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学
时:34学时
本课程的性质:理论教学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景观的含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与园林、景观与城市的关联和国内外城市景观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技法,通过对古典园林造院手法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园林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概述(4学时)
一、景观的含义
1、视觉美的含义景观栖居地的含义
3、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
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
二、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三、景观与园林
1、园林的概念
2、园林四要素
3、东、西方园林风格的比较
4、中国园林与国外园林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四、城市景观 本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景观的不同含义,并了解景景与建筑、景观与园林的关系(园林的概念及东西方园林的风格—掌握)。另外,了解景观建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景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部分:景观构成要素(2学时)
一、阶段类型
二、人们的视觉方式
三、景观构成要素
四、相互关系 重点掌握景观的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14学时)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论—
主要讲授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主要讲授城市绿地的类型及营建技术
1、概述
2、城市住宅小区绿地
3、城市道路绿地
4、城市广场绿地
5、城市公园(自学)
三、城市的地形改造及利用------主要讲授地形设计要素及各类地形处理
重点
1、地形的设计与应用
(1)地形在城市景观营造中的作用(2)城市地形设计要素
2、城市地形处理要点
(1)广场地形处理要点(2)公园地形处理要点
(3)道城市铺地在路地形处理要点(4)建筑坡度地形处理要点
四、城市铺地景观-------重点讲授地面铺装要素及铺装的材料技术
1、城市铺地在城市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及要求
2、地面铺装要素
3、常用地面面层材料、特点及使用场合
4、广场铺装
五、城市的建筑景观-----主要讲授建筑装饰的特点,设计的规律与原则
1、城市建筑在景观营造中的作用
2、城市建筑类型与装饰特点
3、建筑外装设计的规律和原则
六、城市水景------
主要讲授水的表现形式及构成形态
1、水的类型
2、水的四种基本表现形式
3、园林水景物构成的十九种形态
4、水池的形态及其空间界面处理
七、城市石景------主要讲授石的类型,假山、置石的营建技术。重点掌
握置石的技法
1、城市造景常用石类
2、假山
3、置石
(1)特置(2)群置
(3)散置
八、城市环境雕塑景观---主要讲授各类雕塑的材料及设计
1、城市环境雕塑的类型
2、景观雕塑的材料
3、景观雕塑的设计
九、城市照明景观-------主要讲授各类环境中照明的运用及技法
1、城市照明景观的原则
2、庭院及广场照明
3、水中照明
十、城市设施景观---(自学为主)主要放幻灯片)
第四部分:园林造园手法分析(8学时)
一、园林意境
1、历史溯源
2、园林意境特征
3、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
二、园林设计
1、园林工程
2、相地
3、园林地貌创作
4、园林布局
5、园林空间
以道路、植物、建筑为界来划分空间
以山、池、建筑、雕塑、花草、树木等综合组成园林空间
6、园林塑景
三、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1、园林建筑的个体
2、园林建筑布局
3、园林建筑空间
4、园林建筑尺度、比例、色彩与质感
主要讲授园林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园林的设计及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第五部分:建筑庭院设计(2学时)
一、庭院的空间特征
二、庭院的生态机制及元素设计技法
三、日本庭园艺术
1、日本庭园的特征
(1)枯山水(2)回游式(3)山石林木
2、日本庭园的特点
3、日本庭园表现手法(1)真、行、草的区别
(2)天、地、人的构成(3)远景、中景、近景(4)要素的关连性与格调(5)简洁性
重点掌握庭园的空间特征及设计技法,了解日本庭园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第六部分:案例分析(2学时)
一、法国城市历史地段景观创造与城市设计
二、美、日、德景观设计比较
三、中国—上海的城市景观设计有重点的结合几个实例主要让学生了解
理论如何与实际的相结合
一、参考书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1—4册)
中国城市出版社
2、德国景观设计(上、下)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科技出版社
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建筑出版社
5、园林建筑设计
天大出版社
6、园冶
相关期刊与杂志
二、说明
三、考核方法
5000字论文一篇(要求图文并茂)4
第二篇: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作业任务书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作业任务书
作业题目:
某公园调研报告
作业任务:
1.对某公园进行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一份;
2.对公园场地、交通、空间、植物四个部分进行调研分析。
设计要求:
1.调研需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功能分布;土地、植被、水体等元素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2.调研应对园区与周边环境的交通关系、园区的交通格局、停车的用地环境、道路的等级划分与使用性进行相应分析。
3.对调研公园的空间设计形态与空间特征与设计方法经行分析与汇总。
4.对调研公园的植物种植设计模式、搭配方法、植物与建筑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
设计表达内容:
1.调研报告不少于2400字.2.调研报告中必须有手绘分析图(如图示、平面、立面、三维)并将图片、手绘分析图与文字相结合。
3.调研应由A—场地、B—交通、C—空间、D—植物四个部分组成。
4.调研报告以PPT的形式上交。
注:
1.PPT首页标明作业题目、完成小组成员名单与个人分工.2.该作业应在6月21日上午由班长收齐后统一上交.3.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上交作业,需提前说明,过期上交作业分数统一在60-70分.
第三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总学时数:64学时 学
分:4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等 教
材:《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樊昌信等编著 参考书目:曹志刚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周炯磐等编著,《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侧重数字通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理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信息理论基础知识、信道传输概念。
3、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波形及频谱。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4、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方式。
