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小学语文推敲★

时间:2019-05-13 22: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科版小学语文推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科版小学语文推敲》。

第一篇:苏科版小学语文推敲

推敲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 :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媒体设计: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 1、见习字册。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指导用“即使„„也„„”造句。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3、学生练讲:(1)各自练讲。(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11《推敲》 教学反思: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上课了,由于是自己的父母坐在后面听课,大家都想在家长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因此,孩子们的状态都非常好,开动脑筋十分积极,发言也格外踊跃,课堂气氛当然是好得没话说,一切都按我课前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心中当然暗自庆幸。眼看着大半堂课下来了,随着课文的学习,故事也发展到了我预设中这堂课的高潮部分。

“贾岛思考什么问题这么专注,以至于闯入韩愈的仪仗队中呢?”我故作神秘地问。

“他在思考昨天写给朋友的诗中的一句话。”学生答道。

于是我板书“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句话,好好体会体会,你觉得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这是我备课时预设好的一个环节,当时我想:有前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在先,文中也把贾岛深夜拜访李凝的情景描绘得很清楚,这些都已为这一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一定不难,而且答案肯定与文中一致,当然是“敲”好了。这样一来,学生既在家长面前表现了,又确实动了脑筋,且答案准确,这不就达到我预设的学习目的了吗?那我这一课不就很完美了吗?

果不其然,问题一出,立刻有学生举手了。

“我认为用‘敲’好,因为不敲门就进朋友家,这太不礼貌了。”我赞许地点点头。

“我也认为用‘敲’好,因为到别人家去,应该先敲门,等主人允许了才能推门进去。”又一个学生说出了我预设的答案,我心中暗暗叫好。

还有许多学生在举手,我想:难得请家长来听课,还是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表现吧。于是,我又点了一名学生。这下可好,我最担心的状况出现了。那名学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心中叫苦连连:哎呀,刚才两名学生说得多好,干嘛要喊他回答呢?好吧,自讨苦吃了吧,看你怎么收场!“我觉得应该用‘推’,因为推门会发出‘吱嘎’一声,才会惊醒树上沉睡的小鸟。”那名学生继续振振有辞地说道。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学生们已经等不及我请他们,就在下面争论开了。“用‘推’好!”

“用‘敲’好!”

“‘推’好!”

“‘敲’好!”

„„

我示意大家安静,并说:“你觉得‘推’好或‘敲’好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能说出你的理由。”

“我也觉得用‘推’好,因为这样读起来顺口。”又有一名学生发言道。

“我觉得还是用‘敲’好,因为推门发出的声音根本就没有敲门响,怎么会惊醒树上的小鸟呢?而且不是所以的门都会发出声响的。”

“我也觉得用‘敲’好,因为前面课文中说过,贾岛到李凝家本来就是先敲门的,当然用‘敲’准确啦!”

„„

学生们说到这儿,我觉得该收口了,可是我该判断他们谁对呢?一直以来,我们语文老师就是因为太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其实只要孩子们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得出了合理的答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为何非得强求答案统一呢?于是我说:“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推敲了。那大诗人韩愈是怎么认为的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本来这一教学环节是我预设好的,可课上实施时却生成了我没预设到的结果。而课后令我和家长们回味无穷的恰是这精彩的生成。因为这个生成更好地完成了预设;这个生成为学生们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各抒己见;这个生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真正学会了推敲。

所以我要这样说:课堂因预设而规范,更因生成而精彩!

第二篇:推敲语文教案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

到李凝的家。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

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他读得怎样?A、他读

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B、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

景象。C、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

了。)

3、女生齐读。

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

主要讲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

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怎样?(A、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B、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C、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D、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3)那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斟酌的多投入啊,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贾岛。)(4)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

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是啊,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

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开始练读)。

2、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

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3、之后,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了韩愈,贾岛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下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4、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A、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

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B、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5、贾岛真是拿不定主意了,同学们,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

(A、我觉得用“敲”好。B、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C、“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6、那我们来看书中韩愈是怎么说的?

(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7、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 韩愈解疑)

(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这里要表演吗?》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贾岛骑坐毛驴斟酌文字的时候,同学们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同学们,现在你有什么要对贾岛说的吗?

(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

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

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此时,就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2、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A、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B、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C、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3、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会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七、总结课文。

1、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获吗?

(A、我以后一定会像“苦吟诗人“贾岛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B、以前老师一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是真正体会到了。C、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让好朋友也来学习贾岛的精神。)

2、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

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文献摘录:

题李凝幽居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三篇:苏科版小学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抄写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其中含义,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4、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选择迁移运用于实践活动。

5、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义。

2、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

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简介高尔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点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教师示范,指导自读。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朗读技巧指导。

本文内涵丰富而深刻,抒情气息浓郁,要求学生朗读时把握好朗读基调。

4、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5、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6、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匀称。

“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读出正确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xinfangcha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

(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与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的10岁儿子只见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三、评析第2~5自然段

1、那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

(明确:第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是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十岁”为什么?

(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而且,这里的“只有”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义紧密相连,去掉了语义久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

(3)来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

(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龄相仿,你们有没有向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教育)

(6)试背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的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 味:阵阵芳香、引来一直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是心情怎样?

