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考察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2:0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考察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考察调研报告》。

第一篇: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考察调研报告

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考察调研报告

应日中交流促进会和韩国内容学会的邀请,为促进大兴区与日韩两国新媒体产业的交流合作,2006年4月23日至5月3日,由大兴区常务副区长金树东率队专程赴日本、韩国,对两国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期间,通过对日本东京东映动画公司、大阪设计师专修学院等地的参观交流,和与韩国内容学会和韩国文化振兴院等部门的座谈研讨,对日本和韩国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对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拓宽了基地与国外新媒体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渠道。

一、参观考察情况介绍

(一)东京东映动画公司

东映动画,1948年1月23日正式成立,是日本目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动画制作公司。东映动画拥有庞大且具有实力的制作团队,过去50年共制作了超过9000集的TV动画,这在全世界也是为数不多的。在日本动画发展史上,东映公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作了日本史上第一部长篇彩色电影动画《白蛇传》;培养了如宫崎骏、“动漫神手”手冢治虫等世界顶级动漫大师;给人们留下了诸多如《龙珠》、《美少女战士》、《聪明的一休》、《海贼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目前,在国内畅销的日本动画音像制品,过半数为东映动画出品。东映动画多年来坚持走精品路线,优秀的原创团队以及成熟稳健的商业模式使它在亚洲动画领域里长期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2006年全年出品了原创动画300多集,每集30分钟。公司在2006年7月与日本沃特迪斯尼国际电视公司签订协议,联合进行电视动画片的制作。

东映动画的商业模式值得借鉴:公司在东京的总部仅有员工270人左右,主要负责开发制作原创动漫产品,作品加工则选择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地,现在上海也有它的制作的公司。公司利润主要由广告收入、动漫及其衍生产品著作权分成、半成品加工收入等几部分构成。

(二)大阪设计师专修学院

大阪设计师专修学院,位于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市。学校规模适中,每年培养动漫人才和与文化创意行业有关的人才共几十人。该校教学环境良好,设备设施先进。大阪设计师专修学院与新媒体产业基地的成员单位––北京实用技校,在规模、培养方向、产业环境等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此次出访,两所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座谈,预计将合作开展长期的互派师生计划,旨在促进双方的教学交流活动。大阪设计师专修学院还表示要在明年组团参加北京奥运活动,并将考察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发展。

(三)韩国内容学会

韩国内容学会,总部设在韩国首尔,是一家拥有1800多会员的民间文化促进机构,业

务涉及教育、旅游、游戏制作、音乐和设计等多个领域。在韩考察期间,与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和内容学会,就共同推进在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韩国数字内容中心(KDCC)项目和进一步促进中韩新媒体企业交流进行座谈。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与韩国内容学会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双方都表示,需要不断加强交流,开展新合作,寻求中韩企业的共赢模式。

韩国数字内容中心(KDCC)设立在国家新媒体基地内,可以提升新媒体产业基地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促进产业发展;可以为基地内外的中国其他原创产品,提供各种高水平的制作服务;可以利用畅通的国际化渠道和平台,为相关国内企业产品的出口提供服务;可以集聚更多有实力的韩国企业进入园区,把“韩国数字内容中心”培育发展壮大,提高对大兴区的经济增长和税收贡献。

二、日本、韩国内容创意产业分析

通过对东京东映动画和韩国数字内容学会的考察,了解了日本、韩国内容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体会到动漫、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分析日、韩文化产业现状和成功原因,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新媒体产业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日本动漫产业发展

日本的文化产业在亚洲甚至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现在,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内容产业”渗透到日本的各个领域。动漫和游戏已经成为日本娱乐产业的中流砥柱,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动漫电视节目和几十部动漫影片问世。日本政府预计到2010年,娱乐产业的出口额将增加5倍,达到138亿美元,动漫产业将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

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个:

1、动漫作品在日本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

日本国民十分喜爱漫画,漫画文化非常发达。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

2、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

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是日本动漫走向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日本,一部动画作品往往是由几个方面来共同投资的,这其中包括:电视台或电影公司、广告公司、玩具商、游戏软件公司、动漫作品原创的出版商等。通过各方的共同投资,一方面分散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另一方面拓宽了资金的筹集渠道。

3、拥有国际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动漫制作机构

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是日本动漫近年来在世界上扬名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中包括《铁臂阿童木》作者手冢治虫、《千里千寻》作者宫崎骏等动漫大师。另外,日本大量优秀的动漫导演、制作人员以及动漫制作公司,是打造成功动漫产业的根本保证。

4、政府的支持

日本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普遍认识到内容产业的美好前景,加大了对它的支持力度。2003年,政府在知识产权战略总部建立了专门工作组织,并且把内容产业作为一个战略部门,精心策划和打造,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性。

