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鲍秀英同志在全区重点项目建设“互看互学互比”通报点评会上的讲话
鲍秀英同志在全区重点项目建设“互看互学互比”通报点评会上的讲话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同志们:
2011年11月18-19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几百名干部、分7个片开展了重点建设项目观摩学习活动。今年3月17-22日,市委、市政府史无前例地组织了大规模的“互看互学”活动。两次项目观摩活动,对项目工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有力有效地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这次,区委、区政府再次组织全区重点项目建设“互看互学互比”观摩活动,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激发狠抓项目建设的干劲,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为建设“五个衢江”奠定坚实基础。今天的通报点评会,关键是通过通报点评让大家对企业和项目面临的问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继续深化“三企工程”。会后,区政府办公室要把各位区领导在项目点评中提出的需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交办。等会,朱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项目观摩有亮点
(一)从观摩活动组织看。这次观摩活动,我们用一天半时间,实地看了20个重点项目,交流了经验,振奋了精神,营造了氛围,传递了压力,时间虽很短,但收获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项目责任单位“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挂帅,有关部门单位联动,活动主题明确、准备充分,体现了挂帅领战、挂图作战、挂牌催战的项目推进“三挂”作风。二是组织严密紧凑。整个现场观摩和汇报交流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现场组织比较严密,活动过渡十分紧凑。三是项目可看可学。本次观摩活动共申报了59个项目,但是由于路途、交通等因素制约,我们不得不好中选优放弃其中的一些项目,不进行集中观摩,只由评比小组进行考察评比。选择观摩的20个项目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衢江发展实际,涵盖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有直观感受,又有有效抓手,更有美好愿景,可看可学。四是活动务实高效。无论是项目主体介绍,还是项目责任单位汇报,都集中讲数字、讲进度、讲措施,没有空话套话。参加观摩的同志集聚速度也比较快,充分体现了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从观摩项目情况看。本次选择观摩的20个项目,其中16个区级重点项目、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呈现四个方面特点:一是规模大。20个项目总投资54.2亿元,平均投资规模2.71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个,分别是总投资10亿元的东方广场、总投资6.8亿元的逸达电工、总投资6亿元的美丽东城、总投资5.03亿元的星月神电动车和总投资5亿元的浙西汽车城。近年来,我区在5亿元、10亿元项目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二是质量好。本次观摩的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都是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的典型代表,具有投资强度大、环境污染小、税收贡献高等特点,11个工业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达2.4亿元,高于43个区级重点工业项目平均投资规模0.5亿元;亩均投资平均数达291万元,高于开发区目前218万元的亩均投资强度,最高的东港热电达605万元;亩均税收平均数达33万元,远高于开发区目前3.75万元的亩均税收,也高于2011年开发区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前十名的平均数(16.3万元),最高的东港热电亩产税收可达77万元。三是领域广。观摩的20个项目涵盖了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集中展示了我们项目建设的亮点和
成效。四是进度快。1-5月份,2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7.8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8%,每个项目建设进度均超过时序目标,创造项目建设“衢江速度”。星月神电动车6个月一条线生产投入使用,8个月四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开山铸造7个多月投资达1.8亿元,1号厂房已试生产;东港热电创新项目建设重奖重罚措施,建设速度稳步推进;逸达电工施工组织紧锣密鼓,形象进度已超70%;金达纸业外聘专家保障实施进度,投入资金3200多万元;东方广场项目模式新、定位高、规模大,4个月完成前期报批;浙西汽车城项目建设、营运齐头并进,累计投资超4亿元,建成营业11家,今年1-4月份销售超3亿元。
随着全区78个区级重点项目和8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的深入实施,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发展后劲将得到大幅增强。全区78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6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6亿元以上;8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4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6亿元。目前我区在建的亿元工业项目达28个,特别是开发区东扩、东港热电联产等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破解下步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用汽需求,大大提高开发区的整体配套水平,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打下扎实基础。开发区东扩项目实施完毕后,预计可出让工业用地3590亩,按省用地控制指标和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估算,可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新增工业增加值15.75亿元,新增财政收入2.68亿元,新增就业人员1.13万人。二是发展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随着逸达电工、星月神电动车、五洲特种纸技改扩建等一大批高投资强度、高投资效益的“五好”工业项目的实施,城市综合体、浙西汽车城、美丽东城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建设,以及全旺好德农业、莲花强荣龟鳖、杜泽千亩水生蔬菜等一大批现代农业项目的推进,将有效提升我区三次产业的发展质量,加快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比如城东污水处理厂,是我联系的项目,总占地面积90亩,近期建设2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1座,远期5万吨/天处理规模,项目建成后主要服务衢江城区、物流园区、开发区拓展区和江心岛四个片区,总服务面积25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后尾水排放可达一级A标准,项目总投资1.15亿元,目前已落实世行贷款1021万美元、中央资金1600万元、省级补助800万元,区财政配套2531万元。1-5月项目完成投资9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20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前土建工程扫尾、完成主管网工程80%,明年一季度调试运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我区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化水平。三是城乡面貌将得到大幅改善。城区板块:城市商贸发展方面,有浙西汽车城、东方广场和美丽东城、君悦东方、长河绿江南、嬴湖玫瑰园、铭豪庄园、衢东御园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和“工改商、综改商”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市区快速通道、樟潭防洪工程、城市路网改造等一大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项目,特别是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樟潭街道4个城中村,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需安置人口1997户5444人,拟建设新屋里、沈家、樟树潭和缪家4个安置点,新屋里一期15万平方米公寓房和迁建小区基础配套工程计划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全部结束,对投资将产生巨大拉动作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有区人民医院异地扩建、区第一初中、衢州国际学校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这批项目的推进实施,将大大改善城区发展面貌,加快城区人气商气集聚,大幅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品位。乡村板块:有美丽乡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低丘缓坡开发、农民饮用水、后溪防洪堤、高家防洪堤、廿里后山小区、上方立模小区、大洲东岳、特扶项目、廿里商城、黄金海岸、银湖山庄、泉水塘等一大批“三农”项目和旅游项目,这批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幅提升镇村发展品位。
(三)从观摩活动效果看。这次重点建设项目 “互看互学互比”观摩活动,振奋人心、提振信心、坚定决心,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一是在“互看”中振奋了人心。本次观摩的20个项目,既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又有区域传统技改项目,既有现代商贸服务业项目,又有
重大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无论是项目规模、项目进度,还是项目质量、项目后劲,都十分振奋人心,展现了项目责任单位、业主单位“一切立足干成”的进取信念。二是在“互学”中提振了信心。在项目观摩活动中,看了听了各项目业主、责任单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思路、举措和做法,大家深受启发和鼓舞,各单位抓项目建设的理念、措施、机制都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体现了“一切在于较真”的务实作风,大家在观摩中学到了项目工作“真经”,提振了抓好项目的信心。三是在“互比”中坚定了决心。一比比出压力,一比比出决心。通过项目现场观摩,大家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感触深、震撼大,切实领会到了区委、区政府的真心用意和抓项目建设的态度决心,对推动项目建设“比、学、赶、超”的效果明显,只要我们连续坚持几年,重点项目的大建设、大投入,必将推动城市能级的大提升、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一切皆有可能”的目标成果将在项目的持续突破中不断体现。
二、项目成效要肯定
(一)项目建设有进展。全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二季度工作部署会召开以来,全区上下按照“挂帅领战、挂图作战、挂牌催战”要求,进一步掀起项目建设高潮,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5月份,7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53个,开工率为67.9%,其中4月份新开工项目1个、5月份新开工项目6个,一大批预计在7、8月份开工的项目实现了提前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同比增长27.6%,投资完成率为32.3%,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特别是逸达电工、东方广场等8个市级观摩项目进度较快,星月神电动车、威力机械、东大特种纸、晶鑫特种纸等4个重大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
