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B)》课程本科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4 14:4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B)》课程本科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B)》课程本科教学大纲》。

第一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B)》课程本科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413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本科)

学时数:68(理论学时数:60 实验或讨论学时数:16)学分数:4 执笔者:周有顺 编写日期:2004年2月 执行时间:2003年以后入学的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掌握数据库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数据库的设计及使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10学时)

了解什么是数据库,为什么要有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和文件的相同及不同之处。给出数据库的基本定义和数据库系统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点及表达方式,了解信息的符号表示数据,和数据的计算机内部表示。了解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 批处理和连机方式;了解数据库的由来和发展,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之间的关系,对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层次,网络和关系三种基本数据模型,掌握实体联系模型,了解面向对象模型;理解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理解内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硬软件环境和它的管理及使用者;了解DBMS的主要功能和组成部分,了解用户访问数据库的过程。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10学时)

理解什么是关系,关系模式,关系子模式,掌握熟练使用关系代数解决各种查询问题,掌握元组关系演算公式并能熟练的用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各种查询,了解元组关系演算和关系代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掌握域关系演算公式并能熟练的用域关系演算表达各种查询,了解域关系演算和元组关系演算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掌握使用QBE语言实现简单的数据库查询。

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实例和SQL语言(14学时)

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掌握熟练的用SQL语言实现复杂的数据库查询。

本章教师应演示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并建立一个SQL数据库。

第四章 查询优化(4学时)

了解查询优化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对关系代数表达式依照优化算法进行优化。

本章教师应演示在SQL数据库系统下实现查询优化算法。

第五章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12学时)

理解数据库设计理论对关系模型的优化作用,理解函数依赖和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理解侯选码,主码和外来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什么是1NF,2NF,3NF,BCNF,掌握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将其规范化为2NF,3NF,BCNF,了解什么是多值依赖和4NF。

第六章 概念模型、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8学时简介)

理解和掌握实体联系模型的概念和设计方法。了解E-R图、数据结构图、系、关系数据模型等概念,掌握E-R图到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理解数据库系统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与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独立性和相互关系。

第七章 数据库安全与保护(8学时简介)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B)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控制的一般方法,了解数据库的并发控制的实现机制,理解和掌握事物处理与并发控制的一般方法,了解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机制。

本章教师应演示建立一个SQL数据库安全性及完整性控制机制。

第八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及设计(2学时简介)

了解用户访问数据库的过程,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需求,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部分。

第九章 分布式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2学时简介)

了解分布式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的必修课。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上机操作、课后自学等形式。

(一)课堂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广泛地查阅资料,细致地备课,充分地组织教案,并且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使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使教师本身做到有效地教,使学生做到有效的学。上课时,要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一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为了验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本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作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二)实验与讨论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实验以教师演示为主并提出问题讨论。本课程的学生实践部分由其后续课程《数据库原理实践》完成。在本课程中主要完成理论教学,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连通性等方面入手,进而达到学生在完成相关内容学习的同时能够自我提高而成为合格人才。

(三)考试

采用闭卷的考试方式。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数理逻辑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等。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萨师宣、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丁宝康编、施伯乐主审,《数据库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C.J.Date,《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1982 [4] J.D.Ullman,《Principle of Database Systems》,1982

第二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微机原理》本科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

学时:51

学分:3 理论学时:42

实验:18 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

大纲执笔人:程桂花

大纲审定人:齐学梅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的硬件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微机硬件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微机系统扩展必备的硬件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1、概述

主要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名词术语,微机工作原理。

2、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及CPU子系统

讲述8086CPU的内部结构及子系统、8086的工作模式、存储器读写、I/O读写操作及时序;80386CPU体系结构、Pentium、Itanium微处理器主要特点及先进技术。

3、半导体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SRAM与DRAM的工作原理、存储器与CPU的连接;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组织及更新方法、高速缓冲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送

接口的概述、三种传送方式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一般接口组成。

5、串并行通信和接口技术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8251的工作原理;并行通信的概念、8255的工作原理。

6、中断控制器8259A、DMA控制器、计数器/定时器(18学时)中断系统功能、中断优先权管理的方法、中断控制器8259的工作原理及编程;DMA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编程;计时器/定时期的工作及编程;多功能接口芯片的使用。

7、数模(D/A)转换与模数(A/D)转换接口(8学时)CPU与D/A的接口电路、CPU与A/D的接口电路。

三、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作业和小测验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四.参考书目:《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史加权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

第三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陶宏才等.数据库原理及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学习参考资料:

1.李春葆,曾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王能斌.数据库系统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3.阮家栋.Web数据库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 自动化 专业方向课 4 32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845520 2 否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数据库原理》为自动化类等专业方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将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数据库编程的知识结合为一门课程,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组织或企业的需求设计和实现关系数据库及数据库应用程序。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模型的建立、更新技术、查询技术及其优化、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保护、事务管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学习数据库的理论及实践开发技术,使学生使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和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

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数据库技术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要求

1.使学生系统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概念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数据定义、操纵和查询方法、优化技术和关系数据库理论等。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数据库的保护技术和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等,并能够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及进行简单的应用系统开发。

3.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做到突出重点,讲授时,尽可能结合数据库系统中的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拓开学生的思路,增强同学们的直观感。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全学期随机点到10次,其中缺席3次,按无成绩计算;随堂测验1次,测验成绩按1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课程作业4次,按批改成绩1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实验5次,按实验成绩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按卷面成绩5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内容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周)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现的背景、基本功能,理解数据库原理、应用与设计3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数据库系统中的术语与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库系统中的术语与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数据库原理、应用与设计3部分之间的关系。

时:课堂教学2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系统及其总体结构;

(2)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术语与概念;(3)数据库系统的用户。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查询、理解相关概念 课后作业:认真仔细阅读第1章内容

注:后续内容按相应格式进行添加。涉及课程实验部分相关内容,可参考实验类课程大纲编制要求进行填写。

第2章 高级(概念)数据模型(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2、3周)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模型的来源、评价、层次性及内容,理解ERM的地位与作用,掌握ERM数据结构中的实体与联系的含义。教学重点:基本实体联系模型,扩展实体联系模型,利用E-R模型的概念数据库设计。教学难点:数据模型的来源。

时:课堂教学4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系统及其总体结构;

(2)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术语与概念;(3)数据库系统的用户。

学习方法:查询资料理解高级模型相关概念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一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第3章 关系数据模型

(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4、5、6、7周)

教学目标: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掌握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掌握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表达式与SQL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视图及其操作,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代数及关系运算。教学难点: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及关系运算。学

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实践法 主要内容:(1)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2)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

(3)SQL Server支持的完整性约束及其设定;(4)视图及其操作;

(5)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6)关系代数。

学习方法:要求同学自带电脑,边讲解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四题,下周课前完成上交。

第4章 SQL语言及其操作(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8、9、10周)

教学目标:了解SQL的4大功能、视图的概念以及视图与基表的区别,掌握基表和视图的概念、基表模式的定义、索引的建立和撤消方法、基本SQL查询语言、查询语句、SQL提供的增、删、改数据库中数据的语句,理解包含UNION的查询。教学重点:数据定义子语言,数据操纵子语言及数据控制子语言。教学难点: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及其操作。学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实践教学法 主要内容:(1)SQL语言概况;

(2)数据定义子语言及其操作(3)数据操纵子语言及其操作

学习方法:要求同学自带电脑,边讲解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二、三、六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第5章 数据库的保护

(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1、12、13周)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库的保护、安全性及完整性等概念,掌握各种数据库故障恢复及并发控制措施。教学重点:数据库的保护、安全性及完整性,数据库故障恢复及并发控制。教学难点:数据库的完整性,故障恢复技术。

时:课堂教学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讨论法 主要内容:(1)数据库的保护概况;

(2)数据库安全性;

(3)数据库完整性;(4)故障恢复技术(5)并发控制。

学习方法:分析、讨论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第二题,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上交。

实验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课程类型: 开课学期: 学时: 拟使用教材:

陶宏才等.数据库原理及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自动化 课程实验课程 4 10

开课单位: 课程代码: 学分: 核心课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0845520 否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实验内容涵盖了数据库中从数据定义、操作与查询,SQL语言编程、安全性授权、故障恢复以及数据库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及进行简单的应用系统开发。

三、课程目标

熟练使用SQL定义子语言、操纵子语言和查询子语言命令语句;掌握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机制;掌握SQL Server的安全系统及安全设置;掌握一定的数据库系统管理技术。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由SQL定义子语言、SQL操纵子语言、SQL查询子语言、数据库完整性约束、SQL Server安全设置等5组实验构成。教师在实验前进行简短的实验要求和辅导,学生按照每个实验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并将实验源程序、实验结果截屏一并撰写到实验报告中。

学生应熟悉实验室管理相关规章制度,遵守实验操作要求,规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积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预习实验指导书中相关内容和要求、做好实验

