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17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视机维修的基础知识和检修方法,具备基本维修技能,并为学习其他视频设备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信号的产生,掌握全电视信号FBAS的组成,理解NTSC和PAL编码制;2.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方式和特点;3.掌握黑白,彩色电视机的整机方框结构及信号流程;4.掌握电视机各主要单元电路的组成,理解其基本的工作原理;5.了解电视机中各专用元器件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6.熟悉近期国产典型机的主要集成电路及其功能;了解这些典型机内部应用的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7.了解电视技术的新成果,新动向;8.了解数字电视信号的广播链路及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特点.(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电视机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及近期国产机型的机芯分类方法,能说出近期国产典型机的集成电路型号,正确识读其电原理图和印制板图;2.掌握典型机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结构,了解集成电路内部方框及外围元件的功能.熟悉各部分电路的关键检测点及典型检测数据,学会正确使用电视机维修中的常用检测仪器,了解规范化的操作要求,能对测试的波形,曲线,数据等进行正确分析,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3.能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识读黑白,彩色典型机的电原理图,说明常见故障现象与单元电路的大体关系;4.熟悉电视机常见故障的现象,特点,掌握正确的检测程序和基本的检修方法,并能对修复的电视机进行必要的调试.(三)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群众的良好职业道德;2.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1.了解光和色的基本知识;2.理解三基色原理和空间混色.(二)电视信号和电视制式
1.了解图像信号的产生,传输和重显的基本过程;2.掌握视频信号的组成和特点;3.理解射频电视信号的调制方式和频谱;4.了解电视频道的划分和多种传播方式;5.了解什么是“兼容性”与“逆兼容性”,以及为了实现“兼容性”彩色电视机必需满足的基本要求;6.掌握彩色电视三大制式的特点;7.理解NTSC制和PAL制彩色电视信号编码的过程.(三)电视接收机的整机结构
1.了解电视机的分类方法,发展简史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2.掌握电视机的整体结构,各部分的作用;3.掌握黑白电视机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及信号流程;4.掌握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及信号流程;5.了解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的发展进程及近期国产典型机的常见机芯;6.掌握红外线遥控的基础知识和遥控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7.了解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特点和功能.(四)电视机故障检修概述
1.掌握学习电视机检修技术的正确途径和方法;2.了解电视机的整机结构,各部分电路及主要零部件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的故障特征;3.了解电视机故障的一般检测程序及常用检测方法;4.了解电视机维修时的基本工具和主要检测仪器;5.了解电视机维修时应注意的人身安全及其他注意事项.电路和典型故障分析模块
(一)高频调谐器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掌握高频调谐器的作用,技术要求和分类;2.了解高频电子调谐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了解CATV全频段高频调谐器的技术特点和基本电路结构;4.了解高频电子调谐器的常用外围电路;5.了解常用电调谐高频头的型号,各引脚功能及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值;6.了解高频头的常见故障和检测要点;7.了解更新或代换高频头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二)图像,伴音通道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了解图像,伴音通道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常见电路形式;2.了解图像通道中的前置中频处理电路,理解SAWF的作用及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集成化图像通道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和信号流程,理解AGC电路和AFT电路的作用及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集成化伴音通道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和信号流程,理解陶瓷滤波器及伴音制式切换电路的作用;5.了解典型机图像,伴音通道集成电路的常用型号,特点及图像和伴音信号的主要处理过程;6.了解集成化图像,伴音通道的故障特征及正确的检修程序;7.了解典型机图像,伴音通道集成电路工作正常与否的检测方法;8.了解用扫频仪检测中放幅频特性曲线,伴音鉴频曲线及陶瓷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方法
9.了解图像,伴音通道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三)彩色解码器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掌握PAL制解码器的方框结构,理解彩色全电视信号分解为三基色信号的基本程序.2.了解典型机常用的解码集成电路型号,特点及解码过程.3.了解多制式接收机中色度通道的特点及制式切换的基本原理.4.了解典型机常用的基色矩阵与视放输出电路.5.了解彩色解码器的两种常用检测方法:(1)常规检测法,即主要依靠万用表进行检测,借助于观察,推理等综合分析进行判断;(2)示波器检测法,即用示波器跟踪检测彩条信号在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换,从而准确,直观地反映出彩色解码器各部分工作状态.6.了解无彩色及彩色失真等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检修方法.(四)显像管及其外围电路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了解黑白,彩色显像管的主要构造,各电极的作用及典型工作条件下应提供的工作电压;2.了解自会聚管和单枪三束管的特点及基本工作原理;3.