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性食品整治方案(精选)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年区域性食品整治实施方案
为完成好市局、县政府下达的2011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提升我县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人身健康,促进我县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我局决定,对我县区域性食品进行全面整治,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市局、县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管,针对当前我县区域特色食品安全状况,创新监管思路,着力解决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规范力度,有效规范区域性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有力遏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我县区域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地方名牌食品,全面提升我县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我县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治重点
胡麻油、小杂粮面粉
三、整治目标
通过整治,到2011年年底,使我县区域性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有效规范,区域性食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明显降低,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食品龙头企业,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一)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区域性食品生产企业100%落实食品添加剂备案、巡查回访、年度报告、监督抽查等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措施,确保不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二)区域性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得到有效整治。按照《食品加工小作坊审查细则》要求,基本达到食品加工小作坊卫生生产条件,彻底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及回收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对无证无照或达不验收要求的区域性食品加工小作坊,按照《大同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安全监管规定与规则》要求,报请县政府取缔。
(三)扶优扶强,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食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地产老字号老品牌的优势,扶持一批优质产品和传统老字号名优企业,促进我县食品经济健康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大对区域特色食品胡麻油和小杂粮面粉生产企业监管力度,落实监管措施,严把准入关;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加大区域特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帮扶工作力度,使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有效改善我县区域特色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二)对区域性食品生产企业和区域性食品加工小作坊基本状况再调查,再摸底,进一步健全质量档案。
(三)加强对区域性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整治与帮扶并重,努力实现四个“一批”。严厉打击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的黑窝点,坚决关闭一批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积极帮扶一批具备一定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整合做大一批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1、严格落实《**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安全监管规定与规则》的要求,结合胡麻油和小杂粮加工小作坊的产品种类和产品特性,组织我县胡麻油和小杂粮加工小作坊的审查和验收。
2、落实好胡麻油、小杂粮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各项制度措施。一是严格落实小作坊条件审查制度,严格基本质量安全条件审查,确认其符合要求后方可生产;二是严格落实小作坊监管措施,落实限区域销售,规范产品包装等小作坊监管制度,督促小作坊进行条件改造,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转化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3、建立完善区域性食品加工小作坊台帐制度。督促食品加工小作坊建立并实施原、辅料使用台帐、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供销台帐制度。
(四)加大对区域性食品监督抽查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对重点区域性食品的监督抽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查处。
五、时间安排
本次区域性食品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自查自纠。(2011年3月3日至3月20日)。动员我县胡麻油和小杂粮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进行全面自查自纠。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2011年3月21日至7月31日)。在第一阶段的工作基础上,对胡麻油和小杂粮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开展集中整治。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2011年8月1日至10月31日)。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强化帮扶工作力度,提高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区域性食品加工企业规范发展。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2011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域性食品整治工作是今年食品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将区域性食品整治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核心内容,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谋划实施,下大力把此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确保整治工作有效开展。
(二)必须坚持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人的原则,确保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工作主力军作用,坚持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定期向政府部门报告本辖区食品安全状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主动参加食品安全协调领导机构的活动,积极主动与其他食品安全监管关部门的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精心组织,强化落实。结合本县实际,精心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性食品整治实施方案,按照求真务实和抓专抓实抓细的要求,把整治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完善落实“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两报告”巡查、回访、质量承诺、预警等食品监管工作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加大区域性食品整治力度,坚决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回收原料加工食品、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对不能严格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产品质量生产环境不能持续保持稳定、久拖不绝、屡打屡犯的区域性食品企业和食品行业,决不姑息迁就,依法采取果断措施,给予严肃处理。
