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秦书记讲话
壮大发展实力
加快转型升级
推动云南工业和信息化率先实现跨越发展
——在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秦光荣 书记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面对起伏多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旱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我们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道路。全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坚持“调结构、创特色、快发展、上水平”,成功遏制住了经济增长一度低迷下滑,有色、钢铁、化工等支柱产业一度面临极大压力的被动局面,新型工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是云南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时期,主要指标如期或超额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与效益快速提升。“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开展了重要工业产品储备和地产工业品促销,实行重点产业阶段性特殊电价扶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全省工业经济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工业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4.5%,比“十五”高6.1个百分点。
方米,共有1369户企业入驻。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2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到5068亿元,增长33%。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省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53.8:46.2调整为2011年的45.2:54.8;非烟工业占全省全部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62.7%提高到2011年的70.7%。支柱产业不断得到提升,继烟草、电力、有色、钢铁、化工等产业后,装备制造、煤炭增加值均突破百亿元成为工业支柱产业。中石油中缅油气管道及云南1000万吨/年炼化项目开工,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成效显现。实施大企业销售收入“倍增计划”和“双万亿工程”,推进资源整顿和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质量,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迈出新步伐,实施了武钢集团重组昆钢集团、中铝重组云铜集团、沈阳机床重组昆明机床公司、天威保变重组云变、哈电集团重组昆明电机厂等一系列战略重组行动,红塔、昆钢等8户大型企业进入全国500强。
(三)发展后劲与活力显著增强。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加快科技进步步伐,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与活力。一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94.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7
雄、大理等州市加大烟草整合力度,加快推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曲靖、红河、昭通、文山等州市立足资源优势,发展能源、有色金属加工业和煤化工,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向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延伸,促进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临沧、保山、丽江、普洱、德宏、西双版纳、怒江、迪庆等州市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注重发展糖、茶、胶等传统轻工业,加快推进非粮燃料乙醇等新能源、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2010年楚雄、大理、昭通3个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更加明显。五是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着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通信、互联网和3G网络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昆明区域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连接缅甸、老挝、越南等国的国际光纤网已经形成,全省光纤网总长度达到27万公里,5条出省光纤汇入国家8纵8横光网;电话用户达到2807万户,行政村实现电话“村村通”;宽带用户超过22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1584万户。全省广电传输网络整合加快,有线电视用户超过486万户,234万户完成数字化改造,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电子政务承载和应用能力大幅增强,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开展“无线城市”和“无线园区”试点,全力保障昆明新机场和轨道交通无线电频率需求,完成新版无线电台站数据库建
(五)要素保障与支撑能力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口岸和通关便利化建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加快推进;煤电油运、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融资担保等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园区科技孵化、产业承载、要素聚集能力全面提升,为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发展环境优化成效明显。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高度一致,全社会谋工业、抓工业、促工业的力度空前,工业经济发展氛围日趋浓厚。全省上下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律和态势的把握更加系统深入,促进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明显优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团结奋斗的结果,更饱含了全省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所有关心支持云南新型工业化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推动我省工业经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第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不停滞。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全省上下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工业经济协调有序科学发展。坚持着眼全局、整体谋划,注重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一、三产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对新型工业化的承载、支撑和保障作用。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推进,制定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决定》等总体政策文件,相继制定并实施12个重点行业五年行动计划,出台重点工作指导意见,加强行业指导和产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同时加强信息化、自主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等配套政策的制定落实,做到整体规划引领、系统有序推进。坚持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发挥龙头作用,按照优势优先、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实施“双万亿”工程,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基础管理,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了工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第四,必须坚持审时度势、综合施策不懈怠。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科学谋划,积极作为,综合施策,创造性地工作,研究出台了工业“双万亿”工程、节能降耗、园区及标准厂房建设、中小企业及非公经济“三创两到位”、工业人才队
难、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等多重因素叠加,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就我省而言,影响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结构看,我省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除烟草、冶金、电力行业外,其余行业实力较弱。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潜力型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医药、光电子、信息及生物化工等高技术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二是环境资源约束增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目前我省产业仍主要以钢铁、有色、火电、化工、建材、炼焦等资源型、能耗高的产业为主,对资源依赖大、消耗能源多,除烟草外,医药、农特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低能耗、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类产业较弱,短期内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装备水平偏低。“十一五”末,我省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17.1%拥有研发机构,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工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落后,目前全省工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3%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仅占9%左右,高新技术产品仅占工业品总量的7%左右。四是工业要素瓶颈制约仍未打破。近年来,由于缺煤少水,导致我省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部分企业已停产或半停产。同时,由于银根紧
1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是云南多年积蓄的发展潜力开始逐步释放。“十一五”以来,我省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向家坝、糯扎渡、金安桥等一批水电站将陆续投产发电,在贡献经济总量的同时,必将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为实现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经济秩序与规则正在形成,生产要素跨区域加速流动与重新组合,传统地区、行业格局开始重新“洗牌”,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未来发展制高点,这为云南突破原来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在未来发展格局中抢占有利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跨越发展的思想,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创新思路,拓展内涵,加快推进云南新型工业化进程 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跨越,重点在加快。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科学谋划云南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抉择,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进一步强化不进则退、慢进就是退的忧患意识,立赶超之志,鼓奋进之气,创跨越之业,努力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
