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云县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园肉牛产业化项目建设
云南云县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园肉牛产
业化项目建设
可行研究报告
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编制
2012年3月26日
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1.1项目提要………………………………………………..1
1.2项目报告编制依据………………………………………3
1.3综合评价及论证结论…………………………………..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重要性…………………………………5
2.1项目建设背景……………………………………………5
2.2临沧市云县肉牛生产现状……………………………..5
2.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4
4.1市场分析………………………………………………14
4.2产品生产销售方案……………………………………18
4.3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19
第五章项目区选择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9
5.1项目区选择和现状……………………………………19
5.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21
第六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22
6.1指导思想………………………………………………22
6.2遵循原则………………………………………………23
6.3发展目标………………………………………………24
6.4发展模式………………………………………………25
第七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技术方…………………….25
7.1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26
7.2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26
7.3环境分析及防治对策………………………………….31
第八章项目概算及资金筹措……………………………….33
8.1投资概算………………………………………………33
8.2资金筹措………………………………………………34
8.3项目进度计划安排……………………………………34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34
9.1组织机构设置…………………………………………34
9.2项目运行管理…………………………………………36
9.3项目技术保障措施……………………………………37
9.4项目后续管理措施……………………………………38
第十章项目效益分析……………………………………….40 10.1经济效益分析…………………………………………40 10.2国民经济评价…………………………………………43 10.3社会效益………………………………………………43 10.4生态效益………………………………………………44 第十一章 结论………………………………………………….44
第二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推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
党的十六大以来,云南农业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路径逐渐清晰。省第九次党代会更是明确提出,云南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对接的一次重新出发,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的又一重大提升,现在,云岭大地上,呈现出抓特色、壮产业、谋发展的生动景象。
这两天正是元江芒果大量上市的时候。在众多品种中,最受欢迎的是金凤凰芒果。它是从元江现有的130多个芒果品种当中进行改良之后脱颖而出的。过去,元江芒果品种虽多,但形不成品牌,制约了芒果产业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元江县通过选取良种,逐步实施了芒果品种改良。目前,当地以金凤凰、四季芒、翠绿、台农一号为主的品种改良面积已达1万2千多亩。改良后的效益一下就出来了。
销售商浦丽红说:三年芒市场价斤价是在五六块钱一公斤,但是我们改良成金凤凰以后,现在的市场价是35到40块钱一公斤。
与元江芒果一样,我省一些新兴特色农业正是因为融注了现代科技这个内核,才实现了从粗放走向精致、从常规走向特色、从产品走向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对祥云县的蔬菜种植户来说,龙云公司就是当地蔬菜生产的火车头。公司在当地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对当地的蔬菜种植业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3000多万元。
云南省特色农业从零星分散经营到规模发展再到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不断升级。我省不少地方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云南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就是一个农业企业集聚的洼地,目前园区建成高档花卉种植示范基地、精细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和优质粳稻种植示范基地达26000亩。在昆明虹之华 1
园艺有限公司,员工们正忙着完成来自日本的200万株菊苗的订单。公司自2005年入驻园区后,企业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2011年出口菊花种苗上亿枝,产值3000多万元,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菊苗菊插穗生产企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设施完善的园区是吸引他们入驻的条件,但更多的还是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
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建平说:现在我们公司面临着和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种苗的竞争,但是,有一半品种在他们那里无法实现种植生产,这就是我们的(高原)特色。
和虹之华公司一样,英国太古公司、荷兰安祖、台湾真善美等近30家世界知名花卉企业也因为独特的高原环境入驻园区,而彼此之间又形成产品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现在,园区年产值达3亿元,出口规模达4000万美元,位居全省第一。
云南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汪永祥说:农业示范园区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引领示范、构建平台,实现产业集聚,把多家农业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拳头,一加一大于二,共同闯市场,形成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云南省农业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扩大其辐射和带动作用。要重点建设高原粮仓、山地牧业、特色经作、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
云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玉明说:我们要用城乡统筹,三化同步这个理念来统领我们的农业,特别是高原特色农业,另外就是要用高科技,要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来助推我们的农业,用市场理念来规划我们的产业,助推我们的产业,还有一个就是培养一批现代的农业来发展我们的农业。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定位,将使云南站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地上,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2011年,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达2770亿元,比2002年的684亿元增加 2086亿元。全省粮食总产值达1755.6万吨,比2002年增加330.9万吨、增长23.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722元,比2002年增加3113元、增长193.5%。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由2002年的1559个增加到2011年的4613个。(来源:人民网)
