排在家党员与流出党员、本地党员与流入党员开展“一联一”服务。

4、健全服务机制。推行服务承诺的过程中,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实行“四结合”。一是服务与持证管理相结合。承诺的五项服务,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享受。二是服务与教育相结合。抓好流动党员分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和服务相互促进。三是服务与发挥党员作用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四是服务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既解决流动党员就业问题,又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第二篇:恩施州: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

恩施州:着力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体系

近年来,恩施州按照“五个基本”建设要求,牢固树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进的大党建工作理念,不断统筹城乡党建要素,强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建资源效应,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体系,有力促进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平衡发展。

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城乡工作一体化

州委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把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习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树立了城乡基层党建“一盘棋”的理念。州委下发了有关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文件,并明确了行政村“结对共建”“七个一”工作任务,即:建强一个村级班子、制定一个长远规划、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壮大一项村级集体经济、建好一个村级组织阵地、健全一套村级组织制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州级领导干部实行“六个一”的联系点制度。即:一个州级领导干部带3-4个州直单位联系一个县市、一个贫困村、一个党建联系点、一个重点企业、一个重点项目、一个产业基地。在州委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下,全州各县市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有效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恩施市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为载体,广泛开展 “三联五送”活动,即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乡镇干部每人确定一个村级组织联系点、联系1-2户贫困户、联系一个产业带头人或致富能手,积极为他们送政策、送信息、送思路、送服务、送资金,建立运转协调、服务“三农”的三级干部服务网络。利川市开展“机关支部帮扶农村支部,富裕党员帮扶贫困党员”、“连心共建”等活动。建始县开展了以“机关联村、党员联户;党组织争创先进,党员、党建指导员、村干部争当优秀”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争”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巴东县开展了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双百双千双建活动,即由100个部门帮扶100个村,建立党建示范村100个,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党员示范基地100个,培养1000名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培养1000名党员致富能手。宣恩县出台了《宣恩县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意见》、《宣恩县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农村党建工作联系点的通知》,建立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新机制,形成了“党委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全力抓、组织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同抓”的责任体系。咸丰县开展城乡互联互助“百村千户”活动,即组织县直部门和民营企业联系帮助100个行政村党组织,组织县直机关有能力党员结队帮扶1000户贫困农村党员。来凤县开展“十百千万”帮扶活动,即10个县委常委带领100个县直部门,1000名帮

扶10000名农村党员。鹤峰县开展了“双121”结对帮扶活动,即1名党员领导干部带领2名党员帮助1名贫困党员,1名机关领导干部带2名机关干部帮助1户困难户。全州上下构筑了整体联动、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城乡共建工作格局。

创新模式、应建尽建,组织网络一体化

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打破传统组织资源配置模式。依托支柱产业、农业示范基地,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组织上、行业协会上;依托非公有制企业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采取对口派驻、系统派驻、按需派驻三种方式选派党建指导员或联系员开展工作。2010年,全州从机关选派了4000多名熟悉党建业务、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到农村、社区、非公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实行城乡支部结对联建。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原则,实施党政机关党组织结对联系帮扶村党组织,一帮三年。恩施市从市直和乡镇机关选派干部402人到村任职,其中直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21人。全市共为联系点投入帮扶资金3200余万元,解决实际问题1050个,70%以上的村级党组织达到了“五好”标准。建始县409个县直和乡镇机关党组织结对帮扶409个村、社区党组织,筹资400万元,确立了烟叶、魔芋、林果、蔬菜、畜牧等40个特色产业,建成产业板块基地15万多亩。宣恩县255个机关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解决了21个村重点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弱化问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2人,发展党员64人。解决了40个村经济发展路子问题,通过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引领群众发展黄金梨、茶叶贡水白柚等特色经济板块2.6万亩。

双边互动、共同出力,党员管理一体化

鼓励农村党员进城就业、城镇党员下乡发展,对这部分党员坚持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原则,加强城乡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实现城乡党员共同培养、共同提高、共同使用。利川市充分发挥城乡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党校、“双培双带”基地等,近两年对加3000余名农村党员进行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本领。对于外出务工党员,建立了流出地和流入地、工作地和居住地双重管理制度,我州各县市按照“双联双管”(双向联系、双重管理)工作要求,纷纷到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支部,并实行在家党员与外出党员“1+1”结对挂钩制度,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目前,全州已在州

外建立单独的流动党员党支部16个。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搭建城乡项目、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交流平台,加速城乡信息传递。来凤县通过政府搭桥,在县城开辟60多家农副产品、土特产专点摊位和销售专柜,盘活了农村资源,实现了城乡供需对接。

整合资源、城乡互助,扶贫帮困一体化

与村对接,派驻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全州各级党政机关组建农村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与贫困村结对,履行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两大职责,并将各级领导联系点调整为经济条件最差、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形成了“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工作队驻村”的联动工作格局。2010年,州县两级有1922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结对共建”,共联系2541个村,实现了行政村“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全覆盖。并组建246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246个边远、后进村,投入帮扶资金5270余万元,建成专业村338个。与党员对接,解决党员群众实际困难。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党员联户”活动,投入帮扶资金12000余万元,结成帮扶对子2.7万个,受帮扶党员3万人。鹤峰县195个党组织、1860名党员与农村 850户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采取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送物资的办法,帮助解决困难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第三篇: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九谈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9日

