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曲靖市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十)
2013年曲靖市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中、小学信息技术)模拟考试试卷
(十)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
1.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于()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工业自动化
2.办公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A.数据处理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办公自动化
D.辅助设计 3.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A.将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
B.负责诊断机器的故障
C.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使用
D.负责外设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4.当一个文档被存储且关闭窗口后,该文档将()A.保存在外存中 B.保存在内存中 C.保存在剪切板中
D.既保存在外存也保存在内存中
5.当打开一个Excel工作薄时,该工作薄中的工作表()A.全部被打开
B.只有在工作表标签处列出的工作表被打开 C.只打开前3个工作表
D.只是包含有数据的工作表被发开
6.小键盘区位于键盘最右边,该区的数字键大都有“输入数字”和“光标控制”双重功能,双重功能是通过________键来进行切换的。
A.Ctrl B.Shift C.Caps Lock D.Num Lock 7.Delete键的功能是()A.删去光标后的一个字符 B.删去光标前的一个字符 C.光标移到下一行的行首 D.光标向上移一页
8.在Word操作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次保存时都要选择保存的文件名
B.保存时既可以保存在硬盘上,也可以保存到软盘中去 C.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完“保存位置”、“文件名”、“保存类型”之后,单击“确定”可实现保存
D.在第一次保存时会弹出“另存为”的对话框 9.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一段计算机程序
B.磁盘格式化可以清除该盘上的病毒
C.计算机病毒只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
D.计算机防病毒软件不可能防范所有的计算机病毒
10.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管理功能 C.数据操纵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11.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用户若要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夹,须在鼠标单击操作之前按下________键。
A.Ctrl B.Shift C.Alt D.Tab 12.对当前正在编辑的文档中已经选取的字符进行字形、字体、字号设定,应当使用的菜单是()
A.格式 B.编辑 C.文件 D.工具
13.可以编辑幻灯片中文本、图像、声音等对象的视图方式一定是()A.幻灯片视图方式 B.幻灯片浏览视图方式 C.大纲视图方式 D.幻灯片放映视图方式 14.所谓应用软件,指的是()A.所有能够使用的工具软件
B.能被各应用单位共同使用的某种特殊软件 C.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D.所有微机上都应使用的基本软件
15.Windows中,多媒体的应用程序在_______管理中
A.帮助
B.多媒体
C.附件
D.设置 16.两个字节表示_______位二进制位
A.16位 B.32位 C.8位 D.4位
17.Lnternet网上提供的工具类服务中,_________支持用户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拷贝到另一台计算机。
A.FIP B.Telnet C.E-mail D.BBs 18.多媒体信息不包括()
A.景象、动画 B.文字。图形 C.音频、视频 D.声卡、光盘 19.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关系数据库,就其应用领域而言属于()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计算机辅助设计 D.实时控制
20.在“画图”中打开和保存的默认图形格式为()A.BMP B.PCX C.MPEC D.JPG
二、填空题
布。
1.信息处理过程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信息的_______、________、存储和发2.Windows管理系统资源的两个重要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_。
3.程序执行的局部性原则体现在________局部性好呢________局部性两个方面。4.在局域网中,给用户提供共享资源是可以设置权限的,用户权限三种类型,即完全______、_________。5.TCP/IP协议是一种协议集,它的名称来自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TCP和IP,IP是网际协议,TCP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软件测试的过程。
2.简述Word退出的四种常用方法。
3.简述在一台裸机上安装新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主要步骤。
4.简述对运算速度的衡量方法。
教法技能(信息技术教学)
一、简答题
1.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是什么?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案应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二、教学设计题
1.请以“网络安全”为题,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 A 2 A 3 C 4 A 5 A 6 B 7 A 8 A 9 C 10 C 11 B 12 A 13 A 14 C 15 C 16 A 17 A 18 D 19 B 20 A
二、填空题 传递 采集 加工 2 我的电脑 资源管理器 3 时间 空间 4 只读 根据密码访问 5 传输控制协议
三、简答题 1 ⑴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各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其目的是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⑵集成测试。集成软件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过程,它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并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⑶确认测试。确认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⑷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将通过测试确认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组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⑴选择“文件”|“退出”命令;
⑵单机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图标,选择“关闭”命令; ⑶双击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图标; ⑷按ALT+F4组合键。在一台裸机上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的主要步骤如下: ⑴磁盘分区与格式化(也可以在(3)步中完成); ⑵设置从安装光盘引导系统; ⑶按照系统提示进行安装操作;
⑷系统登录成功后,安装相关设备驱动程序以及网络配置; ⑸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⑹安装需要的应用软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指计算机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数,对运算速度的衡量有以下方法:
⑴根据不同类型指令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频繁程度,乘上相应系数,求统计平均值,这时所指的运算速度是平均运算速度。
⑵以每条指令执行所需时钟周期数CPI来衡量运算速度。⑶以MIPS和MFLOPS作为计量单位来衡量运算速度。
参考答案(教法技能):
一、简答题 ⑴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⑵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形成。
⑶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2 ⑴课题名称,即授课的名称;⑵课型,课时。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类型;课时是教学内容的时间单位,一个课时就是一节课所占用的时间 ⑶教学目标。⑷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使用的工具。⑸教学重点和难点。⑹教学方法。⑺教学过程。⑻作业设计。⑼板书设计。⑽课程反思。
二、教学设计题 1 略
第二篇:2012年曲靖市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十)