第三篇: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探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探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摘 要: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在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新型农民的培育、创新理念及品牌理念这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以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现代企业管理;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024-02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农业发展的客观选择,对云南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道路、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云南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下的市场竞争,把握好定位与发展方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将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成就应用于管理工作,促进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也就是说,用现代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它创造出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理念来指导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有利于发展道路的科学性、持续性。
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
前瞻性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最高层次,要根据对社会、竞争对手、市场和内部的资源进行前瞻性的分析,来制定战略目标及实施规划。而战略目标是对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经营主体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从企业的角度讲就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必须要从市场、技术、利润、人力资源等方面确定详细的战略目标,并以战略目标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六项重点内容,即努力夯实高原粮仓,大力发展特色经作,积极发展山地牧业,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全力推进高效林业,着力打造开放农业。重点打造的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云薯、云果、云药、云畜、云鱼、云林“十二大品牌”,进行详细规划,以形成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影响深远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品牌。
二、培育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下的新型农民
现代企业管理将管理的核心、出发点与落脚点归结到对人的管理上。农业依赖于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就是其主体,农业生产的发展首先需要农民能力的提高,人才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的发展是人利用物质改造生活环境的过程,依赖于人的发展,并且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 培育新型农民,促进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育新型农民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新型农民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目标明确、内涵丰富、具有创造性、培养要求高,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高原特色农业对新型农民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具有特色化;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与多样化的需求环境,只有特色化才能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以云南资源享赋的独特性与多样性而存在,为此决定了产业内容的独特性从而要求从事人群在技能方面的特殊性。特色化成为培育技术型人力资源的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求决定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对新型农民的培育也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第三,具有可持续性;产业的发展是以人为基础的,没有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产业的持续发展。新型农民培育不仅仅局限于对农民劳动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这本身就是一个要求可持续的过程。只有对新型农民培育实现可持续性,才能保证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新型农民培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为新型农民培育提供了内容与平台,并最终服务于农民的进步。而新型农民培育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也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三、创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理念
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复杂环境之中,管理者必须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也要赋予创新精神,要注重个性文化的培养,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使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在信息化、市场化、一体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要在理念、技术、组织及制度上不断创新,运用新的理论指导产业发展,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理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灵魂,理念创新就是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时打破陈规陋习,克服老旧思想,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赢得竞争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各产业应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充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核心技术优势;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关键,在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中要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配置结构,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使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的效益;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保证,制度创新就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应用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它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作用。
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理念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后,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树立品牌理念具有以下作用:
(一)优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品牌战略是一种互动、协同关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品牌战略的基础,品牌战略引领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二)延伸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是位居产业链的前端,以提供农业初制产品或原料产品为主,而高原特色品牌战略立足于产业链的终端市场。因为品牌产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市场上具有一定经济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弹性不敏感,因此品牌具有较高的溢价性。农业产品的高附加值,使得价值链前端的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得到实惠,提高了其生产的积极主动性。
(三)提升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品牌战略的核心是提升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市场占有率是衡量评估一个产业或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欲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主要取决于其品牌竞争优势。
(四)促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降低产业风险
农业产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其具有先天性产业风险,面临着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双重威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产品向深加工业的产业方向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既可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又可有效降低产业风险。
在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检测、监督管控,产品质量是产品品牌的基础,而农产品质量的基础是食品安全,高原特色农业的品牌战略核心定位是生态健康,一旦发生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论是对于产业或是企业而言,其造成的伤害或许是致命的,并且其危害程度与品牌知名度成正比关系。在加大对龙头品牌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培育力度的同时创新农业产业组织管理模式,提升组织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生产工艺保护认证、企业商标认证管理,设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战略基金用于支持品牌发展。另外,再好的品牌战略,如果没有相关专业人员去执行落实,也是枉然。因此,品牌战略,人才先行,要加快引进及培养营销、品牌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永前,路遥,普雁翔.如何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6).[2] 陆振飞.新型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武鸣县新型农民培育状况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3] 徐体义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系列报道[N].云南日报,2002.[4] 杨万林,杨芳.高原特色农业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C].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2:46-49.[5] 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Z].2011.[责任编辑 吴高君]
第四篇:“互联网 ”给力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互联网+”给力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编者按――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拥有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橡胶等多种作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也是全国第一;就连野生菌等产品产量,也属全国第一。但一直以来,受地理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存在渠道少、推广难、运输慢、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当前,云南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后,倾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同时,借助“互联网+”,让一批批“云”系列拳头农业品牌,成功地走出云南、走向世界!据此,本刊特别策划栏目推出综述及四篇专稿,以飨广大读者。
这是一组近期频现媒体的报道,呈现出的是一个千帆竞渡涌春潮――云南“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的优美画卷:
2015年7月19日,2015“香格里拉松茸季”开季暨淘宝特色中国迪庆(香格里拉)馆正式开馆。即日起,消费者可以在淘宝网、京东、亚马逊中国、1号店、沱沱公社、屯亲(赶街网)、快乐购、嗨购社区、多利农庄、卡奔公司、顺丰优选等国内、国际各大电商平台上的迪庆(香格里拉)馆随时买到由迪庆州人民政府背书、最正宗、最新鲜的香格里拉松茸及其他来自迪庆藏区的香格里拉高原农特产品。
2015年9月9日,云南农业互联网采供大会活动板块之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十大突出贡献企业、品牌、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评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十大突出贡献企业”;摩尔农庄等10个品牌被评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十大突出贡献品牌”;褚时健等10人被评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十大领军人物”。
2015年9月11日至13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上海)推介会在上海农展馆举行。16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展会,展品涉及云花、云果、云茶等。
2015年9月23日至24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现场会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云南省省长陈豪出席会议。会议强调,要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根本途径,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要编制好高原特色农业“十三五”规划,大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015 年10月30日,褚时健家族旗下金泰果品宣告:“‘云冠橙’在天猫销售供不应求!”
……
其实,媒体的报道,只是云南“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云南省农业厅一名官员向记者透露:“目前,云南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均升至全国第14位,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云南又一张响当当的‘世界名片’,成为支撑云南跨越发展和人民致富的增长极。”
围绕特色调结构
云南作为低纬度高原地区,拥有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等各种地貌类型,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等7个气候类型,高原特色优势农产品一直广受国内外欢迎,但全省农业同时呈现“小、散、弱”特点,农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靠后。
如何用现代化理念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云南一直在努力探索。2015年1月,总书记赴云南考察时强调说,云南要“要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习总书记的话,鼓舞着云南各族人民,为云南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更为云南构建高原农业发展新模式、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闯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指明了方向。
