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探究

时间:2019-05-14 19:5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探究》。

第一篇: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探究

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探究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 吴星澎

时光飞逝间我们作为90后即将迈向建设祖国的队伍,在这个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站在某一高度纵观世界的经济发展,我们不禁慨叹:如何让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到社会去很好的应用,并能够让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呢?那就是让自己的理论基础更坚实同时在实践中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灵活运用。无论是看报还是听新闻,如今在经济领域最敏感的话题就是:产品质量。因为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它还可能“致命”,当一种产品以“假”或“劣”的姿态上市,其后果会无法想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与“死”。今天我就“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进行多方面的探究。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来源及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在中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当时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已有20多年。从20多年的深入、持久、健康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多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要跟国际接轨。如果我们质量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国际的水平,我们的产业制造将永远停留在初级水平,而不能有质的飞越,也会被产业结构调整所淘汰。另外从企业的成长历程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的创建开创事业出来的。不可否认发达国家许多家族企业都带有家族色彩,但是其管理层的革新已经改变了其价值观念,不光在企业管理采用了科学决策程序,在人员任用上更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其公司。从以上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民营企业必须切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及使命感。而且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如温州有部分档次低的,没有核心价值,靠价格取胜的工厂已经陆续关闭工厂。质量要求的提高,也是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老百姓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及安全。而要做到质量的提高,就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可能进一步提高,才可能跟上国际的水平。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质量目标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种统计手段的运用,改善了产品设计方案,先期降低了失败成本及后续因产品设计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成本优化。全成质量管理的运用,加速成了生产流程,使流程加优化简洁。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运用,改进了产品售后服务,使得客供关系更加紧密,使客户对于所供产品更加信赖感。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和现场维成本,减少经营亏损,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提升。另外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减少责任事故,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质量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一个企业的文化,关键不在说什么,show什么,而在于做什么。比如天天讲质量是生命,但是有一天产品出现了问题,如果报废用损失一大笔钱,或者无法满足客户交付,这时我们就说放行吧,下次注意,于是我们视为生命的质量就不要了,几次以后全公司就知道了,其实质量不是生命,于是质量不重要的企业文化就形成了。

所以,真正的质量管理,真正的产品质量,在于我们每天做的点点滴滴都围绕质量是生命的要求上,在于我们有一个质量是什么的企业文化。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就无从提及企业发展。同时,质量又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公司内部管理的最终成效,非常简单,就体现在每个产品的出厂合格率、售后返修率上和客户满意度上。质量管理涉及的面非常广,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横轴,包括产品策划、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以公司管理为纵轴,包括企业使命和愿景的确定、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各部门流程、标准的完善、KPI的考核,以及各种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和客户审核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Z轴——企业文化,它决定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政策和目标能否顺利贯彻、执行。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稳固,关键在于我们将公司的使命和目标与个人的利益和期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个质量体系空间中,企业文化最为重要,因为它使我们“上下同欲”、无往不胜。

(四)产品研发与售后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

在产品生产方面,我们重点抓前期的产品研发,利用几次的研发试生产将产品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进行改进,从而使正式生产过程非常顺利、产线直通率(一次生产的合格率)很高,不仅减少了浪费,还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售后服务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售后反馈体系,一旦客户处有故障发生,我们会在24小时之内采取措施,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它会被内部当成优先级最高的任务进行处理,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服务为客户解决问题,之后,我们还会将解决售后问题的经验反作用于研发,要求他们在新的研发中避免。

(五)企业人员的价值观决定产品质量

企业文化是由整个企业成员共同分享、共同尊崇的价值观。市场竞争的焦点是赢得顾客,而顾客最关心的是能激发其购买动机的敏感点,就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问题。而产品质量稳定与否是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控制,而该体系是用于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产品,而这些工作的输入输出全靠企业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施,而人的工作的张力与企业的文化是紧密联系的。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企业人格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论,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核心的价值观包括企业精神、道德观念、法律法规意识、工作作风、经营理念、品牌管理,以及企业的方针、目标等内容。

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由表及里分别为:表层——物质文化,里层——行为文化,深层——制度文化,核心——精神文化。这四个层次是相互渗透的,但可以予以识别。

“物质文化”立足于“物”,遵循“品质(质量)文化”的原则,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顾客应成为关注的焦点等。它不仅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果上,也体现在企业产品(服务)的形成过程中,如设计和开发、生产、服务以及资源的管理和提供方面。从“物质是基础” 的观点看,物质文化是维系企业信誉和品牌的根本保证。

“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各层次、各职能人员在各自活动中的素养表现及其所产生的活动性的文化,如生产经营、培训教育、人际关系及文体活动等。这些活动性的文化既受到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又反映出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制度文化”涉及厂纪厂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职责分配和奖惩考核等内容,在企业精神文化的框架下不断完善与发展。“规范性”是它的显著特点,意在规范企业的每个过程、每项活动,以及每个员工的行为。惟有这样,才能持续、有效地保持企业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之果,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哲学、企业道德、价值观念等内容。

