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浙江省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是指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推广实施省级以上农业标准为目的,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组织管理比较完善、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化推广项目。
第三条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负责统一协调示范项目的管理,省农、林、渔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示范项目的管理。
第四条省级示范项目实行申报、初审、审核立项、计划下达、实施、组织验收、跟踪检查的管理方式。示范项目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第二章 示范项目申报要求
第五条 各类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机构等组织可以申请承担示范项目建设任务。
第六条 申报示范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
(二)利于推进《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原则上应与各类重点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项目相结合;
(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原则上粮油种植规模1万亩以上;
经济作物(水果 1000亩、蔬菜1000 亩、茶叶1000 亩、食用菌50万袋);林特产品(竹林1万亩以上、特色干果2000亩、山地水果2000亩以上);牲畜1万头;蜂产品100群;家禽 10万羽以上;虾、蟹、龟鳖类500亩以上,鱼、贝藻类1000亩以上,网箱养鱼3万立方水体以上。
(四)具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协会)+基地+农户” 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基地内生产档案制度完善;示范产品有品牌、有包装,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五)推广实施国家、行业、省级地方标准。有技术推广站(中心)或科研院所等技术依托单位,有切实可行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六)具有严格的标准化实施保障体系,示范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获得GAP、ISO9000、HACCP、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森林食品等认证,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农产品品牌优先安排)。
第三章 示范项目审核立项
第七条 示范项目申报由申请单位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提交申请报告、项目申报表、项目任务书等材料,经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财政、发改部门初审后联合行文上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抄送省质量技术监督、发改、财政行政主管部门。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项目申请进行初评后报省“协调办”,经“省协调办”统筹、协调,组织评审后提出项目安排计划建议,报“省协调会议”审定。
第八条 示范项目申报工作一般在每年2月底之前完成,具体申报工作由省“协调办”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统一部署。
第九条 示范项目计划经省“协调会议”审定后,由省“协调办”各成员单位联合下达。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条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和技术支撑机构,着手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应树立项目标志牌,标示项目名称、实施标准、示范规模、承担单位、批准单位等内容。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相关标准的宣贯,提高相关生产、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才,组织标准的推广实施。
第十二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逐步建立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开展必要的产品检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三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形成有一定生产、销售规模的品(名)牌。
第十四条各级项目管理部门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以标准化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
第十五条项目所在地农产品“协调机构”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在建项目和已验收项目的监督管理、跟踪检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
第五章示范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安排建议。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提出项目验收方案,报省“协调办”统筹安排后,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示范项目验收工作组织、程序、总结和相关材料报送严格按照《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验收实施细则》进行。项目实施期间,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不予验收;
第十八条 对验收合格的示范项目,经省“协调办”审核,报省“协调会议”审定后,实行“以奖代补”。示范农产品可以在其外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标注“浙江省 XXX标准化示范产品”。
第六章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示范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由省财政厅统一拨付。“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化技术培训推广、购置必要的自我检测检验设备、基地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