(二)项目难题有突破。4月16日,区长办公会对区发改局梳理的项目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交办。到目前为止,61个难题已经破解了15个。①征拆难题。在有关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部分项目征地拆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如廿里镇威力机械厂房用地内排水渠迁改、冰尔新型制冷剂公司高压电线迁移问题,在廿里镇、供电局和水利局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解决。②政策难题。部分项目政策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如市区快速通道项目詹永飞“有证无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③配套难题。君悦东方小区西侧城市支路二配套问题、铂金府邸江滨路配套问题已经区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④用地难题。市区快速通道农转用报批已完成;开山铸造117亩土地农转用已经报批;浙西模具城300亩土地指标已经落实。⑤前期难题。各单位加大了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力度,一批难题得到破解,如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新屋里地块)已完成首期项目立项审批,启动缪家迁建点一期、樟潭路以西公寓式安置用地的土地报批工作;财务开发业务用房已完成项目前期报批和建筑设计工作,并于5月份开工建设;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业务用房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白灵大桥(方杨大桥)项目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
(三)项目招商有成效。1-4月,我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区共新引进项目33个,比一季度增加27个,同比增长94.1%,实际到位资金11.1亿元,比一季度增加6.7亿元,同比增长67.8%。新引进协议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比一季度增加8个,同比增长3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比一季度增加3个。全区三个产业片上报符合定量实际到位资金10.85亿元,完成全区定量任务30亿元的36.2%,超过时序进度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42亿元,现代农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0.53亿元,服务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0.9亿元。
三、项目问题须正视
(一)从项目本身来看,存在规模偏小、品位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年我区78个区级重点项目平均投资规模2亿元,工业项目平均单体规模1.9亿元,项目的规模、质量、品位比去年均有大幅提高。但与全市各县市区比,没有明显优势,部分定性招商任务尚未完成,特别是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我区还是空白。近期,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下达了《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认定标准》,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要求工业产业项目、服务业项目、旅游项目、文化项目投资额都要达到5亿元以上,而且还有较高的质量、效益要求,对照这一标准,我区向上争取难度较大。2011年,我区新增省级重点项目4个,而龙游是11个、江山是11个、常山是9个、开化是7个,均多于我区,这也反映出我区的项目存在规模偏小、品位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从项目工作来看,存在力度不大、协调不力、进度不快等问题。目前,仍有部分单位对项目工作认识不到位,对项目工作的重视只停留在文字上、口头上和汇报上,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破解项目难题缺实招、无实效。少部分单位在项目推进中推诿扯皮,没有主动承担责任,致使项目推进工作频频受阻。1-5月,78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低于时序进度9.4个百分点,到今天为止,仍有25个项目没有开工。对于24个前期项目,按照年内60%开工建设的目标,我们要求6月底前转化14个项目,目前只有长河绿江南1个项目开工建设。
(三)从项目谋划来看,存在系统性不够、前瞻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项目谋划”活动,但部门单位项目谋划力度不大,规划意识不强,谋划水准不高,存在较为严重的系统性不够、前瞻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部分项目实施“中梗阻”、甚至出现“半拉子”工程,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整体品位。同时,项目前期仍是我区的薄弱环节,很多项目由于规划衔接、项目审批、指标申报、政策处理等前期工作不到位,准备工作不充分,直接影响了项目落地,客观上造成推进速度难以加快。
项目是工作主抓手、发展主载体,没有项目什么也做不成。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实体、抓投资、抓环境、抓民生、抓发展的理念,牢牢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找准差距、学习先进,坚定信心、拉高标杆,以重大项目的持续突破来支撑壮大总量、增强实力、提升能级。
四、项目举措再落实
(一)狠抓项目前期。要强化规划引领,围绕产业发展导向、“十二五”规划和衢江实际,“无中生有”谋划项目,重点谋划一批产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大项目。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超前谋划,创新项目谋划、包装、设计和建设理念,加强规划衔接、项目对接,注重项目谋划的前瞻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特别要加大未开工建设前期推进力度,工业项目,要加快喜成不锈钢、贝凯实业、业胜金属、伊普照明、泽盛模塑、敦本磁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农林水项目,要加快樟潭防洪工程、高家堤三期、安仁堤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城建交通项目,要加快工改商项目(锦江花苑、振兴花园、东方香舍、东方豪园)、汽车商务大楼、上林名墅、百灵大桥(方杨大桥)等项目的开工建设;社会发展项目,要加快区第一初中的开工建设。要抓好浙江佛杉机器人、浙西模具城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13个前期项目尽快转为实施项目。
(二)狠抓项目招商。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要从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出发,包装出一批产业龙头性大项目,认真抓好获取信息、谈判接触、决策咨询、有效服务、落地开工等环节,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要高度重视对落户企业的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建得成、留得住,达到“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要招大引强选优,牢牢把握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充分利用支持浙商、衢商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注重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对接浙商、衢商回归,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加大招商引资的定期通报、督查力度,对乡镇、部门招商引资情况实行每月通报,进一步激发各单位比学赶超意识。
(三)狠抓要素保障。一要加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区东扩一期基础设施配套,确保已供地的4个项目6月份能开工建设。抓紧落实东扩二期低丘缓坡开发为建设用地工作,确保年内分两期完成4122亩土地征收工作,并储备熟地1400亩以上。二要加强土地保障。要千方百计加快供地进度,切实提高供地率,确保全年消化清理批而未用土地1000亩以上。全力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抓紧做好在建项目的实施、新上项目的包装和规划调整等工作,力争早竣工、早验收、早出成效。三要加强资金保障。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对接合作,加快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组建,积极推进融资平台整合、做大实体,做好发行企业债券融资项目前期工作,重点要在开发区东扩等重大项目融资上取得突破。
(四)狠抓难题破解。各项目联系领导、项目责任单位、配合单位都要迅速行动、深入一线,以最务实的态度、最大的力度、最快的进度、最高的满意度,正把心思精力放到破难攻坚上,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到岗,做到一个难题、一个方案、一个对策,逐个破解。一要细化研究分析。各项目责任单位要抓紧召开项目推进破难攻坚会,对项目所涉及的具体重难点工作,要深化研究,明确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完成,切实做到到岗到位、定时定责。二要集中力量强攻。各项目责任单位要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派出精兵强将,尤其是征地拆迁方面的攻坚,要把做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能力突出的干部安排上去,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攻坚,重点要抓好杭新景高速公路、城中村改造、开发区东扩等重点项目征迁工作。三要讲究方法化解。要切实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选准突破口。对政策处理问题,要充分利用各种要素资源,统筹运用多种方法,灵活采取各种手段,以“不达目标不罢休、不破难题不收兵”的态度,千方百计把“硬骨头”啃下来。当前,对于廿里商城、第一初中等因征地或土地挂牌前期手续未到位影响供地进度的项目,要加快土地出让进度,力促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特别要进一步加快7月份列入市级观摩的东方广场、开山铸造、金达纸业、东港热电等4个项目的建设进度,相关责任领导和单位要合力破解难题,确保项目有进度、有形象、可看可学。
(五)狠抓责任落实。针对各个项目推进实际,按照年度项目工作目标要求,倒排工作计划,对于78个区级重点项目、8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要“挂图作战”,坚持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确保分年度、分阶段完成建设任务。重点项目联系领导要率先垂范、靠前指挥、深入一线,抓好部署、推进和督查工作;责任单位“一把手”是项目攻坚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担当责任,保证承办的难题及时到位;配合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做到分工不分家,劲往一处使,积极协助责任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绝不允许出现讨价还价、推诿扯皮现象。
(六)狠抓服务优化。要牢固树立“三亲”理念,深入开展“三企工程”、“进村入企”大走访等活动,大力倡导“零距离”指导、“零差错”办理、“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了解具体情况,发现存在问题,设身处地为企业和项目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推行
首问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工作督查和落实制“三项制度”,深化推进简政放权、审批流程再造“两项工作”,全力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按照对外招商和向上报批的要求,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尽可能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项目计划,尤其是已经申报还未批复的项目,务必加强跟踪、盯住不放。
(七)狠抓考核激励。完善下发区委、区政府综合考核办法,突出“以项目论英雄”,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挂牌招才”,坚持开展“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基层先进集体和基层群众模范”、“项目工作之星”评选。强化以绩效论干部,把项目进度要求体现到每个月、每个星期,把项目工作的成效与部门考评、与干部考核使用挂钩,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到位干、亲自干到位”。区重点工作专项督查组要强化跟踪督查,对重大项目紧盯不放,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区纪委(监察局)要把项目推进工作作为干部问责的内容,对推进不力的要实行问责。
(八)狠抓氛围营造。区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以舆论倒逼工作,以氛围倒逼进度,《今日衢江》、广电台要确保每期都要有项目攻坚的内容,树立一批支持项目、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的典型,开展一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推进的跟踪报道,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的系列报道,制作一批可听、可看、可学的专题节目,在全区范围内真正形成言必谈项目、行必为项目、果必成项目的浓厚氛围。要下定决心打硬战,坚定信心打胜战,把每一项工程当作一个战场,把每一项工作当作一次战斗,着力突破审批手续繁、项目征迁难、用地指标少、建设资金缺等难题,精益求精保质量,加大力度保进度,警钟长鸣保廉洁,强化措施保安全。
