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4 09:4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第一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自动化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阮毅,陈伯时.《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国内(外)现有教材:

吴贵文.《运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 杨耕,罗应立.《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3 学习参考资料

电力电子技术

http:// 自动化 专业方向课 6 60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845320 3.5 是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课程是以交直流电动机为控制对象,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知识来实现对拖动系统的控制,具有知识面宽,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使学生获得比较宽广的、巩固的有关电机拖动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应的分析计算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系统概念以及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掌握电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分析技巧,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主要是通过作业和实验,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设计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工程设计”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切合工程实际,有利于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及课堂表现占10%,点到不少于3次,其中缺席1次,按无成绩计算;课程作业6次,按批改成绩1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中考试1次,按卷面成绩10%计入总成绩;实践操作部分占20%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占50%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一周)

教学目标: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掌握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规律;掌握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教学重点: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规律;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教学难点: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规律。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运控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2)运控控制系统的历史与控制规律

(3)转矩控制规律

(4)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无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一周)

教学目标:掌握两种可控直流电源;掌握稳态调速性能指标(调速范围与静差率)之间关系;掌握直流电动机稳态数据模型及动态数据模型;掌握比例积分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掌握转速检测的数字化方法;掌握数字PID控制算法;掌握直流调速系统的过流保护。

教学重点:两种可控直流电源传递函数推导;调速范围与静差率之间关系;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型;M法、T法及M/T法三种数字测速方法;增量式数字PID算法;过流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晶闸管可控直流电源失控时间的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动态数据模型推导;M/T数字测速方法的理解及算法实现;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

(2)稳态调速性能指标和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3)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4)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

(5)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题5、6、9、12、13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三章: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四周)

教学目标:掌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分析及抗干扰分析;掌握典型Ⅰ型系统和典型Ⅱ型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掌握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输出限幅设置;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分析;典型Ⅰ型系统和典型Ⅱ型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典型两种可控直流电源传递函数推导;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三阶段的分析,电流和转速动态变化过程;工程设计方法典型形式;工程近似处理;电流调节器的工程设计;转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8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数学模型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分析

(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题6、7、8、9、10、11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四章: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七周)

教学目标:掌握桥式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掌握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的控制及分析;掌握单片机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组成。

教学重点: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的四象限运行分析。

教学难点: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的四象限运行分析及波形绘制。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桥式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

(2)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分析

(3)直流PWM功率变换器能量回馈及单片机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无

第五章: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八周)

教学目标:掌握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数学模型;掌握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掌握恒压频比调速原理;掌握三种基频以下的电压补偿控制;掌握SPWM调制技术;掌握SVPWM调制技术;掌握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掌握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教学重点: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三种基频以下的电压补偿控制; SPWM调制技术; SVPWM调制技术;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教学难点: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三种基频以下的电压补偿控制; SPWM调制技术; SVPWM调制技术;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时:课堂教学1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数学模型和调速方法

(2)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3)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

(4)交直交PWM变频器主电路

(5)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技术

(6)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

(7)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8)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53页练习题1、2、3、6、7、12、15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六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十二周)

教学目标: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掌握坐标变换的基本思想,三相-两相坐标系的变换,静止-旋转坐标系的变换;掌握异步电动机在正交坐标系上的动态数学模型;掌握异步电动机在正交坐标系上的状态方程;掌握M-T坐标系矢量控制调速系统;掌握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

教学重点: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表达式(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三相-两相坐标系的变换,静止-旋转坐标系的变换;正交坐标系状态方程;转子磁链定向的m-t坐标系矢量控制;定子磁链定向的d-q坐标系直接转矩控制;转子磁链计算模型;转矩计算模型。

教学难点:坐标变换;正交坐标系上的动态数学模型;正交坐标系状态方程;转子磁链定向的m-t坐标系矢量控制;定子磁链定向的d-q坐标系直接转矩控制。学

时:课堂教学10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0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性质

(2)异步电动机的三相数学模型

(3)坐标变换(3/2变换、2s/2r变换)