第二十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及时组织做好年度示范项目建设效益统计分析和绩效考评,并于每年10月底前上报省农产品“协调办”。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对“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七章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协调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行,原试行办法作废。
二0一0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二篇: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项目总结
浙江省笋竹两用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
目实施情况汇报
文成县石垟有毛竹林面积达21200亩,但标准化生产技术相当缺乏,这严重制约着石垟笋竹品质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文成县绿水尖竹笋专业合作社2011年被列入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笋竹两用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单位。为温州市推进农业标准的推广、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产化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业标准化推广步伐。今年以来,在县之质监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各涉及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笋竹两用林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确保笋竹两用林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合作社成立了以李金标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各项任务落实,其他合作社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搞好宣传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到位
竹农对毛竹种植都是以传统方式粗放种植,对竹笋标准化生产技术较为陌生,为此我们强化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在宣传上我们充分利用光盘和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对广大竹农的标准化意识,形成良好氛围。
培训工作依托县、乡镇技术力量进行。培训内容有毛竹栽培技术、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毛竹“一竹三笋”种植技术要点、毛竹抚育管理、施肥等。培训方式有培训班、现场指导、观看光盘等多种形式,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受训人数150人,印发各类技术资料近350份。通过培训,竹农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此外还聘请文成县林业局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小玲为技术顾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三)、抓好示范加快竹笋标准化技术推广
为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到位率。加速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在搞好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示范工作。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绿水尖合作社建立示范区10106 亩,带动农户476户。对示范区涉及的农户重点开展培训,率先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以示范户为榜样,以户带村,以村带片,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这有力的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步伐。
(四)、实施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引导竹农实行标准化生产
为确保竹农切实采用标准化生产,同时又能保障广大竹农的经济利益,我们采用“签订购销合同”的这一经营模式来引导竹农开展标准化生产。实行“签订购销合同”的农户必须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否则不予以签订“订单”。对于签订“订单”的农户,其竹笋上市时,如市场价低于最低保护价,则按最低保护价收购;如高于最低保护价,则收购价格在市场价的基础上适当上浮。今年,示范区签订合作订单?户。
(五)、加强基础设施,提高竹林效益
合作社共投入资金226万元。建设从驮降头至水牛塘机耕路10公里,竹林道建设4公里,大大减少竹农生产运输成本;建设排灌设施1处,增加竹笋产量,提高了竹林效益。
(六)、建立相应配套制度,确保标准全程实施
为了保证《笋竹两用毛竹林》(DB33/T261----2005),《无公害竹笋》(DB33/T333----2006)在生产过程中全程实施,合作社制订了笋质量安全要求、农药、肥料库管理制度、农药使用管理制度、有害生物监测报告管理办法、投入品管理制度、农产品准出制度、社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决策议事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我们通过建立完整的田间档案,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对上市农产品进行不定期检测,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二、标准实施取得的成效
通过《笋竹两用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增产显著,效益明显
合作社通过《笋竹两用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竹笋产量明显提高。建设示范基地面积10106亩,带动农户476户,总增收245万,人均增收1286元;推广辐射到周边面积10901亩,辐射带动农户616户,总增收120万元,人均增收487元。
(二)、品质改善,品牌意识增强
合作社基地已经通过标准化,品质进一步提高基地和产品均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的认证10000亩。并申请注册“ 绿水尖 ”商标。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计划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但在项目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相对不足。由于上级的扶贫资金仅仅用于项目引导,而且资金总额有限,地方财政虽然想办法解决了部分资金,但由于建设内容较多,随着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将比较突出。