(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和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上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所取。

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个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第三课时

一、迁移练习。

1、练笔。

三个话题,自选一个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

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 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二、拓展与延伸

高尔基(1868—1936)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伟大代表。他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8岁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统治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曾主持《真理报》文艺栏。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P31第三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春风吹来,()的花儿(),散发出

(),引来了()。

傍晚,彩霞()。高尔基(),(),心里()。瞧,那些盛开的花朵()!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再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教后记:

在高尔基给他的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往往把这个“给”理解为给别人东西,“拿”则认为是拿人家的东西。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于是,我问学生,学了今天的文章,你能用文章中的事例来解释这句话吗?这容易,马上有学生说,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留下了他种下的鲜花,爸爸得到这样美好的东西,很高兴,而高尔基的儿子也十分愉快。这就是“给”比“拿”愉快。于是,我又说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你还能举一些吗?学生大同小异,举了这样一些:生1:我们为贫困生捐款,他们得到我们捐的款,就有钱读书了不起,而我们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学习,心里也十分愉快。这也是“给”永远比“拿”愉快的一个例子。

高尔基的这句至理名言涵义深刻,我与学生共同体验了一番,使我们都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永远要多给予别人,我相信每个人都这样做、都这样想,我们的世界将更美好!

第四篇:苏科版小学语文翠鸟苏教版网络教学

翠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苇、秆、绣”等生字,会写“颜、衫、泛”等生字,掌握“衬衫、疾飞、清脆、等待”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用法,理解本课按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明确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预习:收集翠鸟的资料,了解翠鸟的外形;大声朗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在文中圈出生字,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课件)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词语。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指名读词语。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疾”读jí,不读jī。“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翠鸟的。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背上的羽毛——浅绿色。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指导写字。

七、作业:抄写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九、预习:收集其他描写鸟类的文章,与本文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进行比较;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特别喜欢翠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二、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的眼睛

()的嘴

()的爪子

()的头巾

()的花纹

()的外衣()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爪子——羽毛——眼睛——嘴)

5、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6、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①、翠鸟的动作怎样?

②、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③、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②、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③、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④、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②、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③、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汇报讨论情况。④、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五、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4、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六、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七、作业: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八、板书设计:

翠鸟

颜色鲜艳

翠鸟

目光锐利住在石壁上 小巧玲拢

动作敏捷 不容易捉

喜爱

第五篇:排序苏科版小学科学教案

排 序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会将已有的数据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排序;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2、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在坚硬的物质中传播速度较快;

●了解生活中常见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排序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排序。

2、难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主要是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记录表,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还有三种不同的塑料薄膜,即保鲜膜、食品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排序”

1.出示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你们认识照片中的这些运动员吗?

2.谈话:在奥运比赛中,有很多名运动员同时参加某一个项目的比赛,有时要经过多轮的角逐才能确定谁是最后的冠军。介绍某一位奥运冠军夺冠的比赛过程资料。

3.讲解:裁判员就是根据这些比赛成绩的高低来对运动员名次进行排序的。谁的成绩最好,那他就是最后的冠军。刘翔跑得最快,他就是110米栏的奥运冠军。陈艳青举起的杠铃最重,他就是举重冠军,杜丽射得最准,她就是射击冠军。

4.提问:假如让这三位奥运冠军同时参加某项比赛,你觉得谁能获得第一名呢?

二、体会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谈话: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当中,哪些地方曾经用到过排序?

2.交流:你觉得通过这样的排序之后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排序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4.出示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5.讲述:请你将这些数据用排序的方法进行整理,将排序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排序、填写)

6.提问: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7.讲解:排序对于科学学习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要学会这个本领。

三、了解比较复杂的排序

1.谈话: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薄膜,它们分别是: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2.提问:你觉得可以按照哪一项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

3.讲解:为了公平起见,有必要将这三种塑料薄膜剪成同样大小的形状再进行性能测试和排序。

4.活动:学生测试塑料薄膜性能并进行排序。

5.交流、小结:物体不一定只有一种排序结果,有时可以同时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给物体排序。

四、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1.教师总结。

2.完成习作题目。

2.分 类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文具、字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分类,了解方法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3样。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组织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

(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

(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了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6.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外延伸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寻找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

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

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具体步骤见教材第60页)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

(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第二种:多极两分法)

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两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两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两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

大组群,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这种分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第61页的图,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

(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但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

(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

(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

(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

4.填写分类依据。

5.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例如猫: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6.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三、实践任务

1.布置任务: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

思考: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如何让这些器材使用更方便?

2.交流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3.小结: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仪器分放在不同的橱柜内。

4.学生实践活动。

四、拓展延伸

用多极两分法给多种果实分类。

下载苏科版小学语文推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科版小学语文推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推敲教学反思[合集5篇]

    《推敲》主要讲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推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推敲教学反思1《推敲》一课讲述了贾......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推敲》 教学设计 邦迈小学 魏朝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推敲》教案

    9、推敲(第二课时) 执教人:丹徒区石马中心小学 周枫楠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即兴”、“闯”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学过唐朝诗人贾岛的一首什么诗?谁来背诵一下?(指名背诵《寻隐者不遇》) 2、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

    小学语文:《推敲》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

    推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了解王安石锤炼诗句的故事。 4.了解本文详略得当、......

    2013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

    第1课 申请电子邮箱 教学目的 1、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 2、学会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3、通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申请电子邮箱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

    苏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院: 程: 级: 号: 名: : 理学院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检测 应化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11月 2日至2012年11月 7日 江苏苏科实验农药厂2012年11月11......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苏科版

    一、积累整合:(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u)鸟 鲜(xiǎn)为人知B、泯(mǐ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C、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