5、顺应国际市场要求,调整产品定位和风格

目前,产品输出成为日本动漫产业的战略定位,因此,很多动漫产品在策划和制作之初中,就充分考虑外国观众的习惯和口味,将日本民族风格的外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日本动漫能够顺利地推进国际市场。

日本动漫产业能够领跑于国际市场,除了以上原因外,衍生产品的成功开发,电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等等,也都是日本动漫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原因。

(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

韩国是亚洲较早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国家。早在1990年,韩国政府就设立了“文化产业局”,负责出版等相关事务,后经政府内部整并,文化创意、观光事务等合并成立了“文化观光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以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危机,韩国实施经济转型,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经过多年的实施之后,设计和创新在韩国开花结果,韩国已经拥有三星、LG等全球著名品牌,韩国也从制造国家成功转型为设计创新国家。

韩国政府制定专门法律法规确立“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意志高度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韩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以游戏最为重要,在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方面都位居亚太地区前列,也是韩国政府确定的“十大新引擎产业”之一。

近年来,文化产业成为韩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出口额首次超过钢铁,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产业。韩国自称已跻身世界文化产业5大国之列。

三、几点启示

现阶段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学习先进经验,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开阔思路,力求使基地高起点建设,快速度发展。通过对日本、韩国的考察,获得如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一)学习先进原创水平,提高设计能力

日本考察期间,感受最深的就是日本动漫产业非常发达,原创能力强,衍生产品的开发工作非常到位。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以动漫形象代言的产品广告,以漫画形式出版的读物,和出售动漫衍生产品的商店。日本动漫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优秀原创作品的价值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动漫制作公司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制作人员创

造力。制作人员通过分析观众不同时期的喜好,创作出富有时代性的主题,并不断加入新的构思与制作元素,创造出新的深入人心的动漫作品。作品一旦有了知名度,衍生产品的开发会迅速跟进,全面体现出原创作品的价值,同时带给企业更丰厚的回报。

比较之下,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整个行业原创能力弱,作品内容少,质量不高,加上销售渠道不畅,导致整个产业没有进入良性循环。对此,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更加坚定,要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通过建设动漫产业孵化平台,提供先进制作设备,降低企业制作成本,促进动漫“产、学、研”一体发展,以提高国内动漫行业的原创水平,设计能力。

(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立节约型创意园区

日本、韩国人严谨的工作态度非常令人钦佩,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在东映动画公司参观动漫制作的过程中,强烈的体会到,制作人员在处理每个细节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细致、到位。并且,公司每间工作室布局紧凑,最大限度节约空间资源。

新媒体产业本身具有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智力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在打造新媒体产业基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体现绿色生态、产业生态的良好布局。

(三)拓宽合作渠道,探寻双方共赢模式

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让身在日韩两国的海外华人感到振奋和自豪,他们都表示愿意尽可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比较而言,日本国人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在交流中,可以很明显感觉出部分日本人对中日合作的敏感,在愿意开展合作的同时,又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这就需要我们在与日本机构和企业的交往合作中,充分考虑中日关系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双赢的模式展开合作。尽量消除日本人的顾虑,抓住机遇,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

(四)注重引进高水平技术和人才

从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看,我国的新媒体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要想吸引企业集聚,发展内容产业,就要为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重视原创内容和销售渠道建设,搭建好动漫孵化平台和销售播出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设备、技术支持和畅通的销售网络,有效形成产业的聚集。注重引进高水平的技术、设备、高端人才,使基地在发展之初就面向高端层面发展,抢占国内动漫领域制高点。

(五)政府加大对文化创意行业的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满足社会需求基础上产生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是在制造业发展和服务业壮大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竞争的终极竞争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大力财政和政策支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突出,这就更需要政府加大对新媒体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产业政策,给产业发展营造积极良好的环境。实现我国经济从制造业向新型产业的过渡,这对创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影响。

在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国内外优秀产业园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优势,转化为切实可行、走在国内外前列的实施方案。新媒体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园区的建设要体现出发展创新,建设思路也要走在其他传统行业前列。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阔眼界、打开思路、突破传统,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产业实际,建成一个有特色、高水平、促发展的新媒体产业之都。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

国家新媒体

产业基地 曹辉

日期:2007-12-18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调研

借文博之鉴念文化真经

全力助推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参加第十届深圳文博会感想

5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宣传部组织的第十届文博会参观学习活动,通过到文博会、洛可可设计公司、华侨城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对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文化创意的内涵有了进一步了解,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发展信心和决心,感受颇深。

一、印象文博---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举办的重要意义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文博会。深圳文博会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产业综合性会展,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文博会作为一场文化盛宴,吸纳了全国各个领域的文化,也促成了许多新型的文化理念。此次文博会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突出展示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影视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艺术、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和代表行业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以及文化出口品牌企业、产品和项目,突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的优势,将更多专业领域的优质会展资源注入文博会,引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打造“我国文化产业走上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

