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0: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在当今社会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知识人才最为集中的群体,读懂汉字、写好汉字、热爱汉字,不仅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国家软实力的主要体现。作者主要调研了当代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和意义。

【关键词】书写能力现状对策

汉字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其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承者,是我们的先民几千年来生产劳动的智慧结晶。汉字书写的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周礼?保氏》中曾提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①其中的“六书”就是指汉字识读与书写技能。如果说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导学生如何欣赏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就是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就个体而言,书写汉字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他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汉字是令人无比钦羡的技能。但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业务的飞速发展,国人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提笔忘字”的情况屡屡发生,中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

一、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

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写和会写,不写错字和别字;二是要写得规范美观,易于识别。简单地说,汉字的书写能力包括实用性和审美性,就是不仅要把汉字写对,也要把汉字写得好看。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一共发放了256张调差问卷,其中253张调查问卷真实有效。在对“喷嚏、饕餮、鳏寡、颠簸、荼毒、沆瀣一气”这些常用词进行的书写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正确书写的综合率仅为35%。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正确的学生里,能够把汉字书写得规范并且美观的比例更低,大多数学生书写的汉字大小不一,字体东倒西歪毫无章法,有的则把笔画写成一团,无法识别。凡此种种,说明了大多数学生在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清代刘熙载说过:“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矣。”我们常说“字如其人”。②清初的冯班明确指出:“书是君子之意,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③从古至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字写得好坏与人品和才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写字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气质、学识、修养等,而这种技能是书法艺术乃至其他传统文化长期浸润的结果。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确实和其学历层次相去甚远,很多大学生书写的汉字美观性仍然停留在小学时期的水平。

在另外的调查问题中显示,83%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同时,大多数人(72%)表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写机会不多。有75%的大学生认为,全民汉字书写水平正在下降。这是坏消息,但是有高达92%的大学生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绝不能放弃。”在问及大学生“你希望学校增设相关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吗”,有6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希望”,在“你是否感觉汉字书写的能力在逐渐变差”的问题调查时,高达80%的学生选择了“是”,而在“你认为工作和生活中书写规范优美的汉字重要吗”的问题时,有83%的同学选择了“非常重要”。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不高,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书写日常使用的汉字,而且也不能把字写得好看、美观,这和受过高等教育的身份极不相称。但有一点我们值得欣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不甚满意,并认为把字写好看是非常重要的,也非常希望通过相关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这说明当代大学生都很看重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书写能力的对策

书法也被称之为汉字书写的艺术。④传统书法当中的运笔方法、字体结构、章法布局等方面对于提高汉字书写能力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汉字书写教育就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法教育开展得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一)把书法教育切实列入学校的教育工作

我国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说:“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在书法教育方面有充分的体现。书法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⑤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严重忽视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教育规划,参考成功经验,集思广益,编好书法教材,设定具体的书法课程教学大纲和阶段目标。落实书法课一周一课制,杜绝用数学及语文等主课将书法课替代的现象。针对信息社会学生普遍使用电脑的情况,建议教育部门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提出手写汉字达到一定比例的规定,并且对书写质量提出要求。经验表明,传统书法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实用性。此外,在高考和公务员考试上,可以考虑将考生写字水平的审核纳入评分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公众对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视。

(二)应该明确书法课程的教育目的

学习书法并不是要把大家都培养成书法家,而是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和训练,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练习书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同时也为大学生进一步走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记日记记笔记、写信都需要用较快的速度和较规范的字完成,快速规范的书写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⑥从此点来说,正确美观的书写汉字是当代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当然,书法教育除了教会学生写出漂亮的汉字以外,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字体与书风,书法艺术与其他传统艺术的联系,甚至一些必要的繁体字的识别。通过对书法艺术相关知识的讲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应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和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建议还未设立书法专业的大学设立相应的书法专业,并在学生质量上严格把关,对一些有书法特长的学生可以酌情给予适当的降分录取,以充实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教师在实行资格考核的同时应附加书写水平的测验考试,特别是语文教师更要严格要求,对于书写水平极差的教师应该考虑不予颁发教师资格证。

此外,各级各类学校应该配备达到一定面积且设施齐全的专用书法教室,书法专用教室应有专人管理并不能挪作他用。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比如,定期举办汉字书写比赛、去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参观书法展览、举行有关书法方面的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等,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高大学生的汉字书写积极性。

三、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意义

(一)书法教育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着特殊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⑦

