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调查心理健康活动
心理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心灵飞翔,畅游信任的海洋!
二、活动背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 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 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三、活动目的:
简而言之,这次活动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联络联络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让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融洽的和谐相处,更像一家人,彼此都和和睦睦的,以后有个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微微相一笑也就过去了,相处的时间长了了解自然就深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第二个就是拉大家出来运动运动,锻炼一下身体,老想着学习却让健康走了下坡路就不好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否则悔之晚矣。
四、活动时间:2012年3月5日
五、活动地点: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一期足球场,教2--105
六、参加人员:11调查全体同学
七、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黄金辉做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
(二)游戏环节:
1、心口不一第一个人叫“0”和一个在座者的名字,被叫的再叫“0”和另一个在座者的名字,第二个被叫者叫“7”和第三个被叫者的名字,一旦听到第三个被叫者的名字后,他左右的两个人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可以挥挥手或模拟抚摩第三个被叫者,让他带点儿众星拱月的自豪感。反应慢的人只能服输。之所以说它“心口不一”,因为最后那一关要考验 的其实并不是被叫者,而是被叫者身边的两个人。至于过程中任何人有什么不恰当的举动,都应判作错误而惩罚他们。游戏的最大乐趣除了最后那一关,还有过程中的互相叫嚷,气氛相当热烈,牵涉面也相当广。更有上海话的“7”和“吃”很是相像,第三个被叫者时常得忍受一些虚拟的咬啮。
另外一种说法:007 “0”“0”“7”“pia~”“啊!”边说边点个别人,被“pia”的人,他的相邻两个人要喊“啊”同时举起双手说错做错受罚。
再另外一种:由开始一人发音“0”随声任指一人,那人随即亦发音“0”再任指另外一人,第三个人则发音“7”,随声用手指作开枪状任指一人,“中枪“者不发音不作任何动作,但“中枪“者旁边左右两人则要发“啊”的声音,而扬手作投降状,出错者饮!
2、叫七
也称缝七过,一桌人围着大圈,开始数数,通常从十以内的数开始喊,喊到七或者是七的倍数的数字或者是带七的数字,比如7、14、17、21等等,不能喊出来,只能用筷子敲下杯子或者喊过(需要事先统一),依次类推,一人错了,其他人还跟着喊就连带,都需要接受处罚,当然还可以自杀的,就是一开始直接喊七,如果有人跟着喊,那么跟着的人也跟着受连累!还有其他的玩法,就是增加几个难度,比如说话当中不准说“你”“我”“喝”,这个挺狠,不想犯错就别说 话了,千万别说,否则就言多必失!首先人要多一点,5人以上。
再看一下新花样:开头是一样的,但是,数到逢7的数字后,要倒回去数!比如,原来是顺时针数的,轮到甲是7,他敲一下桌子,照理坐在他左边的乙应该接下来数8,不是!现在要变成逆时针,由坐在他右边的丙数8!这样转来转去,我向你保证,转不了三次方向大伙儿就迷糊啦!还有一点要说明:只有第一回是从1开始数的。接下来谁输了喝酒之后,由他开始数,可以不必从1开始,而是以小于10的任意数字开始。试试看从6开始数……
(还有一种“明七暗七”与之类似,比这个简单些,只是遇到七或七的倍数就拍手带过,下一个人继续往下数,也不必换数的方向。)
八、活动总结
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经过连续的几次活动之后,大家见面后不像以前那么拘束了,话也多了起来,该说说该笑笑,打打闹闹,又回到了以前那种氛围,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打心眼里高兴,都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其中人心的冷漠,自私是会让很多人心灰意冷,不敢轻易写下自己的面具,真诚的面对身边的人,可我们毕竟都心怀一颗善良,尚算纯洁的心,只要彼此都以诚相待,还是能像一家人那样相亲相爱,和谐相处的。六存在问题
只是在这次活动中,由于班委的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极个别同学宁愿在宿舍睡觉,也不愿意来跟大家一块玩,希望下次能主动出来和大家一起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有缘我们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我们会努力使这份情谊绵延的更长,更久。
九、活动图片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方案策划书
创新学院112班心理健康调查活动方案策划书
大学一年级对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高考后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动中,心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此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将能集中反映大学生精神状况,有利于采取积极措施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干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对大一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帮助老师和班委更好开展班级建设。
二、活动主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三、主办单位
创新学院生科112班
四、承办单位
创新学院生科112班
五、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14日---201 年 月 日
六、活动地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七、活动对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一新生
八、宣传方式
调查问卷、班级QQ群等
九、活动具体细则
10月14日:
由班长组织成立“班级心理健康调查小组”。
组长:董天祺成员:高原 牛晓伟 盛康
董天祺负责问卷题目的采编,排版,印刷。
高原 牛晓伟 盛康负责问卷的保存,发放和评分标准的保密。
10月15日---10月17日
发放调查问卷,并说明相关要求。,10月18日
由牛晓伟 盛康负责回收调查问卷的回收;
由董天祺 高原负责对回收问卷的评分、统计;
10月19日
由董天祺 高原负责对测评结果参照参考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后期回访交流沟通。
十、注意事项
全体小组成员必须对本次活动测评结果绝对保密,不透露任何人的个人隐私,不发表个人评论。
宣传时要注意方式得体,消除同学顾虑。
成员小组测评时要高度负责,严格要求自己,避免人为出错。
2011年10月15日
创新学院生科112班心理调查小组2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方案策划书
经济管理学院10级市场营销心理健康调查
活动方案策划书
大学一年级对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高考后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动中,心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到大一下学期末,经历这一系列心理震动沉淀后,学生心理趋于稳定,此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将能集中反映大学生精神状况,有利于采取积极措施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干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对市场营销大一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大通过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帮助老师和班委更好开展班级建设,让市场营销这个大家庭成为一个富有生气,积极向上的集体。
二、活动主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三、主办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市场营销班委
四、承办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市场营销班委
五、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1日---2010年11月7日
六、活动地点
10市场营销(2)班班级
七、活动对象
10市场营销(2)班全体同学
八、宣传方式
传单、BBS论坛、班级QQ群、九、活动具体细则
11月1日:
由班长组织成立“班级心理健康调查小组”。
负责人:汪政鲁菲
成员:孙伟叶绪瑞贾良铭 王海生
汪政、鲁菲负责问卷题目的采编,排版;
叶绪瑞负责问卷的印制、保存和评分标准的保密。
11月2日:
班长主持召开班级全体会议,由心理委员负责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
11月3日---11月4日:
由孙伟、汪政同学向全体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并说明相关填写要求。