(五)认真总结,不断提高。在区域性食品整治工作中,做到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确保区域性食品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我县区域特色食品安全不出问题。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年3月1日
第二篇:岷县质监局区域性整治方案
岷县质监局区域性整治方案
按照上级局工作要求和我局工作安排,充分发挥我局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提升我县区域性产品质量水平, 提高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人身健康,促进我县生产企业健康发展,我局决定,对我县区域性产品进行全面整治,现制定如下岷县质监局产品质量区域性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省、市局及县政府有关产品质量区域整治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管,针对当前我县区域特色产品质量状况,创新监管思路,着力解决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大对产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规范力度,有效规范区域性产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有力遏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我县区域性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地方名牌产品,全面提升我县产品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我县产品生产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治区域及产品
岷县岷阳镇的点心
三、整治目标
通过整治,到2011年底,使我县区域性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有效规范,区域性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明显降低,培育一批区域特色产品龙头企业,消除产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一)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区域性点心生产企业100%落实食品添加剂备案、巡查回访、报告、监督抽查等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措施,确保不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二)区域性点心加工小作坊得到有效整治。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求,基本达到食品加工小作坊卫生生产条件,彻底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及回收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对无证无照或达不到验收要求的区域性点心加工小作坊,按照上级局和县政府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要求,报请县政府取缔。
(三)扶优扶强,培育一批区域特色点心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地产老字号老品牌的优势,扶持一批优质产品和传统老字号名优企业,促进我县点心这一地方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大对区域性地方特色点心生产企业监管力度,落实监管措施,严把准入关;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加大区域性特色点心生产加工企业的帮扶工作力度,使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有效改善我县区域性地方特色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二)对区域性点心生产企业和区域性点心加工小作坊基本状况再调查,再摸底,进一步健全质量档案。
(三)加强对区域性点心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整治与帮扶并重,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的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积极帮扶一批具备一定条件的点心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整合做大一批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点心生产加工小作坊。落实好点心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各项制度措施。一是严格落实小作坊条件审查制度,严格基本质量安全条件审查,确认其符合要求后方可生产;二是严格落实小作坊监管措施,落实限区域限售,规范产品包装等小作坊监管制度,督促小作坊进行条件改造,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转化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三是对证照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小作坊,通报有关部门,并报请县政府依法取缔。督促点心加工小作坊建立并实施原、辅料使用台帐、食品添加剂备案、使用台帐制度。
(四)加大对区域性产品监督抽查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对重点区域性产品的监督抽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查处。
五、时间安排
本次区域性产品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自查自纠。(2011年6月15日至7月5日)。动员我县点心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进行全面自查自纠,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第二阶段:集中整治(2011年7月6日至7月31日)。在第一阶段的工作基础上,对点心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开展集中整治。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2011年8月1日至10月31日)。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强化帮扶工作力度,提高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区域性产品加工企业规范发展。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2011年11月1日至11月20日)。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域性产品整治工作是今年内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将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核心内容,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谋划实施,下大力把此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确保整治工作有效开展。
(二)必须坚持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人的原则,确保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工作主力军作用,定期向政府部门报告本辖区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精心组织,强化落实。结合本县实际,精心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性食品整治实施方案,按照求真务实和抓专抓实抓细的要求,把整治任务层层分解到人,确保产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加大区域性产品整治力度,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回收原料加工食品、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对不能严格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产品质量生产环境不能持续保持稳定、屡打屡犯的区域性产品企业和行业,决不姑息迁就,依法采取果断措施,给予严肃处理。
(五)认真总结,不断提高。在区域性产品整治工作中,做到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确保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我县区域性地方特色产品安全不出问题。
