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

时间:2019-05-14 02:0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

第一篇:让学生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

让学生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

课 程 内 容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及实践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是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

一、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折射出时代的精神,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取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活动课程,成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是对原有活动课程的超越。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首先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然后才谈得上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情意的发展等,因此,学校课程应该必须关照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旨在扭转学科课程对学生经验的割裂。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就音乐课程而言,它有着自己的体系和知识领域,学生的知识和情趣往往局限于音乐学科内部,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直接面对生活,如“广告与音乐”、“音乐与生活”、“民族音乐与风土人情”、“爵士乐与美国文化”等,为了解决这些现实存在而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必须要对学到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进行整合并进行综合运用,这就体现出了课程的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是实践性的,不单单是传统的歌曲传唱,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它又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改变了以知识为中心组织课程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1.它体现了整体主义的课程观。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知识的整体性。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这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出发,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关注音乐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使学生拓宽人文视野,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均衡的发展。

2.它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不是局限于课程教学,而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观察音乐现象,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3.它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开放的课程,它所秉持的不是精英主义的导向,而是大众主义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它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获得自由的发展。因此,它关注学生表现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的结果,它能够以开放性的内容框架,容纳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经验。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的出现,揭开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的篇章,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启了新的思路。

由此可见,“音乐实践活动”:第一,音乐课程是实践性程度非常高的课程。音乐课程从整体上来说具有极高实践性和参与性的。音乐课程无论“演唱”、“演奏”、“欣赏”、“创作”、“体态律动”还是“基本知识”的习得,都需要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从这个意义上出发,“音乐实践”其实泛指在课堂上参与音乐学习的全部行为,包括音乐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过程获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它既包括音乐活动的过程,也包括音乐实践活动的结果以及习得的能力目标。第二,音乐课程中的“实践”具有“生成性目标”的取向。音乐学习由于其高度的“体验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学习主体的经验获得和积累,注重学生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转化之间的主动参与。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证明了音乐中的实践学习,既包括审美主体中心模式所需的二元论心理模式,同时也包括文化理解模式必须的交往主体理性。在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基本取向上则更倾向于“生成性目标”取向,符合其最根本的特征即“过程性”,而“过程”的根本途径即为“实践”。第三,不同的音乐实践领域中师生的主体关系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再次回到“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拉力中,我们会发现,目前学校音乐课程并不是绝对化的“学科课程”或“经验课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顺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如钟摆一般运动,在不同实践区域内显示主体地位的转移运动。当教学内容指向类似“节奏模仿”或“和弦练习”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板块时,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加大;反之,当教学内容指向类似“创编旋律”、“欣赏思辨”、“看图唱歌”等思维活动空间较大的板块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增强。

二、音乐实践活动的音乐教学策略

(一)开发课内资源实施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要融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霍斯曼告诉我们,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教学艺术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音乐的实践教学要求两点融合,一是内部的相互一致,二是外部的相互联系。如欣赏课就必须同其他音乐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应把它渗透到一切音乐创作和演出计划里去;而声乐和器乐的教学工作必须融合成一个密切而有效的统一体。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因此音乐教学应该同其他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互相交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互相增强活力。否则,音乐教学将是贫乏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体系中,要注重音乐与舞蹈、动作、语言综合的动态音乐课;要注重每门课程本身的综合。像“普通音乐”这门课,就是一门包括声乐、器乐、节奏训练、合唱、指挥等多种内容的综合训练课。任何乐思可以转译为动作,任何动作也可以译成与之相对应的音乐,律动就是随着音乐的节奏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要素和表现情感,把音乐和舞蹈高度地融合起来。因此,音乐教学这种综合艺术除了省时高效、人格完善的优化效果性或效益型外,就是高度的综合性:它的表现手段融各种艺术表现为一炉,既有音乐表现手段的音响节奏,又有绘画、文学、建筑、书法等表现手段的线条、语言、造型、刚柔等,形成以美引真的和谐而富有节奏的形象和模式,从而就有了音乐教学的科学美和艺术美交融呈现的音乐教学艺术综合美,即由科学再现教学内容所呈现的科学美,通过逻辑演绎力量表现自然本质而显现;由艺术表现思想情意所呈现的艺术美,通过教师全身心地塑造教学演讲形象及师生和谐共创物我两忘的艺术教学活动境界来表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艺术之美,乃是这两者交融呈现的综合美。

(二)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1.拓展性音乐活动

这里所指的拓展性音乐活动是从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发展而来。学习完新的歌曲之后,可以建议学生把新学到的歌典唱给自己的父母听,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表演,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这种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自己,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2.专题性音乐活动

