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管所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情况汇报
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
目前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现状,通过我所对辖区660户个体经营单位及相关规模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报分析。
一、监管过程中发现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原因
1、未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过期失效的占监督检查经营户的2/10,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经营者认为从事经营的食品不是自己生产的,从事经营活动是在方便群众,是在为人民服务。认为食品有包装,安全有保证,不直接接触食品。现在对经营者进行监管,认为是在找经营者的麻烦,所谓的监管就是以金钱为目,是为钱而来。认为食品有问题应该是找生产方,不应该找经营者。认为食品安全的监管应该是去管好生产环节,不让有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对食品流通监管有相当的抵触情绪而不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二是无证经营者以个体小经营单位为主,都是些弱势群体,以留守老人居多。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力,转而从事食品经营以维持简单的日常生计。认为找政府部门办证,是程序相当繁琐、手续麻烦而且要花大量的金钱找关系托人情和漫长的时间等待,等证办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对政府失去信任。
2、从业人员未办《健康证》情况占90%。普遍认为是接触食品包装,不直接接触食品。10%持《健康证》人员是因为直接从事
接触食品,现场制售目前划规为食品流通环节。
3、未悬挂《食品流通许可证》情况占90%。存在原因主要是从事食品流通经营者在有限的空间内争取最大空间利用来摆放食品和物品。加上消费者进店购物不以有证无证做选择。亮不亮证无所谓。
4、证照许可经营范围与实际经营范围不一致占5%左右。存在原因是在经营过程中随市场行情变化自己添加品种经营是市场经营行为。
5、未索取供货者合法资格证件占98%。存在原因一是个体经营者营销量少,普遍货源供给者以无所谓态度对待个体进货经营者,供货者认为证件复印件也需要成本,小经营者因进货少利润低,给不给小经营者供货无所谓,拒绝提供相关资格证件。二是食品生产厂方不能为进购者提供相关合法资格证件,以至于从生产源头到市场流通都无供货者合法资格。三是部分企业均是以全国连锁或分店模式经营,监管部门检查时,分店以相关供货者合法资格证件在总部统一保管为由,要求缓期提供。加上部分大型企业以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监管部门因索取供货者合法资格证等监管问题太与企业认真,政府以破坏区域经济环境干预。而无法检查产品提供者合法资格证件。
6、未索取食品合格证明情况占99%。存在原因是生产方每批食品检验或送检成本太高,厂方不可能提供每批食品检验合格报告,以至于从生产源头无法提供。
7、未索取、保留进货票据情况占1%。大多数食品经营者都保留有进货票据。
8、经营过期或变质食品情况占3%。存在原因一是大多数因经营状况不理想而疏于或懒得再精心打理,以维持现状的心态艰难维持现状,结果陷入甚至于形成更差的恶性循环经营条件。二是不良商人因赌徒心理,故意进购生产厂方或大型企业接近食品保持期的限期销售食品而谋取暴利,结果因销路而积压未及时出手,以低价倾销让不良经营者购入流入农村市场。
9、经营“三无”食品情况占15%。存在原因主要是部分小作坊生产者生产的散装食品在区域内销售情况。
10、经营假冒、山寨食品情况因合法资质生产方不能提供同批产品检测合格报告,在监管过程中难于发现假冒、山寨食品。
11、未按法律法规要求或食品标签标注的条件贮存食品情况占0.5%。存在的原因大多数因经营不善疏于管理而存在。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及对策
1、目前存在的监管现状及难点
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现状,目前普遍难以履职到位。首先,食品药品体制改革人员才刚刚到位,由于从各部门整合,存在对食品安全监管要求知识接触时间短,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培训。其次,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员编制配置严重不足,更加上几无执法装备和办公设施设备。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因监管经费严重投入不足,都是八十年代步行监管模式。
对边远路段等步行到监管区域,一天有效的工作时间已经过半。再次是问题食品溯源难。农村食品经营户文化程度较低,台帐填写存在困难,索证索票顾此失彼。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问题食品溯源十分困难。最后是违法查处难。首先,食品检测周期长,送检后一般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收到检测结果。其次,处罚执行难到位。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规模一般较小,《食品安全法》规定最低处罚标准为2000元,修订的新《食品安全法》处罚标准有可能会更高,有的小食杂店全部货值也达不到2000元,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处罚标准往往难以执行到位。
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及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信息普及率。监管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加强与经营者进行沟通,使经营者了解国家现行政策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消除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抵制情绪和提高经营者对政府的公信力。
(2)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努力强化“源头”管理,严把“两关”:即食品生产关和市场准入关;大力推行食品流通“一票通”制度;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不符合食品生产许可条件而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黑作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把食品生产和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
(3)提高农村食品质量保障水平。加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办公设施设备及经费保障的投入,完善食品快速检测
机制,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作用,做到不合格食品相关指标快速检测、及早发现,并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和提示。同时,以构建农村新型现代流通网络为目标,引导经营管理规范的优势企业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农村食品经营超市,确保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的安全。
(4)加速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库。以重点食品电子备案为基础,推行网上食品备案、食品查询、12331投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食品网上备案信息共享查询系统,实现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精确动态监管”。
(5)加强农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宣传与引导,大力发展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放心店,建立完善食品经营黑名单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与规范监管,激励守信经营,惩戒失信经营。
(6)加强政府领导。监督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配合,及时发现和向政府汇报食品安全隐患。在辖区内每一个行政村或居委会都设立食品安全义务监管员,每一次专项整治行动都与各辖区协管员联动,使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竟陵监管所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二日
