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江苏省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参考论题
2008江苏省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参考论题
1.当代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与理念
2.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与音乐基础教育的关系
4.多元文化与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育和音乐教师的影响
5.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继承与扬弃
6.青少年心理特征及音乐素质发展关系研究
7.普通学校音乐课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思路
8.适应我省基础音乐教育合格音乐教师的评价标准与培养模式
9.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借鉴与本土音乐教育经验的总结推广
10.区域教研、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11.学校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的研究
12.普通学校音乐课程实施评价模式的研究
13.新课程下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14.利用优秀教学资源,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5.新课程下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研究
16、高中音乐教育的区域性研究
16.学校音乐课程与多媒体课件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17.提高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18、音乐教学的如何体现以音乐为本
19.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
20、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示范作用
第二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南乡三中邓琼芬
摘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
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
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
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模版]
2012年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题目:在“听”、“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姓名: 单位: 日期:
单位意见:(盖章)
在“听”、“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一切音乐活动都要从听入手,以听觉为探索的工具,在听觉的素质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听、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从听入手,以动为核心”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听、动、歌唱、欣赏、兴趣、表演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他的交流语言是通过音响来表现,只能由听觉来感受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门非具体描写的艺术。它来自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这就决定了任何音乐活动都充满了想象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的意境应把“听”放在首位,通过听来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一切音乐活动都要从听入手,以听觉为探索的工具,在听觉的素质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的运动来陈述内容,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也就是说音乐是流动的,它的旋律起伏、抑、扬、顿、挫无不与动密切联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智力技能形成最初要借助于外部的动作来完成。好动的儿童驾驭动性的音乐,音乐的旋律协调着儿童身体的动作,身体的动作又受智力技能的调节,在这过程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了,音乐感也就逐渐地形成了。
一、听动结合,完成唱歌教学任务
在学习歌曲时,从听入手,反复听赏歌曲,在反复听唱的基础上,逐步感知出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了解歌曲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然后,再通过教师指导,熟练演唱歌曲。教学中唱会一首歌,并不等于唱好一首歌,歌曲的艺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我认为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二是要教会学生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速度和力度、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高潮的铺垫、演唱形式的变化等。如《小毛驴》这首歌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表演歌曲,有的穿插一些领唱和轮唱处理,有的加上歌词和表演动作,还有的加上了打击乐,生动地表现了小毛驴的可爱的形象。这不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而且可以增强演唱效果。
二、听动结合,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音高感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对声音的高低强弱混淆不清,往往认为强的就是高的,弱的就是低的。如果学生分不清这些基本概念,那么音准的训练就无从下手。课堂上我拿来一大一小两面鼓,让学生分别试着敲。通过听辩,开始时多数认为大的音高,小的音低。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在钢琴上弹响大小鼓的模拟音高,再让学生来听辩时,大多数学生判断都是正确的。从而得出结论:“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的高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听辩,用动作表现出听到的音的高低,更能够帮助学生用能看到的表象的运动方向来学习和感受看不见的音高和旋律走向。一年级的学生开始辨别音的高低,当他们听到比较明亮的高音时,就站起来拍手,当听到低一些的音时就坐下来在胸前拍手。在听辩音的高低的基础上,随琴唱音节,上行音节时手臂逐渐向上举起,下行音节时手臂逐渐由高处向下移动,进而使学生熟悉了唱名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首先培养学生认真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力度等产生敏捷的感觉和反应,才会有节奏感。所以,一年级刚入学时,我们就注意在课堂上把音乐作为一种语言暗示。如:上课起立 坐下来将旋律下行。变换队形用提醒学生注意用课堂上尽量用音乐与学生交流。新授课前用优美活泼的旋律组织学生进行律动,如:拍手、跺脚、击掌、模仿动物行走等,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兴致勃勃地进入音乐学习。这样组织教学,既突出了音乐课的特点,又进行了节奏感的训练。
一年级在学习音符时,首先要通过反复听感知和体会音符时值的长短,再启发学生以形象化的动作去体验。如:让学生扮演三个角色,代表爷爷,代表爸爸,代表小朋友,表演时,教师敲击不断变化的节奏,跑步的节奏用八分音符,由小朋友来表演,走步的节奏用四分音符,由爸爸来表演,散步的节奏用二分音符,由爷爷来表演。孩子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来表演,在愉快地游戏中,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的音乐时值,加深了印象,巩固了记忆。
在低年级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当我弹奏一首简单的曲子时,都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音乐的节奏,对每个音符都做出一个反应的动作。如学生听到就拍出节奏来。低年级进行节拍感的培养,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律动,感受音乐拍子的强弱。如:听歌曲《小白船》和《青蛙合唱》,通过模仿小船在水里飘荡的动作和小青蛙蹦蹦跳跳的动作,在对比中去感受拍和拍的强弱规律和音的高低特点。然后教师同时播放几段节拍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听辩的过程中,分辨出节拍的变化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此外,还通过游戏表演来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如:老师敲击不同拍子的节奏,加以变换,拍就走后踢步步,拍就做跑跳步或十字步。在体态律动的基础上学生们能够敲着自制的打击乐器,听着优美的旋律,踏着整齐的节奏,愉快地进行表演。整个过程是那样地自然和谐,学生完全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通道能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中“听”是主要感知通道,但必须利用其他各种感知通道,如动觉、视觉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凡是“听”与动结合得好的,教学效果都明显优于只“听”不“动”的教学。音乐是流动的,随着音乐的流动,一副副形象的画面出现在脑海,必然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最终形成审美意念。实践证明: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用动作表现出学生所感受和联想到的事物,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在欣赏《龟兔赛跑》时,采用听、动结合,师生互动的形式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节。选出“乌龟”和“白兔”两个角色,其他同学有的扮演大象、有的扮演长颈鹿,扮演了很多小动物的角色。当比赛的消息传来时,大家都高举着手臂,欢呼起来。教师扮演的“小猴子”裁判一声令下,小兔子一步跳出老远,小乌龟沉着冷静,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小动物们都以自己独特的动作给乌龟加油,扮演乌龟的同学坚持不懈,穷追不舍,并时时做出擦汗的动作,骄傲的小兔子看到小乌龟落在了后面,就靠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还打起了鼾声。这栩栩如声的表演使学生进入了角色和意境。“加油加油”的喊声,表现了小动物们的参与热情。当孩子们听到乌龟胜利了,小兔子改正了缺点的音乐时,全班同学欢呼雀跃,把乌龟和小兔子抬起来,像欢迎凯旋的英雄,他们跳呀!蹦呀!那场面真是又热闹又感人,完全被陶醉了。
在“动中学、学中动”,不但大大提高了音乐课的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大限度地 投入到音乐中去,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尝试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让音乐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音乐鉴赏书
3、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
第四篇: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xiexiebang推荐)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势在必行
梓潼县大新小学教师梁金平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应该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去评估。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样也应内含艺术教育。
纵观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把音乐课看成了所谓的副科,在计算教师工作量上不予承认其劳动之付出,以为是门轻松的课,好像人人都能上的课(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及或是上级主管部门,也未纳入教学研究,未组织开展培训与提高,或互相观摩教学。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我们不知道哪些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培养出来的年青大学生到哪儿就业去了,为什么不招聘他们到基础中小学任教呢?现在一些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学的甚至是一些年龄已接近退休的老教师。三是教材内容枯燥,缺乏新颖、富有内涵及经典、流行的好歌。一些歌曲既不好听,又不好教,无思想内容。不能教育、鞭策鼓舞人、激励人,鼓励人们前进。四是音乐办学条件十分简陋。一些中小学什么都无有,虽有音乐教室,但无现代教学设备,更无舞蹈排练场地,叫音乐教师怎么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激起学生学习情趣,又怎能称得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未能落到实处。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人们不知道从何入手,还是传统的组、复、新、巩固教学模式进行音 1