(4)异步电动机在正交坐标系上的动态数学模型

(5)异步电动机在正交坐标系上的状态方程

(6)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

(7)异步电动机按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02页练习题1、2、4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八章: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授课时间:第六学期第十五周)

教学目标:掌握同步电动机的稳态模型与调速方法;掌握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掌握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教学重点:同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教学难点: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学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同步电动机的稳态模型与调速方法

(2)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

(3)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49页练习题1、5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二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柴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年 国内(外)现有教材:

柴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年 学习参考资料

1、田原,《计算机导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刘峰,《计算机导论》,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3、杨振山、龚沛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宫云战、吕昌玲、刘宝元,《计算机导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5、戴经国、李尚益、羊四清,《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6、唐伟奇、邓顺川,《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自动化 专业基础课程 1 16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845030

1.5 是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入门课。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与应用等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概念有较清晰的了解;同时,掌握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与Office中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为学习自动化专业的后继基础课与专业课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软件,了解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及课程作业占20%,点到不少于3次,其中缺席1次,按无成绩计算;实验成绩按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为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论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5周)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掌握计算机中几个常用术语的涵义,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分类、应用。教学难点:计算机特点,数制转换。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信息与信息化(2)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及分类(4)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1.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6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掌握计算机运算的基础知识,了解软件和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了解工作原理,了解基本的应用软件。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基础,信息编码,数制转换。教学难点:不同数制间转换方法,信息编码原理。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计算机硬件基础(2)计算机的软件基础(3)微型计算机及其硬件系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2、计算机的中各部件的有哪些主要功能?各部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三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7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Windows的历史、安装、启动与退出,掌握Windows操作,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分类;windows系统。教学难点:windows系统的操作。

时:课堂教学1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操作系统概述(2)Windows概述(3)Windows的文件管理(4)Windows中程序的运行(5)磁盘管理

(6)Windows控制面板(7)Windows任务管理器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1、Windows的鼠标操作方式有哪几种?

2、Windows的桌面和窗口有哪些基本元素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3、桌面上的开始按钮有什么作用?

4、如何切换Windows的汉字输入方式?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7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机编辑文档。

教学重点:word文字处理软件。教学难点:word操作;大型文档编辑。

时:课堂教学1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Word的基本知识(2)Word的基本操作(3)文档的排版(4)表格处理(5)图文处理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8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机编辑表格。

教学重点: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教学难点:excel操作。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Excel的基本知识(2)Excel的基本操作(3)公式和函数(4)数据图表(5)数据的管理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六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9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

教学重点: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教学难点:powerPoint的操作。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powerPoint基本知识(2)演示文稿的编辑与格式化(3)幻灯片的放映设置(4)演示文稿的放映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10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了解网络的基本配置与操作。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通信协议;局域网基本技术。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2)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3)局域网的基本技术

(4)网络的传输介质与互连设备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八章:因特网技术与应用(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11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英特网的基本概念,了解FTP等网络软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英特网技术、常用的软件及使用。教学难点:TCP/IP协议;网络接入技术。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因特网的基本技术(2)网络接入基本技术(3)因特网信息浏览(4)网上信息的检索(5)利用FTP进行文件传输(6)电子邮件的使用

(7)因特网的其他服务与扩展应用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九章: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12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具备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意识,了解相关法规。

教学重点: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

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病毒的防范。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信息安全概述(2)计算机病毒概述(3)计算机的防毒杀毒(4)黑客及黑客的防范(5)信息安全技术

(6)信息安全法规与计算机道德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三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陶宏才等.数据库原理及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学习参考资料:

1.李春葆,曾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王能斌.数据库系统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3.阮家栋.Web数据库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 自动化 专业方向课 4 32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845520 2 否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数据库原理》为自动化类等专业方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将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数据库编程的知识结合为一门课程,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组织或企业的需求设计和实现关系数据库及数据库应用程序。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模型的建立、更新技术、查询技术及其优化、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保护、事务管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学习数据库的理论及实践开发技术,使学生使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和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

