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王冬菊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新大纲格式)本科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4 21:2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王冬菊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新大纲格式)本科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王冬菊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新大纲格式)本科教学大纲》。

第一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王冬菊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新大纲格式)本科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自动化 专业基础课程 3 60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1343010 3.5 是

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国内(外)现有教材: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学习参考资料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谢嘉奎:《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本课程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第一门最基础的电子技术类课程。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主要是半导体器件)、电子电路和系统的应用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已深入到通信、控制、计算机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这些领域使用的大量电子电路涵盖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低频电路、射频电路到微波毫米波电路。学生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各种电子电路的核心器件  半导体器件的原理及其最基本的应用。因此,该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课程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为专业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正确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正确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种形式的基本电子电路的组成原则及其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电子技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指导实践,同时完成习题也作为本课程的一种重要的实践环节。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本课程采取笔试(闭卷,占60%)、实验操作(占20%)、期中测试(占10%)、平时成绩(占10%)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一,二周)

教学目标:

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稳压二极管的稳作用;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外特性;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外特性。

2.熟悉各种半导体器件的主要参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选管原则。

3.了解PN结的形成;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场效应管导电沟道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

PN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PN结的形成;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场效应管导电沟道预夹断概念。教学难点:PN结的形成;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学

时:课堂教学5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的特性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两种载流子,扩散和漂移,PN的形成,耗尽层,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稳压管的作用。二极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及选择管子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双极型三极管

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及选择管子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场效应三极管

场效应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题1-4,7,13-15.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二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二,五周)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组态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分析方法;估算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等参数。

2.熟悉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共基放大电路与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的性能。

3.了解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共漏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

静态工作点及其稳定;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共射电路、共集电路、共源电路。交流负载线;交流通路;放大电路参数计算。教学难点:微变等效电路法,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时:课堂教学1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放大的概念

第二节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节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的基本三种分析计算方法:近似估算法、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第五节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温度变化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静态工作点分析计算、动态分析计算。

第六节 双极性三级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共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用途及静态工作点分析计算、动态分析计算。

第七节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共源极、共漏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用途及静态工作点分析计算、动态分析计算。

第八节 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的特点与用途;三种耦合方式,多级电压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计算、动态分析计算。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题1-5,10,14-1725。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三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五,六周)

教学目标:

1.掌握频率响应的概念;以及含有一个时间常数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fL和fH的估算方法。

2.熟悉波特图的意义和画法。

3.了解频率失真、增益带宽积和三极管频率参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放大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教学难点:幅频特性分析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第三节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概念;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表达式,计算含一个时间常数的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画波特图。

第四节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41页练习题1-5。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四章:功率放大电路(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六,七周)

教学目标:

1.掌握OTL、OCL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功率和效率的估算。

2.熟悉集成功放的使用方法。

3.了解交越失真;功放管选取用原则、散热问题;集成功放电路的组成和特点。教学重点:

功放的效率、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互补对称功放。功放电路参数估算。

教学难点:图形法分析功放电路的各项特性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定义。

第二节 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

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OTL和OCL型)的工作原理,最大输出功率、效率和管耗等技术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实际的功率放大电路 第四节 集成功率放大器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72页练习题1,2,7,8,10。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七,八,九周)

教学目标:

1.掌握共模信号、差模信号和理想运放的概念;双端输入差动电路静态与动态分析;理想运放在线性工作区和非线性工作区的特点及“虚断”、“虚短”的含义。

2.熟悉运算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及电流源的工作原理。

3.了解共模抑制比的计算,集成运放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教学重点:

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共模、差模、虚断、虚短等概念。

教学难点:长尾式和差分式运放电路的原理和计算

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9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第二节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特点,电流源的工作原理,差分放大电路的三种电路形式以及四种不同输入、输出方式时的性能特点(基本形式、长尾巴和恒流源式);静态工作点计算、动态分析计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输入和输出电阻)。

第三节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第四节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五节 理想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概念: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时的二个重要特点,“虚短”和“虚断”。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非线区时的特点,输出电压只有两种可能的状态。