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并且对其他传统艺术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学校企业,各种各样的书法比赛和书法活动并不鲜见,可以说书法是中国普及面最广、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门传统艺术。今人在欣赏和学习这些传统艺术时,离不开对传统书法的理解和参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中坚力量,正确书写规范优美的汉字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大学生文字书写水准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传承,也关系到我国整体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换言之,我国当代文化的全面建设离不开具备传统文化修养的大学生和年轻人。

(二)弘扬传统书法有利于增进民族的文化向心力

传统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艺术情怀。书法文化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记忆,无论身在何处,当看到汉字或者书法作品,都能从内心迸发出一种文化归属感。北京奥运会的 “中国印”为灵感设计的会徽和开幕式中国古代书画的卷轴形式的表演,其设计灵感均来源于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形式。这种新颖的形式不仅向世界其他文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通过将传统书法艺术与这些与现代标志设计和舞美设计的重新结合,使书法艺术重新焕发了其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也让国人在那一刻产生了集体的审美冲动与文化自豪感。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林旭在提案中表示:如果我们的后辈越来越写不好汉字、不会写汉字,甚至不愿写汉字,关系到的不只是中国书法艺术能否再传续下去,还关系到中国文化能否被全面继承和良好发展的大事。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文化和中国汉字对亚洲,尤其是东亚文明产生了主要影响,历史上东亚各国通过使用共同的汉字得以丰富和发展彼此的文化。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在海外不断开办新的“孔子学院”,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不断提升,汉字和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其他人民的重视。日本的教育当中,汉字的书写教育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多日本人在小学就接受培养其重视字形,重视汉字结构的训练,很多日本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最近,韩国也有很多政府高官联名上书总统,阐明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并一致要求在小学阶段实行汉字教育。

综上所述,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其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书法教育将有利于大学生汉字书写水平的提高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充实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虽然古老的汉字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在汉语的母国――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退步,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此我们大声疾呼,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深入推进全国高校乃至各级学校的书法教学工作势在必行。我们期待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视,期盼孕育在中华文化土壤中,极具艺术品质与文化价值的书法在新的时期里能够发扬光大。

(注:本文为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主持:李豪东;项目编号:2012Y―073)

注释:

①吕友仁,李正辉.周礼[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01.②(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715.③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49.④李豪东.书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2.⑤欧阳中石.新编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4.⑥胡志平.笔记书写训练法与硬笔书写的同构关系谫论[J].书法,2011(2).⑦十七大报告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3.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方案

农村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方案

王小红

胡树林

王天辉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对于写字教学的研究,可以说一直在进行,因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一项基本技能,但现在国人的这种能力正处在下降局势,很多年轻人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他们的理由是:社会进入21世纪,电脑成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用手写字还有什么用呢?写好字谁又看得见呢?这种认识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一连串问题的发生。纵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每况愈下,字迹潦草,姿势错误。有位作家就曾感叹大学生的字不堪入目,甚至不及小学生写的字,学校的写字教育也处于无人问津、不被重视的尴尬局面。这些严重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学的写字教学,并且希望通过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中学生写字能力的有效策略。社会在发展,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否则将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桎梏。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且在每一个学段对写字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就将写字教学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明确了中学生在语文课上要写好汉字的要求。国家的有关部门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在2002年5月,已经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对于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写字教学的要求,并提出“中小学各课程都应该重视写字教学”,“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能力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县具体情况,课题组对我县各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分析当前至少有三种潮流在危机中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1)学校对写字教育的重视不够。(2)各学科教师没有形成合力。(3)电脑的普及对写字教学的冲击。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中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定为我们研究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写字审美心理,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树立起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信念。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课题的界定:

1.“硬笔字”泛指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所书写的字,此处不涵盖毛笔字的指导。

2.“书写能力”包括学会正确书写、整洁端正、结构合理、笔画有力、行款整齐、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本课题旨在通过指导学生硬笔书写训练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探索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找到指导的基本思路,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变角色,摆正位置,让学 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突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

(二).理论依据与基础:

1.理论依据: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写字教学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现代教育理论依据: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从素质教育的研究来说,写字训练的开展不再把知识技能放到突出地位,而是以人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弘扬传统文化理论: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书法的美是无限的,并且其美是因为有深度。作为炎黄子孙,提高书写能力写好汉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4).实用主义理论:通过写字训练,不但能克服学生的毛躁,养成坚强品格,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2.国内研究:

中国当代硬笔书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滥觞后,经过二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在此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为之跋涉不息的硬笔书法探索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硬笔书法文化现象。自然,硬笔书法也不可避免地进入校园,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许多学校也把硬笔书法培训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近几年来,我们似乎在应试教育的道上越走越远,许多学校把写字教学给疏忽了,遗忘了 3.国外研究:

日本文字是由汉字演化而来的。在日本,书法相较于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更受欢迎,这可以从一种说法得到应证:棒球是日本一亿多国民的体育,而书法则是一亿多国民的艺术。日本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书法课,民间也有很多书法组织包括硬笔组织。许多人都认为,当前日本人对书法的重视程度比汉字的发源地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写字训练,在学习中发挥个人潜能发展个性特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其硬笔书写能力,并使各科成绩水涨船高。

1.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硬笔书写水平,积累教师指导学生硬笔书写训练的经验。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3.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探索出适合目前中学写字教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4.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学生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气定神闲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6.通过训练,使人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人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四、研究内容、范围:

农村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及对策

五、研究方向和角度:

本课题在遵循新课标中提出的“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基础上,从渗透写字方法、培养写字兴趣和习惯入手,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坚强品格的目的。我们主要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的纠正与培养;

2、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纠正与培养;

3、提高学生钢笔字书写水平的研究;

4、提高学生毛笔字书写水平的研究;

5、写字过程中学生毅力的培养;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设计了《农村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调查问卷表,对我校七、八年级各40名,共计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5(2)设计了《家长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认识和关注》调查问卷表,对

我校40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问卷。

(3)设计了《教师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认识和关注》调查问卷表,对我校4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

2、现场调查法

在我校七、八年级中,随机各抽取1个班进行调查:在学生写字的自然状态下,为了便于比较,给学生设置了同样的抄写内容,七年级抄写《化石吟》八年级抄写《石壕吏》,同时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进行了仔细观察,并对学生各种错误的执笔姿势加以统计、归纳和分类,收交了学生自然状态下按时完成的80份作业,较为全面地收集了学生执笔姿势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主要从加强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找寻写好字的方法等方面去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现代教育学为理论指导,以前期语文教学为实践基础,制定研究计划,注重研究轨迹的总结及资料的积累,使研究工作有计划,有过程,有效果。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12-2015.04)问卷调查,了解学情。课题申报;明确成员及人员分工,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保证课题研究过程扎实进行。分析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做好前测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5.04-2015.10)分析成因,因势定策。6 明确新课标要求,明确差距,分析成因,研究解决方法对策。定期开展专题性研讨,互相交流实施经验。积累资料,撰写论文。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5.10-2015.12)总结整理,形成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有关论文。收集资料,健全资料。申请验收。

第三篇: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姓名:田畅学号:20111104496班级:生态班

任课老师哈斯

摘 要: 了解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师范类大学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1.12%【1】。学习压力、情感挫折、父母婚姻、家庭经济、同学关系等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 键 词: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引言:WHO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2】。也有观点认为, 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标准的社会行为。还有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与他人心理状况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面对的竞争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日益增大, 导致了大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知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各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而师范学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 即将从事教师事业,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正所谓“救人者当能自救”。所以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1.健康的标准

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标准?我们认为应掌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应

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许多人生的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3】。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1 学习兴趣小,缺乏动机。迫于就业和父母的期望而选择了不喜欢的师范学校和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缺乏学习兴趣, 只是把志向水平定位在能够毕业,找份好工作等,缺少向更高层次努力的内在驱动力,导致学习动机减弱。同时,又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也容易导致其后悔、焦虑等不良情绪,继而产生学习上的障碍。

2.2 形成认知偏差,难以适应现在的生活。由于个体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能够正确加工,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大多数学生在新的大学校园中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现在的大学生多为家中独子,她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步入师范院校后,女生数量众多,竞争比较激烈, 无论是学习、举止容貌还是家庭背景,都存在比较心理,好猜忌,对很多事情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恰当的判断.一旦遭遇挫折,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无法接受现状,形成了认知上的偏差,钻牛角尖,可能产生极端的行为.以新闻为例,在近几年的大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由于适应不良和逃避现实而产生的案例,或是具有攻击倾向,或是厌世自杀。

