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
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十五”期间,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在新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实施领导和决策的环境和条件较之过去有很大的不同,面临着新的难度和挑战,这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要将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领导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抓好。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通过采取实际措施培养提高领导干部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如,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增加国际贸易知识、领导科学、思维和创造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每年可举办3—4期,内容为当代世界最新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专题研讨班或讲座,及时用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武装和充实各级领导干部头脑,使之具有开阔的眼界、敏锐的洞察力及创新思维;在培训方式上,改灌输式教学为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教学,组织力量编写国际国内在城市建设、企业投资等方面成功决策的案例,供领导干部学习、体会和借鉴,锻炼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实际决策能力和思维方式;加大党政机关与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市科研院所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干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建议设立“北京市成功决策创新奖”,对一些在北京市建设和发展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成功决策给予表彰,倡导和形成创新的氛围。
第二,培养领导干部的科学精神。要培养领导干部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使领导干部养成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
觉意识和行为习惯。真正把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基础环节,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具体制度。如可规定各单位出台政策措施,要附有相关的调查报告;规定每年领导干部报送1至2篇亲自动手撰写的调查报告,加强这方面的督查力度;在干部考察考核中加强对领导干部下基层和调查成果等情况的了解;重大决策前要举办听证、论证会等。第三,培养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力度,培养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应加大政府与人大工作机构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人大一些具有立法实践经验的干部可以交流到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政府一些部门的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或任职,通过这种双向交流,增强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治市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篇: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考(模版)
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考
继党的十六大突出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好范文版权所有要提高执政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毛泽东说过,领导干部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拿主意需要决策,选干部也需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决策的正确与否,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能对一个地方生产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错误的决策不仅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也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决策的失误。综观尤溪的发展实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曾经的决策失误,让尤溪背上了大包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而近年来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如争取“一路一电”两大项目建设,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则带动和激活了尤溪的发展全局,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因而,科学决策对于领导者来说十分重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吸取教训,举一反
三、时时提醒自己,下功夫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一要理清“脑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才会去努力追求决策的科学化。所以,首先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决策的理念。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任上想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但是,我们也看到,确有一些人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很多决策,决策者并不是不知道那是不科学的,只是一种扭曲的政绩心理在作怪,明知不该为而为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引导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只有这样,才能抱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扎实肯干,埋头实干,尽心尽力为人民谋利益,树起真正造福人民的政绩。二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决策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从尤溪的实际出发,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应该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即:处理好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在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进程的同时,保护青山绿水,把尤溪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省会城市后花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不能偏废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防止出现短期行为。三是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机也在于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最大的表现就是决策时不考虑群众意愿,没有充分维护群众利益,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总觉得“对上负责得实惠、对下负责活受累”,在决策中往往也“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因此,必须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时时心中装着群众,事事决策尊重群众。四是树立强烈的学习观。有些同志由于受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制约,往往视野窄、起点低,看问题提不上“纲”来,主意拿不到“点”上,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说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非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政策水平不可。领导干部应该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知识,并将这些理论和知识逐步转化为基本的思想理论素质,转化为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谋得准,在决策中以理性思考取代直观判断,以敏锐的视角取代习惯思维,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五是增强创新意识。决策是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决策,没有创新的决策,就不是与时俱进的决策。尤溪这几年能够较快打开发展局面、走出发展低谷,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出台了“三个一”、“三个头”、“三个平台”等发展机制是离不开的。发展没有止境,创新就没有止境。今后要把这种好的发展局面保持下去,各级领导就必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拿出符合尤溪实际的新举措、新办法,为发展加温度、加速度。
二要沉下身子。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研究。有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对上级指示理解得不深不透,对下面情况若明若暗,以致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的盲目决策;有的同志下基层身到心未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摸不到实情,出现轻率
拍板的随意决策;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挂村驻村觉得是迫于上级要求,下乡热衷于打牌喝酒,没有真正入户调查、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政策不好,只是我们干部没有把好政策向群众宣传,没有把好的办法传授给群众;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的群众没有意见和建议,只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没能听到,以致决策没有充分反应群众的意愿;很多情况,不是我们的领
导不愿执政为民,只是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作出的决策不符合现实要求,以致“好心帮倒忙”。这些错误行为无疑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的意识,在决策中先调查再议事,先知实情,再谋对策。要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依托“我在农家”、“驻村夜访”等活动载体,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实实在在抓落实,真正沉下身子,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多搞典型调查,解剖麻雀,获取大量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论证,形成符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正确意见,从而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