二0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第三篇: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
关于印发**区省、市级区域性火灾隐患
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根据市消安委《关于确定**市区域性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挂牌督办的通报》和《**市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三年规划(2014-2016年)》的精神,为全面推动我区区域性火灾隐患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区消防安全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区省、市级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包括《**区乔司街道三角村 三合一场所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区良渚街道勾庄村出租房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区乔司街道三角村 三合一场所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
2.《**区良渚街道勾庄村出租房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
3.浙江省居住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要求
**区消防安全委员会
2014年6月4日
附件1
**区乔司街道三角村 三合一场所
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
我区乔司街道三角村三合一场所被挂牌为省级区域性火灾隐患,根据市消安委《关于印发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的通知》要求,于2015年7月31日前完成整治工作,为全面推动该区域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大火灾事故发生,经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提出的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多级联动、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整治模式,对隐患严重的成片区域实施政府挂牌督办,持续开展三合一场所综合整治,建立健全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强化区域性火灾隐患综合治理,确保 三合一场所基本实现住宿与生产、储存部分的有效分隔;不能实现有效分隔的,采取措施实现人员或生产、储存部分搬离,实现完全分离。消除区域内沉积已久的火灾隐患,提升地区综合消防安全实力。
三、整治任务
(一)整治对象
三合一场所,即集生产、储存与人员居住为一体的两种用途以上的地上建筑。人员居住专指人数超过3人(含本数)的居住部分。整治的范围是在厂房、仓库中设有员工集体宿舍,以及在有人居住的民用建筑中从事生产生产、加工、储存活动,并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
(二)整治标准与内容
按照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重点整治建筑耐火等级、生产储存经营和人员住宿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器材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违章用火用电、堵塞安全出口、违规设置员工宿舍等隐患。
四、职责分工
(一)区消防大队、乔司街道:推动区委、区政府把三合一场所集中区域的整治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区委常务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整治工作情况,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通过签订责任书等方式,把各乡镇(街道)开展三合一场所区域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二)乔司街道:对辖区内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三合一场所的排查整治工作,并综合分析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建筑性质等对消防安全的影响,形成消防安全形势分析评估报告,于6月15日前报区消安委办公室。要根据基层网格化管理的划分,开展基础排查工作。开展长期动态排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出现新增或火灾隐患反弹的三合一场所,掌握区域内三合一场所的动态情况。
(三)各职能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各自职能依法对三合一场所进行监督管理。明确区公安分局、区安监局、区住建局、工商**分局、国土**分局等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实行重大问题的法律文书抄告制度,切实落实各部门的联动执法机制。
1.区安监局做好对无证经营、储存危险品等行为的查处工作;
2.工商**分局做好对无照生产等经营行为的查处工作;
3.区城管与行政执法局做好对违法建筑、违章搭建等行为的查处工作;
4.区公安消防大队要加大对三合一场所消防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对不符合基本消防安全条件的,要依法采取罚款、临时查封、责令停产停业等手段,督促房东和业主进行整改。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扶持小场所进园区。推动区委、区政府开展综合治理,对区域性加工行业的规范引导,建立产业园区,在政策上扶持和鼓励小场所搬入园区,根源上解决三合一。
(二)有效形成整治工作合力。国土**分局、区住建、工商**分局、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大队、等部门要采取联合检查、专项抽查和错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开展三合一场所治理联合执法活动。对于排查中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根据隐患严重程度执行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立即断电、停产停业整改等措施,对消防安全隐患严重且拒不整改和未完成整改擅自恢复生产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工商查处、行政处罚、临时查封直至行政拘留等强制手段,保证消防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到位。
(三)落实改造措施。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督促有关单位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督促有关单位制订整改方案,并采取关、停、改、搬、防等有效措施,加快进行整改。按照技术改造为主、人员搬离为辅的整治要求制定改造措施。针对标准厂房、库房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三合一场所,依法责令业主限期将住宿人员迁出,实现厂、宿分离。对家庭作坊式三合一场所,采用厂房硬隔离,一户一方案对其进行指导,采取架室外疏散楼梯、配备基本消防设施等措施。
(四)深化网格化管理。结合新居民管理工作,将管理区片内消防安全排查工作纳入其工作职责,配合排查掌握动态。根据出租农房中加工小作坊的频繁流动,进行合理的网格划分,落实专人进行巡逻排查,定期上报排查情况。要明确网格内驻村领导、村领导、街道驻村干部、村监管干部、场所监管员的工作职责,每季度对场所监管员进行考核,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确保排查、整治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深化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审批监管、园区规划、队伍建设等,从源头上控制三合一场所产生。要从规划、立项、审批、管理等环节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推广**区彭埠镇家庭经营加工场所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暨等级化管理实施办法等试点工作经验。
(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典型案件宣传力度,通过致居民公开信、黑板报、农村广播站、宣传版墙、横幅等渠道,营造典型引导、反面教训曝光的舆论氛围。加大对重点人员宣传力度,组织企业业主、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从业员工三个层次的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印发消防安全知识读本,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区消安委成立出租房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组,由施建华副区长任组长,区公安分局朱惟悟副局长、区府办郭云伟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土**分局、区住建局、工商**分局、区安监局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整治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消防大队,区消防大队林震大队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综合整治工作。乔司街道要成立综合整治办公室,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负责综合整治各项具体工作。
