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荐提名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推荐提名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为深入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委一个办法五个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质量,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现就规范干部推荐提名工作做如下规定。第一章 推荐提名的形式及程序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指学院党委及党委组织部根据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方法,组织有关方面人员,提出干部任用初始人选或产生范围的过程。
第二条 提名干部任用初始人选,采取民主推荐提名、单位领导班子提名、组织部门提名、公推提名、个人提名等方式进行。单位领导班子、组织部门、学院党委会、领导干部个人等为提名主体。
第三条 民主推荐提名是指党委及党委组织部根据配备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需要,组织有关方面人员推荐干部人选。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第四条 单位领导班子提名是指院属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部门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向党委推荐干部人选。单位领导班子提名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并将被推荐人选的现实表现、拟任职务、推荐理由等形成书面材料,以正式的函件形式呈报。
第五条 组织部门提名是指党委组织部在定期考察和日常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领导班子配备要求、干部履职情况、工作需要及后备干部情况,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后,研究提出初始人选或选拔范围。
第六条 公推提名是指召开党委会或全院干部大会,对拟任职位进行推荐,在得票相对较多的人选中,确定初始提名人选。
第七条 个人提名是指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以个人名义向党委推荐干部人选。个人提名必须写出书面材料并署名。推荐材料要具体介绍被推荐人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说明被推荐人拟任职务,推荐理由,申明与被推荐人的关系。
第八条 系部书记必须采取公推方式进行提名。提拔任职干部人选一般采取民主推荐提名、组织部门提名、单位领导班子提名、个人提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职交流人选,以组织部门提名为主,在全院范围内,根据需要统筹调配适合人选。为改善领导班子结构配备年轻干部和女少非干部人选,专业性较强职位和紧缺专业职位急需配备的干部人选,一般由组织部门提名,或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提名人选。
第九条 推荐提名干部一般在年度考察期间或党委安排考察的情况下,经过正常组织程序,通过考察组提名,平时一般不提名推荐。组织和个人推荐提名需经党委组织部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受理,并建立组织和个人推荐提名档案。
第十条 除公推提名外,其它提名拟提拔任职人选,都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方能确定为拟任人选考察对象,提名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干部要坚持以岗定人,没有空缺岗位的,不得进行民主推荐。领导班子换届时,按照领导班子职位设置进行全额(包括差额)定向民主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务进行民主推荐。交流提拔任职的干部,按照拟任职级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一般不列为考察对象。
第二章 干部推荐提名对象的条件及资格
第十一条 推荐提名干部人选应当具有拟任职级所需要的政治理论水平,有胜任工作的实践经验、群众工作方法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能力。
第十二条 推荐提名拟任上一级职务的一般应是后备干部,原则上应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参加工作三年以上。在近三年年度考核中定为称职以上或近两年年度考核中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
第十三条 推荐提名拟任副处级职务的,正科级任职年限必须达到三年以上。
第十四条 身体健康。
第十五条 符合岗位所需要的其它具体资格条件。
第三章 推荐提名的责任与纪律要求
第十六条 以组织名义向党委推荐提名干部,提出推荐意见的班子主要领导为提名主要责任人;以个人名义向党委推荐干部,本人为提名责任人。
第十七条 不准违反提名程序,不准超职数提名,不准提名本人配偶、子女和其他近亲属及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不准领导干部个人改变集体作出的提名决定,不准受人请托或凭个人好恶推荐提名干部,不准在提名中搞非组织活动。领导干部个人提名,一般应在分管范围内进行差额推荐提名。对违反规定程序、方式和纪律要求的初始提名为无效,组织部门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 民主推荐过程中,组织部门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参加推荐人员范围,不得提出框定具体人的限制性条件。在审核组织和个人推荐提名材料时,要严格坚持原则,不得随意放宽标准和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事前统一思想,或通过暗示、授意、引导等方式施加影响,干扰参加推荐人员自主行使提名权。
第十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准更改民主推荐结果,不得向被推荐提名人和其他不应知悉的人泄漏推荐提名情况。
第二十条 对于违规提名、提名失误或被推荐提名人选提拔使用后,发现提拔前存在影响任职严重问题的,依据中办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如与上级政策规定有不符之处,以上级政策规定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并在党委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二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序,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扩大民主,完善程序,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有效避免少数人选人,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1、扩大民主、落实群众“四权”的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规范程序、公开透明的原则;
5、创新体制、依法办事的原则。
三、适用范围
苏木乡镇场、旗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