从企业文化的内容及功能不难看出,2000版ISO9000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企业文化有着较强的相容性和兼容性。组织采用这个标准是一项战略决策,意在为自己构筑一个新的管理平台。除有效性以外,该标准特别关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绩效,这与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并影响其经营业绩的作用相一致,两者不仅相容,而且具有较强的相互渗透的特征。

从企业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也与之相辅相成,形成互补模式。质量管理所包括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无一不是视质量为生命的活动,与企业的“物质文化”和“品质文化”的原则毫无二致。标准中对“职责、权限与沟通”、“人力资源”的规定,以及以人为本的“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原则与企业的“行为文化”互相嵌入,甚至融为一体,广东省中山白石猪场的管理理念“脚踏实地,追求完美”就是从行为、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一种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规范,以及指南、记录、作业指导文件等所包容的内容则是企业“制度文化“的主要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服从并服务于组织总方针和总目标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是组织开展国内、国际贸易的“通过语言”,能够使组织持续保持其生存、竞争和发展的能力,不断改进其业绩。这与塑造企业文化、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以及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完全一致的。

(一)、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企业文化相对比较抽象,而质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质量的组成是各项可以量化的指标,它需要通过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表明它的价值,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一企业要树品牌创名牌,首先需要思考你的企业在同行业质量达了什么的水平?你排第几?第二你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哪儿?第三,其他名牌控制的数量是多少?如胶粘篮球,充气充到标准值以后保证用多少天不再充气,外层所粘的牛皮PU、PVC撞击兰板多少次不开裂,有了明确的标准才能创名牌,有了明确的标准就要严格执行经得住各种通常条件下的考验,使顾客放心。

企业文化使公司员工有长期的稳定的质量观念,质量也是一种信用,员工有了诚信,尤其是观念上的诚信,就会对企业忠诚,对所服务的用户忠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才能可靠稳定。资本是增值的,在生产产品的基础上,有企业文化观念的凝集,企业的信誉才会越来越高,企业有了信誉,才会有市场和用户,才会有经济价值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在服务行业服务质量非常重要,更讲究信誉,企业文化又对人的影响极大,如果该企业文化对公司员工的观念不发生郊力,服务工作质量肯定不会做得太出色。

(二)企业人员的价值观决定产品质量

企业文化是由整个企业成员共同分享、共同尊崇的价值观。市场竞争的焦点是赢得顾客,而顾客最关心的是能激发其购买动机的敏感点,就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问题。而产品质量稳定与否是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控制,而该体系是用于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产品,而这些工作的输入输出全靠企业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施,而人的工作的张力与企业的文化是紧密联系的。

(三)、企业文化可以使质量管理创新

在闭塞僵化的企业环境里,讲求的是既定的规则,秩序和行为的整齐统一,违背个体的自由独立性和求同存异的原则。公司的规章和行为准则被机械遵守,千人一面的机械应酬,没有员工的个性发展和自由,因而也就没有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基础。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的认证中,第一节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其中第二项原则是领导作用,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措施

1、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即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当地社区及整个社会。

2、为组织勾化一个清晰的远景。

3、设定实有挑战性的目标。

4、在组织的各级创造并坚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并树立职业道德榜样。

5、建立信任,消除忧虑

6、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及在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7激发并承认员工的贡献。上面所说的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塑造员工作为、规范的基础。

企业要发展,管理机制就要改革,改革须先改革观念。质量管理要改进,首先是管理的文化要提升,惟有新理论,才可能带来新观念,只有新观念,才可能带来新机制。也只有新机制,才可能带来新效益。国内的几家著名企业如“海尔”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它的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的。

(八)、产品质量能吸引消费者,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经济的优秀需要文化的优秀作支撑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现代企业文化的支撑,离开了现代企业文化的支撑,现化企业制度也不可能真正建立和规范,更不可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规范,先进的制度中体现先进的文化,先进文化中必然包括制度先进。许多先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基础上。而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当今社会里“信誉是企业的生灵”的说法似乎相当普遍,可以说是人们形成了相当的共识,在企业观念中“诚信为本”成为共同道德价值追求。企业文化成为一种力量,以创造创新为特征,以智力知识为载体,以道德舆论为途径融入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经济,与经济行为一起共同创造社会财富,从某种意义说企业文化也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补充:

