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理工大学2012-5]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合同书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同书
项目下达方(甲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项目承担方(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保证顺利实施和完成甲方下达的研究任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于年月日订立如下合同:
一、立项情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编号:
3.项目类别:(委托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专项项目等)
4(学术专著/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5日
6.项目负责人:
7.其他主研人员(按序排列,不超过5人):
二、项目经费
1.本项目经费总计元,大写:,其中,甲方资助经费元,大写:,单位配套经费元,大写:,乙方自筹经费元,大写:。
2.经费拨付后,项目管理单位要单独建帐,单独管理,专款专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办法要求以及合同约定,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项目经费。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完善经费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1
三、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在本合同签字生效后及时按合同规定核拨经费。
2.甲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权检查监督研究进展和经费开支情况,要求乙方按规定及时提供进展报告、结题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等全套资料;在项目完成后,依据申报书、项目合同书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3.若乙方违反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及本合同规定造成本项目不能正常实施和完成时,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追回所拨经费;若乙方因不可抗力,造成本项目不能正常实施和完成时,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追回剩余经费。
四、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有权按照本合同的规定获得甲方项目拨款。
2.乙方应根据本合同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接受甲方的检查和监督,及时报送有关资料。
3.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申报书的项目设计和研究内容进行研究,不得随意变更研究计划,按期提交最终研究成果并办理结项手续。
4.乙方因故确需对研究计划作重要调整、变更或终止研究的,项目负责人须如实填写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重要事项变更审批表,逐级报批。
五、结项要求
结项时研究成果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学术专著:项目负责人为第一作者,完成10万字以上的字稿,正式出版。暂未出版的附采用证明。
2.系列论文:重点项目须公开发表4篇以上同申报主题相同的论文,其中至少1篇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委托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专项项目
等须公开发表2篇以上同申报主题相同的论文,其中至少1篇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核心期刊认定:南京大学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或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
3.研究报告:2.5万字以上,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需证明材料):成果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注;成果被厅局级以上相关部门采纳或写入文件。
研究成果在发表、出版、提交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时,须在显著位臵注明“XX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XX项目以及项目编号”等字样。未注明者不认定为该项目研究成果。
六、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三份(正本为打印原件,副本可复印),甲方存一份(正本),乙方存两份(含正本一份),正本、副本均具同等法律效力。本合同由市教委宣教处负责解释。
甲方乙方
法人代表:(签章)法人代表:(签章)
项目主管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
开户银行:
帐号:
第二篇: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合同书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同书
项目下达方(甲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合同编号:
项目承担方(乙方):崔文卿合同签订地点: 市教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保证顺利实施和完成甲方下达的研究任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于年月日订立如下合同:
一、项目名称:精彩一课
二、项目的具体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是:进入重庆市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研究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精彩多媒体、精彩教案、精彩一课
三、项目总经费:本项目总经费0.4万元(大写 肆仟元),其中甲方拨款0.1万元(大写壹仟元);乙方自筹 0.3万元(大写 叁仟元)。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在本合同签字生效后及时按合同规定核拨经费。
2、甲方有权依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检查监督研究进展和经费开支情况,要求乙方按规定及时提供进展报告、结题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等全套资料;在项目完成后:依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计划申报书》(本合同附件一)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3、若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或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本项目不能正常实施和完成时,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追回剩余经费。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有权按照本合同的规定获得甲方项目拨款。
2、乙方应根据本合同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接受甲方的检查和监督,及时报送有关项目进展报告、结题总结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等全套资料。在项目完成后:按甲方要求进行结题验收。
3、若因甲方违反本合同的规定造成本项目不能正常实施和完成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在本合同附件一中所规定的项目研究期限上进行顺延。
六、本合同的所有附件均作为正式合同内容。
七、本合同的争议应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就协商一致的内容订立变更条款或补充协议;协商不能解决时,可依法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八、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三份(正本为打印原件,副本可复印),甲方存一份(正本),乙方存两份(含正本一份),正本、副本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合同有效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甲方乙方