四、提名方法
选拔任用干部初始提名,采取召开推荐会议、填写干部推荐卡或谈话等方法进行。同时以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初始提名。单位和个人均可向旗委推荐初始提名领导干部人选。
五、参加提名人员范围
1、党政领导班子出现缺额,在全旗范围内推荐时,参加初始推荐提名的人员包括旗委委员;人大、政府、政协党组成员或全体领导成员;纪委领导成员;法院、检察院、旗直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成员;苏木乡镇场党政主要领导;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2、苏木乡镇场党政领导班子出现缺额时,参加推荐初始提名的人员包括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机关干部,部分村(分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群众代表。
3、旗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出现缺额时,参加推荐初始提名的人员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机关干部、二级单位负责人。
4、科级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出现缺额时,参加推荐初始提名的人员包括主管科局领导班子成员;单位人数较少(50人以下)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单位人数较多(50人以上)的,由领导班子成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和部分干部职工代表参加。
5、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领导干部、群众个人均可以进行推荐提名。
六、提名程序
(一)公布提名职位
旗委组织部通过新闻媒体、会议或张贴通告等形式,就出现空缺的党政职位、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布。
(二)推荐提名人选
1、在全旗范围内推荐提名干部时,旗委组织召开民主推荐大会,按照任职资格条件,在上述参加初始提名人员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提名。
2、在苏木乡镇场、旗直部门推荐初始提名干部人选时,由旗委组织部组成考察组,组织出现空缺单位的干部群众召开民主推荐大会,按照任职资格和条件进行民主推荐和谈话推荐提名。
3、单位党组织集体推荐领导干部初始提名人选的,必须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后,写出翔实的推荐提名材料,说明推荐理由,并加盖公章。
4、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以个人名义向组织推荐领导干部初始提名人选的,必须负责的填写《干部推荐卡》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初始提名考察对象。
(三)确定初始提名考察对象
1、旗委组织部对单位集体和个人推荐的人选进行严格审核,并根据干部群众民主推荐、谈话推荐情况,认真综合分析,充分兼顾领导班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得票较多的人员当中对每个缺额岗位提出两名以上参考提名人选名单。推荐得票率不高的不能做为参考人选,同时也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2、考察组在提出初步的参考提名人选后,及时和出现空缺职位单位的主要领导沟通情况,统一思想,进一步确定初始提名人选。
3、确定考察对象参考人选后,组织部门要征求部门或单位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和建议。
4、考察组向组织部部办会汇报推荐提名情况,经部办会讨论提出初始提名考察对象初步人选,送旗委书记和分管书记酝酿审核。
5、旗委组织部根据酝酿审核情况,向旗委常委会汇报。常委会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对每一空缺职位确定2名初始提名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考察结束后,根据考察结果和《干部任用条例》有关程序予以任免。
第三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序,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扩大民主,完善程序,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有效避免少数人选人,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1、扩大民主、落实群众“四权”的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规范程序、公开透明的原则;
5、创新体制、依法办事的原则。
三、适用范围
苏木乡镇场、旗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
四、提名方法
选拔任用干部初始提名,采取召开推荐会议、填写干部推荐卡或谈话等方法进行。同时以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初始提名。单位和个人均可向旗委推荐初始提名领导干部人选。
五、参加提名人员范围
1、党政领导班子出现缺额,在全旗范围内推荐时,参加初始推荐提名的人员包括旗委委员;人大、政府、政协党组成员或全体领导成员;纪委领导成员;法院、检察院、旗直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成员;苏木乡镇场党政主要领导;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2、苏木乡镇场党政领导班子出现缺额时,参加推荐初始提名的人员包括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机关干部,部分村(分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群众代表。
3、旗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出现缺额时,参加推荐初始提名的人员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机关干部、二级单位负责人。
4、科级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出现缺额时,参加推荐初始提名的人员包括主管科局领导班子成员;单位人数较少(50人以下)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单位人数较多(50人以上)的,由领导班子成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和部分干部职工代表参加。
5、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领导干部、群众个人均可以进行推荐提名。
六、提名程序
(一)公布提名职位
旗委组织部通过新闻媒体、会议或张贴通告等形式,就出现空缺的党政职位、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布。
(二)推荐提名人选
1、在全旗范围内推荐提名干部时,旗委组织召开民主推荐大会,按照任职资格条件,在上述参加初始提名人员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提名。
2、在苏木乡镇场、旗直部门推荐初始提名干部人选时,由旗委组织部组成考察组,组织出现空缺单位的干部群众召开民主推荐大会,按照任职资格和条件进行民主推荐和谈话推荐提名。