经过十年的经营,文博会已然从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作为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的重要平台,文博会促进和拉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基层宣传工作者有义务挖掘地区文化创意潜力,作为有

着丰富文化底蕴和氛围的大石窝镇更具文化发展优势。

二、学习文博---全面分析大石窝镇文化创意资源

大石窝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汉白玉文化、经文化蕴育陶冶了大石窝人“石乡精神”的传承,“石作文化村落”2006年入围首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石一寺”是大石窝快速发展的金名片。南河村、水头村两个北京最美的乡村分距大石窝南北,带动了全镇24个村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崭新变化,石材开发、现代农业、民俗旅游、文化创意四大主导产业强势推进,经文化、石文化、生态文化蓬勃发展。

(一)云居寺“经”文化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经刊刻始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共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的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另外,这里即将开建的国际石经文化园,集文化传播、教育、旅游、养生、休闲等于一体,通过多媒体手段,全景展示云居寺石经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文化园内将建国际佛学研修培训中心,吸引全球信众到此交流心得、探赜索隐。

(二)汉白玉“石”文化

房山是汉白玉的故乡。因其品质之高,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1998年国家建材局石材质量监测中心和中国石材工业协会评定出83种新特石材,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汉白玉被评为M1101号,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一号”。大石窝石材加工、雕刻的历史悠久,大石窝镇的汉

白玉和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闻名海内外,产品不仅在故宫、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世纪坛等一批重大建筑上都有应用而且还被喻为“京郊走出国门第一镇”。日本北海道中国公园、加拿大枫华园、新加坡国家森林公园、埃及中国公园、德国柏林德月园、美国的纽约唐人街等石材工程均由大石窝镇的石材企业进行加工安装。2004年8月份大石窝镇石雕产业建设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成为国家级特色小城镇,石刻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之中。2007年底大石窝镇石作文化村落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大石窝文化艺术底蕴效应,着力做强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举办石雕创意大赛、书画雕刻大赛、石雕作品洽谈拍卖会等活动,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文化资源,提高石雕产品的文化创意价值,创造出最佳的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生态文化

近年来,大石窝镇大力发展南部现代农业区和以有机蔬菜为主线的生态旅游带。积极实施农业区域经济开发,北部林果采摘基地有菱枣、核桃、柿子、皇御鸭梨和御塘米基地,西部和南部为绿色农业产业基地,而且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南河村有机蔬菜基地成为全市第一家,产销两旺。南河村是全镇设施农业的龙头村,在全村大面积推广绿色蔬菜种植,“南河牌”蔬菜获得了有机蔬菜认证,成为了房山区唯一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大石窝镇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南河模式”,不断加大发展绿色产业力度,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收,镇域南部形成了以南河村为带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南河村先后获得“首都文明村”、“市级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在2006年“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

三、深思文博---用先进经验助力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通过对文博的所见所闻,结合大石窝镇地域发展实际,深刻思考,认真梳理,对于推进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生如下建议:

(一)提高镇党委、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

一是加快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设立镇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尽快出台创意产业相关政策,如制定《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大石窝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二是建立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对于起步阶段的产业园,在技术研发、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资源整合、税收减免等环节上,给予财政政策扶持。三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成立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对已经建立的创意产业启动创意产品实行登记备案,有效地保护创意设计人的权利。四是建立创意产业发展的统计评估体系,制定《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为各类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清晰实用的指导和客观依据。

(二)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活力。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开发机制。文化产业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开发也需要各方面的联合和配合。因此政府要按照管办公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努力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管理系统向管理社会四个方向转变。要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的产权关系。要按照公益性单位与经营性单位相分离的原则,理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的关系。对可以进入市场的行业应逐步取消政府的财政投入,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扶持一些难以市场化的行业和部门,保护大石窝镇的文化资源。

(三)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是要充分挖掘大石窝悠久的石雕文化艺术底蕴和内涵,加大汉白玉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力度,加工出游客便于携带的、精致的石雕旅游纪念品。二是要赋予石雕作品书画艺术等文化内涵。政府要继续搭

台,通过举办石雕创意大赛、书画雕刻大赛、石雕作品洽谈拍卖会等活动,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文化资源,提高石雕产品的文化创意价值,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善于创造,大石窝镇的文化创意产业一定会成为经济文化发展新的增长点。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生命力的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

第三篇: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近日,慧博研究院发布《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数据和结论显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关注和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

北京市文化创意人才需求巨增

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文化产业”概念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随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市委九届十一次会上的讲话时提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和网络游戏业、文化