(二)、技术推广需要更新。由于标准化竹笋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知识、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性工作,合作社对示范区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推广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但专业技术掌握程度各异,使项目推广工作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计划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到竹笋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去学习培训。
(三)、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相对欠缺。合作社没有检测仪器手段远不能满足标准化示范区在生产和上市前得检测需要。今后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购进简便快捷的检测仪器。
第三篇: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日本爱碧斯小南瓜、紫皮慈姑无公害生产基地
培 训 教 材
来安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二○○七年元月
目 录
(1)前言
(2)日本爱碧斯小南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3)日本紫皮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4)编者简介
日本爱碧斯小南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产地条件
生产基地应选择交通方便,不受污染源影响或其污染含量限制在允许值内,生产基地5km(公里)以内及灌溉水源无污染存在,与当地南瓜至少保持1km(公里)隔离带,以防品种混杂。土壤要求肥沃疏松,PH值在5.5~6.8之间,农田基础设施完备,三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规定的要求,环境质量应符合GB/T18407.1规定。
2、品种特性
日本爱碧斯小南瓜为一代杂交种,皮色呈默绿色,为扁园形。全生育期120天,其中育苗期20~25天,大田生长期100天。单瓜重1.5~2.52公斤,每667m(亩)产量1500~2500公斤。
3、育苗
3.1育苗时间与育苗方式
3月25日前后播种,采用地膜覆盖小弓棚保护营养钵育苗。3.2壮苗标准
日历 苗龄20~25天,苗高12~15cm(厘米),真叶2~3片,茎粗0.5~0.7cm(厘米),根系粗壮,叶子完好,无病虫害。
3.3营养土配制
以年前深耕的大田表土,加适量草木灰(土灰比8:2)和复合肥(按每方土添加45%的复合肥1.25公斤)喷适量的水均匀混合,营养土温度以手握成团,1.2m(米)高度落地即散为宜。调匀的营养土含水量为70~80%。制成的营养土用农膜覆盖后备用。每立方米营养土一般可制
10cm(厘米)口径的营养钵3300~3500个。
3.4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凉晒1~2天,再用50~55℃的温开水浸种15分钟边浸边搅拌,后用冷水继续浸泡4~5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皮水分,即可播种。
3.5播种
选用口径为10cm(厘米)的营养钵,先向钵内加2/3的营养土压实摆放在苗床上,苗床宽度1.2~1.5m(米)。将晒干的种子平放在营养钵中心,再将种子用营养土覆盖,厚度略低于钵口,约覆盖1cm(厘米)厚土。喷一次小水后,营养钵本上平盖一层地膜,再加盖小拱棚。
3.6苗期管理
播种4~5天后,出苗50%时揭去小弓棚内的地膜。齐苗后苗床要喷一次水。苗期水份管理以宁干勿湿为原则,如营养土蓄水能力差,或在生长期遇到持续高温天气要适时补水。爱碧期小南瓜喜温、不耐寒、高温高湿生长速度快。育苗前期要做好保温,如夜间气温过低小弓棚加盖草帘。中期小弓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超过28℃时要放风降温。定植前5~7天,根据天气情况逐渐揭去水弓棚四周的薄膜进行炼苗,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幼苗生长前期持续低温,易形成僵苗,中后期如温度过高生长过快,定植后形成雌花的节位远。
4、大田栽植 4.1整地施基肥
12月份前要深耕冻垡,定植前结合整地重施基肥。基肥以施腐熟的2农家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每667m(亩)施农家肥1500~2500 kg(公2斤),每667m(亩)施尿素15~20 kg(公斤)磷肥40~50kg(公斤)22或每667m(亩)施20%优质有机无机复合肥40~50 kg(公斤)或每667m(亩)施45%复合肥30~40kg(公斤)。农家肥,大田面上施肥量占1/3,垄底施肥易2/3。化学肥施垄底。垄宽0.7m(米),垄高0.3m(米),沟宽•30cm(厘米)垄中心中距2.7m(米)。
4.2定植
当幼苗达2叶1心时,约在4月15号前后,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
2定植。定植时要浇足定根水。株距0.5m(米),每667m(亩)栽培500
株左右。定植后垄面覆盖地膜,划“丁字口”使瓜苗露出地膜,并用土封实垄边和瓜苗周围的地膜。也可先在垄面上覆盖地膜,后破膜定根瓜苗。
4.3枝蔓管理
在瓜苗长到4片真叶时,选晴天摘心,促使侧蔓即早萌生。当侧蔓生长到10cm~15cm(厘米)时进行定蔓,每株选留2条生长均匀的健壮侧蔓,其余侧蔓从基部摘除,以后侧蔓上萌发的子蔓也应摘除。当侧蔓生长到0.5~0.6m(米)长度时,将两条侧蔓按相反方向进行第一次压蔓,株与株的侧蔓成平行状。以后每隔0.4m(米)压1次蔓,共压蔓2~3次。
4.4花果管理
开花期如遇阴雨天气,每天上午6~9时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及时套袋,当幼瓜长到0.25kg(公斤),约有拳头大小时定瓜。每条蔓留1个瓜,每株留2个瓜。其余雌花或幼瓜及时摘除。定瓜后侧蔓要及时摘心。并用秸杆将瓜垫起,采收前10~15天要转换南瓜着地位置,翻动瓜的手势要轻以免摘掉南瓜。瓜转动后可保持整个瓜的成色一致。
4.5中耕除草与肥水管理 定蔓后,结合追肥全面进行中耕除草。在垄两边开沟施催蔓肥每2667m(亩)45%。优质复合肥15~20kg。施肥后全园翻耕一次,深埋杂草。结果前如遇持续高温天气旱情严重时,可沟灌跑马水。定瓜后施2催果肥每667m(亩)在垄面穴施45%优质复合肥10~15 kg(公斤)。座果后要做好抗旱排涝工作。
6、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化学农药使用严格执行《日本食品农残肯定列表制度》。
6.1病害防治 6.1.1根腐病
为真菌性瓜类腐皮镰饱菌所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瓜根及瓜苗的基部。瓜苗定植后如遇长期高温、高湿天气或连作地、低洼地、粘土易
发生该病。初呈水侵状,后腐烂。茎缢缩不明显,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别于枯萎病。后期病部往往变槽状,留下丝状维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后叶片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严重的则多数不恢复而枯死。
防治方法 避免重茬,有条件的与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栽培,认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苗期发病要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根腐灵3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6.1.2细菌性缘枯病
