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丽同志在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李丽同志在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3日)
同志们:
新春佳节刚过,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十二五”及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充分体现了对工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工业经济工作抓早、抓好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马书记专门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会前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转型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和《酒泉市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康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1年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2011年,是市场环境多变、困难矛盾较多的一年。面对宏观政策趋紧、通胀压力加大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积极应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工业经济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在各级各相关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新成绩,整体呈现出规模迅速壮大、效益大幅提升、结构明显优化、后劲持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工业总量不断扩大,主导作用更加显现。全市工业增加值达210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8.2亿元,利税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和76.2%;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41.9%;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258.4%,同比提高53.8个百分点,电力、冶金等支柱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均超过7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二是新兴产业优势增强,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以新能源产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构建。风电二期首批300万千瓦项目启动建设,43兆瓦光电项目并网发电,新增光电装机200兆瓦,累计达到243兆瓦。风机设备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千瓦,光伏产品制造实现零的突破。新能源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4.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4.5%。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先后与24家央企签约合作项目46个。新续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281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91项,完成投资320亿元,同比增长21%。投资规模较大的硅材料加工、水泥、石材、焦化、铝型材加工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四是园区聚集功能增强,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合理布局建设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着力改造提升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一区多园”的工业园区格局初步形成,聚集生产要素、吸引投资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园区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市各类工业园区完成增加值155亿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均衡。除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外,大部分传统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工业发展调整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二是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多数企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创新能力、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对高新技术吸纳承载能力不强。三是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县市区工业“小而全、小而散、小而低”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矿产品加工等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缺少能够显著壮大工业力量的大项目、好项目。四是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一些企业管理意识淡薄,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五是发展环境有待提升。项目建设手续办理周期过长、程序繁琐,影响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及整体进度;个别职能部门服务工业发展的意
识不强,协调解决企业所遇重大问题的主动性不够;电力较为富裕与工业用电价格较高的矛盾比较突出,尚未形成电价“洼地”。六是项目运行不够规范。“三同时”等制度执行不严格,环评、安评不到位的问题在项目引进、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业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必须发挥第二产业的主力军作用。今年是做强第二产业、推进工业强市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市三次党代会、人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以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重点,突出一个主题,大力发展六大重点产业,着力抓好五个关键环节,切实强化四项保障措施,确保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6亿元,其中能源产业投资511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57亿元,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91亿元,增长21%;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之内。突出一个主题:就是好中求快、转型跨越、增量提质、安全发展。
大力发展六大重点产业:
一是新能源产业。继续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引领工业发展的龙头,加大项目的报批和争取力度。今年重点抓好风电二期工程,确保首批300万千瓦建成并网发电,争取后续500万千瓦项目核准批复并部分开工建设,力争年内新增装机500万千瓦;完成5兆瓦风机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风电基地三期项目规划工作。加快建设以敦煌七里镇、金塔红柳洼、肃州东洞滩为重点的光电产业园,启动600兆瓦光伏发电和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金塔红柳洼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力争年内新增光电装机1000兆瓦。加快调峰电源项目建设,争取840万千瓦调峰电源项目纳入国家火电项目正式建设规划,鸣沙窝电厂2×60万千瓦和常乐电厂2×100万千瓦项目获国家相关部委核准并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金塔电厂、玉门电厂和国电电力酒泉热电厂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水电开发和生物质能项目建设,完成党河、疏勒河流域续建的5座水电站建设,争取瓜州生物质热电项目和金塔生物质并网直燃发电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全市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年内各类发电量合计达到180亿千瓦时。着力破解电力输出瓶颈,提高已建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输送能力,尽快开工建设敦煌-鱼卡-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争取年内建成;加快酒泉-株洲±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调查摸清市内供电、用电企业情况及电价承受能力,抓紧研究提出风电就地消纳方案,积极向上争取直供电价政策,引进有消纳能力的合作投资者,早日建设直供专网,解决电力就地消纳问题。二是装备制造产业。要积极引进培育风电核心部件、光伏光热发电装备、储能设备、电网及发电装备元器件等装备制造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规模,推进新能源装备成套化、高端化、数字化和本地化。重点抓好浙江正泰晶硅切片、京城控股风力发电机制造、亚洲新能源风光设备制造、广东明阳风机总装等新建项目的跟踪落实和全力推进,协调支持东气、华锐、中材、东鼎实业等企业达产达标,并进行扩能续建。加快发展与新能源装备制造相配套的特种玻璃纤维材料、特种塑料等产业,积极引进多晶硅铸锭、单晶硅拉棒、超白太阳浮法玻璃等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加大对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大禹节水、奥凯种机、东方铝业及石油开采、农机等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技术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年内,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5亿元,增长3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以上,提高2个百分点。
三是先进高载能产业。紧紧抓住国家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与央企和东部地区的大项目、大产业对接,引进和培育冶金、焦化、硅材料、煤化工、钒氮合金等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先进高载能产业,走电冶一体化路子。鼓励高载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培育产业集群。重点
抓好瓜州高纯硅材料、电解锰、硅锰合金,肃北博伦矿业五氧化二钒提取、玉门焦化、金塔硅铁合金、敦煌镁合金等生产项目建设。年内,力争开工建设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先进高载能项目15个;当年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高载能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增长30%以上,高载能产业消纳电力超过20亿千瓦时。
四是石化产业。以“百年油田”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玉门油田“中国石油摇篮”的影响,抢抓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机遇,支持和帮助玉门油田争取炼化扩容和石油储备库项目。积极和玉门油田、青海油田对接洽谈,争取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协作发展化工产业,着重培育煤化工、新型化工产品、高分子材料等上下游项目,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形成多头并举的石化产业发展格局。年内,力促百万吨焦化、百万吨煤制气、4000吨聚苯硫醚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原油开采能力、综合炼化能力分别保持在50万吨、200万吨以上。
五是矿产品开发转化产业。按照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大勘查开发力度,摸清矿产资源底数,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开展以石棉、煤炭、黄金、钒、花岗岩、石膏等矿种为重点的资源整合工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鼓励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推进资源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做大做强矿业企业,重点抓好肃北县南金山金矿技术改造和狼娃山铁矿改扩建项目、敦煌五氧化二钒生产项目以及相关县市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和石材加工项目,力争年内全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金属采选生产能力达到308万吨,非金属矿产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矿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增长20%以上。
六是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种子、棉花、啤酒原料、果蔬、草畜乳、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快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开发和培育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积极谋划和新上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年内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2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0家。
着力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着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作为工业工作的“牛鼻子”牢牢抓在手上。今年,争取全市当年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240个以上,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40个,亿元以上项目7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一要抓好与央企合作项目落地工作。去年,省政府在北京举办了与央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涉及我市46项,部分项目落实较好,还有一些项目跟踪推进不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促开工、促进度、促达产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工作方案,倒排时间表,确定专人,盯紧落实。对目前尚未开工和进度慢的项目,要逐一研究,积极协调,争取尽快落地,确保今年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十二五”末基本落实。二要抓好在建项目工作。具体做到“三个到位”:政策到位,切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和承诺,不能失信于投资者;服务到位,要设身处地为投资者着想,千方百计为在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协作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各种干扰和破坏企业建设的行为,促进在建项目缩短工期,尽快建成投产;管理到位,加强在建项目管理,严格遵守项目审批建设程序和相关规章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三要抓好项目引进开发。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政策落实年”活动,发挥资源优势,组织精干力量,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和开发新项目,扩大工业总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及早谋划,尽快准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进行外出招商。二是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园区建设十分重视,继去年下发《关于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最近又研究制定了《酒泉市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园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环境支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园区建设与发展,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相应政策要求,切实加强创新和管理,合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一要科学规划布局园区。要遵循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