会展业等六个行业中心”。据测算,到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从而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人力资源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获得更多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尤其要注意产业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作为推动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重视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切实支撑产业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如何优化产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促进产业人力资源提升就成为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问题,慧博研究院近期对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调研。

自2006年8月份以来,慧博研究院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沟通、现场访谈等三种方式对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区域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64份,回收

率为53%;通过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实际回收101份,回收率达到82%。获得调研数据后,慧博研究院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并最终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显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业独立的人才自我培养机制和系统,人才来源还需要从传统产业转移过来,缺少体系内的自我造血功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看好,现状不理想,产业不成熟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一些人才在流动中存有顾虑。从当前文化创意人才的分布状况看,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并不是在从事文化创意的专业机构中,很多专业人才还在一些传统产业的创意岗位上,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需要有效吸引这些专业人才从传统产业中流动到专业的文化创意机构。

(二)文化创意产业内的人才流动市场化程度不高,低效的口碑相传和熟人介绍两种方式,让很多优秀人才不能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1、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社会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不同,一些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也缺乏了解和认知,对文化创意产业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招聘专业人才的手段和方式单一,没有针对性,一些从事文化创意的人才长期专注于创意和创作,对于外界信息不关注,从信息交流上两者之间不能形成有效信息对接。

2、缺少交流平台。目前人才市场中专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服务的机构还没有,人才与企业之间只有通过综合性的人才服务机构进行交流,效率低下,针对性差,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不了有效的平台支持。

(三)人才素质与需求的差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被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内容,不管是实现手段和方法,还是一些核心的创意创作思想,都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改变,文化创意人才就需要从基础上进行调整,尤其是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形成有效的支持,不仅要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创作、策划、设计、制作、测试、产品、推广、营销各专业上的合理分布,而且尤其要注意通过加强培训改善人才的素质,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创造力、创意力、创新力。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次处于较低水平,不仅管理重心集中于传统的低层次的人力资源事务工作,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手段单一,缺少专业方面的交流与研究。

慧博研究院建议,要强化以专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产业发展。

面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极大制约和影响产业的快速和长远发展,因此,必须通过促进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提升,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流动平台和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从根本上建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机制,适应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

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一)继续深化调查研究,要借助于研究机构,对产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尤其对一些直接关系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二)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讨会和人力资源管理论坛,通过对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应用,从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上提升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尤其是要在行业中引入一些信誉好、服务能力强、市场化高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服务。

(四)大力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实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开发计划,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素质要求,针对性的开发课程,并组织产业中最优秀的讲师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五)加强市场化的人才交流与流动,通过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人才招聘会、人才交流会,促进人才在产业中的企业间合理流动,优化产业人才结构,同时更要积极通过社会宣传,吸引和引进非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转移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来。

(六)积极推进和组织开展跨国交流,通过走出去,促进对外交流,同时引进国际智力支持产业发展。

第四篇: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赵莉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 度关联的产业,由此决定,创意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生产、交换、分 配及消费)都与人才密不可分,是一种极其依赖个体人脑和人的心智能力的 文化创造活动。因此,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能否拥有大 量的各类创意人才,将成为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北京作为 首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同样遭遇人才瓶颈,要 构建创意之都,必须尽快集聚大批优秀的创意产业人才。为了进一步了解本 市创意人才的供求、素质、结构及配置状况,探寻在培养路径、成才环境、价值体现等方面影响人才集聚北京的阻滞因素,我们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理论和创新、创意理论为基础,从创意人才的素质要求、创意人才的开发、创意人才的管理等方面,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期望能为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人才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一、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基本特点

1.队伍年轻化。从年龄结构看,在被调查的775位从业人员中,25岁 以下人员占26.3%,26一35岁人员占46.8%,即35岁以下人员占全部从 业人员的73.1%(见图l)。同时,在工作年限方面,从事本行业3年及以 下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38.5肠,4一10年人员占35.8%,两者合计达到 74.3%(见图2)。上述两项指标说明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是一支非常年轻 的队伍。队伍的年轻化一方面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刚刚起 步,正处于上升阶段,其展现出的活力和生机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另一方 面说明,年轻人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创意激情,更富于想象和创新,也更敢 331

和瀚·创靳·发展

于冒险,因此更适合创意产业的发展。

50,es-一------

.吓02

习粼佘冲

25岁以下2卜35岁36礴5岁46一55岁56岁以上

年龄

图1创意人才年龄构成五佘冲

5115日5

3年及以下小10年11一15年l‘20年21一30年30年以上

工作年限

图2创意人才工作年限构成2.学历结构不唯高。在学历方面,专科及以下人员占25.3%,本科毕 业生占62.6%,研究生只占n.6%。同时,在创意才能与学历的相关性的 调查选项中,选择高度相关的仅占18.1%,选择弱相关(62.8%)和不相 关(19.1%)的合占81.9%(见图3)。在创意才能的主要来源的选项中,选择天赋为主培养为辅的占55.6%.而选择培养为主天赋为辅的占妞一4%。