质量的竞争力,也就是在市场上吸引力,在于它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品格,显示出一种个性,这种个笥包括两方面:一是具有与其他同类产品不同的特征,而造成强烈的反差,二是这种质量特征具不可替代性。而企业文化在各个企业中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企业文化,开发的质量个性是不同的。作为企业强大的竞争力的产品质量,在于趋过同类产品之上,而且保持着极高的稳定性。造就这样的质量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是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与先进的企业文化整合的结果,造成这样的领先局面,不能仅是局部的而是企业的整个系统的,也就是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把产品质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应是多方面的优势造就了过硬的质量。这其中包括:技术含量,产品构造,销售服务,销售网络,促销手段等多种因素,才在市场上体现出超越同行的质量。这些固来不是单列,而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是建立起一种结构,各个要素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产生总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结果,质量的形成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目标质量的标准达到要求最后才能形成过硬的质量。要想有名牌的质量,有名牌质量的个性,需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需要一个使全体员工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努力工作实现承诺的良好环境需要有名牌的工人,名牌的技术,名牌的管理,进而才有名牌的产品。产品质量不仅是从产品性能上体现出来 体现在产品的风格上。企业提高质量的目的在开获得社会信誉。要先让社会信任你的员工,才会信任你的产品质量,有了高质量的员工,质量的内涵才能充实起来。企业文化对武装员工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员工。让高质量的精品扩展市场,让诚信赢得用户,让企业文化创造价值。作为员工,应以“诚信为本”让道德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应使自己成为文化型,习型员工,使每们员工迅速适应我国加入WTO形势对企业管理工作和挑战,让企业文化在创造效益中做自已的贡献。

(四)、不断强化的质量意识形成高端企业文化

经营者绝不以投机心情对待产品质量。不好卖的时候很重视产品质量,好卖的时候就粗制滥造,可能不会影响一时销售量,但损害的却是企业形象。从长远看,必然失去所拥有的市场,失去市场的企业便失去了生存条件。

优秀的经营者能从自己的体验中,将质量与企业的生产力产生联想,并作为一种潜决识存在头脑中。因此质量就成为经营的信仰,主导着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河南新飞电器公司是生产电冰箱的企业,一部分电冰箱的质量出了一些问题,销售部门提出按二等品,等外品处理,可总经理坚持全部销掉。因为他认名牌产品没有二等品、等外品,这种对待质量的态度,可以称之为不是宗教的宗教。当企业的经营者将这种理念渗透给他的员工,这就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赋予企业一种灵魂,对内形成了凝聚力,对外形成了竞争力。当质量真正成为企业的一种信仰,企业的经营便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质量本质的意义在于向消费者提供某种价值的保障。只有为消费者创造有益的价值,从而才能创造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只有以这样的先进文化各经营理念作为指导,质量才能成为一种现实的竞争力。

(五)企业在基础数据收集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及维护

基础管理好比是大楼的地基。地基打得结实,你的之后管理与研究才会稳扎稳打。我国有些民营企业的管理基础还没有做好,甚至连经理人自身的岗位责任制,要做什么事都说不清楚。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象力来的。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一时一个政策,计划没有变化快,企业朝夕改革,犹如重复建设,这样的企业很难做长久。

企业基础数据管理更是一塌糊涂,没有一个成熟的文件体系去支撑。要得到先前的数据,都因为资料的丢失,而找不到。这样作为经理人只能依靠资历经验凭空制定个决策出来。导致做出的决策,轻者不合符合企业实际状况,遇到执行难,重者,使企业产生很大的内耗,增加失败成本。这就为何现在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导入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管理的原因。

(四)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论

很多民营企业认为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实践,管理是“无师自通”或“存乎一心”的事,轻视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既不注重学习新知,也不注意及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造成管理粗放、经营短视,多凭主观决策、靠运气行事。往往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绩效不佳。我国的民营企业非常缺少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而企业中这样的薄弱环节不胜枚举。

例: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弊端的解决对策

(一)民营企业正确认识TQM的重要性

在企业家眼里,我们的公司通过ISO认证了,就代表我们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做为最高层的领导应该打消这样的理念,要清醒的认识到ISO只是一个企业与其客户合作的门槛。就譬如汽车行业需QS9000认证,这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公司为其供应链而设计的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规定做为其供应商需要的文件及技术支撑,从深度意义来讲就是规定做为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规模。

TQM则是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良药,需要全员的参与,提高全员的品质意识的,企业才能走向永续经营。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做过“红珠”实验,得出结论是:管理者要为质量不好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质量不好更多是管理系统造成的,而不是由某些“不良员工”造成的。所以质量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必须要关心的首要大事,做好质量也必须从企业全系统去考虑、去着手,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质量进行管理。

诚然,我们也不能忽视ISO9001给设定的框架,ISO是标准,是TQM的基石,企业的ISO认证有助于TQM的实施。TQM的能动性加上ISO的框架保证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最高的质量、最低的成本,通过持续改进使得企业始终处于最佳实践的前沿,这也是我国民营制造业必由之路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产品质量管理一定会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脉,好产品一定会出自好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是具有:高端的理念、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高端的企业文化。作为消费者或者经销商都会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因为它的产品是信得过的。作为企业更会因为自己有这样的良好管理体制而生存许久。所以“全面的质量管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经营与生存的命脉,将来我们无论成为企业中的任意一份子,都要牢牢记住:全面质量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胜似生命般重要。同时我也希望我国的企业都应该走:高端全面质量管理之路,创造中国更多高端品牌。