3、单位党组织集体推荐领导干部初始提名人选的,必须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后,写出翔实的推荐提名材料,说明推荐理由,并加盖公章。
4、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以个人名义向组织推荐领导干部初始提名人选的,必须负责的填写《干部推荐卡》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初始提名考察对象。
(三)确定初始提名考察对象
1、旗委组织部对单位集体和个人推荐的人选进行严格审核,并根据干部群众民主推荐、谈话推荐情况,认真综合分析,充分兼顾领导班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得票较多的人员当中对每个缺额岗位提出两名以上参考提名人选名单。推荐得票率不高的不能做为参考人选,同时也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四篇: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暂行规定
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暂行规定
新纪发[2001]9号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保证自治区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试行)》及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领导干部要认真遵守不准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以及礼品的各项规定和礼品登记上交制度。
1、不准接受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管理和服务对象、外商和私营企业主以及与其他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凡接受的,不论数量多少,一律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
2、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准接受该领导干部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管理和服务对象、外商和私营企业主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凡接受的,无论本人知道与否,一律追究该领导干部的责任。
3、婚丧事宜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中办发[1997]3号)报告。不准借婚丧、升迁、升学、住院、节日、迁居、割礼、生日等事宜收受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管理和服务对象,外商和私营企业主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现金和礼品。
4、不准接受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管理和服务对象、外商和私营企业主以及与其他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礼品。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必须登记上交。登记上交办法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登记和处理办法》(新党办〔1995〕23号)以及自治区纪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有关规定的办法》(新纪办〔1999〕7号)的规定执行。
5、不准在任何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6、不准授意和暗示印制、发售、赠送代币购物卷,不准收受代币购物卷。
7、不准向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赠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以及礼品。
第三条 领导干部对涉及配偶、子女、其他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事项,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其他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
1、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或者利用担任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不准为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已经违反了从业规定的,或者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退出所从事的经商办企业活动,或者领导干部本人辞去现任职务或给予组织处理。中央纪委和中央各部门的有关规定下发后违反规定的,对领导干部本人以违纪论处。
2、领导干部不准要求和指使提拔配偶、子女、其他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
3、不准用公款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友支付学习、培训、旅游、探亲等费用。
4、不准为配偶、子女、其他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等的违纪违法问题说情开脱,袒护包庇,妨碍调查处理。
第四条 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住房改革的各项规定,不准违反规定购房、多占住房、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
1、严格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新政发〔1999〕39号)的规定,职工住房建设控制面积标准:乡科级干部为85平方米,县处级干部为100平方米,地厅级干部为130平方米。但在房改中享受住房补贴的建筑面积标准,仍然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城镇住宅建设标准暂行规定》(新政办〔1996〕136号)的规定执行:乡科级干部不超过70平方米,县处级干部不超过83平方米,地厅级干部不超过98平方米,任何单位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单位住房建设面积标准。
单位为职工购买住房,按职工住房建设控制面积标准购买经济适用房。职工购买住房,在补贴建筑面积标准以内的部分,按住房所在地届时的房改成本价和各项折扣政策执行。超出本人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的部分,在住房建设控制面积标准以内的,按照房改确定的市场价格执行;超过住房建设控制面积标准的部分,按同地段商品房价执行。住房冬季取暧费等其它补贴,按照本人住房建筑面积标准执行,超出部分由个人承担。单位出售公有住房的收入必须全额存入单位住房资金帐户。
3、严格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城镇住宅建设标准暂行规定》(新政办〔1996〕136号)有关住房设备和装修标准的规定,不准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凡超标准装修部分,费用必须由个人承担,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接受、授意下属单位或有关企业为本人、子女以及亲友不付款或少付款装修住房。