第二篇:(电视台稿)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工商部门贯彻《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别食品经营者伪造或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少数不法分子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的集贸市场和小卖店,成为影响农民生命安全的因素。
三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还需加强。四是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问题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题。从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问题来看,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经营者大多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等贫困人员,具有流动、分散、隐蔽、随意性的特点。
五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以“价格优先”“广告优先”为消费取向,忽视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方面内容,识假辨假的能力差。
六是部分食品经营者不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市、进货查验制度落实方面还存在不足。
七是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
第三篇: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工作情况汇报
(庆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今年以来,我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省工商局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为目标,以食品安全“机制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制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行“12345”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我市工商系统承担着7501户食品经营户,828户食品批发企业和104户商场、超市的监管任务。针对食品安全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创新监管体制入手,讨论制定了“一条主线”定目标、“两网建设”打基础、“三大体系”作保障、“四项活动”促规范、“五种机制”管长远的“12345”食品放心工程。市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与各县(分)局签订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各县(分)局也将其作为一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来抓,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对所涉及到的目标任务、制度建设、工作内容及时的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不走样、1
不变形。去年12月22日市局在环县专门召开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场会,会议回顾总结全市工商系统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和推行流通领域12345食品放心工程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工作对策。目前全市7县1区全部建立了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并依托协会,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配送网,从食品的购进、仓储、销售、配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召开理事会议、会员会议,组织协调和解决全市食品配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食品配送质量,对配送的食品安全负责。并建立配送流程指挥调动系统,明确了配送范围、配送区域,并逐步向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食品流通安全物流配送新模式。全市系统中建立了市、县局和工商所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监管职责、目标和工作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县(分)局建立起了部门协作、预警防范、行业自律、信用分类监管、行政问责追究等机制,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安全事故预警防范、责任落实、失职追责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食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体系,形成了层层抓督办,人人尽职责,个个扛重担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一)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结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继续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乡(村)镇为重
点区域,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场所,以农村商场、超市和食品(杂)店为重点单位,以节日性、季节性食品和农村地方特色食品为重点品种,集中整治、严查食品违法行为。不断规范连锁配送和送货下乡食品经营行为,严格规范了农村食品经营秩序,维护了农村食品市场的安全。
(二)深入开展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为严厉打击销售问题乳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采取得力措施,层层落实监管任务和责任,进一步加大对流通环节乳品和含乳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了为期8个多月的集中清查问题乳粉专项整治工作。截至8月15日,全市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283人次、车辆121台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32处,检查食品经营户2399户次,未发现问题乳粉在本市辖区销售。在专项整治中我局首先是根据不同职责、不同要求逐级签订责任状,把开展清缴问题乳粉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工商局和工商所,对问题乳粉的清查、清缴、销毁、案件查办实行责任追究制。其次是严把乳品市场准入关,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对乳品和含乳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了清查,挨门逐户核查《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有效性;对于流通环节乳制品经营户《食品卫生许可证》尚未到期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42号])要求,全部停止使用,一律更换了新的《食品
流通许可证》;对于新开办或者增加食品经营项目的食品经营者依法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将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证和注册登记管理项目核定类别单独标注,并严格依照食品流通许可的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受理、审核、发放,严格乳制品经营者资质要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规范其经营行为,截止7月底,全市乳制品单独审核换发许可证2830户(其中:含婴幼儿配发奶粉1147户)。三是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乳品市场巡查。针对乳品和含乳食品经营者主体特别制订了定期不定期的巡查计划,并结合三级巡查方案进行全方位的督查、检查,加大对问题乳粉的排查力度。对各辖区所有经营乳制品的经营者进行了地毯式清查,拉网式排查,做到检查一家,登记一家,建立乳品经营户档案。重点检查落实了乳品和含乳食品经营户建立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情况,对检查备案不齐的乳品和含乳食品一律下架处理,确保乳品安全万无一失。四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乳品和含乳食品退市后的跟踪监管,严防再次流入市场。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作用,及时与卫生、质检、食药等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及时报送工作动态情况和数据,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切实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加强乳制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工作。
