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长在全市工业推进大会上的讲话222

时间:2019-05-15 04: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长在全市工业推进大会上的讲话22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长在全市工业推进大会上的讲话222》。

第一篇:XX市长在全市工业推进大会上的讲话222

XX同志

在全市工业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7月3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业推进大会。应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总结会,也是一次推进会,更是一次动员会。会上,将对2011年度工业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在此,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你们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是行业的骄傲,是学习的榜样,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再接再厉,再创新业,再立新功。同时,会上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意见》把实施“九大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改造为途径,以专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全市工业经济上总量、上规模、上水平,力争到2016年末,把XX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制鞋加工基地,建立起产业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企业竞争能力、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保增长、促发展”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加速推进

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倍增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牢把握实施“九大工程”这个战略重点。等一会儿,徐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工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坚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五年,是XX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定“工业兴市”战略,把发展工业摆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位臵,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抓工业,脚踏实地促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增速连续保持20%以上,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是工业总量快速增长,整体实力持续攀升。5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一手抓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承接产业转移,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翻番。2011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2.2%,较2006年提高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5.1亿元,是2006年的2.6倍;主营业务收入1886亿元,是2006年的4.6倍;利润总额262.9亿元,是2006年的5.5倍,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5.5%。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较大的大背景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工业用电

量四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二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围绕“催生一批、引进一批、壮大一批、做强一批”的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企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力度,全市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目前, 全市工业企业已达7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6家,比2006年翻一番(而且是在门槛由年销售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的情况下取得的)。一些大个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2011年,全市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 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 家,50亿元以上企业 家。

三是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支撑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在高、精、新上下功夫,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有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把XX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2011年,全市食品加工企业251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63.1亿元,是2006年的3.1倍;纺织服装企业20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73.8亿元,是2006年的6.9倍;医药化工企业12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9.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2011年,三大支

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06.7亿元,是2006年的3.5倍,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7.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7个百分点。

四是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在高、精、新上下功夫,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有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把XX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2011年,全市食品加工企业251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63.1亿元,是2006年的3.1倍;纺织企业20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73.8亿元,是2006年的6.9倍;医药化工企业12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9.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2011年,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06.7亿元,是2006年的3.5倍。

五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先后与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建成了全国市级单位唯一锅炉能效测试中心。累计投入资金183.7亿元,实施科信电缆碳纤维导线等240个技术改造项目,远东生物“除草剂安全添加剂”等3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恒昌计量、瑞特电气等4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

目。年专利申请量突破600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省著名商标83件,省知名商标28件。莲花股份成为全省唯一首届“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金丹乳酸公司荣获省长质量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是承接转移深入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加力。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专业园区为载体,以拉长产业链条为着力点,以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为突破口,科学筹划、严密组织,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年以来,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647个,合同总投资821.1亿元,引进省外资金726.5亿元,累计到位省外资金421.6亿元,雨润、富士康、鸿闽纺织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回顾过去的工作,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新突破,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工业兴市的发展理念,XX发展的出路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富民强市的支撑也在工业。抓工业,就抓住了关键,就有了实现追赶跨越的基础和条件。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全党抓工业,全社会聚焦工业,全市上下逐步深化了对新型工业化的全局性、带动性和战略性的认识,坚定了发展工业富民强市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聚焦工业、大干工业、干大工业”的浓厚氛围和发展合力,使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不断有新突破、实践不断有新创造、发展不断有新跨越。二是全力打造集聚集群发展的— 5 —

平台,将建设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加大优势资源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做强做优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专业园区,为企业入驻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良好平台。三是坚持“两手抓”,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一手抓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手抓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增强了区域竞争力。使老企业焕发活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量质并举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兴市”发展战略,强力抓工业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工业战线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工业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所有支持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变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全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3.8平方公里,有力扩充了城市规模;财政收入迅速增加,2011年全市工业税收1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2倍,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是名符其实的财政支柱;就业稳步推进,2011年规模工业从业人员25万人,比2006年净增13万人;农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目前已形成了年加工粮食720万吨、棉花60万

吨、生产植物油53万吨,化农业大市为农产品资源大市。通过取得的成效和变化,充分说明我们工业兴市的战略是对路的,是符合XX实际的,下一步继续抓好工业经济发展是我们的战略抉择、最佳选择和必然选择。全市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持续求进,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带动“三化”协调发展,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

二、正确研判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虽然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强、不长、不高、不亮、不集”等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实力不强。工业总量小,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为597.05亿元,仅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26%;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看,驻马店已达到1382家,而我市只有1036家;企业规模小,大企业集团少,我市规模最大的企业河南财鑫集团2011年销售收入68亿元,而漯河的双汇集团2011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我市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综合实力100强的企业仅1家,漯河多达4家;二是产业链不长。目前我市缺少具有优势且较完整的产业链,主导产业弱,链条短,产业的本地配套性差、配套成本高。如纺织产业,印染一直是我们的弱项,形成不了“从纺到织到染”的完整产业链,制约我市纺织产业做大做强;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高。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仅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还没有真正形成— 7 —

一个产业。占据高端的企业少之又少,目前全市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7个,而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仅有3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整体研发投入不足,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四是产品品牌不亮。具有城市品牌的企业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少。五是产业发展不集聚、不集约。从主导产业发展布局看,各县市区产业较为雷同,没有形成“一县一品、一县一特色”的产业布局;产业不集聚规模效应难以发挥,资源不能共享,集约发展的能力差。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一是随着国务院一系列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措施的落实,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我市中小工业企业将在政策刺激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二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将有更多战略资源投向产业结构升级,这对加快我市通信电缆、生物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将带来重要机遇。三是国家赋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先试权,为我们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沿海地区企业受外需疲软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影响,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更有利于我市承接省外优势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四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市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特别是随着以交通、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快工业发展具备了较好基础。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科学把握当前形势,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 8 —

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韧劲和毅力,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大抓工业、大上项目的浓厚氛围,力争通过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突破年”活动和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付出三到五年努力,使XX的新型工业化达到一个全新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明确目标、狠抓重点,着力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新一届市委、政府的五年,是我市追赶跨越、争先进位的重要阶段,也是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实现工业倍增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盯招大引强,紧盯集群集聚,紧盯品牌打造,紧盯上市培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弱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意见》中明确的,“到2016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4000亿元”工业倍增目标,强力实施“九大工程”,重点抓好“扩总量、增投入、建平台、强扶持、育龙头、重技改、抓融合、快提升、优服务”等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总量,积极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兴工之举,更是强市之要。今年3月份,我们分别在太康、西华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现场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市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在7月21日召开的全省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上,郭庚茂省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