同志们,千重要,万重要,项目建设最重要;千发展,万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项目才能推动发展。希望大家以这次重点项目建设“互看互学互比”观摩活动为新起点,全面掀起“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新高潮,真正实现“三个一切”,全力保持有效投资持续增长,为加快建设“五个衢江”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互看互学”专题活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互看互学”专题活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今年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的“互看互学”活动,这是形式的创新,也是落实全省工作部署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对投资和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抓得很紧。抓投资,重点是推进招商引资、浙商回归等工作;抓环境,重点是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现在,省里开始对各市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排名,而且4月中下旬,全省“三改一拆”现场会可能在温州召开,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
温州是浙江的典型,如果说温州有什么经验,在浙江就是亮点;反过来如果说温州有什么问题,在浙江也会有所表现。近年来,我们把抓投资放在突出的位置,但抓投资不是就投资抓投资,而是通过改善环境来吸引投资。城市平台是最大的环境,如果就环境抓环境,没有统筹城乡、没有农民进城、没有城中村改造、没有农村土地流转,温州的半城市化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环境就上不去。所以,投资、环境建设和城乡统筹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的重点工作。通过全市上下近三年的努力,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体制和推进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虽然当前温州的GDP、人均GDP、财政收入等即期经济指标增幅不可能马上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但按现在的态势持续抓下去,再有一两年时间,温州在投资、环境等方面就不会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也为期不远。
从投资来讲,如果今年完成3350亿元,那投资率就大大超过全省,人均投资量也将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从环境建设来讲,温州的本底比省内兄弟城市要好,三面环山、一面朝东海,空气没有被别人污染的可能,水是独流的,森林覆盖率和海洋面积在全省名列前茅,所以有建设优美生态环境的条件。从统筹城乡来讲,今年是统筹城乡大推进大发展之年,如果我们在统筹城乡、保障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体制和政策办法,那以统筹城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就是一个亮点、一个样本。
下一步,我们在深入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还要着力抓好“十个一”建设,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全面推进,形成整体工作体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坚定信心开创工作新局面
今年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推进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一是经济企稳回升。从1-2月情况看,规上工业自去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投资增长32.4%,增速名列全省第一位;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是两年来少有的。二是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特别是新开工项目翻了一番,保证了后面的投资还会有大的增长,即期投资和未来投资抓得都不错。三是环境改善氛围浓厚。“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工作得到加强,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平方米。四是统筹城乡扎实推进。股改地改扫尾、土地规模流转、农业招商等工作都有明显进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从即期指标看,1-2月的用电量还是负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几乎零增长,银行贷款的规模有所下降,而且金融危机向上游蔓延,企业借贷担保互保潜在风险依然较大。这当中有几个因素是好的,像通过拆违把大量无证无照、严重污染环境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小企业和作坊治理了,这些企业和作坊没有税收和GDP,治理之后反映在用电量上就是负增长,这是好的。但同时也说明,现在旧的去了、新的没有引进来,暴露了生产性投入特别是工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产业转型升级十分缓慢。所以,今年市里要求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业投入。温州现在人均GDP只有全省的2/3,工业投入在全省列第八位,说明温州的工业投入远远不够。没有工业投入、没有生产性投入,明后年的经济增长就有很大隐患,这就是温州最大的问题。二是大项目不多。项目总体还是偏小,包括最近新开工的项目,单体规模还有所下降,大项目、好项目少。前天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领导小组会议上通报,全省30亿元以上的涉海旅游项目有17个,其中宁波9个、舟山3个,温州只有1个。同时,目前的投入还是不足,一季度投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基数特别低的基础上的。三是环境整治进展不平衡。即便是同一个地方也不平衡,比如有的县市,国省道边上比较好,但边远道路差距很大。所以,市里要加大对国省道、高铁和高速公路边上的督查考核,县里要全面展开美丽乡村建设,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省、市的任务,而要作为最大的民生工作来推进。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大家对环境建设高度重视。美丽中国是建立在美丽乡村和靓丽城市基础上的,没有美丽乡村和靓丽城市就没有美丽中国,而建设美丽乡村、靓丽城市,既需要政府作为,也需要老百姓的广泛参与。现在这方面的氛围还不够,大部分人还在作壁上观。四是统筹城乡存在薄弱环节。市里去年就提出要在中心镇和涉农街道建立“三位一体”农合联,但现在绝大多数中心镇和涉农街道还没有建立这方面的体制机制,资源整合和工作还不到位。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农村资金互助会的建立工作推进缓慢;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不健全不完善,土地流转缓慢。“三分三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明晰产权,推动股权、地权和林权等农村产权的流动,进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当前,发展机遇十分难得,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逐步缓解。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关键在于工作推进的力度。
二、抓住重点、强化力度,全面加快转型发展
抓好二季度,是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现在马上要进入二季度了,今天的会议也是对二季度工作的再动员。各地各部门要抢抓时间,加大力度,力争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一)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是当前也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抓环境,推进“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目的是为了改善投资环境,落脚点还是在投资,大家必须紧紧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
深入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最近很多地方都在谋划大项目,势头很好。要继续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在重大基础设施、文教卫体公共服务、城市综合体、都市农业等领域,继续谋划一批大项目。尤其要按照全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部署,集中精力谋划和推进一批涉海大项目,力争列入省重点的项目个数、投资额占全省1/3以上。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行审批、供地、政策处理三线并行,强化要素保障。现在省里把相当的要素指标放在重点项目,各县(市、区)一定要争取把大项目列入省重点,争取省重点工程戴帽指标,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同时要用好用足海域直通车政策。
强化对台合作交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对台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台形势判断上来,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抓好对台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加快推进海峡两岸(温州)经贸合作试验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要求,抓紧对台工作平台的建设。市里要建设对台经贸合作区,各县(市、区)、功能区要根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建设各自对台经济合作特色平台,每个部门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对台项目。加强与台湾重点产业合作对接,强化金融、旅游、农业、教育、卫生、养老等产业的招商引资和合作交流。深入拓展对台各领域交流,推进各级各部门各团体与台建立对口交流关系,形成重点地区全面覆盖、各领域行业全面对接、社会各界全面影响的做台湾民众工作的格局。加强对台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做到每项对台任务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有评估。
(二)加大城乡统筹工作力度。要围绕建设“1650”网络型组团式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加快城市化步伐。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股改和地改,做好清产核资、确权颁证和入图上册;制定实施户改政策,确保年内基本完成户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房改造集聚。“村房两改”是城市和社会转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农民市民化、过上现代化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四策合一”,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城中村改造引领农房改造集聚,把垃圾建筑变成建筑垃圾,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有序生长。
建立完善农合联体制。建立农合联体制,是温州“三分三改”以后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今年,各县(市、区)都要抓1-2个中心镇(涉农街道)农合联组建试点,农经和供销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以组建农合联来推进乡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转变。
积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把农村金改纳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范畴,依托村级经济合作社,按照地域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的“三封”原则,组建农村资金互助会,以农村资金互助会来健全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三农”。