法人代表:(签章)法人代表:(签章)
项目主管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帐号:帐号:
第三篇:重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庆市科研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利用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设立,面向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组织实施的各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坚持“权责清晰、配置科学、管理透明、程序规范、监督有力”的原则,适用于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组织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实施主体
― 1 ―
第四条
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由市科委、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科技咨询专家、第三方机构共同完成。
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和科技咨询专家应当事先在“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系统)中注册备案,且达到社会信用等级和科研信用等级的相关要求。
第五条
市科委负责统筹制定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统筹发布项目指南、配置项目经费和下达立项计划,统筹组织第三方机构的遴选、管理、监督,统筹实施项目经费的使用监督、绩效评估等项目管理重大事项,统筹加强科研信用、科技报告等项目综合监管体系建设。
第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包括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本办法所称项目牵头单位包括单独承担项目的单位和联合承担项目的牵头单位。
项目牵头单位是重庆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应当制订和落实本单位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制度规范,落实项目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协调管理项目任务的组织实施与重要事项,审核并提交真实、有效的项目资料及其证明材料,依法依规调整项目预算。
项目参与单位可以是市内外的法人组织,应当按照项目牵头单位要求和项目分工情况履行相应职责。
第七条
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
― 2 ―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牵头单位的在职人员,同一只能申报同一类别的项目1项,且申请主持项目和主持在研项目的总数不超过2项。主要负责牵头制订具体方案和组织项目实施,按规定安排和使用项目经费,向项目牵头单位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按要求撰写、提交和归档科技报告等项目相关资料。
项目参与人由项目承担单位的相关人员构成,且每人申请参与项目和参加在研项目的总数不超过3项。
第八条
科技咨询专家是指在市科委的“重庆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中注册,接受政府部门委托或受托第三方机构邀请,参与项目咨询论证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综合管理人员。
科技咨询专家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熟悉咨询项目所在领域或行业的科技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科技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在本领域或行业内权威性较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提供个人咨询论证意见。
科技咨询专家应当严守项目申报主体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并负责真实、及时地更新专家库个人信息。
第九条
第三方机构是指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并按相应要求开展服务工作的法人组织,包括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和经费监管第三方机构。
― 3 ―
第三方机构应当公平、公正、客观的实施受托事项,制订受托管理的具体操作规则、工作纪律和服务规范,并负责相关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
项目设置
第十条
项目分为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三个类别。
市科委可根据预算安排和项目申报情况适度调整各类别项目的资助强度。
第十一条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全市产业发展的基础前沿关键问题和优势学科发展方向,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和自由探索,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采取事前资助方式,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5万元或10万元。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的申报主体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为主;考核目标以论文、专著、专利等为主。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第十二条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聚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 4 ― 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动态及趋势、技术布局、技术选择、技术路径等技术预见研究,或重点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展与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商业模式、科技金融、社会治理、司法保障体制机制等制度创新研究,着力强化决策咨询服务。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采取事前资助方式,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10万元。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的申报主体以新型智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为主,原则上与决策部门联合申报;考核目标以决策建议、技术规划、技术路径等为主。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第十三条
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全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按照技术领域分为产业类项目和社会民生类项目。
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一)产业类项目以市场效益为导向,着眼制定和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围绕探索未来产业、引领新兴产业和支撑传统产业,支持开展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和标准的研发攻关以及应用示范。一般为重点研发项目。
― 5 ―
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引领,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核心产品研制应用实施联合攻关。
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采取事前资助与后补助相结合方式,申请资助额度与项目研发投入按一定比例挂钩,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100万元至1000万元。