3来壮大经济实力,培育主导税源,扩大社会就业,保障改善民生。所以,要进一步深化对“工业强省”战略的认识,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云南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坚持“工业兴省、工业富省”,牢固树立一切要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一切要围绕工业经济发展、一切要保障工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坚持以发展促团结,以发展促和谐。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实现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是我省是实现“三个发展”和“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云南经济社会能否实现跨越发展,重点看工业,关键看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在工业。云南“快在工业,慢也在工业”,这是我们要充分把握的省情之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仍然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省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劳动力充裕。随着调结构、转方式的深入开展,工业发展仍然具有旺盛的活力和广阔的前景。全省上下一定要进一步明确我省“工业兴则经济兴”的发展特征,坚持把“工业强省”作为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第一战略,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把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抓手,全力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5然选择。全省工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都要用新思路、新视野、新举措、新模式,科学谋划未来工业发展之路,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上,力求好中求快,真正促进云南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的关系。目前我省不少地方工业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经济规模将继续扩张,但这种扩张并不等于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从一定程度上说,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正是云南与沿海经济带差距越拉越大的根本原因,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投入资源、扩大规模的外廷式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了。发展云南工业需要依托资源优势,但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挖资源、卖资源,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技术进步,突出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在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同时,不断提高工业的生产集中度和资源加工度,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和循环型方式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巩固提高重化工业、努力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加快发展轻工业,向“精深重工”和“高效轻工”的方向发展,积极促进工业结构从资源型向加工型升级。
三是突出重点与协调发展的关系。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工业化早期,更多的生产要素会向少数特定地区聚集,形
7产要素,参与我省的工业经济建设,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升云南工业的发展水平。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
四、明确任务,加快推进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加快推进云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历史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们肩上。全省各级领导必须把工作精力最大限度地向工业集中,增强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谋定而动,扎实工作。“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云南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发展的龙头,也是我省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快。因此,“十二五”期间,三次产业发展的重点仍要放在工业上,仍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扩大总量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一要加大工业投入,保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这也是云南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靠项目、靠产业。二要明确投资方向,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配套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充分激活民间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烟草、电力、冶金、石化、医药、食品制造等产业。三要抓好重大项目,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9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只手”的作用。大力发展轻工业,依托生物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纺织、家具、宝石加工、日用化工等产业。优化提升重工业,充分发挥电力优势和矿产业基础优势,提高矿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和电力在重工业中的比重,着力发展矿电结合以增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以提高工业整体素质,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光电子、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配套产业,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装备、大型工件、原材料、配套产品和服务。把烟草、电力、有色金属、光电子、大型铁路养护设备、轻型货车、空港物流装备、绿色食品等打造为全国性产业基地。
(三)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云南工业协调发展。围绕把云南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给予云南差别化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作用,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把云南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面向印度洋沿岸市场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选择一批产业基地,加大政策、资金、生产要素等的支持保障力度,使之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
1品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升级,这是一个物质资源消耗逐渐减少,知识性生产要素贡献不断提高的过程,创新在实现这个过程的转变中起着主导作用。提升我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以加快技术改造为途径,技术创新为支撑,提升质量、发展品牌为中心环节,大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要围绕有色、化工、烟草及配套、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大力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加工的层次和深度,促进产业技术升级;鼓励产学研结合共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有选择地推进自主创新,突破产业、产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要指导工业企业深入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活动,建立完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软实力的培育,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云南工业低碳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
3加工业为重点,力争通过5年努力,培育100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其中100户左右进入大企业行列。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提高与大企业间协作配套水平。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云南工业开放发展。专业化分工是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源泉,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大小,市场大小又取决于运输的条件。云南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联泛珠三角区域,外接东南亚、南亚、西亚经济区域,发展潜力无限。要紧紧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积极研究珠三角,学习珠三角,跟进珠三角,努力实现与珠三角的观念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以更大的气魄、更硬的措施,营造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要紧盯珠三角,瞄准东南亚、南亚、西亚,放眼全世界,进一步扩大开放,招更多的商,招更大的商,招更好的
第二篇:云南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李省长讲话
做优做强产业园区 全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在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李纪恒 省长