(三)深入开展“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按照省工商局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视频会议精神和庆阳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局及时召开全市工商系统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工商系统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全市工商系统立即行动,分阶段对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了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和清理整顿。在整治中我局通过电视媒体、报刊等对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进行了宣传和报道,先后被市、县媒体、报刊等采用39篇。在市、县、乡镇主要街道、人流密集场所、农村行政村部、交通要道等重点地区的超市、食品经营户、餐饮店、车站印制、发放、张贴8部委《公告》和《食品安全法》宣传单5万多份,悬挂横幅34条,宣传栏23期,宣传标语420条,营造了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浓厚氛围,做到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顿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按照安排,全市工商系统从4月29日开始,对所辖区域的食品添加剂经营单位进行彻底的排查、摸底、登记、整治,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组织开展突击检查、区域整治。加强了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县域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企业外租厂房、车间、仓库以及城镇临时建筑、出租民房等
重点部位的组织排查和清理整治。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451人次,执法车辆648台次,对7501户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对2户主营,92户食品添加剂兼营的经营户全部建立了书式和电子档案。共查处涉及食品添加剂案13起,对超范围经营及少量经营的7起进行了下架处理,没收标识不齐、三无及不合格食品添加剂11个品种、约120公斤,对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6户进行了处罚,罚款10000元。
(四)认真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5月20日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议精神,5月21日上午,我局迅速召集各县(分)局一把手,召开了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专项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安排全市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广泛动员,认真排查摸底,迅速行动,以“3个大幅度提高、2个彻底解决、1个严厉打击、6个长效机制”为目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了多次地毯式的清查,层层划定了监管责任,实行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共取缔食品无照经营60户,查处销售问题食品案件203件,案值52.62万元,罚没款33.264万元,没收问题食品10994袋(盒、瓶)。同时市局在6月28日至7月23日,派出食品安全督查组以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三种方式相结合,全
面督查各县(分)局贯彻落实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进展情况,采取检查路线事先不确定的方式,对9个县(分)局、个工商所辖区的209户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开展了以经营主体是否合法、证照是否齐全、台帐是否记录(批发企业的销货票据是否规范)、食品倒查是否与票帐相符、是否经销过期和不合格食品为主要内容,考量辖区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在督查中给镇原县工商局、西峰分局、正宁县工商局发《食品安全督办通知》5份
三、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市场长治久安
(一)食品安全监管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省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程”方案要求和省局的安排部署,我局及时下发通知,明确了建设标准和时限,并确定市局食品快速检测中心和环县食品快速检测室先行试点,于6月10日在环县召开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建设工作现场会,对建设和验收全市系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截止目前,我市1个市级食品快速检测中心和7个县级食品快速检测室已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基础建设任务,市局对7个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全部验收合格。在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中我局制定了《2011年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实施方案》和《食品安全示范店评选办法》,对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明确了创 7
建任务和完成时限。各县(分)局在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按照评选办法,全部完成了87户的创建的初审任务,市局已组织复审完毕,上报省局等待审批命名。
(二)、食品安全监管“一专三员”机制建设情况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局的安排,在全省农村所有乡(镇)、村推行“一专三员”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我局高度重视,全市工商系统把此项工作当做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主力作用,研究制定方案,很抓工作落实,使我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一专三员”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止目前全市乡镇建立“一专三员”机构 个,覆盖率%,行政村建立“一专三员”机构 个,覆盖率%。确定监管专干 名,联络员 名,协管员 名。
(三)、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办理和换发工作情况
按照省局要求将流通环节尚未到期的《食品卫生许可证》3月底前统一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我局将食品流通许可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强化审查,严格把关,坚持先证后照原则,截止目前,全市共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5737 户,占全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总数7298户的79%。
(四)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快速检测工作情况 七个多月来全市各级工商机关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检验和快速检测工作职责,不等不靠,积极筹措食品检测经费,合理安排检测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检