了解行,场偏转线圈,消磁线圈,会聚磁铁组合件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显像管附属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白平衡的调节方法;5.了解平面直角形管(FS)和超平面(SF)彩色显像管的特点;6.了解液晶显示技术和LCD液晶显示器;7.了解显像管的衰老及内部严重故障时的故障特征,更新和代换的基本程序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8.了解造成管脚电压异常的原因;9.了解末级视放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10.了解色纯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机外消磁法.(五)扫描电路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掌握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扫描系统的方框结构;2.掌握集成化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结构,熟悉典型机扫描电路的常用集成电路型号;3.了解典型机行,场扫描集成电路内部的主要功能方框,信号处理的基本程序及工作正常与否的检测判断方法;4.理解分立元件行扫描后级的电路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5.了解典型专用场输出集成电路的型号,内部方框结构,基本工作过程;6.了解同步电路的方框结构,理解同步信号的分离过程及同步控制的基本原理;7.了解扫描电路中各种专用元器件的基本结构,性能特征,常见故障,检测及代换方法 8.了解扫描电路检修中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1)直观检测法(2)关键点电压检测法(3)在路电阻检测法(4)电流检测法(5)分贝电压检测法(6)波形观察法
9.了解行扫描电路的一般检测程序及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10.了解专用场输出集成电路的性能特点,故障检测的基本程序和代换原则.(六)电视机电源电路的分析与故障检修
1.了解电视机对电源主要技术的要求及常见电路形式;2.掌握开关式稳压电源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方法;3.了解典型调宽式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4.了解典型调频式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5.理解典型机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了解各元件的作用;6.了解电源电路中关键元器件的基本结构,性能特点,常见故障及检测方法;7.了解电源电路检修的基本程序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七)遥控系统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掌握彩色电视机遥控系统的基本方框结构,理解各有关电路之间的逻辑关系;2.了解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键位码与功能指令码的不同作用;3.了解电视节目搜索,存储及遥控选台的基本程序;4.了解CPU各接口电路的组成及实现其遥控功能的基本原理;5.了解典型机遥控系统的电路组成,理解各控制功能的基本工作程序;6.了解遥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及主要的检修方法.(八)电视机综合故障的检修
1.了解常见综合性故障的主要特征和检修程序;2.了解整机综合性故障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步骤.实验教学模块
1.了解电视机整机的拆卸,组装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2.了解电视机内部各部分的分布规律和外形特征;3.了解扫频仪,双踪示波器,彩色电视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4.了解电视机信号通道中高频特性,中放幅频特性和伴音鉴频曲线的检测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5.了解扫描电路的关键测试点及正常工作时的波形;6.了解彩色解码器的关键测试点及正常工作时的波形;7.了解电视机开关电源的关键测试点及正常工作时的波形;8.了解电视机遥控系统的关键测试点及控制过程中有关电路检测电压之间的变化关系;9.熟悉电视机各部分电路的常见故障现象,了解排除故障的一般程序.选 用 模 块
1.了解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技术特点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1)大屏幕(2)多制式(3)多功能(4)高清晰度(5)高伴音质量(6)画中画(7)图文电视(8)丽音技术 2.了解IC总线在彩色电视机中的运用;3.了解电视机“机顶盒”的作用及利用普通电视机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及浏览internet网上信息资源的可能性;4.了解数字化电视机,高清晰度电视机和背投式电视机.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 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数 合计 讲授 实验 机动 1 电视基础知识及电视机整机结构 色度学基本知识 6 6 电视信号和电视制式 13 13 电视机整机结构 6 6 电视机故障检修概述 4 4
序 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数 合计 讲授 实验 机动 2 电视机各部分电路的电路分析与维修技术 高频调谐器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9 9 图像,伴音通道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3 13 彩色解码器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0 10 显像管及附属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故障检修 12 12 扫描电路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3 13 电源电路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2 12 遥控系统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2 12 电视机综合故障的检修 4 4 3 课内实验教学
电视机整机的拆卸,组装 2 2 电视机信号通道的测试 6 6 电视机扫描电路的测试 8 8 彩色解码器的测试 4 4 开关电源的测试 4 4 遥控系统的测试 4 4 常见故障检修 10 10 4 电视新技术
新型大屏幕彩色电视机 8 8 IC总线 4 4 电视机“机顶盒” 4 4 从模拟电视走向数字电视 8 8 总 计 176 138 38 五,说 明
1.教学基本要求的应用
