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苏科版思想品德背诵讲义
中考易错易混整理
一.易混淆的知识点:
1.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以及自我保护 七下p.55-61 【附】社会保护的典型例子: ①公安机关整治校园周边网吧
②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留守儿童、解救流浪儿 ③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④网吧不得对未成年人(注:除有监护人陪同)开放 ⑤商店不得向为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⑥政府向未成年人免费、优惠开放一些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司法保护的有关规定:
①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
②某校学生某某因盗窃,公安人员到他家调查时,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扩大知情面---,审理时,不公开审理。
③法院在受理财产继承案、离婚案时,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八下 p.47-50】
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④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总之,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3.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占有权: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权 使用权:对性能\用途加以利用
收益权:取得经济效益(如:房屋出租所得租金)
处分权:作最后处置,财产的归属问题,财产所有权发生了变化(如:捐款)4.人大的职权—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①决定权(如: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1次会议审议批准了“一府两院”等工作报告)②立法权(如:通过《国家监察法》)③任免权
④监督权(如:“一府一委两院”向人大作工作报告)5.分配方式:【9年级p.126】
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及农民种地)、按生产要素分配 6.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如:炒股的收入、出租房屋的收入就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 ③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①最可靠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②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 ③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④重要保证和精神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即艰苦奋斗)9.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 ①最起码、最重要的权利:生命健康权 ②最基本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③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0.有关民族问题的政策、原则等
①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③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②“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等 ③“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12.国家机关的性质及职能: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公安机关——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中掌管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 ③最高人民法院: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④最高人民检察院:我国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最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⑤国家监察委员会:我国最高国家监察机关,行使监察职权 ⑥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3.依法治国的本质?根本目的?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权威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同步、同时富裕)15.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保障制度等 17.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关键?归根到底是什么?
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关键:科学技术的竞争
归根到底: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 18.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9.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或一致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20.战略?治国方略等?
●依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科技、教育的国情,以及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性,实施的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根据我国东西部差距较大的国情,实施的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根据我国城乡差距的国情,实施的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依据我国的民族国情,实行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9年级p.138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1.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违反宪法——违宪行为。
(2)违反民事法律、法规——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恢复原状等)。(3)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处罚(罚款、拘留等)。(4)违反刑法——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受刑罚处罚(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二.记住重要知识点:
1.知道公平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道德和法律不能互相替代
4.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5.知道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7.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而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8.宪法和法律的共同点:都是依法治国的依据,都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我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9.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10.21世纪头20年(或建党100周年)的奋斗目标(或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1.21世纪中叶(或建国100周年)的奋斗目标(或中国梦)?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12.服务社会,首先?
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忠于职守)13.承担责任,最重要的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是? 国家、社会责任。对自己负责。
14.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15.民族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16.依法治国的前提?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即有法可依。17.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8.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9.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20.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第一要义?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核心:以人为本 第一要义:发展 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2.①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②依法治国的核心?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①社会保险; ②依宪治国; ③宪法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4.公、检、法的职能?