11月5日---11月6日
由孙伟、贾良铭负责回收调查问卷的回收;
由汪政、叶绪瑞负责对回收问卷的评分、统计;
11月7日
由汪政、鲁菲、叶绪瑞负责对测评结果参照参考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后期回访交流沟通。
十、注意事项
全体小组成员必须对本次活动测评结果绝对保密,不透露任何人的个人隐私,不发表个人评论。
宣传时要注意方式得体,消除同学顾虑。
成员小组测评时要高度负责,严格要求自己,避免人为出错。
十一、经费来源
班费:总计6.20元
(一):问卷复印费: 0.10元/份*62份=6.20元
10市场营销(2)班班委会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中出现了心理弱势群体,如何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保持健康心态,应该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另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要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展个性;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部分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恰当的接纳自我;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确认识环境,并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有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与众多因素相关的。如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就大学生而言,其主要诱因有以下几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学习的压力,但长期处于高度学习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目前,我校在校生中约15%是贫困生,其中4%—6%是特困生。调查表明,45%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造成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且不懂得如何缓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情感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众多个案表明,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人因此走向极端。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长期以来对他们教育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甚至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懂如何与人沟通,缺乏交往的技巧。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随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比如不当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
教育部调查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已经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我校也存在此种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健康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学新生最易受“心理断乳期”困扰。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心理学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广州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查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着重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恐惧等症状。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地生差。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我校在新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23%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识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调查还发现45%的新生
特别关注周围人给予的评价,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调查中有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教师总是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身处高手如云的新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些学生感觉突然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调查中35%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譬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些学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教育。学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新生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
育环境,这对于一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帮助。新生入学后,可以通过报告、座谈会等活动,向学生讲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心理预测力。带领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生活,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思想出现波动的同学,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集体的温暖。
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学生掌握咨询的途径和方式。如果新生了解了心理咨询的作用,他们可以主动去心理咨询,在辅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理压力。建立新生心理档案,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开设心理选修课,举办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出版心理健康读物等。
过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由于学分制的推广和公寓制的实行以及不及格率的产生,大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淡化,责任心不强,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加强新生的心理,必须拓宽思路,开辟新的渠道,充分发挥中立渠道、平行渠道、科研渠道等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使新生能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让新生了解大学集体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帮助病人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矛盾,达到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每个人都应
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已的心理保健医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自信、乐观、坦诚、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学费的增加与就业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逐年加大,尤其对大学新生,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昂贵的学费、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学习兴趣等很多问题困扰着这些脆弱的心灵。如果不及时调节,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严重地阻碍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全院师生员工都应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摘要:本文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我院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字
当接连不断的大学生自杀似乎已不是新闻的时候,今天,大学考场里那个空荡荡的座位,是否再次震撼我们的心灵?