学历结构反映出,创意产业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创意才能与学历高低并非 332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成正比。一方面,创意才能是一种特殊才能,它的育成既需要一定的先天因 子(比如艺术家的创意主要来自他们的天分),又需要后天的长期培养,不 是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得到的,也不是其他专业人才可以嫁接的。另一方 面,我国现行教育体系尚未设置专门面向创意才能的专业,而且,教育模式 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反而在头脑中形成众 多的条条框框,从而导致高学历低创意的尴尬局面。

不相关

19.1%

}高度相关

18.1%

弱相关

628%

图3创意才能与学历的相关性评价

3.人才流动性强。在被调查者中,77%的创意人才换过工作单位,47.6写的创意人才不拥有北京户口,38.5%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的创意人才 流失严重。这说明,在创意人才供给不足、创意产业各门类间既相互区别又 相互交融、创意人才大多年纪轻、头脑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创意人员一 般不会固守在某个工作岗位上,而是经常会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许多创意行业的生产组织形式表现为松散的个体劳动和简单的集体协作,该 领域的从业人员大多属于自由职业者,一般不从属于某个固定的经济体。上 述特征均决定了创意人才的高流动性。

4.“干中学”造就创意才能。何为创意才能?厉无畏先生在其著作《创

意产业导论》中认为,创意才能是指“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 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意人才必备的首要素质”①。创意才能 的育成需要多种素质的凝练,既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技术素质,也 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T形的知识结构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这种特殊才能 ①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226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6。333

和瀚·创析·发艘

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头脑知识与实际需求的不断碰撞,需 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调查中,认为创意才能主要来自学校教育的仅占 13.3%,选择在职培训的仅有12.2%,而74.5%的人员认为创意才能主要 来自工作中的自我学习和不断积累(见图4)。

在职培训

122%

学校教育

13.3%

自身学习和工作积累

74.5%

图4创意才能的育成途径

5.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主要工作目标。被调查者中,尽管对个人的薪酬

感到满意的只有27.8%,但在工作目标的选择上,69.8%的人员选择了

“展现个人价值”;在回答选择当前工作岗位的五个理由方面,大家的首选对 象是“兴趣”,占到41.7%;同时,在回答跳槽的原因方面,首要因素是 “不能充分展现个人价值”,占33.1%。这些情况表明,创意人才往往更注 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更热衷于具有 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全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 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他们来说,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重远 大于金钱等物质激励。工作所获得的成就感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而 金钱和晋升等传统激励手段应退居次要地位。

二、首都创意产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被调查的从业人员中,认为因创意人才供

给不足而制约首都创意产业发展的人员占39.6%,位居五大制约因素之首;管理者中认为创意人才非常缺乏和比较缺乏的占比达到82.9%。尽管与国 内其他省市相比,北京市的人才优势比较明显,但文化创意人才仅占从业人 334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员的千分之一,与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不相匹配。

与总量不足相比,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一是缺少高端原创人 才。被调查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的创意人员中只有22%的比例算得上是创 新型的,多数人才(78%)属于复制或模仿型。这种人才结构导致原创产品 很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二是缺少管理人才。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 业具有创新性、高增值性、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其产业组织形式 既有分散的个别劳动,又有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劳动,创意人 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独立性,创意工作过程难以监督。这些特点,给传统管理 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严峻挑战。三是缺少经营人才。将创意产业化,需要能 将创意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实践证明,内容创意人才往往不具 备市场经营才能。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北京市严重缺乏擅长将创意作品 “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四是缺乏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十经济十技术的复合型产业,是文化知识与高新技术紧 密结合的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不仅要有丰富社科文 化知识(T形的顶部“一,’),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T形的下 部“}”。现实中,往往是有内容知识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又缺乏内容 知识。

2.开发途径不完善。目前我国创意人才的开发途径主要是学历教育和

在职培训。从学历教育看,大专院校虽然设有美术、广告、影视、艺术等相 关专业,但由于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创意理念刚刚被人重视,传统的人才培 养方式缺少对创新能力的塑造,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被企业抱怨为“没有创 意,’a对于甚些新兴的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等,高校中还很少设有该类 专业。创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意的教育模式,如果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 育模式不改变,纵有各种创意专业和院校,也无力解决创意人才的短缺。从 在职培训看,创意人员参加的在职培训多数以定向的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 间较短。调查结果显示,从未接受过在职培训的人员占35.1%,接受培训 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人员占37.2%,超过半年的只占27.7%(见图5)。培 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单一,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调查中,对培训效果满

