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19-05-14 19:5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范文)》。

第一篇:关于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范文)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 国家电网办〔2007〕364号

关于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

农村电网是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电工作是国家电网公司工作的重要内容,农电队伍是国家电网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既是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和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公司的重要职责。

1998年以来,公司系统认真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农电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发展格局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乡村电力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县供电企业管理和服务状况逐步好转,市场秩序总体规范,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原因,一些县供电企业管理薄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 1 — 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一些网省公司在农电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农电企业、农电事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使命,面对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县供电企业管理,尽快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十分重要而迫切。

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一强三优”发展目标和“三抓一创”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各类县供电企业实现“两个转变”;坚持“因地制宜、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建立机构健全、职责清晰、运作规范、管控有力的农电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统一管理标准,不断强化工作执行力;按照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努力推动县供电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全面进步,尽快与公司整体管理要求相衔接,促进农电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把握农电特点,认真履行农电归口管理责任

目前农电管理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多样,网省公司对直供直管、代管和股份制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权限差别很大,而国家要求公司所承担的农电管理责任却是相同的。二是电网投资体制不同,农电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扶持。三是基础状况不同,农村电— 2 — 网点多、面广、设备状况较差,安全隐患较多,安全风险较大。四是劳动用工体制不同,农电队伍中拥有大量农民工身份员工,各地用工情况十分复杂。五是服务对象不同。农村客户数量多,分布广,普遍缺乏用电常识,对供电企业提供方便、周到的电力服务要求较高,企业承担的延伸服务和无偿服务成本较大,等等。这些情况和特点,决定了解决农电管理和发展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确定相应的管理方式。

(一)尽快完善农电归口管理工作职能。实行农电归口管理,是公司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当前农电工作特点,为有效整合各种管理资源,落实农电管理责任,统筹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广大农村客户利益关系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意见》(国家电网办〔2006〕768号),建立健全省、地两级农电管理机构,全面落实农电管理工作责任,强化农电部门的工作牵头作用和业务归口指导作用,积极履行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农电工作职责,加强政策研究,加快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标准;加强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系沟通,重视研究农电普遍服务政策;协调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农网建设与改造、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营销服务、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农电员工管理)等工作。

(二)加强农电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建设。要加强农电部门

— 3 — 和专业部门的协调配合,农电部门要按照相关专业部门对业务管理的要求,管理和指导农电各专业工作,确保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大力推进县供电企业专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要加大对各类县供电企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企业依法经营、规范运作,确保国家有关农电政策和公司各项工作要求,在直管、股份制和代管县供电企业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农电管理水平,为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创造条件。

(三)着力加强对股份制、代管县供电企业管理。认真履行电网企业管理责任,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大力加强对股份制、代管县供电企业的管理,做到依法管理,履约管理,主动管理,有效管理;要与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的工作同部署、同指导、同检查、同考核;要将公司的管理标准和生产经营理念逐步引入到县供电企业,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着力解决企业经营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增强企业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强化对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的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二、强化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农电管理水平

专业化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的基础。县供电企业推行专业化管理,是实现农电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促进企业提升工作质量、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发挥电网企业人才、装备、技术、资金优势,有利于保障电网安全、人身安全和队伍稳定。

(一)以优化作业组织结构为切入点,提升专业化作业能力。县供电企业应根据供电区域特点、电网结构、设备状况和客户分布情况,并结合企业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有机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对企业生产、营销、服务等业务实行作业组织专业化。优化组织结构可采取在供电所内部设置专业班组的方式,也可在供电所之间实行专业整合,还可在县供电企业内部实行总体整合,设置专业部门、专业班组,负责农电相关业务工作。

(二)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广现场标准化作业,是解决当前农电系统安全基础薄弱,技术管理落后,生产管理混乱,人员技术素质较低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类专业技术标准,并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切实加以贯彻落实。各网省公司要切实指导县供电企业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出符合县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的各类标准及制度,认真组织对现有标准进行清理、补充和完善,并制定相应贯彻落实意见和管理办法,努力使县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

