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MI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PMI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2013/3/16 13:51:03 |742次阅读 |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PMI项目管理是一种先进的,开放式的,可复制的管理体系。PMI是“破坏性颠覆”的管理体系。完美的解决了以“管事”或“管人”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的弊端,PMI的管理核心是“目标”与“结果”,PMI是系统集成的管理方法论。
PMI有个核心的思维:“目标导向,计划先行”。
强调“项目管理80%的时间在于规划”;“只要沿着正确规划的80%的轨迹运行就能保证项目的成功”。
一、PMI管理过程
遵循PMI项目管理的“95至尊图”的42个过程组,灵活运用129个工具,按照“3个基准”,(范围,质量,成本基准);“2大计划”,(项目管理规划,项目管理实施计划);“12个子计划”的要求,必须做出“75个可交付成果”。
二、PMI五阶段:
启动项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规划项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执行项目——言必行,行必果;
监控项目——审时度势,沉着应变;
收尾项目——有始有终,如履薄冰。
三、PMI四十二个过程
一句话概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42个过程
1、启动过程组:
(1)制定项目章程:诞生项目,并为项目经理“正名”;
(2)识别干系人:搞清楚谁与项目相关;
2、规划过程组:
(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编制项目执行的蓝图;
(4)收集需求:收集要做什么;
(5)定义范围:确定要做什么;
(6)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细化交付成果到可管理的程度;
(7)定义活动:把工作包分解为可估算、可管理的活动;
(8)排列活动顺序:确定工作执行的先后顺序;
(9)估算活动资源:确定到底需要什么才能完成工作;
(10)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经历的时间;
(11)制定进度计划:描绘出整个项目的实施进程;
(12)估算成本: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13)制定预算:批准完成工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14)规划质量:确定合格的标准;
(15)制定人力资源计划: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
(16)规划沟通:项目干系人需要什么,如何给到他们;
(17)规划风险管理:定义如何对待风险;
(18)识别风险:风险,你在哪里;
(19)实施定性风险分析:揭开风险的面纱;
(20)实施定量风险分析:揭开风险的真相;
(21)规划风险应对:定义如何应对风险;
(22)规划采购:买什么,如何买;
3、执行过程组:
(23)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按图索骥;
(24)实施质量保证:通过过程保证质量;
(25)组建项目团队:让巧妇能为有米之炊;
(26)建设项目团队:激发团队的潜能;
(27)管理项目团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8)发布信息:把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
(29)管理干系人期望:沟通并满足干系人的需求;
(30)实施采购:购买要买的东西;
4、监控过程组:
(31)监控项目工作:盯着,不停地盯着;
(32)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让变更在可控之内;
(33)核实范围:让用户接受项目成果;
(34)控制范围:让范围在可控之内;
(35)控制进度:让进度在可控之内;
(36)控制成本:让费用在可控之内;
(37)实施质量控制:让结果满足既定的合格标准;
(38)报告绩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39)监控风险:让风险在可控之内;
(40)管理采购:让本次购买可控;
5、收尾过程组:
(41)结束项目或阶段:给项目(阶段)画“句号”;
(42)结束采购:给本次购买画“句号”。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应牢固树立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构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应急办协调、各部门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我认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制度建设
侧重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程序。构建覆盖政府各方面的预案体系,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明确专项预案的操作规程,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预案修订、备案、评审、升级与更新制度。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二、机制建设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1 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联系工作机制,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
三、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认真研究和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总结、完善和推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新经验,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应对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互通互联,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加快制订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完善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认真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工作能力。依托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应 2 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四是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五、应急管理投入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并纳入本级财务预算,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
第三篇:管理体系建设心得
武超伟厂长对胡平安《借调公司工作心得体会》作出批示如下:
读了平安同志的《心得》,我也有三点心得,与大家交流:第一,平安同志很虚心。平安同志紧紧抓住了借调公司本部工作的机会、交叉评价实践的机会、兄弟单位交流的机会,虚心求教,甘当小学生,也正因此,他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第二,平安同志很有心。他有效利用在外“一身轻松”的时间,对标准化知识、体系建设及内审方法进行了系统学习,带着任务学,瞄着目的学。也正因此,他强化了学习、提升了素质。第三,平安同志很用心。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策划、文件编写、运行改进、队伍建设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较好的建议。也正因此,他才有了《心得》里的感悟和见解。
我们工厂正在进行管理体系建设,各单位管理人员,尤其是负责同志,要自问:与胡平安同志相比较,有没有虚心的态度?有没有有心的钻劲?有没有用心的行动?