第二篇: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关系探究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应对五种竞争作用力的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标歧立异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并分析了这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资源以及基本的组织要求,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竞争战略也需要体现为不同的企业文化,但并未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及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对企业文化的要求详细说明。本文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以完善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一、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内涵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每种对企业文化的定义,都体现了企业文化不同方面的特征。笔者借鉴霍华德·施瓦茨与斯坦·戴维提供的一个实用的文化概念,即“一种机构内成员共有的信念与期望的形式。这些信念与期望所产生的准则有力地引导着个人和团体的行为。”

2.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理论认为,真正能够调节和控制企业组织行为的是企业的文化。当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能调节企业成员的行为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当企业在达到其组织的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使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这种状态是称心如意的,并且因而都使自己的行为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二、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的关系

1.企业文化影响竞争战略的选择

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指行业环境、竞争对手状况、社会文化和人口因素等。企业内部环境则包括企业的规模、历史、先前的绩效、先前的战略、高层管理者的特征以及治理结构等。从文化功能主义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企业内部要素都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它们自身便构成了企业的独特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

2.企业文化影响竞争战略的实施

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中不难发现文化其实就是一个机构特征的核心准则。如果这些准则得到广泛的共享,并得到机构成员的有力支持,它们就会积极促进新观点的产生,并会帮助新做法能够得以实施。相反,当公司改变战略和结构(公司经常会对结构进行改变)时,他们有时候会失败,因为所共有的基本价值和准则并不支持这种新做法。

3.企业文化要与竞争战略相匹配

查尔斯·奥雷利在《公司、文化与承诺:组织中的激励与社会控制》中指出公司的战略一旦制定下来,就会规定通过人员、结构和文化各要素之间协调一致来完成的一组关键任务或目标。在上一部分已经提到企业文化影响竞争战略的实施,所以对一个要成功实施的战略来说,它需要一种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三、基本竞争战略的企业文化

各基本竞争战略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并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公司文化和公司氛围。所以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

1.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文化——鼓励和实施“降低成本”的文化准则

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积极的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将成本领先,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的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所以一般来说,追求成本领先战略应该在企业中贯穿成本最小化的新理念,使“降低成本”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鼓励和实施“降低成本”的文化准则主要包括促进“降低成本”的准则和促进实施两个方面。促进“降低成本”准则是指在全体员工中培养成本管理的意识和降低成本的主动性的准则。在企业内部苦练内功,塑造一种注重细节,精打细算,讲究节俭,以成本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同时建立目标成本管理方式,将成本与薪酬挂钩,只有员工树立起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

促进实施的准则主要包括共同目标和严格管理。共同目标即降低成本,使企业每一个职工都知道: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严格管理是指明确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是刚性的,执行起来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原因。

2.标歧立异战略的企业文化——鼓励和实施创新的文化准则

标歧立异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为了实现标歧立异战略的实施,与之相应的文化就应该鼓励创新、发挥个性及承担风险。所以,标歧立异战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鼓励和实施创新的文化准则。

鼓励和实施创新的文化准则也包括两个方面:促进创造性的准则和促进实施的准则。促进创造性的准则指促进员工进行创新的准则。在企业内部有尝试及失败的自由,可以接受错误,鼓励企业员工勇于挑战现状,对变革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员工提出的建议进行鼓励并得到实施,员工的观点得到重视,公开交流并分享信息,希望出现并接受冲突,鼓励横向思考,接受批评,不要过于敏感。

在促进实施的准则中,员工需要拥有自主权,有行动的自由,在较低层次有决策责任,并将官僚主义降至最低,采用迅速、灵活的决策方式;员工在行动中的信念不要过于追求精确性,强调结果,注重完成任务,强调质量,渴望完成任务。

3.目标集聚战略的企业文化

目标集聚战略是指围绕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而采用成本领先或者标歧立异战略,或者二者兼得。所以目标集聚战略的企业文化可以针对具体战略目标,由上述两项成本领先和标歧立异战略的文化准则要求组合而成。如果在其特定细分市场采用标歧立异战略,则在其特定细分市场内建立鼓励和实施创新的文化准则,如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则建立鼓励和实施“降低成本”的文化准则。

四、战略匹配型企业文化的建设

因为企业文化要与竞争战略相匹配,所以如果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不得不做出这种战略选择时,那么企业就要在适应战略的基础上建设战略匹配型的企业文化。

1.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建设战略匹配型企业文化

即建设战略匹配型的精神文化,将企业战略的理念融入企业精神文化之中;建设战略匹

配型的行为文化,将企业战略的目标与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相结合,企业行为文化系统建设包括行为规范建设和规章制度两部分,比如成本领先战略可以在其规章制度中奖励那些对降低成本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使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和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明确了员工的努力方向;建设战略匹配型的物质文化,将企业战略对员工的要求体现在企业物质文化中。比如标歧立异战略要求企业内部公开交流,办公室的门要打开,与属下谈话是在沙发、茶几加茶的气氛下进行的,衔职在必要时可以免掉。