公:行政机关中专管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机关; 检: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 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25.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平与发展 2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7.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着决定作用,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29.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有志青年应当确立的远大理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 30.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艰苦奋斗 31.人才既有层次之分,又有种类之别。
32.在我国,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等级差别。33.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34.各种正当职业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35.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会自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
36.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要注意保护自己,既要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背诵讲义
1、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通过任命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故事。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对诸如洪荒灾害,风雨雷电的自然想象无法解释,一方面又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勇于探索并表现出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但这种愿望正能靠幻想来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神话,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以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形象化的结果。
中国的古代神话丰富多彩但保存下来的不多,按内容大致分类如下: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禹繇治水
氏族神话:黄帝战蚩尤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滥觞,它丰富的素材,浪漫的想象,无不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掀开光辉灿烂的第一页。
2、关于诗经
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采诗,献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的作品来源与编定情况。
笙诗—小雅寸目无辞,共6篇,皆为用笙演奏的通用乐章名。
四始—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变风变雅—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时世由盛转衰,政纲崩坏,变风变雅犹指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荒淫暴虐丑行等显示注意诗章,变风变雅承载着诗可以怨的功能,其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作家,但在孔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有体现出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特点。六义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现在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风指各地民间曲调,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颂指宗庙祭祀配以舞蹈的曲调,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总之,六义之中,风雅颂是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3、关于楚辞
楚辞是继诗之后的一种独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它是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到汉代概称辞赋
楚辞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喜欢,自然景色,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楚辞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浪漫主义传统。
从表现手法来看,楚辞不但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将之进一步发展为象征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审美蕴涵
从句式和篇章结构看,楚辞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展为更富表现力,容量更大的六七言新句式,并间以兮,些等语气词,这成为楚辞体的重要标志。
从作者和作品风格看,诗经多为民间集体创作,风格朴素自然,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其作品铺张夸饰,辞藻华丽,感情更为丰沛,形成一种弘博丽雅的风格。
楚辞的社会文化渊源:
楚地的地方音乐的发达
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楚地巫祝祭祀之风盛行
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4、关于赋
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入乐的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一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
赋的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序,说明赋的缘起,概述主旨,本部为赋的主体,它以韵语为主,多罗列名物,堆砌辞藻,终篇为赋的总结,劝百讽一,赋的形式大致有七体和对问体两种,前者以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对问体则是假设客人向作者质难而作者针对质难辩解,前者以枚乘七发,后者以东方朔答客难为典型赋作
赋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汉强盛时代客观上需要一种润色鸿业的新兴文体,赋体空前的规模给了作家驰骋才情的舞台,也对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帝国能够极致的赞美描绘,到了东汉时期,以张衡归田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的出现和南北朝骈赋的盛行,体现着诗赋合流的倾向,而以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为代表的文赋则洗尽了早期辞赋润色鸿业,劝百讽一之弊也有力的扭转了骈体赋形式主义倾向,更多的切入历史,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直至小说这一反映现实人生的最佳文体出现,赋才渐渐式微。