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以企业为申报主体,鼓励产学研协同;考核目标以核心技术指标、产品经济效益为主。
(二)社会民生类项目以社会公益为导向,着眼解决制约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的技术瓶颈问题,聚焦事关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支持开展基于应用对象的重大公益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
1.社会民生类一般项目主要针对全市社会民生领域应用主体的社会公益性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社会民生类一般项目采取事前资助方式,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10万元或20万元。
社会民生类一般项目的申报主体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为主,鼓励产学研协同;考核目标以技术指标、社会效益为主。
2.社会民生类重点研发项目重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公益性需求,在生态环保、人口健康、交通城建、公共安全、农业农― 6 ― 村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重大公益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社会民生类重点研发项目采取事前资助与后补助相结合方式,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50万元或100万元。
社会民生类重点研发项目的申报主体以企事业单位为主,鼓励产学研协同;考核目标以核心技术指标、社会效益、应用效益(示范工程)为主。
第十四条
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根据需要可以采取重大主题专项的形式组织实施。
重大主题专项着眼于实施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聚焦全市新兴产业培育,以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创新产品开发为主要目标,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单独发布申报指南并组织实施。
重大主题专项一般应当具有以下实施条件:
1.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领域;
2.对全市有关产业和行业具有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3.所实施项目应当具有创新链或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4.项目牵头单位应当是全市行业龙头企业或关键技术支撑单位;
5.每个重大主题专项一般安排重点研发项目不超过20项,财政科研经费总额5000万元左右。
― 7 ―
第四章
项目申报
第十五条
市科委结合重点工作和预算安排,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项目申报指南。
第十六条
市科委按项目类别发布项目申报通知及申报指南,明确重点支持方向和相关申报要求等内容。项目申报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
第十七条
所有项目实行项目管理系统网上申报。项目相关申报信息和材料,须经项目牵头单位审核后网上提交至项目管理系统。经审核后的项目纸质申报材料须签字盖章,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
第十八条
对完成系统网上申报的项目,市科委根据项目申报通知及申报指南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方可进入立项评审环节;未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不予立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形式审查:
(一)项目的目标任务设定不符合申报指南要求的;
(二)项目的考核指标不符合项目定位或者无法考核的;
(三)项目承担单位不具备承担项目任务基本条件的;
(四)申报书纸质件未按规定签字盖章的;
(五)申请人、申报材料不符合项目申报通知要求的;
― 8 ―
(六)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请的;
(七)其它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第五章
评审与立项
第十九条
项目实行竞争立项,由市科委委托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按照“专家随机抽取、结果实名公示”的基本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项目评审按照项目的类别定位和实施要求分别确定评审标准,可以采取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现场评审等评审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轮评审。评审专家可以采取票决制或计分制等评价方式。
评审专家组由不少于3人且为奇数的成员构成,专家遴选应当兼顾领域、结构合理。
第二十一条
对完成专家评审的项目,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将评审结果提交至市科委,由市科委根据经费预算和工作重点,结合立项评审结果确定当年拟立项项目。
第二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对本人所申报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和评审结果进行查询。对拟立项的项目,由市科委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
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如对公示内容或项目评审结果
― 9 ― 有异议的,须以书面形式向市科委实名反映,市科委经调查核实后反馈处理结果。
第二十三条
通过公示的项目,市科委应当向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发出项目任务书签订通知。项目牵头单位须以项目申报书为依据,确定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等内容,并在收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按要求提交项目任务书。逾期未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二十四条
对已完成任务书签订的项目,经与市财政局会签后,正式下达立项计划通知,并按有关要求拨付项目经费。
第六章
过程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强化法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突出过程服务”的原则组织实施项目,建立健全包括预算调剂、经费监管等在内的项目过程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第二十六条
项目执行期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及时向市科委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填报并提交补充任务书:
(一)变更项目考核指标的;
(二)项目负责人、项目参研人员、项目参与单位发生变更的;
― 10 ―
(三)延长项目实施期限的(可申请延期1次,延长时间最长1年);
(四)遇有项目发生其他重大情形的。
项目牵头单位不得变更。对已在项目管理系统中提交结题材料的项目,不得进行任务变更。
第二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规定制定本单位相应管理办法,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结余资金使用、内部风险防控等管理责任。对不属于市科委审核调整的任务变更情况,项目牵头单位应当按照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自行审批和处置。
第七章
验收与结题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与结题按照“目标任务导向、专家随机抽取、结果实名公示”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项目结题验收以项目任务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为基本依据,根据项目类别可采取审核验收、会议验收、现场验收等验收方式。审核验收由市科委组织实施。会议验收和现场验收由市科委委托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在项目任务书约定的完成时间内,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相关要求通过项目管理系统提交验收材料,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对项目验收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 11 ―