县供电企业要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实施标准化作业应本着全面推进、积极实施、持续改善的工作方针,坚持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实用实效的原则。各网省公司要认真谋划,加强组织,针对县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制定和完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突出保证人身安全,杜绝人员伤亡事故。

(三)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县供电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运作、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审批和决算审计制度,加强预算控制,严格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加强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管理电费等各项经营收入,所有电费账户统一纳入财务管理,充分利用银行自动划转等方式,确保收入及时入账。制定严格的资金支付业务程序,加强支付申请、审批、复核、办理等各环节资金安全管理,严禁由一人办理资金支付的全过程业务。加强和规范农电维管费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农村电网维护管理费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农〔2006〕681号),保证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不断增强农电经营管理能力。坚持增供扩销基本策略,严格执行电价政策,努力降低供电损耗,降低供电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切实抓好电费回收工作;统一会计政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准确把握和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工作措施;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执行企业内审和上级审计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投融— 6 — 资及担保管理,加强风险分析,杜绝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的现象,防范财务风险,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

(四)以线损管理为抓手,提高营销管理精细化水平。线损是反映电网企业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县供电企业要完善降损节能组织管理网络,明晰工作流程,推动营销精细化管理,不断挖掘经营潜力,提高经营效益。要认真执行《县供电企业电能损耗规范化管理标准》,加快建立以管理、技术、保证三大体系为核心的线损管理新模式,按照分压、分线、分站和分台区科学分解线损,积极推行“考核指标”和“激励指标”双指标考核;加强线损波动因素的分析与控制,不断完善降损措施,逐步实现线损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加强电网规划和技术改造,合理调整用电负荷,加大无功补偿力度,有效降低技术损耗。

不断加强和改进供电营销工作,大力推行抄、核、收分离制度,有效杜绝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不断改进收费方式,完善和规范预付费制、邮政储蓄制和银行代收制管理;把好电能计量关,突出加强计量装置的设计、安装、校验与运行管理;定期开展营业普查,及时分析、核定企业客户用电结构,推行分类装表计量,不断强化反窃电技术管理措施,下大力气解决“跑冒滴漏”问题。

(五)以规范流程为重点,着力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供电所标准化管理流程应用工作,全面导入标准化管理流

— 7 — 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简明、高效”的管理流程,促进供电所安全、生产、营销以及相关工作能够受控于标准流程。通过执行流程规范工作内容、控制关键环节;通过执行流程监督工作标准的执行,保证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

继续夯实规范化管理基础。遵循“规范、实用、易操作”的原则,既要建立清晰、规范、实用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又要合理精简管理报表、记录,有效减轻管理负担,保证资料真实准确。不断强化工作流程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行所务公开,切实解决供电所管理工作不深入、工作流程不清晰、人员奖惩兑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供电所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六)以SG186工程为依托,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根据公司SG186工程总体要求,加强农电信息化建设,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农电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切实改进和提升管理手段,实现供电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效、快捷。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部署”的原则,突出实用功能、注重实效,既要满足县供电企业本身的管理和发展需求,也要统筹考虑上级单位行使农电业务管理的工作要求。信息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服务为重点,突出系统的实用性;要强化信息资源整合,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切实注意各类信息网络的融合和信息安全问题,避免县供电企业低水平、低层次重复开发建设。

三、强化品牌服务,着重建立农电优质服务长效机制

— 8 — 优质服务工作是供电企业的重要职责和义务。加强农村供电服务工作,是公司践行服务宗旨,加强内质外形建设,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诚实守信良好形象,塑造“国家电网”品牌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

(一)努力打造“国家电网”服务品牌。县供电企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电网公司优质服务内涵,努力追求优秀服务品质,塑造一流服务品牌,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真诚服务、规范服务、高效服务,大力弘扬“国家电网”服务品牌;要不断推出优质服务新手段、新举措,积极宣传国家电网公司“四个服务”宗旨,大力弘扬公司“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教育员工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增强优质服务、主动服务、用心服务意识。加快推广“国家电网”标识,努力维护好、塑造好“国家电网”品牌,使“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电力服务真正惠及农村千家万户。