(二)落实指导。综合整治工作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指导,既检查整治工作进程,也检查前阶段排查工作开展情况;既指导业主开展整改工作,也指导工作人员如何更好开展工作。
(三)从严整治。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坚决依法整治,绝不手软。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工作合力,以较为强硬的态势全力推进三合一场所区域性隐患治理工作。综合整治工作组将组织人员逐家进行验收。
(四)加强信息反馈。在综合整治期间特别是集中整改阶段,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通报整治工作进程,交流工作经验方法,共同推进整治工作。在集中整改阶段要边整治、边排查,边整治、边巩固,力争全面,防止反弹。
附件2
**区良渚街道勾庄村出租房
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
我区良渚街道勾庄村出租房被挂牌为市级区域性火灾隐患,为全面推动该区域出租房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根据**市消防安全委员会下发的《**市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三年规划(2014-2016年)》(杭消安委〔2014〕4号)和《关于印发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方案的通知》(杭消安委〔2014〕5号)等相关文件的精神,按照2014年重点整治,2015年综合治理,2016年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提出的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集中整治和消除出租房火灾隐患,强化消防安全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整治目标
力争通过努力,使良渚街道勾庄村出租房基本达到消防安全要求;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防止出租房产生新的火灾隐患;进一步落实出租房消防安全责任,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完善消防安全设施,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出租人、承租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出租房火灾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整治任务
(一)整治对象和内容
整治对象为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不适于出租的公房、私房和车棚(库),属于非法搭建,不得出租的违章建筑。整治内容为出租房屋消防安全隐患和违章建筑。
(二)整治标准
浙江省公安厅下发的《浙江省居住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要求》(浙公通字〔2011〕154号)。
四、职责分工
(一)良渚街道:要积极组织公安派出所、治安巡防队、安全监管站和村(居)委会等基层单位及自治组织,并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专管员、协管员等队伍的作用,对本辖区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要将房屋建筑结构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和用火、用电、用气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出租房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
(二)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开展综合整治,严格查处,消除出租房火灾隐患。
1.区公安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住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依法查处涉及居住出租房屋的刑事犯罪和治安违法行为;
2.区公安消防大队和基层派出所对居住出租房屋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和用火、用电、用气等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及时办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抄告事项并限时回复办理结果,对出租房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和用火、用电、用气等情况不符合治安、消防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3.区住建(房管)局依照有关规定负责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掌握出租房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加强对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管理,对违反出租房租赁和使用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4.工商**分局要配合、支持相关部门对消防安全隐患的整治,对利用出租房从事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经营活动的进行查处;
5.区供电局负责对出租房外部供电线路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积极做好安全用电宣传,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出租房内用电安全隐患检查并提出整改指导意见;
6.区安监局负责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强日常安全管理;
7.区城管与行政执法局负责对违章搭建的出租房进行整治,依法查处违章搭建。
五、工作措施
(一)推动区政府加快实施城市改造。通过加快城市拆迁和改建,在源头上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提高居住建筑的消防可靠性。
(二)加强租赁管理。明确房管部门、社区、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住宅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等主体在房屋租赁管理中的职责,并制定明确的执法和工作流程,加强出租房的合法登记。
(三)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模式。区消防大队、属地派出所、区综治委、区劳动保障局、区民政局等要联合监管,在审批、验收等行政许可上做到信息互通,综合执法。各派出所、各街道(开发区)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区消防大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整治,消除居民住宅、出租房火灾隐患。
(五)推动形成自主管理模式。良渚街道要积极探索建立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责任登记备案制度,强化村居委会的服务管理职能。加强各种民间社区力量,如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对群租的约束力,还要加强小区业主的群体自律,普遍制定并完善《业主公约》。
(六)加强技防。良渚派出所、良渚消安办要完善出租房消防硬件设施,通过配备手电筒、逃生绳、简易面罩和灭火器等四件套和推广使用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提高居住人群抗御火灾的能力。