乐教学。
综上所述,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 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不仅是基础学科语文、数学,艺术教育改革同等重要。怎么改,改什么,这就需要教育科研部门下深水调查研究,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要具体落实科研题目,建立评估机制,并积极组织实施,让音乐(艺术教育)真正为现代教育服务,把学校真正办成全面育人的摇篮。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出台激励机制,激励大专院校毕业的音乐高才生到中小学任教。只有吸收大批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到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学校的艺术教育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三是在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切实改善音乐教育教学办学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所完全的中小学,至少要有一个能容纳45个人的音乐教室,里面配置有电脑、投影仪、EVD机、条件好的还应有钢琴或风琴、电子琴,各年级歌曲光碟、无线话筒、乐器架、打击乐器等。还应有一间实践活动室,即舞蹈排练室。里面配有音响等设备,才能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学边练,开展音乐与舞蹈活动,或者其他说唱活动,各按其爱好特点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能歌善舞的、有才艺的人。
同时改革现有中小学各年级音乐教材内容,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课题,国家教材编委会,音乐教材编辑人员,要真正从国情出发,把那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传统经典好歌,具有时代性的催人奋进的好歌,编入各年级教材内容,要抛弃一些枯燥无味歌,过了时的歌(而真正的经典好歌是不会过时的)。同时外国歌曲也要注意它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一些既不好唱又不好听的外国歌曲编入教材内容,令人不解。诚然,外国好歌也可以学习借鉴。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开发学生音乐智力,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无论是教育科研部门还是在中小学第一线任教的音乐教师们,都要努力实践,积极探索,使音乐这门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整个教育中去,为现代教育服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梓潼县大新乡小学教师梁金平2013-7-23
第五篇:法学论文参考题目【各种论题】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
刑法方面
1.论转化犯
2.论“携带凶器抢夺”
3.论“限制加重”的数罪并罚原则 4.论危险犯的终止 5.论结果加重犯
6.论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可能性 7.论原因自由行为
8.论我国刑法中的定量因素 9.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存废 10.论社会危害性标准 11.论婚内强奸
12.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 13.论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方面 14.论持有行为的性质 15.论吸收犯之存废 16.罪刑法定原则探析 17.不作为犯罪研究 18.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19.单位犯罪适用中若干问题分析 20.犯罪中止若干问题研究 21.中外刑法中犯罪预备之立法比较 22.共同犯罪中身份犯问题研究 23.牵连犯中若干问题研究 24.正当防卫中若干问题研究 25.死刑问题研究 26.交通肇事罪研究 27.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28.侵占罪研究 29.贪污罪研究 30.受贿罪研究 31.合同诈骗罪研究 32.金融罪研究
33.抢劫罪若干问题研究 34.走私罪若干问题研究 35.论职务侵占罪
36.关于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探讨 37.计算机犯罪研究
38.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 39.校园财产犯罪原因分析 40.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41.职务犯罪研究 42.女性犯罪原因分析 43.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分析 44.暴力犯罪现象分析 45.略论犯罪未遂 46.紧急避险研究 47.共同过失犯罪初探
48.试析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停止形态研究 49.吸收犯问题研究 50.想象竞合犯问题研究 51.罚金刑问题研究 52.转化犯问题研究 53.包容犯问题研究 54.结果加重犯问题研究 55.法条竞合问题研究 56.持有型犯罪研究 57.目的犯问题研究
58.略论我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 59.赦免制度研究 60.罪名法定问题探析 61.危险犯研究 62.行为犯研究 63.洗钱犯罪研究 64.保险诈骗罪研究
65.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研究 66.强迫交易罪研究 67.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68.非法拘禁罪研究 69.安乐死问题初探 70.绑架犯罪问题研究 71.盗窃罪若干问题研究 72.聚众斗殴罪研究
73.妨害公务罪若干问题研究 74.伪证罪若干问题研究 75.非法持有毒品罪研究 76.斡旋受贿问题研究 77.介绍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 78.贪污罪的共犯问题研究
7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若干问题研究 80.滥用职权罪若干问题研究 81.玩忽职守罪若干问题研究 82.徇私枉法罪研究
83.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若干问题研究 84.罪刑相适应论
诉讼法方面
1.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定位 2.论“以事实为根据”与证据裁判原则 3.暴力取证罪的立法完善 4.程序性制裁与刑讯逼供的遏制 5.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6.关于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7.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发展前景
8.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兼与保释制度之比较 9.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10.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 12.公益诉讼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问题研究 13.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 14.答辩失权制度研究 15.中美陪审审判制度的比较 16.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7.民事诉讼证人作证制度研究 18.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19.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权利研究 20.自认制度研究
21.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研究 22.论民事诉讼的法院调解原则 23.证据概念的重构 24.论公开审判制度 25.传闻证据规则研究 26.论证明责任的分配 27.论民事诉讼的自认 28.论司法认知 29.论推定
30.论诉讼保障制度 31.论正当当事人 32.论民事撤诉制度 33.论缺席判决 34.论执行回转 35.诱惑侦查研究 36.刑事缺席判决探讨
37.专家法律意见书之地位探讨 38.证人拒绝作证之成因与对策 39.沉默权存废之探讨 40.诉讼外解决纠纷机制探讨 41.辩诉交易在中国存废之探讨 42.民事执行难之成因与对策 43.公诉转自诉制度探讨 44.举证时限探讨 45.论判决的既判力 46.辩诉交易问题 47.证人作证研究
48.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讨 49.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比较研究 50.证明标准探讨 51.司法公正探讨 52.民事检察制度研究 53.民事再审程序研究 54.公益诉讼探讨
经济法、环境法、劳动法方面 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 2 对环境权性质的思考 论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4 论环境刑法的特点
5.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6.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析 7.水污染防治法执行问题研究
8.《环境保护法》修改若干问题的一点思考 9.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研究 10.环境与国际贸易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11.环境法的经济分析 12.论环境法的价值内涵
13.《森林法》》修改之法律思考 14.论我国环境法的制度设计
15.论环境权(或公民环境权/环境物权)16.论土地发展权
17.论环境(保)相邻关系的法律调整 或论区际环境关系的法律调整 18.论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构造 19.能源法律问题研究
20.论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条款与保密条款 21.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问题研究 2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构建 23.农民权益保护立法研究 24.农民劳动法律保护研究 25.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6.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研究 27.我国劳动诉讼制度研究
28.WTO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立法的完善 29.农地承包经营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30.论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与立法结构 31.论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规制 32.论劳动集体谈判(协商)制度 33.宏观调控法律问题研究 34.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35.论政府或公用采购的经济法调整 36.论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
37.公营企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政策研究 38.农村土地税费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39.论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调整 40.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研究 41.工伤赔偿法律问题研究 42.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43.信用立法问题研究
44.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归责问题研究 45.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 46.证券法之虚假陈述制度研究 47.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研究 48.我国期货监管体制研究 49.我国保险监管体制研究 50.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研究 51.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研究 52.信托的法律的性质研究