还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切实发挥体系建设的主导、主体作用,扎实抓好体系的运行和改进,促进我们工厂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武超伟 2014年11月6日
附:
借调公司工作心得体会
(胡平安)
尊敬的武厂长:
根据厂里安排,我于2014年4月借调到公司生产制造部,主要负责管理体系和金叶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半年来,我在新的岗位上,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小我”借着“大我”的智慧、双手和力量竭力完成本职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得到了全新的锻炼和提高。现将半年来的心得体会向您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收获
在生产制造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支持下,更是有幸先后与司部长和贾部长面对面探讨问题、请教工作,自己的分析、解决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逐步实现了 “熟悉情况,进入角色,独立工作,提升能力”的努力方向。
/ 9
(一)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在参加公司体系建设和金叶制造体系工作中,在生产制造部领导、同事的悉心传帮带,逐步实现了工作角色、工作环境和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通过参加国家局工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交叉评价到湖北、上海和河北的评价实践和到先进兄弟单位学习的机会,不仅积累了新方法,也促进了自己观念和认识的转变。
(二)强化了学习,提升了素质。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一身轻松”的时间,对ISO9001、ISO18001和ISO14001标准化知识及体系建设和内审实施与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领会,特别是对ISO9001标准5个操作性章节的51个操作要素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金叶制造体系后续工作的完善,特别是负责完成金叶制造绩效评价办法实践过程中,为了掌握弄懂大到一个业务流程,小到一个控制参数,到公司各部门和各单位学习服务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使自己以前对生产管理、质量管控和企业管理粗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炼。
(三)对体系建设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一是用好标准,重要的是要掌控标准。ISO9001是“以顾客责任为本”,ISO18001是“以员工责任为本”,ISO14001是“以社会责任为本”,强化了三个标准从顾客到顾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论基础,标准是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模式。将“内部顾客”和“过程方法”真正贯穿于体系建设工作,能有效提升管理体系运行符合性、增值性和有效性。让我对杨总在工作报告提出的构建“两个模式”
/ 9
和武厂长提出的生产制造过程“卷包车间是最大客户”有了更深的感悟。
二是管理体系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业务管理。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目的,不仅能够用国际的标准提升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适用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同时更能够提高各级人员的法律意识,有效降低各级领导工作中的法律风险。
二、对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粗浅认识
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成败是关键。但成败有何标准?取决于体系与企业管理实际的结合程度,取决于体系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决于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的幅度。我结合在公司半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借鉴参加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交叉评价中发现的兄弟单位好的做法,结合以前在厂里所从事过得工艺质量管理、班组管理、生产管理和体系管理工作,以及去年参与资源存折管理研究的经历,粗谈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和帮助。
(一)做好管理体系的策划
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庞杂的过程,涉及的领域广,管理体系是有方针、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形成的体系。所以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是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在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前提下,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给出的思想和方法,按照“目标—流程活动—标准制度—持续提升”的思路,紧密立足企业实际,务必给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坚强支撑。
/ 9
一是要始终坚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建体系。把最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系统的文件化,并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建立既符合标准,又适应组织特性,可操作性、管理成本与效益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从而获得最优化的结果。
二是要始终坚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统领地位。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先进的精益思想,而且是一套从组织战略发展的角度考虑,围绕产品实现全过程,具有国际化的完整的、系统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与保持应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相互融合。
三是要始终坚持公司体系一体化策划和运行。一是要做好公司与工厂各业务流程节点的界定;二是做好业务流程活动与相应的制度规定对接,解决公司级和厂级标准之间交叉、重叠、冲突,达到标准体系的有机统一、精简高效。
四是要厘清谁是体系建设的主导。体系建设自身是主导,而不是由咨询公司进行套模式、精英式、运动式的贯标。
五是要厘清谁是体系建设的主体。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要素组合,是让所有条线、部门、员工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确保目标有效、高效实现。所以,业务管理部门是体系建设的主体,体系主管部门的作用是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中层干部相对一般员工是主体;全员是主体,而不是标准化管理员。
六是要厘清体系建设的目的。统一体系的结构和文件不是建立体系的目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实现期望结果的能力)和效率(取得的结果与所使用资源之比)。
/ 9
七是要注重非预期输出风险的策划。体系的建立目的之一就是有效降低各级领导工作中的法律风险。体系建设应重视外来文件的识别和控制,特别是具有强制性要求的法律法规的识别;不应忽视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切实减少法律、外包风险和责任。
八是要注重预防措施(体系)的策划。在运行中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第一步就可以避免产生无效的输出,那就是预防。如何策划好预防保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运用好我们工作中用到的统计的方法分析过程,利用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具,不妨是一个好办法。
(二)写好体系文件
一是要正确认识文件的作用。文件的价值不在于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它更应当是一项增值活动,其核心与实质就是有效贯彻落实最高管理者思想的过程。
二是要正确把握好文件的标准。文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体系的运行水平,组织所确定的任何类型的文件(包括记录)应切合实际需要,而不是越多越好。有了目标才有工作,所以一个好的文件不仅“依法合规、标明因果、准确无歧义、具体量化、切实可行、尽量可视化”,更要是否能够保障让企业方针、战略、目标和领导要求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做到不仅看起来“美”,而且穿着更“舒服”,而不是“白富美”,“高大上”。
三是要正确找准文件的顾客。应明确我们的体系文件需要那些过程、谁是每个过程的顾客、顾客有什么要求、谁是过程的所有者、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是否被充分分配?