按“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的思路,云南着力围绕特色农业展开了农业结构调整: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重点打造六大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高原粮仓。到2015年底,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0 亿斤以上,力争突破400亿斤、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进入国家粮 食主产区行列。二是大力发展以橡胶、茶叶、蔬菜、花卉、核 桃、咖啡、蚕桑、热带 亚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业 和冬季农业开发,积极 培育生态名牌农产品。到2015年底,改造中低产(茶、菜、果、桑、咖啡、橡胶)园地1000万亩以上,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到8000万亩以上;冬季农业开发达到 2500万亩以上,产值突破300亿元;培育云南生态名牌农产品60个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山地牧业。到2015年底,全省畜牧业产值突破2000 亿元,其中生猪成为超1000亿元产业,巩固和提升云南畜牧业在全国的地位,实现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的新跨越。四是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将云南打造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淡水渔业养殖和出口基地。五是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到2015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9亿立方米,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人均达到1500元以上。六是大力发展开放农业。到2015年底,力争农产品出口总额突破35 亿美元;与东南亚、南亚农产品贸易保持年均30%的增幅,在全国对东南亚、南亚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提高到25%。
――发展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民族风情、人文遗迹为主的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旅游形态,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一步一景”,创建观光农业知名品牌。
――认真打造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云薯、云果、云药、云畜、云 渔、云林“十二大品牌”。到2015年底,“十二大品牌”种植突破 8000万亩,让农民人均2亩以上,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
――全力打响高原特色农业“四张名片”:第一张,丰富多样显特色。云南的蔬菜、甘蔗、蚕桑、茶叶、橡胶、水果、花卉、咖啡等特色品种全国都叫得响。畜禽资源新品种占全国22%,居全国第一位;土著鱼品种527种,居全国之首,占全国41.2%。第二张,生态环保出效益。积极发展低碳种植、低碳养殖和低碳生物能源。第三张,安全优质做保障。云南工业污染少、空气优良、水质清洁、光热充足、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少。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这成为一项核心的竞争力。第四张,四季飘香强竞争。许多作物一年可种植两三茬,尤其冬春季节,各类蔬菜水果产出旺盛。
――着力建设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种质资源研发、农业技术推广、西南边境动植物安全防控“六大基地”。到2016年,力争高原特色农林牧业综合产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60亿美元以上。粮食总产量突破400亿斤,畜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0亿元,林业综合产值突破1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民生改善,提升云南农业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路径是:首先是水利,强化基础建设,以水利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其次,完善设施装备,以机械化实现农业集约化;再次,创新发展手段,以科技化催生农业优质化;还有,培育经营主体,以产业化促进农业规模化;此外,强化效益观念,以“互联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最后,转变经营方式,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
潮起潮涌动高原
规划重在落实。云南各地在总书记讲话的鼓舞下,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热潮。
昆明市积极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015年初,昆明在农业园区、都市农庄建设上,累计引进7个项目,签约9个项目,8个现代农业园区正按下达的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全市续建、拟建都市农庄已累计完成投资40.94亿元。现在,阳宗海管委会、宜良县、寻甸县、石林县及五华区的草甸海都市农庄、宜良锦钏石斛生态农庄、百联生态都市农庄等9个都市农庄项目的规划方案获得通过,这将为昆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注入活力。
曲靖市金融实心助农。他们的方法为:一是在云南省率先探索出农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15个农业企业获得抵押贷款1.3亿元,有效激发土地融资功能;二是探索破解养牛瓶颈制约,对合作社带动发展的标准化母牛繁育场在牛舍建设、能繁母牛购买、贷款贴息和保险等环节给予补贴,尝试活畜抵押贷款金融助农新方式,推进养殖户新增能繁母牛,成功探索出政府扶持引导、合作社示范带动的建设模式。预计2016年将带动全市出栏肉牛100万头以上,实现肉牛产业产值200亿元以上。
大理白族自治州狠抓农业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州批准发布农业地方标准31个、地方规范113个;建成标准蔬菜、水果、茶园9个;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64个;建成水产品健康养殖场6个。现在,全州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示范面积达133.3万亩,带动农户147.7万户,户均增收1788.2元。
玉溪市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在粮食生产保持连年增收的基础上,玉溪将烟草产业实现精度开发,建成清香型烤烟生产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玉溪庄园”,有机烟叶种植快速发展;随着“褚橙”誉满全国,柑橘成为带动全市水果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全市柑橘、火龙果、芒果、草莓、蓝莓等特色水果面积达56万亩,产值达25亿元;通海蔬菜通江达海,带动全市农产品出口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迪庆藏族自治州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迪庆立足高原生态优势,集中打造青稞、葡萄、中药材、核桃、油橄榄、玛咖6大高原特色种植业和牦牛、尼西鸡等3大特色畜禽养殖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据介绍,截至目前,迪庆州已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13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7.73余万吨。牦牛、尼西鸡等特色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壮大,大小牲畜出栏达47.33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3.14万吨,肉食品市场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临沧市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成效。目前,临沧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1974.8万亩,人均12.2亩,其中坚果面积108万亩,居全国第一,蔗糖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茶叶产量全省第一,咖啡、核桃面积全省第二,橡胶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三,烤烟跃进百万担大烟区行列。临沧辖区的凤庆“滇红茶”、双江“冰岛茶”、临翔区“昔归茶”等品牌影响力加快提升,沧源碧丽源(云南)茶业获国际“雨林联盟”认证,永德“神十”龙胆草航天育种工程启动实施,全市太空生物科技实验室已在境内规划建设,全市通过“三品”认证基地556.7万亩,获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商标57个、云南名牌农产品20个。
……
“云”系品牌走向世界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建设风生水起;“互联网+”又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活话戏:
昆明市呈贡区鲜花出口已遍布世界!
玉溪市通海县蔬菜摆上了泰国曼谷市民的餐桌!
普洱市普洱茶成了德国高端商品!
迪庆州鲜松茸在日本成抢手货!