此类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向性、活动形式的时代性等特点。由于面向全体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德育功效。这类活动主要包括:一是与节庆相结合的音乐活动。如:清明节的革命歌曲音乐会,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八一建军节的军旅歌曲总动员,国庆节开展的“十月歌会”、“爱我中华”歌会,元旦的“庆新年文艺汇演”等,把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齐唱、合唱等形式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真挚感情。另一个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如,在学校开展国家级绿色学校建设的时候,与大队部围绕环境教育这个专题共同组织“共享一片蓝天”专场演出;与教科室合作,围绕创建书香校园这一特色工作,开展舞蹈、音乐剧的表演。这种寓教于乐的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竞赛性音乐活动

竞赛性音乐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选拔音乐特长生的最佳载体,也可分为两类。一是个体性竞赛。具体做法是: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举行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智力竞赛”,包括音乐知识竞赛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这样的活动,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最佳的表现舞台,同时也进一步激励他们在学唱过程中磨炼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二是集体性的竞赛。为了遵循面向全体的活动原则,我们经常开展一些班际音乐竞赛,要求全班参与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 90%。如“校园歌曲演唱”班级大比拼、校园集体舞等。

4.趣味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就会调动起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听、唱、奏、跳等兴趣得到满足,才智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我们曾开展过一个“音乐大闯关”活动,形式类似于游园:先在每个教室里设置关卡,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爱好选择闯相应的关,顺利通过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

5.全员性音乐活动

全员性音乐活动在我校具有代表性的是“红领巾迪斯科”活动。该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全校师生人人都可以参与。学校利用周五中午的休息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跳“红领巾迪斯科”,先按年级段分别教了三套规定动作后,再由教师带领各班的学生,根据本班的特点编排一套具有本班特色、与众不同的舞蹈。

6.服务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弃婴残婴送去快乐;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宣传环保”演出活动等。这此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展现

案例 1: 《明明白白去追星》———课程开始,马头琴响起,一首腾格尔的《蒙古人》把人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从《快乐指南》、《深呼吸》、《青藏高原》到《流星雨》、《天亮了》,每首歌结束后,同学们都能说出许多与之相对应的人文、地理、历史、音乐、美术方面的知

识和感受,老师也在一旁不失时机地点拨一些关于如何欣赏音乐、怎样选择适合中学生演唱的歌曲、个子的高矮与发声的关系等常识。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偶像的特点:“平易近人、多才多艺”、“有爱心,知识水平高”、“自觉纳税”等。“那你们喜欢的歌曲有什么特点呢 ? ”老师提出了新的问题,“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积极、内容健康”……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不仅了解了“歌星”与歌曲知识,更明白了应该追随什么。

这是太原一位老师上的一节课,这堂课的主角是学生,老师则退居到幕后策划和音响师的位置。

案例 2: 《音乐与生活》———国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礼毕、做操、退场,每一项都充盈着声音,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有。随后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讨论 :

(1)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3)列举与生活有关的音乐;(4)生活中的音乐有哪些类别。随着结论的得出,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与增进。接着老师提供准备的 4 段音乐和颁奖、天气预报、时装表演、广告等 4 个场景,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并说明各组实用性音乐的风格与场景有什么联系。表演结束,学生们还就音乐为何能镇痛和音乐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长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了音乐的实用性,明白了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现情感,还能点缀人类生活,满足人们需要,它不仅可供人们娱乐欣赏,更具有一种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终身伙伴。

这一课以各种方法演示了实用性音乐,使学生了解了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了音乐的实用功能。

四、音乐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发展

(一)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养成。

1、实践活动本身就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直接经验的获取、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2、音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实践性很强,各种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与表演相关的原有知识的探索、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一定程度的再现,都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其知识层面。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过努力取得一定成绩,并得到自己,特别是他人的肯定或赞许时,会因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进而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

4、在活动中学生们会发现所学知识的欠缺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薄弱,伴随新需要的产生,满足需要的新动力也随之产生。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进而实现自我发展。

(二)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砥砺个性,优化性格。普通心理学把性格看作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扬长避短、优化性格的过程。如举办音乐会,从策划到制作,从编导到排练,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到设计张贴海报,从舞台监督到舞台表演,大多是学生自己动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促使性格外向者学会遇事多思,克制冲动;帮助性格内向者振作精神,排遣不良情绪。