(二)不断夯实供电服务基础。加强农网建设与改造,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电力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能力和供电保障能力;要积极配合政府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合理减轻农民用电负担,建设规范良好的农村供用电秩序;加快建立以运行管理、服务保障、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为核心的农电优质服务常态机制,统一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逐步实现优质服务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大力加强服务窗口建设。要根据供电服务标准要

— 9 — 求,不断完善95598服务系统功能,加强“客户服务中心”、农村供电营业厅等服务场所软硬件建设,合理设置服务网点,有效整合服务资源,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能力。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合理进行客户细分,大力开展差异化服务、特色服务、便民服务和亲情服务;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为客户提供一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和24小时服务,积极开展服务进社区、服务到田间、服务入农户等活动,实行服务工作闭环管理。加强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作风教育,严格执行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和农电服务“八个强化、八个严禁”工作规定,认真履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大力促进供电服务和行风建设。

(四)进一步强化行风监督工作。建立优质服务与行风建设监督机制,自觉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积极开展由政府、社会和客户公认的第三方供电行风评价活动,提高供电服务评价质量和效果。各级电网企业都要建立农电优质服务暗访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和行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受理客户举报投诉,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营造和谐的服务氛围。加大服务工作考核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发生严重影响公司形象的县供电企业和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上级主管单位责任。

四、强化素质培养,不断加强农电队伍建设

加强农电队伍建设、实行农电员工职业素质培养,是当前— 10 — 农电管理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全面落实和加快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提高工作执行力,不断改进和提升农电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深入推进县供电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培养领导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思想上进、作风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专业化、年轻化领导干部。要将股份制、代管县供电企业的领导干部纳入公司系统干部队伍统一管理,网省公司对县供电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免要建立报批、备案或相应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县供电企业领导干部的横向、纵向交流和挂职培养机制,结合县供电企业干部队伍现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严肃党的纪律,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有效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和公车配置,完善“一把手”权力制衡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干事、干净,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加强企业反商业贿赂治理,对工程承发包、设备材料采购、供电营业收费等关键环节和工作业务,要有严格的组织制度和工作规范,形成强有力的制约监督机制。对那些作风不实,能力不强,以权谋私,甚至违法乱纪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严肃处理,促进干部能上能下,始终保持领导班子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二)规范农电工用工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加强农电工管理和保持队伍稳定工作的意见》(国家电网农〔2006〕28号),依法与农电工建立劳动用工关系,采取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要规范和完善劳务派遣协议,维护农电工合法权益。要合理改善劳动待遇,建立“送温暖”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劳动作业条件。加强农电工激励机制研究,探索优秀农电工人才引入机制,建立以工作能力和业绩考核为核心的劳动待遇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农电工用工机制,建立人员招聘、使用、考核、激励、退出制度和办法;坚持岗位、职责、报酬相协调,促进农电工队伍的和谐与稳定。

(三)切实抓好员工教育培训。树立人人可成才观念。以提高队伍执行力为重点,以素质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员工培养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突出业务骨干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要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要教育广大员工严格遵守《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争做文明员工、优秀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提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要加快推进供电所人员轮训和持证上岗工作,优先安排从事安全生产岗位人员的轮训和持证上岗工作,确保“十一五”全面完成人员轮训和持证上岗任务,努力建设“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结构合理、服务优质”的新型农电队伍。

五、强化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农电企业管理绩效

— 12 — 建立责任考核制度,是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促进干部员工不断增强管理意识,落实管理责任,创新管理方法,执行管理标准,改善管理绩效的有效手段。

(一)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使用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研究制定县供电企业,尤其是代管和股份制企业领导干部的激励政策,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高,且任职时间较长的党政正职,可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使用或享受相应待遇等政策予以激励。要不断完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县供电企业优秀人才和中坚力量培养。积极改革企业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人才管理制度,积极推荐骨干人才到省、地(市)公司挂职锻炼,为优秀人才合理流动和发展成长提供平台。

