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纵观中国临空经济之发展现状
纵观中国临空经济之发展现状
2011-11-3来源:中国民航报作者:如今,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区域经济形态,已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首都临空经济区、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圈、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长沙空港新城、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等分别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新的目标。纵观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中国临空经济正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引擎。目前,北京市顺义区处在中国临空经济的前沿,更多的城市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很多机场城市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选择了8个城市机场所在区域进行比较,顺义区的增长率始终在北京平均增长率之上。最近5年,顺义经济区年均增长25%左右。青岛所在的地区是城阳区,它的增长速度也比青岛市的GDP增长速度快。厦门湖里区、广州花都区等地的GDP增长速度也非常快。纵观8个城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机场所在的小区域对空间经济要素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这8个区域比整个城市平均增长率高出8个百分点左右。可以说,机场周边地区确实是投资的热点,也是整个经济空间当中优质经济要素愿意投资的重要区域。
二是临空经济在中国正在产生五大效应。第一,空港枢纽功能的完善效应。机场与机场周边地区之间,临空经济区是一个互动载体,航空产业链条将会从机场内逐渐向机场外延伸。第二,区域产业的高级化演进效应。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处于高端产业,通过航空产业链条和区域产业链条这种相关的互动关系,能够带动区域内产业向高级化演进。第三,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效应。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是单中心封闭式空间发展模式,其机场通常距离市中心20公里~30公里。在这种模式下,临空经济功能区使得城市空间布局能够向多中心、均衡式发展,能够很好地进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第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效应。临空经济所依托的机场,尤其是枢纽机场,能够直接跟国际上的大城市相连,把国际机场物流点纳入网络,经济要素在这些网络中流动,自然而然形成了外向型经济的平台。第五,能够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就业效应。无论是机场还是临空经济区都能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所以,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这样也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很好地融合起来。
三是临空经济正在吸引五大产业。中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吸引的产业特点不尽相同。第一是航空产业,主要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航空制造业,另一个是航空运输服务业。第二是航空物流业,航空物流业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模式就是利用机场口岸的功能,同时利用机场周边物流基地的保税功能,真正实现港区联动。第三是高科技产品制造业,在吸引这类产业方面,顺义区表现得非常明显,索爱手机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于此。第四是国际商务会展业,主要是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现在顺义区正在规划的国门商务区就是一个代表。第五是康体娱乐休闲业,康体娱乐休闲业无论对于转机旅客,还是机场旁边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现在两种产业同时驱动,临空制造业和特色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固定的发展形态。
四是中国临空经济区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采用综合经济区模式,这个主要是以顺义区的临空经济区和天津临空产业区为代表,天津临空产业区作为天津滨海地区的八大功能区之一来发展。另外一个就是航空城的模式,这以重庆航空城作为代表。
五是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城市还仅仅是停留在规划阶段,但顺义区已经进入到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第二篇: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随着大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也在突飞猛进,成为国际私人银行发展中的的重要推进力量。私人银行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和主要的利润来源,其业务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突显优势,日益成为现代化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尚需时间来走向成熟。这个时间的长短,既依赖于大陆新兴富裕阶层的投资理念,也取决于国内政策面的调整。以高端客户的金融需要来看,需要及时的提升投资理念,了解并认知私人银行的业务内容;以银行服务的角度来说,需要及时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供更好的产品,另外还要加强业务培训、培养高素质的银行服务人才。在当前的政策与法律制度下,多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并利用各种投资理财资源,多方进行强强联合,加强合作共赢。所以,要重视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的开发研究新的产品与服务,强化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力,才能完善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盈利来源仍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相对于发达国家银行30%以上的中间业务收入,银行盈利结构较为单一,受利率、信用等风险的影响较大,因此利润波动幅度也较大。私人银行业务大部分属于中间业务领域,其利润率远高于传统业务,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至今,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在于自身定位模糊,发展模式不清带来的盈利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外资私人银行成熟的经营模式在中国亦存在水十不服等困扰,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陷入了盈利难的境地。因此,中资商业银行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打造本土化的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进而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三篇: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展开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
一是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动脉产业。在企业的层次上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产品生态设计,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努力实现废物的最小化、资源的最大化、终极处置的无害化。目前中国的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有近400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
二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建设和改造的新型工业园区。推动同区内的企业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延长原材料的加工链条,使上游企业排放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料。实现区域范围或企业群之间的资源最佳利用和废物最少产生的目标,甚至做到污染“零排放”。在企业相对集中的一些地区,如广西贵港、山东鲁北、辽宁鞍钢与抚顺、内蒙古包头等工业区建立生态工业园,对传统的工业区开始进行初步的生态化改造。