/ 9
四是要正确把握文件的条款。一个文件不仅仅要把“5W1H”写清楚,更要注重“How much”(成本)——投入产出的效益。所以写文件前就要反复问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做这件事要达到的目的?怎么做能更好地达到目的?如何获得过程绩效与有效性(实现期望结果的能力)和过程的效率(取得的结果与所使用资源之比)。”
四是要正确把握文件的用语。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除应坚持系统协调、整体优化和采用过程方法的原则外,还应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对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供证实,语言应使用通俗的词语、短句或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概念和内容应描述清晰、准确无歧义。
六是要正确把握文件之间的衔接。首先要明晰职责、目标明确;第二是做好各业务流程的衔接,标准之间的衔接,文件之间的协调、兼容,不应有“铁路交警各管一段”的思想。
(三)抓好体系运行和改进
一是要管理体系与目标体系一体运行。管理体系是有方针、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形成的体系。所以目标绩效管理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在过去的几年里,目标绩效评价管理和体系评价(过程评价、审核、评审和自我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提升企业整体运行质量具较好的促进作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但这些管理评价是注重的结果评价,特别是其活动相互独立,存在一定弊端,导致体系运行支撑目标实现的有效性不强。鉴于此,不妨建立目标体系与管理体系一体运行的机制,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与目标绩效提升高度融合。
/ 9
二是要找准持续改进的方法。通过体系持续改进方法主要有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审核、评审和自我评定,个人认为过程评价和审核最有效,因为他们更多的是运用过程和预防的方法,强调对产品实现过程和整个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及时发现预期输出偏离或不符合的要求,并进行就是纠正和改进,持续提升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而管理评审和自我评定是对输出结果的事后评判。
三是要找准内审的形式。除通过组织全面审核和专项审核发现系统问题和风险外,更多的是要把内审与各专业条线检查或评价相融合,因为专业的人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体系运行更深层次的问题,便于风险控制计划制定和落实执行。
四是要找准审核目的。审核就是要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的审核是无价值的活动,但这里的问题不是记录填写规范不规范的问题,而要从增值的角度审核过程和活动,通过同比、环比、目标比、标杆比以及波动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确保过程有效、高效运行,是否支撑目标实现和提升。
五是要找准审核的方法。审核时要围绕“目标”看“现场、现物”,而不是坐在电脑前看记录、查分析。要更多的发现“文件”之外的东西,也就潜在的问题或风险,并敢于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六是应重视审核数据分析。特别是对过程或产品的特性及趋势的分析,以寻找采取预防措施和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机会,确保过程的稳态控制和绩效的提升。
七是应重视纠正措施、特别是预防措施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如
/ 9
果仅对输出检测并采取措施纠正不符合的产品或行为,不去分析过程中的根本原因,是不经济的,他只能用于对不稳定过程或没有能力的过程或行为的临时措施,即使采取纠正措施,也应尽量采用防错的方法上下功夫,那就是预防,并把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补充完善到文件中。
(四)重视内审员队伍建设
内审员肩负标准的诠释者、管理的诊断者、经验的传播者和管理的实践者的角色。建立内审员素质评价或激励制度,形成一支由专家骨干带领的相对稳定的审核员队伍,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内审员的素质。首先要具有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和忍耐寂寞之心;其次既要具备管理体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特别是生产制造业务,能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内审员队伍构成。内审员队伍要兼顾各层级人员,既要重点培养专家骨干,还要吸纳更多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发挥引领带头示范作用。
三、努力方向
1、勤于学习,能力求提升。珍惜借调锻炼学习机会,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单位提供的各项工作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牢实的根基。
2、竭力而为,工作保质高效。充分利用一人在外“一身轻”的 8 / 9
有利条件,时刻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胡平安 2014年10月24日
/ 9
第四篇: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烟草在线专稿“十一五”时期,江西省吉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全行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形势下,凝心聚力,锐意攻坚,科学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但面对行业四大挑战(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的共同形势和吉安烟草“两小一低”(系统外销量小、规模小和发展水平低)的突出现状,如何破解难题,乘势而上,这是全体吉烟人必须解决问题的“焦点”。
基于对行业发展形势与趋势的科学把握,国家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卷烟上水平”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同时也为吉安烟草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性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与破解思路。从“卷烟上水平”、企业管理创新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三者关系而言,扎实的基础管理是“卷烟上水平”的重要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又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强大“动力源”和高效“推动剂”。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的“新平台”