加强社区建设。按照“1万人左右、15分钟服务半径”的要求,调整社区规模,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各县(市、区)二季度要基本完成社区的完善工作。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进农林地规模流转,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都市农业,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三)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优化环境是当前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使“1650”各组团成为功能集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全面改善发展硬环境;另一方面要持续改善视觉环境,解决环境脏乱差和半城市化问题,提升城市品位档次。
深化“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要坚持拆改、拆建、拆绿结合,把拆迁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倒逼拆迁,以拆迁推动项目建设。需要强调的是,温州大量的城中村和旧居相互交错,农民和居民混杂居住,很多老的小的工业园区也依托于旧居。所以,要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把旧居、旧厂、旧村“三改”结合起来。面上其它小工业园区,像鹿城的双屿、瓯海的梧田、龙湾的永中片区,主要不是拆的概念,而要有机更新,与“退二进三”结合起来。住建委、城管和行政执法局在考核时要注意要把“三改”统起来,不一定单项考核。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贯彻落实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交流会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美丽乡村的目标,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城镇保障房建设、农业“两区”建设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百村千处”工程,走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之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城市更像现代城市、农村更富有田园风光。今年有条件的地方都要积极争取在当地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我们的现场会,除了看古村落、新农村,更要看农房改造集聚。
深化殡葬改革。温州传统文化深厚,老百姓的殡葬习俗比较牢固,推进殡葬改革任务尤其繁重。要强化“禁新改旧”,实行100%骨灰追踪。要把保护传统文化、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和改变陋习区别开来,大力整治椅子坟,推进土坟化,强化坟墓生态化改造。清明节以后,要把坟墓生态化改造作为“四边三化”的重要工作,加大工作力度。
三、改革创新,务实创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完成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强化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创新,敢攻坚、善破难、有担当,切实营造同心协力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一)解放思想。中央十分强调深化改革和解放思想,省里这方面力度也很大,很多审批要放下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坚定推进创新。
(二)用好政策。近年来,我们从国家、省里拿到了很多牌子和改革试点。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用政策来巩固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城乡统筹、环境建设等工作成效。
(三)落实责任。加大重点工作考核力度,继续完善“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考核排名、上电视表态仅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是希望通过改善环境来改善民生、加快转型发展。
总之,机遇不等人,形势更逼人。希望大家以这次“互看互学”现场会为契机,昂扬斗志、鼓劲加压,大干快上、奋勇争先,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而共同努力。
第三篇:陈德荣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互看互学
陈德荣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既是今年县(市、区)“互看互学”的总结会,也是市直部门“互学互比”的动员会。刚才,大家观看了“学赶杭甬、比追青厦”专题片,会议下发了专题资料,陈金彪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提出了明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看到差距,坚定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
一个地方,落后不可怕,有差距、有不足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差距而不自知,自我感觉良好,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步走向沉沦。温州改革开放30多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我们到青岛厦门考察学习,所到之处受到的重视和欢迎程度都非常之高,接待的规格也非常之高。但人家在跟我们交流中,更多的是说温州模式、民营经济如何如何,给我们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他们所称赞的大多是过去式。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全国各地来温州学习的络绎不绝,说明当时温州的经验对全国有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这种相互间的交流学习,使得发展民营经济、发挥民间活力这个“民”字深入人心,促进了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推动了全国国有以及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热潮。通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基础基本得到确立。随着全国各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温州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原有的一些比较劣势却重新显现出来。如区位方面,偏于浙南一隅,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流通不便;资源方面,地下没有矿产,地面“七山二水一分田”,空间狭小;体制方面,习惯沿用一些惯性思维、惯用方法,没有在制度体制上进行大的突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中高级阶段,产业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环境平台的时候,政府转型严重滞后,环境平台等公共品供给不足,制约了产业企业的转型发展,导致大量企业外迁、资本外流。“十一五”期间,温州在全国各地的实业投资达3000亿元,但在本土的投资只有1300亿元,实业空心化问题日渐凸显。最近,省里有专家对浙江模式进行反思,对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反思实际上反映的是,市场经济进入高级阶段以后,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无为和体制机制创新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导致温州发展在全国全省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内生动力不足。温州的干部聪明、正直、善良、忠诚、热情、好客、大方,但也存在进取心不足、比较封闭安守等问题。如在向省级机关部门申请某一事项时,报告送到部门厅局里面以后就不管了,坐等上面审批,不会去催,不给不要、不哭不闹,往往可能等上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到北京部委办公关的就更少。所以,干部队伍整体相对比较封闭,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不强。另一方面是与外面的交往不够。傻子过年看隔壁,要发展就得主动与人家交流、虚心向人家学习。但温州东面是太平洋,南面、西面、北面都是和温州差不多甚至还要落后的地区,再加上交通不便,温州与杭甬、与上海、苏州这些先进地区的交流就很少。
内生的创新动力不足,加上外界刺激的减少,导致温州整个发展步子就比较缓慢。我们去年到天津唐山学习考察,虽然天津唐山并不是国内发展最好的,但是两地发展的气势、速度、效率在全国是领先的。所以考察学习之后,我们强调的就是一个“快”字,怎么把速度提上来,大干快上。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应该说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科学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仅有快不行,还要好。今年我们选择到青岛厦门考察,就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又快又好、快中求好,通过学习先进,找差距、明目标、理思路、抓落实。这次青厦考察和“互看互学”,总体上有三方面的评价:
(一)纵向比成绩很大。一年来,大家比投资、比环境、比改革,以事实说话,11个县(市、区)和4个功能区纵向比进步都很大。(1)投资取得重大突破。1-10月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83亿元,增长101.3%,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达到1650亿元左右,投资率超过50%,相比于去年的31%提高近2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超过60%,成效明显,成绩巨大。而从全省的排名情况看,我市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前10个月的投资总量已经超过台州、金华,与绍兴、嘉兴也仅相差60亿元左右,如果我们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就很有可能在年底超越绍兴、嘉兴,实现投资总量居全省第3位的目标,从而与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的位次相当。(2)重大工程取得进展。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甬台温高速、绕城西线、绕城北线东延线和龙丽温高速的前期工作,这在省内高速公路建设史没有先例,充分体现了温州人的干劲、热情、聪明才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瓯飞工程上报国家海洋局有望获批,机场飞行区扩建、市域铁路建设按时开工,基本都是用一年时间干完了原先三四年的活,成绩确实很大。(3)环境建设大力度推进。拆违方面,今年仅市区拆违就将近800万平方米,按过去每平方米赔偿5000元计算,节省了400亿元。通过拆违,不仅有力推进了工程建设,拆出了效益,而且节省了纳税人的钱,拆出了公平。绿化方面,去冬今春的计划是280公顷,但实际完成40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新增2平方米,是过去6年的总量。今冬明春,我们的目标是总量增加10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5平方米,总量超过10平方米,基本接近宁波的水平。这样再有两冬两春,全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就可以达到20平方米,超过青岛厦门,达到全国一流。因此,种树绿化的势头不能减,必须进一步强化理念、提升信心、加大力度。转而未供土地供出率已达80%多,到今年年底必须完成90%。第一批拔钉清障完成90%,四小车整治基本完成,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4)城乡统筹打开新局面。完善市域城镇规划体系,构建“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发展新格局;圆满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探索建立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管理体制;基本完成村级组织“转并联”,农村联合社区基本挂牌运行,扎实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实行“三分三改”,有170多个村正在实施;大力推进农房集聚改造,启动184个农房集聚改造点,建筑面积达到1450多万平方米。(5)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进十大体制改革,撤销指挥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基本完成市级国资体制改革,组建14家国资公司;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启动整个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制和中介机构改革,开展招投标市场清理规范工作;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积极争创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6)工作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制定实施考绩法和绩擢法,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全面实施即办制,建立“六督联查”机制,形成了一套新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落实。
