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重视我国河流、湖泊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提案
关于重视我国河流、湖泊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11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重视我国河流、湖泊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会同水利部办理 提 案 人:农工党中央 主 题 词:生态,污染,水域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目前,水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焦点、难点、热点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忽视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且这种忽视所造成的恶果正在越积越重。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沙尘暴肆虐,已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据有关专家学者的估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5%~3%,并且也已经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解决好水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由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时期,它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实施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政策,加大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力度,逐步形成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长效治理与管理机制。在此提几点意见:
一、工业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切实转变重增长,轻环保的传统观念,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重复用水和循环用水率,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三是严格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根据水环境容量和水质自净能力,严格控制排污总量。
二、居民生活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第一,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并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第二,禁止向江河港流倾倒各类固体废弃物;第三,加强船舶管理,对于燃油船要坚持安装油水分离器方可在江河航行的原则,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严禁未安油水分离器和接油器的船舶进入。
三、面对污染的治理措施
首先,推行生态农业,提倡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严禁难以降解的农药和其他化学品的使用;其次,强化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排放管理,推行养殖——制肥(养鱼)——果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再次,加强对广大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进入水体的管理,实行污染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四、建立生态水环境体系
一是应注重利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治理水生态环境,将环保、水利、林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相关工作统筹考虑,在大力治理各类污染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采用多种治理措施,确保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二是在强化点、面源治理的同时,坚持流域性整体的水污染防治,按流域的差异分别提出各个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建立良性循环的流域性水生态系统;三是根据不同级别的水系水质监控断面的不同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监测体系,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监测结果,确保流域性水环境水质质量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五、加强组织领导
第一,各级政府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精心组织,对辖区内水资源保护的责任进行细化分工和落实;第二,各有关部门要服从大局,服从长远,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决不能有利就争,无利推诿;第三,各级政府对水资源保护应该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督促有力,检查有结果,并且一定把水资源保护作为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的首要任务和主要政绩之一来加以考核,奖优罚劣。
六、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首先,依据国家和省(市、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区内水资源保护的实施细则或办法,使水资源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对于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水资源以及那些形形色色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理力度,扫除水资源保护人为障碍,不断提升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权威性。
七、提高环境意识
一是制定和实施长期而全面的全民环境教育计划,加强环境警示教育,设立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二是完善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公布环境信息,同时开办环保热线和网站,完善信访管理和处理工作,接受公众监督;三是在相关环境管理和决策制度中,逐步引入公众参与程序;四是结合节约资源和固体废物管理计划的实施,引导公众养成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习惯。
八、加强水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
第一,继续开展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重点的环境科学研究,加强与水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体制、法律、文化、教育、统计、消费习惯等软科学研究,并加以应用,重点发展环保技术服务业;第二,建设水环境污染监控中心,实现水环境监控的现代化,逐步扩大到地区生态系统的监控现代化;第三,建立现代化水平的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和救援队伍。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正在迅猛发展,加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影响,如何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发展成为我国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的总称(即生态系统),一般指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地环境)、生物资源(生物环境)以及气候资源(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指水、土、气、生等自然资源(或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土地环境问题严重。
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土地资源污染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耕地面积的减少,二是土壤肥沃力下降。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为了发展自己的本土经济,不惜代价引进了大量的厂矿企业和乡镇企业,有的农村还建立了大面积的工业园。这使仅有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而单位耕地上承载的人口却不断增加,由此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水土流失、粗放耕作、农田污染、有机质不能还田、不正确的土壤耕作等造成了土壤肥沃力的下降。我国又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又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主要途径,加之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施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二)生活垃圾和废水污染情况严峻。
农村不像城市有统一的市貌规划,农民建房、乡镇企业布局都是比较分散而且杂乱无序。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18 亿t,生活污水约90 多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各种废弃物随意抛散,垃圾“围村塞河堵门”现象已经成为令农民头疼的“公害”。再加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排放的畜禽粪便更是给农村的生活垃圾“雪上加霜”。目前农村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据统计,绝大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从未经过检验,目前全国共有3.2 亿人用水不安全,不少地区的农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大多数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每年有超过2500 万t 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地下水系统,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三)农村生态环境中能源消耗严重,能源建设滞后。