着重强调,“要加速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转型升级。抢抓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突出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抓好项目落实,继续抓好开放平台建设,力争取得更大、更好成效”。下半年,我们要按照省里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突破年”活动,确保全年承接产业转移有大的提升、有明显实效、有重点突破。一要强化目标责任。今年,市政府确定了承接省外产业转移项目200个以上,引进省外资金300亿元以上,合同履约率80%以上,省外资金到位率75%以上的目标任务,今年的项目数和资金数比往年增加了一倍。市政府已将这些目标任务分解下达给各县市区,会上,各县市区还要向市政府递交目标责任书,希望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要创新承接方式。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产业承接新模式,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重点按照“补链”、“强链”的要求,积极承接组团式、打捆式、链条式转移,着力引进一批“三力”(国际影响力、国内辐射力、资源整合力)项目和“蜂王型”企业,实现借力发展。三要确保项目落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专项资金,保障经费支出,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各类要素保障,对重点项目给予优先、重点倾斜。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一把手负总责,其他领导和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

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增投入,着力抓好项目建设。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做大工业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产业定位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前提,充分认识到承接产业转移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到协调得力是项目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抓工业项目建设中,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坚持项目建设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努力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增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项目建设与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相结合,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是坚持项目建设与节能减排相结合,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把能评、环评关,以项目促节能减排,以节能减排规范项目建设;四是坚持项目建设与提升土地、资金等稀缺要素的投入产出率相集合,把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容积率、就业吸纳比率以及单位投资产出强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和项目建设重要参考依据,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出抓好“四类重点项目”:一是产业链延伸项目,二是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项目,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四是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基础建设项目。今年,我市项目建设要围绕“三个一百”扎实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138个市重点项目、6月18日集中开工的100个项目抓进度、促投产;对计划在10月

份拟开工的100个要抓前期、促开工。同时,对明年的项目建设要抓储备、促启动。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要统揽全局,错位发展。各地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工业基础有别,一定要立足各地实际,科学谋划,错位布局,选准主导产业,走出一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富有地方明显特色的工业发展新路子。市级层面,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部门要组织精干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紧制订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哪个县区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哪些项目集中在哪个工业园区落户,要有一个统一的整体布局,避免市与县区、县区与县区之间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不能为争项目落户,拼资源、拼政策,形成恶性竞争。县区层面,一定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建平台,加快发展专业园区。区域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专业化,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专业园区是培育支柱产业的抓手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也是产业聚集的高地和要素集聚的洼地。近年来,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按照规划抓建设,全市9大行业48个专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各县市区要在专业园区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企业和超千亿的“蜂巢型”产业集群,尽快使专业园区形成规模、彰显特色。一要突出特色。

以特取胜,把特色做强做优,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原则,明确各专业园区的产业定位,通过项目协调和利益分配等机制,逐步使各专业园区特色更加鲜明、布局更加合理。二要拓展延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探索“县有总部、乡镇有分厂”的集聚发展新模式,将企业生产车间的分布地点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合理安排生产区,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产业支撑。三要聚集要素。加大对专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降低电、水、气、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对园区内重大产业项目、专业化协作配套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优先进行资金扶持,积极引导专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专业园区发展层次。四要完善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专业园区功能,提升专业园区对产业的承载能力,降低产业园区内企业运行成本,增强专业园区对关联产业的吸引力。

(四)强扶持,着力抓好中小企业发展。今年,中央出台了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下一步,省委、省政府也将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积极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活动。一要强化政策支持。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制定出台我市配套措施及政策,重点实施企业素质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会

化服务3项工程,筛选科技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二要强化资金支持。今年,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核心是定向宽松、定向支持。关键要找准“五个点”:即与定向宽松政策的对接点,科学利用现代融资手段的切入点,自身造血功能的关注点,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换点,资产、资金、资本运作的提升点,不断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运作的档次与水平。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三要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以30户重点企业和30户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以资产、技术和品牌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引优势企业技术和资金投入,做大做强本土企业。

(五)育龙头,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培育龙头企业,重点要抓好品牌经营培育和资本运营培育两个方面。品牌经营培育。近年来,一些地区注重品牌经营培育,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如:江西新余地处赣中西部,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是一座因钢立市的赣西小城,该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这一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目前已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钢铁“三大产业”为支柱的多元化工业格局,在“转型”中培育出江西赛维、江西华电、力德风电、江锂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知名品牌,“新

能源科技示范城”的品牌效应与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互动态势。下一步,我市要在品牌经营培育中实施“巩固红海、扩充蓝海”发展战略,以龙头品牌带动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提升品牌实力,以培育新兴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力争品牌经营培育有所探索、有所深化、有所创新、有所突破,5年内形成“一县一品牌、一县一名片”的发展新格局,在全国打出几张叫得响的名片。资本运营培育。就是要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资本运营,实现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今年,市政府将推进企业上市作为培育龙头企业的重点,各县市区要按照工作部署,积极抓好培植,着力做好后备上市企业的各项前期工作。按照“培育一批、上市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把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产品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纳入后备资源库,分层次、有重点、按梯队地进行培育。要选准主攻方向,实施重点突破,根据我市企业特点,立足国内主板市场,抓好中小板,抢抓创业板,研究探索“借壳”上市,全方位、多渠道推进上市融资。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企业上市工作,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市政府将实行企业上市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企业上市辅导培育、上市企业数量等目标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市财政要设立企业上市培训专项经费,对企业家进行上市专题培训。各县市区要围绕本地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选择5至10家企业,全市选择100家重点企业进行上市培育,力

争每年有5到10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和备案阶段,到2016年底,力争全市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企业达到25家。

(六)重技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抢占发展先机的战略基石。本月的9至10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温总理在会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对新技术研发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在市场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方面的企业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随着全球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工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从目前我市企业情况来看,技术创新仍是许多企业发展的软肋。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企业,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工艺改造和产品研发,推动企业实现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着力突破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二要实施合作创新驱动。要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完善政府搭桥、企校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联合攻关,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与技术标准。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科研成果

转化步伐。三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要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创建省级工业公共研发中心2个以上、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以上、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5家以上、省重点达标备案产品50个以上。

(七)抓融合,着力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快、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从十六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再发展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这十多年间,可以说,我市信息化发展是比较迅速的,向工业化的渗透效应也是逐步显现的,但是客观地讲,还是存在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信息资源开发率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频率低的“三低”问题。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鲜明特征,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将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还会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创造出崭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在加快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中,重点要推进“两个合作”。一要推进与河南移动公司的战略合作。今年4月份,市政府与河南移动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河南移动公司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超过24亿元以上,帮助我市建设TD网络、无线城市、电子政务、效能监察、信息惠农等工程项目。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创新措施,加大力度,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二要推进与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的合作。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发挥信息技术带动作用,拓展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今年计划在我市建设180家标准型“数字企业”,3年内建设500家“数字企业”。市县两级要联合电信公司,建立领导机构,加强“数字企业”建设的协调保障,确保顺利实施。

