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风貌规划课程设计一
城镇风貌规划课程作业1: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风貌调研
1.概述:
本课程作业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南京林业大学为对象进行校园风貌调查研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作业。
大学校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构成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节点。本课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风貌的调研,初步理解和掌握城市(区域)风貌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调查、分析、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并尝试进行校园风貌特色的提炼,提出风貌改善建议。
2.调研对象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及周边环境。
3.研究内容
(1)认知与分析
在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风貌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认知校园风貌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结构,如校园与城市的关系、校园空间结构、功能区划、地形水文、植物配置、建筑风貌、道路结构、景观节点、色彩灯光、校园历史、校园文化、人员构成、行为特征、功能特征等。分析提炼南林风貌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并比较分析南林风貌与南京其它区域的共性和异性,同时,可以横向比较与其它校园风貌的差异。通过双向度的分析比较,可以加强对南林校园风貌的认识和理解。
(2)风貌分析草图
用草图分析记录校园中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场景和结构,形式不拘,校园总图、建筑平面、立面、剖面或节点透视图均可。
(3)评价与建议
1)对校园风貌的构成因素,以及校园风貌结构进行评价,提出南林风貌的主要特色和构成因素,有什么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2)根据前面的认知、分析与评价,根据不同区域场所的特征差异,将校园做一个风貌分区,并提炼每个风貌区的主题。
3)可提出校园风貌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4.进度安排:
(1)调研阶段:1周(分组调研,3人左右为一组)
(2)撰写调查报告阶段:2周(以组为单位)
5.成果要求:
每组提供A4调查报告一份,字数不少于3000字,要求图文并茂,可采用图表、草图、照片或其它资料图片;每组提供PPT一份,并准备课堂演示。报告中应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分工。
第二篇:城镇风貌治理实施方案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2010-2011年城乡环境
集镇风貌治理实施方案
根据纳溪区整治办《泸州市纳溪区2010-2011年城乡环境风貌治理工作意见》(泸纳城乡整治办„2010‟59号)的相关要求,结合天仙镇新农村建设及景区建设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镇风貌整治为切入点,坚持 “统一规划、精心设计、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建设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创园创森等工作,结合天仙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天仙硐AAA级景区的创建、花背溪旅游集镇的开发等工作,以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市“211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着力打造良好的集镇风貌,推动我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着力塑造富有天仙旅游特色的集市风貌,力争用2年时间,使我镇集镇规划建设和特色风貌塑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工作内容
(一)街道立面包装整治。拆除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构)筑物,对建(构)筑物的外立面进行清洁,使得建(构)筑物外立面整洁整齐。
(二)建(构)筑物附着物(包括广告、雨棚、空调、防盗栏、店招、灯箱、牌匾等)包装整治。拆除影响集镇景 1 观的建(构)筑物附着物,对广告及店招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形象。
(三)集镇园林绿化和公共配套整治。深入开展绿化工作,对现有的集镇绿化进行升级上档,完善集镇各类公共配套设施,改善集镇环境。
(四)集镇主要道路及节点光亮工程整治。对集镇主要道路及节点依据天仙旅游集镇规划,并结合建(构)筑物实际,增设路灯及夜景工程,让集镇更加亮化、美化。
(五)集镇公共空间秩序整治。对集镇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宣传栏、标识标牌、占道经营点位、车辆停放等行为进行规范治理,做到整齐划
一、秩序井然,体现文明、有序的精神风貌。
(六)集镇裙房卡口及棚户区整治。对集镇规划区内裙房卡口及棚户区进行清理梳理,增添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天仙旅游集镇的形象和品位。
四、工作范围
城镇风貌治理总体上按两年安排(即2010年—2011年),对全镇的集镇、村民集中安置点进行整治。重点是针对花背溪集镇和银罗村、牟观村、兴场村公路沿线以及村民集中安置点进行整治,建立和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整治责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抓,层层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城镇风貌专项整治行动。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花背溪集镇主要街道两侧和219省道、花乐路两侧的风貌整治、拆除或整治违章建筑、畅通交通的“裙房卡口”、改造旧城、拆墙透绿、改善环境为重点内容,针对建筑风格不协调、广告店招不规范、绿化景观环境品质不高等难点,通过抓重点、抓示范、打造亮点,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实现集镇风貌整治行动的整体推进。
(三)通力合作、严格执法。要充分认识到整治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复杂性。在风貌整治工作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部门工作的合力,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加强督查、严格问责。对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将及时督促整改,严格问责。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形式,大力营造治理氛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风貌治理的规模效应,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六)认真总结、注重长效机制建设。要形成如户外广告审批管理、店招设置管理、建筑立面符着物设置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范,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坚决防止边整治边反弹的现象发生。
六、职责分工