(七)试行出租房星级管理工作,整合出租房的综合管理。良渚街道要开展出租房星级管理 工作措施,通过对出租房治安、消防、卫生等检查评分,评出星级,并将星级标识挂于门上、公布至宣传栏,以此达到激发房东住户争创星级出租房的热情,从而提高安全环境,提升出租房品质,提高出租率。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区消安委成立出租房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组,由 施建华副区长任组长,区公安分局朱惟悟副局长、区府办郭云伟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区公安分局、区消防大队、区住建局、区安监局、工商**分局、区城管与行政执法局、国土**分局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整治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消防大队,区消防大队林震大队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综合整治工作。良渚街道要成立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综合整治各项具体工作,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明确整治任务,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二)广泛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氛围。区消防大队、良渚街道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出租方、承租方的消防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社区、物业单位等基层组织向广大群众宣传居民住宅及居住出租房的火灾隐患注意事项,加强对老人、妇女、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的宣传教育。结合实际,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方式,将出租屋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消防宣传的重点内容。
(三)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出租房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组将不定期地对出租房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督查,及时通报整治工作情况,确保出租房火灾隐患整治取得实效,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附件3
浙江省居住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要求
第一条 为加强居住出租房屋的消防安全管理,明确居住出租房屋的消防安全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消防条例》和《浙江省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消防安全要求。
第二条 本消防安全要求所称的居住出租房屋(以下简称出租房)是指出租后用作或者兼用作居住的房屋。
旅馆业客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屋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第三条 出租房不得与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出租房与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居住部分与非居住部分应当进行防火分隔,并设置独立的楼梯等疏散设施。防火分隔措施应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的楼板,当墙上确需开门时,应当采用不低于乙级的常闭式防火门。
第四条 出租房的内部隔墙应当采用不燃材料,并砌筑至楼板底部。
第五条 出租房的每个居室人均(不包括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4平方米,且每个居室实际居住人数不得超过8人。
居室使用面积是指住人居室的使用面积。
第六条 出租房应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当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得设置在6层及6层以上。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得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
第七条 出租房每个楼层应当至少有两部不同方向的疏散楼梯,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
(一)单元式、塔式居住房屋出租的单元,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
(二)通廊式居住房屋:
1.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出租房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小于500平方米,且每层居住人数少于30人的;
2.耐火等级为三级,出租房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小于200平方米,且每层居住人数少于15人的;
3.耐火等级为四级,出租房设置在2层及2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小于200平方米,且每层居住人数少于10人的。
第八条 出租房内的公共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净宽度不宜小于1.1米,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平台。
第九条 出租房为3层及3层以上的,疏散楼梯不得采用木楼梯或者未经防火保护的室内金属梯。
第十条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应当保持畅通,严禁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堆放物品影响疏散。
第十一条 3层及3层以上出租房房间的窗户或阳台不得设置金属栅栏;确需设置的,应当能从内部易于开启。
第十二条 出租房应当按每一承租户不少于1具的标准配备灭火器;每层建筑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也可按每50平方米1具的标准配备灭火器。
灭火器应当选用2公斤以上的ABC型干粉灭火器,宜放置在公共部位。第十三条 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的出租房,应当配置逃生绳或缓降器、逃生软梯等逃生设施。
第十四条 出租房应当按每人一套的标准配备逃生用口罩、报警哨和手电筒等设施。
第十五条 出租房内每一电表后应当安装空气开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不得使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
出租房内电气线路的规格应当满足用电设备负荷要求,电气线路敷设应当采用金属套管或PVC阻燃套管保护。
第十六条 出租房除厨房外,不得使用明火,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易燃可燃液体。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罐的厨房应当采取分隔措施,并设置自然排风窗。
第十七条 出租人、承租人应当加强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第十八条 本消防安全要求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执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2011食品整治方案
关于2011年流通食品安全监管的
工 作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工商局关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抓好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1年全局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维权各项制度,切实做到“五个更加”,为服务科学发展和推动转型跨越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食品市场消费安全,重点抓好“四个执法行动”:
一是深入开展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节日性、季节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检查执法行动。继续突出对食品总经销、总代理、批发市场、批发兼零售(连锁配送)企业、中小型商场超市以及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中秋等节日性食品和季节性食品的专项执法检查,突出销量较大食品、易变质食品、裸装食品、添加剂过量食品的质量监管,重点解决销售过期变质食品、虚假促销等欺诈消费者的问题,严厉打击发布虚假食品广告和销售信息,依法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义务,把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记录、索证索票存档、台账记录规范、食品留样备案、不合格退货拒收”五项准入制度作为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实物查看、台账记录、进货票据”三者对应,切实规范食品质量市场准入行为,实现可追溯管理。