2、提供个性发展的条件与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宽松的条件,民主的氛围,自由发展的空间。艺术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是自由选择和自主参与,这无疑会帮助学生减轻因紧张所带来的压力,加之音乐本身在表现情感的自由度上远远大于其它艺术,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表达情知,展示个性风采。

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实践活动为学生间的交往架起一座立交桥,在交往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从他人的态度中调整自己,从参

与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中肯定自己。

(三)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组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对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促进相互理解。人总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促成了解与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交往,通过交往,使别人了解你的为人、性格、学识与才能。如果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能够相互理解,就易于形成协调、和谐的关系。音乐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间的积极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并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掌握社会性交往的基本技能,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的现实情况,理解相互尊重的必要性,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协调、和谐的关系。在交往中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化的倾向,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培养积极情感。一般说来,积极的情感,如热情、欢喜、信赖、耐心、满意,有利于在人际关系中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有利于彼此间关系和谐,团结紧密。音乐是合作的艺术,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及歌舞表演等,这些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强调参与者之间充分的信赖、密切的配合,否则就会失去美感。特别是合唱、合奏等演出活动,要求各声部的节奏、旋律、音区、音色等密切配合,在传达给观众时,应该给人一种均衡感,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情感相融、团结协作。

3、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行为成分常常起着直接的作用。组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受制于外力、被动接受的过程。心理学研究及实践表明,对于自主选择并主动参与的活动,人们往往能想方设法去做好,以达最佳效果。反映在行为举止上,注意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即使有意见分歧,也力求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求同存异。

第二篇: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感恩

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感恩

“百善孝为先”,孝为做人之本。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深刻地体会到当今父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关爱,感慨万分。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个个是家里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父母用爱和物质为他们铺设的锦绣前程中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二年级一堂主题为《我爱我家》的音乐课上,我问健康活泼的孩子们“是否感觉到幸福?”,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承认自己幸福,有四分之三的孩子表示自己并不幸福,理由是“父母管得太多,不让自己做想做的事”、“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父母逼迫其上各种培训班”、“父母曾经打骂过自己”„„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不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大都承受着来自父母、师长、亲朋、社会如山似海的厚爱,却感受不到更谈不上回报,他们的感恩情感正存在着巨大的空白,让人感到痛心和忧虑。也许这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我们学校教育存在着盲点,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而小学教育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义重大、深远,任重而道远!

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德育与美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深知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觉、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挖掘一些尊敬师长、歌颂先烈、互助互爱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感恩教育非常必要也非常可行。

比如,在教学上述《我爱我家》这课时,我看到孩子们的感恩情感严重缺失时,很不甘心,循循善诱地对孩子们进行启发:“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没有做过让你感动的事?”看着孩子们紧锁眉头冥思苦想,我终于不能再冷静了。我对孩子们说:“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每天上学放学父母接送你的请举手!”手齐刷刷地举起。“当你生病的时候,父母焦急地放下手中的一切送你去医院,始终陪伴在你身边照顾你的请举手!”手齐刷刷地举起。“当父母劳累了一天,晚上还给你检查作业,陪着你一起学习的请举手!”手齐刷刷地举起。“父母尽可能地为你提供一切好吃的好穿的,而自己节衣缩食,舍不得吃穿的请举手!“手再次齐刷刷的举起。这时,我趁机引导:“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家中有疼你爱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谁愿意上台说说你家中最让你高兴、难忘、感人的事呢?”孩子们的话多了起来,交流的很热烈,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神情。由此导入《我爱我家》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先讲述了乌鸦反哺的故事,再把配合歌词制作的动画片放给学生看,接着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感动的事,进而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通过一系列的听、赏、说、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热爱父母、尊敬师长的情感。

音乐教学中,像这样可以教育学生感恩的素材有很多。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使他们在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学会感恩。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课中快乐地感受音乐

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课中快乐地感受音乐

南宁九中

蒋淑荣

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如果只让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分析音乐的结构,一首短小的乐曲学生可能会接受。如果时间较长的大型的管弦乐曲或交响乐曲,那就很难让学生好好听完。一节课下来什么兴趣也没有,对初中生来说,他没有音乐的专业知识,大部分乐器都不太了解,特别是音色更加不熟,就很难去认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内涵。所以学生对这类音乐厌烦,达不到欣赏效果。因此我在上音乐课时,尝试了几种方法,还有一定的收效,不妨与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学习。