业聚集、服务集成的原则,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产品优势等出发,科学编制完善工业园区产业、用地、招商等规划,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园区规划体系。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按照高水平、高标准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园区水、电、路、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硬件标准和水平,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市管三个园区建设中,酒泉工业园区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完善提高;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要尽快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全力保障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按照园林式园区、花园式工厂的标准,搞好园区生活服务、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今年,全市各级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资力争达到2.3亿元。三要创新园区管理模式。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园区在项目审批、技术研发、金融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机制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园区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推进“飞地建园”,尽快研究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与发达地区对接,广泛建立对外经济协作关系,努力打造创新型园区、特色型园区、效益型园区。
三是着力支持企业发展。把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放到重要位置,集中各方面力量,调集各类生产要素,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加快发展,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研究地方性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工作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和支持奥凯种机、巨龙集团等一批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开展上市融资前期工作。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四是着力抓好节能减排。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以酒泉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抢抓全省循环经济试点的机遇,积极争取和落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资金,抓紧对接已列入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项目,积极谋划和申报其它具备条件的项目,通过项目配置和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发展。加快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术推广和示范项目,年内解决同福化工历史遗留铬渣解毒处置问题。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全面推进产业循环高效发展,减轻和化解环境压力。
五是着力抓好工业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严责任、建机制、夯基础、强督查,力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完善法规和制度体系,严格实行目标控制管理,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强化专项整治,坚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抓好46个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整改。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促进工业生产安全有序发展。
切实强化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规划保障。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加快编制“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体系,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预见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加大规划落实和执行力度,按照年度细化分解任务,确保工业经济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强化政策保障。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出台了许多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最近,市上又研究制定了《关于大力支持工业转型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准确地发布政策信息,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细则和具体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应。
三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结合各产业发展情况,加强重点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协调,关注
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求情况,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合理处置闲置土地,促进园区用地、废弃工矿用地、低效用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加大工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长效机制,强化金融保障能力,规范和壮大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成长贷款融资平台,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是强化运行调度保障。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形势变化,完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制度,建立重点企业信息直报制度,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建立经济运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业发展推进汇报会,并适时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新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各县(市、区)要实行领导包挂、现场集体办公等措施,采取月汇报、季督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等办法,积极开展企业竞赛评比活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市发改、工信、能源、统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切实搞好月调度、季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同志们,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主力在工业,关键在行动。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担负的任务异常繁重。希望大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工业发展任务。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台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两个意见和六个方案的基础上,最近又研究制定了推进工业转型跨越发展若干政策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促进工业转型跨越的政策措施。年前,**专门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对会议组织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全市工业发展作了重要批示,大家一定要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刚才,**总结了去年全市工业发展情况,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年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上明确今年全省经济增速平均要达到13%以上,特别强调东、西两翼经济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是“西翼”的核心,按照省上要求,增速要达到17%以上。在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省上与我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定今年我市第二产业增速是**%,居全省之首。前天,省委**在**调研时,给**提出了三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希望就是强化担当意识,要求我们在转型跨越上挑大梁,在开发开放上做标杆,在富民兴陇上走前列,特别要求**的发展速度要更快一点,无论转型还是跨越,无论速度还是效益,都要在全省担当重任,这对我们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可以说对我们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做强第二产业,这是完全符合省委领导要求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的重大决策。做强二产,提升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扭住工业发展不放松。从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我们有自身的基础和优势,但差距和不足明显,潜力和机遇同在,总体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一是从发展进程看,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总量和规模较小,加快工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体,无工不富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已实现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十三五”时期,共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多个,投资总额**亿元,产能规模迅速扩大,20XX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人均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均超过**%,领先全省工业化水平约**个百分点,这个比例标志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工业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只有**%,低于全省**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比重不到10%,资本产出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这说明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尽快把工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从发展现状看,我市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但粗放型特征明显,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工业是强市之基、富民之业、和谐之本,是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由**年的34.8%提高到**年的43.8%,高于全省**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有色冶金、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特别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客观地讲,我市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加工制造业发展落后,整体带动效应不强,突出表现是轻工业轻,重工业重,轻工业仅占工业比重的**%,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占**%,加工增值率不足**%,比全国低**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高达**%,大多为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近年来,在风光电产业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主要为设备组装工业,缺乏核心技术、配套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支撑,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不足15%,特别是农矿资源和风光电能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效益水平低下,成本利润率只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改变这种重型化、粗放型、低效率的工业结构,根本出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综合利用资源,这既是跨越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发展的潜力所在。三是从发展趋势看,我们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优先发展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等政策措施,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等,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随着中央调结构、转方式战略的深入推进,东中部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加速向西部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产业承接、借力赶超发展的机遇;**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为助推新兴产业培育、央企项目落地和高载能产业发展又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去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个我们自认为的“高速度”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个百分点,位列全省**个市州第**位;工业增加值虽然保持了**%的增速,但***分别达到了**%、**%、**%和**%;财政收入虽然增长了**%,达到**亿元,但**的增幅高达**%,已经突破**亿元。特别是**能源基地的发展后劲很足,“十四五”**要建成**万吨的煤炭基地,庆阳要建成**万吨的煤炭基地和两个**万吨的原油生产、加工基地,仅**的煤炭、石化产业增加值就超过**亿元。我市新能源产业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受技术方面的制约,持续大规模发展的难度较大。面对兄弟市州的资源优势和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如不加快培育发展大规模、上水平的接续产业,就很难保住经济总量在全省第二的位次。全市各级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深化市情研究,依托自身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全力攻坚克难,切实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把工业经济做强、做大、做优。二、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着力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率先跨越发展,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带动能力。