本教学基本要求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础模块,电路和典型故障分析模块,实验教学模块,选用模块几部分.其中基础模块,电路和典型故障分析模块,实验教学模块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选用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确定教学的深度.2.典型机的确定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应跟上电视技术的进步和市场上电视机机型的变化,切实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因此,典型机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选择典型机的基本原则是:(1)要有代表性.即确定的典型机要能代表近期内国产彩色电视机的主流机型,在市场上有较大的销售量,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机的学习和实验而得到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运用于比较多的电视机,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较广泛的实用性.(2)符合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和大多数学校教学实验的基本条件.为此,建议采用TA(D)系列两片机或A6系列的单片机.
第二篇:07《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教学大纲
模块化教程——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胶鞋计划与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空调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懂得压缩机、冷凝器、干燥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所学到的技术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生产实践中去
二、课程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汽车空调中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2)学习汽车空调的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空调故障的诊断方法和维修技术;
4)培养汽车空调专门化的技术人员。
基本技能教学目标:
1)能独立完成汽车空调拆、装;
2)能正确地对空调系统进行检测是否安装到位、是否有漏汽等;
3)能正确地对空调系统进行抽真空、加雪种;
4)能正确认识、分析电路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1)能够独立对进行检测、分析(压力、温度是否正常);
2)能够独立对压力开关、温度传感器、电磁线圈、电子风扇的检测
汽车空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教材后,应基本达到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或中等技术人员以上的水平,具备检测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付生产、工作中遇到选型、安装、排除故障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
理论教学模块:
1、概述
1)详述现代制冷的发展历史;
2)阐述我国汽车空调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3)认识汽车维修工厂和汽车空调维修中存在的危险;
4)汽车空调有那些功能与特点;5)说明汽车空调的分类;
2、汽车空调整体结构和组件结构
1)详述汽车一般、自动空调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2)识别制冷系统中的主要部件;
3)详述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3、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1)了解液化、汽化、冷凝与沸腾等基本概念;2)详述汽车空调制冷的原理;3)详述恒各温膨胀阀、储液器—阀、孔管式的工作原理;4)详述汽车空调系统的检验与操作
4、汽车空调取暖和配气系统
1)详述汽车空调余热、独立式取暖系统的工作原理;2)详述汽车空调通风原理;
3)汽车空调污染空气净化原理;
4)了解配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5)详述配气系统控制原理
5、客车空调系统
1)了解大客车空调的类别;
2)了解大客车空调的布置
3)了解大客车空调组成特点
6、汽车自动空调原理与典型电路分折
1)详述奥迪A6、帕萨特B5车系自动空调原理;2)对半自动空调电路分折
3)对全自动空调控制电路分折
4)对微机控制系统电路折
5)对别克君威C68全自动空调电路分折
6)对桑塔纳轿车空调电路分折
7、汽车空调维护与故障诊断
1)详述汽车空调维护
2)详述汽车空调性能检测
3)详述汽车空调故障诊断程序
4)详述汽车空调故障诊断枝巧
实践教学选用模块
1)压缩机拆装
2)认识汽车空调电路的布置
3)汽车空调系统的拆装
4)汽车空调抽真空的操作
5)汽车空调的检漏
6)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充注
7)汽车空调故障排除
三、实施细则及建议学时分配表
第三篇: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4学分,72学时,其中实验36学时,开设一学期。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ERP的发展历史;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块;ERP项目的组织与实施;ERP软件的操作与使用;ERP案例研讨;ERP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以及ERP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上,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通过ERP案例研讨以及体会ERP软件系统运作的过程,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掌握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决策因素和组织实施方法;在能力上,通过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素质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中央电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其先修课为信息管理系统等。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了解ERP理论的形成(发展历史);
2.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掌握ERP框架及核心业务逻辑流程;