2013年曲靖市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中、小学信息技术)模拟考试试卷
(十)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
1.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于()
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D.工业自动化
2.办公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
A.数据处理B.计算机辅助设计
C.办公自动化D.辅助设计
3.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A.将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
B.负责诊断机器的故障
C.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使用
D.负责外设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4.当一个文档被存储且关闭窗口后,该文档将()
A.保存在外存中
B.保存在内存中
C.保存在剪切板中
D.既保存在外存也保存在内存中
5.当打开一个Excel工作薄时,该工作薄中的工作表()
A.全部被打开
B.只有在工作表标签处列出的工作表被打开
C.只打开前3个工作表
D.只是包含有数据的工作表被发开
6.小键盘区位于键盘最右边,该区的数字键大都有“输入数字”和“光标控制”双重功能,双重功能是通过________键来进行切换的。
A.CtrlB.ShiftC.Caps LockD.Num Lock
7.Delete键的功能是()
A.删去光标后的一个字符
B.删去光标前的一个字符
C.光标移到下一行的行首
D.光标向上移一页
8.在Word操作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次保存时都要选择保存的文件名
B.保存时既可以保存在硬盘上,也可以保存到软盘中去
C.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完“保存位置”、“文件名”、“保存类型”之后,单击“确定”可实现保存
D.在第一次保存时会弹出“另存为”的对话框
9.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一段计算机程序
B.磁盘格式化可以清除该盘上的病毒
C.计算机病毒只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
D.计算机防病毒软件不可能防范所有的计算机病毒
10.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
A.数据定义功能B.数据管理功能
C.数据操纵功能D.数据控制功能
11.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用户若要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夹,须在鼠标单击操作之前按下________键。
A.CtrlB.ShiftC.AltD.Tab
12.对当前正在编辑的文档中已经选取的字符进行字形、字体、字号设定,应当使用的菜单是()
A.格式B.编辑C.文件D.工具
13.可以编辑幻灯片中文本、图像、声音等对象的视图方式一定是()
A.幻灯片视图方式B.幻灯片浏览视图方式
C.大纲视图方式D.幻灯片放映视图方式
14.所谓应用软件,指的是()
A.所有能够使用的工具软件
B.能被各应用单位共同使用的某种特殊软件
C.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D.所有微机上都应使用的基本软件
15.Windows中,多媒体的应用程序在_______管理中
A.帮助B.多媒体C.附件D.设置
16.两个字节表示_______位二进制位
A.16位B.32位C.8位D.4位
17.Lnternet网上提供的工具类服务中,_________支持用户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拷贝到另一台计算机。
A.FIPB.TelnetC.E-mailD.BBs
18.多媒体信息不包括()
A.景象、动画B.文字。图形C.音频、视频D.声卡、光盘
19.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关系数据库,就其应用领域而言属于()
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
C.计算机辅助设计D.实时控制
20.在“画图”中打开和保存的默认图形格式为()
A.BMPB.PCXC.MPECD.JPG
二、填空题
布。1.信息处理过程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信息的_______、________、存储和发
2.Windows管理系统资源的两个重要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_。
3.程序执行的局部性原则体现在________局部性好呢________局部性两个方面。
4.在局域网中,给用户提供共享资源是可以设置权限的,用户权限三种类型,即完全______、_________。
5.TCP/IP协议是一种协议集,它的名称来自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TCP和IP,IP是网际协议,TCP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软件测试的过程。
2.简述Word退出的四种常用方法。
3.简述在一台裸机上安装新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主要步骤。
4.简述对运算速度的衡量方法。
教法技能(信息技术教学)
一、简答题
1.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是什么?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案应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二、教学设计题
1.请以“网络安全”为题,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A2 A3 C4 A5 A6 B7 A8 A9 C10 C11 B12 A13 A14 C15 C16 A17 A18 D19 B20 A
二、填空题传递采集加工2 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3时间空间4只读根据密码访问5 传输控制协议
三、简答题⑴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各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其目的是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⑵集成测试。集成软件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过程,它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并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
⑶确认测试。确认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⑷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将通过测试确认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组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⑴选择“文件”|“退出”命令;
⑵单机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图标,选择“关闭”命令;
⑶双击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图标;
⑷按ALT+F4组合键。在一台裸机上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的主要步骤如下:
⑴磁盘分区与格式化(也可以在(3)步中完成);
⑵设置从安装光盘引导系统;
⑶按照系统提示进行安装操作;
⑷系统登录成功后,安装相关设备驱动程序以及网络配置;
⑸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⑹安装需要的应用软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指计算机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数,对运算速度的衡量有以下方法:
⑴根据不同类型指令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频繁程度,乘上相应系数,求统计平均值,这时所指的运算速度是平均运算速度。
⑵以每条指令执行所需时钟周期数CPI来衡量运算速度。
⑶以MIPS和MFLOPS作为计量单位来衡量运算速度。
参考答案(教法技能):
一、简答题⑴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⑵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形成。⑶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⑴课题名称,即授课的名称;⑵课型,课时。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类型;课时是教学内容的时间单位,一个课时就是一节课所占用的时间 ⑶教学目标。⑷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使用的工具。⑸教学重点和难点。⑹教学方法。⑺教学过程。⑻作业设计。⑼板书设计。⑽课程反思。
二、教学设计题略
第三篇: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一、教育
(一)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二)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2.民主性;
3.革新性。
(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方面”;2.实施“科教兴国”;3.推进素质教育。