在农村,由于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村干部又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所以对能源节省和再利用方面做的远不到位。而且广大农村做饭仍以烧柴为主,大量砍伐和使用薪柴,不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造成大量污染,滑坡、泥石流加剧,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农民环保意识环节薄弱,过于追求短期效益。
在农村,多数农民认为“知识无用论”。许多孩子不上学或被迫辍学跟着家长外出打工或自己外出打工,农村孩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文化知识低。生态环境破坏,土地、水源地减少,土壤、水源污染。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影响,生活水平不升反降。
我认为,面对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基础体系的建设,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要严格控制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水的相应质量标准,防止污染物侵入造成危害。另外,在村镇环境规划及综合治理过程中,要防控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强化垃圾回收等,还要抓好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沼气、生态养殖场建设、有机食品生产等工作。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合理规划与开发农业资源及利用方式,控制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建设我国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三篇: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如下: 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就酸雨污染而言,由于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3.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虽然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严重而且治理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原因如下:
(一)能源消耗量大,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是环境污染治理不善的深层次原因。
“十五”期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火电、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出现过热发展的态势,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5%以上,能源需求弹性系数实际达到1.6,是规划预测的4倍。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量达到22.2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了55.2%。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549万吨,超过总量控制目标749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约27%。污染行业排污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治理进程相对缓慢。同时,许多老企业年久失修,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善,污染防治设施存在问题,污染种类日趋复杂。
(二)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远远不够,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未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在以GDP为中心的干部考核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甚至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违法违规审批、建立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造成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严重背离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是政府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还有一些地方根本不充分重视环境治理设施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说,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尤其是破坏环境的政府问责制、责任追究制没有实行或流于形式。
(三)环保制度不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严肃性不强。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法规制定和修订的进程缓慢;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环保法律和国务院及其和环保有关的部门施行的法规、规章都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时间的滞后性,往往先有普遍性严重性污染问题,才再引起立法。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也不够,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
(四)环境治理市场化发育程度太低,治污与经济运营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都由政府财政预算负担。随着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已越来越难以支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扩大。环境基础设施企业化经营、使用者收费政策、排污交易政策还没有畅行。而美国早已通过市场机制成功地解决了工业排污的治理问题。现行的价格体系也存在着扭曲现象,资源、能源的价格影响了其有效利用和合理配臵,表现在一些环境资源的低价甚至无偿使用,排污计量征费、排污市场价格没有反映社会成本。市场机制被行政权力“僭越”,未能让市场有效地起配制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作用。资源更新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未落到实处,未进入市场进行有效的循环运行。
(五)各级环境部门在各级政府内的地位与“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定位不相称。
我国政府的各级环境部门在政府的各部委办局中,其地位明显不高,重要程度远未为人们所认识,机构负责人的影响力不足挂齿,其权威在政府内、在社会中几乎无足轻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基本不具备以前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功能,没有统一监管机构的权威。
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且治理不利的现状,应该如何改善呢?
(一)建立适当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水、大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综合控制原则,有效控制跨界污染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原则等。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包括总量控制、许可证、排污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等,力求使之成为更加完备、更加透明、更加公正的法律制度,并把污染综合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作为这些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
(二)强化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
国家法律,包括各项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公正发展的基本条件。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市场经济立法和环境保护立法落后于实际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同立法的进程相比,有关法律的实施,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不少地方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还通行无阻。其结果除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外,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守法者经济上吃亏,违法者经济上占便宜,不支出和负担防治污染费用,同等条件下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应当强调,强化法律实施,共同遵守国家法律,是保证市场正常运转、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地位平等、等同对待、自我负责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加强政府环境领域的公共服务
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包括污水处理、废物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理,保证水体、空气、生活环境的清洁优美,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等,是任何现代国家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同时采取经济措施鼓励私人和企业也提供这种服务。能否高效、高质量地提供这种服务,常常是衡量一个政府效能和业绩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地方政府应努力提供以下公共服务,当然,受经济发展木平和地方财政能力的限制,各地方和各城市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方面,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但这是迟早都要做的,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注意同国际环境保护趋势相衔接
