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社会事业专项发展建设规划及年度投资计划申报和下达工作制度
国家社会事业专项发展建设规划
及年度投资计划申报和下达工作制度
一、责任单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科
二、责任人
社会发展科实行科长责任制。全州申报和下达国家社会事业建设投资项目规划及投资计划制度责任人为科长。
三、权力运行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31号令)
(三)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社会事业专项发展建设规划的相关文件
(四)国家发改委关于编报社会事业专项发展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相关文件
(五)《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四、项目规划申报程序
(一)组织编制规划。州发改委办公室收到省发改委关于编制社会事业专项发展建设规划的相关文件后进行登记,转送社会科承办。承办人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相关建设标准规定,提出初步方案,经科室研究,提出编制我州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的工作方案,报委领导审定。需联合发文的,会签州有关部门。形成正式文件,印发至各县市发改部门、相关单位和州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各县市发改部门、相关单位和州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认真调研、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要求筛选项目,编制本级、本系统规划项目建设方案,形成正式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州发改委,需联合行文上报的按要求与相关单位联合行文,并提供规划项目相关材料。
(二)规划审核上报。社会科会商州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发改部门和州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申报的规划项目进行初步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和省的规划要求和行业建设标准,申报材料是否齐全;经过综合平衡后汇总编制全州社会事业专项发展建设规划草案和项目建议方案表,报委分管副主任审定、主任签批。需联合行文的,会签州有关部门。形成正式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省发改委。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年度投资计划安排程序
(一)组织完善申报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的规定,州及县市级项目,由我委、各县市发改局组织对本地区已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审查,对已落实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环评审批、资金来源等条件的项目,批复可研报告;对于投资规模小、分布广的项目,为节约建设成本,可分类打捆,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可研报告,由各县市发改委批复。州属项目由州发改委审查批复可研报告。
(二)筛选申报项目。州发改委办公室收到省发改委关于编报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建议方案的通知后进行登记,呈报委分管副主任批示后,转送社会科承办(紧急文件应同时送经办科室)。社会科按照省通知要求,商州有关部门,对各有关县市发改部门和州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上报的国家规划项目进行严格审核,筛选一批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年度中央投资计划申报条件、前期工作完善、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编制年度中央投资项目建议方案,报委分管副主任审批、主任审定。需联合行文的,会签州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里按要求向省上报正式文件及项目附件资料。
(三)下达年度投资计划。社会科根据省发改委下达我州年度投资计划的相关文件,及时转发下达到有关县市发改部门和州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对于省转发国家下达的未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承办人按照我州编制上报省的年度中央投资项目建议方案,及时起草分解计划,送科长审核,报委分管副主任审定、主任签批。需联合发文的,会签州有关部门。形成正式文件下发。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跟踪督查项目情况。社会科会同州有关部门,对国家下达投资的社会事业专项发展规划项目的建设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按要求将督查情况上报省发改委。
六、监督检查
(一)科室内部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查。
(二)接受人大、政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三)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对本制度的执行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七、责任追究
(一)过错责任内容
科内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有下列过错情形之一的,必须追究责任:
1、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准予批准或超越法定职权批准的;
2、违反法定程序做出决定的;
3、不按法定期限办理的;
4、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5、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的;
6、私自泄漏申请单位项目信息的;
7、其它过错行为。
(二)责任主体认定
科内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故意违规、违法办理或者因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下列条款确定责任;
1、承办人故意违规、违法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2、二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过错的,主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承担次要责任,共同主办共同承担全部责任;
3、有关领导批准出现过错的,应追究批准人的领导责任。
(三)追究形式
1、科以下(含科级)有关责任人违反本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委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责令改正,进行诫勉谈话或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
2、副处级以上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的,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3、上述责任人违反制度规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篇:申报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投资计划须知
申报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投资计划须知
一、企业须知:
1、申报建设投资计划前需先取得土地主管部门批复的土地用权的相关文件,以及规划主管部门批复的详细性规划或规划方案。
2、项目总投资应包括土地费用、前期费用、建安工程费、配套费及其它费用。
3、具备开发建设的项目资本金要求。
4、分期实施的项目,要按照规划注重项目的整体性,且每期规模原则不小于4万平方米。
5、建设投资计划审批时限为15个工作日。
二、各区县建委须知:
1、各区县建委要保证商品房投资计划审批工作依法进行,作到公开、公平、公正。下达的商品房投资计划应统一项目编号、统一计划格式,不得随意增加申报要件,并按照行政许可规定的期限办理。
2、各区县建委下达投资计划的地块要以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地界范围和批复的规划方案相对应,不得擅自拆解分期下达。
3、各区县建委正当在商品房项目投资计划下达三日内,将投资计划审批文件报市建委备案。
4、市建委对各区县建委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有越权审批、滥用职权等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篇:2011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申报指南