4、不准违反规定多购(占)房。在房改中,夫妻双方在各自单位均参加房改购房或以其它形式违反规定多处购(占)房的,必须退出多购(占)的住房。领导干部调离原工作单位前已参加房改购房,调往新单位后又参加房改购房的,必须按照一户家庭只能参加一次房改购房的规定,将在原调离单位购买的房改住房按房改政策退给原单位。
第五条 在职国家干部不准在农村、牧区承包土地、草场。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友多占地,占好地和让农牧民为其无偿代工代劳。违反规定的,必须予以清退,并补偿农牧民代工代劳的费用,不退不补的,以违纪论处。
第六条 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对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和招待费审批、核报制度,不准违反规定超标准接待。
1、区内公务往来一律不准宴请。领导干部在机关所在地从事公务活动的,接待单位一般不安排就餐。在外地从事公务活动的,安排工作餐,工作餐标准:在乌鲁木齐地区进行公务活动的,每人每天60元;在乌鲁木齐地区以外的,省级领导干部每人每天60元,地厅级干部每人每天50元,个人按出差补助标准交费。在乡镇从事公务活动的,原则上在机关食堂就餐。
2、接待区外客人要本着热情节俭,杜绝浪费的原则,严格执行报批制度。有条件的,采取自助餐。宴请标准: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一般掌握在每人120元(包括烟酒)以内;在乌鲁木齐地区以外的,掌握在每人100元以内(接待副省级以上干部,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不准重复宴请和层层宴请,严格控制陪宴人数和次数。
3、区内公务活动一律不准赠送礼品。接待区外客人一般不赠送礼品。确需赠送礼品的,以宣传新疆和体现新疆特点的礼品为宜。不得以任何借口赠送贵重礼品。
4、领导干部检查指导工作、调查研究,当地主要负责同志不进行礼仪性迎送,减少陪同人员,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要轻车简从,不准携带家属和无关人员,不准接受超标准接待。
5、在公务接待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警车,领导干部到基层检查工作、调查研究,不准随意动用警车开道。
6、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度假旅游,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歌舞厅及其它高
消费娱乐活动和健身活动。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私人宴请和应私人邀请到营业性歌舞厅及其它场所进行娱乐活动、健身活动和度假旅游。
第七条 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不准违反规定配备、购买、使用小汽车。
1、不得超编制、超标准购买小汽车。凡公务用车,必须严格批准手续并实行政府采购。配车编制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小汽车配备标准和编制审批暂行办法》(新党办〔1995〕30号)的规定执行。配车标准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新党办〔1999〕14号)的规定,正省级干部配备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省级干部配备价格35万元以内的轿车;地厅级单位和县处级单位配备价格掌握在25万元以内的轿车;乡镇配车价格掌握在15万元以内。审批手续不全,超过规定标准的,车管部门一律不予落户和办理汽车牌照。
越野车的购置和更新要从严控制,可根据工作性质和需要配备少量越野车下基层工作时使用,越野车一般不作为日常工作用车。
2、领导干部在任同一职务期间,凡已按标准配备小汽车的,五年以内不准更换。使用五年以上,能够使用的要继续使用;按照国家汽车报废更新的有关规定,经公安车辆管理部门鉴定,如已达到报废更新标准的,可申请更换。领导干部变动工作岗位,能在现有车辆中配备小汽车的,不准配备新车。
3、不准接受赠送和借用下级单位、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小汽车。
4、不准以私人名义办理公车牌照。违反规定的,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5、不准用公车公款学习驾驶技术,不准擅自驾驶公车。违反规定造成事故的,经济损失全部由个人承担。并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6、严格按规定使用军警牌照和汽车特殊标志,凡滥发滥用军警牌照和汽车特殊标志的,一律予以收回。
7、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用车制度,工作以外时间和节假日无公务不准动用公车,私人用车必须建立登记交费制度。
第八条 领导干部要继续执行有关配备、使用通信工具的规定。不准用公款为个人配备移动电话,特殊岗位和工作需要的,由财政核定合理的话费补贴标准,在单位的办公经费中支出。不准以任何方式到下属单位或企业报销话费。在财政部门补贴标准未出台之前,由本单位根据行政经费情况酌情予以补贴。不准用公款为领导干部住宅配备电脑,不准用公款为领导干部住宅电脑支付上网费用。
第九条 本规定所称领导干部,是指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相当于副科给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
第十条 各级党委、政府负责本规定的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本规定,并不得为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批条子,打招呼.本规定下发后,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结合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违反规定的,立即改正,能够做到的,马上动手去做。执行本规定,首先强调自我约束,严格自律,互相监督,防患未然.各级纪检监督机关负责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纪查处。
第十一条 本规定原则上适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中央在疆单位。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
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干部从业行为,防止利益冲突,有效预防腐败,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利益冲突”,是指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之间发生矛盾,可能导致集团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第三条 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坚持健全机制、科学规范、预防为先、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 利益冲突的基本表现
第四条 领导干部接受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以各种形式赠送的礼品及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第五条 领导干部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发生5万及以上大额资产交易、委托理财和一次超过1000元及以上借贷等行为。