(二)不断强化绩效管理。网省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类县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工作业绩考核体系,推行风险抵押。网省公司要把农电工作纳入地(市)公司年度业绩考核体系,大力强化地(市)公司对县供电企业的管理责任。地(市)公司要通过与县供电企业(包括股份制和代管企业)签订责任状,使管理责任逐级落实,同时要加强指导,加强管理,加强考核,确保县供电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资产经营、供电服务、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等工作责任。要规范县供电企业负责人的选聘、评价和奖惩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将干部任职、聘用和

— 13 — 薪酬与经营成果有机结合。县供电企业要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管理,不断强化员工工作责任,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绩效。

(三)加强对标评价工作。县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同业对标和综合评价工作,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标杆单位,不断改进工作措施,提高管理绩效,提升综合实力。省公司每年要把农电重点任务列入对县供电企业的考核内容,合理运用评价机制,科学评估工作质量和管理效果,激励和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国家电网公司每年对各网省公司农电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不断推进农电工作进步和发展。

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大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单位要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加大力度,创新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电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提高县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为构建和谐供电企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七年五月八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农电

企业

管理

意见 抄送: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

2007年5月9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日期:2009-9-24

来源: 工信部网站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纺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纺织行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99.6%的企业为中小企业,95%为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普遍加强了内部管理,涌现出一批管理好、效益好的先进企业。但是从总体上看,纺织企业管理水平依然比较落后。部分纺织企业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晰,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产供销衔接不够合理等问题。企业管理水平已成为制约提高企业竞争力、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加强纺织工业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方向,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有效制衡的治理架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根据纺织工业工艺流程长、劳动用工多、品种变化快等特点,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企业定位。在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加强创新,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先进管理体系。

三、加强基础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设备管理、工艺管理、操作管理、原料管理、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准确、规范、及时、到位,并向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加强设备管理。对主机、辅机和仪表等纺织设备,从选购、进厂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等做好台帐记录;坚持设备维修制度,做好日常检修(保养)。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和要求,对工艺参数、工艺路线、工艺纪律、工艺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积极开展工艺创新,推进新产品开发。

加强操作管理。制定并执行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及时对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和提高。

加强原料管理。对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的采购、运输、入库、出库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检验检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棉、配毛等方案。

加强现场管理。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改善生产秩序和作业环境,使现场管理达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信息准确、生产均衡”的要求,实现文明生产。

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贯彻《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检查和劳动保护。加强消防管理工作,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重点防范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以及纱、布、服装等制成品的火灾事故发生。

四、加强质量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紧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迫性,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质量第一”的观念。

按照《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09]180号)的要求,加强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质量发展目标,完善产品质量责任制度;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积极开展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品种更新和质量水平提升。

进一步健全质量标准,严格执行产品标准,杜绝无标准制造。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促进产品的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保等特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

增强质量诚信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售后服务、质量追朔和质量诚信管理,积极履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承诺,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责任。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制定企业品牌发展规划,以品质为基础,加强品牌管理。服装、家纺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做好自主品牌建设各项工作。

五、加强营销管理

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理念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市场开发。不断完善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加强营销服务。

认真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开发新品种,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扩大国内消费,服装、家纺生产企业应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发交通、水利、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应用领域的用户;产品外销企业应“走出去”,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在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在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

做好营销整体策划,制定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营销计划,加强营销人员和营销团队建设,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对营销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降低销售风险。

制定和完善价格决策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程度和营销目标、营销策略以及产品成本,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有效运用价格决策机制,扩大产品销售。

加强客户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有效开发潜在客户,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及时了解客户意见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科学设计规划销售网络,优化物流配送。服装、家纺等企业应注重实施以品牌为主导推动市场拓展的策略,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六、加强财务资金管理

根据纺织企业资金需求大、周转快的特点,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计划管理,对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保障资金安全。

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和程序,做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问责与考核,资金的预算、控制、分析、考核落实到位。重大的资金支出要加强可行性分析,完善资金项目决策责任制。

切实强化企业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管理,高度重视货款回收工作,落实催收责任,加强存货占用资金的核算,防止和减少坏账、贬值和损失,杜绝侵占和浪费。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和决策程序。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严格按照市场监管要求开展交易活动,杜绝金融衍生品投机行为,有效控制金融产品投资风险;加强外汇资产管理,减少汇兑损失;健全企业担保业务审批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从严控制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等业务。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防范为主转变,对重点业务、重点部位,对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对控制薄弱环节和管理中关注的重要事项要进行重点审计。