(五)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基本特征。
二、学校
(一)现代学制的构成:1.纵向——学校级别;2.横向——学校类型。
(二)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
(三)学校文化:1.概念;2.形成;3.分类。
(四)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3.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4.沟通的形式;5.沟通的障碍;6.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五)家庭教育:1.家庭关系及其教育的类型;2.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六)社会教育:
1.影响小学生发展的社会因素;2.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
三、学生与教师
(一)几种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批判;
2.环境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3.辐合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4.正确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论点。
(二)儿童发展的普遍特点: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三)教育的科学性与儿童的健康发展:1.教育目标;2.成熟的基础;3.整体与个体;4.儿童的主体性。
(四)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新界定:1.终身发展——主导价值;2.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3.个性化发展——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
(五)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学习环境提出新要求:1.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2.强调学校学习与社会环境相联系;3.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新。
(六)教师的社会作用。
(七)教师劳动的特点。
(八)教师必备的素质:1.文化素质;2.教育素质;3.职业道德素质。
(九)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学生观:1.独立自主的人;2.有无限的创造潜能;3.完整和有差异的人。
(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发展的片面性,实现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四)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表述。
五、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小学德育的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1.《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对任务的规定;2.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3.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4.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二)小学智育的任务与内容:1.传授知识;2.发展技能;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小学体育的任务和小学生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小学美育的任务和类型。
六、课程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二)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2.面向全体学生;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
七、教学
(一)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活动的本质:1.是学生的认识;
2.是间接的认识;3.具有领导的认识。
(三)教学模式:1.概念;2.种类。
(四)教学原则:1.概念;2.常用教学原则体系。
(五)班级授课制:1.主要特征;2.优越性;3.局限性。
(六)其它几种教学组织形式:1.分层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3.小班教学。
(七)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实验法;5.实习作业法;6.练习法;7.参观法。
(八)发现学习法与探究研讨法。
(九)备课与上课:1.备课应做的主要工作;2.好课的标准。
第四篇:2008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2008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前 言
为了指导和规范2008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2008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形式和内容,其内容依据省内外师范院校近年使用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选取,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本《考试大纲》解释权属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考 试 性 质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素养,按招考录用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考 试 形 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教育学》满分为50分,《教育心理学》满分为50分,二者合卷共10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题类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试题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考 试 内 容
教育学(高中教学岗位)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方法。
二、现代教育的基本结构,基本特征;现代中学教育的性质、特点。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涵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的现代化的制约因素;素质教育对人的现代化的作用;发挥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要注意的问题。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特点与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分类与层次结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表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六、现代教育制度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制的含义及三种类型;影响现代学制的因素;现代学制的改革。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我国学制结构的改革。
(三)义务教育的界定;义务教育的特点;终身教育的思想及发展动向。
七、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道德素质要求;教师的知识素质要求;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分析及专业发展的实施途径。
(二)学生观的含义及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类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八、课 程
(一)课程本质(内涵);课程的发展趋势;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策略;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与特点;现代课程实施的策略和对教师的要求。
九、教 学
(一)现代教学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本质和基本关系。
(三)程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
(四)教学策略的含义;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策略。
(五)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概念,主要优缺点与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原则。
十、德 育
(一)德育的概念、任务与主要内容。
(二)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品德的心理结构;德育的途径;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原则。
(三)现代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德育模式;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十一、教育测量与评价