2.3 存在交际障碍,处理关系不够成熟。人际交往是新世纪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师范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不是很理想,具调查研究表示, 大部分学生感到没有知心朋友,交往困难,大约半数的学生与同班、同宿舍的人处理不好关系,室友之间常有敌对、憎恶的情绪。这些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往往是由情绪和个性等方面因素引起的。

3.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师范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轻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1.13%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以往研究的结果,即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占总数39.3%;中度心理障碍学生占总数8.7%【4】。问题主要表现为: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忧郁、偏执、敌对、精神病性, 焦虑、恐怖、躯体化。无论从轻度排序, 还是中度排序基本上都是如此。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多于理科生。

师范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也好于非师范类学生, 这与师范院校普遍开设5心理学6等必修课程, 以及完善有效的学工体系和丰富健康的校园学生文化有关#心理健康与自评总体健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提示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学生全面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4.分析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与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有关。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未来职业是教师,师范院校对学生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从师素质和过硬的教师技能。这必定给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压力。教师素质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比如: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训练还不能

提高,一定会导致个体的心里焦虑。所以才有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着各种轻度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于中度以上如此大的比例,我们认为除了自身的因素外,与目前师范专业的就业难有直接关系。师范生普遍反映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如果当不了教师,自己学习的内容就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只有学业极其优秀才能找到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压力。以往研究也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研究发现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师范院校男女比例失调,女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平均超过了65%,男生成为弱势群体,势必影响其心理的发展。其次,未来职业的预期对于男生也是不利的。毕竟男生做教师被人们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工作。而女生做教师反而被人们尊重,社会舆论也倾向与女生当个教师是非常不错的。这多少影响了师范院校男女生之间心里的平衡。但是研究发现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这与以往研究是不一致的。以往研究证实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年级最多(14.84%),其次为四年级(9.85%),三年级为8.98%,二年级最少(6.07%)【5】。我们认为一年级大学生比以往的适应能力高很多,大学的课业负担比高中轻很多,就业还不是目前要考虑的,而三年级大学生与毕业越来越近,就业问题成为了首先思考的问题,目前的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不良的应激源,而且是持续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考研的压力,应该说三年级问题多是合乎现实的。我们也发现了专业之间差异的存在,文科生多于理科生。以往研究也发现专业性差异,这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前途担忧的程度不同,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的差异有关。理科专业比文科专业更需要智力参与,而文科机械记忆的东西多一些。理科学生更相信理科教学教师的作用。当然问题是复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5.相应对策

一是师范院校应尽快开设心理健康课或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室。使在校师范大学生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如遇心理障碍可以及时到心理诊室咨询和治疗。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促进其进行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要帮助他们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使其能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 最终在社会中实现我价值。

二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组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 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增强自信心。活动中要注意结合师范专业特点, 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培训和师德教育, 使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精神风貌。

三是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实践证明, 心理咨询是较为有效且颇受学生欢迎的心理疏导和服务方式。因此, 在师范院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开展心理咨询, 既是我们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 又是全面提高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措施。

四是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帮助那些存在一般性心理困扰的学生实现自我成长。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普及, 运用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 有针对性地对存在同类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作报告等方式, 帮

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五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要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系统,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 以全面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是转变教育观念, 让学生主动适应全面开放的现实社会, 增强心理承受力。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正迅速向我们走来,各种思想、文化、意识、观念都在全方位冲击着我们, 更新自我、更新理念, 敢于竞争是我们每一位师范大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 必须以健康的心态去积极面对。总之, 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既是他们自身适应当今现实社会的需要,也是其未来职业的客观要求。21 世纪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健康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当代师范大学生。对于国家来讲,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心理工程。

参考文献:

[ 1]饶乐之, 王晓柳.教育统计学[ 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2]卢纹岱.Spss for w indow s 统计分析77 [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3]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R].教社政[ 2001] 1 号.[ 4] 项红雨.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J].中国校医, 2003, 17: 69-70.[ 5] 李鲁.社会医学(第2 版)[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5-9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姓名:田畅

学号:

论文题目: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任课教师:哈斯

教师评语:

课程论文20111104496课程论文成绩: 任课教师签名:2012年11 月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

徐谧

(安徽农业大学,金融系,08级)

摘要: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十分复杂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其