(二)横向比差距不小。与杭甬青厦等先进城市相比,现在温州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家。为什么要进行横向比较?块与块之间,明年开始主要考核投资率、农房改造集聚率、“三分三改”、环境建设和平安建设、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县(市、区)之间可比性比较强,但部门之间的考核比较难,无法用统一的指标进行比较。但温州的发改委可以与先进地区的发改委比,温州的国土局也可以与先进地区的国土局比,这其中就需要找到可以比较的先进城市。从全省来看,杭甬处于领先地位,从全国来看,青厦处于一流水平,我们可以对照杭甬青厦的平均值、最优值,查找差距,寻找不足,学比追赶。比较的指标体系就是围绕“三生融合”,即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生产包括创业、创新,生态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生活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设置了60多个指标,构成了“三生融合”建设的指标体系。然后我们把四个城市的2010年指标作为基数,查找温州2010年现状值与杭甬青厦的差距,并确定相应指标的牵头部门。全方位缩减客观指标差距,就是追赶的过程。
老百姓的幸福感是主观的,客观指标的提升一定会带来主观感受的提升,但这两者之间并不一定等同。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就要体现在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上。人的幸福感与欲望成反比,与欲望的满足程度成正比。所以,幸福感提升也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除了“三生融合”的客观指标之外,我们又提出了“幸福温州”的“五感”指标,“五感”即安全感、富足感、认同感、公平感、成就感。今年年底,将对“五感”进行本底调查,建立基础数据库。经过一年的工作以后,对照同一指标、同一问卷,进行纵向对比,调查老百姓的总体满意度和对部门牵头工作的认同度。所以,“三生五感”构成了“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指标分解,建立对各个部门的考核体系,实现与标杆城市的对照比较,承认差距,学赶比追,奋力超越,再塑温州人形象,让温州老百姓过上“三生融合”的幸福生活。
温州与杭甬青厦城市可比性较强,基本都是1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8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厦门虽然只有1500多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00多万人口,但它没有郊县,只有一个市区,与温州市本级可比,温州市本级是118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304万常住人口。所以杭甬青与温州可比,厦门与市本级可比,而且杭甬青的市区与温州市区也基本可比。横向比差距很大,现在温州人均GDP仅为杭甬青厦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由此引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1)投资:“十一五”期间,青厦杭甬四市的平均投资率是47.5%,温州是32%;2010年,青厦杭甬四市的投资率分别是53.3%、49.2%、46.3%、43%,温州是31.8%;今年1-9月份,青厦杭甬四市的投资率分别是58.2%、47.8%、42.9%、40.2%,温州是43.5%。(2)城市:他们是实行全域规划、全方位规划,全面拉开框架,建设很大气、很精致、很有档次品位,比温州更新、更大、更强、更美。(3)环境:无论是基础设施硬环境、政府服务软环境、生态生产生活环境,还是城市形象环境,温州与他们相比都不是处在同一个档次上的。(4)平台:他们非常重视平台建设,包括产业集聚区、公共创新平台、区域金融中心等各类发展平台规模很大、档次很高、功能集成,温州与他们相比有很大差距。(5)项目:他们招商引资力度很大,一大批高、新、大的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成,而温州是好项目留不住、引不进,反差很大。
(三)综合比信心更足。学比先进、查找差距,目的是为了知耻而近乎于勇,是为了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相比于杭甬青厦,温州除了在发展水平现状与他们有差距外,其他很多方面并不差,有些甚至具有更大的优势,关键是怎么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实现超越。(1)从区位优势看,温州是长三角和海西区的交汇城市,而且是交汇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但又不会受到像上海等大城市的制约。(2)从发展空间看,温州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更加广阔,有90多万亩的可围垦海涂,这是青岛、厦门、宁波等滨海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3)从生态优势看,温州气候温和,地形山江海岛平原兼备,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我市的生态优势将成为未来发展最宝贵的资本。(4)从企业家资源看,温州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有60多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商创业,他们构成的商业网、信息网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改革开放以来,也只有温州形成了地域性的企业家群体。(5)从资本要素看,据有关部门统计,温州现在拥有民间流动资金约为6000亿元,老百姓创业创新的欲望和激情特别旺盛。(6)从体制机制看,改革开放前期,温州在市场经济微观体制放活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温州模式,知名度和发展水平一度超过了杭甬青厦。现在温州发展落后了,关键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进入高级阶段后,温州的政府转型滞后了。近10年间,杭甬青厦的转型升级和崛起发展,无一不是政府在公共领域有力的作为,而温州恰在这一阶段延续了政府的无为。如果说早期的温州模式是政府在市场领域的无为之利,那今天的不足就是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无为带来了发展障碍。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只要我们抓住政府转型这个牛鼻子,以政府转型推进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温州完全有可能“学赶杭甬、比追青厦”,继续走在前列。
二、对照标杆,比追赶超,又好又快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这次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目的就是要把杭甬青厦作为标杆和参照系,创先争优、比追赶超,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缩小与杭甬青厦等先进城市的差距,最终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
(一)提升发展理念。(1)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有为政府。政府、市场、社会有明确的边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市场领域的有为是越位,作为越大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也越大,经济发展就越慢。经济要发展,必须给予企业更高的自由度,让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各级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无为,发挥民间的活力优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是温州模式的真谛和本质内涵。但在市场经济领域的无为并不必然可以推导出在其他领域的无为,无为也不是永恒的,如果政府在自己该有为的领域也无为,那就是缺位、失职,就会导致平台环境建设的滞后,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因此,必须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大力度推进政府转型,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有力作为,提升公共品供给和公共服务能力。(2)要由低小散向高大聚转变。如果不对每个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进行约束,其综合叠加一定会带来群体的不理性。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的规矩无疑需要冲破,激发民间活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然选择。但市场经济不等于完全的自由经济,规范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老百姓之所以让渡部分权力给政府,就是要政府通过规范来克服企业和个人行为的负外部性,通过环境平台等公共品的建设来产生正的外部性。从温州来讲,最突出的问题是低小散,包括城市、产业、公共服务项目、人力资源以及发展指标都呈现出低小散的特征,导致资源集聚程度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整合不到位、竞争力不强,经不起大风大浪,无法应对国际竞争,实现不了现代化。所以,要确立高大聚的理念。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努力实现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大力度、大手笔投入,克服低小散,着力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充分发挥大都市的规模效应和优良环境平台的洼地效应。(3)要确立又好又快的理念。现在是效率经济的时代,速度是一个城市竞争最基本的要素,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快人一步才能占得先机,慢人一步就步步落后。必须确立快的理念,加快速度,提升效率。同时,要坚持快中求好,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提升工作目标。(1)拉大框架。不管是柳市、鳌江还是龙港,都是温州“1650”网络型大都市中的一个节点、一个功能区,整个温州“1650”才是一个城市,如果柳市、龙港、鳌江按照镇级市建设,那就是小而全,就没有规模效应,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各地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以大温州发展为己任,全市上下一盘棋,加快机场、市域和周边铁路、海港等现代交通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构建航空大都市,同心协力建设“1650”网络型大都市,促进功能集聚,发挥规模效应。(2)建大平台。青岛、厦门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大的、高端的平台吸引集聚高端要素,不是小乡小镇。而温州原有工业区最小的几十亩,大一点的几百亩、上千亩,这样的小平台连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都无法构筑,更不可能有相应的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平台。因此,必须依托“1650”大都市的总体规划,系统谋划推进瓯飞工程、瓯江口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园区、生态园区、大学科技城、金融集聚区等重点区块建设,提升综合功能,强化发展平台支撑。(3)抓大环境。基础设施硬环境、政府服务和制度建设软环境、城市形象环境的建设,必须统筹兼顾、齐头并进。其中软环境好不好的检验标准主要看投资率,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投资率上去了,就证明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速度快了;民间投资愿意来了,软环境肯定也是好的。硬环境主要靠政府主导建设,形象环境主要是全力推进“六城联创”。(4)招大项目。政府抓环境要有大项目大平台,企业抓发展也要有大项目大平台。集聚高端要素,推进转型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大项目上来。要坚持政府项目和产业项目一起抓,在强化平台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在今年的投资结构中,工业性投资是短腿,1-10月仅仅增长21%,与面上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相比,差了80个百分点,处于全省倒数第3位,形成鲜明反差。所以,要充分利用温州围垦空间资源和海域使用权直通车政策,鼓励温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发展,大力引进产业大项目,以大项目改善大环境,促进大发展。
市委、市政府围绕“三生五感”的目标和投资、统筹、环境三个工作重点,探索制定了“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评价考核目标体系。这些目标体系要在具体工作中转化为“双十工程”和“十大项目”,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大力度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向既定目标阔步迈进。