53.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54.证券交易所法律制度研究 55.金融创新与法律制度研究 56.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研究 57.对不良企业的法律救助 58.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59.可转换债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6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
61.我国商业银行改制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62.经济法主体探讨
63.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探讨 64.个人所得税法探讨 65.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探讨 66.反垄断法研究 67.政府采购法研究
民商法方面
1.遗失物拾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从利益平衡与制度设计角度 2.试论表达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 3.论网络空间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4.确立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法律思考 5.试论继承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律完善 6.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7.论我国监护制度的完善 8.论居住权
9.公司破产制度研究 10.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 11.论有限合伙 12.论一般人格权 13.论信赖利益 14.论债权物权化 15.论所有权保留
16.中国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初探 17.家族型企业法律问题规制 18.浅议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的权源结构与运行 19.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之法律问题研究 20.民营企业法律保障初探 21.职工参与公司控制之法律研究 22.浅议一人公司 23.论独立董事制度
24.公司创立大会法律制度研究 25.公司治理机构的法律规制 26.公司治理的法律地位 27.对破产法的几点思考
28.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 29.对我国公司法中小股东保护的立法思想 30.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几点思考 31.论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 32.公司经营者的责任
33.相互持股的利与弊及其法律调整 34.对不良企业的法律救助 35.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36.公司利益分配中的法律调整机制 37.职工参与制度研究
38.关于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的探讨
39.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法律规制及其优化 40.公司资本制度研究 41.股权转让 42.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 43.公司对外担保 44.董事会制度 45.股东的表决权 46.破产监督人制度
47.公司董事对第三人的法律责任 48.旅游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49.论合同履行中的”经济合理” 原则(或:情势变迁原则)50.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51.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探讨 52.建立隐名合伙制度的思考 53.论商号的法律保护
54.完善我国继承法的法律思考 55.空间权的法律研究 56.关于角色的商品化权探析
57.关于完善我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思考 58.论我国村的民事法律地位
59.占有制度与我国民法物权制度的完善 60.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61.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 62.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
63.论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64.关于协议离婚问题的研究 65.婚姻关系中的侵权损害赔偿探讨 66.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思考 67.论配偶权制度
68.论夫妻约定财产制与交易安全 69.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研究
70.无效婚姻及其确认有关问题探讨 71.扶养制度研究
72.离婚原因及其法律规制探讨 73.分居制度
74.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75.亲子关系 76.结婚制度 77.论继子女 78.继承权 79.转继承
80.我国民法结构安排研究
81.论我国物权立法的原则(或其中某一原则研究)82.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 83.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利益保护 84.法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的效力 85.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竟合 86.论共同危险行为 87.论作品
88.TRIPS与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研究 89.权利穷尽研究 90.反向假冒与商标淡化研究(可选其一)91.植物新品种权研究
9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多学科题目)93.域名与商标的冲突与对策
94.小议使用新型专利创造性的判断依据 95.驰名商标若干问题研究
96.论保护商业秘密制度中的竞业禁止规定 97.论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 98.论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99.论域名抢注及其法律对策 100.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 101.人身保险中的如实告知义务 102.财产保险中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103.论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104.保险利益原则研究或者论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105.论人身保险合同或保险合同法律特征研究 106.遗失物拾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107.论表达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 108.确立我国的有限合伙的立法思考 109.试论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110.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探析 111.雇主责任研究 112.离婚标准问题探讨 113.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 114.校园伤害案件学校责任基础及形式研究 115.政府科技管理立法初探
116.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117.论民法典的逻辑结构 118.合同之债的相对性弱化研究 119.论贞操权
120.交通事故责任研究 121.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 122.物权行为研究 123.无因管理研究 124.论作品
125.侵犯著作权认定规则研究 126.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研究 127.论植物新品种权
128.商标权与地理标志权冲突研究 129.商标淡化侵权研究 130.论知识产权的无形性 131.授予发明专利之条件研究 132.保险法原则研究 133.论保险合同 134.保险利益研究
135.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之比较研究
宪法与行政法方面
1. 宪政与司法审查 2. 公民权与人权 3. 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 4. 资格罚研究 5. 听证制度研究 6. 论村民自治 7. 选举制度的完善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劳动权及其实现 9. 论人大对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 10. 当代中国的变迁与宪法发展 11. 论公民受教育权及其保护 12. WTO与中国行政主体的发展研究 13. 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之建立 14. 行政许可公正性问题探讨 15. 论行政调查
16. 行政效率机制的行政法保障 17. 公共工程采购若干问题研究 18. WTO规则与我国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 19. 行政公益诉讼初探 20. 行政相对人权利研究 21. 行政指导程序问题研究
22. 论我国公民的出版自由及其实现 23.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 24. 略论公民罢免权
25. 论妇女宪法权利及其平等保护 26.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法的完善 27. 论公民社会保障权
28. 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若干问题思考 29. 行政指导的定义及其法律规制 30. 行政征用补偿问题研究 31. 论行政解释的功能及其实现 32. 电子政务及其法律规制 33. 公民平等权的宪法学思考 34. 论中国宪法的修改 35. 论法官保障制度 36. 论公民的知情权
37. 论市民社会中宪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38. 农民平等权问题研究
39. 可持续发展与宪法价值的嬗变 40. 法治下的中国地方分权 41. 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冲突 42. 行政强制中的比例原则研究 43. 紧急状态下的政府行为研究 44. 论高校在行政法上的地位 45. 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 46.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47. 论国家赔偿的范围
48.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49. WTO下中国行政法的发展 50. 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51. 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 52. 论我国的宪法监督
53. 略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54. 析网络下的公民言论自由权的保护和限制 55.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56. 论行政合同
57. 违宪审查模式与中国的选择 58. 行政法治与行政自由裁量权 59. 论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 60. 公民劳动权初论 61. 收容遣送制度探讨 62. 非典时期问题的反思 63. 民工权益法律保护 64. 违宪审查制度 65. 村民自治法律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二
论题方向
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法理学方向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序论文题目
号 论法治与社会公平2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理思考 3 社会转型与法律发展 4 科学发展观的法律思考 5 论程序公正 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再认识 7 司法公正与法律权威 论依法执政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9