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会议上多次强调,要以扎实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为抓手,努力推动基础管理上水平。而作为科学管理方法的典范,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既是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指南,更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新平台”。
1、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实现路径。从企业管理层面上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梳理工作流程,合理设置部门间的工作接口,并适时清理与工作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了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具体工作岗位分析,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权限、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企业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创新提供实现路径。
2、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流程支持。企业管理的过程是一个调动各方积极性、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实现工作成果最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必须要有明确分工和流程支持。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流程的编制与执行,其实质就是对现有工作程序的梳理以及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的重新整合与运用,它通过流程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与落实,解决了企业管理过去存在的部门独立化、分工不合作以及工作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企业管理的“流水化”作业和流程在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
3、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效率保证。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作成果和取得工作成果耗费的时间。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提炼质量方针、设置质量目标、规范工作程序、清晰工作职责等活动,运用PDCA循环工作方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管理规范、分工合作、响应快速,以顾客为焦点的企业管理优良方法,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流程化管理,目标化考核、公平化分配的“五化”目标,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效率提升。
4、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目标方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开展始终围绕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这个中心展开,通过整合企业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管理目标和标准,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最终形成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运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管理规范。体系建设的真正落实离不开企业管理标准的有力支撑。质量管理体系把各类业务管理标准吸纳为质量体系文件,把管理标准转化为企业行为规范,全员统一贯彻实施,从而实现管理标准的效力递增,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二、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新难点”
吉安市局(公司)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正式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省局(公司)质量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确立了“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平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目标,在狠抓文件宣贯,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做好针对性培训等基础工作的同时,以提高体系文件知晓率、执行率和符合性为重点,积极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充分挖掘体系建设工作不足,做好体系持续改进,促进了质量体系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但随着体系文件在实际工作的检验运用,也显现出一些制约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的不利因素:
1、体系建设各自为阵,资源浪费。在质量体系推进过程中,尚未形成各部门共同开展,积极参与、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单位体系建设推进不平衡,工作效果参差不齐,个别贯标单位仍存在观望等待、被动应付等不良思想,内审员队伍功能未有效发挥,体系建设存在资源浪费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现象。
2、体系建设的“两张皮”现象。部分单位体系建设主要成果仍停留在体系文本建设成果上,对运用体系文件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工作落实及加强工作过程规范管理、痕迹化管理存在不到位现象,体系文件的运用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
3、体系建设信息化水平较低。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缺乏流程软件支持,信息化水平停留于办公信息系统和营销、专卖、烟叶专业软件系统。现有专业信息软件不同程度存在各自独立、资源无法共享的割裂现象,信息化有机整合水平不高,大部分工作流程节点无信息化软件支撑,流程化的过程没有系统性的平台支持。
三、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新方向”