意的只有18.1写,许多被调查者反映,培训内容教条、无创意,培训方式 单

一、不规范、照本宣科等。可见,目前企业对职工进行的在职培训因缺乏 系统规范的设计,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职员的某项技能,并不能有效提高他 们的创意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创意人才需要全方位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 335

和漪·创断·发层

深耕,需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仅仅依靠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尚难以满足 市场对创意能力的需求,还应补充。

0,‘

公佘冲

111}【,-而

没有3个月以下半年左右一年左右一年以上

图5参加在职培训时间

3.薪酬、考核体系不合理。从业绩考核方面看,仍有许多企业采用传

统的只重结果的考核办法,简单用产出和投人等财务指标来考量创意人员的 工作业绩,结果导致整个企业充斥着短期行为,无法生成能够提高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创意产品。在调查者中,对本单位绩效考核比较满意的只占 n.8%,认为尚可的占72.2%。从薪酬体系看,多数企业的薪酬设计还没 有充分考虑创意人员及创意工作的特点,还深受传统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影 响,现有薪酬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创意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单位还以学 历、资历为主要评价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对本单位薪酬体系较为满意的占 27.8%,认为尚可的占58.3%,认为不满意的占13.9%。

相对于产业工人和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文化创意人员的工作方式和群 体特征明显,这是因为科研技术人员是用脑力创造财富而不是用手的创造财 富的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 值。他们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作业绩较难衡量。创意工作是通过 脑力劳动实现的,工作难度大,失败的风险大,付出的辛苦多,创意产品的 价值很难在短期内体现,有时甚至看不到结果。二是工作时间无法估算。表 面上看,创意人员与其他人一起按时上下班,而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远比 336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正常上下班时间多得多,常常把休息娱乐时间毫不吝音地投入到创意工作 中。三是工作的智力含量高但往往管理职位低。创意人员在企业内部具有 较高的技术权威,但其工作特点决定其职位往往处于较低的级别,如果不 采取合理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很难树立创意人员的权威,显示他们的 社会价值。因此,沿袭传统的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已难以满足创意人员的 要求。

4.管理模式不配套。从政策环境看,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才往往

被捆绑在某个固定的地区和单位,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以及才能的发挥。近些年,随着首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许多创意人才已打破各种封锁开 始向首都集聚(被调查者中,非京户籍人员高达47.6%),但这种趋势尚处 于自发阶段,政府积极主动的引导政策尚显不足。可喜的是,今年北京市政 府已发布文化创意产业等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在政策上为推动 创意人才的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政策效果的显现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相关

配套政策的落实。

从管理理念看,社会对创意人才特质的认识尚未同步,部分单位仍然沿 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创意人才,影响了创意才能的发挥。《简明大不列 颠百科全书》对创造性人才的描述是:“与常人相比,他们有时显得很幼稚,有时则很文雅;有时有破坏性,有时则很有建设性;有时更疯狂,有时更理 智„„”这一描述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创意人才,但能基本概括创意人才的群 体特征。也有人这样看待创意人才:他们具有“狼群”的特点,有激情、有 野心,追求个性自由,同时也渴望团队,寻求竞争性的合作与激励。调查结 果进一步验证了创意人才的上述特征。在“您所青睐的办公环境”选项中,被调查者选择宽松自由的比例最高,达64.6%;在工作氛围选项中,选择 团队协作的比例最高,达55.9%。

三、提高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集聚效应的几点建议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首都经济未来发 展重要支柱产业的精神,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本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开发体系

第一,树立创意才能需要“深耕”的理念。因为创意才能的育成不仅需 要渊博的文化知识、强烈的创意意识、扎实的专业能力,也需要较高的社会 337

和份·创断·发.洞察力、市场把握力、人际沟通力。这些能力并非短期训练就可一跳而就,需要实践的锤炼,需要经验的累积,也需要长期观念的养成。古人云:十年 树木,百年树人。创意人才的培养更需要长期的投入。我们不能因为当前创 意人才短缺,就“病急乱投医”,只重视某些操作技能的培养,忙于增设技 能培训学校。而应着眼长远,立足构建从幼儿教育到学历教育,再到在职培 训、终身培训;从传授知识到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意能力的多元化立体的 人才开发体系。

第二,改善原有教育模式,侧重创意能力培养。学历教育仍是我们培养 创意人才的主渠道。首先,要尽快建设创意产业的相关学科,设置相关专 业。其次,要革新教育方法,提高师资水平。第三,加强产学合作,缩短学 用落差。因为创意人才不仅包括艺术人才、设计策划人才、技术人才,还包 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并且创意人才需要具备T形的知识结构、复合型 的能力结构。因此,高校教育要把知识熏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国内办学与国际交流 合作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人才的创意能力。