七、加强成本管理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实现成本费用有效控制。做好成本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核算体系。

推广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强化消耗定额管理。构成纺织品成本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染化料、燃料、包装料、低值易耗品、设备平修、机物料消耗等生产耗费都应纳入定额管理。科学制定企业生产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库存与在制品等进行全面控制,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提高流程效率和优质产品率。

针对纺织原料在纺织品生产成本所占比重较高的状况,加强原料采购、储运、配用等环节管理与控制,合理选择公开招标采购、集中采购、比价采购和电子商务采购等方式,科学合理制定采购品种、采购批量、采购频率和采购地点,降低采购成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切实降低原料消耗水平。

严格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开支;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运作与管理成本,提高物流专业化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

坚持月度资产盘存,严格产品费用划分,准确成本核算,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合理安排生产、增收节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八、加强节能降耗管理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坚持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降耗。

开发、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开发节能、高效率、连续化、自动化、差别化和绿色环保的纺织机械。印染、化纤等企业应注重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耗能多、耗水大的落后设备。

建立完善节能降耗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和实施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按基本生产用能、辅助生产用能分解落实管理责任,对制冷、制热、制汽,节能照明、回水利用、污水处理等要有专人负责。重点用能单位应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建立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大力推进能源、用水三级计量管理,推广采用中水、热能回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达标排放。

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等,鼓励废水梯级利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用和废热回收综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

九、加强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纺织企业,建立面向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信息系统,促进业务流程和生产过程的优化。加快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行业性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企业资源高效配置。

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环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管理自动化、营销服务信息化、财务管理规范化。充分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系统资源,发挥信息化的综合效益,实现应用系统集成化,促进管理决策智能化。

生产终端消费品的服装、家纺等企业要整合内部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鼓励大规模定制,改变传统的设计、制造、营销方式,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加快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高素质职业经理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聘用职业经理,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强化生产定员管理,加强工艺生产用工测定,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工艺及时调整工时定额和生产用工。做好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确定每个工作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技工、技师队伍建设,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发展规划与员工发展计划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员工的各种利益与需求,促进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规范的员工招聘、培训、留用、晋升、退出、奖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努力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员配置。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十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制定符合纺织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构建企业核心文化内涵,逐步普及、深化、规范企业文化建设。针对纺织行业女工多、青工多、农民工多的特点,积极引导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实践活动,通过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创建和谐企业。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各项管理制度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广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规范竞争秩序,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企业发展。

第三篇: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17 15:4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改革公务用车制度,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现就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此反映强烈。为解决公务用车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专门作出部署,强调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进行了积极改革探索,为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改革步伐。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制度、分类保障。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2.统筹协调、政策配套。妥善处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有机衔接。

3.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行示范,地方党政机关加快实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有序推进。

(三)总体目标

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切实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

改革党政机关(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下同)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改革后,行政区域(城区或规定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和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具体范围由各地根据本意见研究确定。

规范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职务待遇和业务消费,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改革后不得再配备车辆;对保留的必要的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经营用车和事业单位业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与年薪制、岗位津贴及国家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等统筹考虑、相互衔接。

(二)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各级党政机关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等因素,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确定本地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统筹资金使用须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制定。对特别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不可预测的特殊事项,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在应急预案中另行制定特殊情况下公务用车保障办法。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补贴标准差距不宜过大,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同一市(地、州、盟)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地方补贴标准层级划分可不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层级完全对应。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补贴标准按属地化原则参照所在地区标准执行,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

(三)妥善安置司勤人员

各级党政机关根据改革后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留用人员;未聘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前离岗等措施妥善安置。依法做好未留用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相关必要支出由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负责指导参改单位做好司勤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参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要依法做好司勤人员安置工作。

(四)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

取消的公务用车,由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规范处置。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取消车辆处置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参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车辆处置收入,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未能及时处置的车辆,采取设立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或社会化车辆租赁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减少车辆闲置浪费,过渡期由各地确定,政府不得变相为其提供财政性补贴。