一、立足全局,深刻认识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产业园区是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模式。世界上最早的产业园区是200年前诞生的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工业园区。稍后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则是德国也是世界著名的重化工工业园区。进入20世纪,伴随着新一轮工业化浪潮的兴起,多种类型的产业园区有如雨后春笋遍地丛生。“二战”以后,日本兴办了4600个左右的工业园区,容纳了10余万家企业,大大加快了日本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推进了日本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带动了日本迅速崛起。美国的硅各、英国的剑桥高技术区、韩国的大德科学城、台湾的新竹工业园、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超级走廊、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技术园、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世界著名产业园区。从1979年设立蛇口工业区算起,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现在,凡是产业园区集中的地方,就是工业化进程最快,工业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一个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标志的工业化浪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关键时期。加快产业园区支展,对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发展产业园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重要抓手。产业园区联结城市、农村,带动三次产业。以园区聚企业,以企业兴产业,以开发促发展,不仅培育壮大产业经济,还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第二,发展产业园区,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发展产业园区,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和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第三,发展产业园区,是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园区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建设产业园区,有利于企业集聚和生产要素集中,促进企业问分工协作和产业链延伸,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支撑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第四,发展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园区经济是开放经济,在区域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建设产业园区,能整合更多的资源,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第五,发展产业园区,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要求。通过产业园区,既能有效避免企业分散布点、大量占地,防止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又能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企业专业化生产、服务社会化协作、资源循环化利用、资本市场化运作,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从1992年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曲靖经开区等园区开始建设以来,经过近20年的持续推动,我省产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截止2011年底,全省产业园区已发展到119个,其中,国家级园区6个(含3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40个(2012年新批准15个)。40个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323.7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87.35平方公里。2011年,全省全部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31.8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530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0.5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48%、工业销售收入的70.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76%。在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地方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总体滞后。一是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滇中地区集中了全省40%以上的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40个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的82.9%和85.1%。2010年,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仅有3家,比江苏少16家,比浙江少14家,比江西少5家;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比江苏少98家,比福建少83家,比浙江少76家;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工业园区只有8家,比江西少26家,比四川少27家。二是发展层次不高。一些产业园区规划水平不高、产业定位不明晰、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同构化趋势明显、产业链体系较为薄弱、投资强度小、整体效益偏低。三是外向度不高,多数产业园区以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出口加工区、内陆港、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滞后。四是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有待完善,产业园区内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比较滞后,成为招商引资的一个短板。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层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产业园区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够有力。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光荣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加强产业园区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产业园区发展目标任务。
二、抢抓机遇,做优做强产业园区,全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当前,我省产业园区发展面临五大机遇:一是桥头堡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务院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文件明确提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云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口岸物流基地发展保税物流,等等。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为我省推进产业园区扩区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三是国际国内产业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为我省更加有效地开展园区招商提供了重大机遇。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我省依托园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五是建设出境出省大通道,为我省优化园区布局、发展通道经济提供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我们依托交通枢纽、节点和大通道,有序推进园区扩区调位,新布局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园区,优化生产力布局。我们要紧紧抓住、牢牢把握、用足用好这些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园区发展“千百亿工程”,做优做强一批园区,全力推动我省产业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具体实践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在提升产业园区发展层次上取得突破。一要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对拥有特色资源优势和大型骨干企业的地区,要依托特色资源和大企业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型产业园区;对产业基础好、在产业链上同类企业集聚较多的地区,要发展专业配套协作型产业园区;对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基础、多种相关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要选择发展关联合作型产业园区。要根据各地实际,积极发展出口加工贸易园区、现代物流园区、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和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类型园区。二要科学定位园区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根据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园区的产业特色和定位。产业园区规划要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相协调。要尽可能依托城镇办产业园区,使产业发展与现代交通、物流相配套,把产业园区建成产业聚集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三要推动产业集聚。要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产业园区集中,除不宜集中的高危行业外,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入产业园区;已在产业园区外取得土地审批,尚未征用土地和动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应将其用地调到产业园区内进行建设。要突出园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沿产业链方向整合集聚相关企业,形成龙头带动、配套协作的园区发展格局。四要重点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省里将建立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烟草及配套、钢铁、有色、稀贵金属、装备制造、磷煤化工、建筑建材、石油炼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农特产品加工、珠宝玉石加工、家具家居、食品饮料、保税物流等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各州市、县市区也要加大对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