在天仙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镇主要领导负责,相 3 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城镇风貌整治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做好城镇风貌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各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一)村镇建设中心 牵头负责编制集镇风貌改造的各种技术标准;负责对集镇范围内违章建(构)筑物进行查处和拆除;负责对集镇范围内的不符合规定的建(构)筑物附着物进行拆除和规范;负责对集镇建筑物外立面包装整治;负责对集镇范围内的绿化、公共配套设施进行整治;协调对严重影响旅游集镇景观、阻碍交通的“裙房卡口”建(构)筑物进行拆除;负责编制重点区域内的光亮工程规划设计,并督促各建设单位按规划整改和完善光亮工程;负责集镇风貌整治工作资金的预算上报;检查和验收整治成果;负责建立全市城镇风貌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花背溪社区、文昌宫社区 负责保持集镇清洁卫生、墙面、玻璃无破损;负责责任区内农贸市场周边占道秩序治理。
(三)党政办 负责制定统筹集镇风貌整治专项行动宣传工作方案,加大集镇风貌整治专项行动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把集镇风貌的建设和整治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群众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内容,常抓不懈。
(四)财政所 负责组织、协调集镇风貌专项治理资金。
(五)镇纪委 全程参与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监督进行招投标,对相关镇属各部门和各村实施行政效能监察。负 4 责工程竣工结算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对工程预算进行评审和核查。
(六)整治办 对各村(社区)、各部门集镇风貌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七)天仙派出所 负责对主要区域内的交通标识标牌设置、标志线划定,车辆停放的指挥安排,协助对违章占道、建筑外附着物清理,保持道路交通畅通。
(八)供电所、电信公司、网络公司 负责对整治区域内的乱拉乱接的线路、配电箱、电话交换箱进行整治和清洁。
第三篇:合江城市风貌规划资料
合江:融合山水的宜居城市
合江县位于长江、赤水、习水三江交汇处,县城背依笔架山,森林覆盖率达46%,是典型的山水城交融的滨江城市。这里不仅山川秀美,而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把合江县建设成为一个融合山水的宜居城市,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不断齐备,生态环境、商务环境更加优越,合江县制定了新的规划建设蓝图,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的发展。
搭建城市骨架
“建设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一个黔北出川的港口城市,一个山水融为一体的宜居城市。”“构建骨架,完善设施;打造亮点,提升形象;突出特色,提高品位;经营城市,加强管理;沿江观景,建设合江人民美好家园。”这是合江县委、县政府对合江县城的新定位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要求。这一定位准确把握了合江县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老百姓宜居城市的理想。合江县在规划布局上,以少岷路、滨江路、合榕路和宜泸渝高速公路进出口通道为骨架,以长江河、赤水河为彩带,以笔架山风景区为绿屏,形成“一心、两翼”的城市构架(“一心”包括半岛组团、马街组团、三江组团;“两翼”即东翼和西翼,东翼为榕山——张湾组团,西翼为佛荫组团)和“三纵、三横”的道路骨架(“三纵”即新公路码头——建设路下段——荔乡路——三江大桥——三江组团,符阳大道——合渝路,少岷新区景观大道——水梨沟路;“三横”即泸合路——三江——马街——榕山,商业路——少岷路——进出口通道,滨江路双江楼——茶息亭)。
提升城市品位
今后一段时间,合江县将重点建设一批城市形象工程、特色工程、光亮工程和配套工程等亮点工程项目,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1、城市形象工程:将重点建设县城进出口通道,从三转盘经观音山至泸合路,建设一条长2000米、宽40米的迎宾大道。在泸合路收费站入城口塑“唐蒙出关”雕像,展现合江厚重的历史文化;将建设一批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丰富县城空间;加快建设滨江路上延工程。加快建设榕山、张湾工业集中区,尽快形成榕山组团;建设城市样板住宅小区2—3个。
2、特色工程:修复具有历史记忆的老码头、古城墙和古城门。增建浮雕、文化石、城市雕塑,塑造合江“夜郎古道”文化,再现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脉,提升县城文化品位;在长江、赤水河交汇处建设标志性景观建筑——合江亭或汇江阁;选择具有特色的部分街道,对街道路面进行铺装,恢复具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商铺、店面,建设大寺巷商业一条街、百花亭商业步行街、踏水桥美食一条街等;加强沿江沿河绿化和具有文化品位的小品建设。对滨江路进行绿化改造,沿江道路设置小品、雕塑、休闲座椅等,改善沿江景观。
3、光亮工程:按照滨江路重在“画线色轮廓”,少岷干道重在“突出重点,形成亮点”的思路,打造城市主要街道夜景;对白塔、党政大楼、一转盘、二转盘、三转盘、回归宾馆、部分企事业单位办公楼、明星大厦等重要标志、节点、建筑物进行光亮包装,形成城市亮点;做好赤水河大桥光亮工程规划。
4、基础工程:建设醒觉溪至三江、三江至马街大桥,将主城区与三江组团、马街组团连接起来;完成垃圾处理场后续建设,抓好污水处理厂第一期日处理污水1.5万吨工程建设;抓好城市供排水、电信、配电、配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完成张湾、榕山工业集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物流园区。将少岷广场、招商城、天强广场连为一体,打造城市中心商贸区。以密溪沟码头建设为重点,打造以煤炭运输为主的港口物流业。
改善人居环境
今年,合江县规划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初,合江县完成了白塔光亮工程和春节灯饰工程。上半年,完成了滨江路汉文化建设、少岷一、二、三转盘节点光亮工程,以及县城户外广告位有偿使用转让工作,已转让9宗,收入近21万元,并对县城少岷路等街道灯箱广告全部进行了更新。目前,县城进出口整治包装工程已进入施工队伍招投标;明清、唐宋文化广场启动建设正在抓紧筹备,滨江路上延工程完成前期准备。今年上半年被列入县重点项目计划投资的重点建设工程6500万元。截至7月,累计完成投资8000万元,占计划120%。上半年,全县完成施工面积38万平方米,完成竣工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4亿元,实现增加值2.4亿元。共办理房屋产权证3530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4%。
在惠民工程建设中,目前张湾、联榕坝两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居民集中区村庄规划已完成,并已建成张湾集中区农民新居50套,居民已陆续入住;完成张湾工业园区新征1200亩土地的测设规划;大桥“金土地”整理项目旭光村新村规划编制现已完成;此外,完成了尧坝镇后村环境整治示范村规划;白米乡梨湾村、九支挖池口村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庄规划正在进行。
完善住房体系
按照国家有关精神和市场需求,合江县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形成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体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按照国办发〔2006〕37号要求,合江县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和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增加了市场中普通住宅供应量,让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住房,实现“居有其屋”。