第六节 各类集成运放的性能特点 第七节 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17页练习题4-6,9,10,14。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九,十,十一周)

教学目标:

1.掌握反馈类型和极性的判断;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2.熟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放大倍数一般公式意义和自激条件。

3.了解在负反馈电路中接入校正网络以消除振荡的方法。教学重点:

反馈的概念及分类;开/闭环的概念;反馈类型的快速判别;负反馈放大器的计算。反馈类型的判别方法。教学难点:反馈种类的判断和反馈的计算

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9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建立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类型,负反馈的作用,闭环放大倍数。

第二节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引入负反馈后可改善放大电路的各种性能;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扩展通频带,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第三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计算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第四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的幅值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消出振荡的措施。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68页练习题1,2,8,9,12-14。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七章:模拟信号运算电路(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十一,十二周)

教学目标:

1.掌握比例、求和及积分三种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输入、输出关系。

2.了解微分电路、对数与指数以及模拟乘法器等的工作原理与用途。教学重点:

比例、求和及积分三种基本运算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比例、求和及积分三种基本运算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教学难点:理想集成运放的特性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比例运算电路

比例运算电路的三种输入方式的性能和特点;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和差分输入的工作原理和输入、输出关系及用途。

第二节 求和电路

反相输入求和电路是利用“虚短”和“虚断”的特点,通过将各输入回路的电流求和的方法实现各路输入电压求和。

第三节 积分和微分电路

积分和微分电路构成特点、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表达式及用途;在比例电路的基础上分别将反馈回路中的电阻换为电容而构成,并利用电容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电容的电流之间存在着积分关系。

第四节 对数和指数电路 对数和指数电路构成特点:在比例电路的基础上将反馈回路或输入回路中的电阻换为二极管而组成,并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第五节 乘法和除法电路

乘法和除法电路可以利用对数和指数电路构成。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310页练习题1-3,8,11。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八章:信号处理电路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十二,十三周)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传输特性。

2.熟悉二阶低通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对数幅频特性。3.了解其他各种滤波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教学重点:

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传输特性。电压比较器的传输特性。教学难点:滤波电路的分类原理,滞回比较器原理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7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有源滤波器 滤波电路的作用和类型;二阶有源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对数幅频特性。

第二节 电压比较器

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阈值和用途。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347页练习题2-4,10-11。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九章:波形发生电路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十三,十四周)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文氏电桥式RC振荡电路。2.熟悉各种振荡电路频率的确定及起振条件;RC串联网络与LC并联回路的选频特性。

3.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教学重点:

振荡的判断;文氏电桥RC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判断各种振荡电路是否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教学难点:振荡电路的条件判断

时:课堂教学5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产生正弦振荡的条件: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度平衡条件。第二节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振荡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常用的RC振荡电路类型的工作原理;文氏电桥式RC振荡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振荡频率、起振条件。

第三节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常用的LC振荡电路类型的工作原理;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以及电容三点式改进型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计算,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

第四节 石英晶体振荡器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串联型和并联型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五节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及输出波形。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381页练习题1-4,9-13。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第十章:直流电源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十五周)

教学目标: 1.掌握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熟悉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的主要参数计算。

3.了解集成稳压器及其应用。教学重点:

整流管与滤波电容的计算、稳压的分析、集成稳压器的应用。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的主要参数计算。教学难点:整流电路,稳压电路的原理和计算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直流电源的组成 第二节 单相整流电路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组成整流电路;单相半波、单相全波、单相挢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与变压器副边电压的关系表达式。

第三节 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的作用及组成,输出电压与变压器副边电压的关系表达式。

第四节 倍压整流电路

第五节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稳压系数和内阻的估算,限流电阻的选择。

第六节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的组成、稳压原理以及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估算。

第七节集成稳压器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第八节 开关型稳压电路 第九节 可控整流电路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444页练习题1,2,5。每次作业下周上课提交 【课程考试】