附件:
2011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
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以推动我市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以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等为主体,推进一批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扩张能力强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群体,支持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一、申报类别 1.科技企业发展类 2.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类
二、申报时间:2010年12月10日-2011年1月21日
三、科技企业发展类
(一)支持类别及申报条件 1.企业规模发展类
以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等为主体,重点支持符合我市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规模扩张速度快的企业;支持具备上市融资条件的企业;支持以龙头科技企业为主、能形成较为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集群。
申报条件:
(1)企业上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或缴税总额不低
— 1 — 于300万元(含按国家政策规定免、退税的额度);
(2)企业在未来两年生产研发资金总投入2000万元以上;(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企业快速成长类
以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等为主体,重点支持项目符合我市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科技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在2-3年内能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的项目。
申报条件:
(1)企业上销售收入3000-5000万元,或缴税总额不低于150万元(含按国家政策规定免、退税的额度);
(2)企业连续两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3)企业在未来两年生产研发资金总投入1000万元以上;(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公共服务平台及园区建设类:经国家部委、省市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为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训、设计、生产、测试、质量保障的公共服务平台;经认定的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建设。
(二)优先支持方向
符合企业规模发展类和企业快速成长类申报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优先支持:
1.获得国内外投资机构投资(2010年1月以后),投资额在1000万元的科技企业;
2.已进入国内上市辅导期的科技企业;
— —3.获得银行贷款(不低于1000万元)的科技企业; 4.产业联盟或产业链中联合申报项目的企业集群; 5.营业收入或应纳税在西安高新区前50名;经开区前30名、航空、航天基地前20名的科技企业;
6.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
(三)重点领域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任务和重点,整合全市优势科技资源,重点支持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领域的科技企业,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执行期限:三年(2011.1-2013.12)
(五)申报材料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申报书; 2.商业计划书;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相关技术水平和资质的证明材料(检测报告、专利等); 5.企业08、09、10三年财务报表及纳税证明(由税务部门出具相关证明即可,包括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减免税收情况);(注:2010年财务报表可在2011年2月底前提供)
具有优先支持条件的企业还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6.获得国内外投资机构投资的证明材料; 7.进入上市辅导期的相关证明材料; 8.获得银行贷款的证明材料;
9.多个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应明确第一承担单位,提供相应
— 3 — 的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技术合作方式、产权归属、投入比例、收益分配等(其中一份原件);
10.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
四、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类
(一)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要求,推动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配合国家、陕西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基地专项及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实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我市高技术产业化进程。
1.申报范围
符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的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领域。
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1、节能环保
2、新一代信息技术
3、生物医药
4、高端装备制造
5、新能源
6、新材料。
2.支持重点
重点支持技术领先、具有自主创新优势、产业化前景好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优先对已获得国家发改委2009-2010年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给与支持和配套,重点培育和扶持国家发改委2011年高技术产业重点支持专项范围内的项目。
3.申报材料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申报书(2)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文件
(3)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及单位基本情况表
— —(4)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
(5)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及单位综合情况表(6)项目汇总表(7)项目备案文件(8)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9)企业08、09、10三年财务报表及纳税证明(由税务部门出具相关证明即可,包括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减免税收情况)(注:2010年财务报表可在2011年2月底前提供)
(二)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
促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
1.管理文件
《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和《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设西安市工程实验室的实施意见》。
2.申报条件
西安市工程实验室主要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大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进行建设。申请建设单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长期从事高技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在行业领域具有领先的、超前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具备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和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具有承担国家或行业重点研发计划的经历;可为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力的配套和支撑条件。