预期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工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速度、效益、质量和发展后劲明显提升,到**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以上,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户以上,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我市是国家布局建设的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扶**47条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建成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目前,全市风电装机达到**万千瓦,在建和建成光电装机**兆瓦,**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联网运行,**热电厂并网发电。发展新能源产业,我们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有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切实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谋跨越的重要引擎,统筹推进风电、光电、电网建设、调峰火电和水能开发,力争**年,全市风电装机达到**万千瓦,光电装机达到**兆瓦,调峰火电装机达到**万千瓦,水电装机达到**万千瓦。一要强力推进风电开发。坚持把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龙头,加大风电二期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实施**万千瓦各类实验、示范风电场建设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风电二期首批**万千瓦项目的实施,确保年内建成并网发电,争取后续**万千瓦项目核准批复,力争开工实施**万千瓦。二要扩大光电产业规模。光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国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各大企业开发光电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以**为重点的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光电装机**兆瓦。同时,要认真策划、储备一批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光热发电项目,引导企业开展风光互补以及风光储一体化技术研究,为光电产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三要切实抓好电网建设。在提高已建*千伏输变电工程输送能力的同时,尽快开工*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年内建成投运,形成*地区*千伏环路电网。超前谋划后续电力外送通道,加快建设*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千伏二期和*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努力破解电力输出瓶颈。四要推进调峰电源建设。抓住*万千瓦火电项目列入国家电网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大火电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年内开工**项目,在加快**二期等规划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与**和入驻央企等大型企业密切协作,谋划建设更多的调峰电源项目,科学理性开发水能资源和生物质能,切实满足电网调峰需要。
2、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辐射全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年以来,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等30多家央企和上市公司入驻**,形成风机总装生产能力300万千瓦,光伏产品制造实现了零的突破。“十四五”
期间,要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提升风电、光电装备配套水平,引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配套产业,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特别在风电装备制造上,要立足国家在我市辐射半径**公里范围内布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的机遇,重点抓好**等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风光电技术工程研究院、风电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兆瓦级以上大型风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光电装备制造上,要大力引进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和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等关联产业项目,尽快形成从硅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到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今年,要着力抓好**等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形成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兆瓦。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上,要重点支持**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新产品开发、节能技改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力争**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龙头企业**户以上,超30亿元的**户以上,超亿元的**户以上。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传统优势产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我市的传统工业虽然大多是一些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两高一资”产业,受国内外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面临着资源环境政策趋紧的瓶颈制约,但这些产业都是我们几十年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转型跨越的基础,必须坚持走改造提升、创新驱动的路子。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石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冶炼等企业,加大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要把布局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做好清洁能源和优势资源结合的文章,加快新能源开发同高载能产业发展的对接转化,大力发展冶金、煤化工、有色金属、硅材料等现代高载能产业,重点抓好**等项目建设,支持**实施炼化扩容和石油储备库项目,努力形成以
“新能源开发—高载能产业—下游产品延伸”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要认真研究解决电能就地消纳问题,到**年,**年发电量将达到**亿度以上,电力富集将成为**最大的资源。如何让电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电网输出和就地消纳两个渠道,但从效益最大化和电能可靠性的角度看,就地消纳更具有优越性,我们一定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电力局域网建设,探索直购电试点和差别电价制度,争取在风电基地建设直购电集中发展区,采取高载能企业申报直购或实行冶电联营模式,促进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西翼”新的经济增长点。
4、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市交通条件便利,通道优势明显,环境容量较大,资源丰富,特别能源优势明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省上已将我市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我们要抢抓这一机遇,立足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产业,下功夫承接东中部产业西移,想办法吸纳西北部资源东进,实现与央企和东部地区的大项目、大产业对接,抓好资源就地转化,变能源远距离输出为产品加工输出,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当前,要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重点发展**等产业,探索发展**等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能源相对富集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绝不是“捡破烂”,一定要严格准入“门槛”,立足高起点、高水平,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效益型投资项目,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同时,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转移产业和新上项目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要求,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5、加快发展园区经济,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园区经济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市地域辽阔,生产要素分散,园区经济的集约效应更加明显。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家,而我市仅有**家,且规模较小,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承接产业和项目落地能力弱,园区功能和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好开发区这个平台,力争有更多的园区挤进国家级园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原则,高起点完善建设规划,高标准整合园区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园区经济发展,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生产要素的“高地”、招商引资的“洼地”、产业聚集的“福地”。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对现有三大市管园区和县市工业集中区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分类发展主导产业,注重园区内优势产业的培育、拓展和接续,增强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同时,要合理定位园区功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重商贸、商住、商务等服务产业开发,使之从单纯的工业集聚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演变,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要加快推进“飞地园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着力打造多元化、外向型、创新型园区,争取将**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和**成国家级示范园区,把各县市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工业园区,努力构建层次递进、优势互补、多元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
三、强化措施,着力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措施,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和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研究谋划工业发展,制定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作目标和责任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工业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准确把握全市工业发展态势,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导向,认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切实提高指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要带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对各项重点任务切实盯紧靠前、抓紧抓实,确保不见成效不放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奖励制度,确保工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完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我市工业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只要抓住了工业项目,就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要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制度、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领导包挂包抓责任制,落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和部门协调责任,全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特别对一些重大项目在争取和洽谈之初,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进行招商签约;项目签约后,要靠实责任抓好履约,落实到位资金,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在项目实施中,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项目投产后,要撤点不断钩,人走不断线,继续为项目运行搞好服务。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政府、部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办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督查考核,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央企合作项目等重点,开展督促检查,促进项目落实。今年,我们要在定期通报重点指标完成进度的同时,对重大项目建设也要晒“成绩单”、亮“排行榜”,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决定今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坚持走引强入酒、借鸡生蛋的路子。要依托优势资源,围绕重点产业,精心做好招商项目的谋划、储备和推介,特别是从产业链最急需的环节入手,从产业聚集最重要的项目入手,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盯紧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抓住投资额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密集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驻**。要顺应资本流动和工业扩张的趋势,最大限度地实行开放政策,既要善于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有效对接起来,找准互利共赢的结合点,千方百计引进域外投资主体,催生一批新型企业;又要引导现有企业更加主动地走出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技院所联姻合作、嫁接发展,按照产权多元化、产业集群化方向,以优质资产为纽带,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完善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确保今年工业项目建设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四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把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作为