第二,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在产业园区规范化管理上取得突破。一要理顺管理体制。要给身份,各级政府应明确园区管理机构,明确机构级别、内部设置和管理职能,将工业园区管委会纳入编制管理。要给权限,政策上放权、工作上放手,财税上放活,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的主体作用,让园区真正实现“封闭式管理、市场化运作、独立式运行”。省级工业园区享有省级工业项目审批权,赋予园区在规划、投入、收益、人财物和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对省级工业园区实行财税独立核算,实行“蓄水养鱼”。要抓紧制定出台《云南省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园区建设管理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二要完善考评体系。对全省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考核。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考评由省工信委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参加,组织实施。各州市负责组织对省级以下产业园区的考核管理。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考核情况,与园区领导班子待遇挂钩,与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使用挂钩,与园区管委会机构级别确定和调整挂钩,与园区提档升级挂钩。三要推行园区实体化运作。园区管委会要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手段建设和发展产业园区,不断提高园区市场化经营运作水平。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和成都高新区实体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各地园区可探索成立投资开发公司,以独立法人的形式代表园区管委会行使资产经营管理权,享有园区土地一级开发权。
第三,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园区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园区经济就是开放型、开发型经济,必须以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园区大开发、大发展。一要创新招商方式。变“单一项目招商”为“链条整体招商”,既注重引进龙头骨干企业,也注重引进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带动、辐射效应。坚持社会招商、以商招商、政府招商并重,充分利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大力推行龙头企业招商、商会招商、企业家招商,积极探索代理招商、中介招商、定向招商。积极探索以行业协会或企业为主体进行园区开发,大力支持沿海地区和有经济实力地区在我省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鼓励支持大企业(集团)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业园区创办“园中园”。二要突出引大引强。盯住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民企、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尤其是要集中力量引进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旗舰型企业和重大项目,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带动园区主导产业的突破发展、跨越发展。三要提高引资质量。既要加快引进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又要积极承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研发机构和国际外包服务业转移。一些产业园区,要强化定向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特定区域的国内外大企业入园发展。
第四,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在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上取得突破。产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理应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一要加强土地管理。坚持集约发展、科学发展,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高力度管理的要求规划、建设、管理好各类产业园区。在土地管理方面,要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批准;必须严格用途管制,严禁以工业用地为名搞商业地产项目;必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特别要用足用活国家给予云南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推进园区向适建低丘缓坡地布局;必须尽力保障产业园区发展用地。要继续抓好标准厂房建设。二要加强环境管理。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严格环境影响评估,凡不符合园区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和进入。要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共同治理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推进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循环经济企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低碳发展。
第五,要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在构建产业园区服务保障体系上取得突破。一要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抓好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治污、绿化、通信、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交通、城建、环保、供水、供气、供电、通信、教育、医疗、商业、物流、公租房、经适房等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投资要优先向园区安排,推动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城市化、城市发展生态化园林化。二要加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类服务机构,引进各类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园区内企业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加强园区的横向沟通与合作,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产业园区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三要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内陆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积极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切实提高通关能力,努力为企业便捷、低成本通关创造条件。推动产业园区内部的生产型物流体系建设,降低资金占用和生产成本,提高入园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三、强力支持,努力营造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业突破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产业园区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和管理,配强配齐配优园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面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工信委作为全省产业园区工作的牵头服务部门,要研究提出全省产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全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运行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统计考核等工作。省级发改、科技、财政、人保、国土、环保、住建、农业、林业、水利、商务、统计、招商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形成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合力。
第二,要强化政策支持。要认真梳理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政策落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要加强政策创新,尤其要在园区用地、财税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探索创新,从政策层面解决发展难题。要强化财税支持,自2012年起,5年内省级工业园区内新增税收,依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应上缴省级财政部分,留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的产业和园区,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政策,必要时实行“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做到政策配套,助推发展。第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园区领导班子建设,选配懂经济、会管理、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充实园区管理层,将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选派到园区工作第一线。要不拘一格,以前瞻、开放、包容的眼光,面向全省甚至国内外招聘懂产业规划、懂企业管理、懂招商引资、懂法律法规的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对重要产业,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技术领军人物和研发团队,增强科技和智力支撑。要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培训,为企业的落地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篇:秦光荣在云南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秦光荣在云南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中央决定由我接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衷心感谢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衷心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衷心感谢中央给我一个宝贵的机会,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云南人民服务、为云南发展尽职。
恩培同志为云南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恩培同志自2001年10月担任云南省委书记以来,政治坚定,政策水平高,领导能力强,思想解放,作风扎实,联系群众,始终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在云南工作的十年,是全省上下抢抓机遇、积极进取的十年,是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励精图治的十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十年,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恩培同志对云南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与云南广大干部结下了浓厚的友谊。他为云南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在心。
云南对我恩重如山
我到云南工作已经十二年多,在这十二年多的时间里,云南的青山绿水拓展了我的视野,启迪了我的灵感;云南的人文历史开发了我的思考,坚定了我的信心;云南的发展丰富了我的思想,陶冶了我的人生。同时,云岭大地给了我报效国家、回报人民的广阔舞台;组织和同志们给了我无私的信任和支持;云南的父