(八)快提升,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工业发展。会议之前,我与廷俊同志一起对中心城区工业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感觉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坚持不懈地抓中心城区工业经济,中心城区工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起色,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与县域工业相比、与辐射带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工业发展,一要加强政策扶

持。川汇区、开发区作为中心城区工业发展的主体,一定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增强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认清形势,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二要突出发展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壮大中心城区“食品加工、电力器材、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带动主导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国著名的“XX电力器材”城市名片。三要加强各类生产要素保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在电力、土地、规划等方面给予中心城区重点扶持、优先保障,以大举措促进大发展,举全市之力,推进中心城区工业实现新突破。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分包项目制度,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明确分包一个中心城区重点建设项目,定期到分包项目进行现场调研、督察,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九)优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企业服务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检验和改善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有效平台。一要深入开展“进千家企业、解千个难题”活动,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要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继续实行联席会议、领导分包、现场办公等制度,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联席办公,现场解决。开展“企业服务直通车”活动,建立培育重点服务企业的共商机制,围绕企业共性

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措施,集中各种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发展。三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抢抓机遇,搭建资金信贷平台,积极组建市级信用担保集团,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力争每个产业集聚区都要设立担保集团和村镇银行,为产业集聚区内的工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四要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实施企业家倍增计划,下半年,市政府将组织全市100名企业家外出学习培训,以后每年组织一次,学习国内知名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模式,进一步开阔企业家的眼界、思维。同时,要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采取校企合作和校校联合、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等多样化培训方式,积极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

同志们,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倍增是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必须增强信心、乘势而上,必须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必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团结进取的干事氛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市长在我市工业主导产业招商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工业主导产业招商会召开了,我再讲五点意见。

一、主导产业确立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抓工业主导产业,也就是抓工业产业集群,这是陈政高省长对我们县城经济提出的要求。用他的话说,县域经济就是第三件事,第一是农业产业化,第二是工业产业集群化,第三十城镇化,也就是抓好房地产开发。工业抓得好的县,突出的特点有三个:一是有一个清晰的工业主导产业,二是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三是承载这个产业集群有一个具备项目落地条件的工业平台。目前我们的工业园区已经基本具备项目落地条件,主导产业已经确定,这是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第二,解决了我们对外招商的盲目性问题。大家都有感受,如果没有工业主导产业,我们出去招商真就是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招什么,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这回我们出去招商,和朋友接触、谈话的时候都可以有方向可循,有话可说。

第三,主导产业园区建设为我们各乡镇工业项目的招商提供了用武之地。过去很多乡镇都面临着没有现成的工业用地,所以项目来了,想配套都配不上去。这回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也制定了“飞地”政策,各乡镇都能受益。

第四,我们通过主导产业的确立,尤其是通过我们三到五年的努力,北镇的工业短板就能够补上。我们抓经济工作,尤其是政府抓经济工作,那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北镇经济工作中哪壶不开?那就是工业。讲农业、讲旅游我们在全省都可以挺直腰杆,唯独讲到工业我们不敢抬头。既然知道自己的短板,我们就应该把工业抓上去,北镇工业抓上去了,北镇在全省44个县(市)里一定会走在前面。

二、对工业主导产业概念的正确认识

工业主导产业的名称多次变化,开始叫大型埋弧电炉,然后叫电炉,然后叫炉业,最近我们跟专家和业内企业家反复论证,确定就叫工业炉。工业炉当中包括电炉,电炉当中包括大型埋弧电炉。我们为什么叫工业炉产业,就是说即包括专门造炉子的专业厂,也包括它的产业链,即配套产业。我们确定这个主导产业有个优势,就是这个产业链比较长,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就可以形成一个工业产业集群。所以在招商的时候大家应该明晰,生产炉子的专业厂是龙头,为它配套的产业也是我们搞过市场调研,如果我们只招进生产炉子的专业厂是很难的,走捷径的方法是把配套的企业先招进来。配套产业的概念非常大,其实就是加工业和制造业,就是机械制造业,这些都是它的配套产业。要是从加工制造业的角度讲,我市还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大家知道,我们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给我市做北镇工业主导产业的项目论证,最早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的就是通用设备与零部件制造,从通用设备与零部件制造这个角度讲,我市确实还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讲,一个县有这么大的机械工业的规模,确实不错。这些专业们是站在全国全世界的角度看北镇,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如果通用设备与零部件制造转向为工业炉配套的话,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所以我们发展这个工业主导产业,一是要招商,二是要把我们现在的龙头做大,三是研究现有的企业如何富强做大,转向为工业主导产业服务,形成一个天然的产业集群。

我讲这个产业链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招商的范围和天地是非常广阔的,产业链很长。比如长山机械、铸造厂、阀门厂、越洋镀铬、长鹏机械这些企业,都是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最近我们还有个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有很多企业需要热源来加工,现在我们有一条秦沈天然气管道在北镇境内穿过,在沟帮子还留了一个分输阀室,可以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天然气,这都是我们招商宣传的卖点。现在沈阳市中心只要是冒烟的企业都要迁出去,我们北镇这样欠发达地区就要将为以求了,把冒烟的企业招进来,然后让企业用天然气这种洁净能源,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希望大家对工业炉产业的概念要清楚,要全面的认识。

三、对工业炉产业招商的政策解读

刚才,姜市长着重讲了这个,我再强调几点,一是我们对外招商不仅仅是针对生产炉子的专业厂家,更主要还是它的一些下游企业,就是它的相关产业。二是配套项目仍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原招商政策执行,我们今天会上宣布的招商引资政策执行,我们今天会上宣布的招商引资政策非常丰厚,炉子的产业生产厂家是龙头,才能享受这个优惠政策,配套项目不能享受这个优惠政策。我们园区的土地是有成本的,是花钱来的,所以专业的炉子企业可以享受这个政策,而配套企业想进入园区,仍然要执行去年市委、市政府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而且配套企业向进入园区,固定资产必须达到1亿元以上,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不能入住,不能什么企业都进入,把我们的发展空间挤占了是不行的。我们出去招商讲政策一定要慎重,讲了政策就一定要兑现,不兑现就会造成很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政策解读和把握上要搞准、要吃透。今天会上宣读的文件中写了配套产业也享受这个优惠政策,这是当初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考虑不周,会后姜市长姚研究进行修改。

四、工业炉产业招商的工作方法

议事今天通过培训,让大家懂得了工业炉的基本概念。二是要知道产业的上下游在哪里,也就是要知道“兔子窝”在哪里,不能再守株待兔了,而是要到“兔子窝”里去抓兔子了。那么“兔子窝”究竟在哪儿呢?刚才专家

提了几个厂家,这还远远不够。我告诉大家“兔子窝”就在网络上,上网一搜就搜到了。我昨天晚上特意搜索了一下,点击“工业炉”和“公司”几个字,网页上就出现了59万个相关的信息。大家可能认为招商部知道到哪里去招,你就到网络上看去,看哪个地区你有关系,有亲戚朋友,有战友同学,你就上哪个地区去,哪个地区有哪些适合我们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你一点击就一清二楚,这就是招商的法宝。