“生命线”工程抓紧抓好。要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各级各部门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出台政策措施要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决不能打着加强管理的旗号,变相设立各种条条框框,卡脖子、设障碍,决不能搞各种名义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增加企业负担,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强化政策落实,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应该说扶持政策不少,但关键是落实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要开展政策落实年活动,工信委要组织力量,对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该废止的废止,需要重新建立和完善的,要重新建立并进行修订完善,特别对尚未落实到位的,要查清没有落实的原因,制定落实的办法和措施,尤其要盯住财政支持、资金贴息、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等关键环节抓好落实,切实营造开放透明、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同时,要结合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探索化解影响生产要素聚集的办法,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创新,着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优势明显、贡献突出的民营中小企业。当前,要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动态变化,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企业采取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
同志们,加快工业转型跨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紧紧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在2022年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2022年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总结了去年全市工业发展情况,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年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上明确今年全省经济增速平均要达到13%以上,特别强调东、西两翼经济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是“西翼”的核心,按照省上要求,增速要达到17%以上。在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省上与我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定今年我市第二产业增速是**%,居全省之首。前天,省委**在**调研时,给**提出了三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希望就是强化担当意识,要求我们在转型跨越上挑大梁,在开发开放上做标杆,在富民兴陇上走前列,特别要求**的发展速度要更快一点,无论转型还是跨越,无论速度还是效益,都要在全省担当重任,这对我们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可以说对我们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做强第二产业,这是完全符合省委领导要求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的重大决策。做强二产,提升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扭住工业发展不放松。从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我们有自身的基础和优势,但差距和不足明显,潜力和机遇同在,总体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一是从发展进程看,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总量和规模较小,加快工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体,无工不富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已实现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十三五”时期,共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多个,投资总额**亿元,产能规模迅速扩大,20XX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人均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均超过**%,领先全省工业化水平约**个百分点,这个比例标志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工业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只有**%,低于全省**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比重不到10%,资本产出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这说明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尽快把工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从发展现状看,我市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但粗放型特征明显,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工业是强市之基、富民之业、和谐之本,是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由**年的34.8%提高到**年的43.8%,高于全省**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有色冶金、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特别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客观地讲,我市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加工制造业发展落后,整体带动效应不强,突出表现是轻工业轻,重工业重,轻工业仅占工业比重的**%,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占**%,加工增值率不足**%,比全国低**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高达**%,大多为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近年来,在风光电产业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主要为设备组装工业,缺乏核心技术、配套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支撑,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不足15%,特别是农矿资源和风光电能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效益水平低下,成本利润率只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改变这种重型化、粗放型、低效率的工业结构,根本出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综合利用资源,这既是跨越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发展的潜力所在。三是从发展趋势看,我们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优先发展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等政策措施,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等,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随着中央调结构、转方式战略的深入推进,东中部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加速向西部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产业承接、借力赶超发展的机遇;**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为助推新兴产业培育、央企项目落地和高载能产业发展又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去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个我们自认为的“高速度”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个百分点,位列全省**个市州第**位;工业增加值虽然保持了**%的增速,但***分别达到了**%、**%、**%和**%;财政收入虽然增长了**%,达到**亿元,但**的增幅高达**%,已经突破**亿元。特别是**能源基地的发展后劲很足,“十四五”**要建成**万吨的煤炭基地,庆阳要建成**万吨的煤炭基地和两个**万吨的原油生产、加工基地,仅**的煤炭、石化产业增加值就超过**亿元。我市新能源产业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受技术方面的制约,持续大规模发展的难度较大。面对兄弟市州的资源优势和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如不加快培育发展大规模、上水平的接续产业,就很难保住经济总量在全省第二的位次。全市各级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深化市情研究,依托自身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全力攻坚克难,切实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把工业经济做强、做大、做优。二、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着力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率先跨越发展,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带动能力。
预期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工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速度、效益、质量和发展后劲明显提升,到**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以上,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户以上,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我市是国家布局建设的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扶**47条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建成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目前,全市风电装机达到**万千瓦,在建和建成光电装机**兆瓦,**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联网运行,**热电厂并网发电。发展新能源产业,我们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有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切实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谋跨越的重要引擎,统筹推进风电、光电、电网建设、调峰火电和水能开发,力争**年,全市风电装机达到**万千瓦,光电装机达到**兆瓦,调峰火电装机达到**万千瓦,水电装机达到**万千瓦。一要强力推进风电开发。坚持把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龙头,加大风电二期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实施**万千瓦各类实验、示范风电场建设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风电二期首批**万千瓦项目的实施,确保年内建成并网发电,争取后续**万千瓦项目核准批复,力争开工实施**万千瓦。二要扩大光电产业规模。光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国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各大企业开发光电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以**为重点的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光电装机**兆瓦。同时,要认真策划、储备一批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光热发电项目,引导企业开展风光互补以及风光储一体化技术研究,为光电产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三要切实抓好电网建设。在提高已建*千伏输变电工程输送能力的同时,尽快开工*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年内建成投运,形成*地区*千伏环路电网。超前谋划后续电力外送通道,加快建设*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千伏二期和*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努力破解电力输出瓶颈。四要推进调峰电源建设。抓住*万千瓦火电项目列入国家电网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大火电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年内开工**项目,在加快**二期等规划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与**和入驻央企等大型企业密切协作,谋划建设更多的调峰电源项目,科学理性开发水能资源和生物质能,切实满足电网调峰需要。