(一)教育测量概念;学生学习状况测量的有效条件;编制学生学习状况测量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状况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育评价概念、功能与基本类型;教师教学活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十二、高中教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教育心理学(高中教学岗位)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定义与一般特点。
(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五)高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三、学习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的定义,类型。
(二)学习迁移的概念。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四、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积极性的定义,作用。
(二)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三)制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四)学习积极性的激励;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理解:理解的概念,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教学中促进理解的途径。
(二)知识的保持:知识保持与遗忘;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
(三)知识的应用:高中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与过程;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的定义、种类。
(二)技能的形成过程,标志,条件。
(三)动作技能训练的方法。
(四)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条件。
(五)智力训练的方法。
七、智力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智力的定义,智力发展与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
(三)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效条件。
(四)创造力的定义。
(五)高中学生创造力的特征与培养。
八、品德心理
(一)品德的定义。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区别。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品德形成的过程: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理想的形成、道德评价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情感的内容、道德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训练,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五)高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界定;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消除疑惧心理的对立情绪;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巩固新的行为习惯;采取多样的教育措施。
(六)高中学生品德评价。品德评价的概念;品德评价的功能;品德评价的心理效应;品德定性评价的方法;品德定量评价的方法。
九、高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高中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定义;学生能力的差异;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学生人格的个别差异:人格的定义;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学生的人格差异。
(三)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性别特征与智力差异。
(四)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定义,因材施教的意义与作用;禀赋优异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与教育。
十、高中学生的心理卫生
(一)心理与心理健康。
(二)心理卫生工作在教育上的意义与作用。
(三)心理障碍与心理异常。
(四)心理卫生教育与方法。
十一、班集体管理心理
(一)班集体心理:班集体及其特征;班集体成熟的标志;班集体形成的动力结构;班级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作用。班集体形成的阶段;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三)班集体的管理效能:班集体管理效能的定义;影响班集体管理效能因素;提高班集体管理效能的心理学原则。
(四)班集体活动的考评:班集体活动考核的定义;班集体活动考核的原则;班集体活动考核的方法。
十二、课堂教学心理
(一)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的定义;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二)课堂教学的管理技巧:课堂问题行为与产生原因;问题行为的处理与管理技巧。
教育学(初中教学岗位)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二、现代教育的基本要素,基本特征;中学教育的性质、特点。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涵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三)素质教育对人的现代化的作用;发挥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要注意的问题。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特点与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分类:以制定教育目的的主体为标准的分类,以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倾向为标准的分类,以教育目的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的分类;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表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六、现代教育制度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制的含义及三种类型。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我国学制结构的改革。
(三)义务教育的界定,特点;终身教育思想。
七、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道德素质要求;教师的知识素质要求;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
(二)学生观的含义;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表现与类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八、课 程
(一)课程本质(内涵),课程的发展趋势。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策略;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与特点,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九、教 学
(一)现代教学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二)关于教学过程本质。
(三)程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
(四)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概念,主要优缺点;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原则。
十、德 育
(一)德育的概念,任务与主要内容。
(二)德育过程的概念;品德的心理结构;德育的途径;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原则。
(三)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十一、教育测量与评价
(一)教育测量概念;学生学习状况测量的有效条件。
(二)教育评价概念与功能;教师教学活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十二、高中教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教育心理学(初中教学岗位)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定义与一般特点。
(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五)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三、学习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的定义与类型。