01 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确立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首先要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升农业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撑能力,促进城乡各个产业互动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基本经营体制,农业生产成就举世瞩目。进入新世纪,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连续出台,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十连快”。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加剧,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凸显。特别是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经营难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难以吸纳现代生产要素,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种地农民收入。因此,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势在必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并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在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上,要求坚持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求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求坚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强调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鼓励承包土地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这些决策,明确了土地产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界限,澄清了人们对土地权益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克服土地产权虚化的弊端,有利于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权利,有利于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

在农业经营方式上,一是鼓励发展合作经济,扶持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这就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可以抓住机遇、培育经营活力、增强发展能力、壮大经济实力。二是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这表明支持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但同时要求工商资本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利益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核心是城乡主体权利,构建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形成造福百姓、富裕农民的利益格局。重点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的转移就业,城乡二元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世纪以来,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工农城乡逐步走向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空间狭窄,收入难以稳定;农业生产资源束缚趋紧,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频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一直是农民增收的薄弱环节。总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近年来高于城市居民,但从绝对数看,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目前,部分进城农民的身份尚未得到确认,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

如何让广大农民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强调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农民增加种地收入,而且强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明确提出“两个保障”:一是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要求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继承的权利,分享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的收益。二是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要求通过试点,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同时,明确提出允许进城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还提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产权、林权、股权等各种产权公开、公正流转交易,促进农业农村资源资本化,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这些规定不仅从体制机制上提出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而且从工作部署上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有助于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在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十六大以来,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加强,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基本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发展资源短缺、动力不足。这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的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求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快建立土地、资金和人才资源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和补偿机制。在土地方面,切实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关系,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和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在资金方面,既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性金融投入力度,又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同时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在劳动力流动方面,要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同保障,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此外,要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管理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是城乡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3%,但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城镇化发展中存在一些误区和隐患。如有的地方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有的地方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搞城市化“大跃进”;有的地方农民“被城市化”,没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我们既要看到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正视和化解“城市病”,又要从国情出发,看到我国农村大量人口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必须在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要求建立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并要求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这个重大决策提出了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也提出了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径,打破了制约城镇化建设的投资瓶颈,破解了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题。

全会还决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要求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同时要求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把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这个重要决策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路径,破解了农民进城遇到的两个最大难题,既提出了很高的改革目标,也体现出改革思路的科学性、可行性。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有助于我们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曾业松

第四篇:谈城乡一体化(书记讲话稿)

促进三化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

XXXX县委书记XXXX

(20XX年XX月X日)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思路和部署,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指示明确,是科学发展观在XX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为我们XX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作为农业大县的XX要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思路和部署,就要以率先建设XX现代农业示范县为突破口,促进“三化”互动,实行“四个同步”,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

一、发挥比较优势,以“五个一”工作思路发展现代农业,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增添拉力。率先建设XX现代农业示范县,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XX调研时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个要求不但是XX实现两个率先的具体内容,也非常切合XX的实际,是我县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们将以XX市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契机,按照“五个一”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一是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三是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品牌;四是构建一个覆盖面广的农产品营销信息网络;五是培养造就一批现代农业企 1

业家和新型农民。为实现这“五个一”目标,我们把以禽畜养殖、优质水稻、黄金桔、马铃薯为主导的亚热带特色园艺业作为发展重点,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更先进的农业装备,改善生产条件;以培育品牌和深加工为重点,发展壮大农业企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五个一”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土地向规模集中,促进农业产业化”。

二、发挥集聚优势,实施“品牌XX,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在“三化”中,工业化是核心,是驱动力,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但是,工业是XX的短腿,为改变这个局面,我们要充发挥集聚优势,努力实现“无中生有”,培育壮大工业,大力实施“品牌XX,工业强县”战略。一是着力抓好大平山农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工业集中区、石南农产品深加工工业集中区、葵阳建材工业集中区、城隍化工工业集中区等四大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好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二是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活动为契机,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集中要素,竭尽全力、竭尽所能、竭诚服务,形成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的新格局,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抓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发挥其以企引企作用。重点抓好XXXXX二期工程、年产10万吨的XXXX甲醛项目和XXXXXX厂等项目建设。三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吸纳更多的企业到园区集聚发展。根据四大工业集中区特点,创新招商办

法,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引品牌,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着重引进与现有企业相配套的项目,如农产品深加工业、建材工业、化工工业、农业机械制造业等,不断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培育新兴优势产业。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努力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不断提高我县的工业化水平。