本课程采取笔试(闭卷,占60%)、实验操作(占20%)、期中测试(占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提问和点名)(占10%)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第二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导论》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学时:51学时 学分:3 理论学时:40

实验或讨论学时:11(+11)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系各本科专业 大纲执笔人:陈少军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先导基础课程,它没有先修课要求,也无直接的后续课,但它是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基础。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专业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同时,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使用方法,使其对计算机的认识由感性的,功能的认识深入到内涵的,理论的认识。使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主要骨干课的内容以及相互关系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

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未来学习的需要,采用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并重的方法实施课程教学。即将该课程划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在学科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讲述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历史渊源,发展变化,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在基本操作部分(配合上机实习)主要讲授当前流行的计算机环境下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方法,熟练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工具软件和网上浏览软件的操作。

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正文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1章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社会

(3学时)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

第2章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5学时)

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运算基础、数制、数制间的转换、码制、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等基础知识,逻辑代数与逻辑电路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简介等。

重点: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算法和程序以及数据就构的概念。第3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4学时)

以微型计算机为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介绍 第4章 计算机软件系统与软件开发(4学时)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方法和主要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介绍。

第5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4学时)

介绍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操作。包括数据通信与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使用方式;Internet与TCP/IP协议;Internet的服务功能;WWW和浏览器;Intranet和Extranet等内容

第6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4学时)介绍多媒体技术、媒体工具及应用

第7章 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系统(4学时)

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以及对数据库系统的未来展望。

第8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4学时)介绍信息社会所面临的计算机安全和计算机病毒问题。包括: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保密技术;防御技术;虚拟专用网;审计与监控技术和计算机病毒等方面的内容。

第8章 计算机的传统应用与新的应用领域(4学时)

主要介绍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情况(包括在制造业、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交通运输业、办公自动化与执法、教育、医学、科学研究、艺术与娱乐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展望。

第9章 职业道德与择业

介绍信息产业界的道德准则以及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密切相关的职业种类和人们的一般择业原则。

(二)课程实践教学

主要讲授当前流行的计算机环境下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方法,熟练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工具软件和网上浏览软件的操作。

(三)考核方式、方法

理论部分闭卷笔试(60%);实践部分根据学生平时实验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态度评分(40%)

三、教学参考书目

陶树平,《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第三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概率论》本科教学大纲

《概率论》教学大纲

时:54学时 理论学时:54学时 大纲执笔人:郭大伟

一、说明: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数学学科,它已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之中,并与其它数学分支互相渗透与结合。本课程已成为数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二、本文

1、事件与概率(16学时)

事件及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频率与概率,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概率的性质及运算法则。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及其运算性质。贝努里概型。

2、离散型随机变量(12学时)

一维随机变量,分布列。多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列,边际分布,随机变量的独立性。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列。数学期望的定义及性质,方差的定义。条件分布及条件数学期望。

3、连续型随机变量(14学时)

一维随机变量的定义。分布函数及其性质,分布密度,一些重要的分布。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密度及其性质,边际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数学期望,方差,相关系数。车贝晓夫不等式。中心矩,原点矩,一般矩的定义。条件分布,条件数学期望。回归,线性回归。特征函数的定义,性质,逆转公式,用特征函数求各阶矩。

4、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12学时)

依概率收敛。贝努里大数定律,车贝晓夫大数定律,辛钦大数定律。依分布收敛,一些收敛于正态分布的例,中心极限定理,拉普拉斯局部极限定理。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

教学参考书目: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魏宗舒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概率论,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分:3分 适用专业:数学 大纲审定人:束立生