测工作。全市共组织食品抽样检验7个批次,完成食品快速检测任务4550个批次。8月1日我局特邀北京安达兴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全市系统28名食品安全检测人员进行了快速检测业务培训,采取实践操作与理论培训相结合,重点以甲醛、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瘦肉精等23种检测项目的检测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采样步骤与要求、试剂保存及注意事项等为内容。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培训下,参训人员现场对食用油、饮料、木耳、腐竹、生鲜肉、酱油醋等食品进行了酸价、过氧化值、二氧化硫、农药、亚硝酸盐、工业碱、吊白块等含量的检测。
近八个月来,我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信心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住管好,确保不出问题,营造一个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2011年8月20日
第四篇:浅析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浅析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与焦点。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农村食品安全越来越突显。随着城市维权力量的增强,假冒伪劣商品开始大量由城市转向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就成为了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倾销地。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农民自我保户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也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甚至已经出现脱管状态,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安全监管对策
一、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1、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农村有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反映了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卫生的认识水平,加上很多农村消费者不识字,导致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对买到的食品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加上农村执法力量薄弱,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的食品大量流入农村市场。从而使得农村消费者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多自认倒霉,即使觉得该用法律来维权,可又不知道要去哪里申诉,所以当买了假劣食品时,只要不危及生命,一般采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因此助长了假冒伪劣食品的横行。
2、食品经营业主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的食品经营者主要是当地的农民或居民,缺乏必要的食品专业知识。部分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后果。有些经营者为了不让自己亏本,即使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仍然将其摆在货架上想办法销售出去。经营者卫生意识普遍较差,无《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从事食品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经营的商品互相混杂,有的食品商店甚至同时经营化肥、农药、饮料,为农村食品消费安全留下了隐患。
3、农村消费者消费心态畸形。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收入低,消费能力弱,只要可吃可喝,填饱肚子就行。因此,价格便宜是农村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现在,农村的商品市场也日益繁荣活跃,各种小商店、小卖部在农村也越来越多,卖的食品也是价格低廉。从而也导致,不法商贩利用农村消费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村消费者只注重价格而忽视投师的弱点,将过期或是即将过期的食品、劣质的“三无”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者贪便宜的消费心态诱使经营者铤而走险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从而使食品安全整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打而不净的怪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购买食品的主要地点就是这类小商店、小卖部。他们当中只有5%的人认识绿色食品标志,只有17%的认识质量安全的标志。一位农村退休老教师一言道出了心声,他说现在农村居民在“吃”这一点上主要有两点表现。一是纯粹为了吃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劳作一天回到家里生水冷 1
饭一凑合也就是一天,哪有精力和意识去关心饮食的营养健康和安全问题,即使在平时也很少花钱买一些瓜果蔬菜之类的东西,就更不用说那些鸡鸭鱼肉蛋奶等营养品了,通常是自家菜园里种点农产品甚至有的还拿到集市上去卖;还有一种是为了略微吃好一点,但仍然以“价格优先”为前提,通常在集市上和小卖部里花点钱给小孩和老人买点营养品以表爱心和孝心,图得也是实惠。这也是不法商贩将魔爪伸向农村市场的重要原因。
4、食品行业管理水平低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分面零散;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未获得生产许可证,很少有自检设备设施,大多数企业设备简陋,产品单一,生产环境和卫生状况差,管理粗放,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动作。目前小乡镇、集镇还没有正规的超市、连锁店等信誉度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入驻,农村食品的流通,消费领域的经营主体主要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批发部、个体餐馆和饭店,小卖部、小商店、小餐馆、小食店等零散经营户大量存在,变质过期已成为农村食品的常态,低品味的供需关系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温床。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
1、政出多门,多头执法,食品安全存在立法空白。一是我国食品管理体制上已经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畜牧、经商、粮食、水利等分别在不同环节、品种或领域具有行政管理或执法监督权。二是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执法,行政执法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协调、重复监管,管理缺位现象突出,监督工作经常出现白和盲区。三是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众多,内容重复,规定交叉,但法与法之间相互协调性差、配套性差,无法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留下许多执法空隙和隐患,导致食品安全监督有时缺乏法律依据。
2、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缺少必要的技术保障。畜牧、经商、水利、粮食部门既无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又无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对酒类、肉类、畜禽、水产品、粮油质量仅凭经验目测;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部门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和部分检验检测人员,但受到经费、技术、法定资格等因素限制,能开展的项目很少,农药残留、瘦肉精、毒素或致病有机体、水发物甲醛含量等指标不能或没有开展检测,基层这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缺乏或相当落后、检验检测人员极度匮乏、素质也有待提高的现状,造成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缺少了必要的安全监督,致使监管效率很低。