五、对工业炉产业招商的工作要求

一是要求大家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利用好年末、年初这个有利的工作时机,要变农闲为农忙,变“猫冬”的习惯为走出去。明年各乡镇,各位常委和副市长在市直各单位包括驻在部门配合下,必须要招进来一个项目,而且这个项目必须要落地,检验标准时开工建设。同志们,这样一篇时间很急迫,真实没有时间了。

二是希望大家都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全市上下都要动起来。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事先我向朝震书记作了汇报,他很重视。之所以请四个班子,请各乡镇的党委书记参加会议,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市级领导和乡镇的主要领导把这个事儿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什么会上宣布的政策制定得很严肃,要亮“黄牌”和“红牌”?今年我们按照固投500万元的工业项目来考核,现在看绝大多数乡镇完成的都不好,完成不好我们对内一定是严格考核,其实这些乡镇今年就是黄牌,明年就是红牌,没有退路了。乡镇的主要领导都知道,乡镇主要任务一是税收,二是稳定,三是项目,大家不要认为项目还有个黄牌的缓冲,其实你就得黄牌了,到你就没有退路了。不是朝震书记和我给大家这么大的压力。国庆节前夕,陈政高省长到锦州听各县的工作汇报,明确提出要求,说北镇的工业主导产业非常好,全国还没有一个地区是拿工业炉作为主导产业的,要求北镇明年要有100家相关企业入驻。后来市委刘志强书记为我们减了压,告诉我们至少要入驻50家相关企业才能向省政府交待。这个任务虽然是给我俩压力,但其实是给我们大家的压力。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座谈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以工业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加速发展。等会,XX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吉海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要把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

5月9日至10日,省委、省政府在XX召开了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座谈会,对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春贤书记、伯华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在两位领导的讲话中,有很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要求。5月15日至17日,春贤书记来常德考察工作,重点考察了我市的工业,17日下午春贤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强调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春贤书记明确指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认识上要深化,行动上要加速,要求我们围绕“深化、加速”这四个字,把常德的工业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所谓深化,就是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新型工业化,突出体现为“三新”:

第一,新的背景。现在,我们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全球化下的新型工业化;是沿海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是中央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收紧“两根”,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新型工业化;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十一五”期间在中部六省布局了大量项目,现在又有新动作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这些背景,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充分考虑和有效把握的外部因素,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本市本县的范围内,而是要认真分析全国全省发展大势,分析沿海产业转移趋势,分析中部崛起态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借势而动。

第二,新的特征。新型工业化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同于早期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模式,而是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理念来抓工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是速度与质量相统一,既要保持速度,又要保证质量。对于新型工业化的这些特征,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掌握工业发展规律,提高抓工业的水平。

第三,新的要求。也就是春贤书记提出的“三个立足”:一是要立足现实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已有优势。特别是象我们这些工业欠发达的地区,在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主要是立足做强现有产业、壮大现有企业,在做大做强现有工业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提升。二是要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与推动。不能就工业论工业,要跳出工业抓工业,把工业发展与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快发展工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是要立足惠及全市人民。发展的目的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充分考虑扩大城乡就业、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注重差异性,坚持多层次发展,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所谓加速,就是要迅速行动起来,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发展的速度。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业发展速度不快,是当前我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200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是19.1%,全省是20.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我市是34.7%,略高于全省34%的平均水平,但比全国低7.1个百分点。今年1—4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是18.4%,全省是19.9%,比全省低1.5个百分点,在各市州中列第9位,排在邵阳(27.5%)、郴州(24.6%)、益阳(23.6%)、衡阳(22.6%)、湘潭(21.8%)、永州(21.4%)、XX(20.7%)、怀化(20.1%)之后。如果工业再不加速,我们整个的发展就会落伍。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立足现实基础,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把工业发展的速度搞上去。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有较高的起点。从工业总量来看,具备了加速的基础。2005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62.6亿元,绝对额居全省第三;实现利税105.1亿元,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从产业发展来看,具备了加速的平台。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烟草、铝材、机电、纺织、造纸、食品、电力、建材、医药、盐化工等优势产业,去年这些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92%,其中烟草业增加值达到95.5亿元。从骨干项目来看,具备了加速的后劲。全市目前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37家。特别是2002年9月以来,全市新上投资过千万的工业项目304个,总投资253亿元。其中已经建成投产的217个,总投资154亿元;在建的87个,总投资99亿元。另外我们还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即将开工建设,比如常德电厂新建、常德烟厂60万箱芙蓉王生产线技改项目、创元铝业扩建、恒安三期等。这些项目建成后,必将形成推动我市工业加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有较好的机遇。主要是三大机遇:第一个,就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4月15日,中央下发了10号文件,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具体政策措施。国家将在中部地区支持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即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些政策措施,含金量很高,为我们加快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已经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传达学习,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专门班子认真研究这些政策。找准中央政策和地方实际的结合点,赴省进京,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第二个,就是全省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的机遇。在全省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启动“3+5”城市群建设研究,即以长株潭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城市群建设,边研究边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包括支持老工业基地建设、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同时,省里明确了“十一五”重点培育的50个工业产业集群,我市有6个,分别是烟草、铝冶炼及深加工、化学原料及中成药、粮油水产品、汽车零部件和纺织集群。这对我们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加速工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第三个,就是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目前,正值世界范围内第三轮产业转移,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抢滩登陆。东南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面临产业升级换代,需要向内地实行产业转移,这种转移 在“十一五”将会达到一个高潮。这些机遇,我们抓住了、抓好了,常德的工业发展就一定会有一个新的面貌。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有较强的优势。随着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常德发展的利好因素不断增多。一是交通优势。我们规划的六条高速公路,常长、常张高速已经建成通车,常吉高速正在修建,按照省里最近公布的方案,常荆、常岳、常邵高速都将在明年开工,在2010年建成通车,到时候,六条高速公路将在常德交汇。另外,我们的机场、铁路、水上运输能力也正在逐步提高。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使我们经济联系的方向更为广泛,向南可融入珠三角、向北可加入武汉经济圈、向西可接纳西部大开发、向东可承接长三角,这无疑是我们赢得发展先机的一个重要砝码。二是体制优势。我们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全面清盘扫尾,这在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都是走在前面的。三是资源优势。常德是“鱼米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发展工业是有资源条件的。全市粮棉油肉等农产品的年产量近700万吨,造纸林木近400万亩、800万立方米,矿产储量有100亿吨以上,按照规模企业标准理论测算,充分利用以上三类资源可以直接催生规模企业分别约3000家、400家、1300家,而目前我们这三类规模企业仅有130家、24家、73家,发展的空间很大。同时,我们还有较好的工作基础,现在,全市上下抓工业的共识已经形成,抓工业的氛围已经起来了。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态势,把抓工业的劲头鼓得更足,把抓工业的力度下得更大,把抓工业的各项措施落实得更到位,就一定能够实现工业的大发展。