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

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 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1.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就业的热点目标,祖国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学校工作的老师要广、要快的多。而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当大学生身上已经反映一定的思想问题时,教师才被动的去进行教育,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造成对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2.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与社会性发展不平衡。心理、生理疾病是人类个体与社会、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在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最终还要通过主体起作用,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运动而最终完成。根据认识理论,外在刺激不一定会简单地引起某种反应,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还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即主体的评价。正由于主体对客体的不同的认知而导致了不同的质、量、度的反应,而这种主体的认识结构,是主体在这一切生活经验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的沉积的结果。

3.社会教育乏力和家庭教育的失控。由于中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运作和法规秩序尚不健全,和谐、公平、公正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家庭教育一方面大学生大部分住校,远离父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使之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让我们同学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让大学生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大学生中广泛宣扬“礼”,“义”,“仁”,“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等优秀思想,使当代大学生树立镇古饿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开展的各种道德活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全体大学生的密切配合,需要在大学生中树立先进典范,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事半功倍。

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全面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内心世界,完善其人格和个性,全面提高素质无庸置疑应该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做到“德育为首,教育为本”。适时恰当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质理念,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党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资料:

[1] 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2] 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3] 中国教育报《素质教育调研》,2006,(11).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

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虽然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但是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本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第一,专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才能。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其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师核心。第二,基础能力,指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是建立在每一个学生经过接受大学教育应达到的各项基本能力的基础之上。第三,特殊能力,指大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能力。第四,求职能力,支大学生在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只有能力和技巧。

二、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一)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一)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二)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四、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一)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二)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五、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一)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二)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六、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如爱岗敬业、敢于吃苦、诚实守信等。基本工作能力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首要标准。近年来,一些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工作选择上拈轻怕重,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较长,基本工作能力较差,导致在职场上的发展后劲不足。

(二)专业技能不足

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等。一些毕业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频频遭遇困难和挫折。

(三)求职技能欠佳

求职技能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与生产资料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在应聘是没有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未能将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恰当运用。

七、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第一方面是人格品质。人格品质之个人对各种环境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应,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主动性、忍耐心、独立性等个性特征。有的大学生由于学生压力较大、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失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方面的障碍;有的大学生敬业精神不足,不能过吃苦耐劳,这些都直接

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能力。

第二方面是知识结构。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是就业时用人单位非常看中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因为没有一定的之时贮备就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知识越广泛,思维越开阔,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方面是基本技能。在大学生活的工作的过程中,沟通能力尤为重要。求职面试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沟通过程。另外,外语、现代信息技术、文艺、体育等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的质量。

第四方面是应聘能力。大学生通过面试获得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非自然形成。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实力,也需要广泛意义上的求职技能。它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等。

八、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府应优化制度安排,强化服务职能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政府责无旁贷。首先,政府应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的合理流动,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政府有必要取消对高校毕业生到其他省市就业的进入目标、户口指标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必须取消政对高校毕业生流动的一切不合理收费。其次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应建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一方面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不断提高提高这些地区现有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适当创办新的高校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对大城市和经济社达的地区,应侧重在政策上给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高等教育的空间。通过高等教育布局的调整,使高校毕业生的地区分布更趋合理。第三,政府应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制度和措施,既提供创业的优惠条件,又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规范,以保护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搞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首先要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即使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使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其次,要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签订人才智力合同协议,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实习毕业生和企业间求职愿望和用人需求的“双匹配”。再次,要搭建和拓展创业教育平台。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让大学生为创业做好各种准备。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联合政府,企业建立大学创业园地,扶持和指导大学生依托相对成熟的成果和项目自主创业。

(四)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来讲,提升就业能力需要之前学生应该看待择业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关系,合理地调整择业心态从三方面进行努力:一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学会客观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合理地调整择业目标,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就业定位,调整择业心态,培养自己抗挫折的能力,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二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合理地知识结构,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在课堂学习之余,应积极参加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科技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三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当前用人单位价值取向,不仅仅只是看重大学生在日常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看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心理人格等。这要求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综合苏子的培养和塑造。

参考文献:

[1] 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下载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致使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了模......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国贸学院081国商0包玉刚200829044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1 大学生“就业难”具体表现 (1)不同层级的学校之间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 现在很多大公司、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越来越看重“名牌效应”,很......

    浅论大学生失业的现状及对策

    浅论大学生失业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失业是一种知识失业,是指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界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大学生失业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 08级 唐国强 摘 要: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德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德育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人数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应当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有关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大学生精神价值......

    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5篇

    中 文 摘 要 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赢得战争的是人而不是枪”充分揭示了人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士兵的文化程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