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选修课(基础限选课5)
《建筑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空间生成方法,具备空间尺度意识,掌握空间构成原理、构成要素与多种空间类型与形式。主要有现代主义建筑空间原理与形式,后现代主义与结构主义建筑空间艺术语言、中国古代建筑空间表现手法和现代景观园林的空间构成手法等。通过对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不同建筑空间的组成和设计基本原理,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讲解,使学生能从专业的角度更全面准确的理解建筑的含义,明确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内容、目的和要求,逐步培养学生从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意识出发,对建筑进行功能分析、空间组合,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建筑方案设计能力。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教师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采用理论讲授、影像辅助教学、方案课题训练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建筑设计原理表现各类建筑空间,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创造,并加强学生的建筑设计制图和模型制作能力。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年限: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学时:4×18 共7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章 建筑概论(2时)
教学要求:
一、二、了解建筑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建筑的分类和构成要素。理解建筑设计的历时起源和发展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和分类
二、建筑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建筑原理(4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幻灯,图片等优秀作品的 观摩学习,深入了解不同功能的建筑构造和构成原理。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对实际工程的了解,加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掌握建筑设计的原则是本章的难点。教学内容:
一、建筑的构造原理
二、建筑的构成原理
三、建筑的设计原则
第三章 建筑的构思与设计方法(4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建筑设计之前的基地环境和建筑功能的调研方法,通过实例调研,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本章的重点。
二、掌握建筑平面形态设计中的基本元素、流线组织和平面布局形式的分析是本章的重点。
三、通过实际方案的练习,掌握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的方法是本章的难点。教学内容: 建筑基地条件分析
不同类型建筑功能和技术要求分析 建筑的流线组织分析 建筑的基本元素分析 建筑的形态设计构思平面布局的形式 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剖面设计
第五章 建筑设计的空间组织和表达(2学时)
教学要求:
一、通过实际方案的练习,了解别墅空间的组织方式
二、掌握空间和空间序列的推敲手段
教学内容:
一、不同类型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
二、空间序列
三、空间和空间序列的推敲手段
第六章 建筑的采光照明设计(2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建筑室内外的采光照明设计要求。
二、通过实际方案的练习,掌握建筑室内外的采光照明设计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
一、不同功能建筑室内的采光照明要求
二、不同功能建筑照明设计
第七章 建筑的造型和风格(2学时)
教学要求:
一、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观摩中外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了解建筑的不同风格流派和文化特征。
二、掌握不同风格建筑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以及表现技能。教学内容: 现代主义风格 古典风格 自然风格 高技术风格
第八章 设计实践(56学时)
教学要求:
一、熟练掌握建筑原理与设计的理论内容
二、理解和掌握别墅建筑设计步骤,并结合课题进行设计实践。
教学内容:
一、实习基地实践(12学时)
结合所学理论进行现场调研,考察一栋建筑物,绘出相应的平、立面示意图及透视,并对其设计、材料、风格等方面综合的做出评价,写出相应的考察报告。
二、课堂实践(24学时)
1.课题设计:任选一种类型的建筑,如别墅、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教学楼等做设计。要求完成建筑的整体设计,包括平面布置、建筑造型、内部空间,以及建筑庭院的环境设计,以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成果。2.草图构思 3.课堂方案讨论 4.方案细化
5.方案平、立、剖面图及详图、透视图的绘制
三、实验室实践(20学时)1.模型材料准备 2.模型制作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和结课作业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评定课程考核成绩。
(二)评分标准
91—100分:设计方案合理,具有独创性,符合区域性体系标准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无误,画面整洁美观。
81—90分: 基本达到上述要求。
71—80分: 对设计概念、表现手段有所了解,能够完成设计图要求,设计水平一般。
60—70分: 在老师引导下基本完成设计图要求及内容。
60分以下: 设计思路不清,效果明显较差,未达到上述基本要求。
(三)计分方法
多方面综合考察:平时课后作业情况占20%+结课作业情况70%+课堂表现1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二)参考书目
1.田学哲著,《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1999年第二版