第四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拓扑学本科教学大纲

《数学系(点集拓扑学)》教学大纲

学时:51学时

学分:3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大纲执笔人:李伯权

大纲审定人:孙国正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拓扑学是基础性的数学分支,它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即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即拓扑性质。目前,拓扑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数学以及邻近学科的许多领域,并且有了日益重要的应用;又鉴于在今后中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中有可能渗入某些拓扑知识,因此无论从数学教材的现代化和师范性的要求来看,本课程的设置都是必要的。点集拓扑学又称一般拓扑学,它是拓扑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拓扑空间的自身结构与其间的连续映射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点集拓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较高观点观察、分析已学过的数学分析、函数论和几何的内容,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提供必要的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点集拓扑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应用拓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现代数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系统掌握点集拓扑的基本知识。其基本内容包括:拓扑空间和连续映射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构造新的拓扑空间的方法,各种拓扑不变性质,如连通性、分离性、紧性、度量空间的完备性等以及这些拓扑不变性之间的相互关联,这些拓扑不变性的可积、可遗传等性质,基本群及其应用。掌握点集拓扑中的证明方法。

(3)本课程由于是数学专业大四毕业班的选修课程,课时较少,授课时应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在讲授此课程时,要注重本课程与相关课程《数学分析》等之间的联系。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 拓扑空间与连续映射(15课时)

[内容要点] 朴素集合论(集合、关系、映射),度量空间的基本概念,拓扑空间与连续映射,领域、导集、闭集、闭包、内部,边界,拓扑的基和子基,拓扑空间中的序列。[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特别是对集合的运算,要比较熟练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拓扑空间的定义、几中典型的拓扑空间的例子,了解导集、闭集、闭包、基、子基等概念,掌握连续映射的特征。

第二章 子空间,有限积空间,商空间(6课时)

[内容要点] 子空间,有限积空间,商空间 [教学要求] 本章介绍通过已知的拓扑空间构造新的拓扑空间的三种惯用的方法。要求掌握拓扑空间及其子空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掌握有限积拓扑空间及其空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了解产生商空间的几何背景(莫比乌斯带、环面及克莱因瓶等)。

第三章 连通性(6学时)

[内容要点] 连通空间,连通性的某些简单应用,连通分支与局部连通空间 道路连通空间 [教学要求] 掌握拓扑空间的几种拓扑不变性质,包括连通性、局部连通性和道路连通性,并理解它们的某些简单的应用(介值定理、不动点定理、Boruk-Ulam定理及其高维情形),能够用来区分一些互不同胚的空间。掌握一些在连续映射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商性质、有限可积性质。

第四章 有关可数性公理(3学时)

[内容要点] 第一和第二可数性公理,可分空间,Lindelof 空间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第一和第二可数性的概念及其拓扑不变性,会判断具体空间的可数性,了解可分空间及林德勒夫空间。

第五章 分离性公理(6学时)

[内容要点] Hausdorff 空间 正则、正规,T3,T4 空间 完全正规空间,T0,T1,Tychonoff 空间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T0,T1,T2,T4 正则、正规空间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注意其中一些反例的选取,了解Urysohn引理和Tietze扩张定理的内容

第六章 紧致性(9学时)

[内容要点] 紧致空间.紧致性与分离性公理.欧式空间中的紧致子集.几种紧致性的关系.度量空间中的紧致性.局部紧致空间,仿紧致空间 [教学要求] 掌握紧致子集的定义及判断一个子集是紧致子集的方法(这些方法哪些是充要条件).掌握紧致性是否是连续映射可保留的,是否是可遗传的、有限可积的.掌握紧致空间中各分离性公理的关系.掌握Hausdorff空间中紧致子集的性质.掌握新定义的几种紧致性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度量空间中的紧致空间、可数紧致空间、序列紧致空间、列紧空间之间的关系.度量空间(特别是)中的紧致性性质要掌握.掌握局部紧致空间、仿紧致空间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局部紧致空间、仿紧致空间中各分离性公理空间之间的关系。掌握局部紧致空间、仿紧致空间与紧致空间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基本群及其应用(6学时)

[内容要点] 道路类及其乘法。基本群及其性质。基本群的计算:圆周的基本群。2维的Bronwer不动点定理。Jordan分割定理。[教学要求] 理解定端同伦与道路类的概念;理解道路类乘法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与掌握基本群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与掌握由连续映射所诱导的基本群之间的同态的定义与性质。掌握计算(圆周的)基本群的方法。能用圆周的基本群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证明代数基本定理与2维的Bronwer不动点定理。