5、关于乐府
乐府最早是西汉一个官署的名称,顾炎武:后人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之曰乐府。后演变为一种诗体,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大系统。
乐府诗—特指那些由国家音乐机关所采集整理编定的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进步诗人在向民歌学习的过程中,以其创作实践有丰富了乐府诗,乐府诗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
两汉乐府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借古题写时事,开创了文人乐府,形成了乐府的两大系统,民歌乐府到南北朝为一变,以吴声歌曲为代表的南北朝民歌几乎都是以爱情为题材,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对唐诗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而文人乐府到唐代李白融合南朝乐府的明转天然和北朝乐府的质朴刚健,3 将文人古题乐府带上最高峰,但后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向上直承两汉乐府的文学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创新题乐府,向下又深刻影响了白居易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白氏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的进步文学主张,总之,乐府诗代表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进步传统,它的演变与发展泽溉了历朝累代的诗人,可以说,两汉以降的进步诗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当然,自宋后,词曲也称乐府,如东坡悦服,酸甜乐府,这种混淆仅着眼于音乐性一点,可略而不论。
6、关于五言诗
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样式之一,在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某些篇章出现了五言句式,至于明间五言谣谚在两汉时期也有流传,但其在历史条件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制约下,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形式,两汉时期明间出现的大量民歌为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编定,其中已经有了结构完整的五言诗,其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崭新而高超的艺术技巧为文人们注意并爱好,于是在自己的创作时间中试行模仿,最终创立了这一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一般的或,五言诗的起源和成熟是历代文人不断探索时间的结果,除苏李赠答诗等作品已确定为伪作外,目前可知班固所作咏史一诗为最早的整饬的五言体诗,至东汉时期,文人向乐府民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娆,不但在形式上日趋稳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也有了新的突破,而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完全成熟,在中国诗歌诗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7、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始见与萧统文选,特指汉代无名氏所缩的十九首五言诗,其开创性的艺术成就使之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可见一斑。
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的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其情感一以贯之,即以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的描写,表现出浓重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这种情绪虽然是消极没落的,但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亦是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反映。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又如西北有高楼,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8、关于魏晋南北朝诗文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忧生惧患,遗世高蹈的思想感情,对黑暗政治和动荡时局的揭露也有所体现,但其写法上多用比喻,象征,用典而形成其阮旨遥深的特点,阮籍对后世的陶渊明,庾信,陈子昂,李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咏史八首:左思诗的重要内容是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他借古喻今,勇于喊出时代的呼声,得到了后世很多进步文人的共鸣,此外,其笔力雄健苍劲,情调高亢慷慨,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被誉为左思风力
田园诗: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对自己劳动生活的体验和闲居交游,读书饮酒三方面,他出入儒道,既怀抱独善其身的独立人格有追求真朴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其高逸潇洒的人品格调和对田园生活真朴无伪的描绘,深刻的影响着后世的文人。
山水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山水景物的精工刻画上,其语言富艳典重,多名句而少佳篇,但其作为扭转玄言诗风的第一人,以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独到的发现,客观上提高了描情状物的能力和诗歌技巧,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直接影响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
永明体:是指南齐永明年间由谢眺,沈约等人所创造的一种讲究对偶,声律的诗体,永明诗人的整体创作成就不高,但其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革新,表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由此,中国古典诗歌从比较随意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谨整饬的近体诗转变,为唐诗律绝的最后形成和发展在形式上奠定基础。
宫体:其名始于梁简文帝为太子时,是梁陈时代诗坛特别是贵族宫廷中流行的一种风格轻艳柔糜的诗体,它以描绘女性体态和生活为主要内容,是南朝贵族声色娱乐生活的反映,其整体格调与成就都不高,但在诗歌发展诗上,以其对宋词的影响和对于后来律诗的形成的重要推动作用而有一定的意义,不能一概抹杀。
骈文:所谓两马并驾曰骈,骈文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所谓相对,既指句意排比,又指句法对仗和声律的对称与协调,并且,骈文往往数典为工,以博雅见长,骈文又名骈俪,四六等。
南北朝乐府与汉乐府之异:策源地,内容,形式,情调不同。
南朝和北朝乐府之异:南朝乐府民歌大多产生与长江流域,其地山川秀美,诗中景物对江南的清丽,北朝乐府多反映任命的乱离之苦,和勇敢刚毅的尚武精神,同写情爱,南北情调也大异其趣,南朝乐府往往缠绵悱恻,委婉蕴籍,北朝乐府则多爽快直露,干脆利落。
9、关于小说