2.《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编著,《建筑设计资料集》(新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3.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4.黄绳 著《建筑设计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注:本教学大纲使用范围: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方向使用。
教学大纲编写教研室:设计学院环艺系
第二篇:《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Design Philosophy of Steel Structures 课程编号:42100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学时数:36 执笔者:梁靖波
学分数:2
编写日期:2005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讲授钢结构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掌握钢结构材料的工作性能及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能正确选用结构钢材;掌握钢结构连接的性能、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掌握各种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等,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钢结构课程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
概述(2学时)
掌握钢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了解钢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及可靠性的含义,极限状态的分类,荷载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的含义。了解有关钢结构的规范。一般了解钢结构发展概况及发展方向。
重点:掌握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理解钢结构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钢结构的计算方法。第2章
钢结构的材料(4学时)
了解钢结构对钢材的基本要求;了解钢材的生产过程;掌握钢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了解钢结构疲劳及影响钢材疲劳的主要因素、疲劳计算的方法;了解钢材的两种破坏形式;了解建筑用钢的种类、规格和表示方法;掌握钢结构钢材的选用原则,能够正确选用钢材。
重点:掌握对钢结构用材的要求,掌握建筑钢材的可能破坏形式及各主要因素对其影响。难点:各种因素对钢材性能及钢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第3章
连接(10学时)
了解钢结构连接种类和各种连接的优缺点;了解常用的焊条及焊条的选用;了解焊接连接的形式;掌握对接焊缝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掌握角焊缝连接的形式、构造要求和计算;了解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的产生原因及对构件工作性能的影响;了解普通螺栓的规格、受力性能及破坏形式,掌握普通螺栓的计算;掌握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性能和计算。
重点:掌握焊接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掌握普通螺栓连接及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性能和计算。
难点:偏心力作用下连接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的计算原理(4学时)
了解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方法;掌握弯曲强度、抗剪强度、局部承压强度、折算应力和刚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梁整体稳定的基本概念、简支梁整体稳定的计算方法及增强梁整体稳定的措施;了解梁板件局部稳定的概念、板件失稳形式和临界应力;掌握加劲肋的设置原则;理解梁腹板的屈曲后强度的利用。
重点:掌握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梁整体稳定的基本概念,掌握加劲肋的设置原则。难点:梁的局部压应力的计算,梁板件的稳定计算。第5章 梁的设计(4学时)了解梁的类型及常见的截面形式,了解梁格布置和主次梁连接;掌握型钢梁的截面选择;了解钢板组合梁的设计方法及计算;了解腹板加劲肋的布置和设计;掌握梁翼缘与腹板连接焊缝的设计;了解梁的拼接、变截面设计和吊车梁的设计特点。
重点:掌握型钢梁的截面选择,了解钢板组合梁的设计方法及计算。难点:组合梁的截面选择及计算。第6章
轴心受力构件(6学时)
了解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形式和受力性能;掌握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掌握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概念;了解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依据及影响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的因素;掌握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的计算,了解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计算的特点。掌握轴心受压构件局部稳定的计算方法,了解腹板有效截面的概念。
重点:掌握实腹式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计算。难点: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计算。第7章
拉弯、压弯构件(6学时)
了解拉弯构件与压弯构件的概念;掌握拉弯构件与压弯构件的强度、刚度计算;掌握实腹式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及弯矩作用平面外的整体稳定计算方法;掌握实腹式压弯构件局部稳定的计算;了解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截面设计和计算;了解格构式压弯构件的计算特点。
重点:掌握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掌握实腹式压弯构件局部稳定的计算。难点: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计算。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自学,课堂练习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联系生产实际,注重物理意义,不要陷入到繁复的数学推导之中。在教学中要求同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为便于学生对构造的理解,可组织教学参观、观摩教学模型或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