今年上半年,合江县出台并组织实施了《合江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实施办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切实保障廉租房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实行困难户廉租房租金补贴,对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及以下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实行租金补贴;对现有公房200余套2.5万多平方米全部实行廉租,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居民、住房特困居民采取免收租金等形式实行减免补助,其中100户免租金,另有30户减租金50%。
城市风貌规划 显山露水
合江县城青山相依、绿水相伴。合江县城市风貌规划通过自然山水的巧妙应用、建筑空间轮廓的合理塑造、景观轴线的科学组织以及景观节点的精心安排,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山、水、城相互辉映,既体现了合江县独特的自然山水特色,又展现了城市的现代化风貌。
特征风貌
滨水风貌区:通过对滨江绿地与沿江步游小道及小尺度文娱休闲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精心设计,形成集生态堤岸、坡面绿地、景观小品为一体的特色景观带。合江县将着重打造一条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滨江休闲景观带,作为合江县最富魅力的风貌区。
商贸中心风貌区:以旧城、马街为重点,突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管理,配以商务办公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以密集的商业群、商业步行街等构成其主要特征,体现繁荣、高效、舒适和商业文化等品质特性,建筑以多、高层为主,建筑限高不得超过80米。
工业风貌区:主要分布在榕山和张湾,突出工业区的生态建设,体现现代工业区的秩序感和优美的园区环境。
景观轴线
城市景观轴线是集中展示城市风貌具有一定空间序列关系的景观元素集合,分为自然景观轴和人文景观轴。
(1)自然景观轴
长江、赤水河、习水河几条河流为城市的自然景观轴,其中以长江作为重点。长江风光带犹如蓝色项链,连接旧城、马街、张湾、榕山组团,沿江设置滨江路堤,滨江路外设置宽窄不等、有收有放的滨江绿地、游园和小广场,配以雕塑小品和小型文化休闲设施,滨江路内建筑错落有致,空间虚实相间、纵向层次丰富。使长江成为合江县融观光、游览和休闲为一体的核心风光带。
(2)人文景观轴
道路景观轴:为城市串接各组团绿地的景观轴线,沿线景观序列清晰,起伏有致,充分展示了中心现代商贸文化、城市生态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及市井生活文化的丰富内涵。
马街商业步行街景观轴:城市中心的步行林荫大道,两侧建筑体现现代商业文化,并将长江自然风光引入城市中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城市景观节点、标志
(1)景观节点:规划在城市重要入口、主要道路交叉口、景观轴线的交汇处、转折处,设置广场、游园,作为城市景观节点加以重点建设营造,以建(构)筑物、小品、绿化、标识等形式提示城市特征区的品质特征并展示城市意象,加强场所的观赏性和驻留性。
(2)城市标志:是具有鲜明特征及文化象征的标志性建(构)筑物,是城市的视觉焦点,按所处区位及作用可分为城标和特征区标志。规划在马街步行街广场设置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城标。另外在泸合路的城市出入口、在合渝高速路的城市出入口设置相应标志。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景观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公共活动的组织引导,能够充分地展示城市的精神品位和价值取向,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和驻留性。
生态休闲活动空间:以各类城市绿地、城郊周边山林、旷野等为主,突出自然生态空间的建设,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和生态建设的热情愿望,传达生态城市价值追求方面的信息,提高对城市、自然生态的了解认识。
商业购物休闲活动空间:以各类商场、购物中心、商业街为主,重点营造宽松、亲切、休闲的氛围。
文娱体育活动空间:以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场所为主,体现城市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文化追求。
城市观感系统
(1)视点:指具有突出高度和开阔视野的景观点,是一定区域内的视觉焦点,具有较强的区域指认和方位识别功能。规划主要视点有:标志景点、主要高层建筑、笔架山、老君山、鹅公山等公园景区和相对制高点。
(2)眺望点:指具有一定高度和视野范围,并能供人们鸟瞰城市景观的自然或人工观景点,是展现城市整体风貌及自然风光的重要观光据点。主要眺望点有中心高层建筑、笔架山、老君山的制高点等,规划设置相应的观景平台和休息设施。
(3)视线通廊:在城市主要景观视点、节点、标志和眺望点之间,为突出城市的识别性和观赏性,通过道路引导、建筑高度控制,形成通透、连续和深远的景观视廊。规划主要景观视廊有:赤水河——笔架山、习水河——白塔、老君山——白塔、鹅公山——长江。
第四篇:塑造城镇风貌特色 推进城镇化进程
塑造城镇风貌特色 推进城镇化进程
2006-05-31 19:07文章来源:河北商务编辑部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新闻
一、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是城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塑造城市特色来医治“千城一面”的通病,在认识上已经取得一致,在实践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范例。我区第七次党代会做出加快城镇化的战略决策以来,各地对城镇特色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强调:城镇建设要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相结合。200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把塑造城镇特色作为指导我区城镇化的六项原则之一,明确规定:“坚持城镇现代化和塑造城镇特色相统一。把舒展的城镇空间布局、现代化的服务功能、草原民族文化风貌结合起来,打造特色城市,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鄂尔多斯市在对成吉思汗陵祭奠区进行维修和布局调整中注重提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同时,按塑造草原民族特色的风貌要求完成了伊金霍洛苏木迁建的新镇区与成吉思汗陵园旅游区的规划建设,使祭奠区、旅游区、行政服务区三块组团相得益彰,凸显了蒙元建筑文化的魅力。包头市青昆两区,以浓郁的生态性塑造了草原钢城的形象。通辽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不仅注重寓生态性和文化性于舒展布局的地域特点,而且建造了一批如科尔沁博物馆等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建筑。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建成了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新镇区。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大街、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新镇区等一批特色街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等一大批旗县市都在按照民族、地域特色的风貌要求,加大城镇建设的力度。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外文化交融特色的口岸城市。