二、要突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重点

1、突出抓项目。一方面,要举全市之力抓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对于我们市县而言,一个重大项目就能造就一个大的产业、撑起一方经济。桃源的创元铝业就是很好的例子,去年的产值达到了12.6亿元,税收达到5700多万元,现在每天的产值接近500万元,相当于每天产生一个规模企业。按照规划,到2008年,创元的产值要达到100个亿、利税20个亿,可望成为我市第二个过百亿的产业。所以说,工业能不能加速,成败的关键就在大项目。这次,市委、市政府按照“四个一”(一个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部门为主负责、一个工作班子)的要求,对十几个重大工业项目下达了前期工作责任制,每个项目都明确了挂帅领导、责任领导、第一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这十几个项目都是投资规模比较大、带动能力比较强、而且已经具备了较好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有些项目进入了国家和省规划笼子,这些项目能不能如期建成,直接关系到全市“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相关的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一定要主动承担责任,组织精兵强将,集中精力开展攻坚。各个区县(市),都要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进行重点突破。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发展一批中小企业项目。产业集群是大中小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生态化企业群体,没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推进工业化就失去了依托。同时,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体。因此,无论是从工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还是从惠及全市人民的要求来看,都必须把中小企业的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应当说,我市发展中小企业是有很大潜力的,我们的农产品、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我们的土地、人力和水、电成本优势,为我们承接和引进沿海中小企业的转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总而言之,上项目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重大工业项目,一手抓中小企业项目。上大项目,主要是靠向上争取,靠向外引进;发展中小企业,更多的是要靠启动本地的民间资本。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我们在集中精干力量抓重大工业项目的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植中小企业群体。

2、突出抓园区。鼓励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是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对中部地区发展势头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强的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国家将给予重点扶持。这对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面提升市县工业园的目标是个很大的支持。现在各级建设工业园区的决心比较大,工作来势比较好,但目前我们的园区发展水平普遍还不高。推进常德的新型工业化,必须把园区作为主阵地,把园区打造成核心增长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定位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不强求一律。可以是先有园区,再有企业;也可以是先有企业,再有园区。先不带条条框框,发展起来了再说。但是,无论是哪一类园区,我们都要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能够适应区位特色、发挥比较优势,能够最有效利用区域资源的园区。因此,我们在进行园区产业定位时,既要考虑现有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又不要背现有产业层次低的包袱,要着力延长产业链,提高聚集度,这也是符合省里发展产业集群的要求的。二是公共要素建设的问题。首先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德山开发区的基础建设,总的盘子已经定了,要一年有一个新面貌,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各个区县(市)都要统筹安排资金,尽快完善园区路网、电网、自来水网、下水道网和通讯网络,为现有入园企业和引进新企业创造良好条件。园区还可以组织标准厂房的建设,园区有标准厂房,老板来投资,就只要考虑购设备,风险会大大降低,时间会大大缩短,投资会大大减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增加。我们可以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像商业房地产开发一样,搞工业房地产,引进老板,提供土地,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建成以小企业创业园为主体的标准厂房。三是管理和服务的问题。要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项目建设、有利于为企业服务的原则,改善和加强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在管理体制方面,各级要根据开发区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强有力的干部担任园区主要负责人,适当增加开发区领导职数。赋予开发区相应的办事职能,下放相关管理权限。在服务方面,开发区要全面推行“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的收费改革,这里面涉及到省管部门,也涉及到市直、区直部门,大家都要配合支持。要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相对封闭的实体,努力做到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成为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的一流平台。

3、突出抓技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一手抓引进新上工业项目,一手抓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从企业的层面来讲,抓技改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常德烟厂这些年投入20多亿搞技改,生产规模从70万箱扩大到135万箱,跻身全国烟草行业十强。杰新纺织收购桃纺后,投入技改资金1亿元,产值增长了3.6倍。但总体来看,我市目前大部分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必须加大技改投入,改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竞争能力。从产业的层面来讲,抓技改是提升产业层次的现实需求。现在,我市的产业大多是传统产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创新的加快,不少产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迫切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比如造纸行业,全市34家制浆造纸企业,年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的没有1家,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的也只有6家。按照国家2004年出台的产业政策要求,对年生产能力5万吨以下、环保治污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五年内必须强制关闭。如果不抓紧搞扩改,全市将有90%以上的造纸企业面临关停危机。比如机电业,全市78家规模企业,现有各种设备9100台(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不到1/10。再比如水泥行业,虽然生产能力居全省首位,但现有52条生产线中,只有6条湿法旋窑生产线,其余全部为落后机立窑生产线,生产能力6.6万吨以下的有31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今后将逐步以先进干法日产2500吨以上生产线取代落后的湿法生产线以及机立窑生产线,我们整个水泥行业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形势。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过来我们的酒业、塑料、泵阀等产业,在省内甚至国内都是有一定位置的,由于没有及时跟进搞技改,现在只能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从政府的层面来讲,抓技改是提升工业实力的有效手段。引进新上一个项目,从意向到投产一般需要2年时间,而现有企业搞技改,一般只要半年时间就会发挥效益,抓技改是件事半功倍的工作,有吹糠见米的效果。鼓励技改和鼓励引进新上同等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调动企业、社会和各个方面的资金参与技术改造,提高工业发展水平。

4、突出抓品牌。有人说,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品牌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常德目前有3个国家驰名商标、55个省级名牌产品,但总的看,我们的品牌还是少了,有影响力的大品牌更少。像温州,他们有10个国家驰名商标、65个国家免检产品。青岛“海尔”一个品牌,去年全球营业额1039亿元,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因此,我们要把打造知名品牌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举措,走品牌经济之路。一方面,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各个企业都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自主品牌。这方面,我们自己是有榜样的。1999年常纺机在艰难的处境下,研发经编机,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一下就抢占了竞争的制高点,迅速占领了市场。常德卷烟厂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快,靠的就是重视研发,重视品牌价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抓品牌,最有希望在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中实现新突破,常德烟厂、创元铝业、恒安纸业、金健米业、洞庭药业、湖南车桥、寰球电子、太平集团、杰新集团等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品牌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要通过行政手段去引导和推动。我们要从体制机制、产业导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着力,营造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运用好税收、融资等经济杠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要认真做好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认真做好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的,将继续给予重奖。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要通过奖励导向,形成争创名品名牌的浓厚氛围,在市场上打响“常德制造”这个大品牌。