(四)课外作业
平时布置典型习题,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考试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闭卷考试占8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后续课程:钢结构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钢结构设计原理》
张耀春主编
周绪红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钢结构基础》
陈绍蕃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
陈绍蕃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中国计划出版社 [5]《钢结构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4学分,72学时,其中实验36学时,开设一学期。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ERP的发展历史;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块;ERP项目的组织与实施;ERP软件的操作与使用;ERP案例研讨;ERP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以及ERP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上,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通过ERP案例研讨以及体会ERP软件系统运作的过程,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掌握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决策因素和组织实施方法;在能力上,通过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素质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中央电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其先修课为信息管理系统等。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了解ERP理论的形成(发展历史);
2.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掌握ERP框架及核心业务逻辑流程;
4.掌握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决策因素和组织实施方法;
5.了解ERP软件的发展状况;
6.掌握ERP软件的一般操作方法;
7.了解ERP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集成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建议采用在计算机教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的教学形式,讲授、实验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学时。
3.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学时为36。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章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合计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和网上教学。
1.文字教材:主要教学媒体。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对其他教学媒体起纽带作用,具有导学功能。
2.录像教材:辅媒体。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面授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
3.IP课件:重难点辅导,实验指导,系统操作录屏。
4.CAI课件:弥补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缺乏互动性的弱点,立足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声、图、动画、视频、自测练习、案例演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的,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
教学内容
第1篇:ERP概述
第2篇:ERP的基本原理
第3篇: ERP的实施与案例
ERP系统的实施
ERP实施案例
第4篇:ERP综合实验
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
采购与应付管理
生产管理
销售与应收管理
月底结账
授课学时
4 8 6 6 4 4
实验学时
6 8 6 8 36
5.网上教学:教学辅导、答疑、阶段性总结和复习等。
三、教学环节
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通过录像教材、IP、CAI课件等辅助教学媒体强化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通过实验课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ERP软件系统简单流程的操作方法。网上教学与教学进度同步,辅以办学试点单位教师的面授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考核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说明统一命题;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统一教学要求,地方电大组织实施。两种考核方式所占比例见本课程考核说明。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1篇 ERP概述
第1章 ERP的理论发展(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ERP理论的形成;
2.ERP的管理思想;
3.ERP软件市场及其应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ERP概念;
2.了解ERP发展历程;
3.理解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4.了解ERP软件市场及其应用。
第2章 ERP系统的框架及流程(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ERP系统的总体框架;