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数据库技术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要求

1.使学生系统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概念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数据定义、操纵和查询方法、优化技术和关系数据库理论等。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数据库的保护技术和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等,并能够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及进行简单的应用系统开发。

3.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做到突出重点,讲授时,尽可能结合数据库系统中的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拓开学生的思路,增强同学们的直观感。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全学期随机点到10次,其中缺席3次,按无成绩计算;随堂测验1次,测验成绩按1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课程作业4次,按批改成绩1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实验5次,按实验成绩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按卷面成绩5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内容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周)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现的背景、基本功能,理解数据库原理、应用与设计3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数据库系统中的术语与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库系统中的术语与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数据库原理、应用与设计3部分之间的关系。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系统及其总体结构;

(2)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术语与概念;(3)数据库系统的用户。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查询、理解相关概念 课后作业:认真仔细阅读第1章内容

注:后续内容按相应格式进行添加。涉及课程实验部分相关内容,可参考实验类课程大纲编制要求进行填写。

第2章 高级(概念)数据模型(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2、3周)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模型的来源、评价、层次性及内容,理解ERM的地位与作用,掌握ERM数据结构中的实体与联系的含义。教学重点:基本实体联系模型,扩展实体联系模型,利用E-R模型的概念数据库设计。教学难点:数据模型的来源。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系统及其总体结构;

(2)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术语与概念;(3)数据库系统的用户。

学习方法:查询资料理解高级模型相关概念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一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第3章 关系数据模型

(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4、5、6、7周)

教学目标: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掌握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掌握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表达式与SQL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视图及其操作,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代数及关系运算。教学难点: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及关系运算。学

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实践法 主要内容:(1)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2)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

(3)SQL Server支持的完整性约束及其设定;(4)视图及其操作;

(5)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6)关系代数。

学习方法:要求同学自带电脑,边讲解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四题,下周课前完成上交。

第4章 SQL语言及其操作(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8、9、10周)

教学目标:了解SQL的4大功能、视图的概念以及视图与基表的区别,掌握基表和视图的概念、基表模式的定义、索引的建立和撤消方法、基本SQL查询语言、查询语句、SQL提供的增、删、改数据库中数据的语句,理解包含UNION的查询。教学重点:数据定义子语言,数据操纵子语言及数据控制子语言。教学难点: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及其操作。学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实践教学法 主要内容:(1)SQL语言概况;

(2)数据定义子语言及其操作(3)数据操纵子语言及其操作

学习方法:要求同学自带电脑,边讲解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二、三、六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第5章 数据库的保护

(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1、12、13周)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库的保护、安全性及完整性等概念,掌握各种数据库故障恢复及并发控制措施。教学重点:数据库的保护、安全性及完整性,数据库故障恢复及并发控制。教学难点:数据库的完整性,故障恢复技术。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的保护概况;

(2)数据库安全性;

(3)数据库完整性;(4)故障恢复技术(5)并发控制。

学习方法:分析、讨论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二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实验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陶宏才等.数据库原理及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自动化 课程实验课程 4 10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845520 否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实验内容涵盖了数据库中从数据定义、操作与查询,SQL语言编程、安全性授权、故障恢复以及数据库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及进行简单的应用系统开发。

三、课程目标

熟练使用SQL定义子语言、操纵子语言和查询子语言命令语句;掌握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机制;掌握SQL Server的安全系统及安全设置;掌握一定的数据库系统管理技术。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由SQL定义子语言、SQL操纵子语言、SQL查询子语言、数据库完整性约束、SQL Server安全设置等5组实验构成。教师在实验前进行简短的实验要求和辅导,学生按照每个实验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并将实验源程序、实验结果截屏一并撰写到实验报告中。

学生应熟悉实验室管理相关规章制度,遵守实验操作要求,规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积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预习实验指导书中相关内容和要求、做好实验

设计等;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完成实验报告撰写(报告格式见附件)。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将不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考核,按实验成绩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实验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用于考察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行为表现(包括课前预习情况和实验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实验报告完成质量,按实验成绩的50%折算后计入实验成绩;实验操作考核将根据每次完成实验的数量和质量,按50%折算计入实验成绩。