4.掌握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决策因素和组织实施方法;
5.了解ERP软件的发展状况;
6.掌握ERP软件的一般操作方法;
7.了解ERP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集成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建议采用在计算机教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的教学形式,讲授、实验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学时。
3.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学时为36。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章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合计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和网上教学。
1.文字教材:主要教学媒体。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对其他教学媒体起纽带作用,具有导学功能。
2.录像教材:辅媒体。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面授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
3.IP课件:重难点辅导,实验指导,系统操作录屏。
4.CAI课件:弥补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缺乏互动性的弱点,立足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声、图、动画、视频、自测练习、案例演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的,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
教学内容
第1篇:ERP概述
第2篇:ERP的基本原理
第3篇: ERP的实施与案例
ERP系统的实施
ERP实施案例
第4篇:ERP综合实验
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
采购与应付管理
生产管理
销售与应收管理
月底结账
授课学时
4 8 6 6 4 4
实验学时
6 8 6 8 36
5.网上教学:教学辅导、答疑、阶段性总结和复习等。
三、教学环节
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通过录像教材、IP、CAI课件等辅助教学媒体强化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通过实验课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ERP软件系统简单流程的操作方法。网上教学与教学进度同步,辅以办学试点单位教师的面授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考核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说明统一命题;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统一教学要求,地方电大组织实施。两种考核方式所占比例见本课程考核说明。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1篇 ERP概述
第1章 ERP的理论发展(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ERP理论的形成;
2.ERP的管理思想;
3.ERP软件市场及其应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ERP概念;
2.了解ERP发展历程;
3.理解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4.了解ERP软件市场及其应用。
第2章 ERP系统的框架及流程(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ERP系统的总体框架;
2.ERP系统的业务流程;
3.ERP系统与相关系统的集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ERP系统的框架结构;
2.理解ERP系统的主业务流程;
3.了解ERP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关系。
第2篇 ERP的基本原理
第3章 采购、销售、库存管理(8学时)
一、教学内容
1.采购、销售、库存管理概述;
2.ERP中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
3.ERP系统中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的实现。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企业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管理思想;
2.理解ERP中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原理;
3.掌握ERP系统中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应用技术;
4.理解信息化条件下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的基本模式;
5.掌握ERP系统处理采购、销售、库存日常业务。
第4章 生产管理(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生产管理概述;
2.ERP中的生产管理;
3.ERP系统中生产管理实现。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管理思想;
2.理解ERP中的生产管理原理;
3.掌握ERP系统中生产管理的基本模式;
4.掌握ERP系统处理生产管理日常业务。
第5章 财务管理(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财务管理概述;
2.ERP中的财务管理;
3.ERP系统中财务管理实现。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管理思想;
2.了解ERP中的财务管理原理;
3.理解ERP系统中财务核算业务基础流程;
4.理解ERP系统处理财务管理日常业务。
第3篇 ERP的实施与案例
第6章 ERP系统的实施(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ERP系统实施方法论;
2.ERP与BPR的关系;
3.ERP的选型。
二、教学要求
1.理解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关键因素及项目决策;
2.掌握ERP软件项目实施步骤;
3.了解BPR的原理及与ERP的关系;
4.了解ERP的选型原则。
第7章 ERP的实施案例(4学时)
一、教学内容
典型企业ERP实施案例。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企业在ERP实施中的总体设计方法;
2.理解在ERP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管理思想、基本原理的运用。