二是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继续以农村小超市、食杂店、零售店为重点对象,以节日性、季节性食品和农村地方特色食品为重点品种,加大对农村、城镇、集镇举办的食品交易会、庙会和乡村各类食品批发、送货下乡、连锁配送等经营食品行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严格规范农村经营秩序,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食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三是深入开展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层层落实监管任务和监管责任,强化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主体资格准入、有检上市、无检退市的要求,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严格质量监管与抽样检验。对发现的问题乳粉要彻底清查、清缴、销毁,案件查办和责任追究要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
四是深入开展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地沟油”等专项整治执法行动。按照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公布的非食用物质和添加剂的品种名单,依法规范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资格,依法履行进货索证索票、销售台账记录、产品留样备案等质量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区域备案制和实名登记制度,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以及违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经营场所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渠道来源食用油的行为,切实维护食品油市场秩序。
(二)进一步加大食品市场日常规范监管力度,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重点抓好“三个行为规范”:
一是加强市场主体准入管理,切实规范证照核发行为。要建立健全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核发规范管理机制,坚持先证后照,依法规范证照核发行为,强化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形成食品经济户口信息库,严格落实注册登记中对食品的特别标注,对乳制品等经营者分类列项管理,并分级分层对本地区食品经营各类市场主体及市场开办者及其相关内容以列表等方式纳入经济户口管理统计,进行动态分类常规监管。二是加强食品市场巡查,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监管行为。要严格落实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建立健全基层工商所食品市场巡查记录和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将日常巡查监管的内容以列表的形式进行细化,将监管区域分片分段逐户落实到岗、到人,明确监管任务责任,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片片实行承包制,户户明确责任人。继续规范案件查办和市场巡查行为,把巡查记录、案件查办与食品质量监管、食品分类监管等结合起来,强化监督与考核。要统筹建立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档案和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提高监管执法和市场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切实规范食品抽样检验行为。要继续强化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食品入市、交易、退市全过程的监控,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账记录等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依法核实食品生产者提供的证照和食品质量检测的批次报告或证明文件。要强化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突出检测重点,制定具体方案,增加抽检频次,做到程序合法、行为规范。
(三)进一步加大食品经营者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的监督力度,切实提升食品经营者自律水平,重点抓好“二项基础工作”: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突出对经营者宣传教育的基础作用。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实现职能转变,强化整治效果,从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常识入手,将《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经营者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以列表形式具体化,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宣传教育等有效形式加大培训力度,让食品经营者切实明白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
二是强化自律意识,突出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基础地位。通过强化对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的不断培训,切实让经营者主动学法、真正知法、自觉守法,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食品进货把关、销售和退市等自律制度,切实做到不进、不存、不销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切实肩负起保证食品安全消费第一责任人的首要责任,增强其守法、诚信和自律意识。
(三)进一步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切实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监管”:
一是继续开展“家电下乡”等市场专项整治,依法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突出抓好对“家电下乡”中标销售网点管理、家电商品质量监管和广告宣传、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家电下乡”市场秩序;突出对家电、汽车、摩托车等“家电下乡”商品今后服务和维修行为的专项执法检查,确保“家电下乡”优惠政策顺利实施,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是继续开展对重点商品和重点区域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突出抓好以商品集散地和违法行为易发、高发地为重点区域,以汽车配件、手机、服装、建材、家电、装饰材料等为重点商品,针对某个市场或某类商品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消费者申诉举报热点难点,集中执法力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大对大要案件查办的力度,查出一批有影响的案件。
三是继续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依法规范服务领域经营行为。突出抓好对服务领域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消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对服务合同违法行为的监督处理,依法规范服务领域经营行为,强化服务行为监管。
(五)进一步加大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和“一会两站”建设力度,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抓好“三项服务建设”:
一是加大12315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力度,努力提高12315执法效能。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加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12315咨询申请举报受理处理的暂行意见》,进一步完善深化12315短信受理平台的服务功能,扩大“四个平台”服务维权网络覆盖面,推进12315信息化网络升级、系统应用、数据汇总、动态分析等应用工作,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二是加大“一会两站”建设推进力度,努力健全社会消费维权网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局《关于围绕12315申诉举报热点实施“三消联动”积极做好消费维权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努力实现农村村镇和城市社区“一会两站”全覆盖,更加方便广大消费者就近咨询投诉,把消费纠纷化解在商家、化解在基层、加化解在萌芽状态;要重视对“一会两站”负责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大对“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和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开展示范表彰活动。