2、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辐射全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年以来,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等30多家央企和上市公司入驻**,形成风机总装生产能力300万千瓦,光伏产品制造实现了零的突破。“十四五”期间,要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提升风电、光电装备配套水平,引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配套产业,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特别在风电装备制造上,要立足国家在我市辐射半径**公里范围内布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的机遇,重点抓好**等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风光电技术工程研究院、风电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兆瓦级以上大型风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光电装备制造上,要大力引进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和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等关联产业项目,尽快形成从硅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到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今年,要着力抓好**等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形成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兆瓦。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上,要重点支持**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新产品开发、节能技改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力争**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龙头企业**户以上,超30亿元的**户以上,超亿元的**户以上。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传统优势产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我市的传统工业虽然大多是一些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两高一资”产业,受国内外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面临着资源环境政策趋紧的瓶颈制约,但这些产业都是我们几十年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转型跨越的基础,必须坚持走改造提升、创新驱动的路子。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石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冶炼等企业,加大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要把布局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做好清洁能源和优势资源结合的文章,加快新能源开发同高载能产业发展的对接转化,大力发展冶金、煤化工、有色金属、硅材料等现代高载能产业,重点抓好**等项目建设,支持**实施炼化扩容和石油储备库项目,努力形成以“新能源开发—高载能产业—下游产品延伸”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要认真研究解决电能就地消纳问题,到**年,**年发电量将达到**亿度以上,电力富集将成为**最大的资源。如何让电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电网输出和就地消纳两个渠道,但从效益最大化和电能可靠性的角度看,就地消纳更具有优越性,我们一定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电力局域网建设,探索直购电试点和差别电价制度,争取在风电基地建设直购电集中发展区,采取高载能企业申报直购或实行冶电联营模式,促进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西翼”新的经济增长点。
4、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市交通条件便利,通道优势明显,环境容量较大,资源丰富,特别能源优势明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省上已将我市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我们要抢抓这一机遇,立足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产业,下功夫承接东中部产业西移,想办法吸纳西北部资源东进,实现与央企和东部地区的大项目、大产业对接,抓好资源就地转化,变能源远距离输出为产品加工输出,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当前,要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重点发展**等产业,探索发展**等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能源相对富集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绝不是“捡破烂”,一定要严格准入“门槛”,立足高起点、高水平,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效益型投资项目,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同时,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转移产业和新上项目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要求,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5、加快发展园区经济,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园区经济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市地域辽阔,生产要素分散,园区经济的集约效应更加明显。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家,而我市仅有**家,且规模较小,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承接产业和项目落地能力弱,园区功能和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好开发区这个平台,力争有更多的园区挤进国家级园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原则,高起点完善建设规划,高标准整合园区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园区经济发展,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生产要素的“高地”、招商引资的“洼地”、产业聚集的“福地”。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对现有三大市管园区和县市工业集中区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分类发展主导产业,注重园区内优势产业的培育、拓展和接续,增强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同时,要合理定位园区功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重商贸、商住、商务等服务产业开发,使之从单纯的工业集聚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演变,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要加快推进“飞地园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着力打造多元化、外向型、创新型园区,争取将**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和**成国家级示范园区,把各县市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工业园区,努力构建层次递进、优势互补、多元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
三、强化措施,着力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措施,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和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研究谋划工业发展,制定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作目标和责任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工业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准确把握全市工业发展态势,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导向,认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切实提高指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要带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对各项重点任务切实盯紧靠前、抓紧抓实,确保不见成效不放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奖励制度,确保工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完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我市工业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只要抓住了工业项目,就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要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制度、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领导包挂包抓责任制,落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和部门协调责任,全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特别对一些重大项目在争取和洽谈之初,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进行招商签约;项目签约后,要靠实责任抓好履约,落实到位资金,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在项目实施中,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项目投产后,要撤点不断钩,人走不断线,继续为项目运行搞好服务。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政府、部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办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督查考核,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央企合作项目等重点,开展督促检查,促进项目落实。今年,我们要在定期通报重点指标完成进度的同时,对重大项目建设也要晒“成绩单”、亮“排行榜”,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决定今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坚持走引强入酒、借鸡生蛋的路子。要依托优势资源,围绕重点产业,精心做好招商项目的谋划、储备和推介,特别是从产业链最急需的环节入手,从产业聚集最重要的项目入手,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盯紧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抓住投资额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密集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驻**。要顺应资本流动和工业扩张的趋势,最大限度地实行开放政策,既要善于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有效对接起来,找准互利共赢的结合点,千方百计引进域外投资主体,催生一批新型企业;又要引导现有企业更加主动地走出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技院所联姻合作、嫁接发展,按照产权多元化、产业集群化方向,以优质资产为纽带,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完善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确保今年工业项目建设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四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把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作为
“生命线”工程抓紧抓好。要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各级各部门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出台政策措施要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决不能打着加强管理的旗号,变相设立各种条条框框,卡脖子、设障碍,决不能搞各种名义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增加企业负担,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强化政策落实,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应该说扶持政策不少,但关键是落实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要开展政策落实年活动,工信委要组织力量,对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该废止的废止,需要重新建立和完善的,要重新建立并进行修订完善,特别对尚未落实到位的,要查清没有落实的原因,制定落实的办法和措施,尤其要盯住财政支持、资金贴息、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等关键环节抓好落实,切实营造开放透明、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同时,要结合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探索化解影响生产要素聚集的办法,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创新,着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优势明显、贡献突出的民营中小企业。当前,要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动态变化,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企业采取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
同志们,加快工业转型跨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紧紧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曹勇同志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曹勇同志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市长 曹 勇(2010年2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加速淮南崛起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坚定信心,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淮南工业化进程,努力增创工业经济新优势,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刚才,谌伟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李忠同志通报了表彰决定,市委、市政府对获奖单位进行了表彰,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责任书,潘集区、淮化集团进行了交流发言。特别是省经信委张德山副主任在百忙之中,莅临大会指导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力推工业化,必须总结成绩、找准不足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针对年初工业生产下滑、投资增幅下降、企业效益走低的严峻形势,我们在超乎寻常的困难下,实施了“连环策”,打出了“组合拳”,危中寻机、砥砺奋进,取得了“保增长、保企业”的阶段性胜利。