论司法体制改革与创新 10 论法律推理 11 法理的含义和意义 12 论司法公正与效率 社会公平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14 关于法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15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思考 16 论公平正义与执法 中国立法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 1 公民财产权的法律地位 2 农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 3 论思想自由权 论我国的违宪审查体制与完善 5 关于我国宪政与法制建设的思考 6 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 7 宪法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8 宪法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9
论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 宪法法院监督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分析 11 论我国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12 完善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制度 13 关于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14 论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15 论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16 论男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障 美国、法国和中国宪法监督模式之比较 18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 19 论宪法的司法化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宪法方向 论迁徙自由权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 论中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其完善 23 论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及模式选择
论我国行政法的作用 论我国行政立法体制
市场经济下行政法的功能问题研究 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行政处罚程序研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 5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论行政强制措施的作用 7 行政赔偿范围问题研究 8 行政指导的功能问题研究 9
行政复议的范围研究 论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12 论具体行政行为的约束机制 13 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 14 论行政诉讼的参加人 15 行政侵权责任问题探讨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行为的性质研究 17 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8 论行政诉讼的管辖问题 19 论行政诉讼判决种类 行政诉讼判决与行政诉讼裁定区别问题研究 21 论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的原则22 关于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研究 23 行政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区别问题研究 24 关于行政征收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 25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26 论行政立法程序 论无效行政行为的后果及其认定 28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研究 29 程序合法性的法律要求问题研究 30 行政执法的公开化、统一化问题研究 31 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 32 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33 WTO与中国行政法改革研究 1 论我国古代法的特征。评春秋决狱。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建设的历史地位 4 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的价值 5 中国股东监察制度的特色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对立法的影响。7
中国近代法制变革的经验教训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中国法制史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民法、物权法方向8 论秦的兴亡与法家思想的关系 9
论中国古代礼与刑的关系 论中国古代的亲属相隐制度 11 论中国古代的刑事责任能力制度 12 中国古代流刑源流考证 论中国古代民事合同制度的基本特征 14 论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变及其特征 15 论中国古代的非讼意识 16 律令关系辨析 17 论宋朝的典卖制度 评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制中的地位 1 论民法的私法属性 论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对我国民法典体系的构想 4 试论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 论民法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意义 6 论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8 论诚实信用原则 9
论民法对财产权的保护 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意义 11 试论民事法律事实 对民事权利私力救济的探讨 13 对监护制度的研究 试论民事行为能力几个问题 15 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比较 16 试论我国宣告死亡制度的完善 17 论监护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18 对合伙关系实务问题的研究 19 论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 20 论有限合伙 21 论法人合伙 22 论财团法人 试论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4 试论法人的民事责任 25 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 26 论民事权利体系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28 论意思表示 论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意义 30 论无效民事行为 31 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比较研究33 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论无权代理 35 论表见代理制度
试论代理关系中的连带责任 37 对复代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38 间接代理与行纪关系的比较 39 论我国时效制度的价值取向 40 论取得时效制度
对诉讼时效若干问题的探析 42 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 43 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效力 44 中国物权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45 论民法中的物权体系 46 论我国物权法制定的原则 47 对物权特征及物权效力的研究 48 论物权法定原则 49 论一物一权原则
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与交易安全保障的关系51 试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 52 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研究 53 论物权的效力 54 论物权的支配效力 55 论物权的追及效力 56 论物权的优先效力 57 论物上请求权 58 论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59 论动产与不动产分类的意义
论所有权在物权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 61 论所有权与所有制的联系与区别 62 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63 论所有权的限制
试论财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 65 财产所有权移转的实务研究 66 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实务研究 67 试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68 试论善意取得制度 69 对相邻关系的实务研究 70 试论区分建筑物的相邻关系 71 论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72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73 试论宅基地使用权 74 论共有
论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比较 76 对共同共有关系的研究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成员权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论占有制度的意义 79 论地役权
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 81 论用益物权体系
论我国的不动产物权体系 83 论我国的土地物权制度
论我国农业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
我国传统典权制度的演变及其在未来民商立法中的构造 86 论典权
论民法上的空间权 88 论担保物权体系
论物权担保体系及其竞合 90 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 91 试论抵押权人的权利 92 试论最高额抵押制度 93 试论财团抵押和浮动抵押 94 抵押人抗辩权问题之思考 95 论质押的客体
对动产质押若干问题的探讨 97 论权利质押的特征 98 论留置权的特征和意义 99 对留置权若干问题的探讨
论我国民法应当确立让与担保制度 101 论债的特性 102 论债权的相对性 103 论债权的效力 104 论债的分类及其意义 105 论多人数之债 106 论债的履行原则 107 论债的转移制度 108 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109 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110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 111 论不当得利之债 112 论无因管理之债
不当得利之债与无因管理之债的比较 114 拾得遗失物与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115 论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功能 116 论民法中的归责原则
试论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118 论过错责任原则 119 论无过错责任原则
论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地位 121 对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实务分析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民法、物权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试论侵权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 123 论民事责任的竞合
论共同侵权行为的法律问题 125 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126 论医疗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 127 论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 128 论雇主的民事赔偿责任
论人格权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地位 130 论我国人身权制度的完善 131 论人身权体系
论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 133 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134 论精神损害赔偿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与适用标准 136 对国家赔偿若干问题的探讨 137 论一般人格权的本质与功用 138 论抽象人格权
论人格权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地位 140 论身体权及其与生命权和健康权的联系 141 试论肖像权及对肖像权的保护 142 论名誉权