— 5 — 3.申报材料
(1)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文件(2)项目及单位综合情况表(3)项目及单位基本情况表(4)项目备案表(5)项目汇总表
(6)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五、支持方式
1.无偿资助:主要支持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支持资金不超过200万元;
2.贷款贴息:主要支持已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企业,银行已经给予贷款或意向给予贷款项目(以2010年1月1日起至项目计划完成时间内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为准),支持资金不超过200万元;
3.股权投入:采取优先股或普通股,主要支持快速成长型的企业、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的建设,投入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按《西安市财政产业扶持资金股权投入管理暂行办法》实施。
六、申报要求
1.申报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五份;同时报送相关材料的电子文档。申报材料清单及其格式下载网: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或http://www.xiexiebang.com;
2.每个企业只能申报其中一种类别,不得重复申报; 3.配套资金: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园区管委会或区县政府需按 6 — —市财政支持经费额度给予资金配套(股权投入类除外)。市财政、园区管委会或区(县)政府资金配套具体比例为:高新区(沣渭新区)1︰2,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1︰1,区(县)1︰0.5。
4.企业申报材料报送所在园区管委会或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并备案,由所在园区管委会或区县政府相关部门统一报送;
5.报送部门:(1)科技企业发展类
市科技局科技产业处(振兴路137号三楼307室)联系人:刘凡军 赵巧云 88405291(2)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类
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市政府大院1号楼343室)联系人:刘 骥 江 霞 87296603 87295323(3)市财政局企业处(南大街23号)
联系人:王健 87279709
第四篇:XX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 项目建设规划
XX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 项目建设规划
县民政局围绕国家民政项目投向政策,本着“突出养老服务、延伸社区服务、强化减灾服务、抓好事务服务”思路,积极谋划、争取和建设实现民政项目的新突破,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29亿元,组织实施好六大类项目。一是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类项目。投入资金2600万元,在城市街道新建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4个,规划新建农村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0个,新建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4个,新建89个村级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城乡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城市街道和乡镇村、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网络系统。
二是基本养老服务基础建设类项目。争取投入2800万元,开展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新建老年公寓1所;完成新建鼎新镇、中东镇2个中心片区敬老院和乡村50个五保家园建设,建设复退军人慢性病医院,在县老年综合社会福利院机构中设立光荣院。
三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管理类服务类项目。投入资金2900万元,新建儿童福利院1所,残疾人福利托养中心1个(所),新建11个乡镇(街道)慈善捐助站和11个慈善超市,新建殡仪馆1个,新建殡仪服务中心1个;改扩建公益
性公墓1处;新建乡(镇)村公益性公墓30处;新建救助管理站1个,新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新建婚姻登记服务大厅(处)1个;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10个乡镇地名设标工程,实施界线管护工程。
四是民政公共服务保障类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县级民政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新建或改扩建11个乡镇(街道)民政工作站,建设县老年活动中心,新建11个乡镇(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建93个村(社区)及老年人活动站。
五是防灾减灾类项目。争取投入资金2100万元,新建县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1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2座,乡镇(街道)救灾物资仓库11座,完成4个城市社区减灾救灾应急服务站,10个乡镇应急救灾服务站的建设,新建2个大型、10个中型避难场所,新建1个自然灾害科普教育基地,新建93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六是双拥优抚安置类项目。投资1000万元,建设复退军人或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1处,新建1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军供站1个(处),建设残疾军人康复中心1处,配合做好东风烈士陵园维修改造项目建设工作。
第五篇:厦门市集美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厦门市集美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区老龄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为老服务和活动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各项优待老年人政策深入落实,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城乡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区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提升,促进老龄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发展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我区老龄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老龄委的领导下,经过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全区老龄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为: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发挥作用较好,整合涉老机构,共享资源,统一领导,工作成效明显提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更有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普遍开展,初步形成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相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卓有成效,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出台了一系列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尊老、敬老、助老氛围日渐浓厚,老年人参与我区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逐步提高。