设计等;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完成实验报告撰写(报告格式见附件)。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将不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考核,按实验成绩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实验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用于考察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行为表现(包括课前预习情况和实验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实验报告完成质量,按实验成绩的50%折算后计入实验成绩;实验操作考核将根据每次完成实验的数量和质量,按50%折算计入实验成绩。

六、课程内容

实验一:SQL定义子语言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9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SQL定义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SQL定义子语言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创建表,创建视图,创建索引。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二:SQL操纵子语言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1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SQL操纵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SQL操纵子语言向表中插入数据、修改表中数据、删除数据、更新视图、删除视图。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三:SQL查询子语言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2周)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SQL查询子语言。

主要内容:利用SQL查询子语言进行无条件查询、条件查询、一般连接查询、特殊连接查询、嵌套子查询和相关子查询等。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四:数据库完整性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3周)

教学目标:掌握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机制。

主要内容:利用T-SQL语句,在定义表时指定默认、创建默认、查看默认和删除默认,创建规则、删除规则,定义检查性约束、删除检查性约束,创建主键约束和唯一性约束,定义外键约束。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五:SQL Server安全设置实验(授课时间:第4学期第14周)

教学目标:掌握SQL Server的安全体系及安全设置。

主要内容:创建Windows登录账号,数据库用户设置,SQL Server角色设置,SQL Server语句及对象授权。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现场指导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第四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418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本科)

学时数:34(理论学时数:10 实验或讨论学时数:48)学分数:2 执笔者:周有顺 编写日期:2004年2月 执行时间:2003年以后入学的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编译原理实践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在学习系统软件的组成、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之上,设计并上机实现部分系统软件----编译程序。目的在于完成相关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实质,提高其专业素质及驾驭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编译程序设计与实现的目的:

了解编译程序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任务; 掌握编译程序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体会理论内容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课堂教学内容要点

(1)编译过程概要:(4学时)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等各部分的具体实现算法;符号表管理、错误信息处理的具体实现方法;上述各部分之间的数据及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2)编译程序实现途径(6学时)

编译程序的书写语言与T型图;编译程序的自展技术;编译程序的构造工具。

第二章 实践内容概要(上机部分)(24学时)

(1)实验型语言源文法(略)。(2)编译程序的设计目标

①设计该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和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词法分析程序和语法分析程序分别作为一遍编写,并生成二元式和中间代码四元式形式。

②在语法分析中,对各语句和布尔表达式的分析采用递归下降分析,对算数表达式的分析采用算符优先分析。

③程序中应包括符号表管理和简单的出错处理。词法分析出错处理包括非法字符和非法单词;语法分析出错处理包括简单的语法错误,即程序结构不符合语法规则的错误。

④将中间代码四元式生成8086/8088汇编语言的目标代码形式。(选做)(3)程序调试

用上述语言编写程序,求函数的值。(4)文档要求

①画出该语言文法的语法图。

②写出编译程序中所使用的主要数据结构(二元式表,四元式表和符号表)。③给出该语言的编译程序的各模块的结构图。

④调试上述程序,并分别给出无错误信息和有错误信息的调试结果,即二元式表和四元式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编译原理的后续课程,完成课程的实践部分。因此教学上应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内容如何付诸实践,如何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等,以达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Project for Compiler System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蒋立源,《编译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2]

吕映芝等,《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陈火旺等,《编译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第五篇: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概率论》本科教学大纲

《概率论》教学大纲

时:54学时 理论学时:54学时 大纲执笔人:郭大伟

一、说明: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数学学科,它已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之中,并与其它数学分支互相渗透与结合。本课程已成为数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二、本文

1、事件与概率(16学时)

事件及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频率与概率,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概率的性质及运算法则。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及其运算性质。贝努里概型。

2、离散型随机变量(12学时)

一维随机变量,分布列。多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列,边际分布,随机变量的独立性。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列。数学期望的定义及性质,方差的定义。条件分布及条件数学期望。

3、连续型随机变量(14学时)

一维随机变量的定义。分布函数及其性质,分布密度,一些重要的分布。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密度及其性质,边际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数学期望,方差,相关系数。车贝晓夫不等式。中心矩,原点矩,一般矩的定义。条件分布,条件数学期望。回归,线性回归。特征函数的定义,性质,逆转公式,用特征函数求各阶矩。

4、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12学时)

依概率收敛。贝努里大数定律,车贝晓夫大数定律,辛钦大数定律。依分布收敛,一些收敛于正态分布的例,中心极限定理,拉普拉斯局部极限定理。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

教学参考书目: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魏宗舒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概率论,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分:3分 适用专业:数学 大纲审定人:束立生

下载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B)》课程本科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B)》课程本科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