(三)提升体制优势。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发展关键举措,着眼于构建现代政府治理、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服务的新体制,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入手,深化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1)深化政府领域改革。深化政府部门机构改革,推进部门机构和职能结构性调整,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政府人力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的机制和办法,推进重心下移,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真正把政府财力集中投放到基本公共品供给和公共平台建设上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国资平台,充分发挥国资公司在非竞争性领域公共品供给的主导作用。(2)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事业制度,破除身份管理制度,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加快推进“三分三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把解决“两多两难”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和重点,着力构建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体系,强化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撑。积极培育发展市场经济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放大政府服务能力。(3)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功能区和中心镇管理体制,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和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建设,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着眼推动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专门拟定了50多个调研课题。各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要抓紧深入调研,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同时每个课题都必须形成“1+X”政策文件,以政策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转型发展。
(四)提升服务效率。过去温州的辉煌主要是靠调动民企和民间的积极性、创造性,现在再创温州新的辉煌必须转到主要靠政府转型和干部作风转变上来。(1)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全面深化即办制,倡导形成“每日事每日毕”的理念和习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造工作流程,加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制度,优化机关服务。(2)推进服务重心下移。强化块上的管理服务职能,特别是专业技术性强的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有一批干部下沉到区和街道一级,促使基层人事权、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提升考绩法,深入实施绩擢法,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制,有效引导和督促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落实
比追赶超,时不我待,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年内所剩时间不多,大家一定要惜时如金,科学安排,在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谋划好今后五年和明年的工作思路,抓当前谋长远,脚踏实地推进转型发展。
(一)抓好年内各项工作的落实。“互看互学”活动告一段落,年底要进行全面验收。本月下旬要组织开展市级机关部门“互学互比”活动,一方面总结今年工作,查看“十大项目”的承诺兑现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根据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主要指标,结合各部门主要职能,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思路,提出5-10个项目。市里已专门下发了文件,明确了具体要求,希望各市级部门抓紧做好准备。同时,要深入开展“双百”行动,克难攻坚抓好项目建设,全力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扎实推进“揭疤栽花”行动。争分夺秒抓好年内投资率、农房改造率等各项重点指标的完成,为明年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抓好换届工作。今冬明春是市县两级全面换届的重要时期,各县(市、区)要以这次“互看互学”活动为契机,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市委将以这次“互学互比”活动为契机,对市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根据换届总体部署和考察情况,做好市级部门的换届工作。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坚守岗位,做到工作不断、思想不乱、队伍不散,确保抓工作落实的力度更大。
(三)谋深谋实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明年重点工作。要以市县党代会和“两会”召开为契机,组织力量深入开展重点课题调研,认真谋划今后五年发展思路,明确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要与“十二五”规划有机衔接,不能一个将军一个令,目标方向一旦确定就必须一张图纸画到底、一个规划干到底,确保抓出大的成效。
总之,希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踏实的作风,勇于突破、奋勇争先,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在,“互比互学互看”活动上的讲话
各位校长、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来到美丽的第二模范小学,听取了**校长关于自立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主题报告,欣赏了**等六位老师现场晒技能,参加了校本教研、教师论坛和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实地参观了自立课程成果展示。
一上午的交流展示活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可学可鉴。第二模范小学从建校至今,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打下了坚实的立校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为全区中小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和榜样,这同第二模范小学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第二模范小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经过一上午的参观和学习,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校长、各位与会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欣颖校长的主题报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各位老师的交流展示让我们见识到了二模范教师团队的过硬本领,孩子们的现场表演让我们看到了自立课程取得的喜人成果。第二模范小学能在五年间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功不可没。
第一,领导带头,充分发挥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正如**校长所说,学校的发展在校长。校长要强化实干精神,实干是最好的方法论。要把全部功夫下在大干实干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坚持办学理念,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与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逐步完善有学校个性特征的、符合本校发展需要的学校章程和职责制度等。校长要强化责任担当,担当是最好的精气神。坚决破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强化“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紧迫感,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危机感,要敢挑担子、担责任、善于解决学校发展前进道路上的诸多难题,真正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二模范的发展离不开欣颖校长坐言起行的果决和驰而不息的韧劲。在座各位书记、校长,你们都是北辰教育最宝贵的资源,是推进北辰教育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你们干好了,北辰教育就好了。
第二,打造团队,努力形成齐头并进的工作氛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的确有道理,但是好校长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要打造能把校长意识和理念变成行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注重培养来自教学一线,有能力、有觉悟、有人气的后备干部和具有良好师德、师能、师风的年轻教师,层级传导压力,打造一支有干劲、有魄力的专业人才梯队。第二模范小学将自立文化所倡导的准则编写成“二模团队精神金字塔”,悬挂于每间办公室中。并且通过校长解读、总结点评团队建设的方式促进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共谋学校未来,助推学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第三,营造环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学校工作的永恒追求。学校环境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模范小学以自立文化为切入点,将其通过校歌、课程设置、主题活动等途径渗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个人与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刚才在自由参观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横纵相间多维浸润”的楼道文化。校园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要以促进立德树人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是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问题。小学正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自信、自主、自强的品格。作为学校管理者,仍需强化确立“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这种理念传达给每位教师,大会讲,小会说,个别谈,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要用心思考、用心谋划、用心推动、用心落实。
第四,重视党建,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建工作是“魂”,魂聚才能心凝。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要在教育系统探索推进“党建+”模式,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一是要把握内涵实质。“党建+”,是指把党的建设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推动党的教育事业发展。二是要明确目标原则。坚持统筹融合原则,把党建工作同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日常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同考核。坚持分类施策原则,根据各学校的不同特点,分类谋划、分类推进、分类指导,拓展“党建+”加的内容、探索加的方法。使“党建+”与教育工作加得上、与教育工作加得好。通过深入推进、持续努力,使党建工作对教育工作的主导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推动北辰教育再上新台阶。
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互学互鉴,开阔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务实工作作风。也希望各位校长能立大志,迈小步,不停步,以拼搏战斗的姿态抓团队建设,以上下齐心的氛围抓立德树人,以志在必得的决心抓党建工作,共同奏响北辰教育新篇章!