三、要落实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保障措施

1、要切实集中领导力量。一是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精神,自觉地把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优先考虑的位置。要认真实施招商引资、大办工业一把手工程,进一步配强抓工业的工作班子,切实把主要领导抓工业、集中主要力量抓工业这一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理顺工业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专职开展工作。各区县(市)也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调度体系。二是要高度集中工作精力。春贤书记在常德考察时要求,各级干部要有足够的精力抓工业。吉海书记提出,党委一把手要用30%的精力抓工业,政府一把手要用60%的精力抓工业,分管负责人要用主要精力抓工业,其他领导干部包括部门负责人都要承担抓工业、抓项目的工作任务。三是要落实责任。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责任,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到单位、到个人,包括招商引资、规模工业企业发展、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等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千方百计抓落实,不折不扣完成好。

2、要有效实施激励政策。最近,市委、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在集中清理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新的需要,起草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和工业发展奖励政策,包括加快园区发展、大力引进项目、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实施财税激励等。一个总的思路,就是根据工业发展实绩,把奖励兑现到个人,奖到企业老板,奖到县委书记、县长,奖到部门一把手,奖到其他有功人员,一级奖一级。这些政策措施经过大家讨论完善之后,将以正式的文件下发。对这些激励政策,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和各种招商活动,广泛宣传。年底,要按政策论功行赏,考核兑现。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对推进新型工业化,都有非常具体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

3、要不断扩大金融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工业化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支持。5月份以来,我们先后在XX举办了金融工作情况汇报会,在市里召开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银企合作融资洽谈会,两次会议的效果很好,签订了342个合作协议,总金额达64.3亿元。对这些成果,我们要抓紧搞好具体衔接,争取资金尽快到位。扩大金融支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都要作出努力。一是政府要搭建银企合作的平台。不断推进银企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帮助解决好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支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融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创办和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个区县(市)至少要发展1家。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二是银行要扩大对企业的信贷规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于各个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种机遇。金融机构要确立地方发展我发展、企业兴旺我兴旺的理念,摆脱惜贷、惧贷的思想束缚,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今年,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银行增贷奖励办法,鼓励各家银行扩大对工业企业的贷款规模。三是企业自身要创造条件赢得金融支持。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开发有效益的好项目、好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诚信建设,重信誉、守合同,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建立良好信用,实现银企互利双赢。

4、要大力加强基础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基础”,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性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不论是在产业集聚时期还是分散发展时期,交通、能源、通讯、港口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均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产业集聚发展时期,完善的基础设施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分散发展时期,一方面,发达的基础设施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通过改变时空的相对距离,扩大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和影响,从空间上使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产业得到合理布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可以引进,而基础设施是刚性的东西,不建就没有,引进不了。为此,我们要按照“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通过新建和扩建一批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5、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转轨、体制转型时期,要实现工业的加速发展,既要重视市场“无形的手”,也要重视政府“有形的手”,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主要抓好四件事,一是搞好规划引导,二是加强政策扶持,三是强化公共管理,四是改善公共服务。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公共服务问题。政府工作的产品是服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多、范围广,但现阶段最紧迫、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就是要为各个市场竞争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包括政务环境、法制环境、生产经营环境、诚信环境等。当前,投资者、企业老板对服务环境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对发展环境问题,我们出台了很多制度,抓了很多回合,要继续坚持。我感到,今后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落实好限期办结的制度及约束措施,所有的行政审批和办事项目都要按照简化程序、缩短时限的要求规定办结时间,凡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办结的,上溯两级追究纪律责任。另一方面,要根据差异发展、非均衡发展的规律,推进土地、信贷、政府采购等重要资源适度向已经确定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同志们,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富裕人民群众的重大举措。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全面提升我市工业化水平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宁波市长在工业转型升级大会上讲话

攻坚克难调结构 始终不渝促转型 继续推进宁波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 同志们:

这次现场会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向好态势明显、但国内外经济形势仍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鉴定信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指标,打一场漂漂亮亮的转型升级攻坚战,继续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我市工业经济走在全国前列。上午参观了几家企业,我总体感觉企业在转型升级上主动性比较强,做的都不错;刚才鄞州区介绍了工业转型升级经验,杭州湾新区做了表态发言,市经委通报了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情况,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的成绩相当不易 过去的2008-2009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多、形势最复杂的时期。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导致全球出现了经济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严重衰退,全球需求市场急剧萎缩。这种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市这样高外向度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自2008年二季度起,工业产、销增速跌破20%的较高增长平台,并呈现逐季下降态势,特别是当年四季度,连续3个月产、销出现负增 长(当季增长-3.3%),发展趋势严峻。2009年1-2月份我市工业生产、效益、出口全面深度下滑,企业生产信心严重受挫,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在这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7月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并先后出台“保稳促调”19条意见、“扩大内需”12条措施和23条政策、“金融保障”18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深入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创新服务方式,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业经济发展好于预期。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产值迈上新台阶。2008-2009年连续两年全市工业产值超过万亿,分别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4、5位,工业增加值列第6、8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4830、947.4亿元,同比增长39.3%和36.6%;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比全国平均高5个百分点左右。规模企业数量过万家,截至200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39家,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工业效益稳步提升,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达到452.7亿元,利税846.5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2倍和1.3倍,均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有60%来自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是我市财政的主要支撑力量。工业吸纳就业进一步增加,2009年全市制造业从业人员超过100 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近40%。2006-2009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贡献了全市GDP的49.3%,工业经济发展不仅支撑了全市经济较快增长,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城市化推进、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和居民增收,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了主导作用。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以临港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地位显著,2008-2009年全市重化工业规上产值分别为6367和609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71.6%和74.8%,利润分别贡献60.1%和74.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工业产值年均增速5.4个百分点。2009年,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257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同期生产增速5.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15.4%,创历史新高。据对纳入统计的426家高新技术企业调查,2009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4.87%,远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制造业企业15.42%的水平。目前,全市有209种工业产品销售量居全国同行业前三甲,其中135种产品居同行业首位。由于我市的文具、模具、注塑机、橱具行业在全国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因而,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橱具之都”。

(三)创新推进力度加大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8-2009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 动经费支出分别为76.4和82.6亿元,是2007年的1.22和1.32倍。环比增长22.1%和9.6%。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分别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0家,累计分别达到8家、135家。两创示范企业204家,截止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创新成效逐步显现,据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评价报告,宁波市入围中国城市综合能力评价50强,最具创新环境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三个单项分别居第7位、第7位和第12位。专利、品牌和标准战略实施进展较好。截止2009年,我市拥有驰名商标297个、中国名牌61个,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国家级品牌总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和全省首位。2008-2009年我市专利授权量2.57万件,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截止2009年底,我市共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5个,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比率达39%,已经和计划主持、参与制修订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共475项。