城镇风貌特色绝不仅仅是建筑技术和学术流派问题,而且是事关城镇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塑造城镇风貌特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文脉传承的历史意义。
首先,是积极的社会效应。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是政治性、社会性很强的公共艺术。城市风貌特色可以综合体现出一个城市过去与现在的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一座有特色的城市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品味、知名度,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反之,一座毫无特色的城市使人首先联想到历史的浅薄、文化的贫乏、管理的低下。美国在殖民建城之初,就完全抛弃了原有的印地安本土建筑形式,全部照搬欧洲的建筑模式。但是随着美国帝国主义的崛起,以摩天大楼为主的美国式现代建筑却成了全球包括欧洲建筑潮流的主宰。尽管如此,凡是主权国家,其建筑风格也在努力体现民族性。例如马来西亚,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带有地域特点和伊斯兰风格的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双塔大厦,至今仍是该国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广告招牌。再如日本虽然在二战失败后在美国占领下全盘西化,但很多城市和建筑物仍然带有日本固有的历史文化色彩。
其次,是巨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起到吸引投资者、居住者、旅游者的直接作用,因而有利于增加城市的投资和消费能力,保持城市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新兴城市巴西利亚仅有40多年的历史,却能以世界名城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旅游者和投资者,靠市场经济的力量把原规划仅为50万人的单纯政治首都,变成了现有220万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带动了巴西中部和内陆的发展。西班牙毕尔巴鄂本来是一个偏远的无名小镇,只因建起了一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馆,第一年就有130万人参观,从此变成了旅游名城。再从建设的经济性来讲,风貌特色是不是符合公众要求,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向,决定每一栋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寿命长短,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成本。前苏联斯大林时期高大宏伟、宽廊大柱的“人民宫”式建筑,一度被认为造成了空间和材料的浪费,但是经过时间考验,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并且现在很受俄罗斯国内官方和大众的共同欢迎。而赫鲁晓夫时代建的很多只讲功能不讲文化的“板式楼”,现在成为被拆除重建或“穿鞋带帽”改造的对象。当时看起来降低了房屋造价,但现在却成了莫斯科房价高、生活费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各城市也都存在着大量的平庸、短命的建筑,历经多次改造,或者拆倒二次重建,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再次,符合世界上建筑潮流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现代建筑”在二战前后成熟后,对推动世界城市建筑的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但到了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建筑界认识到必须对“现代建筑”重功能、轻形式的倾向进行改进和完善,其中还出现了冠以“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统而观之,避开各种学术观点之争,“后现代建筑”代表着对“现代建筑”进行丰富、发展的整个趋向。对外观呆板雷同的“现代建筑”在保留功能、技术、结构、材料、经济等先进性的同时,进行多元化、个性化、民族化、地域化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表现。特别是对于我国我区历史文化非常丰厚的城镇来说,应重视消化吸收后现代建筑理念,迎头赶上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时代潮流,防止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形式和设计人才,符合扩大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但是,对外来建筑形式要进行研究和选择。一方面,要避免把国外几十年前风靡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模式和平庸之作照搬照抄进来,在更大范围内制造“千城一面”。另一方面,对“后现代建筑”的各种流派的理念和作法,要以“为我所需、所用”的态度加以取舍,属于积极向上、传承文明、节约环保的可以引进,而那些主张怪异、张扬自我的要坚决制止。一般来讲,主张吸收历史建筑元素和运用折中风格的后现代古典主义、主张传承文脉和体现传统的新理性主义、主张体现地域特征和地方精神的新地域主义,应是我们主要关注和借鉴的“后现代建筑”思想。作为城镇的领导者,一定要对塑造城镇风貌特色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行有力的控制。否则,我们未来的城市都将成为平庸的“现代”、怪异的“后现代”以及简单化、庸俗化的仿古建筑组成的大杂烩。那样一种支离破碎、遍体鳞伤、内涵贫乏的城镇面貌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城市特色是城市历史的延续和地域文化的传承,是留给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大部分城镇将在今后10-20年基本定型。塑造特色时不我待。我们要切实统一思想,牢牢把握我区正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的历史机遇,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塑造城市特色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我区塑造城镇风貌特色的主要途径
城市特色的产生、发展是由其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塑造城市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关键是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处理好多样与协调、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发掘与借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塑造城市特色。
(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是依据自然环境形成鲜明而永恒的城市特色。意大利威尼斯始建于公元五世纪,当时是一片沼泽地,威尼斯人利用海水建设了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水上城市”。我国重庆,顺应山地河谷的地形起伏,创造出“山城”景观。我区东西地域跨度大,地貌类型多样,要充分尊重、顺应、利用所处地理环境,塑造各自的城市特色。如“沙漠绿洲型”城市、“滨水城市”“草原城市”“森林城市”等。
(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东西方民族大交流的重要区域,城镇风貌特色的塑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当代,我区是以蒙古族为自治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域,各族人民在独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积淀,是塑造城镇风貌特色的重要基础。草原民族文化所表现的崇尚自然、注重生态、包容开放等特征以及草原民族崇尚英雄、粗犷豪放、务实顽强的精神,都为规划城市风貌和抽象特色建筑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需要组织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研究和发掘。