应当提交的验收材料至少应包括:项目结题自评估报告(含经费决算表)、科技报告、相关证明材料(如法定检测报告、用户意见、应用证明、第三方验证证明、经费决算证明等)。
第三十一条
对申请验收的项目,市科委应当对其提交的验收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
第三十二条
对符合验收要求的项目直接进入验收流程;不符合验收要求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补充完善相关材料,再进入验收流程。
对采取审核验收的项目,由市科委相关处室负责审核项目完成情况,并将审核验收结果告知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对采取会议验收和现场验收方式的项目,由评审专家组当场宣布验收结果。评审专家组由不少于3人且为奇数的成员构成,专家遴选应当兼顾领域、结构合理。
第三十三条
项目验收结果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两种情况。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不通过验收:
(一)未完成项目任务书约定的考核指标的;
(二)提供的验收材料及其证明材料不真实的;
(三)项目任务变更未履行相关程序的;
(四)科技报告不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
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系统查询本人所承担项目的专― 12 ― 家验收意见和验收结果。
第三十四条
项目验收结果由市科委在门户网站上对项目验收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公示期内无异议的项目,验收结果为“通过验收”的,市科委应当向项目牵头单位出具结题验收确认单并销号;验收结果为“不通过验收”的,直接进入项目终止流程。
公示期内对公示内容或项目验收结果有异议的,须以书面形式向市科委实名反映,市科委经调查核实后于10个工作日内向项目承担单位反馈处理结果。
第八章
项目终止
第三十五条
项目终止分为主动申请终止、强制终止两类。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主动申请终止项目:
(一)因不可抗拒因素或受现有水平和条件限制,致使项目不能继续实施或难以完成任务书目标任务的;
(二)因项目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已由他人公开、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致使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成为不必要的;
(三)因项目负责人死亡、重大伤残、出国(境)、工作调动、违法犯罪等原因,导致项目无法进行,且无合适的项目负责人可
― 13 ― 替代的;
(四)项目牵头单位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兼并重组等变故,不能继续实施项目的;
(五)遇有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实施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科委可强制终止项目:
(一)项目任务变更未履行相关程序的;
(二)经核实项目牵头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发生重大变故,导致项目目标任务无法实现或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的;
(三)项目未通过验收,且经公示期满无异议的;
(四)项目逾期未结题时间超过6个月的;
(五)经核实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违纪违规和弄虚作假行为的;
(六)因知识产权不清晰,有严重知识产权纠纷或者侵权行为,经调解等方式无法解决问题,导致项目无法进行的。
第三十八条
终止的项目由市科委在门户网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市科委向项目牵头单位发出项目终止通知书,在完成财务审计与清算后销号。
强制终止的项目,市科委还应当对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不良信用记录。
第九章
专家管理
― 14 ―
第三十九条
在项目指南编制、受理审查、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绩效评估等环节,原则上都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专家咨询意见应当作为项目管理与决策的参考依据。
第四十条
市科委牵头组织科技咨询专家库建设,并委托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进行日常维护。
第四十一条
专家遴选应当遵循随机原则和回避制度,根据项目类别定位和实施要求,通过科技咨询专家库实施遴选。
以下人员不宜作为咨询专家选聘:
(一)与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组成员存在利益关系的;
(二)在科技信用中存在不良记录的;
(三)因其它有关情况不宜选聘的。
第十章
经费管理
第四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切实履行项目管理主体职责,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第四十三条
项目牵头单位在项目申报时须编制项目经费预算表,项目验收结题前应当提供经费决算简表及证明材料。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规定范围内,由项目牵头单位审批和履行项目预算调整。
― 15 ―
第四十四条
根据项目类别,市科委可采取“事前资助”或“后补助”等方式予以资助;“后补助”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财政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规定统筹用于研发活动和科研人员激励。
拨付方式可实行一次性拨付或分期拨付。涉及“后补助”经费但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不予拨付相应经费。
第四十五条
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资金在2年内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第四十六条
项目经费必须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终止实施和验收结果为“不通过验收”的项目,由市科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计与清算,并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处理决定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规定将退回全部剩余资金,对有违规使用的资金也应当退回。
第十一章
绩效评估
第四十七条
按照分类评估的原则,市科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不定期对各类别科研项目的实施绩效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科研项目财政预算安排的参考依据。
第四十八条
根据科研项目的类别特点,分别设置绩效评估― 16 ―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指标或社会效益指标,重点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规范性。
第十二章
综合监督
第四十九条
项目管理全流程实行信息化记实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执行进度与状态进行跟踪与查询。在项目组织实施的关键环节,项目管理系统自动推送相关管理与服务信息。
第五十条
市科委对项目管理和实施相关责任主体的不端与失信行为等进行客观记录和信用评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并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对严重失信行为按照有关规定纳入“黑名单”管理。
第五十一条
根据国家科技报告管理相关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进展和结果,编写和提交科技报告,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积累、交流和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报告的提交情况将作为科研项目考核、验收的依据之一。
第五十二条
项目立项、组织实施、结题验收和资金使用等,实行逐级问责制度。对项目管理和实施的相关责任主体建立追踪问责机制。涉嫌违纪违法的,由有权机关依法依纪追究相应责任。