第六条 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中,知悉集团经营重大内幕信息后,发生直接参与或委托他人参与相关利益活动和将信息外露为他人谋利等行为。
第七条 领导干部将集团资产出租给自己或利益相关人用于商业经营,或利用集团资源为其经营提供服务的行为。
第八条 领导干部在集团工程项目建设时,未按规定程序而确定利益相关人负责建设。
第九条 领导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出现下列行为:
(一)个人独资或与他人合资、合股(包括以他人名义入股)经商办企业,或以承包、租赁、受聘等方式从事各类经营活动;
(二)拥有有业务关联或同行业的非上市公司或其他企业的股份、证券;
(三)兼职取酬,或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第十条 领导干部内退期间,从事与原部门、单位有竞争关系或者有关联性的工作,或受聘到与原部门、单位有业务关系的单位任职。
第十一条 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有近亲属关系的人员,应当实行工作回避,不得在同部门、单位工作。
第十二条 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本人管辖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与集团利益发生冲突的营利性等活动。
第十三条 与领导干部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在同部门、单位担任下列职务或工作:
(一)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
(二)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
(三)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部门、单位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工作。
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在集团资产、资金、人事、财务审计、项目审批等存在职权影响的管理工作中,参与涉及本人、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和其他共同利益关系人相关事项的讨论、研究、决策等工作。
第三章 防止利益冲突的主要措施
第十五条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利益冲突基本表现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形成书面报告报集团。
第十六条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领导干部应当对报告登记个人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并作出承诺。领导干部所在部门或单位发现其存在利益冲突问题,经部门或单位负责人批准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七条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主动回避制度。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所列基本表现之一的,应主动向集团报告并提出书面回避申请。
第十八条 实行领导干部被动回避制度。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基本表现的,利益相关人可向其所在部门或单位提出要求其进行工作回避的申请,受理方在收到回避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办理意见并反馈申请人。第十九条 健全完善并认真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各部门、单位应将领导干部分管工作内容、履行岗位职责和相关工作程序、标准依据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有效信息,通过正常渠道依法进行公开。
第二十条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监督机制,鼓励、支持职工监督领导干部违犯防止利益冲突规定的行为,保障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发挥职工在防止利益冲突中的监督作用。
第二十一条
加强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将纳入述职述德述廉内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利益冲突信息库,各部门、单位应对个人信息资料、利益申报、回避、信息披露等情况进行系统管理。
第四章 发生利益冲突的处理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 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四条表现的,应将接受的礼品登记上交;接受的可能影响个人公正履职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消费支出,由个人支付相关费用。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纠正、处理的,参照上级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领导干部具有第九条表现的,应当停止相关经营活动,辞去相关职务,按规定处理持有的股份(有价证券),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集团报告。
第二十四条
领导干部内退期间具有本规定第十条表现的,由部门或单位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参照上级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所列利益冲突表现的,隐瞒不报或不如实报告的,由部门或单位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参照上级相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领导干部通过违纪行为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责令退赔;获得的其他利益,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第二十七条
领导干部所在部门或单位,管理监督不到位发生利益冲突问题的,依照上级有关规定,追究部门或单位领导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内幕消息”,是指尚未公开的有关集团经营决策、资本投资经营、集团资源配置、工程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重要工作信息。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近姻亲”,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第三十条
各部门、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防止利益冲突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落实机制。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