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辞手法与白描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第二篇:白描小结
白描小结
白描是纯用墨线来描绘对象的一种中国画技法。因以单线勾勒塑造景物,不用色彩渲染故称白描,白描画是线的艺术的最高体现。学习白描课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造型,学会删繁就简,提炼与再塑造。经过2个星期的白描课程,我们对白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下面对课程进行几点小结。
白描就是单纯用线条来表现的艺术手法,线条的粗细、长短、取值、轻重缓急都有它所表达的特殊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白描注重一气呵成,专业语言就是注重风神气韵。白描给人最大的感觉也就是特点就是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简单的线条也要能看出画面的层次。
为了能在之后的写生中准确勾勒线条,老师先让我们对着复印件练习了一星期。在这期间我领悟了很多:线条要流畅,一气呵成,线条的粗细不能有太大的差别等等需要注意的细节。
白描以线造型同样具有写意性。线的运用本身就来源于中国国意象思维的特有方式。线的这种写意性特征使白描的造型与生活物象的外形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却更深刻地体现了客观物象的内在美。白描的用线是一种概括、洗练而又能动的艺术语言,同样具有韵律美与节奏美。
接着是第二个星期的写生,首先在素描纸上勾勒出模特的底稿,然后再描一遍,才算大功告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要把头发丝都勾勒的清晰可见需要十分耐心和仔细,不过这也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每根线条本身有控制、有规律的起笔、收笔、行笔变化的反复重现,状物传情,渗情达意的线条,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最后感谢教导我们白描的老师,谢谢你老师,让我们接触到了白描这一艺术的存在,并深刻体验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博大的意境!
第三篇:白描教案
白 描
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白描”。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一、白描概念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画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是中国画的一种造型方式。
二、工具材料
我国传统上就统称这些工具材料: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其中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笔
中国画用笔品种繁多,如兰叶、叶筋、小红毛、衣纹、白云、鼠须等。墨 中国画用墨主要有两大类,即松烟墨和油烟墨,曹素功,红星等,纸
中国画用纸品种很多。从纸的性能上分,有熟宣纸,生宣纸,半熟纸;从品种分,有尽皮单宣、尽皮夹宣、皮纸等。另外还有各种洒金洒银纸。还有绢 砚
三、白描程式——十八描
从分析对象的体面结构入手,不仅是物象外轮廓的描绘,还要研究透视状态下物体不同角度所呈现的体面关系(即内轮廓)的变化。既要借助光线对形体结构、生长规律进行观察分析,又要排除光线对物象表面产生的明暗、阴影变化,线描造型就是要紧紧抓住物象组织结构的这一特征进行形象塑造的。线描的造型要求,就是准确地掌握住对象形体的组织结构以及在透视状态下,形体可能发生的转折、变化,这样才能准确地描绘出物体形象、体积、空间和质量的变化关系。
中国人物画中的“十八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描绘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其描法名称,唐代之前已散见。
“十八描”是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周履靖《夷门广谈》和汪坷玉的《珊瑚网画法》中所归纳的历代各派人物衣褶的表现形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至清代才由王赢加上图例,即成为流传至今的“十八描”后来逐渐成为人物画线描技法教材。“十八描”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撅头描,混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这虽是属于形式和表现手法,可还是根据不同的衣服质地或人物性格来表现的。东晋顾恺之用高古游丝描来描绘衣服褶纹,这种衣服质料是麻织品,比较挺括;唐代吴道子画得直了点,有细有粗,用兰叶描、行云流水描,画的衣服质料是丝织品,故称“吴带当风”,有飘举之状。画衣褶的各种线描,也是根据不同内容和质料进行描绘的,现代织品繁多,描法也应该不断变化和发展。
十八描解析、高古游丝描:用尖笔圆匀细弱描出,要有轻柔秀劲古逸之气合。易于表现娴静幽闲,典雅雍穆之情趣,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3
2、琴弦描: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心手相应而不乱,如 唐代周肪的《听琴图》等。、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法描出,粗细均匀,富有纪律性,无丝毫柔张之迹,宜于表现佛陀庄严肃穆之情,所以历代宗教绘 画常取此法以用,以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等。、行云流水描:用笔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柔和、流畅 不滞.、蚂蝗描:柔而不弱、无雍肿断续之迹,如梁楷《八高僧故事卷》。、钉头鼠尾描:落笔如钉之头,似有小钩,收笔则如鼠尾,一 气拖长,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于细劲中仍见骨力。清末之三任常用此法。9 7、混描:在浓墨的衣纹线之侧,以淡墨或色彩 以衣纹复线,反之亦可在淡墨线上 以浓墨复线,以增加丰富的效果,此法古人常用。11 8、撅头描:用秃笔,坚挺拔中含有婀娜之意最异粗恶,此法宋人常用之,如梁楷《六祖图》。9、曹衣出水描:衣纹多用直笔紧束,所谓曹衣(即曹不兴)出水笔法,最要沉着,如唐代的阎立本《步辇图》。
10、折芦描:此由园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见园,可以隶法为之
11、柳叶描:此法用笔省轻重变化,但忌浮滑轻薄之习,唐代吴道子 常用此法,多表现天女武神长裙深浅地,衣带飘舞之风姿。
12、战笔水纹描:战战兢兢即颤也,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
13、减笔描:马袁、梁楷多用此法,以少许胜人之多许,少难于多,用笔简括,一气哈成也。
14、枯柴描:如山水画中有乱柴皱,用笔以,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为宜。黄慎常用此法。
15、蚯蚓描:春蛇秋蚓,以喻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亦不足取,当如篆书圆笔为住如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16、竹叶描:视芦叶为短,半叶为长,乃介于两者之间的描法,仍用金错刀书法,以中锋写之,如 李唐的《采薇图》。
17、橄榄描:用笔最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应起驰极轻,中间极沉 着如唐人佛家正用此笔。
18、枣核描:近似橄榄描法。古人总结之十八描宜根据对象,情感灵活应用,也可单用某法,也宜两种或多种掺合融会用之。
四、线条自身的审美价值。
1、含蓄之美。笔要含蓄,要藏而不露,畅而不滑,涩而不滞。
2、气韵之美。运笔要有气势。要气脉相连,苏动坡提画诗云‘当其下笔风雨快,比所来到气已吞。’
3、力度之美。指用笔要有力度,力透纸背,如锥画沙,画家把线条 称为骨线,不能软弱无力,无法立骨。
4、节奏美和韵律美。节奏时强事弱有规律的重现,韵律是感情方向的起伏运动轨迹。线要有变化,通过用笔的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等所产生的变化形成线条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5、装饰美、用在图案和纹样上的线条就起到了装饰的效果,也是我门设计同学考虑之处。
五、学生作品欣赏
作业;
1.选出十八描[课堂讲过的除外]中的两种认真体会线条的审美价值。
2.准备临稿2—5张。
参 考 书 目
《仕女白描画谱》广西美术出版社 《百花白描画稿(四)》天津杨柳青画社 《人物十八描图》清 王嬴
《中国人物画十八描》上海书画出版社 《簪花仕女图技法临摹》 《虢国夫人游春图技法临摹》
第四篇:白描教学大纲
天水师范学院绘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
白
描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美术学的选修课之一,是学习国画技法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任务是通过对白描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白描的工具材料特点,通过大量的临摹了解和掌握传统中国画白描技法,掌握白描的作画步骤、线条的组织规律及画面构成关系的处理,以及历代中国画优秀白描的特点。通过对永乐宫壁画线描,敦煌壁画线描,宋人小品线描,等白描形式的训练,加上一定的花卉写生,让学生掌握线条的组织规律以及对画面整体关系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眼界与动手能力,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传统国画中工笔画的基本技法,是临摹优秀白描作品,加上写生练习的创作实践课。
2.课程内容:
(1)白描的重要性和历代白描发展的概况