― 17 ―
第五十三条
对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项目,因关键技术、市场前景、产业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项目终止,且原始记录能够证明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已经履行了勤勉责任义务的,不对该项目承担单位或者项目负责人进行不良信用记录。
第五十四条
项目实施过程实行知识产权专利导航机制,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项目结题后可以对项目成果使用权、收益权自行处置。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根据工作需求,市科委可以在不同项目类别中设立非共识项目、专项项目,以及指导性项目、招标项目、联合实施项目等,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另行制订。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渝科委发〔2015〕68号)同时废止。
― 18 ―
第四篇:重庆市教委主任演讲
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设西部职业教育高地
----在中国职业教育论坛上的发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欧可平
(2005年11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向中国职业教育论坛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论坛和洽谈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直辖市。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渝战略目标中,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百万移民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作为全市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摆到了突出的位置。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若干重大决策。近几年来,全市共筹集职教经费2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重庆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保障作用。
总结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为富民兴渝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
我市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百万移民的进程中,深深地感到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效扩大就业再就业、开展农 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百万移民、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此,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作为全市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摆到了突出的位置。2002年全国职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一体两翼”、“分类推进”的重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200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教育工作会,又对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就业准入和职业证书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筹措等作出了重大决策。近年来,职业教育经费渠道进一步拓宽,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土地征用、规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全面落实。“十五”期间,全市共筹集职教经费2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市还将在城市住宅建设配套费、财政增量部分等多方面增加职教经费,再投入20亿多元打造西部职教高地。
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67所,在校生41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7%。2000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连续5年大幅度上升,占高中段教育招生数的48.5%。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在95 %以上。高职、高专院校20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6 万人。
二、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城校互动”的重庆职业教育基地
我市按照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体两翼”的职教发展战略布局,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渝西地区的永川按 “城校互动,资源共享”模式打造重庆职业教育基地的战略决策,通过整合区域性职教资源,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功能全、质量优、效益好的职业院校,把重庆职教基地建成全市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职教改革的试验、示范区。
为推进重庆职教基地的建设,我市制定了重庆职业教育基地事业发展规划和基地园区建设规划,将6.2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重庆职教基地规划区,按三个组团建设。推出了土地成本价供给,免缴学校建设规费,基础设施建到学校周边等加快重庆职教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在两级政府的统筹下,按照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基地建设资金3亿多元,推动重庆职教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了“永川技工”的人才品牌和“办职教来永川,学技能来永川,招技工来永川”的良好氛围,并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初步实现“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基本形成了“城市发展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教发展以城市建设为依托”的城校发展新模式。城市图书馆、艺术中心、市政、商业等设施建设,既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服务广大市民;又充分考虑院校布点,服务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的体育、文化场馆建设既为学生服务,又向市民开放。同时,着力推进院校之间整体互动,在教学、师资、实训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职教基地职业院校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5平方公里,占永川市城区总面积的16%;在20多万人口的城区,集聚了26所职业院校,05年招生3万余人,在校生达到8万余人,占永川市城 区人口的28%。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口结构,提升了市民整体素养。
三是拉动了经济增长。近年来,重庆职教基地为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并拉动了永川GDP增长3.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3亿元,拉动消费4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
三、加大政府统筹和整合资源力度,为库区百万移民提供职业教育的有效服务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库区百万移民。能否让老百姓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能否破解因淹没带来的库区产业空虚化难题,职业教育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为了加快库区职教发展,市政府加强了对库区职教资源的统筹与整合。