5、掌握数字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常用方法。
6、了解正交编码及伪随机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7、对数字传输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通信原理》授课课时分配表
01.绪论 4
02.随机信号分析 8 03.信道 6
04.模拟调制系统 6 0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8
06.数字调制系统 8
07.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
0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6 09.差错控制编码 4
10.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4 11.同步原理 4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1章。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是: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量度;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难点:通信系统组成;信息及其量度;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
主要内容是: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重点、难点:平稳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三章:信道
主要内容是:信道定义;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重点、难点:信道模型;加性噪声;信道容量。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频分复用(FDM);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重点、难点: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主要内容是: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时域均衡。
重点、难点: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六章:数字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的数字调制;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重点、难点: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主要内容是: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DPCM系统的量化噪声;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重点、难点:抽样定理;脉冲编码调制。
第八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主要内容是: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最佳接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重点、难点:最佳接收准则;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
主要内容是: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网格编码调制。
重点、难点:线性分组码;循环码。
第十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主要内容是:正交编码;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重点、难点:伪随机序列。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
主要内容是:载波同步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载波相位误差和对解调性能的影响;位同步方法、性能;群同步;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重点、难点:载波同步方法;位同步方法;群同步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课程。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讲课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大量练习与实践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第四篇: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8年会计专硕复试《会计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会计综合》是我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科目之一。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以利于选拔有实践经验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综合》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会计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并要求考生对于现实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了解,能运用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会计综合》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财务会计占40%,财务管理占40%,审计占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0分;核算与计算题30分;案例分析题30分。
三、考查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财务会计
(一)总论 1.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2.掌握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3.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掌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二)金融资产
1.熟悉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3.理解金融资产的减值
(三)存货
1.熟悉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掌握发出存货的各种计价方法 3.理解期末存货的计量
(四)长期股权投资
1.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2.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3.理解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五)固定资产
1.熟悉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掌握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理解固定资产的处置
(六)无形资产
1.熟悉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理解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理解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4.理解无形资产的处置