第三,改进在职培训,提高培训的灵活性系统性。由于创意才能的培养 离不开实践的锤炼,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端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校的教育是远 远不够的,尚需在职的系统性、长期性、实战性的培训。目前的培训主要由 工作单位根据需要进行内部培训,而且多以短期性、技能性培训为主,不能 从根本上提高培训人员的创意能力。所以,必须改进当前的培训模式。首 先,探索灵活多样、富于创意的培训方法。激发创意的培训没有固定模式,很多东西不是能教会的,培训应侧重于启发性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互相 研讨、交流经验等方式启发人才的创意思维,提高人才的创意能力。其次,建立在职培训的社会体系。一方面,企业内部培训虽然针对性较强,但缺乏 专业性、系统性;另一方面,委托外部的培训又往往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市场对在职培训的需求会日趋旺盛,政府应尽快组织 力量,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构建多层次、系统规范的社会培训 体系。

第四,拓展人才开发途径。人才的培养和发现仅仅依赖学历教育和在职 培训是不够的,许多创意人才因其突出的个性,可能游离于学历教育之外,并且没有固定单位,或是自由职业者。针对创意人才的群体特征,我们还应 广开途径,打破学历、资历和身份限制,通过举办专业竞赛、行业评比、资 338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格认证、公开招聘等方式发现和集聚人才。另外,还要积极引进京外和境外 优秀人才。

《二)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第一,树立创新型的微观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不以学历高低、职称高低论英雄,不唯以职位高低论奖惩,营造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企业文化,充分尊重创意人才的性格特征和工作特征,宽容失败,鼓励冒 险,将创意工作的话语权下放给员工,灵活把握管理者充当监督员、指挥 员、服务员的角色定位。

第二,实施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由于创意人才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上有着与一般员工明显不同的特点,因而传统的人力资 源管理方式对他们很难适用。企业有必要认真探索针对创意人才的特殊管理 方式。

在管理原则上,根据创意人才工作注重独立性、自主性的特点,企业一 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自主选择他们自己认为最好 的工作方法,不宜做过细的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要为艺术人才独立承担 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援,保证其创新活动的顺利进 行。在考核方法上,实施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业绩与能力、行为相结合的绩 效考核方法。

第三,营造适宜创意的微观氛围。创意才能的发挥需要人性化、生态 化的办公环境,需要平等自由、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有限的空间能够承 载的办公设施是有限的,但能够承载的创意是无限的。据相关报道,硅谷 的某些软件开发公司,允许设计开发人员穿着自己想穿的任何服装、甚至 带着心爱的宠物来办公室工作,目的是让创意人才在最和谐随意的办公环 境中迸发创作灵感。而在我们所调查的单位中,仍有不少企业尚缺乏这种意 识,把创意人员围坐在水泥墙矗立、个人空间狭小、周围环境嘈杂、缺少自 然生态的环境里。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同时,由子从创意的产生到创意产品的产生需要团体内部的多方合作来共同 完成,团队之间的友好合作也是创意成功的关键。作为管理者或项目负责 人,不仅要给予项目组成员文化创意的指导及沟通协调,还需要营造一个团 结的工作氛围。尤其在创意人才多数自视甚高的状态下,更需要管理者引导 大家摆正心态,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凝聚到更有价值的创意工作 上来。

339

和佑·创析·发班

(三)构筑诱发创意的人文环境

一个企业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其所在城市对创意人才 诱惑力的影响。作为首都,要构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高地”,既要提供良 好的硬环境,也要打造舒适的软环境。目前,首都的硬件设施在全国已处领 先地位,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也毫不逊色,因此,未来应在营造诱发创 意的人文环境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城市的创意意识和创意文化需要人文环境的涵养。所谓人文环境可以说 是打上文化烙印、渗透人文精神的工作生活环境。纵观国际上创意产业发达 的大都市,无一不是用自身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将各路创意人才网络手中。首都北京凭借其多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人文魅力,已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 俊才豪杰。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我们还需要有重点地吸引、造就 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结合调查结果,本文认为首都还应在城市的文化氛 围、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创 意魅力。在文化氛围方面,通过革新教育体制、完善培训体系、增加文化设 施(主要是图书馆、博物馆)等措施,进一步发挥首都已有的文化教育优 势,为创意人才创造更好的“精神家园”。在市场环境方面,按国际通行规 则,努力营造开放自由、透明高效、公正公平、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在政策环境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政策,破除学历、户籍、性别等传统限 制,在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各个方面,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 才创造良好条件。在制度环境方面,积极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 职能,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尽快从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把工作重点 放在宏观调控和软环境建设上。