三是加大12315维权联络站“八进”建设力度,努力构建消费者咨询投诉维权快车。继续推进12315进商场、进超市、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市场、进景区工作,扩大12315“八进”工作社会覆盖面,努力构建消费者咨询投诉的维权快车,把12315维权联络这个服务平台真正打造成为政府为民解忧的服务窗口、工商部门发挥职能的红盾阵地,消费者投诉联络的维权快车。
三、整顿措施 为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以明确责任为抓手,建立健全属地监管责任制和市场主体准入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县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各所要划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明确管区责任人,落实监管责任。所有食品经营户必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一份经营者公示上墙,一份交由所属工商所留存。
二是从登记职能入手,把好市场准入关。凡申请食品经营的要严格登记审批程序,坚持先证后照,具体做到“三严格,三禁止”,即:严格执行登记权限,禁止越权登记;严格执行登记管理的条件和程序,禁止随意降低法定条件和减免登记程序;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许可审批手续,禁止随意减少专项审批或增加不必要的审批。
同时结合每年的企业检验、个体工商户验照、换照等工作,加强对前置许可证有效性的审查,对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或被行业主管部门吊销前置许可审批要件的,责令其限期换证或办理变更登记、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二)、以全面落实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等制度为载体,大力推进自律建设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定期组织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识,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在组织集中培训的同时,各工商所要公开公布片管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便于广大消费者监督。
二是落实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等制度。食品经营户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并公布“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购销台账登记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商品质量承诺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制度”等制度,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等要悬挂在明显处、使用统一印制的食品进货台帐,索取票证要进行分类分户存档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三是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为载体,推进企业自律制度建设。要制定实施方案和创建标准,组织考核验收,对达到标准的食品店进行授牌,以先进来激励和带动食品经营户健康发展。
(三)、以市场巡查为依托,强化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一是强化对重点商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为、重点环节监管;要督导食品经营单位设立过期食品销毁、处理台帐和记录,并对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以及经营着装等进行规范,对食品要按规定进行贮存,经营场所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二是以“六查六看”为基础加强对流动送货车的监管,把流动送货车的监管经营纳入经济户口管理,制订检查计划,组织市场巡查。
三是组织开展食品质量抽检测工作。对投诉多、群众反映强烈重点的食品重点定期组织抽检,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公布,接受广大消费者监督。
(四)、以实施全社会监督为目的,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大力推行12315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超市,全面建立健全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要在超市等单位中建立12315维权联络点,方便群众咨询投诉。要充分发挥12315投诉网络作用,积极受理投诉,帮助调解,积极运用职能开展维权活动。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全县2011年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县局决定成立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领导组。
组 长:杜钢得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杨保平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仇利民 消保股股长
白西永 市场股股长 贺三平经检股股长 王海娟 企业股股长 秦海峰 昕水所所长 方明静 曲峨所所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消保股,主任由杨保平副局长(兼)。
2011年4月20日
第五篇:食品专项整治方案
弥兴镇2011年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通过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镇农村食品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是,也应该看到:农村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假冒伪劣食品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日益明显,分布在农村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管理差、食品安全意识较弱、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农民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识较少,防范意识和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仍然受到威胁。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提高农村食品质量,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院决定配合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使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姚安县2011年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整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坚持发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 1 程,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整治目标
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整合执法力量,下移监管重心,加大打击力度,大造声势,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结合,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边整治边规范,整治与规范并举,强化日常监管,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整治,遏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者的嚣张气焰,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感。
二、整治重点和范围
整治重点的重点品种是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儿童食品、食用油、食用盐、酱油、醋、白酒及其他散装食品等;以六个村委会、分散在社区的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及学校食堂、饭店、小食堂、学校周边饮食摊点为重点对象;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整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
要根据农村食品种植养殖、流通和消费的特点,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明确整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和采取有力措施:
(一)加大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镇农科站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规范种植养殖行为。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 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合理使用化肥、饲料添加剂和植物生长激素,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农药、兽药的行为,坚决防止农产品源头污染;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生产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等产地建设,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建立快速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的流通环境。
(二)加强对农村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整治
镇卫生院要加大对农村社区食堂、小食店、学校周边饮食摊点及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单位的整治力度,督促其增加投入、完善设施、规范管理,严格审查发放卫生许可证,并在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切实改善农村餐饮单位的卫生条件,对不符合食品卫生条件的,要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积极开展培训和指导,不符合从业条件的不得上岗;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卫生宣传指导,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提高农村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降低各类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减少食物中毒人数,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严防严控,确保农村肉、禽类及其产品安全。
(四)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
一是根据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创适合本地实际的食品整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快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健全节日期,值班制度,及时报告、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切实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整合执法力量,统筹协调各执法部门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期间食品安全保障行动的督查;
二是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精神,切实加强本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目标、任务、责任与要求,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分管领导要亲自带队,组织相关检查人员深入辖区内的各村(居)委会、自然村,对副食品批发、经营店、食品加工店、酒厂、学校食堂、餐馆、饮食摊点和饮用水水源、供水点、集市贸易场所进行逐一检查,并认真作好《检查单位名册》登记。通过检查,达到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增强管理相对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目的,对查处的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数量较多、货值金额较大,一时难以处理的,可先行认真清点品种、数量,再及时报告县级相关执法部门配合依法查处。
四、整治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制定具体整治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对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目的、意义、重点和要 求进行广泛的宣传。
(二)第二阶段(5月至11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各成员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围绕整治的重点开展全面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等食品的违法行为,惩处违法犯罪分子。
(三)第三阶段(12月)为总结检查阶段,各相关成员单位对本次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写出专题报告于2011年12月10日前报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五、整治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 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精神,确保农民饮食安全放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采取有效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搞好责任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到位,务求取得实效;
(二)积极开创农村食品专项整治监管机制
要结合农村食品供应和消费的特点,将监管重心下移,狠抓薄弱环节,强化重点监管;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食品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的可行性方案,并开展试点工作,切实提高农村食品的供应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三)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管责任
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切实解决执法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严禁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以及地方保护主义。
(四)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综合监管合力
要在严格按照分工履行职责,条块结合的乡村食品监督管机制的同时,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彻底捣毁黑窝点,对涉嫌犯罪的,按照规定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建立督查督办制度
对不落实责任,措施不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给当地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要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利用赶集、节假日等机会,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使农民群众获得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改变广大群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来,从职能部门的监督到全民的监督,推动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同时,要大力宣传州、县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精神,及时报道各有关部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所作的工作,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及时、准确、客观地曝光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案件,震慑犯罪分子;
(七)切实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整治效果
整治工作实行定期报送信息制度,各部门每月15日前向镇食品安 全委员会办公室报送一次整治进展情况,以便相互交流,掌握工作进度,及时总结整治工作的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大案要案的,要及时向镇政府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
弥兴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