病原菌为边缘假单胞菌。叶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呈水浸状,褐色。5月中旬,田间湿度过大时易发生该病。
防治方法 用50℃温开水浸种15分钟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预防缘枯病,在发病初期选用2%春雷霉素液剂3000~4000倍液,或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或用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
6.1.3白粉病
病原菌为瓜类单囊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其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6月上旬遇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易发生该病。
防治方法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喷雾2%农抗120,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3%多氧清水剂600~900倍液预防白粉病。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硐(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
6.2虫害
6.2.1地老虎
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均属鳞翅目夜蛾科,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重。南瓜幼苗定植后的2个星期内,地老虎幼早常咬食近地面的茎部,致使整株死亡,造缺棵断垄。
防治方法 瓜苗定植后投放毒饵诱杀地老虎幼虫。秕谷、麦麸、豆饼、棉耔饼、玉米碎粒等5kg(公斤)炒香,拌90%敌百虫30倍液0.15kg
2(公斤)制成麦饵,每667m(亩)施用1.5~2.5kg(公斤)在傍晚撒施诱杀地老虎幼虫。设置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在瓜苗定植后2周内用2.5%溴氰菊脂(敌杀死)2000~2500倍液。2.5%联苯菊脂(天王星)乳油1500倍交替灌根。
6.2.2红蜘蛛
主要为朱砂叶螨,属蛛形纲,蜱螨叶科,以成、若螨在叶背面吸食营养。5-7月份遇干旱年份易大发生,先是点片发生,而后是扩散全田。
防治方法 南瓜定后,要清洁田园灭除田间杂草,5月中旬检查瓜田,如发现叶背面有红蜘蛛,可0.5%藜芦碱醇(虫螨灵)溶液8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或喷洒2.5%联苯菊脂(天王星)乳油15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
6.2.3蚜虫 主要为棉蚜,属同翅目蚜科,以成、若蚜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作物叶液,年发生20~30代。南瓜定植后有翅蚜迁飞到瓜田繁殖危害。高温高湿和降雨冲刷不利于生长发育,危害程度也轻,通常窝风地受害重于通风地。
防治方法 蚜虫点片发生时喷0.2%苦参碱500~10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或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日本紫皮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产地条件
生产基础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农田基础设施完备。不受工业“三废”以及城市垃圾等污染源影响,生产基地5km(公里)及灌溉水源无污染存在。土壤软细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以PH值6~7壤土或黏壤土为好,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规定的要求,环境质量应符合GB/T18407.1规定。
2、育苗
选用从日本引进的紫皮慈姑。该品种属性晚熟,全生育期210天左右,其中秧田苗生长期在90天左右,大田苗生长期120天左右。平均单株结慈姑12~16个,慈姑似径3.0cm(厘米)左右。平均单株结慈姑0.25kg
2(公斤),一般每667m(亩)产里750kg(公斤)。该品种肉质坚实、香味较浓微苦,富含维生素、淀粉、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属优质品种。易作慈姑晚水栽培。
通常我县日本紫皮慈姑在4月中旬育苗,育苗前先建立秧田。每2667m(亩)撒施45%优质复合肥30kg(公斤)后,带水耕耙2~3次,做成宽1.3~1.6m(米)的秧田,秧田之间留30cm(厘米)的操作道。将预先在室内贮藏的顶芽中茎0.4~0.8cm(厘米)的球茎或折芽,栽于秧
2田中,株行距为10×13cm(厘米),每667m(亩)秧田用种量50~75kg(公斤)。秧田与大田苗移栽面积比为1:8~10。
育苗前期浅水勤灌,一般保持水层深度为3~5cm(厘米),中后期水层逐渐加深至8~10cm(厘米),一般在幼苗三叶期和割叶后各追施肥1次,每667m(亩)每次施尿素7.5kg(公斤)。幼苗移栽前1个月左右时间,约在6月中旬前后割叶蹲苗。移栽苗壮苗标准为日历苗龄90天左右,株高80cm(厘米)左右,叶片肥厚,叶色浓绿。短缩径粗在1.2~1.5cm(厘米)。
在慈姑育苗期主要病害为黑粉斑点病,播种前种球用77%可杀得1000倍液或用粉锈宁1000倍液浸种15~30分钟,在发病初期可用3%多氧清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53.8%,可杀得2000乳剂1200倍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月底6月初注意防治一代二化螟和大螟,可用青虫菌(苏云金杆菌)6号液剂500~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发生蚜虫,可用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
3、大田栽植
晚水慈姑的移栽时间为7月中旬~8月上旬,移栽时间宜早不宜迟通
常以7月20号前后移栽为宜。幼苗移栽前大田深耕晒垡后,每667m(亩)施农家肥1500~2500kg(公斤),磷肥40~60kg(公斤),尿素25kg(公斤),或每667m(亩)施25%有机无机复合肥(N:P:K为9:5:11含有机质为20)50~60kg(公斤)。带水旋耕,耕层深度20cm(厘米)左右。整地质量要求做到田平、泥碎、杂草净。
幼苗栽植前,去除秧苗叶片,化保留叶柄长35cm(厘米),田间水层保持2~3(厘米)。栽植密度,行株距为40×40cm(厘米),每4行
2间距50cm(厘米),每667m(亩)约栽植3800~4000株。秧苗插入土中深度为10cm(厘米)。
栽后保持大田5cm(厘米)深水层,如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天气,水层可加深到15~20cm(厘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植株封行前放干田水3~4天进行搁田,搁田标准是搁到田间完全无水,土表软中带硬时,再灌水,水深度为10cm(厘米)左右。通常要进行2~3次搁田,保持土壤干干湿湿。9月中旬以后匍匐茎大量抽生时,停止搁田,将水位适当加深到3~5cm(厘米)。
2栽后活棵后10~15天,追施提苗肥,每667m(亩)撒施尿素15kg(公2斤),或每667m(亩)撒施碳铵41kg(公斤)。9月中旬,匍匐茎大量抽生时(约6~8条匍匐茎),追施慈姑膨大肥。每667m(亩)追施尿素15kg(公斤),氯化钾15~20kg(公斤)。栽后至9月初,每隔15~20天摘除老叶、黄叶1次,每株只保留4片~6片新叶,并结合摘叶进行人工除草。