最后,再次感谢第二模范小学的精彩展示!
第五篇:肖学平同志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督办会上的讲话
肖学平同志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督办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我市“项目建设年”活动启动以来召开的第一次贯彻落实督办会,主要是督办全市首批重点项目建设。刚才,15家重点项目牵头责任单位汇报了项目实施的有关情况,还有13家单位提供了书面汇报材料,其余项目责任单位都向市项目办上报了项目详细情况。等一会,张书记、洪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根据在项目办工作掌握的情况,对前段全市“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小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抓贯彻落实,“项目建设年”活动实现了良好开局
3月10日,全市“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正式拉开了我市“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序幕。会后,各地各部门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抓紧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全面启动了“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项目建设年”活动氛围浓厚、行动迅速、开局良好。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四大家”领导率先上阵,构建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工作格局。
动员会后,市“四大家”领导第一时间出现在项目工作一线。有的下基层、深入项目实地调查了解第一手情况;有的亲自上阵跑项目、抓招商;有的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张书记不仅深入乡镇指导督办农业农村项目建设。洪市长带领有关部门到白云边、松源发电、陈店港口工业园调研督办,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工业项目建设,并率队外出招商。段书记、余市长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杨林市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动员会召开的当天下午,邓书记、郑市长和邹主席召集有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研究凯迪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工作。李部长牵头接待了湖州工业园项目投资老板。黄市长组织相关部门对职教中心项目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赵主任召集龙海化工项目责任单位研究龙海公司发展和新上液压平衡器项目工作。朱市长、杨市长到金犀牛服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研究项目建设。方书记到天缘纸业就企业扩建项目进行了调研。程市长深入到云祺实业调研项目建设。荣市长带队到省交通厅申报争取交通项目。人大常委会几位副主任和政协几位副主席分别到各自联系的企业和项目调研,政协刘主席一直在丽源化工开展协调服务。“四大家”领导基本上都围绕项目建设开展了调研、督办、协调活动。市领导身先士卒,纷纷上阵抓项目,充分体现了“四大家”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迅速把全市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项目工作上来。
(二)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启动了“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
动员会后,各乡镇、各部门普遍认识到了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重大意义,领会了市委抓项目建设的坚定决心。会后,绝大部分单位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工作专班,制订了工作方案,并按会议要求和项目办通知上报了相关情况。市经济开发区利用一天时间学习讨论会议精神,确定了“3234”的工作目标;市发改局把项目争取任务分解到科室、到人,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核的重点内容;市经济局在动员会后行动迅速,主动和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及相关企业联系,及时掌握了工业在建项目的进展情况;市招商办确定了六个重点招商方向,指导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市财政局会同沙道观镇成立了粤港投资新型建材项目建设指挥部,分三个专班为企业服务;市教育局易局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到纸厂河中学研究该校项目建设。新江口、刘家场、陈店、街河市、杨林市等乡镇都制订了周密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强化责任确保落实。大部分重点项目责任单位迅速摸清了项目情况,部分责任单位主动到企业和项目所在地了解情况,与项目业主一起研究项目建设。市委办、政府办对所负责的项目逐一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督办;市交通局吴局长率服务专班到双七公司与企业研究项目建设,对企业给予了“五项承诺”;市环保局积极争取金融部门为天缘纸业提供贷款支持项目建设;市林业局协助凯迪公司制订了能源基地建设方案,并全力开展能源林地流转。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迅速行动,“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起步快,来势好。
(三)工作专班高效运转,保持了对“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强力推进。
动员会后,当天下午黄市长、赵主任就召集项目办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了项目办的工作。项目办从6个单位抽调8名精干的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多月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迅速搭建工作平台。项目办组建后,迅速配齐了各项必备设施,完成了各项基础工作。根据工作需要,8
名工作人员分成两个督办组和一个综合组,分别明确了工作职责,项目办完全按照常设机构要求运作,制订了十项工作制度和全年分月工作目标,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工作人员完全与原单位脱钩并严格上班考勤管理,内部运转高效有序。二是准确掌握全面情况。项目办成立后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及时报送会议贯彻等相关情况。目前已收集整理了各乡镇、各部门工作方案和实施项目,建立了全市项目工作联系网络,进一步摸清了首批129个重点项目基本情况。此外项目办还对各乡镇、各部门今年向上申报项目和招商引资意向项目进行了调查摸底。三是强力督办重点项目。项目办把全市129个重点项目作为督办重点,要求每一个项目责任单位成立项目工作专班,明确专干,制定全年实施目标。对23个重点在建工业项目,项目办逐一深入到现场核实项目情况。目前项目办已将56个在建项目基本情况制成公开牌,平时放置在市政府二楼大厅,今后将每月更新一次项目进度,实时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大力营造舆论氛围。项目办创办了《松滋项目工作简报》,以两天一期的速度编发,现已编印10期。在政府网首页开通了“项目建设”专栏,目前已上线新闻34条。与广电局联合制订了“项目建设年”宣传报道方案,确定了6大专题版块。配合电视台制作了宣传片,开展了系列报道。前期通过三大平台,重点报道“四大家”领导及责任单位围绕项目建设开展的活动和重点项目动态,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启动实施。市委、市政府对项目办的工作高度重视。项目办成立后三个星期,市委常委市长联席会议就听取了项目办的工作汇报,并对项目办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四)全市上下心齐劲足,形成了抓项目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是一项顺应形势、紧扣实际、合乎民心的正确举措。市委以统揽全局的政治智慧,把“项目建设年”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两项活动结合在一起抓,提出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抢抓项目增后劲、科学发展上水平、同心共建金松滋”,进一步凸显了项目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上项目的热情,进一步凝聚了全市上下共谋发展的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各乡镇、各部门抓项目的积极性高涨,出现了很多生动可贵的场面。比如,项目责任单位不仅没有推诿责任,还出现了争当项目责任单位的情况。市商务局认为,丽源科技项目产品需要出口,商务局有责任帮助做好工作;市发改局提出,三力机械项目前期由发改局协助申报项目,希望继续作为责任单位为企业开展服务。许多项目投资主体也深受鼓舞,坚定了投资信心。通过走访调查,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委、市政府 “五个一”的服务措施感到满意,也对今后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这些无形的力量与有形的动作,已经成为推动我市“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巨大动力。
二、抓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初见成效
(一)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全市首批重点在建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44.7亿元,其中2009年计划投资18.5亿元。截止3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其中元-3月完成投资25760万元。
1、在建工业项目23个。计划投资330400万元,其中,2009年计划投资116800万元。截止3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01177万元,其中元-3月完成投资13670万元。
(1)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11个。即:白云边工业园项目、丽源科技医药中间体项目、双七水泥120万吨/年水泥成品生产线项目(粉磨站)、今阳食品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鄂南化工氧化钼生产线项目、高鑫科技生物蛋白项目、粤港投资新型建材项目、三力石油机械液压平衡器项目、天颐油脂扩建项目、恒丰矿业方解石加工项目、松滋油田扩能项目。