2010年11月我区被全国老龄委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二)“十二五”是发展老龄事业的关键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保障、长期照料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了“老有所养”的目标,做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布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些都是我区老龄事业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集美老龄事业要在全局中准确定位,把握机遇、寻求突破,争取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区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努力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落实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老年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作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配置社会养老资源,确保城乡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老龄事业发展格局。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服务体系、老年维权机制、老年终身教育体系,保障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丰富和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改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
(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
养老保障方面。完善全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建立统一的高龄老人养老补贴制度。
医疗保障方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与医疗救助制度。协助民政、卫生等部门做好福利院、养老院等托养机构的医疗服务工作。
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分类施保,改进低保救助的方式方法,研究探索支出型贫困的救助办法,制定和完善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残疾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补贴政策,完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补助政策,探索建立贫困家庭以家庭成员为主照顾老年父母的扶助制度。要主动做好特困重病离退休人员的慰问工作,要充分发挥区慈善会、区老年基金会的作用,使重病和生活困难的老人得到及时的关心和救助。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退休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提高社会化管理工作水平;重视离退休人员精神文明建设,做好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宣传组织工作,组织开发形式多样的社区老年人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进一步推动社区老年活动场所等服务设施的建立和建设,针对城乡不同老人的需要,增加服务项目,多层次开展离退休人员的文化活动。按离退休人员人数,及时足额下拨退休人员活动经费,为社区组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提供保障。“十二五”期间,争取实现99%的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起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要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覆盖。努力做到扩大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城镇社区普遍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农村有条件的村建有集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和日间生活照料于一体的支持家庭养老的服务站(点)。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中介组织运作”的工作机制;创新并形成多种服务模式;建立并实行“区分对象、分类施补”的政府补贴制度;着力打造专职服务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专业化为老服务队伍;建立并实施科学的服务质量监督评估体系。组织开展对纯老年人家庭的结对关爱活动,扩大结对关爱覆盖面。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依托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2009]150号),每年新建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要求2011年在城市社区全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农村社区也要基本建立,往后几年转入逐步完善、巩固提高、常态管理的阶段。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重视以“六助”(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的补充作用,巩固居家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要逐步建立完善老人呼救、助急的信息平台。
加快为老社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开展老年人基本状况、求助热线和为老服务网络试点,逐步形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网的基本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之间快速及时、准确地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社会化服务。加快老年人居环境体系的建设。积极参与开展“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的创建活动,营造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居家养老的人居环境。
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有计划地搞好为老服务护理人员职业资格和业务素质提高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和为老服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到“十二五”期末,专业养老护理服务队伍的培训和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
支持发展为老服务产业,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积极研究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龄产业;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开展适合老年人需
求的各种服务项目。
(四)加快老年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区福利养老床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力争达到800张(其中公办478张、民办322张),基本满足机构养老的社会需求。继续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社会福利中心和爱欣老年公寓的养老服务,对新增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积极支持及指导。
加强老年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为重点的老年文化活动设施,区、镇(街)老年活动中心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活动阵地,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争取翻建杏林老年活动中心的羽毛球、气排球馆和门球馆,为广大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优质服务。镇(街)、村(社区)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室)和室外健身活动场地。
深入推进城市无障碍化建设。在公共场所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条件,新建城市道路和养老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已建居住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场所的无障碍率也要逐步提高(达到70%)。在城区中心要建设一座反映全社会尊老敬老主题的城市雕塑。