对侵害名誉权若干问题的探析 144 论隐私权
论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46 对产品责任若干问题的探讨 147 论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148 试论监护人的职责与监护人的责任
对因地下施工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实务研究
试论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侵权的民事责任1 试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 论合同自由原则 论合同法中的鼓励交易原则 4 论合同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 5 合同的相对性研究 6 强制缔约制度研究 7 试论合同的形式 8 论合同的效力
对效力待定合同若干问题的探讨 论无处分权合同的效力 11 论无效合同 12 试论可撤销合同 13 论缔约过失责任 论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权 15 对代位权若干问题的探讨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合同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房地产法方向16 论代位权的适用及其效力 17 对撤销权若干问题的探讨 18 论合同的解除 19 论合同的法定解除 20 论合同法上的提存 21 合同责任研究 违约责任归责原则初探 23 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24 论不安抗辩权 25 论预期违约制度 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比较研究 27 论违约责任的免除 28 论情势变更原则 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规则 30 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31 对违约金的探讨
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33 保证期间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 34 论保证责任的免除 35 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效力 36 论格式合同(标准合同)
对《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规定的探讨 38 买卖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对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问题的研究 40 论赠与人的撤销权 1 论我国房地产法的调整对象。2 我国土地权利体系的缺陷及完善 3 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4 土地闲置的法律分析。论土地收回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6 土地征用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我国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8 论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地上附着物的处理。9
论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的性质。对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存与废的思考。11 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2 土地使用权划拨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构想。13 论国企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理。14 土地使用权转让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5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无效及处理。16 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17 论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军用土地使用权经营性转让的弊端及规制。19 论农村土地承包。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房地产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20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21 土地承包违约责任探析。22 论城市土地租赁。城市房屋拆迁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25 论房屋拆迁的补偿与安置。26 论强制拆迁。论房屋拆迁法律关系。房地产开发企业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29 招投标活动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30 论建设工程的发包与承包。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若干法律问题探析。32 关于商品房销售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33 论房屋所有权保留买卖。
论商品房广告中的许诺及相关民事责任。35 论房地产抵押。
房地产抵押存在的法律问题及解决。37 论房地产抵押登记。38 论在建工程抵押。39 论预售商品房抵押。
论房地产抵押权实现若干法律问题。41 论房屋出典。
关于房屋租赁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43 关于房地产中介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44 个人住房贷款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
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46 论住房置业担保。
试论我国房地产产权制度。48 关于住房按揭的法律分析。49 物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50 论业主的法律地位。51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探析。52 论前期物业管理。
试论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房地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55 论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1 试述驰名商标及其特殊法律保护 2 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比较研究 3 证明商标的意义及法律保护 4 论专利的临时保护措施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6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7 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系 8
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知识产权法方向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9 域名的特征及法律保护 论许诺销售 商标权取得制度研究 12 出版者权利的法律保护 13 广告用语的法律保护 14 对著作权权利限制之我见 15 试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16 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 17 论民间艺术的法律保护 论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原则 1 论婚前财产公证 关于亲子鉴定的法律思考 3 论夫妻忠实义务 4 论监护制度的完善 论夫妻财产制的法律缺陷及其完善 6 关于探望权的立法思考 7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8 论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 9
关于生育权平等性的法律思考 对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立法完善 11 论离婚的法定条件 我国设立别居制度的必要性 13 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 14 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15 对重婚及其过错的法律思考 16 论“近亲属”的法律界定 关于涉外离婚诉讼中法律冲突的相关问题研究18 关于离婚案件中第三者责任承担的法律思考 19 论重婚与重婚罪的法律适用 20 试论违法婚姻 论无效婚姻制度的性质 22 感情破裂与离婚标准 23 论遗嘱继承的法律地位 试论胎儿在“继承法”中的地位 25 论继承人资格的确认与丧失 26 论继承权的客体 27 代位继承适用范围初探 28 试论遗嘱的法律效力 29 遗赠扶养协议初探 30 论我国的遗产分配原则 31 现行继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32 夫妻同居的立法研究 33 论生育权 34 论转继承的性质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论我国继承法中的特留份制度 36 遗产性质探讨
论我国继子女的法律地位 1 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3 论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 4 论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关系浅析 6 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就业方针 7 政府在促进劳动就业方面的职责分析 8 论我国劳动就业原则 9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分析 论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关系 11 我国实施劳动合同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2 论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13 我国推广实施集体合同的难点分析 14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 15 论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 16 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17 企业改制中的劳动关系探讨 18 关于劳动合同的立法分析 19 劳动争议浅析 20 论劳动合同的形式 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设想 22 竞业禁止与劳动者的劳动权 23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浅析 如何实现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合理衔接 25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分析 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法作用分析 2 经济法产生动因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4 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5 论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6 论反垄断法的经济宪法地位 7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模式 8 行政垄断的规制方法分析 9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初探 11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执法机构建立 12 反垄断法与规模经济 13 反垄断法如何规制企业合并 14 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分析 15 论反垄断法的性质和地位 16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经济法方向 商法方向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 18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论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 20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与完善 21 如何理解生活消费 22 产品责任的认定研究 论产品质量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24 产品质量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分标准 25 论产品质量法中的告知义务 26 论附赠式有奖销售的法律规制 27 论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 1 国有独资公司的特殊法律问题研究 2 合伙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 有限合伙的若干问题 4 股份合作企业法律制度研究 5 论股份合作企业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若干问题研究 7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研究 8 论国有企业的若干问题 9