4、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化学剂使用严格执行《日本食品农残肯定列表制度》。
黑粉病 也称为黑粉斑点病,病原菌为慈姑实球黑粉菌,属担子菌门真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叶片上发病有三种症状类型:一是叶片上出现淡绿色的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变为黄绿色痘状突起的斑泡,所以又叫“泡泡病”。病部常有白色浆液流出,最后病泡枯黄破裂,有许多黑色粉粒散出,有时泡状突起全部脱落为孔状。二是
2叶上着生黄褐色不突起的肿斑,后干缩破裂脱落呈破网状的孔洞。三是叶片正面呈褪绿色或橙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表皮下生许多黑色小点,为病菌孢子球,叶背初为黄白色,后表皮破裂露出黑色孢子堆。叶柄病斑初为褪绿圆形小点,发展呈绿色椭圆形瘤状突起,上生纵沟,后期呈桔黄色瘤状突起,表皮破裂后可见许多黑色小粉粒(孢子球)。
黑粉病的防治方法,首先要做好合理轮作;选留无病球茎作种;及时清除病叶、黄叶、枯叶、杂草和防治害虫;高温期要灌深水、凉水,降低田间温度。有时还要干干湿湿,促进发根,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氮、磷、钾肥合肥搭配施用,防止偏施氮肥。田间发病时可用77%可杀得1000倍液,或25%粉锈宁(三唑酮)1000倍液,或粉锈液、多菌灵1:1混合另水800倍液喷洒,或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喷淋。
叶斑病、褐斑病、斑纹病 该三种病合称为“三斑病”,均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斑病染病,初在叶片或叶柄上生锈褐色小点,四周有黄晕,后病斑扩展,数个病斑融合,致叶片干枯,叶柄在近水面处缢缩而倒状。茎上染病,与叶片上症状相似。褐班病,叶片染病,产生近圆到深褐色病斑,后病斑中部转为灰白色,病健分界清晰,严重地病斑密布并结成斑块,最终导致叶片变黄干枯。叶柄感病,病斑近梭形,稍下陷,病斑绕叶柄扩展连片,最终导致叶柄倒折。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稀薄的白色霉层。斑纹病,叶片上的病斑为灰褐色,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着生同心圈状灰色霉层,直径1.5~15毫米,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或绿褐色晕带,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叶柄发病,病斑为褐色,短线状。
“三斑病”的防治措施为,慈姑采收后及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 堆肥。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防止传播蔓延。发病初期试喷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性粉剂1000倍,甲基托布津与局菌清1:1混合加水8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叶柄基腐病 该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称菌核病。主要危害叶
柄基部,造成软腐。发病时间在9月中旬至采收前。外部老叶叶柄基部先发病,逐渐向内叶扩展,叶柄基部表面或病组织内有白色菌丝,逐渐集结成很小的颗粒,初为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色。
叶柄基腐病防治方法为,采收时清除病残中,深埋或集中烧毁,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异菌脲(扑海固)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硫(多菌必克、邦斑克、施可得、斑枯宁)悬浮剂6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花蓟马 属缨翅目蓟马科。主要危害慈姑心叶和幼苗嫩叶,造成叶缘附近成焦枯状。年发生11~14代,以成虫越冬。
花蓟马防治 可喷洒绿浪(植物碱)、护卫多(藜芦碱)、鱼滕精等8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25%吡辛(一击)乳油1500倍液防治。
二化螟 属鳞翅目蛾科。以幼虫蛀茎或食害心叶造成枯心苗或枯茎。大田慈姑主要在7月下旬~8月上旬重点防治二代二化螟。
可喷洒青虫菌(苏云金杆菌)6号液剂500~1000倍液,或用喷洒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防治。
甜菜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取食叶肉,造成孔洞或缺该,严重时仅留叶脉或叶柄,致便整株死亡。年发生4~5代,8月份危害最重,8月上中旬为三代甜菜夜蛾幼虫盛蜉期。在幼苗三龄前,用20%灭幼脲1号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毫克/公斤,BT乳剂3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或用2.5%多杀菌素(菜喜)悬浮剂1300倍液或用15%安打悬浮剂3500~4500倍液,或用20%虫酰肼(米满)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
蚜虫 属同翅目蚜科。以成若蚜集中危害嫩叶、叶柄、刺吸汁液,造成心叶卷曲,植株矮缩,生长不良。以9月~10月份危害较重。可用1.1%白部·楝·烟乳油1000倍液,或用0.2%蚜螨敌(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1500倍液防治。
第四篇:台州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近年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陆续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业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定,以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组织管理比较完善、示 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化推广项 目。
本项目正是顺应当前农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根据目前区域南瓜种 植产业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低、管理水平弱、产量上不去、效益提 不高、质量难保证、标准难普及”的问题,特提出开展“无公害南瓜 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项目。以台州市 ****街道为核心建立面积 1000亩的示范区,预期项目完成时带动周边 3000亩辐射面积,完善质量 管理措施,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打造“ ****”品牌经营战略。项目的开展实施能为区域及周边地区尽快建立南瓜标准化生产技术 管理体系提供保障,引导农户提高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 业整体竞争力, 从而开拓更加广泛的市场, 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提质。