(二)学习迁移的概念。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四、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积极性的定义,作用。
(二)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三)制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四)学习积极性的激励,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初中生学习的兴趣;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理解。理解的定义,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教学中促进理解的途径。
(二)知识的保持:知识保持与遗忘;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
(三)知识的应用:初中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与过程;影响初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的定义,种类。
(二)技能的形成过程,标志与条件。
(三)动作技能训练的方法。
(四)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五)智力训练的方法。
七、智力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智力的定义,智力发展与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
(三)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效条件。
(四)创造力的定义。
(五)初中学生创造力的特征与培养。
八、品德心理
(一)品德的定义。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区别。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品德形成的过程: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理想的形成、道德评价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情感的内容、道德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训练,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五)初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界定,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消除疑惧心理的对立情绪,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巩固新的行为习惯,采取多样的教育措施。
(六)初中学生品德评价。品德评价的概念,功能;品德评价的心理效应,品德定性评价的方法,品德定量评价的方法。
九、初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初中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定义;学生能力的差异;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学生人格的个别差异:人格的定义;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学生人格差异。
(三)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性别特征与智力差异。
(四)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定义;因材施教的意义与作用;禀赋优异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与教育。
十、初中学生的心理卫生
(一)心理与心理健康。
(二)心理卫生工作在教育上的意义与作用。
(三)心理障碍与心理异常。
(四)心理卫生教育与方法。
十一、班集体管理心理
(一)班集体心理:班集体及其特征;班集体成熟的标志;班集体形成的动力结构;班级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作用:班集体形成的阶段;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三)班集体的管理效能:班集体管理效能的定义;影响班集体管理效能因素;提高班集体管理效能的心理学原则。
(四)班集体活动的考评:班集体活动考核的定义;班集体活动考核的原则;班集体活动考核的方法。
十二、课堂教学心理
(一)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的定义,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二)课堂教学的管理技巧:课堂问题行为与产生的原因;问题行为的处理与管理技巧。
教育学(小学、幼儿园教学岗位)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小学、幼儿园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
三、学校和学制
(一)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
(二)学校文化的概念和分类。
(三)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四、学生与教师
(一)儿童发展观。
(二)儿童发展的内涵和特点。
(三)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
(二)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
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二)智育的任务和内容。
(三)体育的任务和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
(四)美育的主要任务。
七、课 程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八、教 学
(一)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
(三)教学原则。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要领与班级授课制。
(五)小学、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六)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评改。
九、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十、班主任工作和少先队工作
(一)班主任的职责。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三)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辅导原则。
十一、教育测验与评价
(一)测验、测量、考试与评价的概念界说。
(二)良好测验的标准。
(三)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内容。
十二、学生的法定权利与学校事故的法律责任承担 教育心理学(小学、幼儿园教学岗位)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定义。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三)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四)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五)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小学、幼儿园儿童、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三、学习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的定义、类型。
(二)学习迁移的概念。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四、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积极性的定义,作用。
(二)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三)制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四)学习积极性的激励,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小学生、幼儿学习的兴趣。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理解:理解的概念,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教学中促进理解的途径。
(二)知识的保持。知识保持与遗忘;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
(三)小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形成与过程。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的定义,种类。
(二)技能的形成的过程,标志与条件。
(三)动作技能训练的方法。
(四)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
(五)智力技能形成的条件。
(六)智力训练的方法。
七、智力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智力的定义,智力发展与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
(三)促进小学生、幼儿智力发展的有效条件。
(四)创造力的定义。
(五)小学生、幼儿创造力的特征与培养。
八、品德心理