六、课程内容

实验一:SQL定义子语言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9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SQL定义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SQL定义子语言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创建表,创建视图,创建索引。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二:SQL操纵子语言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1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SQL操纵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SQL操纵子语言向表中插入数据、修改表中数据、删除数据、更新视图、删除视图。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三:SQL查询子语言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2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SQL查询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SQL查询子语言进行无条件查询、条件查询、一般连接查询、特殊连接查询、嵌套子查询和相关子查询等。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四:数据库完整性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3周)

教学目标:掌握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机制。

主要内容:利用T-SQL语句,在定义表时指定默认、创建默认、查看默认和删除默认,创建规则、删除规则,定义检查性约束、删除检查性约束,创建主键约束和唯一性约束,定义外键约束。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五:SQL Server安全设置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4周)

教学目标:掌握SQL Server的安全体系及安全设置。

主要内容:创建Windows登录账号,数据库用户设置,SQL Server角色设置,SQL Server语句及对象授权。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第四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matlab程序设计》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Matlab程序设计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郑阿奇.《matlab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国内(外)现有教材:

郑阿奇.《matlab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学习参考资料

1.于润伟.《matlab基础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自动化 专业方向课程 5 36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845600 2.5 否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本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专业方向课,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matlab程序设计知识,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掌握Matlab语言的编程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将Matlab应用于学习中,解决相关课程中的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为后续多门课程使用该语言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Matlab的数据类型、矩阵输入和操作方法、语法结构、函数的使用以及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掌握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初步具有综合运用matlab编程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及课程作业占10%,点到不少于3次,其中缺席1次,按无成绩计算;随堂测验1次,测验成绩按1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实验成绩按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为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Matlab语言概述(授课时间:第五学期第1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悉matlab的基本功能、发展历史、运行环境以及上机运行方法。

教学重点:matlab的基本功能;命令行及脚本运行方法。教学难点:matlab脚本的概念及编写;matlab的命令行指令。学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MATLAB简介

一、matalb功能和特点

二、matlab发展历史

2)MATLAB环境设置 3)MATLAB帮助 4)其他管理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1.什么是高级语言?什么是低级语言?

2.Matlab语言的优点是什么?Matlab程序如何运行?怎样查看帮助?

第二章:Matlab数值计算(授课时间:第五学期第2,3,4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matlab语言中的矩阵、数组、多项式的应用,掌握matlab常用的数据分析函数。

教学重点:矩阵和向量的定义及使用。

教学难点:各种多项式函数及数据分析函数的掌握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变量和数据 2)矩阵和数组

一、矩阵输入

二、矩阵元素

三、字符串

四、矩阵和数组运算

五、多维数组 3)日期和时间

一、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格式

二、日期和时间函数 4)稀疏矩阵

一、稀疏矩阵的建立

二、稀疏矩阵的运算 5)多项式

一、多项式的求值、求根和部分分式展开

二、多项式的乘除法和微积分

三、多项式拟合和插值 6)数据分析

7)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1.怎样用matlab求解线性方程组?

2.如何用matlab进行二次函数拟合?

第三章:Matlab符号计算(授课时间:第五学期第5,6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符号表达式的建立,掌握符号表达式的代数运算以及符号积分变换。

教学重点:符号表达式的概念及使用。

教学难点:符号表达式的建立以及符号表达式的代数及微积分运算,符号积分变换的应用。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符号表达式的建立 2)符号表达式的代数运算 3)符号表达式的操作和转换 4)符号极限、微积分和级数求和 5)符号积分变换 6)符号方程的求解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四章:Matlab的计算可视化和GUI设计(授课时间:第五学期第7,8,9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图表绘制的方法,熟悉图形绘制工具,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图表绘制及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教学难点:多个图形的绘制方法;三维图形绘制;可视化的GUI设计界面环境使用。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二维曲线的绘制 2)特殊图形绘制 3)三维图形绘制 4)图形绘制工具 5)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五章:Matlab程序设计(授课时间:第五学期第10,11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熟悉m文件的编制,掌握函数的设计与使用方法,掌握性能优化方法和性能分析工具。