(三)开展本土建筑艺术的再创造
由于历史原因,北方草原各民族虽然创造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灿烂文化,但留存下来的永久性固定建筑很少。一方面这对我们继承民族建筑特色造成了缺乏参照的困难,另一方面却又为我们广泛发掘、重新创造形成了广阔的空间。现代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的责任就是要把历史文化沉积加以“显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应用于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创作活动中。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说:“我们创造城市就是创造文化。”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将《北京宪章》的精神概括为现代建筑的地方化和地方建筑的现代化。从我区来讲,重点要从内蒙古草原民族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天人合一”思想出发,保持城市
风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内蒙古草原民族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和包容开放的思想传承出发,形成严肃庄重和活泼多样、高大挺拔与舒展精致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塑造轮廓清晰、建筑精美、装饰大气、色彩明快的城市形象。那些流行多年、缺乏创新的板式建筑、方盒式建筑、大墙式建筑、高碑式建筑以及“一张图纸到处建”的所谓标准化建筑,应当加以限制。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是说这类建筑都不行,而是已经建得太多太滥了,如不加以制止,特色就无从产生。
(四)理顺多样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塑造和谐的城市特色
1.注意建筑单体特色与城市整体风貌的协调
构成城市特色的建筑要素主要包括标志性建筑及一般性建筑,也包括大量的背景性建筑。城市某类高品质式样化建筑多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建筑特色。《北京宣言》提出:“我们要用群体的观念、城市的观念看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审视建筑,也就是坚持从城市到建筑的思想,坚持城市设计的原则。在重视标志性建筑设计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大量的背景性建筑的整体设计。如著名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文丘里在伦敦国家美术馆新馆设计时,充分尊重原有建筑及其环境,新馆并不引人注目,与主馆保持建筑艺术上的和谐。
2.注意保护历史街区和塑造特色新城相结合一座城市的特色是靠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来延续城市文脉的。有些城市恰恰是由一些文物古迹、道路肌理、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形成了城市特色的基础,它们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但是城市特色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原有城市特色的内涵。城市是为人服务的,要更多地体现人本精神,绝不能搞一些不顾使用功能、盲目仿古、伪古、复古工程。要在新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水平下,继承和发扬民族地域文化的精神实质。
3.注意学习借鉴和自主创新的有机统一
做好城市特色的规划、设计工作,必须多看、多听、多研究。只有眼界开阔,观念更新,才能认识特色、发现特色、塑造特色。概括来讲,一是要跟踪国内外城市建筑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要把现代建筑强调功能和后现代建筑强调形式的思想结合起来,作为我们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理论基础,借鉴后现代主义“文脉、隐喻和装饰”的设计手法,提炼和转化当地的设计元素用于本土建筑创作。二是要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作法。例如西藏组织编制了《西藏传统建筑导则》,对拉萨市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了整治,使城市具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黄山市通过人大立法规定了城市秉承徽式建筑风格,把城市特色上升到了“法”的高度,有效地制止了杂乱无章的建筑。三是要开展城市特色理论研究,理性地分析本地区、本民族的建筑特色,改变某些地方城市建设盲目抄袭、跟风、崇洋媚外的状况。印度建筑师致力于发展有印度特色的建筑理论,使印度的现代建筑水平受到世人瞩目。日本有不少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体现了既是国际的,也是日本的特点,这与本民族先进的建筑理论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塑造草原民族文化城市特色的过程中,只有经过理性研究和创造,才能提升到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的层次。
三、研究和塑造我区城镇特色的主调
我区虽然东西南北有一定差异,但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生产方式、民俗风情总体上共性大于个性。因此,应当致力于研究和塑造城镇风貌特色的主调。使人无论是从东北、华北、西北或从国外进入内蒙古的城镇,都能感受到北部边疆城市特有的风情风貌。这一主调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舒展的城镇布局
舒朗的城市风貌与我区地广人稀的区域特点、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北部边疆各民族的豪放特质息息相通。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大都市拥堵不堪、内地城镇土地紧缺的情况下,从规划上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合理布局,不仅可以形成独特的城镇特色,而且有助于预防和治理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有利于城镇的持续发展。因此,各个城镇的共同特点,首先应是在布局舒展的基础上建设集约式建筑组团。同时要根据城市地理历史环境、形态、功能对城市整体形象进行设计,包括大的天际轮廓线、景观风貌分区、城市轴线、交叉路口、景观系统、生态系统等等。特别是交叉路口的空间一定要留足。小城镇可以一种景观风貌为主,较大的城市在总的景观控制下,可以确定多个景观风貌分区。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构)筑物造型