小说一词始于庄子,汉书艺文志有了小说家之称,并把民间流传的奇事逸闻,神话传说等看作小说,应该说班固的这种认识也反映了小说文体观念的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可上溯至先秦诸子寓言乃至远古神话,但其并非中国叙事文学的直接源头,小说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发达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先秦历史散文中大量的传说,灵怪,异事与确凿可靠的历史事实溶为一体,成为后世志怪小说的先驱,而其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生动记叙也给了魏晋时代志人小说的出现提供了经验,史记的出现,其一些名篇甚至暗合了小说的全部基本要素。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宗教迷信色彩较浓,鬼怪灵异记载较多。
志人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要内容,多标榜风度,炫耀才学。
小说作为一个严格的文体概念,形成和成熟应在唐代,明清为其繁荣期,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其基本要素大致有四:相对完整的故事清洁,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合理的虚构,全知视角的叙事,在唐传奇出现以前,志怪和志人两大系统中的作品还比较粗糙,艺术上不够精致,作者的意识亦尚未自觉,因此,整个唐前时代都是小说的萌芽生长期。
第三篇:思想品德科试题
思想品德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7题,共34分)
1、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不幸逝世。工作30年来,他把全部的追求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罗阳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①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奉献②生命是独特的,不需要倍加珍惜
③承担责任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④为社会作贡献能延伸生命的价值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下面属于关爱他人的事例有()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_①小东是留守儿童,放学后常到网吧打游戏②某校教职工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的捐款活动③“世界无偿献血日”这天,许多市民走上采血车献血④小红下课后给刚讲了整整一节课的老师递上了一杯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下列同学的做法体现出坚强意志的有()A.小鹏父母下岗,生活陷入窘境,他沉迷网吧麻醉自己B.张小帅考试发挥失常,他告诉自己要总结教训,下次要争取成功C.小刚有不少的理想和目标,但总是不能持之以恒D.小珊做事犹豫不决,遇到困难时更是不知如何应对
4、球王贝利成名后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童年时的生活十分差,但我却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我的儿子生活安逸,没有经历困难的磨练,他就不可能成为球王。他的这番话告诉我们()A.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不可能获得成功B.人生中的逆境一定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C.在逆境中愈挫愈勇,会逐渐磨砺出坚强的意志
D.只有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才能带来欢乐5、2013年3月,广州武警战士郑益龙因勇救落水群众而光荣牺牲,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的大爱之歌。()
A.孝亲敬长B.热心公益C.关心社会D.尊重生命
6、“清晨,聆听林间
热爱,而是用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用歌声唱出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和热爱。刘大成的事迹说明()
①高雅情趣能促人奋进,使生活更加充实②挫折对强者来说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③要学会合理宣泄情绪④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有的同学爱酗酒,有的爱吸烟,有的爱看不健康书刊„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要()
①拒绝参加一切休闲娱乐活动②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③学会拒绝不良行为④避免盲目从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9、林某是未成年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整天混在网吧上网打游戏。由于没有足够的金钱来维持他上网的开销。林某就翻窗入室实施盗窃,2013年3月至6月期间多次作案,共盗窃现金6900元,后被公关机关抓获。这告诉我们()
A.要远离一切诱惑,拒绝一切诱惑B.由于身心不成熟,青少年没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C.要培养坚强意志,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生活中处处是诱惑,青少年无法摆脱
10、学生小王为了战胜武侠小说的诱惑,决定把自己的这些书藏起来,并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这种战胜诱惑的方法是()
A.婉言谢绝B.专时专用C.避开诱因D.理智控制法
11、《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擅自约见网友,不得沉迷网络与电子游戏。”上述规定体现了()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B.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D.未成年人应加强自我保护
12、“未成年人犯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并依法对封存信息进行保密”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司法保护B.学校保护C.家庭保护D.社会保护
13、中国自古对孩子的教育就信奉“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树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即所谓“棍棒教育”。这会使青少年受到()
A.校园暴力的侵害B.家庭暴力的侵害C.司法侵害D.社会生活中的暴力侵害
14、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以上案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陈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B.陈某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
C.陈某被判处的是主刑D.陈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5、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很大原因是()
A.青少年很容易遭受暴力侵害,是出于自卫B.情绪易冲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C.家长很忙,有时得自己出面解决问题D.没有经济来源,与其问父母要还不如自己想办法
16、近年来,国家严打酒后驾驶。市民张明宝在深度醉酒状态下独自驾车,造成5死4伤的严重后果,被南京市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说明()
A.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B.酒后驾驶不是违法行为
C.凡是违法行为必然是违反刑法的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导致严重的违法行为