2.ERP系统的业务流程;
3.ERP系统与相关系统的集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ERP系统的框架结构;
2.理解ERP系统的主业务流程;
3.了解ERP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关系。
第2篇 ERP的基本原理
第3章 采购、销售、库存管理(8学时)
一、教学内容
1.采购、销售、库存管理概述;
2.ERP中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
3.ERP系统中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的实现。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企业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管理思想;
2.理解ERP中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原理;
3.掌握ERP系统中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应用技术;
4.理解信息化条件下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的基本模式;
5.掌握ERP系统处理采购、销售、库存日常业务。
第4章 生产管理(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生产管理概述;
2.ERP中的生产管理;
3.ERP系统中生产管理实现。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管理思想;
2.理解ERP中的生产管理原理;
3.掌握ERP系统中生产管理的基本模式;
4.掌握ERP系统处理生产管理日常业务。
第5章 财务管理(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财务管理概述;
2.ERP中的财务管理;
3.ERP系统中财务管理实现。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管理思想;
2.了解ERP中的财务管理原理;
3.理解ERP系统中财务核算业务基础流程;
4.理解ERP系统处理财务管理日常业务。
第3篇 ERP的实施与案例
第6章 ERP系统的实施(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ERP系统实施方法论;
2.ERP与BPR的关系;
3.ERP的选型。
二、教学要求
1.理解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关键因素及项目决策;
2.掌握ERP软件项目实施步骤;
3.了解BPR的原理及与ERP的关系;
4.了解ERP的选型原则。
第7章 ERP的实施案例(4学时)
一、教学内容
典型企业ERP实施案例。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企业在ERP实施中的总体设计方法;
2.理解在ERP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管理思想、基本原理的运用。
第4篇 综合实验
一、教学内容
ERP系统的主业务流程操作。
二、教学要求
1.理解ERP基本原理;
2.了解ERP系统环境下的企业业务流程,理解ERP的业务流程思想;
3.了解ERP系统的集成思想和方法;
4.了解企业的主业务流程;
5.掌握ERP系统软件中的主要功能及其主要操作;
6.掌握ERP软件中的主业务流程。
实验1 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8学时)
一、实验内容
1.完成订单录入,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
2.单据包括:订单、工单和采购单。
二、实验要求
1.了解ERP系统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之间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
2.理解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的主要作用与目的;
3.掌握订单录入、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生成的基本方法;
实验2 采购与应付管理(6学时)
一、实验内容
完成采购管理与应付管理的基本流程;
单据包括:采购单、进货单、应付凭单、付款单等。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企业采购与应付的基本流程;
2.理解ERP系统中采购管理与应付管理之间的信息流程及单据特征;
3.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4.掌握采购单录入、进货单录入、应付凭单生成的基本方法。
实验3 生产管理(8学时)
一、实验内容
完成生产管理的基本流程;
单据包括:工单、工单工艺、投料单、领料单、转移单、入库单等。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企业生产的基本流程;
2.理解ERP系统中生产管理(车间管理)信息流程及单据特征;
3.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4.掌握生产管理(车间管理)中各步骤中相应操作及单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实验4 销售与应收管理(6学时)
一、实验内容
完成销售管理与应付管理的基本流程;
单据包括:销货单、应收凭单、收款单等。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企业销售与应收的基本流程;
2.理解ERP系统中销售管理与应收管理之间的信息流程及单据特征;
3.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4.掌握销货单录入、结账单录入、收款单录入的基本方法。
实验5 月底结账(8学时)
一、实验内容
完成期末结转及结账的基本流程;
期末结转主要包括:成本计算、月底存货结转、应收应付结转、自动分录、总账结转等;
期末结账主要包括:结账、生成财务报表。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企业月底存货及账务结转的基本流程;
2.理解ERP系统中存货管理与自动分录、会计总账之间的信息流程及单据特征;
3.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4.掌握月底结账中的各项操作。
第四篇: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考核要求:
1、光的波粒二象性
周炳琨、高以智等(美)W.克希耐尔著,孙文等译Addison-Wesley,