论国有独资公司 企业法律形式与企业立法的完善 11 独资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12 企业注册资本的若干问题的法律探讨 13 有限责任制度研究 14 法定资本制的几个问题 15 授权资本制的若干问题研究 16 论公司设立中的责任 17 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 18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19 公司经营者的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1 有限责任公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2 论股东权 论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 24 相互持股的利与弊及其法律调整 25 试论否认法人资格的原理 26 我国公司合并中的诸问题 27 对不良企业的法律救助 28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29 对公司公积金制度的法律研究 30 公司利益分配中的法律调整 31 关联公司的特殊法律问题研究 32 论公司代表制度
授权代表与法定代表的比较研究
公司、企业、证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35 论公司募集设立 36 论公司法人财产权 37 论公司人格的否定 38 论代表诉讼
论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我国公司海外上市的若干问题研究 41 论我国小企业促进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42 企业托管的几个问题
论非上市公司收购的几个问题 44 母子公司法律问题探讨 45 关联企业的若干问题研究 46 论股利分配的几个问题
关于公司机关成员对相对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研究 48 关于公司资本制度在我国的法律适用 49 关于母子公司法律人格制度的研究 50 公司出资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51 公司资本转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52 论公司重整
企业解散与清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54 试论重整观察期间 55 试论破产重整制度
企业破产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57 论自然人破产 58 论破产管理人制度 59 论破产债权确认制度 60 论破产撤销权
关于破产免责制度现代理论的思考 62 中国证券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63 风险投资企业的若干问题研究 64 企业联锁经营的法律问题探讨 65 独资企业的业务转让的问题探讨 66 商事代理的研究 67 商事登记的效力的分析 68 商中间人法律制度的研究 69 辅助商人法律制度的研究
商事名称所有权与使用权转让的辨析 71 我国票据行为的代理问题 72 我国票据抗辩制度的研究
试述票据权利的转让与一般债权转让的区别 74 论空白票据的空白权
关于票据空白背书的效力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76 《票据法》与《支付结算办法》冲突的比较分析 77 论票据的时效
论票据的不当得利的返还与抗辩 79 论票据款式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80 论票据丧失及其法律救济
论票据变造的责任划分与风险负担 82 论票据的善意取得
论票据权利的若干法律问题 84 关于商业承兑汇票的转贴现问题 85 商事信托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86 论商主体的存在价值及其法律规制
金融法方向
论家族企业的法律规制问题 88 论破产取回权 89 论公司转投资问题 90 论公司股东的退出机制 1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思考 2 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研究 3 电子银行资金划拨法律问题研究 4 网上银行业务有关法律问题探讨 5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有关法律问题 6 我国银行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商业银行在借贷合同履行中代位权的行使8 商业银行在借贷合同履行中撤消权的行使9
商业银行在借贷合同履行中抵消权的行使10 存单纠纷中银行的民事责任 11 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法律思考 12 信用卡法律问题研究 13 政策性银行立法问题研究 14 外资银行监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5 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 16 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17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 18 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与责任 20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 21 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规制 22 “管理层收购制度”的法律思考 23 外资并购法律问题研究 24 可转换债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5 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监管 不同基金形式中经理人的法律地位 27 保险业法律监管的问题研究 28 论保险合同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 29 论保险利益 论保险法上的告知义务 31 论保险代位权
重复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3 论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34 信托法若干问题研究 35 期货市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6 保险中介机构的定位及监管 37 强制保险的定位与立法完善 38 保险业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 39 个人征信制度的立法问题
民事诉讼法方向
反洗钱立法问题研究 41 上市保荐人制度研究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研究 43 信息预披露制度研究
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法律问题及对策 45 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 1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 2 论民事诉讼辩论原则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制度 4 论公开审判制度的完善 5 诉与诉权刍议 诉与诉讼标的若干问题探析 7 民事诉讼标的研究 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几个问题 9
对两审终审制的反思 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若干程序问题探讨11 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2 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权的完善 13 管辖权异议若干问题探讨 14 协议管辖若干问题研究 15 民事诉讼审级制度之探讨 16 论我国的陪审制度与司法改革 17 不当诉讼的若干问题探讨 18 民事诉讼中适用诉前保全之管见 19 财产保全制度的几个问题研究 20 反诉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21 论必要的共同诉讼 简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利保护 23 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定24 对无独第三人参加诉讼若干问题的探讨 25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若干问题26 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 28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完善 29 论证人证言 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
我国诉讼中证人证言证明力探析 32 关于当事人的真实陈述义务 33 当事人陈述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34 举证责任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35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 36 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问题 37 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思考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39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再思考
国际公法方向
民事诉讼自认若干问题研究 41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
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关系 43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 44 论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 45 论计算机证据的几个问题 46 论股东权益诉讼
论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 48 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探讨 49 论票据诉讼及其诉讼程序 50 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
我国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完善 52 论诉讼和解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54 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55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56 民事抗诉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审判监督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58 试论民事申诉制度的完善 59 代位执行的若干问题 60 强制执行竞合问题研究
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62 执行权的正确分配与执行难的解决 63 论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 64 民事执行和解的几个问题
完善我国强制执行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66 代位执行若干问题探讨
试论我国执行异议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68 试论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 1 试论国际反恐立法趋势及我国对策 2 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3 反恐中国家自卫权的国际法透视 论《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内容及对我国的影响5 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财产追回机制 6
论大陆架划界中的公平原则 8 9
国际司法组织研究-----以国际刑事法院为例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对现代国际组织法的影响 论欧盟宪法的制定对主权观念的挑战 论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 论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与强化 12 联合国维和行动法律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13 从国际公约看引渡制度的新发展 非政府实体和个人的国际法律地位问题研究 1 2 3 4 5 6 7 8 9