教学重点:m脚本文件和m函数文件;流程控制语句。教学难点:函数参数传递;函数句柄的使用。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程序流程控制 2)M文件

3)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 4)函数句柄 5)数值分析 6)内联函数 7)性能优化和加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六章: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授课时间:第五学期第12,13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matlab中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函数,熟悉相关工具箱的使用,掌握熟悉如何应用matlab对线性系统进行时域及频域分析。教学重点:线性系统描述;模型之间的转换,控制系统工具箱。教学难点:线性控制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程序流程控制 2)M文件

3)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 4)函数句柄 5)数值分析 6)内联函数 7)性能优化和加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七章:Simulink仿真环境(授课时间:第五学期第14,15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matlab中simulink仿真工具的使用,掌握模型创建方法,掌握子系统建立与封装方法,掌握simulink模型的运行方法。

教学重点:模型创建;模型仿真与分析。

教学难点:常用模块的参数与属性设置;连续系统仿真;离散系统仿真;混合系统仿真。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Simulink简单程序演示 2)模型创建 3)Simulink基本模块 4)复杂系统仿真与分析 5)子系统与封装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八章:matlab高级应用(授课时间:第五学期第16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matlab的应用接口,了解低级文件的输入输出方法。

教学重点:应用接口;文件输入与输出。教学难点:mex文件的使用。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Matlab应用接口 2)低级文件输入输出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第五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筹学》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运筹学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国内(外)现有教材:

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学习参考资料

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自动化 专业基础课程 7 34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845610 2 否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运筹学是系统工程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种管理工程中,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和应用,并能在计算机上应用各种优化软件包熟练地操作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使学生在相关部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筹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算法和原理,掌握算法的基本步骤,掌握优化思想,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并利用工具对所建模型求解,理解模型中的参数含义。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及课程作业占25%,点到不少于3次,其中缺席1次,按无成绩计算;随堂测验1次,测验成绩按15%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为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1周)

教学目标:了解运筹学的发展概况;了解运筹学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教学重点:运筹学的工作步骤及数学模型;运筹学的应用和展望。教学难点:运筹学的模型;运筹学的应用。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运筹学的简史(2)运筹学的性质和特点(3)运筹学的工作步骤(4)运筹学的模型(5)运筹学的应用(6)运筹学的展望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1.什么是运筹学,运筹学的研究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是什么?

第二章: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2,3,4,5周)

教学目标:了解线性规划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过程;掌握线性规划各种模型转化的方法;掌握求解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掌握可行区域与基本可行解概念;掌握单纯形方法的理论和算法过程。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可行区域与基本可行解概念;单纯形法的理论和算法过程。学

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8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2)线性规划问题的几何意义(3)单纯形法

(4)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5)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6)应用举例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1.第二章课后习题2.1。

第三章: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6,7,8,9周)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对偶理论,掌握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和矩阵计算;了解对偶单纯形法和灵敏度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

教学难点: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和矩阵计算;影子价格。学

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8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 2)单纯形法的矩阵计算 3)对偶问题的提出 4)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5)影子价格 6)对偶单纯形法 7)灵敏度分析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第三章课后习题3.3。

第四章:运输问题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10,11,12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运输问题的有关概念,掌握表上作业法,了解产销不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教学难点:产销不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2)表上作业法

3)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4)应用举例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第五章:线性目标规划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13,14,15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线性目标规划的概念,掌握目标规划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线性目标规划的模型和求解。教学难点:图解法;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2)解目标规划的图解法 3)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4)应用举例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第六章:整数线性规划(授课时间:第七学期第16,17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整数线性规划的概念,掌握整数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整数线性规划的模型和求解。教学难点: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提出 2)分支定界解法 3)割平面解法 4)0-1整数线性规划 5)指派问题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下载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