因此,根据台农标协办〔 2014〕 02号《关于下达 2014年市级农 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以及根据《无公害南瓜标准 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任务书》 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示范区名称、标准化推广模式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本示范区的标准化推广模式为 “农民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
三、执行年限
2013年 11月至 2014年 9月。
四、示范区现状
项目实施示范区面积为 1000亩,农户数为 32户, 2013年总产 量 2000吨,产值 120万元。
项目示范区以台州市 ********街道为核心, 以合作社为主体, 带 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目前合作社现有基地面积 1200多亩,建有喷 滴灌种植基地 100亩,发展社员 102户。示范区周边河网呈“井”字 型排开,沟渠纵横,灌溉方便,交通便捷,有 75省道、洪三路贯穿 其中,占据独特的地理优势。然而,示范区农户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标准化意识普遍不高,南瓜种植产量低、效益差、产品质量安全 也难以保证。
因此, 示范区急需通过开展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使当地南 瓜种植的产地环境控制、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达到相关标 准,提高农户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树立按标准生产的意识,加快农 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五、建设目标及要求
项目预计建立南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域面积为 1000亩, 预期辐 射面积为 3000亩;带动示范区农户数 32户, 辐射区农户数为 500户;预期示范区总增收 16万,人均增收 0.5万,辐射区总增收 100万, 人均增收 0.2万。项目预计培训 550人次。
六、实施内容
(一质量管理措施及制度
1、建立质量管理措施、生产档案和管理制度
在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蔬菜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点。为了保证本项目生产的南瓜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我合作社建立了 一系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制定合作社全面质量管理手册, 组织 落实质量责任制, 同时做好南瓜的生产管理措施和销售管理措施, 从 而保证项目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二是建立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档案 记录生产全过程的农事操作,以备核查。三是制定管理制度,制定了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投入品管理制度、南瓜生产溯源体系与 批次管理制度、合作社全面质量管理手册、合作社农产品准出制度等 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本项目顺利实施。
2、建立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和溯源制度
为了保证无公害南瓜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提升南瓜品 质及质量, 特制订了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和溯源制度。规定了农产品 产地的准出条件、保障措施、建立产品检测室, 对产品按批开展自查, 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抽检、配合相关部门监督检查, 争取产品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 100%、利用对接平台开展统购服务, 实行产销对接;对产出的农产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记录, 农产品进 去批发市场、储运各环节也有追溯记录。
(二项目区域建设
1、实施示范区建设
项目建立实施示范区 1000亩, 示范区农户数为 32户。项目将制 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基地建设方案和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专人负责。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实施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全程统一管理,生产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以 保证南瓜的产品质量可追溯性及作为今后可供指导的技术经验。
2、辐射示范与推广
本项目积极推行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推广模式,预期辐射带动 面积为 3000亩,辐射带动农户 500户。为了提升无公害南瓜产品质 量及品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组织农户进行南瓜标准化 种植技术培训,使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在我区得到推广普及(三品牌建设与运营
合作社自 2006年成立以来, 一直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 已于 2012年 12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2013年获得省级示范性农民专 业合作社, 2007年申请注册“ ****”商标, 2009年成功注册“ ****” 品牌, “ ****”品牌产品包括南瓜,新鲜蔬菜,西瓜、甜瓜等二十余 种, 生产的南瓜产品获得了浙江省农业厅颁发的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认定证书》 ,合作社在全国的多个中小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并与“杭 州世纪联华”、“台州华联”等超市顺利实现“农超对接” ,签订长期 供货协议,实现农产品提供到大型超市、商场销售的市场模式,具有 长期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 ****”品牌
产品成为消费者认可和放 心食用的农产品。项目实施过程应继续加强实施品牌战略, 加大品牌
宣传力度, 除不断完善线下配送渠道外, 还需建立网络营销和宣传平台,积极培育“ ****”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形成具有一 定生产规模、销售规模的品牌,最终将“ ****”打造成为“台州市著 名商标”。
(四标准化技术培训开展
1、由项目技术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基层技术人员 30人(次。