论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 关于国际私法性质的几点认识
论国际私法对弱者正当权益的保护 “法则区别说”的产生及其意义 评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
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在国际私法发展史上的作用 论近代英美国际私法学说的特征 评美国冲突理论新发展
论美国国际私法学说及其发展趋势 论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 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论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在国际私法统一化中的作用 13 试论国家及其财产在国际民事活动中的豁免权问题 14 论中国国际私法典的制定 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及其意义 16 论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17 国际私法理论演进的法哲学思考 18 国际私法的实体化取向初探冲突规范性质的法理学分析 20 论冲突规范的性质及其特征论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在当代的发展 论冲突法与实体法在调整涉外民事关系中的作用和关系 23 论直接适用法 论冲突规范的类型与冲突规范的立法技术选择 25 属人法原则及其适用问题 26 论准据法及其确定 论“先决问题”的构成及准据法的选择 28 对冲突法上识别对象和识别依据的探讨 29 识别的若干问题浅析 反致制度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法律价值再探 31 反致制度反思与展望
关于国际私法中反致制度的几点思考 33 对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问题的思考 34 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比较研究 35 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及其完善 36 公共秩序的界定
论公共秩序与强行法
试述外国法内容的确定及其途径
论我国涉外案件外国法查明的方法与问题 40 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41 论外国人在我国民事法律地位的发展与完善
论自然人的国籍冲突问题
论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私法关系主体的特殊性
试论“惯常居所地法”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45 法律行为方式的法律适用原则新发展
对我国关于涉外民事法律行为法律适用规定的几点思考 47 评海牙1978年《关于代理的法律适用公约》 48 合同准据法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
“意思自治原则”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50 意思自治原则的若干问题探讨 51 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确定和限制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主观论”与“客观论”述评 53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统一论”与“分割论”述评 54 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浅析 55 论合同解释的法律适用 56 论“自体法”及其价值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冲突法体系中的地位 58 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59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国际私法的影响 60 意思自治原则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比较研究 61 “特征性给付原则”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62 评英国的“合同自体法”理论
对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几点思考 64 论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中的运用 66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中的运用 67 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 68 论侵权行为自体法
论我国涉外侵权的冲突法制度
浅析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发展与完善 71 论海事侵权的法律适用 72 涉外侵权行为准据法的发展 73 论涉外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 74 涉外信托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75 关于法人涉外破产问题的探讨 76 论涉外破产的法律适用问题 77 论国际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 78 我国涉外票据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79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若干问题初探 80 论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及其法律适用原则 81 论涉外著作权关系的法律适用
国际经济法方向
海事国际私法的冲突原则及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 83 跨国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
《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与中国相关立法问题研究 85 试评我国涉外继承的有关立法
涉外结婚的法律适用比较与我国立法的完善 87 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比较与我国立法的完善 88 论扶养的法律适用原则
关于涉外夫妻关系法律适用的立法建议 90 涉外收养的法律适用问题 91 涉外监护的法律适用问题
中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及其完善
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比较研究 94 论涉外民事管辖权的几项原则
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论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96 论仲裁协议对法院管辖权的排除 97 关于完善我国仲裁制度的几点思考 98 对我国仲裁立法有关问题的探讨 99 论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中公共秩序的运用 100 对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法律构想 101 关于中国区际冲突法立法的几点构想 102 海峡两岸民事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
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及其解决模式
论述多法域国家法律冲突的解决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105 论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模式 106 论中国区际合同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
论中国区际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 108 论中国区际物权关系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
论中国区际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 110 论中国区际继承关系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 试论如何界定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论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调整对象范围的异同 3 对国际经济法体系构成若干问题的探讨 4 论全球化下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适用 5 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与全球化关系的辨析 6 实施公平互利原则应注意解决的若干问题 7 签署辛迪加贷款协议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8 论政府贷款的特殊性
对完善我国项目融资若干问题的探讨 论国际融资担保的新发展 对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12 对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若干问题的探讨 13 刍议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4 浅议对我国境内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
对消除国际重复性征税若干问题的探讨 16 论国际避税与逃税的异同 论电子商务时代下国际避税机制的完善 18 论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新发展 19 浅议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干预 20 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执行 从DSB机制的适用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22 我国适用DSB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3 论DSB机制中的“第三方制度”
国际贸易法方向对DSB机制中上诉机构法律地位的再认识 25 论国际投资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26 对改善我国投资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 确立投资环境评估体系应注意解决的若干问题 28 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流派间的比较 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看相对优势理论的适用 30 对主要发达国家外资政策的比较研究 31 战后日本外资政策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32 论我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的基本框架与完善 33 对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 34 对我国设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35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研究 36 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确立与适用 37 论国际托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试述信用证关系中议付行的法律责任 39 GATS对中国法制的挑战和启示
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比较研究 41 国际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适用中的争端与仲裁 42 论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的责任及对其管制 43 试析WTO体制下的歧视性保障措施 44 论WTO上诉审查程序的完善与发展 45 浅析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 46 国际保理运作中的风险及其防范 47 对适用《纽约公约》若干问题的探讨 48 论对华反倾销投诉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49 论BOT方式及中国利用BOT法律问题的思考 50 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1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责任法律研究 2 加入WTO后对我国的经济贸易方面立法的影响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根本违约制度4 海运提单的若干法律问题 5 EDI引发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 6 浅析欧盟反倾销法的特点 特殊保障措施的含义及对我国的影响 8
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化与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 9 信用证诈骗罪问题研究