(四)产业集聚水平提升

工业产业布局由“低、小、散”向“园区化”、“集群化”转变。保税区获“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称号,保税区将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光电产业基地,宁波化工园区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电力、钢铁、造船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共形成近150个块状经济,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近90个,多年居浙江省首位,我市塑料机械、西服衬衣、模具产业、家用小电器、文具等5大产业集群 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服装、家电被省认定为现代产业集群的示范区。38个产业基地获得市级工业设计、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基地称号。

(五)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企业规模明显扩大。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6886万元,涌现出一批市场份额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83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达到8家,超10亿元企业76家,超亿元企业1300家。生产效率方面,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3万元/人,比2007年提高了17.7%。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截止2009年累计上市公司达到25家,在副省级城市中居于前列;许多过去的个体制、家族制民营企业也逐步转向合资、合作、股份制运作的模式,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制民营企业成为民营企业主体。

(六)节能减排成效较好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资源节约方面,组织实施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50个项目被纳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备选项目库。十一五”前四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2%,可完成“十一五”节能的80%,为“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排方面,北仑电厂脱硫、镇海电厂油改气和脱硫工程和一批污水管网和处理厂等重点项 目陆续投用,预计2009年万元GDP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4.5万吨和12.3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13.6%和42%。循环经济方面,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2008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1%,建成可再生资源回收工程回收网点94个,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五家。

可以说,过去的两年,我市工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值得充分肯定的。纵观全市的工业经济工作,我认为,我们始终注重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坚持把实现工业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我们始终不渝地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工业金融财政支持力度,主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二是坚持加快工业调结构促转型不动摇。大力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实施“5+5”产业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实施“低产田”改造,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三是坚持科学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促调”政策,科学调控工业产业方向和投资结构;同时,注重发挥投融资等市场机制作用。四是坚持狠抓作风建设不动摇。2008年7月以来全市开展了服务企业活动,广大机关干部下基层、进企业,送信心、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建立8718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增强发展信心。实践证明,不论形势多么严峻,道路多么难走,只要我们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不动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我市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从我市工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够高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我市工业由大变强,形成新优势,增强新活力,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力。

(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转型升级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转型升级的过程,转型升级必然贯穿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综观近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领先发展,部分新兴国家迅速崛起的历程,无一不是在10-30年时间里,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市“创业创新、走在前列”的根本途径。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宁波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创新制度,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活跃、开放度高的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从“轻小集加”向“重大群创”转变、从 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的历史性跨越。我市工业不仅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还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源泉。宁波市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关键是工业做出了贡献、走在了前列,实现了两个“半壁江山”,即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均超过5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今后,工业要继续发挥支柱作用,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参与国际和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力量,这些都必须通过工业转型升级来实现。

转型升级是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的长期任务。一要形成共识,进一步形成转型升级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主题的共识;形成转型升级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甚至是阵痛过程的共识;形成转型升级是经济增长应回归理性增长的共识。二要确立理念,牢固树立“阵痛”就是重生、磨难就是财富的理念,“有限空间无限发展、有限资源无限创造”的理念。三要把握原则,始终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原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的原则,“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互促共进”的原则,以及“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加快工业发展动力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产业结构由一般加工为主向高加工度、资本技术密集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型升级。

(二)切实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09年我市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按全部人口(含外来人口)计算,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国际产业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 达到五千到一万美元这个阶段,是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培育、营销体系、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的滞后。可以说,工业化过程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更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我市的企业大多成长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多数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弱,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逐渐显现。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信息进一步表明,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已发挥到了极致,需要来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以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而这,则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国际发展环境正发生一系列带有转折性、阶段性特征的新变化,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加快,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内区域性竞争日益激烈。无锡等城市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后劲强势,后发优势明显。我市如裹足不前,将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逼近”不进则退的不利局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既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应对各 种经济风险的根本之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所在。从历史角度看,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全球产业布局的“洗牌”过程:落后产能被淘汰,新型产业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我们要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利用资源、汇率等倒逼机制,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三、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抓好未来一段时期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要紧紧抓住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战略机遇,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方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以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突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努力推进产业集聚型、效益提升型、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两化融合型、品牌引领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宁波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主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按照“有限资源、重点突破,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优势”的原则,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以完善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为目标,积极改造提升一批重点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抓好实施九大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一段时期,石化、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九大优势产业仍 是支撑我市制造业增长的重要主体。我市要加快这些重点优势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明显增强,提升重点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再建我市重点优势产业的新优势。二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意设计、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在掌握产业核心专利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取得较大突破。加快发展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以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择优发展炼化一体化,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海洋高技术、生命健康长夜。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环节,在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支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为产业集聚区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四是推进产业链延伸,建立专业化分工体系。以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导向,以产业链为核心,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投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和提升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选择与其配套密切的关键协作企业的配套 技改项目予以扶持,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构建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专业化分工产业组织体系。五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要制定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导向目录和相关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加速推广各项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相关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名单。

(二)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块状经济是宁波工业发展的亮点,优势明显,但块状经济的传统性弱点同样明显:资源有机整合不够,企业产品同质化,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低、小、散,过度竞争的负面效应大,单位产出低等。我们要以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重要载体,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区、引领区和示范区。一是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基地,集中统筹安排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优先向基地内企业供地。严格产业项目准入制度,凡是新建、改建和迁建项目一律进特定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二是抓紧建立健全产业基地建设评价考核机制,对各地产业基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纳入对各地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以形成上下联手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完善产业基地的服务方向。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 服务,从单纯的减地价、提供政策优惠,向提供技术、品牌、信息、市场、融资扶持等公共服务转变,重点支持建立由政府主导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以及融资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公共支撑体系。四是实施区域品牌战略。依托产业基地,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推广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努力培育知名区域品牌。五是着力抓好宁波纺织服装和慈溪家电两大省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示范区主管部门要编制建设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品牌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思路,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示范区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等项目建设,对示范区建设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优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三)加快推进组织结构梯队优化

坚持“内外并举、育优引强、梯队推进、融合发展”的原则,培育发展“三个一批”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组织化水平。一是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制定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对于临港重化工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提高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抢抓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家新一轮产业规划布局调整的契机,建立专业的招商团队,以基地为载体,以构 建完善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属企业和市外大型民营企业等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设立生产、研发和营销基地,并在要素供给方面优先予以保障,促使其加快形成产业规模。二是发展一批“专精特新”行业龙头企业。选择一批在行业内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具有一定行业带动性的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制订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加快推动它们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发展,示范带动面上行业内其他企业发展。三是壮大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已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等范围内,选择一批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中小企业加以重点培育。通过进一步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指导,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

(四)加快推进动力机制转型升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掌握自主技术为核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两化融合。一是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继续大力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工作制订和树立品牌意识。着重抓好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速科技产业化。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逐年扩大技术改造扶 持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技术装备改造、工艺改进创新、产品水平提高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抓好技术改造滚动计划实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三是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继续实施“两创”示范企业工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和重要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四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产业基地为依托,以“5+5”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示范基地(园区)、企业和项目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五是形成创新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之外,还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市创新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高技术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六是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以团队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大力培养、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重点保障其住房、医疗、子女就学和进修深造等方面需求。建立继续教育机制,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快培养企业家队伍。