(一)品德的定义。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区别。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品德形成的过程。
(五)不良品德的界定;形成不良品德的原因;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小学生、幼儿不良品德的矫正,消除疑惧心理的对立情绪,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巩固新的行为习惯;采取多样的教育措施。
(六)小学生、幼儿品德评价、品德评价的概念与功能;品德定性评价的方法;品德定量评价的方法。
九、小学生、幼儿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小学生、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定义;小学生、幼儿能力的差异,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生、幼儿人格的个别差异,人格的定义、影响小学生、幼儿人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学生人格差异。
(三)小学生、幼儿心理发展的性别特征与智力差异。
(四)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定义,因材施教的意义与作用,禀赋优异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与教育。
十、小学生、幼儿的心理卫生
(一)心理与心理健康。
(二)心理卫生工作在教育上的意义与作用。
(三)心理障碍与心理异常。
(四)心理卫生教育与方法。
十一、班集体管理心理
(一)班集体心理:班集体及其特征,班集体成熟的标志,班集体形成的动力结构,班级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作用,班集体形成的阶段,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三)班集体的管理效能:班集体管理效能的定义,影响班集体管理效能的因素,提高班集体管理效能的心理学原则。
(四)班集体活动的考评。班集体活动考核的定义;班集体活动考核的原则;班集体活动考核的方法。
十二、课堂教学心理
(一)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的定义,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二)课堂教学的管理技巧:课堂问题行为与产生原因,问题行为的处理与管理技巧。
第五篇:2010年曲靖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2010年曲靖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专业知识 教法技能 大纲 数 学(高中教育岗位)
曲 靖 市 教 育 局
一、考试性质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共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试题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教法技能”的试题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论述题、应用题。
三、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
1.平面向量: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2.集合、简易逻辑: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3.函数: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极值与最大(小)值;复合函数和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的应用。
4.不等式: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5.三角函数: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园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三角恒等变形;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定理,斜三角形的解法。
6.数列: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几项和的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几项和的公式。
7.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8.极限与连续: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列的极限与无穷大量;极限与连续,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9.单变量微分学
(1)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简单函数的导数,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微分及其运算,隐函数及参数方程所表示的函数的求导法,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
(2)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导数的应用:中值定理,函数的单调性、凸性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
10.单变量积分学
(1)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不定积分的计算。的图象;正弦定理、余弦(2)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存在的条件,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的计算。
(3)定积分应用和近似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平均值、功。11.级数
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12.多变量微积分学
(1)多变量的微分学,偏导数和全微分,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偏导数的链式法则,由方程(组)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2)多变量积分学: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定义和性质,重积分的计算及应用,二重积分的计算、三重积分的计算。
13.数系的扩张与复数的引入:复数的基本概念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14.多项式
数域,一元多项式,整除的概念,最大公因式,因式分解定理,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15.行列式
排列,n级行列式,n级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计算,应用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克拉默法则)。
16.矩阵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秩,矩阵的运算,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秩,矩阵的逆,矩阵的转置。
17.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
18.解析几何(1)平面解析几何
①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点斜式、截距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
②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空间解析几何 ①向量代数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仿射坐标系及直角坐标等,向量的内积,向量的外积,向量的混合积。
②空间的平面和直线 仿射坐标系中平面的方程,两平面的相关位置,直角坐标系中平面的方程,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的方程,直线、平面间的相关位置,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度量关系。
③常见曲面
球面和旋转面,柱面和锥面,二次曲面。1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概率的性质,条件概率,独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常用离散分布,常用连续分布。
(3)统计量及其分布
总体与样本,样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量及其分布。教法技能(数学教学)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框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目标。
3.明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教学和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
4.数学教学方法的启发式原则,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论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教具演示法等的讲解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5.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6.中学数学的逻辑基础:数学概论;数学命题;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数学推理;数学证明。