17、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①吸食、注射毒品②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③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信息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简答题(共14分)
18、2014年3月19日,丘北县双龙营镇平龙村佳佳幼儿园发生中毒事件,导致7名儿童中毒,其中两人死亡。截止4月9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云南省丘北县佳佳幼儿园“3〃19”幼儿中毒案告破。经侦查,该案系犯罪嫌疑人赵建芝对幼儿园租用自己暂住的房屋致其被迫搬走一事怀恨在心,实施投毒报复,将自己事先掺入了“毒鼠强”的一袋比萨卷(当地儿童喜欢食用的一种副食品),从幼儿园后窗扔入该园中班教室,导致7名幼儿误食中毒。目前,犯罪嫌疑人赵建芝已被刑事拘留。下面请结合课本原理回答以下问题:
(1)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的珍贵,在于它不可重复。我们该如何珍爱生命?(3分)
(2)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我们该怎样关爱他人?(4分)
19、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小小的吸血蝙蝠,静静
地接近你,慢慢地腐蚀你。真让人“hold”不
住!结合右边漫画,回到以下问题:
(1)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杀人蝙蝠” ?(3分)
(2)请你谈谈如何避免这些不良诱惑?(4分)
三、分析说明题(12分)
20、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八年级后,他更沉迷网吧,花完零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九年级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
(1)丁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属于犯罪?(3分)
(2)结合材料谈谈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是什么?(3分)
(3)丁某从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带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腾飞中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
思想品德科-参考答案
18.(1)①珍爱生命,需要关注生命安全;②珍爱生命,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生的希望;③珍爱生命,让生命变得充实。(3分)
(2)①关爱他人,最基本的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利。(1分)②当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脆弱的,都需要他人的呵护和关爱。当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能冷漠,要有同情心。我们的一点点付出,有时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3分)
19.(1)还有网络诱惑、黄赌毒诱惑、邪教诱惑、烟酒诱惑等。(至少3点,每点1分,共3分)
(2)①抗拒不良诱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②抗拒不良诱惑,需要培养健康兴趣,养成良好习惯;③我们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主动避开不良诱惑;④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努力加以摆脱,远离伤害。(每点1分,共4分)
20.(1)①偷别人手机和学校电脑零件属于一般违法。(2分)②打群架将人刺成重伤属于犯罪。(1分)
(2)①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③犯罪应受刑事处罚。(写对1点1分,共3分)
(3)①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③我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6分)
第四篇:中西方音乐史背诵讲义
2013届录音系《中西方音乐史》背诵讲义
中国部分
一、远古、夏、商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
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18支,保存最完整七音孔吹出河北民歌《小白菜》,距今7920年,音乐考古历史8000年
2、远古及夏商的乐器类型
①贾湖骨笛②河姆渡骨哨③河姆渡古土员④孙家寨彩陶盆
3、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①巫术说②娱情说③模仿说④劳动说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六代乐舞
西周鼎盛,杨荫浏分类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四夷之乐和宗教性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唐尧《大咸》(也称《大章》)、虞舜《韶》、夏禹《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2、西周的音乐教育(目的,对象,意义)
礼乐制度,周公,基本类容(①规定用乐的等级②规定伴随礼的乐舞是雅乐)
目的:巩固奴隶主阶级在等级制社会的地位。钟磬被视为身份和权利的象征
3、汉乐府的领导人﹑官职
①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 ②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4、十二律律名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5、“八音”分类法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
7、儒、墨、道三家音乐观点
儒:主张礼乐思想,提倡音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社会功能
墨:“非乐”思想,反对音乐,劳民伤财
道:老子“大音希声”庄子“清静无为”“无言而心悦”分音乐“天籁”“地籁”“人籁”
8、儒家音乐美学著作《乐记》
《乐记》成书于西汉,但其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者。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1、相和三调: 艳—曲和解—趋或乱
2、《碣石调·幽兰》谱式:文字谱
3、古琴七弦十三徽形制的确立
南北朝通过琴演奏
4、《广陵散》古琴曲
5、《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 顺祝亲们期末考试顺利及格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1、宫廷燕乐:二部伎名称:立部伎、坐部伎
2、梨园:专习法曲,乐器演奏,御用歌舞 教坊:宫中管理音乐歌舞和训练培养乐工
3、古琴减字谱:唐人曹柔
4、法曲:《法显传》、《霓裳羽衣曲》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
1、瓦子:也称“瓦舍”“瓦肆”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及重点
勾栏: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
2、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凄凉犯》《醉吟商小品》自度曲《杏花天影》《扬州慢》
3、唱赚的曲式
前有引子,中间若干曲牌连缀,后有尾声
4、诸宫调
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5、元杂剧的音乐(北曲)
一本四折,《窦娥冤》《拜月亭》《墙头马上》《西厢记》
6、陈旸《乐书》中国历史较早一部带有音乐百科性质的音乐著作
芝庵《唱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声乐论述