江西省局局长在2011年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企业管理薄弱一直以来是全省系统比较突出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创新水平,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全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是构建一种科学、有序的精细化管理体制,也是完善内部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的目标引导下,要求必须从吉安烟草管理现状出发,以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为抓手,克服当前体系建设制约因素,探索一条符合吉烟实际,具有吉烟特色的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1、转变观念,率先垂范,促进管理创新方法“上水平”。领导作用既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更是企业管理创新有效开展的根本。可以说,体系建设的成败和管理水平的高低,领导是关键。因此,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领路者”和“规划师”,领导要使体系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实现管理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化的转型,首先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一是要从自身做起,更新管理方式。在企业整个管理过程中,领导要推行“依岗位分工、按流程分责,照标准做事,靠制度管人”的企业管理模式,更加倡导过程方法,在体系贯标过程中做表率,当“先进”,以自身质量管理观念的转变落实到企业的具体管理活动中,实现管理由经验化方式向标准化、固化的质量管理方式转型。二是要带动全员工作方式的革新。改变过去标准不明,工作随意,痕迹化意识不强的工作习惯,推动员工由凭经验做事向严格照标准履责的转变。
2、专业分工,部门协调,促进管理创新全员参与“上水平”。质量标准要得以顺利实施,企业管理要有效开展,必须做到“以员工为本”,推动员工从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由“客体”向“主体”的角色转换。一要构建全员参与的机制。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职责,优化流程,建立以岗位为中心,以制度为支撑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部门化协调,整体化推进,为全员参与管理提供机制保证;二是要培育全员参与氛围。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的宣贯力度,积极宣传全员参与与体系建设、全员参与与企业管理上水平的密切关系,通过丰富体系建设载体,举办行之有效的宣贯活动,提高员工对企业管理支持、参与和发挥作用的认同感;三是要提供全员参与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加强贯标工作培训工作,以专业咨询公司和本部门共同开展,“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增强体系培训独立开展能力,确保体系文件培训内容和培训面实现双“100%”,为全员参与管理创新提供知识保障;四是丰富全员参与的平台。紧密结合当前吉安烟草“两项工作”试点和营销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经验固化与规范管理的功能,总结“两项工作”方法对体系建设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创新的透明度,多渠道、宽领域方便全员参与管理。
3、自上而下,资源节约,促进管理创新标准“上水平”。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企业管理创新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从当前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全省系统对同类业务的贯标存在“标准不一,各自为阵”的现象,企业管理创新要求加强体系标准统一管理。一是确立以省局(公司)为核心的管理主体。着力打造省局(公司)体系文件的管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省局(公司)的文本审查、统一、推广与督察落实职能,使企业管理创新“有章可循”;二是做好现有文件的梳理规范。以工作事项为标准,开展全省“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信息化支撑”为要求,对现有体系涉及工作具体流程进行指导,从源头上加强同类工作的体系文件统一工作,解决全省系统存在的体系建设标准不
一、多元化差异管理不规划现象。三是强制实施统一的管理标准。通过将全省流程的整合与统一,积极提升体系文件效力,在全省系统落实运用,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标准”依据。
4、关注节点,突出流程,促进管理信息化“上水平”。质量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创新效率的有效工具,是推进管理创新“上水平”的有效载体。个人认为,当前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体系文件流程软件开发。以网络平台、业务系统和数据库为重点,分层、分类、分步推进体系流程软件建设。二是建立体系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业务整合和跨部门互联,促进资源共享。三是建立体系信息化人才保障机制。健全科学创新体系与人才机制,为以信息化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保障。四是夯实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企业质量管理电子化,将体系文件的执行通过信息化流程软件的方式加以固化,提高流程节点的信息化支撑能力,确保体系文件执行率明显提高。
5、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促进管理创新目标“上水平”。一是提升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服务”效能。着力从吉安烟草经营范围和体系建设基础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贯标单位,从“体系学习、体系执行、体系考核、文本改进”四方面强化体系建设工作落实,推动体系服务企业管理,体系促进管理创新;二是促进管理创新目标“螺旋”上升。以试点单位体系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的实效为证明,做好经验总结和流程固化,做好推广运用。要将质量管理目标与“岗位职责、工作质量”的紧密结合,建立以质量目标为主体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目标向质量目标的导入,引领质量目标的不断更新与提升,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上水平”。
6、完善机制,持续改进,促进管理创新质量“上水平”。做好企业管理创新,就必须做好体系建设的“两个运用”:一是善于把体系建设“PDCA”方法运用到企业管理创新中。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管理检验各部门流程的符合性和实用性,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二是把体系评审活动运用到企业管理创新上。把体系建设内审、管理评审与企业管理日常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定期检查体系的运行情况,发现企业管理的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与整改,并对当前企业管理标准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行修订完善,使企业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取得实效。
7、多管齐下,有机融合,促进管理创新成效“上水平”。省局徐局长指出,实现管理创新,要注重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贯标的规范作用,对标的引领作用。企业管理创新需要质量体系、预算管理、对标管理和基层创建等多种“抓手”的“多管齐下”和有机融合。一方面是“两项”内容的输入。预算、对标与基层创优等各项管理工作作为体系文本内容的输入,预算、对标和基层创建活动发现的问题作为体系建设“纠正与预防”内容的输入;另一方面是管理改进的输出。即贯标活动的开展为预算、对标与基层创建提供了管理改进方向,保障了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综合成效。