一是工业发展思路不断明晰。我们按照金山书记“扬煤凸企”、三运省长“深煤非煤”和振超书记“坚持产业第一,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指示精神,立足淮南实际,坚持一手抓扬煤凸企、一手抓扬长补短,一手抓深煤、一手抓非煤,一手抓顶天立地、一手抓铺天盖地,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
二是工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顺应“工业集聚、规模集中、用地集约”发展的新趋势,远谋近施,合理布局。在空间结构布局上,规划了以沿淮工业带、合淮工业走廊为主线,以3个省级开发区、煤化工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点,以县区工业集聚区为补充的“T”型工业布局。在产业结构布局上,山南重点建高新区和低碳区,山北至淮河以南重点建加工区和服务区,淮河以北重点建重化工业区。
三是工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坚持把搭建平台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想在前、谋在前、做在前。在园区平台上,完成了45平方公里煤化工新区、20平方公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平方公里凤台开发区、5平方公里淮南工业园、7.8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批县区工业集聚区规划,完成了百平方公里的合淮工业走廊规划,使园区规划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以上。在融资平台上,组建了产投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组建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引进了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全年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31.1亿元。在技术平台上,加快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建设,立项建设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共享共用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台。
四是工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在保增长中表现出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0户,增长4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80.2亿元,增长20.7%,总量居全省第4。28个工业行业中有22个增加值实现增长,占78.6%。16种工业产品中有13种产量实现增长,其中原煤产量7965万吨,增长16.8%,发电464亿千瓦时。
五是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4.25,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产品产销率100.1,居全省第1,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实现利税总额79.5亿元,同比增长4.3%。
六是工业发展结构不断改善。制定并实施七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美国比塞洛斯煤机、美国乔丹公司、郑州煤机等落户淮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市的第四增长极。与中石化合作的煤化工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首期投资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将开工。国投新集与皖能集团合作煤制气项目,投资200亿元,煤化工将成为我市乃至全省的支柱产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共同拼搏的结果,更是广大企业家克难攻坚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业的基础还不够好,规模还不够大,结构还不够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煤工业发展仍然不足。除煤电之外,其它产业仅实现增加值3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2.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6.7%。全市6227户非公企业中,工业企业仅1017户,占16.3%。二是工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全市3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超百亿的仅1家,10亿—100亿的仅9家,1亿—10亿元的仅30家。去年新增的10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1亿元,仅占全市的1.8%,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9%。三是县区工业经济偏弱。一县六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44.78亿元(不在地),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5个县区工业经济发展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四是园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全市3个省级工业园区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0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2%。五是项目储备明显不足。市级工业项目库仅储备项目165个,其中去年新增储备项目79个,总储备规模477.6亿元,难以支撑未来3年的发展。六是环境影响进一步显现。煤炭开采,已造成120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占全市面积的4.6%,且以每生产千万吨原煤沉陷2.2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环境修复的压力增大。能源工业的发展,与环境容量受限、环境承载力有限的矛盾并存。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较低,“中梗阻”和“三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矛盾和问题既影响当前,更影响长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推进工业调整振兴的紧迫感,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努力保持我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力推工业化,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城市化的“助推器”,是财政收入的主渠道,是吸纳就业的“强磁场”。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大推进、大跨越,就没有全市经济的大提质、大提速、大提效。对淮南这样一个资源大市、工业大市来讲,工业是主力,工业化是主战略,工业强市是主攻方向。抓工业就是抓重点、抓关键,就是抓抓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的核心。
首先,力推工业化是“两型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建设“两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两型城市”。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力推工业化,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淮南实际,把加快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步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建设“两型城市”的内在要求是吻合的。
其次,力推工业化是“一主两翼”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和省里对淮南的发展定位是,国家“亿吨级”煤电基地、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2009年,淮南三次产业比为8.2∶62.8∶29,工业化率55.8%,城市化率62.8%,已迈入工业化中后期。基于这种发展定位和基本市情,在年初的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我们把“加快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为主战略、以合淮同城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侧翼的‘一主两翼’发展”,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战略取向,其中工业化是主战略和核心战略之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没有工业化的推进就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前提是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合淮同城化是对工业化的有效提升和补充,促进合淮工业走廊建设、加快“T”型产业布局是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力推工业化就是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力推工业化就是抓住“一主两翼”发展的重中之重。
再次,力推工业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需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是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没有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就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没有城市功能转型,资源型城市也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力推工业化,就是着眼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着力解决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等问题。“立足煤”,就是淮南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70%左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淮南还离不开煤,这既是淮南的发展需要,也是国家的战略需要;“延伸煤”,就是加大煤炭加工转化力度,拉长煤炭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增值;“不惟煤”,就是着力推动由煤电产业为主向培育产业均衡、优化发展转变;“超越煤”,就是最终打破“资源诅咒”,跳出煤炭,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淮南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力推工业化拖不得、等不得、慢不得,必须未雨绸缪、晴备雨伞、饱备干粮,为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最后,力推工业化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改善民生需要坚强的财力作基础,更需要工业作支撑。去年全市实施35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7亿元;今年实施42项民生工程,还要加大资金投入。而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9年工业实现税收5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8%,是名副其实的纳税大户。工业还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目前全市工业共吸纳就业人员16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的59.3%。因此,没有工业化的大推进,就没有财政收入的大增长,就没有就业岗位的大供给,更难以推动民生的大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又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明确要求。去年,我省跨入“万亿俱乐部”,领跑中部工业化。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全省经济总量翻一番,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必须进一步强化。振超书记在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始终把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为构建‘两型城市’提供基础支撑”。特别是当前,淮南工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新一轮煤电需求为我市煤电两大产业增产增效、增加投资提供了市场空间。二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虽然没名,但是有份。淮南的项目都在里面,奠定了淮南在示范区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市建设的机遇。国家发改委已基本明确在淮南开展试点,为“四煤”发展拓展了空间。四是国家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点一园”建设等带来机遇。只要抓好这些机遇、用好这些机遇,坚持工业化主战略不动摇,就一定能够推动工业经济率先发展。
三、力推工业化,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在无中生有上实现突破。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力推工业化、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要靠项目,我们推动工业即期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也要靠项目,我们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靠的还是项目。没有项目,抓工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要在立足煤中抓项目储备,高标准策划包装一批煤电大项目,推动煤电联营,提升“亿吨级”煤电水平,为国家能源战略和皖电东送的实施奠定基础。要在延伸煤中抓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大煤-电-化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煤-电-硅-光伏一体化等项目的谋划力度,积极打造新的增长极。要在不惟煤中抓项目谋划,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七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抓紧谋划一批项目,为优化工业结构奠定基础。要在超越煤中抓项目谋划,结合“两型城市”构建和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的推进,抓紧谋划一批项目,为推进城市转型奠定基础。要在培育千亿企业中抓项目谋划,发挥淮南矿业、国投新集、淮化集团等企业在项目谋划中的主体作用,储备一批有利于扩大总量、增强后劲、优化结构的项目,领跑工业化。各级各部门和工业项目谋划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项目编制补助资金的作用,立足特色,抢抓机遇,抓紧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牵动性项目,力争项目储备达到“千亿规模”,为工业发展蓄势、鼓劲和添力。
二是发挥基础优势,在扬煤凸企上实现突破。淮南是资源大市,资源是我们的基础。发展工业离开了资源,就丢掉了优势。当前,煤炭需求旺盛,各大电厂纷纷抢订合同,与往年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经济企稳回升,煤炭和电力需求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因此,扬煤凸企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抓住的。围绕打造“亿吨级”煤电基地,着力推进煤电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安全化发展,实现煤电联营、煤电一体;重点抓好朱集西矿、朱集东矿、杨村矿、平电三期、淮沪二期、淮浙二期、潘集电厂、顾桥煤矸石电厂、1000千伏特高压等项目的核准和开工,在此基础上再推进一批。只有把这些项目一个一个地抓到手、抓落地、抓投产,“扬煤”才会有基础,“凸企”才会有希望,最终才会“扬眉吐气”。