三是铺开“垫子”。也就是要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有的领导民主作风差,把集体领导变成“一言堂”,结果堵塞了言路,导致决策偏差,工作失误;有的领导片面地认为广泛征求意见会影响决策效率,在做重大决策时仅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而且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往往带有某种暗示,导致班子成员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事实上,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征求意见一时可能要多花些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减少麻烦、防止工作陷于被动、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实现科学决策,就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抓好三个阶段工作、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即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在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决策中,应邀请有关专家帮助论证;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在事关广大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上,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多渠道让群众周知,让群众发表意见,并结合群众的意见对方案加以改进,在“征求-改进-再征求-再改进”中集思广益、取得群众的支持;要广泛征求班子成员意见,对一些常规性的决策,也要提交会议请班子成员讨论。抓好三个阶段工作,即在决策前吸纳各方的建议;决策中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方案;在决策后勇于面对现实,真心听取反馈意见,该修正的修改,该中止的中止。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有些领导明明知道自己的决策不太符合实际,却不愿意对原先的决策作出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事实上,能发现自己决策失误而又能听取群众意见加以改正的领导才是成熟的领导,群众才会更加信任,应该要有自我改正的勇气和魄力。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即领导者要乐于倾听各种意见,不能搞真主意,假商量,煞有介事地做样子;要敢于采纳正确的意见,可以根据多数人意见进行决策,也可以力排众议按少数人意见决策,唯以正确性为准绳;要勇于承担责任,一旦实践表明决策失误,领导者应主动承担责任,切忌把决策失误归咎他人或归咎客观条件。否则,群众就不愿参与决策,导致民主作风不能实现。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要用好“锤子”。就是要在条件成熟时当断则断、“一锤定音”。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握大局的能力差,优柔寡断,导致民主变成了扯皮,会议讨论变成了无休止的争论;有些部门、单位在决策过程中,议事程序不规范,仓促开会,临时动议;有的对有分歧意见的问题,事前不做个别酝酿和统一思想的工作,动不动就采用举手、投票等简单表决的方式。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揭示了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党委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要懂得,必要的程序,是实施有效决策的可靠保证。作决策,一定要严格按“十六字”方针办事,该拿到党委会上集体讨论的重大问题必须上会,而对不属于党委的议事范围,政府首长有权决定实施的问题,或者机关职能部门经请示有权处理的问题,则无须再议;在集体决策时,主要领导应坚持原则,把好第一关,坚持先议政后议事,先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学透,把规定要求搞明,把实际情况弄清,再来研究具体事情;当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要强行作决议,而应反复分析比较,共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逐步达到议深、议透、议准的目的;当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该断要断,果断作出决策。同时,也要建立违反程序追究制度,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的决定都要取消,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注意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之我见
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之我见
决策是普通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活动,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能和主要职责之一。实践证明,能否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既是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同时,对一个单位的工作和建设的好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不但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更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完成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使命的时代需要。
1.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决策的标准和尺度
决策的生命力在它的科学性,科学性最集中的表现是一项决策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即要达到“四个统一”的标准。
(1)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这是一项科学决策的首要的基本前提,也是领导干部决策的基本要义。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前提和基础,防止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个性的东西共性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相对的东西绝对化。
(2)是全面性与系统性的统一。这是领导者决策水平的综合体现和反映。在决策中要善于喜中看忧,忧中看喜,不搞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片面性;要通盘思考,科学统筹,实施正确有效的领导和指导,促进单位全面建设。
(3)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这是决策是否正确的重要尺度。其一,科学的决策必须无条件地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大政方针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失去了这个最基本的前提,丢掉了应有的原则性,决策便无科学可言。其二,个别与一般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把握决策原则坚定性的同时,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是预见性与创造性的统一。这是决策的生命力和价值的真正内涵。其一,决策的预见性是创造性的前提。开展工作,搞好本单位建设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缺乏对本单位建设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敏锐预见,势必导致工作的被动性、盲目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实施科学决策,指导本单位搞好建设。其二,决策的创造性是预见性的目标和结果。科学决策的过程既是敏锐地洞察本单位建设需要克服和解决的短、中、长期问题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的过程;又是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实现预期建设目标的过程。
2.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基本途径
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是一个多因素、多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领导干部全方位地学习,多角度地修养,深层次地思考与总结。实践中,应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1)是要学好科学理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是领导干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必由之路。科学的辩证的思想方法,使人思路清,方向明;理性思维具有高层次,领导方法和决策能力才能达到高水平。学好唯物辩证法,就能使自己在认识、处理问题时脑子里多点客观性,少点主观性;多点全面性,少点片面性;多点深刻性,少点表面性。从而增强工作上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使自己科学决策的能力在理性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2)是要认真调查研究。我党一贯主张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正确决策、做好工作的前提。领导干部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中间,掌握第一手材料,尤其是要重点掌握上级政策、指示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重大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和本单位出现的倾向性问
题,取得制定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的可靠依据。同时,要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对来源于群众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地概括、分析与总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切实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做出指导单位建设的科学决策。