2003年以来,中国又进一步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区等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天津、烟台、大连、苏州等国家重点开发区,相继开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作、提升了开发区的水平和档次。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16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一些园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三是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用生态产业的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行业与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绿色消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中国先后在辽宁、江苏两省和贵州贵阳、山东日照、河南义马、陕西省韩城等市开展了循环经济省市建设试点工作。如贵阳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市人大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该市依托当地磷、煤等资源,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前提,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思路,优化工业布局,对现有工业区进行整合和生态化改造,促进资源型的传统加工业向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和方式转型,逐步构建生态经济市。海南、黑龙江、吉林、福建、山东、安徽也都结合当地特点,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编制了生态省建设规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中国还创建了48个环保模范城市(区)、88个生态示范区、603家绿色社区、7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1.7万多所绿色学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不同层次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这些试点示范活动都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出发点,成为中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典范。
虽然中国在循环经济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进展还仅仅是初步的,从全国来看,仍处于试点示范的初级阶段。在推进循环经济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循环经济认识不足;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尚未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三是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缺乏科技支撑;四是环境意识不强,消费方式不合理等。
第四篇:临空经济区国内外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世界各地的大型机场都先后推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计划,并且,在整体规划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辐射广的态势。
(一)国外部分
1959年,爱尔兰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它包括紧靠香农国际机场的香农自由工业区和香农镇,自由贸易区利用国外资金和原材料,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这是临空经济区的早期形式。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后提出了在东京、大阪建设三大国际空港的课题,新东京国际空港(成田)、东京国际空港(羽田)、关西国际空港成为日本最重要的航空港。日本采用了研究—建设—再研究—再建设的方针,使得航空运输在日本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典型的是日本长崎县,依托长崎空港,在滨海区域规划兴建了一个临空经济区,建设一条商务办公街,建立系列航空关联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高级文化娱乐区、高级住宅区和高精尖端技术产业区。
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持续保持在欧洲机场客运量第四,货运量第三的位置。机场不仅仅作为航空旅客的集散点,而是作为航空城来综合管理,即构建高效枢纽,由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形式互为补充。从航空港到航空港都市城的发展,丹史基浦机场将建立和发展机场城市来为利益相关者创建可持续发展价值,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二)国内部分
北京顺义的临空经济现已形成了五大产业区,包括高科技产业区、现代制造业产业区、饮料产业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区,并且已具有相当规模,有一些著名的世界五百强的著名企业也入住此地。2005年,顺义经济70%来自与临空有关的产业,它的税收达到了86%。凭借此条件,首都机场是中国最具实力的临空经济区。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依托虹桥国际机场而发展,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集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等于一体。机场对周围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已带动了周边的大片房地产业的兴起,充盈着巨大的商机。尤其是机场周边的可利用土地资源显得弥足珍贵。
成都作为西南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已是西南最大的航空港。其吞吐量在全国已经位居第五。预计到2010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可达17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48万吨。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107万吨。成都“临空经济区”将以机场为龙头、以火车南站、公路货运站和府河成都港(在建)为基础,使其与高新区、教育科研商贸区、城南副中心紧密相连,通过整治机场路、新建临港路、扩建大件路、延伸川大路等,形成一个空、铁、水、陆四网合一的大联营、大通关格局。从而构成一个“四网合一”的网络,并培育成西部最大的临空经济区。
此外,天津航空城的规划面积有100万平方米,将建设集机场作业、航空保税物流、民航产品生产制造、金融商贸会展和生态居住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临空产业区。广州花都区充分利用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带动效应,建设航空物流园区、机场商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庆航空城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投资300亿元,将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培育国际商务、宾馆会展、宜居生态和高新制造等产业。
第五篇:加强临空经济圈内配套建设和人才建设
加强临空经济圈内配套建设和人才建设
记者:机场要发展临空产业,离不开便捷的交通。作为机场的领导,您认为,应该如何打造临空经济圈内的便捷交通?
刘明:我认为,要加强临空经济圈内以航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一,以昆明新机场为中心,继续发展轮辐式航线网络,提升航空通达能力,扩展和优化航线网络。依托国内大型航空公司,重点增加昆明至国内主要城市航线航班密度,新增省内环飞和各州、市机场的省外直飞航线与航班。
第二,要着力将昆明新机场建设成为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地面距离150公里范围内,将航空服务覆盖全省,形成一个新的现代化服务集聚区。同时,打造各机场便捷的地面交通,建设机场地区与市区相连的地铁以及与周边城市连接的公共交通系统,重点促进昆明新机场与滇中交通群有效衔接,将昆明新机场的交通服务辐射延伸至滇中城市群(曲靖、楚雄、玉溪等州、市),实现人性化、便捷化、现代化的综合运输服务,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间与城市内交通线路的紧密衔接,让旅客实现“零距离换乘”,货物实现“无缝衔接”。
记者:在打造临空经济,建设临空产业圈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因素。对于民航专业人才的培养,您有何想法呢?
刘明:只有加快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才能为经济圈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随着云南航空市场日益向国际型、开放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航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航空人才短缺、供求矛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业内飞行、机务、管制、机场管理、通信导航等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云南民航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航空大省,只有充分、合理配置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才能在未来行业竞争中保持旺盛的发展潜力。为此,我认为,需要加强建立配套的教育培训机构和体系,加快民航人力资源战略性规划,培养和储备从天空到地面的人力资源,包括飞行、机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地勤工作人员等。云南大量支线机场资源可以为培训、训练所用,可以将云南民航系统教育训练机构纳入省级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如建立云南民航教育培训学院等,这不仅有利于云南省机场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将助推昆明新机场临空经济发展进程。
刘明: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民航四川省管理局运输公司总经理,云南航空公司副总经理,民航云南省管理局局长。现任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法人代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董事长。2006年,荣获云南国有企业十大最具创新能力企业家称号;2008年,获云南省第19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