老乡亲给了我滋养和力量。云南对我恩重如山。走上新的岗位,唯有更加恪尽职守、不懈努力、俯首为民,决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今天,我接过“接力棒”,作为云南省委新一任班长,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但也充满了信心。这信心来源于中央对云南省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云南提出了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领导对云南改革发展有一系列明确指示;这信心来源于历届省委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制定了符合中央要求,切合云南实际,体现民心民意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和工作举措;这信心来源于各族干部群众对省委的充分信任、支持和殷切期盼。
我将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云南省正处在全面实施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转型升级期、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发展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紧密团结和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继往开来不动摇,科学发展不转向,励精图治不懈怠,开拓奋进不僵化,致力于打基础、虑长远、谋全局,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夯实云南跨越发展的基础;致力于兴产业、建支柱、增活力,顺应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强云南科学发展的实力;致力于抓改革、促开放、求效益,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提升云南统筹发展的层次;致力于解民忧、重民生、建和谐,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丰富云南和谐发展的内涵;致力于凝心志、聚合力、树形象,顺应广大党员的新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以实际工作表现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以实际成效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建设云南更加和谐美好的明天
当前,要切实抓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全面实现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要继续做好州市党委的换届工作,选好配齐政治素质过硬、领导坚强有力的州市班子;要做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写出一个凝聚党心民心的好报告,按中央的要求,选好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省委领导班子。
同志们,中央对云南的发展寄予厚望,全省各族人民对我们的工作充满期待。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团结和依靠全省4600多万各族人民,充分发挥省委的集体智慧,充分团结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班子,充分集中民智民意,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七彩云南更加美好的明天,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动员讲话秦书记
在全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秦国英
(2014年3月20日)
同志们:
根据市委、县委要求,我们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经镇党委研究并报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组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特别是县委王兵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我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
为了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县委专门派出督导组进行督促指导。3月11日,联系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包乡领导县委常委政法委程俊斌书记到所包点大南庄村召开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3月12日,又组织镇领导班子召开了座谈会。今天,县委督导组同志又专程前来进行指导。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由我给大家作动员部署。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2013年6月18日,中央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就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思想动员和全面部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今年是换届选举后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大家向群众交卷的冲刺之年,前段时间包村干部结合所包村的情况入村进行了调研并和大家一起敲定了今年的目标任务。通过梳理汇总,我镇今年共从农业、林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铺排了 项重点工程。可以说,当前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非常繁重,需要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潮中率先垂范、奋勇争先。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尽职尽责办好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为实现“美丽芹泉、和谐芹泉、幸福芹泉”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学习中,每个支部的每个环节要把握好、规定动作要完成、自选动作要实用,真正达到真学、真懂、真用。
二、严格要求,把握重点,明确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
要求
给大家下发的《实施方案》已经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范围对象、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作了明确安排,希望大家严格遵照落实。
一是按要求活动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四句话,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照镜子”,主要是对照党章、查找差距;“正衣冠”,主要是正视问题、改正缺点;“洗洗澡”,主要是听取意见、自我批评、相互批评;“治治病”,主要是对症下药、治病救人。这四句话,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概括起来就是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结合我镇的实际,核心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引导农民增收问题、如何处理好核桃树管理问题、如何处理好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如何打造好生态养生乡镇问题、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将其贯彻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争取做到边学边改。
二是按任务落实好。第一个任务就是着力解决干部的作风问题。在部分党员干部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们在这次活动中要一个一个地对照,一条一条地查摆,一项一项地整改。第二个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要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等。如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差等。通过这次活动,各村就要把实际工作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
来,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求解民忧办实事。第三个任务就是要解决班子、队伍的问题。按六簿六制度的要求,把抓班子、带队伍与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组织建设,提升服务群众的功能和水平;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充分调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三是按环节把握好。第一个环节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这一环节是基础。第二个环节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一环节是关键。第三个环节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这一环节是根本。
王书记在动员讲话中要求我们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就是要求我们深入基层、带着真诚到农村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积极性,欢迎群众提意见,切实找准“四风”问题,找准脱离群众的问题,找准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村、各机关支部书记也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结合本村、本单位的实际,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精心组织,率先垂范,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限,绝不当“甩手掌柜”,真正当好标杆,以身作则,树好典型,办好实事,使查摆出的问题能得到解决。
三、精心组织,严格指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一要组织到位。各村支部书记是本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和组织者,对本次教育实践活动要负总责,要把开展好此次活动
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镇党委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二要宣传到位。各村、各机关要利用喇叭、黑板报、召开各种会议等形式,从群众的视角出发,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宣传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要指导到位。全镇共抽调30名指导员深入各支部进行指导,从动员部署到三个环节的稳步推进,特别是必学的科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环环紧扣,结合护林防火、环境整治、信访维稳、产业发展等诸项工作指导到位。
四要措施到位。今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最为关键的一年,要切实做到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科学部署,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放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安排,同上级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把握好活动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都能紧贴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努力把活动成效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志们,开展好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重在落实,贵在扎实。我们一定要按照要求,在县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坚定信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谢谢大家!