2、由示范区农业林业局协调,指派项目技术人员配合开展面向 合作社和农户的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农民 550人(次。
3、为当地引导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技术培训体系,为区域内开展 其他标准化技术项目奠定基础,提供成功的培训模式。
七、项目实施技术流程 项目技术流程见图 1
图 1 项目技术流程图
项目整体实施流程为:项目下达后经合作社相关成员协商, 成立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技 术小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组织协调管理, 从管理上监督保 证项目的实施;技术小组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 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中 试集成,标准制订;大力开展示范区建设,举办技术培训;监督落实 其他各项工作。加强与区农业林业局合作,抓好标准化示范,确保项 目研究成果及配套措施落到实处,达到典型示范,全面推广的目的。
八、技术方案解决
(一无公害南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南瓜的无公害种植生产,确保食品安全,便于标准化、产业化种植, 合作社开展了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 实行产 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监控,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 行严格限制。经项目组研究, 确定以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911-2012《无公害农产品 南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为参考标准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三方面进行前期调研, 规定产地环境符合 NY
5010的规定;生产技术管理从品种选择、种子质量要求、育苗、苗期管理、定植前后管理、田间管理、采收等各生产环节进行详细规 定,明确具体操作规程;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无公害控制原则,合理轮换使用农药。
(二无公害南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项目组对示范区内主要生产点开展了主要病虫害发展情况调查, 发现该区域主要病害为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斑潜蝇、白粉虱。根据参考 DB11T 911-2012标准的基础上, 设计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验证试验,对其 中的部分技术环节做了有效的修正, 形成了适宜示范区应用的技术体 系。
九、计划进度
2013年 11月-2013年 12月 成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制定 项目技术管理措施;拟定实施计划,分配项目实施任务,召集相 关人员与部门进行协调、讨论,制定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2013年 11月-2014年 3月,完善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社员开展南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1000亩,其中南瓜标准 化设施栽培示范基地 30亩。
2014年 3月-2014年 8月, 通过开展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相 关培训, 开展示范区现场考察参观与技术指导, 辐射带动周边农 户共同开展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 辐射带动周边 3000亩基地。2014年 9月,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申请项目验收。
十、资金概算
(一项目总经费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总经费 50万元,其中申请 “以奖代补”资金 20万元,自筹资金 30万元。
(二经费使用情况(见表 1 表 1 经费使用情况
十一、效益预测(一经济效益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后, 建立项目示范区面 积为 1000亩,带动示范区总增收 16万元,人均增收 0.5万元,确保 项目预期目标,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 通过组织对项目区及辐射区农户进行南瓜标准化种 植技术培训,将改变南瓜种植技术落后、效益不高的现状,提高农民 的农业标准化质量安全意识,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通过该
项目的实施, 将促进南瓜产业的标准化施行与推广, 辐射面积达 3000亩,辐射农户数 500户,带领辐射区农户实现产业总增收 100万元, 农户平均增收 0.2万元。
十二、保障措施(一项目管理
项目按照 《台州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有 关规定,建立无公害南瓜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和产业之间的组织、领 导和协调工作,组织制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 组织检查,开展监督,抓指导、抓协调、抓落实;技术小组负责示范 区建设的标准化技术工作, 具体承担指导示范区建设工作, 解决示范 区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
组长:****(合作社理事长 组员:**** **** **** 技术小组 组长:**** 组员:**** **** **** ****(二技术保障
合作社现有农艺师 2名, 专门负责项目解决项目的技术问题, 并 且与当地农业局进行合作, 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能够 得到及时解决。项目组成员组成结构科学合理, 为无公害南瓜标准化 种植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提供了从技术管理措施—标准制定—技术指 导与培训—技术示范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保障, 从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 实施。
(三资金保障
合作社运营多年已积累一定资金, 本项目建设投资主要由合作社 自行解决, 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申请适当经费补助, 减轻投资压力。(四加强标准实施监督
对农户建立生产档案, 对农产品投入品去向等情况进行记载, 同 时,实行农产品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全程可追溯,建立农产品产地准 出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及时对无公害南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测。