第五篇: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2013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对**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元法的指示精神,在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协助下,我委主动与市旅游局和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征求意见后,拟定了调研计划和方案。在市内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又分别赴开封、洛阳、驻马店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并收集整理了国内一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的城市经验资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表现形式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和旅游的有机融合后形成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验经济成熟、知识经济发展、文化和创新得到全球重视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前景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欧盟旅行委员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的旅游业,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运行方式,旅游景区大体分三类:一类是自然景区,二类是近代和古代景区,三类是人造景区。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的需求也在改变。中国由点线旅游体系转变成板块旅游体系,旅游载体变成一个城市。以景区开发为主转向旅游目的地开发,这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所以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后形成的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旅游业主要有四。

摘节、石榴采摘节等各种节庆活动,涵盖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四种表现形式。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走在前列的、是比较好的。

**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悠久的传统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无限希望的发展中城市。近年来,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在全省挑大梁”的工作思路,依托**文化积淀和工业科技基础,以重大项目带动,以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研究制定《打造**市国家文化动漫创意中心实施方案》,结合**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重点谋划动漫业、演艺娱乐业、数字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达282.136亿元。目前,加快建设**嵩山文化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市动漫产业基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着力培育登封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区、石佛艺术公社文化产业园、《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量每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率,旅游总收入每年保持13.7%以上的增长率。2012年共接待游客6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将超过6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左右;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左右。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开展“三走进,三**”活动中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2013年09月省旅游局正式出台《关于旅游业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实验区建设成为以旅游业为驱动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足。

(一)投入和扶持不够。北京、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在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及土地政策等方面均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有较大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如深圳市在“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5亿元,并于2009年分别筹建和创建了中国(深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相比之下,我市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投入的资金有限。

(二)创新动力不足。一是我市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目前我市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补贴来推动此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使得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缺乏发展动力。二是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有产业趋同现象,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三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上缺乏创新和特色,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标志。

(三)创意高端人才短缺。从近十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目前,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还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需要。尽管专业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动漫人才,但由于创业环境、待遇水平等原因,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设计及策划人才纷纷流向沿海等发达地区。虽然**市有一所旅游学院,但是在创意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长于创意、精于创作、动手能力强、谋于市场的复合型高级创意人才。

(四)产业链的延伸还需扩展。目前,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缺乏产业链的完整性,尚无法充分实现创意产业的最大价值,可延伸的空间还很大。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形成产业链。产业聚集的目的就是把产业的上游研究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聚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使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有创意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一城两带四区”建设,即:中心城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生态交通旅游带,华夏文明朝觐区、功夫宗教创意体验区、时代文化娱乐区和城市慢享休闲区,构建新型文化旅游融合、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复合发展的新格局。一是时代文化娱乐区,增加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二是功夫宗教创意体验区。深度开发功夫文化,延伸功夫产业链,活化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岳嵩山的历史文化,建设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三是华夏文明朝觐区。整合新郑、新密黄帝文化资源,联动黄帝故里、具茨山和黄帝宫等景区,增强游憩功能,完善旅游服务。四是**黄河国家公园。整体提升和包装沿线景区点,有序建设一批不同主题的旅游景区、特色乡村,大力开展以黄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整体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的大品牌。五是古商都文化旅游区。创新大遗址保护开发模式,打造全景展现**历史,适应都市休闲娱乐需求的休闲街区。六是大伏羲山休闲度假区。整合大伏羲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打造区域领先的休闲观光百姓喜爱的乐园和**郊野游憩基地。七是市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重点建设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宣传推介、旅游集散、旅游接待设施,力争将其建成全国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

(二)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大力实施智慧旅游工程。

下载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考察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考察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创意产业

    4072班 3114144007 康文航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简析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而创意却正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摘要】作为中国西部中心城市的成都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力之城”,并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十二五”规划。那么成都为何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没有先天......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至此,文化产业跃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模式盘点北京文创中心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盘点北京文创中心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而从国际经验和实践来看,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有知识产权培养、节约能源、推动就业都有着......

    考察日本、韩国农村新能源和环境技术报告

    考察日本、韩国农村新能源和环境技术报告 发布人:lxh阅读次数:1321时间:2005年6月27日应日中科学技術協力会議的邀请,浙江省农村新能源和环境技术考察团一行8人,不久前对日本和......

    考察日本、韩国农村新能源和环境技术报告

    考察日本、韩国农村新能源和环境技术报告 发布人:lxh 阅读次数:1321 时间:2005年6月27日 应日中科学技術協力会議的邀请,浙江省农村新能源和环境技术考察团一行8人,不久前对日本......

    山东省第四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学习考察汇报

    山东省第四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学习考 察 报 告山东省第四届文化创业产业博览会以“创意、融合、发展”为主题,倾力打造“创意山东,文化齐鲁”的品牌,是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

    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分析报告(开题报告)

    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分析报告目录 一、 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 需求环境 (二) 要素供给 (三) 十八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 (四) 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 二、 无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