在国际环境领域,世界各国既有共同利益,也有许多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有关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有关国际环境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设臵贸易壁垒,也要适应国际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注意保持同国际上、同主要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标准和作法相衔接,以适应国际和各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对国际市场所构成的越来越多的限制。我们的企业应当认识到,这是将来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一样重要,生态环境的好坏关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在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后,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保证。
第四篇: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提案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74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民政部会同卫生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 案 人:王书平主 题 词:老年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一系列社会政策以实现老有所养。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左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表明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面临非常严峻的老龄人口长期护理挑战,老龄化问题应切实引起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伴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独生子女也在不断增加,家庭结构(4个老人由一对夫妻奉养)已逐步成家庭组成的主要形式。子女赡养条件和能力不足,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已经形成新的社会突出问题。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老龄服务机构尚未建立健全。在养老服务方面,还缺乏一系列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市、县两级老龄办的机构编制少、人员少、经费少,个别地方的老龄办形同虚设,乡镇级老龄服务机构尚未建立,受人员、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制约,老年事业发展不快,形不成规模。二是老年服务网络不健全。当前普遍社区服务设施简陋,社会公益设施落后,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遇到的就医、求助等方面困难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三是,集中性养老机构规模较小。目前,市、县两区敬养院、老年公寓的建设规模普遍较小,硬件设施条件较差,管理和服务不到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四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大,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农村老人在养老、医疗、生活保障等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农村老年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对策与建议:
按照中央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应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我国老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统一认识,科学制定老年事业发展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现状,研究组建完善老龄工作服务机构,抓紧制定老年事业发展规划,将老年事业、老年产业发展纳入规范化的工作轨道。应将老年事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明确发展目标,抓好责任落实,要发挥老龄委、财政、民政、残联、发改、规划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协作沟通,形成合力。要加强老年事业人才培养,不断加强老龄事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弘扬尊老、敬老、养老的先进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养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切实为老年人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的机制改革。
二、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确保“老有所养”落实到位
一是进一步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层次举办敬老院、养老院,加快文明敬老院创建,满足愿意入住养老的老年人需要;二是有计划地建造各类老年公寓,供有条件的老年人购买、租赁;三是加快建立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联动老年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和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四是学习推广先进省市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的做法,同时,加快老年人供养设施、人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整合,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养老服务对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加配专业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三、加快老年人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提升“老有所医”水平
要在现有的卫生、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专门的老年病诊治专科,对老年人就医实行低廉和优惠收费标准。要加大财政投入,多方吸纳民间资本,加快健全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就近解决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问题。进一步强化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老年人群的医疗保险改革,整合医疗保险资源,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切实保障老年人医疗健康。
四、加快各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使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突出抓好城市社区及农村乡镇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活动中心的建设档次,开辟和增加服务内容,让老年人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更好地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社区应当设计并建造价格适中的老年友善型住宅,修建更多的老年人健康娱乐活动中心。社会发展将更多的依赖于老年人的积极参与,老年人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的愿望和能力也在增强,因而应实现对健康老年人继续就业和多种形式社会参与的权利保护。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和奉献老龄事业,支持老龄事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敦煌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重视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
敦煌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重视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
位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绿洲被沙漠和戈壁包围,之所以能独立沙海而不沉没,得益于周边大片湿地,这些湿地构成一个半圆,包围着敦煌绿洲,形成一道阻挡沙漠的天然生态屏障。然而,由于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尤其是农业用水过度,严重挤占生态用水,致使流经敦煌的主要河流断流,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环境在最近几十年里逐渐恶化,上百万亩湿地干涸,天然林和草地大面积减少。恶化的生态还对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构成了严重威胁。
敦煌的生态问题早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陇原儿女完全有责任有信心把敦煌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好。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敦煌市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关井压田”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根据规划,敦煌市计划从2007年到2010年,压缩耕地5.4万亩,以减少地下水开采。同时,敦煌市还严格实行了“三禁”政策,严禁移民、严禁开荒、严禁打井。据敦煌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敦煌市已关闭各类抽取地下水的机井300眼,压减耕地4.4万亩,这组数字超过敦煌可灌溉耕地面积的10%。压减的耕地主要是1996年以后政府
机关单位和一些城市企业新开垦的土地,不涉及农民的承包地。目前,这项工作还在持续。对于余下的机井,敦煌市还投入大量资金,逐步安装智能计量水表,以求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在“关井压田”的同时,敦煌市还实施了其他一系列节水措施,包括推进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实行分类定额阶梯水价制度,建立用水者协会,推广滴灌技术,发展葡萄、设施农业以提高单方水产出效益,同时还依据水资源现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
2009年10月9日
通联:酒泉市环保局卢明同
电话:0937-261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