一、带着问题欣赏音乐

因为一节课只让学生去感受,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观察能力。这并不是一堂好课。我在有些欣赏课时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形式多样,照顾全体,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还有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比如在七年级下册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我就从审题出发设计一些问题,:如:请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求答问题:1.为什么这首乐曲称新疆之春而不是南宁之春?2.为什么这首乐曲用小提琴来演奏?如果换一种乐器有同样的效果?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自然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很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理想,去想象,培养了学生各方法的一些能力。这样学生从乐曲的第二乐段中感受到典型的新疆舞蹈音乐,并很自然的学起打起手鼓敲起节奏来,强烈地感受到了新疆音乐的特点。所以,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从第二个问题中悟出小提琴的音色特点,明亮、清新、流畅,用它来描绘春天是最好不过了。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在欣赏中快乐地学到知识。

二、用比较法去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

在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时,因为学生对曲式结构这词理解很抽象,它不象文字可以直观地去感受,而音乐必须通过去听,用心去感受它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一些音乐要素,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去理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曲式结构,我经常使用一些比较法,把乐曲中的不同段落把它剪接出来,让学生反复地听,反复地去比较它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变化等,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感受到各段落的不同之处。这样可能容易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曲式结构。比如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我把第二段的抒情部分和第一段的欢快部分把它剪接出来让学生去比较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容易听出来了,同时感受到这是两段不同情绪、不同节奏的音乐。

三、让学生亲自演唱,节奏主题旋律

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去理解音乐,记住音乐,加强对音乐的印象,必须让学生反复演唱、演奏乐曲的主题旋律,通过演唱来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学习音乐的快乐,因此,也是更好地记住音乐的最好途径。

比如,在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红旗颂”那宏伟而富有歌唱性的主题旋律时,我让学生反复演唱演奏主题旋律1 21 72 6|5.6 16 13|5.4 32 35|2——— 通过反复演唱、演奏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演奏。用心去演奏。更加感受到音乐的宏伟壮丽。

四、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音乐

在音乐欣赏课时,根据音乐的特点也可设计一些动作场景来配合音乐。这样使学生更能亲自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更能理解音乐的描绘。比如我在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时前面第一段引子部分我要求学生听到国歌音调响起时全体起立,当弦乐奏响红旗主题时,大家仰望红旗敬礼。当第二段描述革命烽火历程时,请一个同学讲英雄的故事,听到进行曲步伐节奏时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踩着节奏、昂首阔步前进,这样学生用动作来描绘音乐情景,跟着音乐情绪走,使学生更能感受到音乐的情趣,更能积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听音乐,创编动作 根据欣赏音乐的内容而定,根据音乐的特点也可要求学生听完音乐后,想象一些动作来表达音乐。比如在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拉的钢琴独奏“蝴蝶”时,要求同学们模仿蝴蝶的一些动作来随着音乐起舞,根据音乐的描绘来想象蝴蝶飞行时的各种形象,动作被同学模仿得非常生动有趣学着蝴蝶的样子一会起伏,一会飞进花丛中,一会跳舞追逐。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形象动作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及特点这样学生现听现演更有乐趣。在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时要求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模仿斗牛的动作来感受那流畅的奔放的勇敢的斗牛士音乐。

六、听音乐发挥想象写自己的感受

有些音乐可以要求听后写一些感受,听完后这首音乐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会使你联想到什么?会激发你一种什么情感。要求学生写一篇对音乐的段想。比如在八年级下册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它那柔美的抒情旋律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听候会激发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你的情绪会随着音乐起什么样的变化。很多同学都写到了柔美恬静的旋律把他们带到了童年的往事当中去,想起了自己的伙伴、亲人、趣事等,这样让学生用一些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积累下来的点滴经验,我通过自己的尝试有一定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可以用一些不同的欣赏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音乐,在快乐中享受音乐,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如何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音乐和律动是一对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音乐律动是一种在聆听声音与音乐的过程中,透过全身的活动,以想象、创造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及感受力。检验一个人的乐感最好的方法是看其律动(节奏感)如何,因此律动是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1)学做阅兵时的解放军。教师弹奏与步伐一致的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让学生们排着队跟着音乐节拍踏步向前走。要求精神振奋、步伐一致(手臂前后摆动、腿的前后步伐)、节奏感强。进行曲是训练学生掌握强弱规律,把握节拍的最好方法。音乐课的开始常让学生们在教室门外排着队,听着进行曲踏步进入课堂。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走着去,跑回来。用走去感受旋律雄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进行曲,用跑来感受音乐节奏密集性的变化。如:走的音乐