三是优化空间布局,在扬长补短上实现突破。产业集群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已由单纯的价格竞争演变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非价格因素的竞争,而顺应这种竞争的最好形式就是产业集群。经济较为发达的美国,产业集群不仅规模大,而且很成熟,已形成近400个产业集群;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量集中在专业化产业区;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市所组成的电子信息走廊,电子产品产值占全省四分之三,成为亚洲电子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力推工业化,就是按照集群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百亿”产业。要抓紧启动百平方公里的合淮工业走廊共建区规划建设,努力把合淮工业走廊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集中区范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要丰富沿淮产业带。积极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煤化工基地、毛集工业集聚区等园区升级,逐步壮大省级淮南工业园、凤台开发区、煤机制造基地、生物医药及高 新技术产业基地规模。要下大力气抓好水、电、气、路网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七通一平”,优化支撑工业发展的硬环境,真正把扬长补短的平台搭建好。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在深煤非煤上实现突破。这是淮南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结构调整的希望所在。要围绕煤炭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变“有水快流”为“细水长流”,变“粗放式”发展为“集约式”发展,变“原”字头为“品”字头。要把煤化工作为深煤非煤发展的重点,努力把煤化工打造成淮南乃至全省支柱产业。要依托淮南煤气化技术、甲醇制丙烯技术、煤基合成油催化剂制备技术、电汽焦油多联产技术,推进与中石化合作,争取煤化工大项目尽快开工。上周,振超书记和我分别与中石化进行了新一轮谈判。皖能集团与国投新集合作煤制气项目,双方都非常积极,我们将全力支持。要把煤机装备制造作为深煤非煤发展的重点,推进成套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省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上规模、上水平。此外,还要按 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扩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轻工、纺织等产业规模。
五是大力招商引资,在扩大开放上实现突破。要坚持“一手抓引进来、一手抓走出去”,千方百计利用好中国豆腐文化节、中博会等招商平台,推进项目投资招商“三位一体”突破,统筹外宣、外资、外经贸、外智、外事“五外”工作,强化工业招商的硬约束、硬指标和硬任务。要拓宽招商视野,放眼世界,分析全球产业转移趋势,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要立足各类平台,发挥比较优势,重点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一把手”带队招商、联络处招商。要注重招商质量和层次,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快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力求招大商、招好商。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沟通协调,在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经济交流,加快推进共建园区建设和飞地经济发展。要加强与央企的合作与联系,丰富与央企对接成果,努力把对接中的意向性项目转化为协议性项目,把协议性项目转化成合同性项目,把合同性项目转化为开工项目,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在扩大开放中增强工业实力、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层次。
六是打造工业旗舰,在顶天立地上实现突破。企业是力推工业化的主体,大企业更是发展实力的象征。如果美国没有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没有90家世界500强企业,他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也都有一批大企业作支撑;省内的合肥、芜湖之所以经济势力比我们强,与他们的大企业实力强休戚相关。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工业集中度不高,是我市工业的基本现状。当务之急是,要下更大力气抓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重点推动淮南矿业、国投新集两大煤炭企业,平圩、洛河、田家庵、田集和凤台五大电厂,安徽淮化集团、江苏德邦兴华公司等化工企业,比塞洛斯淮南公司、凯盛重工、长壁机械、舜立机械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壮大总部经济。要把大企业建设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上市融资,在兼并吸收和强强联合中壮大规模和实力。要把大企业建设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更多的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来淮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七是壮大非公经济,在铺天盖地上实现突破。要抓紧编制亿元企业、百亿元企业发展规划,实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排名制度。要坚持错位发展、创新发展,引导民营和非公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支持民营和非公企业收购、参股国有企业,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民营和非公企业协作配套,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支持。要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力争到“十一五”末,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民营企业达到1万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1000户,形成铺天盖地、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
八是坚持质量第一,在培育品牌上实现突破。品牌体现竞争力。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质量再好,作贴牌生产,只能是为别人打工,自己辛辛苦苦挣来利润被别人合法占有。要把打造淮南名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举措,树品牌意识,创知名品牌,走品牌经济之路。要发挥“市长质量奖”的激励作用,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九是抓好节能减排,在低碳发展上实现突破。这是新型工业化的要义、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力推工业化的突出任务。要围绕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整治,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改造和治污工程建设。要突出煤炭、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的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要积极争取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煤层气、余热余能、矿井水综合利用。要积极争取低碳经济试点,发挥碳汇减排功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四、力推工业化,必须强化责任、实化举措
加快淮南工业化进程,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政府和企业都要承担起各自职责。只有认识统一了,目标清晰了,责任明确了,措施扎实了,才能步调一致,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把抓落实求实效的干劲激发起来,把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强化领导服务。工业化推进的快与慢,取决于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要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自觉把工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着力解决想抓而不会抓、不善抓的问题,切实提高抓工业的本领和水平。要把力推工业化作为头等大事,抓具体、具体抓,举实招、创新招、出硬招。要结合实际,迅速把今年工业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行业、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人头,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
二要强化政策服务。去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224”帮扶工程、税费减免、保险费缓交等政策,有力地促进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全市经济已企稳回升,但基础还不稳固,有关部门要切实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民营经济发展“4511”腾飞计划的决定。2月4日,市政府又以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力推工业化等“一主两辅三配套”文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文件精神,仔细研究,逐条落实,特别是涉及到的职能部门要主动服务,把政策、信息、科技送上门。要按照“管理有制度、考核有办法、奖惩有依据、操作有细则”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有分量、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激励政策,年底要按政策规定,奖励到个人、奖励到企业、奖励到县区和部门一把手、奖励到其他有功人员。在此基础上,市经信委还要考虑制定一些配套性文件和辅助性措施。各县区也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把政策给到位,把手续减到位,把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把政策传递到基层、企业和一线。
三要强化创新服务。一个地区没有产业,经济难以发展;没有工业的引领,产业就难以突破;没有技术的支撑,工业就难以实现跨越。要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推进工业化。一是抓主体。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主体在企业。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支持各级各类企业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抓载体。要充分利用煤矿瓦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深部煤炭开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充分利用省煤化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基地、煤机装备制造基地等省级平台,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攻克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市工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三是抓一体。要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技术转化。要依托5所高等院校和一批科研院所,加快高新技术孵化器发展,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高校出成果、出人才、出产业。
四要强化人才服务。一方面,要充分激发企业家的创造力。要注重培养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激励企业家放手创业、大胆发展。要加快建立“政府给荣誉,企业给实惠,社会给地位”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我市工作。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滋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是法定义务,又能塑造形象。因此企业家不仅要对企业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支撑力。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农民工培训,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为力推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奠定良好的劳动力基础。
五要强化金融服务。金融管理部门要发挥联系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引进外部金融机构进驻淮南,推动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金融部门要树立银企共荣共赢的理念,用足用活国家政策,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加大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为工业发展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努力实现担保资金筹集社会化、担保机构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为工业发展融入流动资金。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抓紧组建投融资公司,强化对投融资工作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尽快为工业融资搭建平台。
六要强化政务服务。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精简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率。要坚持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凡重点工业项目,全部进入“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要严厉查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坚决打击强买强卖、抢装抢卸等违法犯罪行为,深挖幕后的操纵者、指使人和保护伞,一经发现,坚决查处,毫不手软,努力把淮南建设成优质服务的高地、要素集聚的洼地、投资兴业的宝地。要自觉把“政务”当“家务”来认真对待,把“客商”当“客人”来热情接待,让投资者放心投资,让创业者安心创业,让企业家舒心发展。
同志们,加快工业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加速淮南崛起,工业战线肩负着神圣使命。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力拼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李洪峰同志在全市机关 富民强市作表率 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李洪峰同志在全市机关“富民强市作表率”
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全市机关集中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号召全市各级机关和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上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率先垂范,圆满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刚才,陈刚同志宣读了活动的《实施意见》,这是开展好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三名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发言,既有机关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做法,也对开展好这次活动作了表态,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的重要意义