一是统筹库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4年,市政府组织力量对发展库区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调研,制定了三峡库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并向国务院有关部委作了专项报告,得到教育部和国务院三建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府明确要求在库区教育发展中,坚持以发展职业教育和移民技能培训为重点,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按照5.5:4.5发展的结构比例。通过整合库区30多所职业院校,60多个职业培训机构,在万州区重点打造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移民技能培训基地。
第二,统筹库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根据库区新兴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造传统专业,开发急需专业,培育优势专业,打造精品专业。目前,库区职业教育形成了以数 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技术、旅游环保、现代物流、特种养殖、水利水电、工民建筑、服装制作、医药医学等为骨干的专业群,基本适应库区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第三,统筹库区职业教育和移民技能培训。市政府明确规定:市级各部门在三峡移民、农村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等工作中,不得重复建设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统筹资金合力开展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近三年来,我市统筹市级有关部门用于职业教育的的资金,为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筹措经费5.23亿元,建设了33个市级、185个区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移民技能培训基地。2004年,全市依托职业院校开展移民技能培训15.6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8万人,转移率为91%。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6.35万人次;完成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9.36万人,为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技能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适应重庆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结合
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我市借鉴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产业界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有效结合。2003年,我市建立了电子、商务、建筑、旅游、汽车五个职业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赋予了“行协委”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2004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将“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的联系,成立行业协调委员 会”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结合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了多方面的有效合作。
一是共同制定新的岗位能力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行业、企业对用人的新要求。二是共同开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课程,教学内容反映了全市支柱产业发展需要。三是共同建设职教师资队伍,选拔企业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四是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无偿提供生产设备,在职业院校建具有“职场”特色的实训基地;同时,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五是共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推行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根本,在做中学,在学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五、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把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
我市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并积极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目前,全市364所中职教育学校中,民办职业学校113所,占总数的31.36%;独立设置的民办高职学院5所,占同类学校总数的29.41%。为做大做强重庆行知职业学校这一民办职业教育品牌,黄奇帆常务副市长两次批示行知职业学校的迁校用地,指示按大学城建设教育用地的政策享受优惠;市政府崔坚副秘书长协调市教委、市发改委等部门将行知职业学校迁建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在征地、规划、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力地推进了行知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行知职业学校按照抗大的精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造了学校+军队+企业+家庭+社会的办学模式,开拓了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新天地,成为我市职教战线的一面旗帜,受到教育部周济部长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我市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认真制定、实施职业教育“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职教的投入,不断推进职教体制、机制、制度和模式创新,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重庆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始建于1940年,原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到重庆市。历经近7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以工为主,工、经、管、理、文、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占地2200余亩,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教授、副教授45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超过70%。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80余人(其中院士8人)。现有研究生及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万余人。
学校在保持学科传统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了以工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构架。目前,学校设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
在2005年教育部组织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秀”结论,2006年我校党委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