四、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

(一)加强定向化保障车辆管理

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核定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的编制和标准,车辆配备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机要通信、应急等车辆要充分考虑不同部门的工作差异,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备,保障到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逐步探索社会化监督的有效形式和具体办法。在从严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优化配置相关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鼓励各地建立跨部门综合性执法用车平台。进一步精简地方公务用车管理机构。

(二)完善财务管理

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各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在编在岗公务员数量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额,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三)加强公务用车监督检查

把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及政务公开范围。党政机关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切实保障公务出行

鼓励公务出行利用公共交通服务。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探索发展适合公务出行的市场化交通定制服务,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及时解决公务出行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改革后公务出行得到有效保障。

五、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责任。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制,负责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确保改革扎实稳步推进,既要改成,更要改好。

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牵头,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各地区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深入调查研究,细致统计测算,周密制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时限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改革任务。已先行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地区和部门要按本意见进行规范。

(三)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切实加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舆论宣传工作,做好政策解读,阐释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广大公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改革,努力为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关于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7-07-03 15:10:5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豫医改〔2017〕4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36号)和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精神,全面推进我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我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导,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围绕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努力实现“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的签约愿景。

(二)目标任务。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筹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从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入手,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2017年底,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困难群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现全覆盖。2020年,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力争每个家庭拥有1名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电子健康档案。

二、服务模式

推行“家庭签约、分类管理、团队服务”的运行模式,组建以二、三级医院(包括中医、专科医院,下同)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支撑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主体、乡村或社区医生为一线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层级化团队服务。

(三)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负有维护群众健康和医保基金守门人的责任。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等。随着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深入推进、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四)服务团队。由家庭医生代表家庭医生团队与签约居民签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并提供团队服务。城市签约服务团队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或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与公卫医生、护士、妇幼保健人员等组成。农村签约服务团队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或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与公卫医生、护士、妇幼保健人员和乡村医生等组成。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支持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二级以上医院应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五)家庭签约。根据服务半径和人口划分签约服务区域,以家庭为单位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签约周期原则上不少于1年,期满后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团队签约。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户数不宜超过1000户。

(六)支撑平台。整合共享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依托二、三级公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区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建设,构建定位明确、分工协作和防、治、管“三位一体”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和地理位置与2家以上的二级以上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纵向协作和双向转诊关系,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七)分类管理。家庭医生团队根据签约对象人员构成和健康状况分类管理,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健康需求。

(八)推动组合式签约。引导居民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二、三级医院,建立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内医疗机构就医的,可享受优先预约挂号、优先住院等服务,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外就医的,应当按规定程序转诊。

三、签约内容

(九)服务项目。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和就医路径指导、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是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健康评估以及康复指导等,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作用,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中应包括一定比例的中医药服务。

(十)“服务包”设置。研究制定“基础性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基础性服务包”面向全人群,包含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提供预约就诊、便捷转诊、慢病长处方等服务;“个性化服务包”面向个性化需求的人群,是在开展“基础性服务包”的基础上拓展的服务,包含健康评估、康复指导、中医“治未病”、家庭病床、居家护理、远程监测以及特定人群和特殊疾病健康管理等内容,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服务包”设置的服务项目、内涵、流程、规范、标准和费用,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结合实际协商确定。

四、付费机制

(十一)签约服务费。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收取签约服务费用的不再另外收取一般诊疗费。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按规定实施救助。签约服务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

五、激励措施

(十二)调动“需方”积极性。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模式,主动向签约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让签约居民享有预约转诊、用药衔接、医保支付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

(十三)调动“供方”积极性。根据国家部署和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中、高级职称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补贴政策。赋予家庭医生团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收入分配、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将优秀人员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签约服务水平。逐步扩大、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二级以上医院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豫政办〔2014〕161号),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结构比例,重点向签约服务考核优秀的人员倾斜,扩大家庭医生团队职称晋升空间。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对成绩突出的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表扬,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与家庭医生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进修制度,拓展培训渠道。加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签约服务质量。落实《卫生部关于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转岗培训或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变更执业范围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94号)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发〈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卫医发〔2001〕169号)精神,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临床医师“全科医学专业”注册和加注工作,做到应注尽注。