……
除了精彩活话戏,记者在昆明还与两位电商触网:
阿里研究院一陈姓专家说,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农特产品搬到网上销售为最主要的实现方式。阿里巴巴推出的农业“满天星计划”,实现原产地溯源和供应链溯源的全过程透明化,让农特产品一个个都拥有原产地身份证,保障最正宗、最新鲜。这样一来,既维护消费者权益,又帮助云南各地优质农特产品加速走向世界市场、打造区域农特产品品牌、提高农民收入。
中国移动云南分公司王女士称,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除国内一些巨头电商平台外,中国移动云南分公司也在做。他们早在2012年,就与云南省农业厅签署了《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又与省农业厅北京农信通公司签署了《云南农业互联网合作协议》,并完成了云南省农业物联网服务支撑云平台的搭建。眼下,他们正通过中国移动3600多万的用户,推广云南农产品。下一步,他们将逐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农业生态体系,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尽力。
据王女士透露:“2015年上半年,云南通过淘宝、天猫电商平台,寄出的包裹1200万个,卖出金额63亿元。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高原特色农特产品结构现状。”
云南省社科院专家告诉记者:“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机遇下,云南蔬菜现已占香港市场的三分之一强,并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咖啡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主产区和出口创汇基地;鲜切花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出口近40个国家和地区……”他还就此分析称:“通过‘互联网+’,云南高原特色农特产品将会赢得竞争优势;特别是将会进一步促进云南发展品牌农业,进一步推动‘云’字号特色农产品的整合力度,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与市场开拓,打造出一批‘云’系列拳头品牌,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同时,还将创造出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跨越之路、致富之路。”
“互联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让我们充满憧憬!
责任编辑:吴安臣
第五篇: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监测网建设建议
摘要 结合迪庆州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首先概述了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意义,分析了迪庆州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迪庆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应从加强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四级服务网络,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以及拓宽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3个方面来加快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监测网建设,以期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确保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监测网;建议;云南迪庆
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44-02 开展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对农副产品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云南省迪庆州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后,当地的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对气象服务能力的需求也逐步提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必须要充分了解迪庆州的天气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借助于气象服务网络,为特色农业生产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极端灾害性事件如干旱、大风、暴雨洪涝、冰雹、低温冷害、寒潮等频繁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阻碍,使农业生产中的局部区域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对气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也对特色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了影响。为了确保特色农产品朝着优质高产的方向迈进,使特色农业可以持续发展,气象部门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现代气象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就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精细化以及纵深化的服务,未来气象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加强农村专项服务,特别是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重点农业县来说,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很有必要,这也是基层气象部门气象服务的重要领域。
迪庆州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取得的成效
2.1 预报科技含量和气象服务能力提升
迪庆州气象部门通过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使预报科技含量以及气象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州气象台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气象资料传输系统和预报制作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联网技术来获取内容丰富的气象资料,借助于卫星通讯,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及时传递到每位农民手中。内容丰富的气象资料,为预报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迪庆州州委和政府在进行抗旱、森林防火、防洪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气象服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各种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气象部门每天定时向全州发布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出行、工作以及各种活动的安排。迪庆州气象局在充分掌握本地气候资源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系列与农业生产过程息息相关的专题气象服务。
2.2 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成为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而使用手机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州气象局与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积极合作,开展手机气象服务工作,通过积极努力,使手机短信用户定制天气预报的数量快速增加。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是目前高效、快速的传播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也是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载体。由于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面包括了边远、偏僻的农村,因此通过手机气象短信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了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涉农科普宣传教育知识、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能力,州局的领导多次向州委、州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并提交了《迪庆州气象局关于建设新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请示》,在2009年争取到了政府资金和上级气象部门支持资金40万元,结合“政府主导、气象主板、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迪庆州人民政府的帮助和各个政府部门的共同合作下,使得迪庆州新农村气象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乡镇完成了一级电子显示屏的安装,同时还开通了多个移动gprs移动通信,利用远程控制的方式来搭建电子显示屏信息的发布平台。为了确保各个乡镇的人们可以及时接收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气象部门还在各个乡镇上组建起了气象信息员队伍,气象信息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当地的气象和政务信息进行收集,在对气象信息员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之后,就达到了上岗标准要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迪庆州农村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的运行正常,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3 全天候自动气象监测站网建立