2.建立学习型组织支持战略匹配型企业文化建设

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在建设战略匹配型文化时,需要变革原有文化,这时却往往由于企业文化的刚性和连续性,使其很难马上为新战略做出相应的变革。而且急剧改变企业文化将会冲击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引发混乱,同样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是不利的。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稳妥的逐步调整企业文化,以支持竞争战略的实施。学习型组织的不断适应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创造性地学习的组织特点有利于企业员工吸收新的战略匹配型企业文化各方面的知识,使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调整企业文化,避免急剧改变企业文化而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混乱。所以当企业竞争战略制定下来后,企业的制度、准则、薪酬结构等为此而发生改变,企业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而发生变革,通过学习型组织在组织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和学习,引起企业价值观结构的持久变化,从而逐步建设战略匹配型的企业文化。

[首页] [上一页] [1

第三篇:探究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关系机制

探究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关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1-000-0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在改革的洪潮中要想稳健发展,除了大力发展企业经济外,还要大力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同时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二者共同创造企业管理的良好氛围。然而当前的企业文化同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还存在创新意识和模式上的弊端。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探究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开展,从而对二者进行完美结合,共同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把这种积极向上企业精神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党建思想工作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现如今我国国企将工作重心渐渐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党建工作中。受企业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面临企业党建工作难开展、工作方式落后的困境。目前我国历经改革开放,思想大碰撞,价值取向多元化,陈旧的党建工作方式就出现了同当今社会发展节奏脱节的现象,落后的方面主要表现就是缺乏企业个性色彩,为了党建而党建。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弥补传统党建工作的不足,而党建工作的政治性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

一、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一)企业文化建设同党建中的辨证法

在从辩证法的观念来看,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是有联系,他们相互联系,同时互相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中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对企业的发展也就奠定了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员工素质和思想的引导,因此高素质的人才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他们反映着管理着的意识,贯穿了整个企业的建设,在企业的各个环节提想出来。党建工作也是一样的,只要做好企业文化工作,思想工作的开展就顺利的多。

(二)党建工作的创新理念

在企业的党建工作中,党政关系融洽,团队协作能力高。因此,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就是凝聚人心支持行政,完成下考核任务,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对企业中党建队伍中,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强化党建工作的工作理念,用具体的实例开展感恩教育,运用严格制度和科学管理方式,实事求是地建设企业文化。认真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群组织作用,及时掌握、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及时为职工解决疑难问题,促进公司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保持队伍稳定,公司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收到良好效果,受到上级表彰。

二、企业文化与党建思想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木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党建思想工作是要对广大员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激发员工投身企业发展改革的积极性。企业党建思想工作一方面要?υ惫そ?行详尽的思想工作,另一点要结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而临的形势及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工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活动方式,把党建思想工作更容易的让群众接受,在企业开展各项工作中员工把自己对生活目标的追求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斗志,为企业文化发展做贡献。企业文化与党建思想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可以在大的领域里为党建思想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党建思想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深化工作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措施

(一)构建企业文化同党建互通平台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能极大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就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如开展各类活动,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员工之问的团结友谊、沟通合作和团队意识,从而为员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文环境,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共担使命、精诚合作”的团队观就是对这种文化的诊释。在这种氛围下,员工互帮互助、关系融洽,工作效率白然会大大提升。此外,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创新激励机制,从物质、精神及个人价值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员工“不断在岗位上取得优秀业绩”,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信心和斗志,让他们更好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总之,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员工在本职岗位上人尽其才、爱岗敬业,形成一个风气正、人心齐、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企业文化氛围。

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引导员工行为、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践活动。国有企业因其性质使然,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必须通过多方位、深层次的各类活动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从而为国家建设建功立业。

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的最终指向都是“人”,都要以“人”为本,其目的都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二者有机统一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都是以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强调企业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企业运营中,两者都力求通过激发“人”、改善“人”来促进企业提质升级。党建工作能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这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完全一致,因此,党建能够顺利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

将党建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后,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又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要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既要有理论的宣讲,又要有形象的感染;既要有精神的褒奖,也要有物质的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

(三)大力发展廉政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注重反腐倡廉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努力构建良好的廉洁从业内外部环境。找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廉洁文化价值观和廉洁文化愿景、廉洁从业的行为准则,促进员工树立廉洁理念。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首先以干部员工为重点,干部的一举一动对底层群众有重要的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上层抓好了,底层自然就没那么多歪风邪气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开展党纪条规教育有多种力-法,如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高度。同时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体系,真正做到透明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党建工作同企业文化二者关系密切,党建工作的完美开展能够推动企业文化的建立。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大力创新党建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完美融合的方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新时期的大潮流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糜青于.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中国石化,2012(5):80-81.[2]李文庆.浅析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管理学家,2013(5).[3]李贞.新时期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关联发展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1(32):20-20.[4]李仁军.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关系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44-44.[5]应立慧.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大观周刊,2013(4):50-50.[6]李程程.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与政党制度[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35-36.[7]郑豪.国民文化与政党制度的建构[J].才智,2011(20):357-358.