7、《潇湘水云》郭沔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
1、南戏四大声腔
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2、昆山腔的改革者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吸收“戈阳腔”“海盐腔”音乐和“北曲”的唱法成“昆腔”
3、梆子腔代表剧种: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 皮黄腔:徽剧、汉剧、京剧、粤剧和湘剧、赣剧
4、华秋苹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谱集
5、《神奇秘谱》朱权
6、朱载堉“十二平均律”
将一个纯八度的振动体长度均匀分为12等分的“十二平均律”原则,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第七章 20世纪初的新音乐文化
1、学堂乐歌的概念(简答)
随着新式学堂的简历而兴起的歌唱文化。历史意义
①、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②、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③、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④、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沈心工:《黄河》、《从军歌》、《爱国》《革命军》、《美哉中华》
2013届录音系《中西方音乐史》背诵讲义
《黄河》 的精神士气。李叔同:《送别》、《忆儿时》、《梦》、《西湖》 西周音乐教育目的、对象、学习年限及内容(简答)第八章 20世纪20年代的新音乐文化 中国真正独立且完善的音乐机构“大司乐”中音乐教育部分,1、上海国立音乐院 是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的音乐学校。对象主要是王公贵族子弟,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 也有一些民间选拔的青年。他们在13-20岁的学习音乐美学理
2、萧友梅:《问》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别校辞》管弦乐《新论、演唱艺术和舞蹈艺术;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学习项目霓裳羽一曲》 有规定的先后顺序。培养目的主要是配合礼乐制度,更好地维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 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3、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
4、王光祈: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 西方部分对外介绍中国音乐,独创性提出了“世界三大体系学说”。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
5、刘天华的音乐思想
1、古希腊的三位悲剧代表作家
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
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斯的《俄底浦斯王》 就。
第九章 30年代的中国音乐文化
1、黄自的艺术歌曲代表作《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及其
清唱剧《长恨歌》
2、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大陆歌》《开路先锋》《金蛇狂舞》
创作成就: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具有民族的、大众的特点,也富于时代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他的音乐创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地发展明确了方向,树立了音乐创作的榜样。
3、冼星海:《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4、贺绿汀《牧童短笛》
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第十章 40年代的中国音乐文化
1、鲁艺 即鲁迅艺术学院
2、《白毛女》的创作,我国第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
成就:①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②吸取了民间作为各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和音调基础,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广泛吸取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③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创造性地借鉴近代外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
3、江文也:《台湾舞曲》《北京点点》
马思聪:《思乡曲》将西洋乐器小提琴的技巧与中国民歌因素充分结合,反映了广大人民思念故乡的强烈感情,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名字解释
1、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2、梅花三弄: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3、鲁艺:鲁艺即鲁迅艺术学院。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鲁艺”。
4、左翼:在音乐方面,在9·18事件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一场“左翼”音乐运动,创作了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掀起了全民性的抗日群众歌咏活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顺祝亲们期末考试顺利及格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称为“三大悲剧”
2、古希腊乐器
①里拉琴,常用于颂歌或史诗伴奏。②阿夫罗斯管,常用于为酒神赞歌或戏剧伴奏。
3、古希腊调式
四音音列调式:①多里亚②弗里几亚③丽底亚④混合丽底亚 第二章中世纪
1、格力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是罗马天主教做弥撒时所用的音乐。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即“圣咏”)
2、中世纪调式:多利亚调式、弗利几亚调式、里第亚调式、混合里第亚调式等四种教会调式及其变格调式。到了十六世纪,出现了伊奥尼亚调式及爱利亚调式。
3、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音乐开始获得复杂的节奏,单声音乐逐渐走向复音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对位法,出现了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克劳苏拉、康都克特、经文歌等形式。
4、演唱骑士音乐的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称呼。法国:游吟诗人 南部:特鲁巴杜尔 北部:特伦威尔 德国:恋诗歌手第四章 巴洛克
1、歌剧的产生:巴洛克盛期,歌剧诞生。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2、古组曲:古组曲的形式在17世纪被当时的作曲家弗罗贝格尔确定下来的。其结构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首舞曲组成。
3、维瓦尔第《四季》:《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第五章古典主义
1、维也纳古典乐派: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
2、海顿的交响乐创作(简答题):被公认为“交响曲之父”,创
2013届录音系《中西方音乐史》背诵讲义