第五篇:县委书记在全县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全县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刚刚召开了外派招商干部培训动员大会,下午,紧接着召开全县工业发展大会。这两项工作是紧密相联的。外派干部招商,招来项目干什么,重点是招工业项目,发展工业。这次全县工业发展大会,也是十多年来我县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工业经济专题会议。会议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认清形势,加压奋进,拉开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序幕,推动潢川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刚才,国平同志总结了工业发展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下步工业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华英、金星、黄国等7个企业负责人作了大会典型发言,总体上这些企业不管规模大小、贡献多少,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民营工业企业。通过它们,我们既看到了潢川未来工业发展的希望,同时也感到潢川工业发展的任务艰巨。下面,围绕推进工业强县这个主题,我再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以更宽的视野把握工业强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财税、就业的重要来源,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把发展工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首要任务。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看工业化程度。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推进工业强县,关键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工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无工不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无工不富”的口号早在八十年代就已提出。纵观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无一例外靠工业化的强力支撑。它们的发展历程表明,哪个地区最先、最快、最深入地推进工业化,哪个地区就在发展上居于领先地位;反之,忽视、延误了工业化进程,就发展得慢,就贫穷落后。应该说近年来,我县发展工业的力度不断加大,规模工业企业群体日益扩大,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明显增强,成为全省8个食品工业强县之一。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县仍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200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1.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5个百分点;大个头企业较少,特别是规模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等重要指标在全市、全省排名靠后;同时还存在着结构不优、链条不长、层次不高、品牌不响、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目前看,工业经济是我县县域经济名副其实的“短板”和第一弱项,必须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要求去抓好工业发展。
其次,要深刻认识到工业化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工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抓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工业,离开了工业化来谈科学发展、富民强县都是空谈。我们县地下无矿产、地上无资源,传统农区的县情,决定了我们更应该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不放松,走好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区工业化的发展路子。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农区工业化,工业化不仅大大提升经济总量,还会大大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华英集团一头连着农户,一头伸向市场,直接带动解决了近1万人就业问题,使潢川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工业化过程就是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工厂,受到社会化大生产的洗礼过程,也是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大力发展工业,可以有效地培植税源与财源,极大地增加就业岗位,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强县富民创造条件,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财力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基础。因此,推进工业强县就是推进科学发展,工业化道路就是强县富民之路,就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工业强县之路。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推进工业强县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凡是经济实力强、发展快的地方,都有强大的工业经济作支撑,都是靠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来拉动。省市县域经济大会之后,我们组织部分领导干部到平舆、罗山、淮滨、息县、光山等县考察学习,看了之后,大家对这些兄弟县近两年来工业发展速度快、力度大、效果好都感到强烈震憾。大家都知道,这些县过去工业基础薄弱,有的甚至是工业空白县,但近年来它们在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规模企业培植等方面行动快、力度大、成效明显,特别是它们各级各部门发展工业的强烈意识,敢抓、会抓、真抓工业的气魄,给了我们新的很大启发。像平舆县在短短的时间内,征用了2000多亩土地,解决了用地矛盾和失地农民生活就业的问题,迅速建设了工业园区,而且没有因为发展工业征地而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这些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河南省不沿边、不临海、缺资源的边缘小县——沁阳市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跻身全省十强县,关键在于抓住了工业、突出了工业、突破了工业,它们靠打造全国最大的电动车产业带、玻璃钢产业带、造纸机械产业带,2007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73.2亿元、利税62亿元,相当于整个信阳市的54%和130%。该市所辖9个乡镇税收个个超过千万元,全市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70家,纳税额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沁阳现象、沁阳奇迹、沁阳速度”。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无法壮大实力、提升竞争力,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潢川经济欠发达的根源在于工业基础的薄弱,推动潢川经济腾飞必须靠工业突破,靠工业支撑。
二、明确目标,以更大的力度加速工业强县
潢川如何实现后发赶超、建设工业强县,关键核心在于立足潢川实际,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谋划工业要有大气魄、大手笔,发展工业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建设工业要有大作为、大突破。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于把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新企业做多、死企业做活,培育一批核心龙头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确立潢川新兴工业强县地位。
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工业强县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大规模、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着力打造发展载体,壮大工业支撑,走出一条具有潢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具体目标:到“十一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数达到100家以上,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3家,过亿元的企业达15家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具体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是培骨干,壮龙头,强化工业支撑。