第四篇:探究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

探究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

发布时间:2012-01-07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前所未有的竞争,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都在着力打造与企业品牌战略相结合的企业文化,由此文化营销应运而生。提起企业文化,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与经营活动更是难以挂钩。其实,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用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文化是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觉察,并传播的。例如:我们很容易领略到“宜家”的快乐购物,“西门子”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一、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概念界定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灌输给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它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形象、品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

关于市场营销这个概念,菲利普·科特勒将其定义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旨在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购买者之间有益的交换关系的分析、计划、保持和控制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整个过程充满了文化的因素,如企业产品概念、品牌、包装、促销都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和作用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一个好的企业营销离不开良好企业文化在视觉形象、产品质量和服务文化上的支持;同样好的营销策略也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在企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视觉形象、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信誉等方面的提高。

1.企业文化是市场营销传播产品信息的载体,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内部单一的活动,企业面对的是外部的市场,恰当的传递企业的品牌、品味可以加深顾客的认同感。企业通过企业名称、标志、商标、品牌等可视要素的设计和传播实现企业外观形象与内涵精神融合达到传送企业产品信息和文化的目的。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需要营销人员的参与,所以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营销人员通过积极传播企业文化传达企业理念、企业精神,让客户认知进而认同,产生购买的欲望,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2.企业文化巩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文化中国文化企业要构筑自己的销售网络,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形成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产品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都是通过市场来体现,其实我们研究一下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营销就会明白,深层次的竞争是在企业文化上进行的。企业文化可以分为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每种文化都可由内而外体现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行为文化营销是依赖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企业的文化精神,是一种非直接的但更具时效的企业文化营销方式②。行为文化营销的典型例子是宜家的测试器设置。在宜家每一种新上市的商品旁边都要摆放—台对该商品进行检测的测试器。如在厨房用品区,每一个橱柜从进入卖场的第一天就开始接受测试器的测试,橱柜的柜门和抽屉每开关一次,数码计数器显示的数字就改变一次,这既是对宜家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测,也无形之中为宜家做了—个极有说服力的广告,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能够更加放心。

物质文化方面宜家提倡简约、温馨,所以宜家在家居设计上面就非常简约,无论是单件产品还是家居整体展示无不是简约、自然、匠心独具、既设计精良而又美观实用,宜家的商品都是以展示厅形式陈设,各种各样家具组成温馨、舒适的场景,像一个个真正的家,吸引

着客户。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消费者价值取向的共振时,就会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宜家一直以来都倡导“将购物变成一种娱乐”的经营哲学。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将宜家建设成—个充满娱乐气氛的商店:蜿蜒的过道,造型奇异的家具,手感舒适的床上用品,还有耳边袅袅的音乐,在这种环境中,消费者不知不觉地被“宜家文化”所感染,购物完全成为了一种享受。

3.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力量,市场营销促使文化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血缘文化,将一批不同血缘关系或者说根本不相关的人网罗到旗下为了一个共同的公司愿景奋斗,市场营销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员工共同努力,通过创造性的实践,不断地取得好成绩。同样市场营销直面市场和客户,把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反馈回企业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进步和完善。

三、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1.利用企业精神和视觉形象营造和谐的销售文化企业标识、厂容店貌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也是消费者认识企业和产品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宜家在利用品牌标识、塑造品牌文化方面堪称典范:深蓝的矩形框内接着鲜黄的椭圆,椭圆内镶嵌着深蓝色黑体英文单词“IKEA”。几何图形的妙用塑造了宜家独特而蕴含深意的品牌标识。矩形、圆形都是家具较常采用的图形,深蓝与鲜黄也是现代家具中常用的色调。由这些旧元素新组合成的品牌标识让人自然地联想到宜家的行业特点,同时也给人以稳重、朴实之感。同时,品牌标识简洁、敦厚,象征了家具用品的可信任性、耐用性、简洁性。

2.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利益为核心价值理念建立适宜的企业文化现在市场的竞争是价格、质量和服务全方面的竞争,如果企业没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二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市场营销

收稿日期:2011-03-07文化经济

有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只是不择手段地谋取利润,就会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大打折扣,进而使产品没有销路而走人绝境。所以企业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建立上一定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利益为核心,形成企业文化巩固和开拓市场。

3.鼓励创新建立个性的企业文化

市场发展到今天,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如何在市场中取得更大发展是每个企业碰到的问题。构筑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宜家在精心布置好店面后,不要导购和服务员,顾客只要随着地板上画的箭头,就可以从头到尾走完整间商店,顾客可以从一个参观者的角度来欣赏宜家卖场里的每一件展览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是为了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轻松自主的购物气氛。宜家还专门为消费者开设了餐馆,可以提供香浓的咖啡和各国的风味食品,真正营造出了快乐购物的环境,也体现了快乐购物的企业文化。结语