第五篇: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辐射理论概要与激光产生的条件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掌握光的偏振性、单色光的含义、平面光波的表示法、光强的定义和光子的含义。掌握原子能级和简并度的含义,理解原子状态标记的方法,理解辐射跃迁选择定则,掌握玻尔兹曼分布定律,掌握辐射跃迁也非辐射跃迁的定义和特点。3 理解黑体辐射的概念和规律,掌握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时三种基本过程的特点、规律、发生几率,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自发辐射光功率和受激辐射光功率在普通光源和激光器中的大小关系。掌握光谱线、线型、光谱线宽度的概念,掌握自然增宽、碰撞增宽、多普勒增宽的原因、展宽线型、增宽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均匀增宽和非均匀增宽的概念和含义,理解综合增宽的含义。理解光在介质中受激放大的过程和规律,掌握介质中产生激光放大的条件,理解吸收系数和增益系数的概念,掌握光学谐振腔在激光器中的作用和激光阈值条件。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波
二、光子
第二节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跃迁
一、原子能级和简并度
二、原子状态的标记
三、玻尔兹曼分布
四、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 第三节 光的受激辐射
一、黑体热辐射
二、光和物质的作用
三、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之间的关系
四、自发辐射光功率与受激辐射光功率
第四节 光谱线增宽
一、光谱线、线型和光谱线宽度
二、自然增宽
三、碰撞增宽
四、多普勒增宽
五、均匀增宽和非均匀增宽线型
六、综合增宽 第五节 激光形成的条件
一、介质中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二、光学谐振腔和阈值条件
考核要求: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1 光波偏振性(领会)
1.2 光速、频率和波长的关系(领会)1.3 单色平面波(领会)1.4 光强(识记)1.5 光子(领会)
2、原子的能级和辐射跃迁
2.1 原子能级和简并度(领会)
2.2 原子状态的标记(领会)
2.3 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领会)2.4 玻尔兹曼分布(领会、应用)2.5 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领会、识记)
3、光的受激辐射
3.1 黑体热辐射(领会)
3.2 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领会、识记、应用)3.3 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之间的关系(领会)3.4 自发辐射光功率与受激辐射光功率(领会)
4、光谱线增宽
4.1 光谱线的线型函数、宽度(识记)
4.2 自然增宽的理论解释、增宽线型、影响增宽的因素(识记、应用)4.3 碰撞增宽的理论解释、增宽线型、影响增宽的因素(识记、应用)4.4 多普勒增宽的理论解释、增宽线型、影响增宽的因素(识记、应用)4.5 均匀增宽和非均匀增宽的概念(领会)4.6 综合增宽(领会)
5、激光形成的条件
5.1 光束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领会)
5.2 产生受激光放大的条件、增益介质和增益系数(识记、应用)5.3 光学谐振腔的作用、阈值条件(领会、识记)
第二章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理解光学谐振腔满足稳定性条件的重要性,掌握稳定性的条件,理解共轴球面腔稳定图和分类,学会稳定图的应用。理解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的激光工作方式,掌握速率方程组的建立、推导和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的条件。掌握激光器在小信号工作时的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情况和在均匀增宽型介质中的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理解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的饱和效应。掌握均匀增宽型介质中的增益系数和增益饱和。掌握在非均匀增宽型介质中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规律,掌握在非均匀增宽型介质中小信号时的增益系数和稳态情况下的增益饱和,掌握烧孔效应的原理。5 了解激光器所存在的各种损耗和起因,掌握激光谐振腔内稳定光强的形成过程,掌握激光器的能稳定出光的阈值条件(包括增益阈值,抽运功率阈值等)。了解激光介质能级选取的注意事项。教学时数:12学时
第一节 光学谐振腔结构与稳定性
一、共轴球面谐振腔的稳定性条件
二、共轴球面腔的稳定图及其分类
三、稳定图的应用
第二节 速率方程组与粒子数反转 一、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
二、速率方程组
三、稳态工作时的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
四、小信号工作时的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
五、均匀增宽型介质的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
六、均匀增宽型介质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的饱和效应 第三节 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系数和增益饱和
一、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系数
二、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饱和 第四节 非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饱和
一、介质在小信号时的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值
二、非均匀增宽型介质在小信号时的增益系数
三、非均匀增宽型介质稳态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
四、非均匀增宽型介质稳态情况下的增益饱和 第五节 激光器的损耗与阈值条件
一、激光器的损耗
二、激光谐振腔内形成稳定光强的过程
三、阈值条件
四、对介质能级选取的讨论
考核要求:
1、光学谐振腔结构与稳定性
1.1 共轴球面谐振腔的稳定性条件(应用)1.2 共轴球面腔的稳定图及分类(识记)1.3 稳定图的应用(应用)
2、速率方程组与粒子数反转
2.1 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领会)2.2 速率方程组的建立(领会)
2.3 稳态工作时的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识记)2.4 饱和效应(领会、识记)
3、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系数和增益饱和
3.1 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系数和增益饱和(领会、识记)