3、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保障食品安全,对职能部门的依赖性较大,认为只是各职能部门的事,而政府的指导作用,社会的参与作用发挥较差,齐抓共管,全覆盖式的监管机制还远未形成,对地处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地下小作坊,执法部门也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卫生、工商、质监、农业等多个部门,但延伸到乡镇的部门只有卫生、工商、畜牧,单靠这几个部门要做好农村食品的日常安全监督,尚有较大难度。虽说是政府对安全食品负总责,但政府的事务多,人手少,有的乡镇还没有配备专职的领导和办事员,政府在协调本辖区内的监督部门开展工作上难度也较大,上级有安排,就抓一抓,全年也就是几个节日安排集中整治,平时多数是靠职能部门的作用,往往存在监督的空白点。
4、基层食品药监部门人员在编数量少,且缺乏食品专业人才。大部分县区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都不超过10人,既要继续行使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能,同时还要负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管,人手紧张显而易见;而且在编人员中没有食品管理和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存在不懂行,缺乏相应业务知识、工作专业性不强等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食品
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当前,农村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抵御能力普遍较低,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要把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细胞工程,在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上,严把许可准入、市场监管、市场规范、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关,任何一环也不可缺失,不再使农村食品市场成为监管的盲区,管理的软肋。
(一)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整合现有监管资源。要逐步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机制,政府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切实加强领导,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形成定期召开联度会议制度,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各职能部门按照“分段监管”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合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二)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强化农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而农村消费者是弱势中的弱势。他们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见识有限,对商品的认知水平低,品牌意识差,无法辨识食品质量的优劣与真假,经常会被价格低廉所吸引。因此,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应该将消费维权的重点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监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加大对基层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力度,保证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顺利贯彻执行,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辨别常见伪劣食品的能力,不购买、食用劣质食品。
(三)加大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农村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抓起,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治力度。要继续对种植养殖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减少粮食、蔬菜等的农药、化肥的污染;要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依法严厉打击经营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过期霉变等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提高农村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意识,防止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要加强对奶制品、豆制品、饮料等10大类重点品种的整治。及时受理和处理农民消费者投诉、申诉和举报,为农村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四)经常性巡查和检查相结合,整顿农村食品市场。对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的巡查计划、专项巡查计划,改变日常巡查“到边不顾面,顾面不到边”的现状,要按照各个环节,突出监管重点,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卖部、流动摊贩进行整治。坚持每年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联合行动,形成工作规律,如在春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联合专项整治,形成强大攻势,保障公众节日消费安全。
(五)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管。可以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实行社会共同监管,动员全体农员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中,遇到生产和经营不合格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农村地域广大,必须依靠广大农民主体共同管理实行全社会共同监管。
(六)要求农村商品经营单位严格建立准入制度。农村商品准入工作是让经营者建立经销台帐,把好进货验收关,对过期、变质、伪劣食品进行自我设防,对经营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把关,把问题食品进入市场的道路彻底堵死。逐步提高农村食品质量水平,较好的实现监管目标,对培育经营者的良好信用和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系数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源头上把了关。
(七)倡导“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理念。构建经营者自律体系有助于从源头消除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隐患。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在经营户中开展法制、信用教育,增强农村食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文明个体户”、“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并利用消费者协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食品消费中带有突出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发出消费警示并公布问题食品名单,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一种经营氛围。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不权关系到农村消费者自身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大局。我们应在党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之下,全民社会共同努力下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百度文库》
农村食品安全事实调查《百度文库》
专升本法学(2)班
周晓芳