总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标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平台,只有充分发挥体系建设重要作用,切实把企业管理建立在扎实的体系建设基础之上,才能为实现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及主要职责
1、项目经理职责
本工程质量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对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负终身责任;
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制定奖罚措施,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组织施工中所需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正确处理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使本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定期召开质量领导小组和质量工作会议,针对施工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受控。
2、总工程师职责
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技术和计量工作,对本工程的技术管理和技术保障负直接责任;
组织落实本工程经批准的质量计划,主管本工程的技术、质量、测量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组织编制并审查本工程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并进行实施。对施工过程中出现或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攻克技术难关;
负责技术文件的控制管理,组织内部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以及竣工资料的整理、汇编和移交工作。
3、质检科负责人职责
1)负责宣传并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管理规定及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2)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检测方案,督促按合同条款、技术文件、规程、规范、标准等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作好一次验收合格率的统计上报工作,把好质量、安全关;
3)对检查中发现中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对重大不合格协助上级进行评审,提出处置方案或建议,并监督执行;
4)督促检查项目质量计划,检验、试验的实施的有效性;
5)负责检查项目经理部的检验、测量、计量等设备的使用,维护工作,保证不确定度已知,督促按期送检;
6)负责对分包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作好分包工程分阶段签证工作;
7)参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时按规定完成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报表的上报工作;
8)工作人员对出据的检测数据和报告的真实性负直接责任,质量负责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质量记录的真实性负领导责任;
9)督促、检查质检技术资料、质量记录的整理、归档、移交及保存等管理工作。
4、测量队负责人职责
1)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2)负责测量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3)负责施工图纸及相关测量放线资料的审核保证其正确性; 4)按照贯标的要求对测量队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对照和检查; 5)组织测量队做好工程测量放样,控制测量竣工测量等工作。
5、技术科负责人职责
1)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协助总工程师,牵头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2)负责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协调解决与图纸、规范、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相矛盾的技术指标;
3)按图纸、规范等标准施工,对现场施工技术负技术指导责任; 4)负责作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应用指导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施工措施);
5)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或计划,参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6)组织制定重大设备搬运的技术方案,工程竣工交付前的防护方案等; 7)参与隐蔽工程的验收、阶段性工程的验收、交付工作;
8)督促检查工程技术类资料,质量记录的整理、移交、归档及保管等。
6、物资设备科负责人职责
1)负责为工程提供合格的原材料、设备及构配件,保证施工机具设备的配置和维护,能满足生产过程需要;
2)负责编制本项目的各类物资、设备的需求计划,按权限在上级提供的合格供方名单或按规定程序、评价、选定的合格供方名单中实施采购,并作好检验、验证、保管和发放工作;
3)负责顾客提供产品的验证资料、质量证明资料及原材料抽检资料的索取、收集、管理工作;
4)协助工程技术部门制定工程重大设备搬运的技术、安全方案,并负责实施;
5)协助技术部门选用合理的代用材料;
6)负责监督、检查施工机具设备的日常使用、维修工作,对设备大、中修提出计划,上报有关管理部门;
7)督促检查物资资料、施工设备的检验,技术档案等质量记录的整理、移交、归档及保存工作。
7、实验室负责人职责
1)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标准、规程、质量计划、程序文件进行检验、试验工作;
2)爱护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提示并协助有关人员按照规定的周期送检,确保设备不确定度已知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以提供正确可靠的资料;
3)作好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并督促检查保护好标识;
4)全面准确地填写检验、试验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对出具的检验、试验报告负责;
5)负责收集、整理检验、试验资料,编写有关报告、报表等; 6)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客观、公正地评审处置不合格品;
7)监督、检查防止不合格品与合格品混淆,确保不合格品不交付使用或转序。
三、相关管理部门的主要质量职责
●工程技术科
对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计划管理、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向项目部负责。负责编制和实施月度施工计划;负责施工组织专业设计和作业指导书文件的审批;负责工程施工过程控制;负责工程施工文件和资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