(五)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认识老年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推进老年文化活动,着力提高老年文化活动水平,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我区开展老年文体活动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对各类专业性老年群众文体组织给予支持和引导。大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文体活动,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活动。推广广场舞、排舞、秧歌、腰鼓等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区老年艺术团的建设与指导,定期举办老年文化活动。继续举办好每三年一届的集美区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并选送优秀节目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演出。
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区、镇(街)要普遍设立老年体育指导站(点),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力争每年组织两次“千名老人健步行”活动,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镇、村要因地制宜地开辟老年人健身场所;逐步建立老年人体检制度。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要重视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要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区老年大学要进一步充实教学设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起到全区示范指导、培训中心的作用。镇(街)、村(社区)都要有老年学校(分校),力争有四分之一达到规范化标准。要利用各种远程教育手段,为更多的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知识普及教育,在老年人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十二五”期末,争取使老年人入学率达到30% 以上。
(六)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执行老年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列入“六五”普法规划,在干部、职工中开展普法教育和敬老道德教育,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敬老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形成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到“十二五”期末,城市普法教育率不低于90%,农村不低于70%。
区、镇(街)司法部门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做到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执行,比较突出的涉老案件要及时回访。区、镇(街)公安部门特别是基层派出所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妥善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惩处。典型案例必要时可公布于众,扩大教育面。
进一步健全区、镇(街)老年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村、社区老年维权岗,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
切实做好对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继续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免费办理《福建省老年人优待证》。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对老年人优待服务的范围和水平。此外,研究建立老年人的社会保护制度,逐步研究探索建立失能、失智、精神疾病等丧失自主行为能力的老年人法
定监护人制度。
(七)支持老年人服务社会
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等“银龄行动”,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
积极开发老年人才市场,建立老年人才资源信息库,将老年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列入全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积极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拓宽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渠道。加强对基层老年协会等老年群众组织的建设与管理,让他们发挥积极参与社会的作用。
广泛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壮大老年志愿者数量。到“十二五”期末,争取使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
四、“十二五”期间落实各项任务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老龄工作领导
将老龄事业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党委、政府要把老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老龄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完善老龄工作制度,镇(街)及老龄委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老龄委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老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创新老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适应老龄事业发展需要。
(二)切实加强老龄机构建设
老龄委办公室要按照“工作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的作用。近期区老龄办需增加2名专职老龄工作干部,镇(街)仍然保持有一位领导专管老龄工作并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工作站要指定1名专职人员专司老龄工作。要加强老龄工作干部培训,提高老龄工作干部综合素质,将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的干劲持续发扬,不断适应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新要求,力争保持全国老龄工作先进行列。
(三)切实加强老龄事业投入
区、镇(街)在制定投资计划、安排投资项目时,要加大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居住区建设要将老年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并认真付诸实施。
按照公共财政框架建设发展要求,形成对老龄事业发展的投入机制。财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逐步加大老龄事业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福利、为老服务以及老龄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等。要鼓励和倡导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有关方面及个人支持老龄事业。
(四)切实加强老龄宣传工作
区、镇(街)宣传机构要大力宣传。发展老龄事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宣传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规、条例,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的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敬老意识,努力营造重视、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调研、交流
要充分发挥区老年学学会与区信息中心的作用,加强老龄事业发展综合统计和信息采集、整理。切实加强老龄问题的对策研究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前瞻性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老龄工作先进经验,参与老龄工作的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老龄工作水平。
(六)切实加强督查评估工作
区老龄办要牵头组织各相关方面和离退休老领导到镇(街)、村(社区)进行分类指导和督查,狠抓落实。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报给党政领导,并力求迅速解决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