(3)是要按决策程序办事。一项科学的决策产生的程序至少应有三个主要环节,即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和提出解决方案。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单位建设中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入群众中间,倾听群众的呼声,集思广益,以便领导者察秋毫于基层,绕谋于群众。其次,要确定工作目标。就是确定通过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结果和目的。确定工作目标时要有战略眼光和系统观念,一定要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因此,领导干部在确立工作目标时,要站得高,看得远,又要留有余地,量力而行,脚踏实地。最后,要提出解决方案,订出具体措施。这既需要领导干部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素养,更需要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通过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出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4)是要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方法论取决于世界观,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必须在加强世界观改造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下功夫。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人的终生所需,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是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改造自我、提高自我的根本需要。其次,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是一个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当前,面对新形势下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困难和矛盾,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敬业勤政精神,没有迎难而上,勇于开拓的精神,是很难指导本单位完成好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的,更谈不上决策的科学和单位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四个能力
按照局政治部要求,团以上领导干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要重点解决好发挥表率作用、提高素质能力的问题。通过前阶段的学习教育,结合个人实际,对照以上问题进行了思考,我的体会是,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要在着力提高四个能力上下功夫。
一、提高把方向的能力。领导干部是领头雁,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方向问题。方向就是旗帜,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是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方向不对,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在这个问题上,领导干部千万不能含糊。不能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把方向,就是要带领大家坚决服从党的决议,听从党的召唤,把所领导的单位、部门建设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结合部队当前实际,就是要认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围绕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物资准备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导大家强化战斗精神,提高素质能力,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提高理大事的能力。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不同,领导干部主要是抓大事,抓主要矛盾。局领导多次强调,部门领导要“抓大事、把方向、解难题”。我任领导干部已经不短时间了,但是单独负责一个部门工作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经过学习教育,我对此有了较深的体会。领导干部具体工作做多了,一是可能影响一般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容易陷于具体工作,抽不出时间进行理性思考,而且领导干部精力也有限,难以做到事必躬亲。领导干部抓大事,一要注意培养队伍,二要帮助解决急难险重任务。
三是提高协调的能力。协调是领导干部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和不和谐,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看领导善不善于协调。当前我局实施了分段管理的采购机制,部门之间业务衔接多,工作交叉频,必须加强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局业务建设。搞协调,就要讲究工作方法,不利于团结的方法不采用;就要按职责办事,不缺位、不越位;就要破除本位思想,树立大局观念和意识。
四是提高示范的能力。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先进性和示范、表率作用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俗话说,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主要靠的也是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江主席讲过,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精神状态越好,组织领导水平越高,部队的凝集力战斗力就越强。领导干部提高示范能力,一要以振奋的精神状态鼓舞人,要以旺盛的精力和满腔的热诚投入到工作中去。二要以很强的工作能力来激励人。虽然领导干部大多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仍然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带头学习新知识,增强新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影响人。文件材料的审阅、报表数字的核查、工作细节的把握,都要严谨细致,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第五篇: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程雪良
2005年第1期 ——民主法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县乡基层领导干部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要直接面对和处理许多具体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领导干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一是法律至上的意识。明确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明确法律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约束;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二是尊重人民权利的意识。尊重与保障人民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惟一宗旨。国家立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我们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我们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实现人民的利益。在执法与司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权利,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与执政为民的统一。三是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意识。职权法定,即任何行政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权责统一,即承担责任是现代法治政府的第一要义。政府应承担起与权力对等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政府违法行使权力要承担责任,违法不作为也要承担责任。四是依程序行政的意识。在当前情况下,依法行政特别要树立依程序行政的观念,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制度。领导干部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政,坚决杜绝以领导的个人意志干扰法定程序的履行。领导干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必须加强学习,在提高法律素养上下功夫
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有些领导干部在行政过程中置法律于不顾,或有意无意间将自己置于法律之上,“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在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作祟。领导干部要提高法律素养,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讲究学法的效果,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近几年来,公安县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大批的企业职工安置补偿问题,以及企业破产、重组等问题。在改制中,我们认真学习关于企业改革和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政策,严格把握法律和政策界线,从公安县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政府、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司法机关、社会中介机构积极参与,企业依法破产,政府依法依规安置补偿,妥善地解决了职工的生活、保险、再就业等问题,改制效应初步显现,各级干部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提高。
领导干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懂法、依法、守法的表率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行政许可法对政府部门的行为进行了规范,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改进领导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方法,用法律规范和调整行政方式,真正做到依法用权、理性用权、谨慎用权。
一是把法律意识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之中。做任何事情特别是重大决策都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不仅考虑经济效果、社会效果,还要考虑法律效果。二是把依法办事的原则贯穿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之中。比如,当前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中发生的纠纷较多,有些情况比较复杂,各方面的看法也不一致。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严格依照《土地承包法》及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当时当地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来妥善化解纠纷。又比如,我们处理人民群众信访,依照法律,按政策按程序办事,把处理信访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的一条重要原则。三是要把遵纪守法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全部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要用法律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打“擦边球”,更不能知法违法。只有以身作则依法行事,才有凝聚力、号召力,带领广大群众早富快富奔小康。
领导干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在受监督的环境下掌权、用权
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权为谁用这个根本问题上,领导干部一定要自省、自警、自律,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同时,要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以及政府系统内部监督等民主监督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
(作者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