跑的音乐

(3)学做小鸟飞翔。抒情音乐或者散板式的自由音乐是学生学小鸟飞翔的最好选择,如《小燕子》、《牧歌》、《小鸟.小鸟》、《威尼斯船歌》、《红蜻蜓》等。让学生们跟随着音乐的起伏、快慢,双臂展开上下波动起来来模仿小鸟的飞翔动作,双脚踏着碎步前行,让学生们体验音乐的美妙和小鸟飞翔的快感。

(4)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情绪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音乐作为情感艺术,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表现出来,音乐的主要表现要素有音色、速度、力度、旋律线条、节奏、调式、和声等。首先让学生多欣赏几遍音乐,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理解创造性的做一些动作、表情。如听赏了河北吹歌《放驴》、山西民歌《看秧歌》学生们会欢天喜地的蹦蹦跳跳,听赏了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山东民间乐曲《一枝花》、江苏阿炳的《二泉映月》学生们会做一些痛苦悲伤的表情及沉重缓慢的动作。

(5)听音乐模仿动物及感受音乐情绪。听了音乐后让学生去想象、联想,拟人化地去表现音乐内容:听了《动物狂欢节》的音乐,让学生模仿大象、天鹅、老虎、狮子、乌龟等,听了唢呐曲《百鸟朝凤》、笛子《百鸟引》、二胡《空山鸟语》、《赛马》、《战马奔腾》、《蚂蚁》、笙《唤凤》等乐曲去模仿各种鸟叫、马鸣及各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如有的同学听赏了《空山鸟语》后,起了一非常有趣的标题《捉鸡》。这说明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在音乐教学中也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在律动中感受速度、力度。速度、力度对表现音乐形象、情感很重要。同样的一段音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奏),其情绪、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们通过聆听同一段音乐不同速度力度的演唱(奏),来感受体验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画面、人物及情绪,并编创出不同的动作。

(7)在律动中感受节奏。节奏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但基本节奏却是不变的,如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休止符是不变的。学生可以手持一件乐器,边奏边舞,还可以拍手、跺脚、摇头等来表现不同节奏。还可将常见的音符形象化。如:全音符像敲钟、二分音符像拉大锯、四分音符像走路、八分音符像跑步、十六分音符像开火车、前十六和后十六音符像马蹄声、附点音符像瘸子在走路等等,然后可以运用这些节奏来模仿做游戏(有故事情节的游戏、舞蹈动作的游戏等),让学生们感受和体验节奏的韵律美。音乐与律动紧密相连,在音乐中做律动,在律动中体现音乐。这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手段和目的。在音乐课中学生应能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让音乐这种立意美、情境美、曲调美、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韵律美、配器美、伴奏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潮。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如何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音乐和律动是一对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音乐律动是一种在聆听声音与音乐的过程中,透过全身的活动,以想象、创造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及感受力。检验一个人的乐感最好的方法是看其律动(节奏感)如何,因此律动是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1)学做阅兵时的解放军。教师弹奏与步伐一致的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让学生们排着队跟着音乐节拍踏步向前走。要求精神振奋、步伐一致(手臂前后摆动、腿的前后步伐)、节奏感强。进行曲是训练学生掌握强弱规律,把握节拍的最好方法。音乐课的开始常让学生们在教室门外排着队,听着进行曲踏步进入课堂。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走着去,跑回来。用走去感受铿锵有力的进行曲,用跑来感受音乐节奏密集性的变化。如: 走的音乐

跑的音乐

(3)学做小鸟飞翔。抒情音乐或者散板式的自由音乐是学生学小鸟飞翔的最好选择,如《小燕子》、《牧歌》、《小鸟.小鸟》、《威尼斯船歌》、《红蜻蜓》等。让学生们跟随着音乐的起伏、快慢,双臂展开上下波动起来来模仿小鸟的飞翔动作,双脚踏着碎步前行,让学生们体验音乐的美妙和小鸟飞翔的快感。

(4)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情绪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音乐作为情感艺术,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表现出来,音乐的主要表现要素有音色、速度、力度、旋律线条、节奏、调式、和声等。首先让学生多欣赏几遍音乐,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理解创造性的做一些动作、表情。如听赏了河北吹歌《放驴》、山西民歌《看秧歌》学生们会欢天喜地的蹦蹦跳跳,听赏了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山东民间乐曲《一枝花》、江苏阿炳的《二泉映月》学生们会做一些痛苦悲伤的表情及沉重缓慢的动作。