总之,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统一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之中,企业文化指导着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又不断培育、丰富、发展企业文化。两者互涵互动,共同发展。注释:

①刘仁华.论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J].饲料博览,2009(1).②关瑞华.论企业文化在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汇,2006(12).参考文献:

[1]姚中华.文化营销与企业核心能力构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07).[2]刘仁华.论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J].饲料博览,2009(01).[3]沈红宇.企业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科技与管理,2006(08).[4]陈建飞.论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5]杨凤瑞.成功企业的秘诀——浅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现代商业,2008(11).[6]姚兆芬,等.美日文化产业对外发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企业层面的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6).作者简介:尹永鑫(1990-),男,汉族,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2008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专业市场营销。

魏洋(1988-),男,汉族),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2008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专业市场营销。

化繁荣、创新和企业战略发展的必要前提。

4.适时更换CEO。企业的CEO对一个企业的组织和战略、计划、效绩以及反映环境负最终责任,是企业权力中心最具影响的人物,控制和指挥着企业组织向其目标迈进,甚至CEO个人的成败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成长与生存。这也是企业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问题。结论

企业环境不是平衡、稳定的,而是动态、复杂的。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形成和演变正是适应动态、非线性的这一复杂环境。同时,它也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要做的仅仅是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演化路径,找出并克服演化路径依赖的诸多因素,促使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突破演化闭锁路径,保证企业顺利沿着责任战略演进方向发展,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

浅谈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

企业文化,大道无形,看不见也摸不着,让不少管理者感到很“虚”,不知道如何下手,文化建设重点在那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变成口号式的结果。

企业文化离开了员工固然不行,但从员工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企业文化的呢?中国人力资源调研网曾经做过一项历时3年的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离职和钱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大,相反,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感觉企业没有给他一种归属感,例如和中层领导的不和,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员工的工作做好了却没人表扬,没人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比例来看,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占了一天时间的1/3的,如果加班或者其它原因的话,占的比例更大了,可以说每天在工作场所和同事相处以及进行一些与所在企业有关的活动所化的时间往往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还长。因此,在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氛围下工作是每个员工所希望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如果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向心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造成员工“身在操营,心在汉”的状态,员工自己不开心,企业也没有发挥到每个员工的积极能动性,更不能达到人尽其材的作用。正如最近在职场上十分流行的一本畅销书《鱼》所说那样,每个人不管你是老板还是一般的职员,凡是工作的人都希望能够在“一个新颖而且有责任感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在那里可以快乐、专注、忘我地工作,唤起心中潜藏的活力、热情、能力和创造力”。虽然现实中并不是每种企业文化都认同和提供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给员工,但每个员工都希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土。

中消研一项历时3年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中层领导的不和成为了导致他们离职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员工离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工作做好了也没人表扬、没人关注。

笔者不由陷入深深思索,结合自己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这项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也绝不是简单的加强经理人员的沟通,尤其是反馈技巧的培训就解决得了的。这实际上一个员工关系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谈谈笔者对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解,以就教于同仁。

一、员工关系管理的几个方面和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

员工进入企业、成为组织的成员后,就进入员工关系管理的框架。从理论上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就是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工作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目标和业务特点,确定每个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和所应承担的职责,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管理关系和方式,以及承担这些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工作设计明确了员工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才能达到要求。员工异动,是指员工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员工为实现本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企业为保证业务运转的整个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以及满足企业和员工本人对工作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绩效评估、能力转化和提升过程。员工激励,指的是如何通过内外部激励手段,不断促进企业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内外部的激励手段,既包含报酬体系、福利体系,也包含其他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的措施。

从影响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出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满意,而应该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的结论。“权力人”应该包括顾客、员工、出资人、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内。从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时常听到有的管理者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者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我也时常听到直线经理关于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的抱怨,特别是关于相互间的推诿、办事效率低的议论,不过我们很少逆向思考我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角度改变服务观念,先让别人满意而做先行者和倡导者呢?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能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而只是一味抱怨呢?当听到消极的、负面的或者笼统称作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是任其蔓延呢?这些问题或许尖锐了一点,但这样的反思会帮助我们梳理和更进一步认清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和弄清楚的问题。惟有如此,我们管理者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寻找适当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员工关系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体系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

从狭义的概念上看,即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员工情况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与支持、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等内容。

不论从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的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三个方面,还是从员工关系管理的广义和狭义内容角度,我们都会发现,沟通渠道建设特别是涉及员工异动的员工成长管理,我们姑且称之为“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一)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内容与目的:

员工成长沟通可以细分为“入司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员工关系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具体内容与类别浅析:

1、入司前沟通:

(1)沟通目的:重点对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目标、企业经营理念、所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加盟公司后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难等情况进行客观如实介绍,达到“以企业理念凝聚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之目的。

(2)沟通时机:招聘选拔面试时进行。招聘主管负责对企业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等初步沟通,对拟引进的一般职位负责完成“入司前沟通”;对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完成“入司前沟通”。