三、以县城和重点集镇为重点,按照“一极两翼拓展”城市化工作思路,建设绿色生态城镇。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主要载体。XX的城镇化率比全市、全区的都低,只有22%。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我们计划主抓这几项工作:一是抓好规划,拉开框架。主要是抓好县城和XXX、XXX、XXX三个重点集镇的规划。以石南葵阳一体化作为一极,向XXX、XXXX两翼拓展;依托四大工业集中区。把县城和集镇建设成人口、产业、市场的集聚点和城乡连接点,吸引农民梯度向城镇集中。二是以“两路两新区”建设为重点,构建现代森林绿色新县城。XX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我们要保持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把县城建设成一座森林化的现代绿城。重点是抓XXX路和XX大道两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XX人民公园和市政广场,同时,抓好环南小区和城西工贸区的建设。环南小区以行政、商业贸易、会展及配套服务、商住、休闲为一体定位;城西工贸区以工业、商住为定位。着力抓好XXX花园、XXX城、XX花苑、XX华府、盛强花园和X村、X村旧城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不断建设完善城镇的软硬配套设施,增强吸聚农村人口的能力。包括路、水、电、排污、公园、学校以及社区管理机构等等。

四、实行“四个同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我们要坚持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科学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促进生产生活要素向农村倾斜和转移,以实行“四个同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一是以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实行城乡规划和建设同步推进。坚持多方筹款多方投入原则,高质量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从零星小村向大村集中,大村向集镇转变发展。二是坚持“三大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原则,以率先建设XX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建设四大工业集中区为突破口,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实行城乡产业同步布局。要以城镇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现代物流业、旅游观光农业等,鼓励农民洗脚上田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稳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三是实施各项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四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立一套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城乡公共事务同步管理。要以“农事村办”为切入点,通过整合涉农部门的组织、人力、科技、财力等要素开展生产服务,做到重心下移,服务前移,使城乡公共事务管理从单纯的服务经济向全方位服务群众转变,使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前移到村屯,让公共服务更多地倾斜农村、服务农民。

第五篇: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08年4月,**市成为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就紧紧围绕“六个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强化统筹城乡党建意识,在组织设置、人才培养、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

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活力。实际工作中,着重从建立健全五大机制上寻求突破。

着眼于组织“活”起来,建立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机制

打破传统的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党建模式,建立打通联结城乡的组织链。一是设立联建型党组织。积极探索村与企业、村与社区、园区党组织与村(社区)等联建模式,设立联合党组织21个,推动城乡组织全方位联合;在繁昌县孙村镇试行“1+3”(镇党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企业党委+村党组织)党建工作模式,形成纵横融合、有机互补的立体式组织网络。二是设立产业型党组织。适应“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农民向新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要求,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建立各类产业党支部2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的500多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增强党组织对新经济组织的调控力。三是设立流动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流动党组织21个,建立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共管的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城乡联网的流动党员信息库,初步建立由单向被动式向双向互动式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党员管理模式。

着眼于资源“用”起来,建立城乡合作的互帮互助机制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重要目标取向,就是推进城乡党建要素资源的有效整合、综合运用,促进党建水平的共同提高。去年下半年,在总结前两年城乡结对帮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出台专门意见,推动“百个机关联百村”的“结对共建、互帮互助”活动。按照“组织建设互动、人才培养互补、科学发展互促、脱贫解困互联”的要求,把100个相对贫困后进村作为重点,通过发挥城市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活动开展以来,城市基层党组织深入结对村召开各类座谈会、宣讲会120场(次),慰问困难群众534名,为村办实事145件,支持资金185余万元;组织125名村干部和党员骨干学习城市社区先进管理经验。

着眼于干部“链”起来,建立城乡互促的人才培养机制

干部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城乡一体的干部培养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着力延伸机关干部培养链。坚持把基层作为培养党政干部的主阵地,形成城乡衔接的干部培养链。近年来,选派100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有79人提拔重用。去年全市又选聘25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二是着力优化农村人才队伍结构。派遣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实施农村“百千万”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培养造就农村亟需的实用人才。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大力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全市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用技术”三位一体培训模式,两年来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200余人;市、县、乡镇三级每年拿出59.6万元补助资金,选送753名村干部参加函授大专学历教育;选送“五个好”村党组织负责人到韩国学习考察。

着眼于党员“动”起来,建立城乡一体的服务群众机制

围绕改善民生、服务城乡居民,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信访接待日等制度,推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联系卡”制度,把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纳入党员民主评议和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服务网络,创新服务平台建设,2008年底前全市448个村普遍建立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在社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成64个党员服务中心,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城乡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

着眼于人心“聚”起来,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关爱机制

以强化核心、凝聚人心为主要目标,坚持党内关爱工作城乡同布置、同待遇,格外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基本建立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离职补偿经费保障机制,在省内率先建立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党内互助帮扶资金的筹集、管理工作,2008年市级筹集党内关爱资金近125万元,帮扶困难党员3672人;坚持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参加的

下载书记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记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城乡一体化 强健经济发展筋骨

    构建城乡一体化健强经济发展筋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发展战略。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在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城......

    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建立“五联五创”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基层党组织联系不紧密、城乡党建资源不对等现象日益突出,严重......

    城乡一体化

    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进程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把***加强小城镇建设及环卫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向各位做一下简要汇报: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城乡一体化

    【背景材料】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统......

    城乡一体化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兴塔中学陈芝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

    城乡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城乡教育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一)重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多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地......

    城乡一体化

    户籍改革的关键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刘文海 户籍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