(5)听音乐模仿动物及感受音乐情绪。听了音乐后让学生去想象、联想,拟人化地去表现音乐内容:听了《动物狂欢节》的音乐,让学生模仿大象、天鹅、老虎、狮子、乌龟等,听了唢呐曲《百鸟朝凤》、笛子《百鸟引》、二胡《空山鸟语》、《赛马》、《战马奔腾》、《蚂蚁》、笙《唤凤》等乐曲去模仿各种鸟叫、马鸣及各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如有的同学听赏了《空山鸟语》后,起了一非常有趣的标题《捉鸡》。这说明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在音乐教学中也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在律动中感受速度、力度。速度、力度对表现音乐形象、情感很重要。同样的一段音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奏),其情绪、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们通过聆听同一段音乐不同速度力度的演唱(奏),来感受体验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画面、人物及情绪,并做出不同的动作。

(7)在律动中感受节奏。节奏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但基本节奏却是不变的,如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休止符是不变的。学生可以手持一件乐器,边奏边舞,还可以拍手、跺脚等来表现不同节奏。还可将常见的音符形象化。如:全音符像敲钟、二分音符像拉大锯、四分音符像走路、八分音符像跑步、十六分音符像开火车、前十六和后十六音符像马蹄声、附点音符像瘸子在走路等等,然后可以运用这些节奏来模仿做游戏(有故事情节的游戏、舞蹈动作的游戏等),让学生们感受和体验节奏的律动美。

音乐与律动紧密相连,在音乐中做律动,在律动中体现音乐。这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手段和目的。在音乐课中学生应能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让音乐这种立意美、情境美、曲调美、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韵律美、配器美、伴奏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潮。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第五篇: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中使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中,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参与、实践和探索,那么学生的探求欲望、创作欲望、表现欲望就都会被充分的激发。打击乐教学时更是可以通过“看、摸、敲、打”等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直观清晰的了解各打击乐器的形状构造,更在实践中摸索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

一、我们课堂上所用的打击乐器,如: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怎样让他们把这些课堂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也当成自己心爱的“玩具”并有效的利用起来呢?应该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通过探究这些“玩具”的节奏变化,尝试着创造音乐。

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简单易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所以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中经常使用它。通过打击乐器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节奏,增强其乐感。同时,也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三、在音乐教学中增加乐器教学会极大地提高这种教学的成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完整人格中的重要作用。打击乐器的教学内容在课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新课标也对打击乐器的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看出打击乐器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打击乐器的演奏跟我们的歌唱舞蹈等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综合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大胆的演奏是很有必要的。

2、打击乐器不仅一人打击,还要与多人合作,形成美妙音乐共鸣,这就要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不要突出个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控制乐器演奏音量,避免形成噪音。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打击乐器虽然是乐器,但如果不恰当使用,它会成为噪音。

3、学生操作打击乐器要有秩序,既找出乐器的演奏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玩中学的乐趣,真是一举三得。

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操作的乐器,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可发出声音的、与自己所持乐器相同或相近的物品,发动孩子从家里找来各类废旧材料:小棒、铁制小棍、铝盒、易拉罐等,将陶制的小猪装上硬币,充当打击乐的“沙球”,两个圆形木板钻出洞为“响板”,废旧自行车铃充当 “碰铃”,废旧礼品盒中的圆筒配上小棍为“响筒”,饮料罐的铝盖穿上铁丝圈冒充“手铃”,还可以制成木鱼、串铃„„。各种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在琴声的伴奏下,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演奏熟悉的《理发师》《小红帽》《小动物回家》等,从而使孩子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延伸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端来一盆沙装入同样的易拉罐中,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在相互敲打中,罐与罐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孩子进行比较,并大胆描述。在此活动中,和孩子始终是活动的主角,始终都在积极参与、合作。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孩子在活动中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表现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极易受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学生爱唱、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引趣,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音乐的时候,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才会进一步提高。

下载让学生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王任 在一次培训中,培训专家问:“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能简单的画出来吗?”老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我没有站起来说话,但我觉......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王红 创设活动课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最佳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德育显性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生命教育中更是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责任。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让学生在互动阅读中感受读书的快乐(五篇)

    让学生在互动阅读中感受读书的快乐 长期以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存在着重视单向阅读,忽视互动阅读的现象。要加强课外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首要的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尝到学英语的乐趣

    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尝到学英语的乐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论认为,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品德的重要 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统计过程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统计过程 统计这部分内容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标准中......

    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分享,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班有一位活泼可爱,淘气又赖皮的小伙子。 他,有一个温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