第4篇 综合实验
一、教学内容
ERP系统的主业务流程操作。
二、教学要求
1.理解ERP基本原理;
2.了解ERP系统环境下的企业业务流程,理解ERP的业务流程思想;
3.了解ERP系统的集成思想和方法;
4.了解企业的主业务流程;
5.掌握ERP系统软件中的主要功能及其主要操作;
6.掌握ERP软件中的主业务流程。
实验1 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8学时)
一、实验内容
1.完成订单录入,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
2.单据包括:订单、工单和采购单。
二、实验要求
1.了解ERP系统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之间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
2.理解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的主要作用与目的;
3.掌握订单录入、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生成的基本方法;
实验2 采购与应付管理(6学时)
一、实验内容
完成采购管理与应付管理的基本流程;
单据包括:采购单、进货单、应付凭单、付款单等。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企业采购与应付的基本流程;
2.理解ERP系统中采购管理与应付管理之间的信息流程及单据特征;
3.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4.掌握采购单录入、进货单录入、应付凭单生成的基本方法。
实验3 生产管理(8学时)
一、实验内容
完成生产管理的基本流程;
单据包括:工单、工单工艺、投料单、领料单、转移单、入库单等。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企业生产的基本流程;
2.理解ERP系统中生产管理(车间管理)信息流程及单据特征;
3.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4.掌握生产管理(车间管理)中各步骤中相应操作及单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实验4 销售与应收管理(6学时)
一、实验内容
完成销售管理与应付管理的基本流程;
单据包括:销货单、应收凭单、收款单等。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企业销售与应收的基本流程;
2.理解ERP系统中销售管理与应收管理之间的信息流程及单据特征;
3.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4.掌握销货单录入、结账单录入、收款单录入的基本方法。
实验5 月底结账(8学时)
一、实验内容
完成期末结转及结账的基本流程;
期末结转主要包括:成本计算、月底存货结转、应收应付结转、自动分录、总账结转等;
期末结账主要包括:结账、生成财务报表。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企业月底存货及账务结转的基本流程;
2.理解ERP系统中存货管理与自动分录、会计总账之间的信息流程及单据特征;
3.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4.掌握月底结账中的各项操作。
第四篇: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考核要求:
1、光的波粒二象性
周炳琨、高以智等(美)W.克希耐尔著,孙文等译Addison-Wesley,
第五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汽车整体构造和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底盘各总成或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故障分析、维修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当完成与之配套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 课后,应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判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使学生将来作为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二、课程设置说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
《汽车机械基础》应设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可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掌握本课程所需的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方面的基础知识。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等应设为本课程的后续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现代汽车电控系统结构、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和掌握科学的检测诊断技术打下必须的结构与维修方面专业知识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课。适用高职高专汽车工程系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四、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总学时:108)
(一)教学内容
1.绪论、汽车总体构造
(1)汽车结构与技术发展概述
(2)汽车产品分类、产品型号编制规则、VIN识别码
(3)汽车整体结构的组成 2.传动系统的结构与维修
(1)传动系概述:传动系的功能和组成。经济性对传动系统的要求。
(2)离合器:离合器的功能与工作原理、摩擦离合器的构造与调整、离合器操纵装置的组成、离合器常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
(3)手动变速器和分动器:变速器的功能、变速传动机构与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变速操纵机构的组成、分动器的结构、变速器常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4)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的功能及结构类型、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不等速性分析、准等速和等速万向节的传动原理、球叉式和球笼式万向节的结构及应用、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分析与维修(5)驱动桥:驱动桥的组成、功能及结构类型,主减速器、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防滑差速器的型式及工作原理,半轴与桥壳的结构及类型,驱动桥常见故障分析与维 3.行驶系的结构与维修
(1)行驶系概述:行驶系的组成及功能。通过性和平顺性对行驶系统的要求。