(五)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变

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要素供给的巨大变化,建立完善绿色发展机制、转变生产方式是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潜力,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建立“绿色”产业的引导机制。按照“改善存量、优先增量、选择重点、差别发展”的原则,制定鼓励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目录和相关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绿色”产业。按照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大力研究开发适用的各类绿色制造工艺和技术,并加速推广各项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积极帮助企业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地方和国家标准。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各机构,分行业、分产品制定统一的绿色产品采购标准,充分发挥政府绿色产品采购的推动作用,共同构建全社会绿色消费模式。二是建立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措施,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工作问责制。完善节能管理和能耗指标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评估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高排放投资项目。加强重点用能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加快推进能源监察、清洁生产审核、电平衡测试、节能诊断等各项节能措施。全面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深入开展节能示范项目 16 试点工作。大力加强节能技术交流合作,筹备建设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的产业化基地、中介服务基地、示范应用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三是建立落后产能的转移淘汰机制。根据我市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行业企业评估标准,科学设立劣势落后产业企业转移淘汰目录,分步骤、分层次地引导企业有序淘汰转移。对列为转移类产业的新建项目,原则上不予核准和备案。根据有序转移的实际情况,对转移企业搬迁进入宁波异地产业园区的,可进行适当的转移补助。对列为淘汰类产业,不允许该产业新建企业注册登记,通过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劳动保障等执法力度,相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停止生产,逐步淘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同志们,当前的形势仍然复杂和严峻,工业经济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任务繁重。我们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创新思维,为加快宁波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市长在市慈善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首届慈善大会,这是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慈善大会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努力推动全市慈善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慈善总会成立12年来,我市各级慈善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实践“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慈善宗旨,充分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扎实深入开展各项慈善工作,先后推出了“情暖万家”、“ 康复助医”、“ 朝阳助学”、“ 爱心助残”、“ 夕阳扶老”等品牌救助项目,累计接收捐款捐物3.4亿元,救助困难群众65万余人次,为倡导良好社会风尚、调节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中,全市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号召,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捐赠活动,先后募集捐款捐物8283余万元,并全部发往灾区,为灾区抗震救灾与自救重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中华慈善奖”、“省慈善奖”、“市慈善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各级慈善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与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获奖代表同志宣读了《倡议书》,希望获奖单位和代表再接再厉,继续为慈善事业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慈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切实增强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慈善事业是人类爱心的生动展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推进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央、省委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发展慈善事业列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发展慈善事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12月,总书记亲自接见中华慈善大会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做好慈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5月,我省召开首届慈善工作大会,书记就全面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快全省慈善事业发展讲了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市委书记同志也多次就全市慈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充分说明了中央和各级党委对慈善工作的重视。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慈善事业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维护稳定,发展经济,建设美丽城市”的总体思路,把慈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慈善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慈善事业的扶持、领导和指导,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省会慈善事业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不断加强各项慈善工作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动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壮大社会慈善力量。要鼓励建立健全各级民间慈善组织,积极扶持慈善公益类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对慈善类民间组织开展各类慈善活动给予必要的帮助,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要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和鼓励国家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学校学生等各阶层社会成员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壮大慈善工作队伍,提升队伍素质。要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延伸和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同时要着力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内部各项管理操作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升慈善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是多形式开展慈善募捐活动。要开发形式多样的慈善救助项目和慈善捐赠活动,积极争取境外慈善组织和慈善机构捐赠项目,募集更多的慈善资金,增强救助能力,扩大慈善事业覆盖面。重点支持各类扶贫济困、安老抚孤、助学助医等项目,打造有知名度的慈善品牌,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慈善事业。建立健全彩票公益金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组织实施彩票公益金救助项目,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三是不断扩大慈善救助范围。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在不断积累善款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项目,提高救助水平,使善款在解决困难群体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上发挥作用。要不断完善救助方式,坚持救急与救穷并重,物资救助和无偿服务并重的原则,建立完善资助反馈、绩效评价等制度,不断创新救助模式,推动救助工作规范化。要把慈善救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探索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提高慈善救助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

四是严格加强慈善资金管理。要建立和规范各级慈善总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户专账管理捐款,全过程监控慈善资金运作和去向,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及捐赠方要求,做到专款专用。对慈善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和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确保慈善资金投放利用实现最大化社会效益。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信息,严格保证广大群众特别是捐款者的知情权。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慈善资金的监管,保障运作安全。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慈善事业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资源,促进我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加大慈善事业的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慈善事业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要将慈善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合理配备人员及经费,保证各级慈善机构正常运转。

二是加大慈善事业的协调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不断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教育、文化、财政、新闻、税务、海关、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残联等其他部门和组织共同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协调机制。同时要建立慈善组织协作机制,形成政府协调机制与行业协作机制互补、政府行政功能与行业自治功能互动、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慈善组织管理格局。

三是加大慈善捐赠的激励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表彰制度,研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除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措施外,还要完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为慈善捐赠者提供更多优惠举措。

四是加大慈善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慈善宣传活动,宣传先进、树立典型、教育群众,增强慈善事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市慈善事业深入持续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慈善事业是一项高尚而光荣的事业,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迅速行动起来,加快推动省会慈善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维护稳定,发展经济,建设美丽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XX市长在全市工业推进大会上的讲话222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长在全市工业推进大会上的讲话22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建国市长在全市工业发展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张建国市长在全市工业发展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2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工业发展表彰大会,对去年以来在全市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优秀企业......

    优秀干部在市推进工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合集五篇]

    优秀干部在市推进工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志愿主任、书记,各位同志、企业家:刚才,X作了重要讲话,传达了全区及X市推进工业振兴大会精神,对我市工业振兴工作作了全面动员部署,深......

    县长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小结讲话

    孔海龙县长在全县工业大会上的小结讲话 (2008年5月29日)同志们: 2008年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全部完成,即将圆满结束。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对获得2007年十大优秀企......

    市长在烟草整顿大会上的讲话

    李亚华在全市卷烟市场整顿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救灾重建各项任务十分繁重的时刻,比照省会安排,特别邀请人大、政协的领导和法院、检察院的......

    市长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当前......

    市长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市长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尊敬的_部长、__副部长、_专员,同志们:刚才___专员宣读了省委的决定,_副部长和我们的老书记、老班长_部长都作了非常重要和热情洋溢的......

    市长在管理创新推进会讲话

    同志们:去年底,全市组织召开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今年3月、7月,我们又相继召开全市信访工作会议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市委全委会......

    李丽同志在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李丽同志在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3日) 同志们: 新春佳节刚过,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十二五"及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充分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