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目标,提出了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任务和措施。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中心工作。全市各级机关在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部署中,既是组织者,更是责任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实践中走在前头,当好表率。
(一)“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是一次自我加压的形势任务教育。当前,我们在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为此,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就全省而言,各市都在加大措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规模不断提高。从我市的经济主要指标看,增长速度居全省上游水平,但从总体看,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我市面临的竞争形势是很严峻的。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要求各级机关首先要准确把握形势,正确面对问题和差距,科学评判挑战和机遇,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转变作风搞服务,聚精会神促发展。
(二)“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是落实既定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市第十次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以及重点项目会议,对我市发展的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都进行了确定,可以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落实。就是看我们能不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坚定信念,以科学发展、后发快进的执着追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动力。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就是把全市各级机关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通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不断增强全市机关干部加快发展的欲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干部的表率作用,更加强劲有力地推进富民强市进程。
(三)“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是对各级机关干部思想素质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
市委一直高度重视机关建设,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五型机关”建设、执行力建设等,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更加解放,能力素质明显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机关总体面貌显著改善。我市机关干部总体上应该说素质是高的,觉悟是高的,贡献是大的,都能围绕大局积极工作。我市经济社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充分包含了我们各级干部的心血和努力。所以我们回顾走过的光辉历程,就可以看出,泰安的各级干部是非常优秀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目前有些单位确实人手很紧,压力很大,工作量非常大,还有些同志已经离开一线,还在坚守岗位,仅仅用”五加二”、“白加黑”并不能够说明他们的辛苦和奉献的,应该是既有大量的辛苦还有大量的委屈。但我们也要看到,面临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有些部门单位在服务中心促进发展上,还存在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要通过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解决新情况、化解新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发展的素质和驾驭发展的能力,凡事想在先、干在前,为全市人民作出表率。
二、抓住重点,切实解决机关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机关建设的核心是作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一定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特别是杜绝庸懒散现象,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一)要解决好思想境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使我们不断审视自我,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制约泰安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最大问题依旧是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就是机关思想活力不足,有些方面创造力不强。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活动中,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从思想深处查找问题,自觉破除影响发展的陈旧观念、境界不高的思想障碍,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转变观念,提升境界,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二)要解决好工作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在保障中心任务上有更大突破。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是全市上下的共识,但在具体工作落实中有时会出现打折扣、打埋伏现象,导致工作执行落实不到位,中间梗阻,效率低下。这说明,很多时候不是政策问题,而是执行问题,还没有完全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分析“中间梗阻”、“中间折扣”现象,找准症结,改进不足,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行业特点和部门实际,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行业禁令并严格执行,严禁人为设置障碍,制造难题。要强化监督检查,通过明查暗访、公开监督、信访投诉等形式,对存在问题严肃整改和处理。要加大对关键部门、关键科室,重点岗位、热点岗位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要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审批和执法行为,着重解决机关审批、执法中存在的无利“不作为”和有利“乱作为”现象,通过执法公示制、执法责任制和追究制等,切实减少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提高执法的规范化水平。要加强对行政审批和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加大举报查实和违反禁令处理的力度,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执法和窗口服务单位的总体工作水平。去年11月份,省旅游局对全省旅游环境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评,我们泰安市在全省排在第14位。这个成绩很让人吃惊,我们应当深刻反思。我们是旅游城市,我市一直把旅游当作自己的发展优势来对待,把旅游业当成支柱产业来培植,但从这个排名来看,说明我们的工作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不够细,下得功夫还不够,应当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期市政府正在分解落实任务,有关责任部门要认真
加以整改。要积极营造诚信投资环境。牢固树立“建诚信泰安,做诚信泰安人”的意识,对待外来投资者、企业和群众,做到真诚待人、热情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把“诚信”作为文明机关评选、行风评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弘扬诚信之风,广泛宣传重诺守信的单位和个人,以机关良好的形象和过硬的作风,带动全社会形成诚信风气。
(三)要解决好工作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机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积极措施,教育机关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加压,坚决纠正缺乏责任心,工作标准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问题,提高工作标准,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作风维护机关形象。要深化机关服务标准化建设。目前,市直机关正在推行服务标准化建设,这是提高机关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系统化工程,要抓紧建立完善,尽快推行实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压减办事环节、规范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上,对管理过程和办事程序进行优化设计,缩短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在机关内部要强化对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日常检查,在对外服务上要建立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反馈机制,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切实把机关服务水平提升到新层次。要提高机关服务能力。继续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利民措施及时向社会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要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转变“文风”和“会风”,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打造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要创新机关服务模式。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和“一站式”、“并联式”行政服务模式,积极推广现场办公、贴近式服务、延伸式服务、全过程服务等服务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快捷、便捷服务。
(四)要解决好素质本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目前全市机关干部整体素质比较高,总体上能够胜任全市发展任务的要求,但也有少数干部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眼界不宽,腹中空虚,工作水平不高,难以熟练地驾驭局面。针对这些问题,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近年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常态化,党员教育培训、干部轮训强度逐步加大,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深化。机关干部要充分运用这些学习机会,用真学、善学、常学来化解本领危机。不仅要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做业务专家,增强服务本领,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对形势的分析研判,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二要注重实践,提升能力。新时期,干部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年轻干部出校门进机关,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和基层艰苦环境的历练;也有一些机关干部习惯于关在大楼里想办法、作决策、写文件,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容易脱离实际,这是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机关要经常组织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实践中磨砺党性、在具体工作中锻炼队伍,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服务大局能力、高效执行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创先争优能力。三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活动督导、考核、绩效运用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开门评议”活动,一切以群众的评判为标准,让群众评价机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机关、每一名干部都感受到来自群众监督的压力,促使机关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廉洁自律,毫不懈怠,为基层作出表率。
三、加强领导确保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取得实效
市委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强化领导,齐抓共管。这次活动,是在已往活动成功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具有连续性,也是今年创建“五型机关”的主题。能否开展好这次活动,确保见到实效,关键是领导干部能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能否在行动上率先垂范。希望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准确把握市委意图,坚决克服松懈思想,敢抓敢管,切实把活动抓紧抓好。机关建设基础好的部门,要更上一层楼;机关建设懈怠、作风散漫的单位,领导班子要切实负起责任,立即进行整改,带领机关干部职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搞好结合,重点突破。要密切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职责,以治理机关庸懒散为突破口,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要把机关效能建设、服务标准化建设与“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联动开展,资源共享,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要结合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深化争创“泰山先锋”活动,推进党员“活力细胞”行动,大力倡导开拓奋进、干事创业、勇争一流、为民奉献精神,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氛围,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快发展、大发展。
(三)创新考评,科学管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我们采取新的监督考评,办法加大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群众评议的力度,活动成效的最终评价用三个三分之一来衡量,平时抽查、总结验收、群众评议各占三分之一,综合量化后得出考核结果。对各部门、单位的考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对考核位次落后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谈话。要把考核结果,与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政风行风评议挂钩,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机关作风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同志们,开展好这次“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希望全市各级机关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转变作风、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努力把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