1、自杀事件:
2010年5月28日上午9时30分左右,西南政法大学一名大四女生从该校渝北校区第四教学楼6楼跳下,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无效后死亡„„据校方分析,至少有两种原因导致了该名学生自杀:一是自杀学生在情感上有很大困惑,二是与家长沟通存在问题。
2005年6月21日22时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学楼13层的厕所窗户跳楼自杀。
2001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五山某高校2000级研究生坠楼身亡。据了解,他们
研究生的每门课要根据成绩排名,排在最后5%~10%的学生,给予黄牌,累计三个黄牌就换一个红牌,得红牌的学生毕业难度较大。该学生可能是成绩太差,受不了刺激
2、犯罪事件:
《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应聘,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造成1死1伤。
2002年3月上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批准逮逋了涉嫌故意杀人的大学生马晓明。只因功课不好被学校“劝其退学”,上个月,自感没法向家里交待的马晓明把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杀死了。
22岁的刘海洋,原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2002年一二月间,他先后两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伤熊”案一时间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热点。
„„
一桩一桩血的事实,像针一般扎进我们的眼睛,你是否感觉到触目惊心? 比事实更加触目惊心的,是数字。
卫生部200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公布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
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中,16.0%至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2004年,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徐彗兰等人在对该校623人的调查中发现(有效问卷为610份):有89人(占总样本的14.6%)表述自己在一年内认真想过要
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陈志霞等人也在今年对101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三年级最高(为1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高于成绩好的学生,文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现在校园里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代学生从小家庭娇惯,生活条件优越,被称之为“在蜜罐里”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长花重金租房陪儿女读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就从客观上养成了这一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下降,“郁闷”一词成了他们的常用语。与过去艰苦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竞选班干部落选、奖学金没评上、学习压力大等问题时,都会使一些学生烦躁易怒、自卑苦闷。此外,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大学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教师的授课方式常常会使许多学生不能认同。大学汇集了各地中学尖子,许多学子会因学业成绩不再显赫而产生自卑、焦虑和不适感觉,若迟迟不能调整,长期压抑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也使这种状况的扭转迟缓。
(2)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现在大学里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中年级学生就开始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失恋问题突出。失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绪酿成的事件比较多。失恋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的心理问题,轻者荒废学业,重者引发校园极端事件。
(3)个性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偏执,易于冲动,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个性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学生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等因素迟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群体而产生孤独感;交朋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中喜怒哀乐的不成熟处理、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偏差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失落,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
(4)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社会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热议的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的学生,与
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学生彼此的认同度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价值观的动摇改变,并加剧同学间的矛盾。对于贫困生来说,“富二代”的一掷千金很可能是一个刺激,并由此引发情绪反应或者人际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学生由于对贫困学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会在朝夕相处中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引发人际纠纷,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加剧。
(5)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当前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较重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有“就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急躁、心神不宁,以及达不到期望后的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大学生一般就职期望值偏高,向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县城,同学间也必然会作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加之,存在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使学生看到录用人才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愤怒、不安、无奈、孤独等负面情绪。如果临近毕业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关爱忽视,将使这方面问题难
以化解。
上述在现阶段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善,将会影响一些学生一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辅导,得以排解心理困扰,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法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1、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门身素质,通过群体交往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开阔视野。具体措施:学校可通过组织假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大学生也可以自己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如义务执教、社区义务服务等有益活动:实践证明,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地培养出自主、自强的创新精神,才能真正锻炼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2、保持良好、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习惯化的生活,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是密不可分的。保持良好、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健康用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
体素质:③完美的人格展现。完美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客观事物,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校生活:④培养积极极向上的个性特点: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要注意:(1)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
(2)在口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广阔的胸怀,不以自我为中心;
(3)富有同情心,能经常想到别人,不一时冲动感情用事;
(4)遇事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正确理智地进行处理和判断,不固执已见不主观;(5)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
(二)、完善学校和社会培育机制:
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虽然门前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心理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机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与咨询: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
2、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会碰到一些心理困惑。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
3、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普及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是增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的重要措施,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咨询包括发展咨询、适应咨询、障碍咨询,它所涉及的领域几乎包括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教育有效的途径。通过完善心理咨询体系、普及心理学知识可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调节,心理困惑得到消除,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当今大学生的心里问题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当今大学生心里问题的措施。希望通过我们本次的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可以为一些有心里问题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也祝愿所有人能够以一颗健康、开朗、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李冬生,阮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 [3] 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大学教育
[4] 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5] 李长文,时长江.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 [6] 张小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7] 李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