建筑是直接体现城市的实体。以前我们也有许多成功的特色建筑,但因体量小,数量少,并没有形成城镇特色。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营造有特色的建筑物,但因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不够,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国内和区内纷纷模仿比较著名的某些建筑,虽然营造特色的愿望很好,但看过后总是觉得放错了地方。再比如把错当为蒙古包形状的半球体机械地放在建筑物顶部,不仅没有起到营造特色的作用,而且影响了建筑的协调性。从蒙古包发掘建筑特色语汇和符号的方向并没有错,问题是没有经过艺术再创造,搞简单化、庸俗化拼凑的作法不可取。古今中外利用民居形式表现建筑造型的事例很多。例如我国南方有不少城市利用民居形成鲜明的特色。再如俄罗斯的教堂,历来吸收当地的木结构形式。再如1998年落成的“芝柏文化中心”,在地处西南太平洋并无固定建筑的努美阿半岛上,从当地的棚屋、森林抽象出现代建筑语言,建成了世界名作。蒙古包从类型来看,有古代、现代、民居、王爷包、战车包、游牧生产用简易包等多种多样;从内部结构来看,由园隆型的顶部、射线形的上部、菱形与方型及浅S型相结合的周壁等多种几何图型组成;从外形来看,有隆有直,有园有孤,浑然一体,配以纯白的颜色,其独特的造型是任何其他民居所没有的。因此,在内蒙古草原沿用了至少千年以上的蒙古包,能够抽象出许多种建筑语汇。后现代建筑中大量的圆型、弧线、曲线型建筑,就有不少令人联想到蒙古包及其某一部件的底蕴。此外,要探索在中西结合中增加地域文化符号来塑造特色。五十年代北京的一些重点建筑曾经进行过以中西结合的形式来体现民族性的有益探索。莫斯科现在搞的几处现代化建筑物基本都是西方现代建筑和“斯大林巴洛克”的组合,其中也有东方建筑的某些特征。内蒙古草原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民族大交流,必然也伴随着东西方建筑的融合。德国波茨坦夏宫给一个圆型游牧民族式建筑冠以“中国茶楼”之名,莫斯科把一处距红场不远的草原民族式建筑称为“中国城”,都说明历史上草原民族的建筑是东西方建筑交流和结合的一部分。当然对于那些没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欧陆风建筑应予禁止。还有,通过建筑物顶部的造型来体现民族特色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国外通过变换顶部变型体现当代建筑个性的作法已经流行了几十年。纽约世贸大厦的两座方碑式摩天大楼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但是它所在的曼哈顿区,当时就有不少高楼都戴有各式各样的帽子。联合国总部大楼的建筑成功,使方形组合的板式建筑曾经受到推崇,但在西方世界流行也并不持久。国内有不少城市利用宝剑、高塔、战车、民居屋顶等造型配合现代建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区建筑物顶部造型多样化的过程中,应提倡采用设计精良、符合城市格调的地域形式和民族形式,制止毫无内涵的“空架子”“飘棚顶”流行。
(三)具有生态自然特点的绿地广场
城市布局的街道空间和绿地广场都可以表达城市特色。大连的广场体系,新疆石河子的绿化系统都形成了深刻的“城市印象”。广西南宁市发挥水热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打造“中国绿城”为最大特色。我区在这方面也有很大进展。总结全区各地的作法,一是增加绿地比例。人均绿地指标要达到同类城市的前列。二是要合理规划,构筑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将城内城外的生态绿地、山体、水系有机衔接,促进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三是因地制宜选择植物。除关键部位选用一部分高档草坪和树种外,一般绿地和街道都要使用乡土树种,形成规模生态效应,同时降低成本,扩大面积,提高整体的绿度值。四是要做好景观特色设计。黑格尔曾说:“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民族。”雕塑是建筑的姐妹艺术,最能直观地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我区有很多反映民族特色的雕塑作品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赤峰新区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完成了八大民族特色园林的设计,锡林浩特市邀请国内著名设计单位完成了蒙元生态园的设计,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没有文化内涵,贪大求洋、不伦不类的雕塑成了费钱、费力的“文化垃圾”。总体上我区的雕塑作品还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今后应当多从草原民族的一些历史事件、自然特点、英雄史诗、文学作品、故事传说及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等内容中,创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防止出现其他地方已经流行的亭台楼阁和西式罗马柱廊以及毫无特色的工厂化雕塑。
(四)清新悦目的城市色彩
一个城市的主体色调也是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中国古代对建筑色彩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如北京古城以红、黄、灰为基本色调,由于皇宫的黄色屋顶和红色墙面与周边大片的灰色四合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大连、青岛的城市色调概括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日本的大多城市以淡茶色、白色为基本色调。巴黎传统建筑采用黑色屋面、淡茶色外墙。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
科、索契原有建筑均以黄色系列为主,与四季常青的森林互相辉映。我区城市应根据自身环境和各民族所崇尚的颜色来确定城市的基本色调,大多数以浅色系列比较合适。一般城市可以选择白色系列为基础,再缀以当地喜好的其他颜色作为建筑立面的主色调。白色既可与草原上的蓝天白云相衬映,又符合草原民族崇尚白色的理念,也符合公众一般的审美观。后现代建筑中,“白派”创造了不少经典之作,这对选择白色为主色调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五)丰富多彩的装饰装修
对建筑物进行适度的艺术性装饰装修,能够起到渲染和烘托民族特色的作用。内蒙古政府礼堂浮雕式的装饰、内蒙古展览馆花边式的装饰都取得大家公认的效果。我区各民族历史上创造的花边、云图、冠饰、文学艺术作品、生产生活用具等,都可以抽象出独特的艺术符号,通过雕刻、雕塑、镶嵌、组合、瓷艺、彩绘、铁艺等技术手段,用于现代建筑的装饰装修。我区各地在公共场所内部装修和陈设方面普遍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已经取得了较好经验,应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在加拿大,温哥华并不是印地安人最多的城市,但其机场候机楼和市内公园广场具有浓厚的印地安文化氛围,对提高其知名度起到很大作用。类似经验都可供借鉴。
四、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开创城市特色工作的新局面
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是一项崭新的任务,也是专业性、公众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当前我们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争取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开创城市特色塑造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设特色城市,关键要靠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城市政府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加强管理。要防止把塑造城市特色看成是纯粹专业技术活动放任自流,也要防止出现长官意志包办代替。而应采取领导把关与专业创造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有序地推进。大中城市要根据需要,制定有关城市风貌特色的规划、条例、导则、法定图则等各类规范性文件,立足长远、引导发展。
二是要广泛宣传,争取广大公众积极参与。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意义,普及建筑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的建筑艺术修养和城市特色意识,让广大市民关心和参与塑造城市特色工作。要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征集意见等方式,收集群众对城市特色的看法和建议。借此达到团结凝聚市民热爱家园热情,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共同信念和追求。