(2)年内可开工的项目6个。即: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在进行征地的前期工作,有望在5月份开工;古环橡胶摩托车轮胎生产线项目计划4月份复工;龙海化工液压平衡器项目计划在完成新产品难题攻关并经过油田实际运行,确认质量合格以后,立即投资扩建项目;启星化工20万吨过磷酸钙项目计划4月份复工;三盟公司全自动铸造生产线项目计划下半年复工,力争年内投入运行;金犀牛纺织服装二期工程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
(3)暂时无法确定开工意向的项目6个。即:飞利浦公司引进国外生产线项目、鼎峰钢构二期工程、湖州工业园项目、裕阳纸业扩建项目、天缘纸业扩建项目、晶诚达公司扩建项目。
2、在建农业项目11个。计划投资31744万元,其中,2009年计划投资22018万元。截止3月底,累
计完成投资10465万元,其中元—3月完成投资7580万元。11个在建农业项目中已经动工的项目10个。水利血防工程项目因投资主体尚需和荆州河道局协调,暂未动工,年内可以动工。
3、在建基础设施项目15个。计划投资52956万元,其中,2009年计划投资38089万元。截止3月底,累计完成投资6510万元,其中元-3月完成投资4510万元。
(1)已开工项目10个。即:两路一中心项目、大桥连接线和桥头街心花园项目、和平街旧城改造项目、城区给排水管网建设改造项目、省道沙渔线刘羊段改造项目、通村公路项目、110千伏杨林市输变电工程项目、襄石铁路松滋牵引站接入工程项目、中西部电网完善改造项目、杨林市集镇电网改造项目。
(2)准备开工项目4个。即:垃圾处理场项目、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中小企业创业中心项目和县道乡道改造项目。
(3)暂时无开工意向的项目1个,即城区天然气扩容项目。
4、在建社会事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31936万元,其中,2009年计划投资8136万元。截止3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000万元。
(二)争资项目来势较好。
全市首批重点向上争资项目52个,其中21个项目有争取希望,可望争取国家投资39736万元;另有31个项目今年只能开展前期工作,计划争取国家投资173709万元。今年截止目前已下达资金计划的项目40个,共下达资金计划4275万元。其中,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大楼项目1870万元;廉租住房建设项目972万元;通村公路建设项目 723万元;老城镇中心卫生院项目50万元;四所中学校舍改造工程36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0万元。
(三)招商项目已有进展。
全市首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9个,部分已有进展。盐化工、生猪屠宰加工、柑桔深加工、林产品深加工、服装产业配套等几个项目正在洽谈。此外,全市目前共有29个项目在谈,意向投资额24亿元。其中单采血浆项目投资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已派工作组到松滋,商定了投资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即将动工建设。招商办与楚源就盐化工卤水项目洽谈多轮,与四川凤凰集团就盐化工元明粉项目保持着密切联系;南海镇肖中华书记与粮食局周民局长就新阳光动物药业整体出售项目已赴福建与投资方进行洽谈;发改局到浙江丽水就温泉开发项目与投资方进行了洽谈;斯家场镇万江华副书记带一部分老板到广东、海南等地就林产品深加工项目寻求合作伙伴。前不久洪市长率队参加鄂京(环渤海地区)经贸洽谈会,有结晶煤、物流园、农产品深加工三个项目达成意向,招商办正在进行深度洽谈。
(四)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
当前,我市的项目建设总体上讲推进很快,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项目实施的问题,有的是普遍的共性问题,有的是单独的个案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尽快加以研究解决。
1、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影响企业投资信心。由于对“金融危机何时见底”的判断尚无定论,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仍然起伏不定,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投资信心受到影响。一些企业家还在观望宏观形势,能否新上项目取决于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景气度。如果经济不能“见底”或者“反转”,项目可能无法在年内开工。
2、要素保障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一是企业希望电力增容降低门槛。粤港投资新型建材项目、方解石加工项目希望电力部门在用电增容上给予优惠,裕阳纸业反映企业现有13公里高压供电线路由企业自行维护难度大、成本高。二是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白云边工业园、金犀牛、古环橡胶、龙海化工、天颐油脂、天缘纸业、裕阳纸业等企业均反映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两大纸业道路通行有瓶颈。裕阳纸业地处涴市镇杨家垴村,距涴市集镇23公里,全部是长江干堤,没有硬化,进出企业的载重车辆行驶十分艰难,制约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天缘纸业道路建设方案已制订,需抓紧落实。四是部分项目用地尚需协调。凯迪生物质能源项目、天缘纸业扩建项目、煜升体育项目、飞利浦生产线引进项目都需要进一步协调土地问题。
3、部分项目个案问题影响项目建设。比如:丽源科技用气问题、双七水泥市场销售问题、今阳食品原材料供应问题、白云边工业园项目失地农民安置和排水不畅问题、金犀牛公司职工出行问题。
4、责任专班驻企帮扶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据了解,有的项目责任单位没有及时与企业牵线沟通,驻企专干不专,真正到项目建设现场协调服务的不多。有的项目专班和专干工作力度不大,没有真正把项目建设当成自己的事,致使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5、部分项目责任单位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单位对重大产业招商项目感觉无从下手;有些单位过分强调目前的客观制约因素,对一些需要长期争取攻关的项目缺乏恒心和信心。
三、抓深入推进,确保“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尽管我市“项目建设年”活动起步较早,但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时间十分紧迫,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全市上下必须咬定目标,加大力度,全力攻坚,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克难攻坚的精神,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一)通过督办推进。
今天的会议是“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第一次督办会议,规格很高,必将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督办的力度。5月份,将对全市招商引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办;6月份,将对全市向上争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办;下半年,每月分专题对某个方面的工作和项目进行督办。市项目办将与两办督查室密切配合,采取发放调查表、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实地查看等方式,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督查,并对全市“项目建设年”活动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与项目办的工作联系,及时报送相关情况,主动报告工作动态,便于项目办统筹掌握和通报总结。项目办正在制定“项目建设年”考评方案,考评结果将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希望各地各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二)通过解难推进。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解决项目建设和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排除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干扰和阻力,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市“项目建设年”领导小组每月将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协调会,研究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对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解决,解决有难度的,要迅速上报挂帅领导或市项目办,寻求解决办法。市项目办将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各项目责任人和驻企专干要发挥好排头兵的作用,及时掌握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让问题在手头延误,影响项目建设。
(三)通过活动推进。
“项目建设年”活动要形成热潮,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活动来推动。这次会议结束后,建议全市14支招商引资小分队迅速奔赴招商前线,通过努力,力争下半年开展一次集中招商签约活动。为拓宽工作思路,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外出学习考察,年底组织对全市项目建设进行一次比点观摩。各向上争取项目责任单位要多往上跑,多做工作,多想办法,多搞活动,通过活动建立感情,寻找机会。
(四)通过宣传推进。
舆论宣传是工作的“导航仪”和“助推器”,只有宣传氛围的持续升温,才有“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高潮迭起。项目办将利用好简报、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四大办”及各乡镇、各部门要重视和支持“项目建设年”的宣传工作,加强与项目办的信息沟通,通过项目办这个中枢,把项目建设的动态、成果、经验通过各种媒介迅速宣传报道出去,充分调动全市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项目建设的大合唱中来。
同志们,项目建设事关发展大局。只要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就一定能够通过项目带动,实现松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