4、非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饱和 4.1 粒子数密度反转分布(识记)4.2 非均匀增宽介质的增益系数(识记)4.3 稳态情况下的增益饱和(领会、识记)
5、激光器的损耗与阈值条件 5.1 激光器的损耗(识记)
5.2 稳定光强的形成过程(领会、识记)5.3 阈值条件(领会、识记、应用)5.4 对介质能级选取(领会)
第三章 激光器的输出特性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理解自再现模概念,掌握自再现模的特点。掌握自再现模积分方程解的物理意义,理解激光谐振腔的谐振条件,理解激光纵模的特点和含义,掌握纵模频率和频率间隔公式,会分析纵模可能存在的数量。理解方形镜面共焦腔自再现模积分方程的解析解,掌握镜面上自再现模场的特征(振幅分布、相位分布、衍射损耗等)了解共焦腔中的行波场和腔内外的光场分布。掌握高斯光束的振幅和强度分布、相位分布、远场发散角以及高斯光束的高亮度。理解稳定球面腔的等价共焦腔的含义,了解稳定球面腔的光束传播特性。5 掌握均匀增宽型和非均匀增宽型介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以及影响因素。理解兰姆凹陷的形成原因。6 掌握影响激光器线宽的因素。教学时数:12学时 第一节 光学谐振腔的衍射理论
一、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二、光学谐振腔的自再现模积分方程
三、激光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激光纵模 第二节 对称共焦腔内外的光场分布
一、共焦腔镜面上的场分布
二、共焦腔中的行波场与腔内外的光场分布 第三节 高斯光束的传播特性
一、高斯光束的振幅和强度分布
二、高斯光束的相位分布
三、高斯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四、高斯光束的高亮度 第四节 稳定球面腔的光束传播特性
一、稳定球面腔的等价共焦腔
二、稳定球面腔的光束传播特性 第五节 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一、均匀增宽型介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二、非均匀增宽型介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考核要求:
1、光学谐振腔的衍射理论
1.1 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领会)1.2 自再现模(领会、识记)1.3 激光纵模(领会、识记)
2、对称共焦腔内外的光场分布
2.1 镜面上自再现模场的特征(领会、识记)2.2 行波场和腔内外光场分布(了解)
3、高斯光束的传播特性
3.1 高斯光束的强度分布(领会、识记、应用)3.2 相位分布(领会)
3.3 远场发散角(领会、识记、应用)3.4 高亮度(领会)
4、稳定球面腔的光束传播特性
4.1 稳定球面腔的等价共焦腔(领会)4.2 稳定球面腔的光束传播特性(领会)
5、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5.1 均匀增宽型介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领会)
5.2非均匀增宽型介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兰姆凹陷(领会)
6、激光器的线宽极限(领会)
第四章 激光的基本技术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了解激光器选模的目的和意义,理解均匀增宽型谱线的纵模竞争,掌握单纵模选取的方法,掌握激光单横模的选取方法。了解激光器频率稳定的衡量方法,掌握影响激光器频率稳定的因素,了解常见的几种稳频的方法。了解高斯光束透过透镜时的变换规律,掌握高斯光束的聚焦、准直、扩束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理解激光调制的概念,了解电光强度调制和电光相位调制。5 了解实现激光偏转的几种主要途径。理解激光谐振腔的品质因素Q的含义,掌握调Q的原理,了解几种常见调Q的方法。理解激光锁模技术的含义,掌握锁模的原理,了解锁模的2种常见途径。教学时数:10学时 第一节 激光器输出的选模
一、激光单纵模的选取
二、激光单横模的选取 第二节 激光器的稳频
一、影响频率稳定的因素
二、稳频方法概述
三、兰姆凹陷法稳频
四、饱和吸收法稳频 第三节 激光束的变换
一、高斯光束通过薄透镜时的变换
二、高斯光束的聚焦
三、高斯光束的准直
四、激光的扩束 第四节 激光调制技术
一、激光调制的基本概念
二、电光强度调制
三、电光相位调制 第五节 激光偏转技术
一、机械偏转
二、电光偏转
三、声光偏转 第六节 激光调Q技术
一、激光谐振腔的品质因数Q
二、调Q原理
三、电光调Q
四、声光调Q
五、染料调Q 第七节 激光锁模技术
一、锁模原理
二、主动锁模
三、被动锁模
考核要求:
1、激光器输出的选模
1.1 均匀增宽型谱线的纵模竞争(领会)1.2 非均匀增宽型谱线的多纵模振荡(领会)1.3 单纵模的选取(领会、识记)1.4 单横模的选取(领会、识记)
2、激光器的稳频
2.1 影响频率稳定的因素(识记)2.2 稳频方法(了解)
3、激光束的变换
3.1 高斯光束通过透镜时的变换(领会、应用)3.2 高斯光束的聚焦(领会、应用)3.3 高斯光束的准直(领会、应用)3.4 激光的扩束(领会、应用)
4、激光调制技术
4.1 调制的基本概念(领会)
4.2 电光强度调制和电光相位调制(了解)
5、激光偏转技术 5.1 机械偏转(了解)5.2 电光偏转(了解)5.3 声光偏转(了解)
6、激光调Q技术
6.1 品质因数Q的概念(领会)6.2 调Q原理(领会、识记)
6.3 电光调Q、声光调Q、染料调Q(领会)
7、激光锁模技术 7.1 锁模原理(领会)
7.2 主动锁模和被动锁模(了解)
第五章 典型激光器介绍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了解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掌握红宝石激光器、YAG:Nd激光器的特点和机理,了解固体激光器的泵浦系统和输出特性,了解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可调谐固体激光器和高功率激光器的优缺点及原理。了解氦氖激光器的结构和工作机理,了解二氧化碳激光器的结构、激发机理和输出特性,了解氩离子激光器的结构、激发机理和工作特性。3 了解染料激光器的特点、激发机理、调谐原理和泵浦系统。了解半导体激光器中的能带情况和产生受激辐射的条件,掌握PN结的双简并能带结构和粒子数反转条件,掌握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阈值条件,了解同质结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了解准分子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和化学激光器的特点、基本原理和输出特性。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固体激光器
一、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物质
二、固体激光器的泵浦系统
三、固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
四、新型固体激光器 第二节 气体激光器
一、氦氖激光器 二、二氧化碳激光器
三、氩离子激光器 第三节 染料激光器