三是要加强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各设区城市和盟府所在地,要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城市特色专家评审机构和咨询机构,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内容,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四是加强管理。要明确规划部门是城镇风貌特色的主管职能部门。各城市要编制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重要景观节点、主要街道、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切实把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体现在每条街道、每个建筑物上。各城镇对建筑造型、立面、色彩及布局要有明确要求,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都要有文字规定,防止随意性,保持连续性。对抄袭照搬,不符合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建筑不予审批。
五是开展科学研究。要发动专家学者、科研技术人员开展城市特色理论研究,经常开展交流、评优、研讨等各项活动,探讨我区城市风貌特色的内容、方向、技术手段及理论支撑体系。开展塑造城市特色的优秀论文、优秀规划、优秀建筑、雕塑小品等评选活动,鼓励设计人员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精品。
第五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总结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总结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也是我市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决战之年,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城镇风貌塑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及城镇风貌塑造工作安排,我局制定了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整治,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
为加强对风貌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局纪检组长、局机关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分管局领导牵头分管日常事务,局水综科负责日常具体事务,相关科室站院协调配合。并根据《xx市2010-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在积极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综合整治和规范的原则,制定了《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2010-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市“统一规划、精心设计、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城镇风貌整治原则,以全市风貌整治为契机,紧密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精品国家卫生城市的总目标,积极实施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风貌整治工作,力争用2年的时间基本规范沱江河滩地经营环境。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加强风貌包装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赢得经营户、住户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整治工作和谐有序开展,我局狠抓宣传工作:一方面每天抽调1-2人沿沱江两岸进行卫生巡查,主动上门向责任区内的经营户、住户广泛宣传沱江滨江路风貌包装的目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包装责任区内人流量较大的地点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台,散发宣传单,主动和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开展卫生知识、健康知识及风貌整治目的等情况的宣传,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自觉关心、自觉支持、自觉参与风貌整治工作,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切实扩大和巩固群众对此项工作的认同度。今年以来我局在沱江滨江路沿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宣传活动8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悬挂横幅4条,组织群众参观整治成果活动1次,参与人员20余人。
(二)多举并措,狠抓整治
为确保风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根据实施方案,积极协调城管、社区及相关部门,以开展风貌整治为载体,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拆除不规范的建(构)筑物,清除屋顶、阳台等乱堆乱放和吊挂杂物,对建(构)筑物的外立面、雨棚等进行清洗、粉刷和更换,使建(构)筑物外立面整洁整齐。今年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处,整治建(构)筑物5栋,整治建(构)筑物立面900余㎡,投入整治资金8万余元;二是规范经营户建(构)筑物及附着物,拆除未经许可擅自设置的广告、店招、灯箱、牌匾等,更换破损、褪色、残缺以及有安全隐患的广告店招,规范空调外机位置,统一对沱江滨江路坝坝鱼经营设施进行规划、设计,采取经营户自行投资,水务部门严格审查的原则进行包装整治,使其更加整洁、美观。今年累计规范广告、店招等7处,经营场所外立面包装2栋,投入资金6.8万元;三是整治沱江河滩地和水面卫生环境,进一步加强对沱江河滩地卫生的巡查和保洁工作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对部分渔船、坝坝鱼、茶楼存在污水直排、垃圾乱扔现象进行查处、取缔,规范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巩固集中整治成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风貌整治巡查11次,长期雇请保洁人员10人,雇请清漂船1艘,清漂人员2人,清运垃圾68吨,焚烧处理垃圾2000余斤,租用自卸汽车2辆,修建排水沟50余米,投入资金21.98万元(其中,整治沱江枇杷沟医学院下水道1次,修建排水沟25米,投入资金3.5万余元;集中整治枇杷沟河滩地和沱江公交商城堡坎下河滩地1次,清运垃圾35吨,修建排水沟25米,出动人员76人次,投入资金4.2万余元);四是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加强沱江河岸护坡工程及绿化建设,努力打造卫生沱江、绿色沱江。
(三)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沱江河滩地风貌整治责任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市局、江阳、龙马潭两区水务局的责任范围,并将风貌整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把风貌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建立、健全沱江滨江路风貌规划、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将城镇风貌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四)加强督查,严格问责 为切实做好风貌整治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也是我市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决战之年,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城镇风貌塑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及城镇风貌塑造工作安排,我局制定了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整治,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