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闭卷笔试 教学参考书目:

熊金城 《点集拓扑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2004 尤承业 《基础拓扑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第五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单片机实训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大纲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训大纲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的实训教学环节。课程内容既包括单片机软件编程、单片机仿真和调试、单片机硬件设计与调试,单片机应用系统综合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单片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单片机软硬件的设计、开发、调试能力,具有一定的单片机实际应用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内部资源;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

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

单片机应用电路设计方法;

单片机应用系统调试方法;

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单片机程序编写;

单片机指令系统;

简单、分支、循环、子程序等设计;

(2)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安装调试运行;

硬件设计安装;

硬件调试与检测;

软件设计与编写;

软件仿真与调试

系统集成安装与调试和测试方法;

3、学生通用能力目标

数字应用能力

沟通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

学习能力

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页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大纲

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迁移的关建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1、进行教学改革

针对学生专业方向开展实施各种教学法。

结合“任务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真实展现“任务”实现过程。

多举单片机的实际工程应用实例,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多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教学要求与组织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课题(任务布置)讲解应突出重点,剖析难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的方法完成实践任务。实现“开放性”实训,提前 布置课题,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完成实训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采用分组方法,3名学生为一组,合作完成实训任务

实训的主要课题与配套实验实训开发板相结合。

3、实践技能的要求

掌握模拟调试软件Dbug8051和“伟福”模拟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掌握ISP-51实验开发板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ISP下载方法。

学会使用各种常见的电工仪表和常用的电工实验设备;

能独立完成大纲规定的实训项目。

能自主开发小型实际单片机应用系统。

三、项目选题

1、选题要求

(1)自己选择一个单片机相关工程实际应用课题,课题要求难度适中,有一定的综合和实用性。

(2)课题可从下面的参考课题中任选一个,也可自己另行选择。课题必须经任课老师同意后方可使用。

2、参考选题

课题1:

利用实验开发板上的资源,设计一个单片机时钟。要求显示时、分、秒,并能修改时间。(选作部分:能进行定时控制)

课题2:

利用实验开发板上的资源+红外遥控器,设计简易电子琴。要求利用遥控器上的 第页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大纲

键盘演奏。

课题3:

利用实验开发板上的资源+音源+信号处理电路,设计音乐节奏灯(根据音乐节奏控制彩灯),至少设计4种效果并能通过键盘选择。

课题4:

利用实验开发板上的资源+红外编码发射电路,设计红外报警系统。

课题5:

利用实验开发板上资源设计频率计,要求能切换量程。(选作部分:能自动换量程)

课题6:

利用实验开发板上资源+液晶显示模块,实现液晶显示功能。

课题7:

利用实验开发板上资源+LED点阵模块,实现点阵显示功能。

四、项目内容

学生需要自主完成以下具体内容:

1.选择课题

2.课题分析

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分析,确定课题的功能、结构和要求并拟定设计参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初步的设计方案。

3.硬件设计

根据设计的初步方案,设计硬件电路,绘制硬件电路图。并根据系统的要求结合硬件电路对软件设计提出要求。

4.软件设计

(1)根据硬件电路要求和设计方案,进行软件编程。(2)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仿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软件仿真或硬件仿真。(3)修改程序,以达到设计目的。必要时,可以更改硬件电路的设计。

5.硬件装配

根据最后确定的硬件电路,制作硬件电路,要求制作完整的系统电路,并注意制作工艺。

6.系统调试

将设计的软件下载到单片机中,并安装到硬件电路中,进行系统实际运行调试。

三、设计成果

项目设计制作完成后,提交以下成果。

1.课题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封面(2)目录

第页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大纲

(3)设计课题任务书(4)设计过程(5)设计心得(6)附录

a、设计源程序 b、电路原理图

c、参考资料及书籍

2.设计作品实物

第页

下载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王冬菊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新大纲格式)本科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王冬菊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新大纲格式)本科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