作风格: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特点在海顿的创作中得到了十分巧妙的结合。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是海顿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的基础。这是启蒙运动的民族精神在音乐艺术中的反映。海顿力求艺术的通俗性和大众性。他广泛学习与研究人民自己的音乐创作,并且力求自己的创作接近于这种风格,同时还在专业技巧上丰富与提高了这种风格。
海顿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轻松、快乐表现在作品中,这种乐观主义源于他对人民的同情,他常常说贝多芬的音乐中有一种他不喜欢的怪东西,这种怪东西就是指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斗争性。另外,在艺术趣味上,海顿的作品不仅接近广大市民阶层,而且带有宫廷音乐典雅、消遣、娱乐的风格,因此他可以被说成是宫廷音乐家的外貌,资产阶级音乐家的本质。最后,在艺术手法上,海顿的作品旋律明朗、容易记忆、和声清晰而富有功能性。
3、贝多芬歌剧:《费得里奥》唯一的歌剧。第六章浪漫主义
1、舒伯特声乐套曲代表作:《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为(简答题):①舒柏特具有一种几乎无与伦比的抒情天才,他能够用旋律准确地抓住几乎每一种情绪或细节。②在大调和小调之间突然转换或在二音之间游移,这通常反映了歌词情绪的转变,如《菩提树》。③范围广泛的转调,他的转调一般都转向降号调的领域,如《水上吟》。④色彩性的半音化和声在自然音为主的织体中局部使用,如《海滨》和《魔王》。⑤钢琴伴奏对歌词的一些细节进行描绘,如《纺车旁的格丽卿》和《魔王》;或反映诗歌中的情感,如《幻影》中使用的双八度、低音音域和厚重的音响空间。
2、门德尔松:无言歌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这一体裁为F.门德尔松首创。
3、小约翰施特劳斯:誉为“圆舞曲之王”。代表作《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安娜波尔卡》。第八章民族乐派
1、格林卡: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代表作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马德里之夜》《阿拉贡霍塔》歌曲《云雀》《夜莺》。名词解释
日课:教会每天按固定时间和顺序而出的祈祷,每天从午夜过后不久就开始,直到就寝前结束,共有八次仪式,音乐上比较重要的有四次:申正经、赞美经、晚课经、夜课经。强力集团:19世纪60年代在音乐界,以巴拉基列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有共同见解和目标的小组,被称为“强力集团”或“五人团”,成员有包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致力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而走上专业创作道路,从事搜集、整理和改编俄罗斯民歌,对民间艺术的研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顺祝亲们期末考试顺利及格
弥撒: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创作的多声部宗教合唱,是每天作业仪式所唱的歌曲,由复调构成,是中世纪教会主要和最公开的仪式。中心内容是圣餐仪式,分为普通弥撒和特殊弥撒。数字低音:又称通奏低音,是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这种音乐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高声部和低声部,作曲家在创作时只谱写旋律和低音,而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为了提醒演奏者,作曲家常在低音的下方标有相应的数字来对所要演奏的和弦进行提示,这些数字一般表示低音与上方声部之间所构成的音程,需要演奏者来填充实现和声。
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精神内涵是怎样的?涉及哪些体裁?请说明哪些体裁是最具有民族性的。
他的音乐既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高贵、浪漫的诗人气质,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创作内容大都和波兰民族的命运以及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忧患密切相关,很多作品清楚的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重大事件,也有一些作品反映出他个人生活的一些侧面。
肖邦的钢琴作品旋律真挚如歌、气息宽广,常有装饰音,和民族音乐、意大利歌剧有着联系;常使用中古调式以及各种变化音,突然的转调,三度关系的调性并置以交替调式等手法;节奏带有民族特征,具有高度伸缩性,喜用自由节奏rubato;基本织体是旋律加伴奏及其变化,有时也贯穿复调因素。体裁:
1、玛祖卡舞曲
2、波罗奈兹舞曲
3、波兰舞曲
4、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幻想曲
5、前奏曲、练习曲
6、夜曲、圆舞曲。其中123体裁最具有民族性。
第五篇:《哲学生活》重点知识背诵讲义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第一部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
6、发展
4、矛盾7 + 创新2)(共19条原理)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3、〖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Ⅱ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3、〖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Ⅲ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3、〖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3、〖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3、〖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Ⅳ 创新(2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3、〖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往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除剩余价值理论之外的又一大发现,是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
第四部分:社会历史观(3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反对〗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或: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时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反对〗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第五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反对〗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3、〖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三、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3、〖反对〗在日常生活中,反对超脱社会,企图孤立于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做法。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五、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2、〖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