(七)投资性房地产
1.熟悉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2.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3.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4.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八)负债
1.熟悉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流动负债的核算 2.理解应付债券等非流动负债的核算
(九)所有者权益
1.熟悉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与分类
2.理解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
(十)收入、费用和利润
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 2.熟悉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3.掌握利润的构成内容
(十一)财务报告 1.熟悉财务报告体系
2.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第二部分 财务管理
(一)证券价值评估
1.理解影响债券价值的基本因素及变动方向
2.掌握普通股、优先股的价值评估方法
(二)投资决策及风险分析
1.理解项目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及内涵
2.掌握净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的计算与评价方法
3.熟悉项目风险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三)风险与收益
1.理解预期收益率与要求收益率的关系 2.熟悉组合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分析方法 3.掌握风险与收益的衡量方法
4.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含义、影响因素与计算
(四)杠杆效应与资本结构
1.理解资本成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概念及内涵 2.掌握资本成本、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3.理解并掌握最优资本结构的含义和确定方法
(五)股利政策 1.理解股利支付方式
2.理解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动机
3.熟悉股票回购与股票分割对公司价值和投资者收益的影响
4.掌握股利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实务中的基本做法
(六)营运资金管理
1.理解营运资金的定义与特点、营运资金管理战略 2.掌握现金管理的持有动机、目标现金余额的计算
3.掌握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及其决策方法 4.掌握最佳存货量的决策方法 第三部分 审计
(一)审计的管理
1.理解审计管理的法律依据和特点
2.掌握不同审计类型的不同管理模式与理论基础 3.理解独立审计管理的制度、方法
(二)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1.了解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概念和意义 2.熟悉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形式与合理规避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1.理解审计目标
2.熟悉掌握一般审计目标与特殊审计目标 3.掌握审计范围的应用
(四)审计计划
1.了解审计计划的基本概念 2.熟悉审计计划内容
3.掌握审计计划制定的过程与方法
(五)审计证据
1.了解审计证据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审计证据的类型与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六)审计工作底稿
1.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构成要素、原则及类型 2.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制定
3.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制定方法
(七)审计报告
1.了解审计报告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基本要素 3.熟悉审计意见的基本类型及其影响
(八)审计测试
1.熟悉审计测试的基本形式
2.掌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九)审计实务
1.了解各账户及交易类别的审计原则
2.掌握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生产与存货循环、货币资金等账户及交易类别的审计方法
3.熟悉报表审计的规范及操作流程
四、考试用具说明
自带科学计算器、直尺等考试工具。答题用黑色钢笔或碳素笔。
第五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参考学时:60 实验学时:18
先修课及后续课: 先修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现代DSP技术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信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它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配有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其中基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最佳接收是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又涉及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各个领域,本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上采用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的形式,课外教学则 1 采取实验的方法。
课堂讲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出每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这必须以建立概念、形成整体思路为基础。而且在上课时会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作业:鉴于本课程理论性强,是各专业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与先行主要课联系紧密,因此作业量较大。根据情况适当增设课堂辅导及作业评述。
课后自学:鉴于学时数限制,同时为了培养锻炼学生自学能力,部分课程内容提出自学的要求和指导,布置同学自学。比如:课堂上讲解调频系统的发送和接收模型,带宽和信噪比的分析方法,课后让学生自己分析调相系统的特性。
实验:单列实验课,可根据实验环境条件设置主要设计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详见《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课》教学大纲。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南利平著
《通信系统简明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 参考书:
樊昌信等著《通信原理》第五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年1月
张辉 曹丽娜著
《通信原理学习指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
7.课程计分
该课程满分100分,其中理论课占50%,平时成绩占20%,实验占30%。
8.其它