工业化时代,以什么论英雄?关键要看你这个地区有多少企业,特别是有多少真正素质高、有实力的骨干企业。美国和日本没有162家和67家世界500强企业,他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强大的实力。我省的漯河市,在一个双汇大集团的带动下,盘活了整个漯河经济。我们说青岛经济实力强,强就强在他拥有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就我们潢川而言,之所以在全省还有一席之地和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两次在全省县域经济大会上作典型发言,进行经验书面交流,作为参观点,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我们拥有一个享誉中外的世界鸭王——华英集团。但是,我们拥有的大企业、骨干企业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品质上讲都还称不上真正有实力。所以要赢得工业优势,必须在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上下功夫,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支撑力强、成长性快、科技含量高的骨干企业群体。为此,县里已筛选了10家重点企业和10家高成长性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并实行动态管理。一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工业旗舰。引进战略投资者,是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最直接、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也是推动我县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首要选择。特别是围绕华英上市和潢纺资产重组,要敢于善于吸引战略投资者,与他们合资合作,让他们参股、控股甚至整体收购,借助外力激活自身、壮大自身、发展自身。二要大力抓好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优化升级。目前,全县企业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高科技、高利税项目几乎没有。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主动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努力提高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三要大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企业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体现在企业管理上。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关注管理、钻研管理,建立现代管理企业管理制度。但我们的一些企业,仍然停留在家庭式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模式上,父子兵、血缘情,依靠三亲六戚搞管理,不懂技术,不懂经营,不懂创新,这种模式、这种机制无法适应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更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四川新希望集团的前身就是一个由刘氏四兄弟创办的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他们最终选择走向了现代企业制度,并迅速成为全国500强企业之一,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各企业主一定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学习同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把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四要大力实施名企名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品牌就是质量、效益,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一说到创品牌,大家可能显得信心不足,似乎品牌高不可攀,总是说我们的企业小,科技含量不高,不可能创造出名牌。其实,打造品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是要以一品为主,突出主业,突出主打产品,专心致志把它做优做强。在国际企业界流传这么一句话,专注是金。日本有一家只有7个人的企业,其产品产品特别“专一”,就是我们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哨子。可大家千万别小看这小玩意儿,一年竟创造了7000万元的利润。为了生产哨子,他们聘用了300多名专家研究哨子,最贵的哨子卖到2万美元一个。在世界杯足球赛上,所有裁判用的哨子都是出自该厂。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的哨子种类达上千种,有给美国警察生产的专用哨子,还有给家庭宠物狗生产的无声哨子,世界著名的马戏团大多使用该厂生产的无声哨子,可以说,哨子让他们给做绝了。这个事例很值得大家在争创品牌上参考和借鉴,也说明在打造品牌上潜力很大、发展空间很大。像我们黄国粮业的水磨糯米粉产品,在做成“省标”的同时,又瞄准了“国标”。二是强产业,拉链条,打造工业集群。
集群式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县已形成鸭、花、猪、水产、羽毛及粮油加工六大特色产业,这是我们的一大比较优势,也是我们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但这些产业仍存在整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善、联动效应差的问题,尤其是猪产业、花木产业在深加工上还是空白,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一要发挥好龙头辐射带动作用。每个特色产业都要筛选出1—3家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培育,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中小企业搞好配套协作,加速相关企业聚集,强化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要发挥好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一方面积极探索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着力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应用、信息服务、人员培训、质量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五大公共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集中现有资金和政策资源,用于支持一批重点产业集群的公共平台建设。三要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协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县也先后成立了花木、生猪、水产、羽毛等协会组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靠“单打独斗、小打小闹”已经形不成气候,像我们的花木、羽毛等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可能。上个月中旬,中央七台《每日农经》栏目,播放了一个乡的羽饰品加工企业,可介绍的不是我们潢川的张集,而是漯河市的一个乡。我们的羽饰品加工业虽然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规格、标准还比较低,企业之间比较松散,应该增强危机感。要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资源整合、开拓市场、企业维权等方面的作用,避免盲目竞争、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形成众多企业团结发展的整体合力。三是上项目,建园区,增强工业后劲。
工业发展快慢,重大项目是关键,园区是载体、平台。有没有一批立县强县的重大工业项目,直接影响着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成败;能不能依托园区,引进大的工业项目、好的工业项目,不仅检验着一个地方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一个领导班子领导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我们要不断强化项目意识,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园区,谋求工业大发展。一要招商引资上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这个中心的中心、重点的重点,是加速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围绕资源和比较优势,高起点策划,高水平包装,推出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对全县发展具有较大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另一方面,要在食品、电力、医药、纺织、建材、能源等主导产业上下功夫,通过大力推介引进、项目产业对接,争取上马一批有利于增强我县发展后劲的龙头项目。二要全力以赴抓项目。对“十一五”期间排出的50个重点工业项目,特别是近期排出的重点招商工业项目,实行“四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处级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体现“四个快”,即:快签约、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集中力量抓项目、上项目、建项目,迅速转化为现实的工业生产力。对有线索的工业招商项目,将由县处级领导干部带队,加大洽谈力度。三要围绕项目建园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早已被科学发展所淘汰。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工业合理布局,建好园区是基础前提。我们必须按照市场化、集约化、特色化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配套。华英工业园要重点围绕食品工业园的定位做文章,民营工业园要重点围绕商贸物流谋突破,对入园项目不仅要注重规模,更要注重是否与园区特色相匹配,是否与现有企业相配套成体系,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能不能形成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华英工业园要全面加快开发建设进程,园区内的路网架构要尽快形成,加快建成一批标准化厂房,力争年年都要有大变化,三年整体上规模。四是抓民营,带非公,培育工业增长点。