海商法方向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及其法律规制 11 保障措施适用条件的法律分析 12 我国涉外服务贸易立法的现状分析 13 中美反倾销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14 从欧盟诉美国看301条款的性质 15 从201钢铁案看美国的对外贸易管制 16 我国反补贴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国际货物买卖中对知识产权的权力担保法律问题研究 18 WTO框架下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过渡期”后中国在世贸体系的现状分析几对策 20 提单效力与性质的法律研究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进口贸易风险的防范 22 反倾销应诉中政府和商会的地位研究 1 论提单的性质 2 论提单的可转让性 3 论提单的物权效力 4 论提单的作用 论租船合同项下的提单 6 论船舶优先权的特点 7 论船舶优先权的法律性质 8 关于船舶优先权实效问题的探讨 9
关于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 论船舶留置权的效力 11 论船舶抵押权的对抗效力 12 论光船租赁情况下的船舶抵押权 13 论船舶抵押权的登记制度 海上货物留置权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15 论船舶担保物权的受偿顺序 16 论海运承运人的法定免责 关于承运人适航义务相关问题探析 18 论租船合同下的提单 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原则 20 论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法律责任 关于确定海难救助报酬的几个法律问题的探讨 22 论互有过失船舶碰撞的法律责任 关于完善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的几点建议 24 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损害赔偿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25 关于共同海损构成条件的法律思考 26 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的取得和丧失 27 关于海上保险合同效力问题的几点法律思考 28 海上保险合同成立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29 海上保险委付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30 论无单放货
刑法方向
论船舶登记的法律效力 32 论迟延交货
论提单中的并入条款
关于承运人单位赔偿责任限制 35 论提单的仲裁条款 1 2 3 4 5 6 7 8 9
犯罪概念之我见
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研究 罪行法定原则的当代命运 我国单位犯罪的认定问题 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
黑社会性质与恐怖组织犯罪的异同问题 刑罚目的论 罚金刑研究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研究 论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11 洗钱罪研究 12 侵占罪研究 贪污与挪用型犯罪研究 14 受贿罪的实践认定问题 渎职型犯罪与“因严重不负责任”的关系 16 刑法学科体系研究 17 犯罪的法律特征研究 18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研究 自然人(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20 共同犯罪论 犯罪停止形态研究(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22 罪数形态论 23 刑事责任论 自首与立功的法律问题 25 单位犯罪的罚金刑研究 26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研究 27 犯罪构成研究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区别之研究 29 刑法上因果关系论 30 犯罪特殊主体研究 31 犯罪动机研究 32 犯罪目的研究 33 刑法上意外事件研究 34 教唆犯研究 35 胁从犯研究 36 一罪与数罪问题 37 法规竞合研究 38 吸收犯研究 39 犯罪情节论
假释制度论 41 减刑制度论 42 累犯研究 43 再犯研究 44 职业犯研究
数罪并罚若干问题初探 46 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 47 论我国刑法中的自首 48 紧急避险研究 49 论牵连犯 50 试论受贿罪
定罪与量刑的一般理论问题
论我国刑法中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 53 论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54 论贪污罪的客观构成条件
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研究 56 共同犯罪论
试论我国盗窃罪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58 论玩忽职守罪的主客观基础 59 论过失杀人 60 论犯罪预测
贪污罪主体的若干问题研究 62 论重大责任事故罪 63 论诈骗罪
死刑缓期执行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65 结果加重犯基本问题的比较研究 66 玩忽职守罪若干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刑法中受贿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68 非法经营罪研究 69 安乐死研究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使用的几个问题 71 论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侵犯的客体和对象 72 试论我国刑法的发展方向 73 淫秽物品犯罪探析 74 敲诈勒索罪研究
挪用公款罪定罪若干问题研究 76 论滥用职权罪
试论刑事立法方法论的完善 78 论我国刑法运用中的司法解释 79 我国刑法中的罪名问题研究 80 浅议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观要件 81 敲诈勒索罪的理论与实践 82 非法拘禁罪之研究 83 论伪证罪
赌博罪研究 85 论诬告陷害罪 86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87 刑讯逼供罪的理论与实践 88 徇私枉法罪的理论与实践 89 论假释的几个问题
试论计算机犯罪及其刑事立法 91 论法条竞合及其适用原则 92 论罪名
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探讨 94 论贿赂犯罪
试论不良家庭环境与未成年人犯罪 96 论我国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97 毒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 98 不作为犯罪研究 99 论我国刑法中的行贿罪 100 连续犯研究
故意伤害罪若干问题的理论探讨 102 强奸罪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劳改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单行刑法基本理论及立法研究问题 105 附属刑法的基本问题研究 106 群体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107 量刑情节导论 108 定罪情节导论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研究 110 故意毁坏财务罪研究 111 诈骗问题研究 112 盗窃罪问题研究 113 刑法解释论 114 刑事判例论
论强奸罪的违背妇女意志 116 关于信用卡犯罪问题研究 117 抢劫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我国有关贪污罪立法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 119 关于完善受贿罪立法的构想 120 死刑存废论 121 论缓刑 122 论转化犯 123 论持有犯 124 论票据犯罪 125 论交通肇事罪 126 危害结果论
抢劫罪中理论与实践问题
商业贿赂犯罪的研究 129 论侵犯著作权罪 130 论行为犯 131 亲告犯问题研究 132 论不能犯
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若干问题
刑事诉讼法方向
浅谈赃物犯罪 135 论侵占罪
金融诈骗罪问题研究 137 论危害环境罪的特征 138 论刑法的基本特征 139 论受贿罪
论中国贪污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141 计算机犯罪研究 142 论医疗事故罪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及其立法改革研究 144 论虚假广告罪 145 结果犯研究 146 论目的犯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 148 数额犯论 149 论合同诈骗罪 150 论内幕交易罪
151 洗钱犯罪理论问题研究 152 论交通肇事罪
153 选取任一典型案例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1 论辩护律师的权利保障 2 论检察官的社会角色 3 论简易程序 论刑事证据的运用原则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6 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 7 论证人制度之完善 8 论羁押制度之改革 9
论”自由心证”原则 试论刑事证据的判断标准 11 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12 论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14 论不起诉制度之理论基础 15 论控审分离原则 16 论无罪推定原则 17 沉默权研究 刑事强制措施问题研究
论法官的社会角色 论刑事诉讼中法官之调查权 21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研究 22 刑事审判中的推定问题 23 论刑事诉讼职能 24 论被害人 论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 26 刑事诉讼中律师的作用 论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结构中律师的地位
律师法与律师制度方向 刑事诉讼结构研究 刑事诉讼管辖异议问题研究 30 论不间断审判原则
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研究 32 论第二审程序
论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 34 刑事诉讼审判组织研究 35 论审判委员会 36 论我国刑事审判模式 37 刑事自诉案件研究 38 刑事诉讼抗诉论 39 死刑复核程序研究
论刑事诉讼的辩诉交易程序 41 如何建立中国特色刑事审判模式 42 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 43 关于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研究 44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问题研究 45 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46 审判公开原则研究 47 两审终审原则研究
论我国刑事诉讼的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论刑事司法实践中如何落实“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的原则”50 刑事审判组织研究
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否建立陪审团审判制度 52 论我国刑事诉讼的不起诉制度 53 刑事不起诉制度研究
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刑事法院组织体系之关系研究 55 刑事辩护律师执业规范研究 56 刑事辩护律师的社会角色 57 刑事审判庭前程序研究
论对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的法律监督 59 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 1 对我国律师性质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2 论律师职业的独立性
关于律师人身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考 5 6 7 8 9
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论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律师调查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律师执业责任赔偿制度探索 论律师职权的立法缺陷
刑事诉讼中律师权利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 论律师伪证罪 关于修改《律师法》的几点建议 12 保障律师会见权的法律思考 13 论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 关于律师保守秘密义务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15 论辩护权与控诉权的地位 16 论律师执业风险的防范 律师豁免权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8 论律师会见制度的完善 19 关于我国律师地位的法律思考 20 关于证人出庭的法律保障 21 论律师的辩护权 完善我国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