(2)车架与车桥:车架、车桥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3)车轮与轮胎:轮毂、轮胎的结构、型号及选用
(4)悬架系统:悬架的功能及组成,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典型结构分析,减震器与弹性元件的功能及结构分析,悬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维修。电控悬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4. 转向系的结构与维修
(1)转向系概述:转向系的功能、类型和组成。安全性对转向系统的要求。
(2)转向传动机构:结构、功能和调整(3)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器:操纵机构的组成,转向器的结构、原理、调整、故障分析与维修。
(4)动力转向装置:动力转向装置的组成,转向控制阀的类别、结构及工作原理,转向油罐与转向液压泵的结构与功能
(5)电动转向系统:电动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5.制动系的结构与维修
(1)制动系概述:制动系的功能、类型和组成。安全性对制动系统的要求。
(2)制动器:制动器种类、结构、制动原理及工作特性,制动间隙的调整。
(3)液压制动系:结构、原理、调整、故障分析与维修
(4)气压制动系统:结构、原理
(5)伺服制动系统:组成、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
(6)制动力调节装置:制动力的理想分配特性,限压阀、比例阀、感载阀、惯性阀的功能及结构特征,制动防抱死控制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与维修。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掌握汽车行驶原理。(2)掌握底盘各总成的基本结构组成。(3)理解汽车行驶性能对底盘各系统的要求。(4)掌握底盘各总成的拆装、调整知识。(5)掌握底盘各总成常见故障的判断和维修方法。(6)了解汽车新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28学时)
实习一
(一)实习内容
现场讲解汽车整车总体结构
(二)实习要求
了解汽车结构。掌握汽车传动基本布置形式。
(三)实习学时:
2学时 实习二
(一)实习内容
离合器的拆装,检修与调整。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周布弹簧离合器的基本结构,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
2.按照正确解体工艺步骤拆卸离合器总成 3.掌握离合器检修与调整的方法与工艺步骤
(三)、实习学时:
2学时 实习三
(一)实习内容
变速器的拆装,检修与调整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变速器的基本结构
2.拆装前的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按照正确解体工艺步骤拆卸变速器总成
3.掌握变速器的检修与调整的方法与工艺步骤
(三)实习学时
2学时 实习四
(一)实习内容
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检修
(二)、实习要求
1.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
2.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检修与调整的方法与工艺步骤
(三)、实习学时
2学时 实习五
(一)实习内容
驱动桥的拆装,检修与调整
(二)实习要求
1.掌握驱动桥的基本结构
2.熟悉拆装前的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3.掌握驱动桥的拆装,检修与调整的方法与工艺步骤
(三)实习学时
4学时 实习六
(一)实习内容
车架,车轮 的拆装,检修与调整
(二)实习要求
1.掌握车架,车轮 的基本结构
2.熟悉拆装前的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3.掌握车架,车轮 拆装,检修与调整的方法与工艺步骤。转向轮的定位角检修与调整。
(三)实习学时 4学时 实习七
(一)实习内容 悬架的拆装,检修与调整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悬架的基本结构
2.熟悉悬架拆装前的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3.掌握悬架拆装,检修与调整的方法与工艺步骤。
(三)实习学时
4学时 实习八
(一)实习内容
汽车转向系拆装,检修与调整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汽车转向系基本结构
2.熟悉汽车转向系拆装前的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3.掌握汽车转向系拆装,检修与调整的方法与工艺步骤。
(三)实习学时
4学时 实习九
(一)实习内容
汽车汽车制动系拆装,检修与调整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汽车汽车制动系基本结构
2.熟悉汽车制动系拆装前的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3.掌握汽车制动系拆装,检修与调整的方法与工艺步骤。
(三)实习学时
4学时
六、教学手段使用的要求
本课程属于专业理论教学课程,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物教具,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使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得到深化。实训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配套教学环节,通过实训,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学生的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查成绩组成,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80%。
七、教材及辅助学习材料
1、主讲教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孔令来主编。
2、辅助学习材料:
1)《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电子课件(新编,网上发布)。
2)《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 屠卫星主编,姜勇主审。
八、课程实施说明
1.建议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安排在汽车结构实训室进行。
2.建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汽车构件实物结合的教学手段,实训室要多提供多种结构的零部件及解剖总成。
3.课程现场教学结束后,安排速器总成拆装技能实训。要求在仿汽车制造维修的职业岗位工作环境中安排拆装实训。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教程、现场教学、拆装训练等。
5.改革课程考核方法,要求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