迪庆州属于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征比较显著,由于海拔高度差较大,因此立体气候现象比较明显,迪庆州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自然环境造成了冰雹、大雨、暴雪、寒潮、洪涝、干旱、泥石流、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建设气象自动监测站网,可以全面、及时地掌握当地的气象资料信息,将各种气象灾害信息及时传递到全州人民手中,便于提前做好防御准备,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迪庆州共有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个国家级一般气象观测站,2个无人气象观测站,3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这些自动气象站的布局结构合理,覆盖了全州29个乡镇和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州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了气象为农业服务的能力。
2.4 气象为“三农”服务力度增强
迪庆州气象部门始终将为农民服务放在首位,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原则,根据迪庆州农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农事活动,州气象局制作并编发了针对性较强的农业气象预报、农业专题气象服务产品,如农用天气预报、墒情信息、春耕春播(本地为农服务开展的具体工作),每天定时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等形式发布,为广大农户提供了指导性服务。为提高农业气象业务产品的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迪庆州气象部门深入到农业内部,积极寻求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气象为指导农业生产、规划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生产以及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气象部门深刻认识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到了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工作,不断推动迪庆州的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干旱性事件频繁出现,严重影响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州气象局应该派遣优秀的专业气象科技人员深入到旱情严重的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干旱对农民造成的损失,气象部门应在农村加大宣传抗旱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广大农村中的农民抗旱救灾的能力,保证农业的增产、丰收。3 迪庆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迪庆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3.1 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原料基地设施不健全
首先,由于土地资源比较分散,增加了流转难度,很难实现集中和规模化种植;其次,很难充分发挥基地设施的基本功能,对种植养殖大户的培育力度不够以及专业化组织不健全,再加上原料不足,严重阻碍了加工企业的正常发展;最后,迪庆州产业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完善,很难充分发挥出特色农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人们建设农业水利化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严重制约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迪庆州市的干旱少雨现象逐渐增加,气候条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使农业用水缺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迪庆州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
4.1 加强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四级服务网络
加强与涉农单位(农业、植保、水利)、民政、政策性农业保险企业和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瓜菜能手的合作,构建由市―县―乡(镇)―农业大户组成的气象为农服务基层工作组织。强化各级之间的交流,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实现观测资料的实时共享。建立防御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策措施的合作研究,以减少灾害损失。在与乡镇技术人员以及农业种植大户进行交流的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努力构建成特色农业四级气象服务网络[1-2]。四级气象服务网络节点主要是由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专家以及信息员、农业大户共同组成的。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政策性农保协理员、合作社技术员、种养大户等技术人才优势,将气象为农服务直通基层,并由乡镇综合气象信息站、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将气象为农服务辐射周围农民群众,从而在全州范围内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体化的气象为农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四级服务网络要加强互动,及时反馈信息,农业技术管理人员根据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产品,使之更具针对性、指导性、系统性,实现服务产品覆盖主要农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并要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出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计划,要对服务时段进行科学分析,确保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具有及时、准确、科学、高效的特点。
4.2 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
为了掌握最新的天气实况,一是加强区域站建设,实现气象信息精细化。适当增加区域站密度,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观测,其中在暴雨和地质灾害频发的村建设1套以上自动气象站,实现对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暴雨自动监测和报警。在雷电多发频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监测,建成农村雷电灾害监测网。二是预报水平提高。州气象部门预报人员充分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对实时气象要素信息进行观测。对于天气的演变过程要密切监测,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气象部门长期天气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报以及短时天气预报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发布空间分辨率到乡镇的预报产品。三是加强对农业气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气象部门要积极引进农业气象服务优秀人才,对农业气象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在农业气象服务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而自己又无法解决时,需要及时向上级业务和当地的农业专家进行请教。四是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农情资料。以定点观测、移动观测、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利用田间调查、农村气象信息员和农业专业大户提供等多种途径,实现点线面结合的农业气象观测。具备了一手的农情资料、及时精细化的气象信息,经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制作,指导性必将大大提升。五是建立农业气象科普基地,开展农业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农民利用气象信息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和防御灾害能力[3]。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实现技术服务的规模化。
4.3 拓宽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
结语
加快迪庆州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监测网建设,不仅可以为迪庆州的农业丰产丰收提供有利支撑,还可以提升特色农业的整体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全州的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