7.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命题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解题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8.数学教学的基本功:组织教材的基本功;数学解题的基本功;运用数学手段与方法的基本功;组织教学的基本功;中学数学教学评价命题的基本功;参予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功。
9.制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期、单元、章节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考核,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和说课案;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指导、改进、调整教学。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本大纲中所列考试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的要求要达到(1)理解和掌握、(2)灵活和综合运用、(3)全面系统把握知识的相互联系和规律三个层次。对于考试内容中所列高中数学知识要求达到(1)、(2)、(3)层次;大学数学知识要求达到(1)、(2)层次要求。
(1)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考试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判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掌握考试内容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内容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3)全面、系统把握知识的相互联系和规律:要求清晰理解考试内容中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规律,能用较高的观点分析中学数学知识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其原理和规律。
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思维能力: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和资料,并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熟练地应用类比、归纳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2)运算能力:深刻理解法则、公式的原理和推理依据、过程,运用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对计算结果的正误能够进行正确判断和解释。
(3)空间想象能力:具备完整的空间观念,根据条件作出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图象;正确分析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4)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深刻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归纳、整理和分类,熟练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和说明。
(5)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数学修养要求:数学修养指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及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知识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1)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2)深刻理解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运用性等主要特征,并能运用到学习及教学活动之中。
(3)通过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数学教学的实用功能、育人功能和文化功能。
数学考试要求,应充分体现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综合素养的要求。教法技能(数学教学)
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明确数学学科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明确其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3.基本掌握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
5.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函数的最大值为()
A.5 B.4 C.3 D.7
A.6 B.5 C.4 D.3 3.已知球的半径为5,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分别截球面得两个圆,若两圆的公共弦长为8,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
A. B. C. D.
A. B. C.5.曲面()
D.
是
A.双曲抛物面 B.椭圆抛物面 C.双曲柱面 D.锥面
6.若函数A.在 B.
处可导,则
C.
D.
等于()
7.计算()
=
A.2 B.1 C.
二、填空题 8.设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
D.0
的前项的和,且、、成等比数例,则 .
上的射影可能9.已知、为不垂直的异面直线,是一个平面,则、在是:①两条平行的直线;②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③同一条直线;④一条直线及其外一点.
在上面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10.函数
在上展开成幂级数为
.
11.若,则 .
12.交换二重积分
三、解答题 的积分次序后 .
13.若,求它的逆矩阵.
14.已知:,求,.
15.在一块倾斜放置的矩形木板上钉着一个形如“等腰三角形”的九行铁钉,钉子之间留有空隙作为通道,自上而下第一行2个铁钉之间有1个空隙,第2行3个铁钉之间有2个空隙„„第9行10个铁钉之间有9个空隙(如图所示).一个玻璃球通过第一行的空隙向下滚动,玻璃球碰到第二行居中的铁钉后以相等的概率滚入第2行的左空隙或右空隙.以后玻璃球按类似方法继续往下滚动,落入第9行的某一个空隙后,最后掉入木板下方的相应球槽内.玻璃球落入不同球槽得到不同的分数在图中给出,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计算,其中是由轴、轴及直线所围成的区域.
17.设双曲线. :>与直线: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1)求的取值范围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设直线与轴的交点为,且,求的值.
18.用—方法证明:=.
教法技能(数学教学)
一、选择题
1.“无限小数叫做无理数”这个定义的错误是 A.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不相等 C.定义不简明
()
B.定义循环
D.定义项含糊不清
()2 “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正确的是
A.底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B.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B.矛盾律、排中律在数学论证中是反证法的逻辑基础
C.D.平角是一条直线
是因式分解
4.进行“分式基本性质”的教学时,先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再对照着讲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个导入实例,采用的导入方法是()A.创设情景导入法 B.悬念导入法 C.类比导入法 D.发现导入法
二、填空题
5.在一门科学理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维过程,叫做逻辑证明,也称论证. 6.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中,本质属性是,种差是,与名称最邻近的属概念是.7.对什么是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提法,但基本点是一致的,其共同点体现在______.8.《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与分析题
9.简答: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目标.10.请用函数思想解释二次函数不等式
四、教学设计题
之间的关系(其中
与二次方程
常数,).
和二次11.以下列命题作为高一解题教学的一个课题:
“若:<<, <<, : 关于的方程
是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
有两个小于的正根,则请你根据解题教学的基本要求:(1)拟定教学目标;(2)分析重点、难点;
(3)设计出主要教学流程或教学要点.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现行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
3.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相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