一、染料激光器的激发机理
二、染料激光器的泵浦
三、染料激光器的调谐 第四节 半导体激光器
一、半导体的能带和产生受激辐射的条件
二、PN结和粒子数反转
三、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阈值条件
四、同质结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 第五节 其他激光器
一、准分子激光器
二、自由电子激光器
三、化学激光器
考核要求:
1、固体激光器
1.1 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物质(了解)1.2 红宝石激光器、Nd:YAG激光器(了解、识记)1.3 泵浦系统、输出特性(了解)
2、气体激光器
2.1 氦氖激光器结构和原理(了解、识记)2.2 二氧化碳激光器结构和原理(了解)2.3 氩离子激光器结构和原理(了解)
3、染料激光器(了解)
4、半导体激光器
4.1 半导体能带(了解)4.2 PN结与粒子数反转(领会)4.3 工作原理和阈值(了解)
5、其他激光器(了解)
第六章 激光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了解激光干涉测长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了解激光外差干涉测长技术。2 了解激光衍射测量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激光测距的特点、基本原理,了解激光相位测距原理。了解激光准直仪的原理和结构,了解激光多自由度测量系统结构和原理。5 了解激光多普勒测速的原理和应用。6 了解激光测量角度和角加速度的原理。7 了解激光环境计量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一节 激光干涉测长 第二节 激光衍射测量 第三节 激光测距
第四节 激光准直及多自由度测量 第五节 激光多普勒测速
第六节 环形激光测量角度和角加速度
考核要求:
本章内容仅要求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第七章 激光加工技术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激光热加工的原理。了解激光淬火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了解激光表面熔凝技术和熔覆技术。3 了解激光打孔和激光切割的原理与特点。了解激光焊接的特点,了解激光热导焊和深熔焊的原理。了解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应用,了解激光清洗技术和激光弯曲技术。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一节 激光热加工原理 第二节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 第三节 激光去除材料技术 第四节 激光焊接 第五节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第六节 其他激光加工技术
考核要求:
本章内容仅要求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第八章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了解生物体的光学特性,了解激光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激光在生物体应用的优点。2 了解激光临床治疗的种类与现状,了解激光在皮肤科及整形外科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激光在眼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中的应用。了解利用激光的生物体光谱测量及诊断,了解激光断层摄影、激光显微镜基本原理。了解医用激光设备(光源、光纤)。了解医用激光新技术和光动力学治疗的前景。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一节 激光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激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节 激光在生物体检测及诊断中的应用 第四节 医用激光设备 第五节 激光应用于医学的未来
考核要求:
本章内容仅要求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第九章 激光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了解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激光器需满足的要求,了解光纤激光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分类和应用,了解光放大器的原理、种类等。了解激光全息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激光全息三维显示的优点、应用及展望。了解激光存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了解激光体全息光存储的特点、原理及应用,了解激光存储的最新进展。4 了解激光在扫描器和打印机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一节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激光器和光放大器 第二节 激光全息三维显示 第三节 激光存储技术 第四节 激光扫描和激光打印机
考核要求:
本章内容仅要求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章 激光在科学技术前沿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激光在受控核聚变中的应用。2 了解激光冷却技术。了解激光操纵微粒的方法和原理。4 了解激光诱导化学反应的原理。5 了解激光在光谱技术中的应用。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一节 激光核聚变 第二节 激光冷却 第三节 激光操纵微粒 第四节 激光诱导化学过程 第五节 激光光谱学
考核要求:
本章内容仅要求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激光原理及应用》,陈家璧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激光原理》,周炳琨、高以智等编,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固体激光工程》,(美)W.克希耐尔著,孙文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
4、《激光技术》,蓝信钜,科学出版社,2000
5、《激光工程》,(日)中井贞雄著,熊缨译,科学出版社,2002
6、《激光物理》,钱梅珍等著,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7、《Laser Physics》,M.Sargent III,M.O.Scully, W.E.Lamb, Addison-Wesley, NY,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