六、管理方式

(十四)职责划分。家庭医生团队负责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团队组建和任务分配。区域内二级以上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

(十五)监管考评。建立以签约对象数量与结构、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群众满意度、费用控制、基层就诊比例、中医药服务比例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家庭医生团队开展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医保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以及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鼓励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估考核。

七、配套政策

(十六)医保支付。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引导作用,拉开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对签约服务对象实行差异化政策,鼓励参保人参与签约服务。对符合规定通过家庭医生转诊的住院患者,向上转诊时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向下转诊时不再另设基层住院起付线。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打包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非政府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允许慢病门诊统筹患者在签约基层就诊。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

(十七)用药衔接。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目录,有效衔接基层与二、三级医院医保用药目录,基层可备案采购二、三级医院医保目录内非基本药物。慢性病签约患者在基层就诊时,可一次性开具1-2个月药量的长处方。

(十八)协作联动。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区域联动。县域按照“县带乡、乡管村、县联市”的办法开展协作医疗,城市市区探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通过上级医院专家下沉会诊、驻点服务等方式,带教家庭医生团队。二级以上医院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留专家号,建立绿色转诊通道。

(十九)人才培养。通过基层卫生人才工程,拓宽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渠道,加大在职人员转岗培训力度,落实全科医生双注册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成立全科医学科,扩充和稳定全科医生队伍。加强乡村一体化建设,对无人执业的村卫生室,可以统筹调剂或由乡镇卫生院派驻具备执业资格人员在村卫生室执业。鼓励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含中医专科医师)以及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团队。

(二十)机构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认真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10万居民范围内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支持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必需设施设备配备,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家庭医生配备统一的着装、出诊装备、交通工具等。

(二十一)信息化建设。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签约服务信息化支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基础数据库,实现基本医疗、基本医保、基本公卫等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八、组织实施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联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各级医改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合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确保政策落地,群众受益。发展改革(价格)部门要积极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配备,做好签约服务价格的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要统筹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补偿资金,建立与签约服务数量和质量相挂钩的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人事政策;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统一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对签约服务行为的监管。

(二十三)突出示范带动。按照“搞好试点、抓住重点、破解难点”的要求,持续推动焦作市、新密市和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创新。选择中牟县、郏县、息县和郑州市金水区、许昌市魏都区作为县域和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省示范联系点,重点在服务模式、“服务包”设计、医保支付、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探索,为全省深入推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省、市各部门要加强对示范联系点的指导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二十四)做好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政策,重点突出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好处,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

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省医改办代章)

2017年6月29日

第五篇:简历格式全面指导

学生的工作经验少,写不出东西来,显得页面不够丰满。要按我们在前面讲的格式,也很尴尬。因此我们在这里特别介绍一些弥补的技巧:

1.教育背景中写相关课程。但千万不要为了拼凑篇幅,把所有的课程一股脑儿地都写上。

2.奖学金一项一行。许多学生每年都有奖学金,这样一来,也可写出三四行,甚至更多。

3.拉长句子。每个句子都可加入一些词拉长一些。其实拉长并不难,难的是缩短。

4.自然地多换行,多写点句。

5.加大字号。可将10号,小五改成12号,小四。

6.社会工作细节放在工作经历中。这样会填补工作经验少的缺陷,例如,您在做团支书、学生会主席等社会工作时组织过什么,联系过什么,参与过什么都可以一一罗列。如果只做过一件事,那就应该尽量把它掰开了写,如领导过多少人,完成了什么事,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样一来,起码就有了三行。如果做了更多的事,一件一行就可以了。行文简洁的原则还是要遵守的。

7.暑期工作。作为大学生,雇主通常并不指望您在暑期工作期间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当然如果您有就更好了。不过即使实在没有,就算是在父母的单位呆过几天,也不妨写上。这样也算是显得接触过社会,了解了些行业,做过了些工作。但您一定要能说上几句才写在简历上。否则将来面试时,您恐怕会被问得张口结舌,显得很尴尬。