(2)白描基础理论知识,古代白描作品临摹,白描与工笔画作品比较 主要研习永乐宫壁画,敦煌壁画,宋人小品,唐代人物画白描(4)近现代名家的作品的白描与创作分析(5)花卉写生练习3.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工笔画发展中白描的独特意义,历史特点,欣赏优秀白描和了解各个画家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工笔画作品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作画步骤,线条的组织规律
(2)通过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的研习,使学生掌握白描规律,加深对线的理解,了解白描对工笔画的重要性
(3)通过写生,让同学们初步培养用线的感觉,用线的技巧 4.教学方式:
总体教学方式:理论—技法—实践三位一体,临摹—写生
具体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讲授,技法示范、范本讲解分析、写生、出示范画、具体辅导、创作指导
辅助教学方式:
让学生品品读各个朝代名家作品,观看当代名家白描作品,教学录像和优秀作品集。5.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按: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临摹、再写生的原则为本课教学进程
6.教学时数
54学时,第三学期开课。2学分。
二、本文
第一节 古代优秀白描临摹(36学时)教学重点:中国画用线的特点和白描技法的掌握
教学内容:讲中国画用线的特点,用线的规律,临摹永乐宫壁画,敦煌壁画,宋人小品,唐代人物画白描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用线的规律,并熟练掌握用线的技巧,理解并临摹掌握永乐宫壁画,敦煌壁画,宋人小品,唐代人物画白描的艺术特色和图式特点。
教学方式:讲析、示范
教学要求:让学生必须弄懂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用线来表现画面是中国画的特点,掌握线条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勾线功力
教学要求:比较完整地完成八到十幅临摹作品 第二节 写生课(18节)
一.教学重点:学习以线为主造型特点,花卉写生的白描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通过实物的写生,花卉写生的白描的方法 观察 归纳 概括 构图 用笔
教学目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写生能力、了解线条的魅力,懂得基本的构图与运用线的能力
教学方式:出示范画,示范、指导、作品讲评。教学要求:比较完整地完成四幅写生作业。第四节 考试
考试要求:交学生自己满意的临摹作品三张,写生作品一张进行打分
三.教材参考书目:
教师本人撰写系统讲稿
《永乐宫壁画白描》 张小琴等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敦煌壁画白描》 邢永川 安微美术出版社
《翎毛花鸟草虫走兽选集 宋人小品。临摹技法赏析》 《八十七神仙卷》 陈林 人民美术出版社
《仸伯年画集-中国书画名家全集书系》 任伯年 中华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画线描原大临本》 韩学中 天津人民出版社 《陈子奋白描》张怀林编 福建美术出版社
第五篇:修辞手法
一.修辞手法
设问示例:①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
②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例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 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
设问示例:①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②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③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答题范式:①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②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表现手法: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例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案: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三.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①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②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③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范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例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①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答题范式: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例题: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五.观点品评
设问示例: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答题范式:①同意。理由是:„②不同意。理由是:„
【公式】词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例题: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案: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六.比较鉴赏
设问示例:①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②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③这两首诗分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题步骤: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答题范式: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例题:
禾熟
孔平仲
病牛
李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答案: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七.意象赏析
设问示例:①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②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 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例题: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案: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八.意境品评
设问示例: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解说相关诗句;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范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例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九.字词推敲
设问示例:①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②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③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④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分析。
答题步骤: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范式: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十.诗眼赏析
设问示例:①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答题步骤: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范式: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
作用。
例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①“空” 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十一.语言风格
设问示例: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例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答案:《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十二.人物形象
设问示例:①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②“„(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②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范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例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案:全诗通过描写了一位将军狩猎和归猎的过程,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