第五篇: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索引号:ZJJX-06-03-201003-00007 发布机关: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文号:浙经信技术〔2010〕26 号 发布日期:2010-03-1
1各市、县(市、萧山区、余杭区)经贸委(经委、经贸局),省级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现将《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十九日
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推进工业新产品开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规范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含新技术)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有所突破或较原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并对提高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的工业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等。
新技术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及新工艺装备等,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较原技术有明显改进,达到实用程度并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作用的技术。
第三条省级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计划和鉴定管理采取
备案制。
第二章 计划备案
第四条申报项目备案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我省产业、技术和相关行业政策,重点支持符合产业规划确定的关键技术产品;
(二)在我省范围内首次开发或比老产品有重大改进创新,产品技术水平和性能较高,知识产权明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三)对本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和带动作用,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发展前景。
第五条项目备案申请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填写《浙江省工业新产品项目申请表》;
(二)申报项目属于医药、农药、计量器具、锅炉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特殊行业及产品管理要求的新产品,需提供有关主管机构的许可证明;
(三)申报项目涉及环境污染问题,需提供解决污染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六条项目备案程序:
(一)网上申报。企业可通过浙江工业新产品网站(),并按要求填写相关资料后通过网络发送上报。
(二)各市、县经信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按行业分类征求专家和行业部门意见,对符合备案条件的项目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通过网络直接发送《浙江省工业新产品项目备案确认通知书》。不符合备案条件的,申报材料返回企业,并说明原因。
(三)项目备案确认实行常年申请,每季末集中办理一次。
第三章 鉴定备案
第七条经有关部门组织完成鉴定的新产品,企业可根据需要申请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备案登记。
第八条企业新产品鉴定申请备案登记,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备案登记申请表;
(二)新产品专家评审意见;
(三)知识产权承诺书(原件);
(四)检测报告原件(检测单位必须具有法定资格,时间当年有效);
(五)属许可项目须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第九条企业申请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备案登记前,须先将备案登记申请表、专家评审意见通过新产品备案系统上传,并提供书面材料,经公示无异议后,给予备案登记。备案系统网址:。
第十条备案登记实行常年申请集中办理,申报程序按原有办法执行。各地按季汇总后上报省经信委,省经信委每季末集中办理一次。
第十一条 已完成备案产品给予办理省级工业新产品证书,并通过新产品鉴定备案系统发送给企业。
第四章 管理程序
第十二条各级经信部门应加强项目管理与扶持,及时跟踪和掌握本地区新产品项目开发进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新产品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省级工业新产品的内容及技术要求,加快新产品开发工作,按规定时间完成开发。
第十四条企业完成新产品开发后,可参照相关规定组织鉴定验收。
第五章 奖励和扶持
第十五条建立省级工业优秀新产品评选制度。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前三年新产品的完成和产业化情况,组织专家评选出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予以公布。《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评选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各地应加大对工业新产品开发的扶持力度,充分运用现有的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对新产品的开发。积极鼓励技术入股、专利入股,建立形式多样快捷、高效、低成本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机制,支持重大产品研发。
第十七条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国家、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及替代进口,通过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国内、省内首台(套)产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定期开展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评审工作。对于首台(套)产品的研发、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开发完成的省级工业新产品项目,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第二年一季度按技术水平等级予以公布,可作为国家、省级优秀新产品推荐评选的依据。
第十九条列入省级工业新产品的项目,一旦发现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在申报中弄虚作假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省经信委负责解释。原省经贸委于2005年5月10日印发的《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项目管理办法》(浙经贸技术〔2005〕292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