8.中学情况。不过这方面的内容不要写太多。有的人中学经历特辉煌,做过学生会主席、当过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但一般作用不大。当然,如果您在中学时得过国际奥林匹克比赛大奖或全国性的大奖,不妨提上一笔。

特别注意

1.绝无拼写错误。现在文字处理软件都有拼写检查(Spelling Check),您实在没有理由拼错,否则雇主会觉得您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去做。因此这是完全不能容许的错误。

2.小心相近字。这是拼写检查查不出的错误,要尤为小心。例如,有一位专业是经济学的同志,他本应写Major: Economics(专业:经济学),但却误写成了Mayor: Economy,摇身一变,成了主管经济的市长。

3.避免明显的语法错误。这并不是说一点儿语法错误都没有,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母语,稍微有一点小错,别人也是能够谅解的。

4.请友人帮忙看一下。这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一是从拼写、语法、句式等方面来看,有无错误;二是从构思的角度上来看,有没有更合适、更恰当的表达。旁观者清,换一个角度,别人经常能提出一些特别好的建议来。

5.Objective写不写?有人写,有人不写。其实写和不写各有利弊。如果写上,当然显得目标明确,非这个行业、这个部门不可,但同时也就限制了您在别的行业发展的可能性。比如,毕业生在申请像“诚迅”一类的公司时明确写上了所选部门,那么万一这个部门没有录用您,而您又好像非这个部门不可,您就很可能失去了在“诚迅”其他部门工作的机会。但如果您什么都不写,雇主参照您的背景和一些测试的结果也许认为您更适合别的部门,这样您就可能获得新的机会。通常美式简历的规范写法都是不写Objective的。

纸与字体

1.纸质,纸的颜色和质地在求职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选择简历专用的如高级米黄色钢古纸等。

2.规格,至少80克,或100克左右。在北京许多地方都用60、70克的纸,这类纸往往显得轻飘飘的,质感很差,这是会丢分的。

3.尺寸,A4,即29.7厘米长,21厘米宽。

4.字体,建议用Times New Roman或Palatino。在哈佛商学院的字体是“Palatino preferred, Times New Roman acceptable.”

5.字号,一般最好用10号,即小五。不过,就象刚才讲的那样,在学生简历中也可用12号字,即小四。

6.激光打印,这无非是稍微贵一些。另外,还要注意尽量要提前一点打好。因为在光洁的打印纸上检查文字会比在屏幕中搜索更能找到简历中细微的错误。一旦发现问题,再回过头去订正就难免手忙脚乱。因为谁知道打印机会不会塞了纸,缺了墨或出了什么别的差错,到时候再抓耳挠腮就来不及了。匆匆而就的简历往往疏于斟酌而出现纰漏,专业人员一眼就能看出来。

7.间距,上下(天地头)一样,大约2-3厘米;左右一样,大约1.2-2.5厘米;最左边的bullet point到左页边的距离保持在3.8-5厘米。

下载关于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面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国有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升国有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全区国有国有企业......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反违章管理指导意见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反违章管理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统)反违章工作,指导好各发电企业反违章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公......

    写字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写字教学提升书写水平的实施意见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综合前期教研室各项素质抽测考核,尤其是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书写水平评估,我校学生书写水平位次不高,距离学校......

    特教指导意见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特教教学指导意见 本年度,特教学校将继续围绕以“残疾儿童健康发展”为主线,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材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特殊教育教学的发展。具体......

    毕业论文指导意见[范文]

    第一次指导:(2011年11月14日) 一、经过了老师的指导,确定了论文题目《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探讨》 二、毛老师对论文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一些建议:论文初步定为三个部......

    教研室指导意见

    枣强县教体局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我县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应看到,我县在教学工作中还在一定程度......

    社区工作指导意见

    进一步加强社区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1年10月13日,公安部消防局、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在吉林省长春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社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会......

    带薪休假指导意见

    ××集团 带薪年休假实施指导意见为贯彻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范集团下属各公司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的实施办法,制定本实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