2、岗前培训沟通:

对员工上岗前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进行沟通培训,以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知晓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知晓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标准、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帮助员工比较顺利的开展工作,尽快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

3、试用期间沟通:

(1)沟通目的: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团队,度过“磨合适应期”,尽量给新员工创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工作环境,即使新员工最终被试用淘汰应该是经过了企业努力属于员工自身的责任。

(2)沟通责任者:人力资源部、新员工所属直接和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试用期间的沟通;科室管理人员以外的新员工沟通、引导原则上由其所属上级负责。

(3)沟通频次要求:

A、人力资源部:

新员工试用第一个月:至少面谈2次(第一周结束时和第一个月结束时);

新员工试用第二、三个月(入司后第二、三个月):每月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1次。

B、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可以参照人力资源部的沟通频次要求进行。

(4)沟通形式:面谈、电话等方式外,人力资源部还应不定期组织新员工座谈会进行沟通,可与新员工岗前集中培训结合进行。

4、转正沟通:

(1)沟通目的:根据新员工试用期的表现,作出是否转正的建议意见。建议同意转正的,应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建议和希望;系不同意转正辞退或延长试用期的,应中肯的分析原因和提出今后改进建议。

(2)沟通时机:

A、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进行新员工转正评价时,并形成部室意见。

B、人力资源部:在审核科室员工转正时,并形成职能部门意见。

5、工作异动沟通:

(1)沟通目的:使员工明确工作异动的原因和目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及希望,以使员工比较顺利的融入到新岗位中去,同时以期达到员工到新岗位后更加愉快、敬业的工作之目的。

(2)沟通时机:

A、人力资源部:在决定形成后正式通知员工本人前。

B、异动员工原部门直接上级:在接到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异动决定通知后立即进行。

C、异动员工新到部门直接上级:在异动员工报到上岗之日,相当于新员工的入职引导和岗前培训沟通。

6、定期考核沟通:

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绩效管理进行。

7、离职面谈:

(1)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者原则,对于主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便公司改进管理;对于被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不让其带着怨恨走;诚恳的希望离职员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2)沟通时机:

第一次: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时或作出辞退员工决定时;

第二次:员工离职手续办清楚准备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结帐前。因此时离职员工再无任何顾忌容易讲真话。

(3)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A、第一次离职面谈:对于主动提出辞职员工,员工直接上级或其他人得到信息后应立即向其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人力主管反映(人力资源部落实专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拟辞职员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对于欲挽留员工应进行挽留面谈,对于把握不准是否挽留的应先及时反馈人力资源部以便共同研究或汇报,再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科长级以上的管理干部主动辞职的,得到信息的人应先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以便决策。对于企业辞退的员工,科长级以下员工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科长级以上干部(含科长级)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

B、第二次离职面谈:对于最终决定同意离职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二次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下员工由人力主管进行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上员工(含主管级)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及以上负责人进行离职面谈,原则上企业谈话人应比离职者的职级略高至少应对等。对于科室员工以外的员工离职,第二次面谈可以采取离职员工填写《离职员工面谈表》的相关内容方式配合完成。第二次面谈应技巧性让离职员工自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4)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原因分析每月应定期进行1次,由人力主管负责完成,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分管领导,以便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8、离职后沟通管理:

(1)管理对象:属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员工、生产、营销一线骨干岗位员工,并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职等原因主动离职,同时是属于企业希望其“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

(2)管理目的: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终生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窗口。

(3)管理方式:

A、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力主管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离职去向、离职原因、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等内容。

B、离职时诚恳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

C、一般应在员工离职后1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分别电话沟通关心一次。

D、每年给离职员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副总级以上分管领导亲笔签名。

E、把离职员工列入公司内部刊物邮寄名单(至少3个月1次)。

F、定期(原则上3个月1次)为离职员工寄发有公司近况和经营业务的电子邮件。

三、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

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下载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与领导人关系

    企业文化与领导人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强化质量检验的关系》[大全]

    培训教材: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强化质量检验的关系1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企业管......

    企业文化关系

    什么是企业家文化 开篇和14页开头企业家文化的内涵及其制度建设重庆邮电大学企业家文化是指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遵循的经营理念。企业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企业家文化......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谈到企业文化时都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非常重要,但是当问及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时就会说不太清楚,进一步追问企业文化与企业......

    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主管

    香港中旅国际投资中央平台人力资源项目职位描述文件内部文档,注意保密第1页,共2页香港中旅国际投资中央平台人力资源项目内部文档,注意保密第2页,共2页......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作者邹恩亮对于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把企业制度与文化分立开来,强调企业文化与制度的不同作用,有人把企业制度归入企业......

    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

    浅谈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摘要】本文对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获取、控制和激励、培训与开发、整合等各项基本功能的实现都受到企......

    浅析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关系

    浅析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强调诚信为本、创新驱动、质量至上和团队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们的青睐。许多企业已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