为加强对风貌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局纪检组长、局机关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分管局领导牵头分管日常事务,局水综科负责日常具体事务,相关科室站院协调配合。并根据《xx市2010-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在积极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综合整治和规范的原则,制定了《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2010-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市“统一规划、精心设计、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城镇风貌整治原则,以全市风貌整治为契机,紧密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精品国家卫生城市的总目标,积极实施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风貌整治工作,力争用2年的时间基本规范沱江河滩地经营环境。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加强风貌包装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赢得经营户、住户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整治工作和谐有序开展,我局狠抓宣传工作:一方面每天抽调1-2人沿沱江两岸进行卫生巡查,主动上门向责任区内的经营户、住户广泛宣传沱江滨江路风貌包装的目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包装责任区内人流量较大的地点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台,散发宣传单,主动和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开展卫生知识、健康知识及风貌整治目的等情况的宣传,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自觉关心、自觉支持、自觉参与风貌整治工作,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切实扩大和巩固群众对此项工作的认同度。今年以来我局在沱江滨江路沿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宣传活动8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悬挂横幅4条,组织群众参观整治成果活动1次,参与人员20余人。
(二)多举并措,狠抓整治
为确保风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根据实施方案,积极协调城管、社区及相关部门,以开展风貌整治为载体,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拆除不规范的建(构)筑物,清除屋顶、阳台等乱堆乱放和吊挂杂物,对建(构)筑物的外立面、雨棚等进行清洗、粉刷和更换,使建(构)筑物外立面整洁整齐。今年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处,整治建(构)筑物5栋,整治建(构)筑物立面900余㎡,投入整治资金8万余元;二是规范经营户建(构)筑物及附着物,拆除未经许可擅自设置的广告、店招、灯箱、牌匾等,更换破损、褪色、残缺以及有安全隐患的广告店招,规范空调外机位置,统一对沱江滨江路坝坝鱼经营设施进行规划、设计,采取经营户自行投资,水务部门严格审查的原则进行包装整治,使其更加整洁、美观。今年累计规范广告、店招等7处,经营场所外立面包装2栋,投入资金6.8万元;三是整治沱江河滩地和水面卫生环境,进一步加强对沱江河滩地卫生的巡查和保洁工作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对部分渔船、坝坝鱼、茶楼存在污水直排、垃圾乱扔现象进行查处、取缔,规范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巩固集中整治成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风貌整治巡查11次,长期雇请保洁人员10人,雇请清漂船1艘,清漂人员2人,清运垃圾68吨,焚烧处理垃圾2000余斤,租用自卸汽车2辆,修建排水沟50余米,投入资金21.98万元(其中,整治沱江枇杷沟医学院下水道1次,修建排水沟25米,投入资金3.5万余元;集中整治枇杷沟河滩地和沱江公交商城堡坎下河滩地1次,清运垃圾35吨,修建排水沟25米,出动人员76人次,投入资金4.2万余元);四是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加强沱江河岸护坡工程及绿化建设,努力打造卫生沱江、绿色沱江。
(三)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沱江河滩地风貌整治责任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市局、江阳、龙马潭两区水务局的责任范围,并将风貌整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把风貌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建立、健全沱江滨江路风貌规划、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将城镇风貌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四)加强督查,严格问责 为切实做好风貌整治工
作,我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要求xx区、xx区水务局要严格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积极抓好落实工作,确保风貌整治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同时,要求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两区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责任追究,确保风貌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确保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城镇风貌整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实现城镇风貌整治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重视,狠抓落实,因此,我局必须严格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强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风貌整治。
(二)坚定信心、全力推进。我局要根据全市城镇风貌整治的统一部署,按照我局工作实际和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全力推进沱江滨江路河滩地风貌整治工作。
(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要在市指挥部的协调下,切实做到和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附件:城乡风貌塑造2010年主城区整治项目相关数据统计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