民营工业是我县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存在薄弱环节。我县工业发展的最大差距,就是民营工业发展特别是规模民营工业发展不够快不够好的问题。浙江民营经济占了整个经济总量的65%,其中温州、台州的占比高达90%,而我县民营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在全市八县二区中尽管相对较高,也只有54.6%,也就是一半多一点,差距非常明显。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放心、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一要在发展领域上实行“非禁即入”。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二要在发展环境上实行“有错即纠”。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减少和规范各类检查,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发展环境。三要在发展政策上实行“有需即帮”。要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只要我们再加一把力、再升一点温,给创业者和民营企业家多一点阳光、多一点空气、多一点雨露、多一点养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的热情就会高涨,创业的动力就会更强。四要在发展成果上实行“有功即奖”。要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自立、自强、自信,敢于闯新路,善于创大业。对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鼓励和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光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光荣的良好风尚。这次会议出台了发展工业的具体意见,成立了几个协调组,希望这些部门能够真正为民营企业家、为非公经济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用真情、真心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敬企业家、人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把民营企业家当成上帝、当成亲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从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做起,为我们的纳税人搞好服务,当好公仆。三、营造氛围,以更实的举措推进工业强县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搞好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把县委、县政府加强工业、发展工业、振兴工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体现在发展成效上。
一要强化领导,提高领导工业的能力。现在,县里已经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业经济领导小组,代表县委、县政府负责全县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研究工业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县四套班子领导要按照联系企业责任制的分工,经常深入所联系的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主动对接,主动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各乡镇、办事处、园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发展工业经济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辖区内工业发展负总责,“一把手”不抓工业就是失职,抓不好工业就是不称职。其它各相关部门也要从自身职能出发,找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形成全县上上下下重视工业、方方面面关心工业、齐心协力发展工业的良好局面。
二要优化环境,增强服务工业的合力。各部门、各单位要想企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急,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把为企业服务的好坏作为领导干部是否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熟悉工业经济,善于把握宏观发展走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熟悉国土、税收、金融等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提高运用政策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各执纪执法部门要服从潢川发展大局,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竭力主动为企业多办实事、好事,对企业正常经营生产不干预,对自己该办的事不失职,对企业希望办的事不推诿、不扯皮,对政策法规不明确的事善于灵活变通。县纪委、监察局、优化办要加大督查力度,对违反“五禁止”、“十不准”和“企业25天宁静工作日”的,对企业正当合理需求拖着不办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直接帮助企业办理有关手续,具体由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把关,一个环节都不能耽误、拖延,主动接受企业监督。县纪委每个季度要组织一次由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行风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第二季度的结果最迟在7月中旬公布。各企业也要加强对我们政府部门工作的监督,对服务不到位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要大胆投诉、举报,一经查实,绝不姑息迁就,严肃处理,让企业家有更多的精力来抓好生产、抓好发展。
三要破解难题,减少发展工业的阻力。要发展就会有阻力。当前,要着力破解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投入问题。目前,我县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成长型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发展壮大。要广辟投资渠道,增加工业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拿出必要财力,设立工业发展基金,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等,支持重点企业和成长性企业的项目建设。切实加强银企协调,广泛开展银企合作,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多渠道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土地问题。土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载体。县征地工作领导小组要广开地源,搞好运作,加大土地储备力度。要突出重点,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在用地上要优先保证。要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增加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三是人才问题。推进工业化需要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企业家队伍,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名牌战略等都需要人才和智力支撑。要加大对民营企业主的培训力度,帮助其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其转变经营理念,变革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成长壮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四要落实政策,激发支持工业的动力。今天,会议出台的几个配套文件,是县委、县政府和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讨论后制定的,也是近年来发展工业各项政策的集成与提升,对加快我县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导向激励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该落实的措施要坚决落实,该投入的资金都要确保投入,该兑现的奖励要及时兑现,该解决的问题要限期解决。特别是不少政策都是直接针对企业的,目的是激发企业作为工业发展主体的活力,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要说了算、定了办,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决不能“失信于企”。通过落实政策,在全社会倡树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学习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家在建设工业强县中的独特作用。对为潢川工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企业,要颁发“绿卡”,在潢川不接受任何非正式的所谓“检查指导”。
今天全县有50多家规模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应当肯定,当前我县绝大部分企业家进取精神、发展意识都是非常强的,但在加大投入、资本运作等方面,也存在着不敢搞大投入、上大项目,有的甚至满足于现状,不愿求大发展的问题。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关键是我们企业家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你们既要对企业负责,还要对潢川经济社会发展尽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潢川人民作出你们最大的贡献。因此,大家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始终保持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精神,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不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我们相信,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有决心、有能力成为潢川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有功之臣,我们期待着你们创造更好更大的业绩,回报潢川、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同志们,潢川建设工业强县任重道远、前途光明。希望大家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把工业发展抓紧抓实,努力形成全县“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良好氛围,以工业发展的新突破铸造工业经济的新辉煌,为加快潢川崛起、建设中等城市奠定坚实的工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