此大纲随学生程度不同要求重点略有不同,并不断完善中。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1、教学要求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一般模型、分类、性能指标;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通信和通信系统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第三节 通信发展史 第三节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信息的传输速率和差错率
第二章 预备知识(14学时)
1、教学要求
了解信号和系统的分类;掌握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掌握信息的定义与度量;信息速率与信道容量;掌握香农公式并了解其意义。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号与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 确定信号的分析
现代通信系统周期信号的傅氏级数表示和非周期信号的傅氏积分; 几个简单且常用 的傅氏变换对及其互易性;信号与系统特征-卷积相关-维钠-辛钦定理。第三节 随机信号的分析
二维随机变量统计特征; 广义平稳特征、自相关函数与功率普特点; 高斯型白 噪声统计特征;理想白噪声机限带高斯白噪声特征;窄带高斯白噪声主要统计特征。
第四节 信道与噪声
信道的定义和模型;信道中的高斯白噪声。第五节 信息及其度量
消息所含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的定义及定性描述。
第三章
模拟线性调制(2学时)
1、教学要求
了解线性调制定义和常规调幅(AM)、双边带调制(DSB)、单边带调制(SSB)、残留边带调制(VSB)的基本概念及系统模型;了解线性调制和解调的一般模型及该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双边带调幅
常规调幅,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第二节 单边带调制
利用滤波法和相移法形成单边带信号的方法,单边带信号的解调方法。
第三节 残留边带调制
残留边带的产生及解调原理。
第四节 线性调制和解调的一般模型 第五节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四章模拟角调制(2学时)
1、教学要求
了解角度调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调频波、调相波基本概念,调频波、调相波频谱,带宽和功率计算),了解调角波的调制和解调方法,了解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情况,了解频分复用原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窄带角调制
窄带调频,窄带调相。
第三节 宽带调频
单频信号的宽带调频、双频及多频信号调频及周期信号的调频,任意限带信号调制时的频带宽度。
第四节 宽带调相
第五节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直接调频法和倍频法产生调频信号,相干和非相干方法进行解调。
第六节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相干解调抗噪声性能,非相干解调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七节 频分复用
第五章
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1
4学时)
1、教学要求
掌握取样定理,掌握量化方法及量化噪声的分析,掌握脉冲编码调制原理及语音PCM系统基带特点,了解增量调制、差分脉码调制(DPCM)和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的基本概念,并了解这几种调制的原理,了解时分复用原理PCM基群的帧结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脉冲编码调制(PCM)
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抽样定理,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和线性PCM编码,对数量化及其折线近似,A律PCM编码原理第二节 差分脉码调制(DPCM)第三节 增量调制简单增量调制和自适应增量调制。第四节 时分复用(TDM)
三种复用方式,时分复用原理,PCM基群的帧结构。
差分脉码调制(DPCM)和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
第六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
2学时)
1、教学要求
掌握基带数字信号的码型、波形及功率谱特征,掌握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条件即奈氏第一准则,掌握 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特性;了解奈氏第二准则与部分响应系统及信道均衡原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二元码、三元码、多元码的概念及转换规则。
第二节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从随机过程功率谱的原始定义出发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频域特性。
第三节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波形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奈氏第一准则,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波形,升余弦滚降特性。
第四节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第一类部分响应波形,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第五节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多元码的差错率。第六节 扰码和解扰
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扰码和解扰原理,m序列在误码测试中的应用。第七节 眼图 第八节 均衡
时域均衡原理,均衡器构成。
第七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6学时)
1、教学要求
掌握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基本概念及这几种二进制数字调制的抗噪声性能;了解多进制数字调制的概念;了解最佳接收的概念。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或BPSK),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的抗噪声性能
2ASK、2FSK、2PSK、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及其比较。
第三节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相关接收,匹配滤波器,最佳非相干接收以及最佳系统性能比较。
第四节 多进制数字调制
MASK、MPSK、MFSK以及MQAM、MSK等调制方式。
第八章
差错控制编码(6
学时)
1、教学要求
掌握差错控制编码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几种简单编码的检错和纠错的基本原理,掌握线性分组码、循环码的编码方法、纠错原理等;了解差错控制编码对系统性能的改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差错控制方式及编码分类,介绍几种简单的检错码,检错和纠错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线性分组码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方法、特点及检纠错原理。
第三节 循环码
循环码的特点及表达,编码及译码。
第四节 差错控制编码对系统性能的改善
(三)教研室:合肥学院电子系电子信息教研室
执笔人:段惠敏 系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