第五篇:化德县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化德县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县政府:
按照自治区工商局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部署,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狠抓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天大的事来抓,切实做到了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的工作格局,构筑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坚强防线,使全县的食品市场始终保持了平稳、安全、有序的态势,安全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已初步形成。
一、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按照工商系统新“三定”方案的规定,我局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食品办),全面负责和组织实施全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各项事宜。负责指导、协调四个基层工商所的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工商所又专门指派监管工作人员为辖区各片食品安全监管专职人员,形成了“网定格、格定人”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四个基层工商所都配备了快速检测箱,指定了兼职负责快速检测工作人员,按照市局下达的每月检测工作计划和要求进行对食品分类分批次进行快速检测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食品经营户586户,其中城关工商所辖区257户,监管工作人员13名,2名兼职快速检测员;金三角工商所辖区230户,监管工作人员11名,2名兼职快速检测员;七号工商所辖区48户,监管工作人员6名,1名兼职快速检测员;朝阳工商所辖区51户,监管工作人员5名,1名兼职快速检测员。全县共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59家。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效
按照全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我局就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专门多次召开党组会并及时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带领股室负责人多次深入一线进行督促检查,各工商所更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所主要领导亲自抓,率先垂范,提档加速,抓进度、抓落实,实现了食品监管“八项制度”的全覆盖,建立起了一套源头可控,去向可查,问题可溯,责任可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结合我县消费者消费常识浅薄、抵御能力差的实际,我局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月等良机,结合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采取集中宣传、上门宣讲、悬挂横幅、张贴消费警示和温馨提示、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送法进校园、进集市、进商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认真组织学习了《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合理、科学消费理念,号召经营者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的理念,营造良好消费和执法氛围。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发挥舆论引导、正面宣传和监督的作用,形成全员广泛参与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的良好氛围。去年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全体工商干部和辖区商场、超市、市场开办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对《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共举办 3场次,参加培训人数达580多人次,重点对《食品安全法》、《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去年 10 月15 日我局组织工商执法人员参加了政府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专项整治行动暨“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
(三)取得成效显著
1、抓依法行政,全力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
为全面加强流通环节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我局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认真开展了拉网式的排查摸底,通过排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详实的情况。按照“先证后照”的原则,对从事食品经营户必须先取得前置许可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对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必须先取得当地质监部门核发的《食品准许生产证》,以及从业人员《健康证》后,方可办理工商注册登记;食品摊贩必须取得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城管部门核发的《占道经营许可证明》,且具备规定的经营条件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同时,结合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规范经营行为。截止目前全县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 36 户,从事经营的食品摊贩20户,2、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店”的有效监管,确保群众放心消费。继续加大对“和食品安全示范店”的有效监管,切实将“示范店”打造成产品质量上乘、诚信经营、群众满意度高的集中消费场所,让经营者分享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领更多经营者走守法经营道路,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产品质量和食品市场消费环境。结合市局今年的工作安排,在规范原有的59户食品安全示范店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的新创建工作。力争完成市局下达的创建任务。
3、狠抓“八项制度”的落实,提升和规范了地产食品市场经营秩序。
按照“地产入筐、穿衣代帽”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强化落实、务求实效的原则,在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已在馒头、糕点、面条、饼子、酿皮、豆腐、粉条等熟食制品中稳步推行“实名登记制”、“联系电话制”、“一卡一贴”等监管制度,为我县农村食品市场和集贸市场食品零散摊点基本情况不清、进货渠道不明、熟食和散裸装食品质量和卫生条件无法保证等突出问题将得到初步解决。
4、加强食品质量监测,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
充分利用快速检测箱的作用,突出抓好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市场销售量大,以及消费者反映问题多的食品质量快速监测工作,及时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通过抽检食品,合格率达99%。
5、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实践的处置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xxx工商行政管理局流通领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转发了《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对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供应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系统的检查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制度,确保了应对突发事件时通讯畅通、指挥灵敏、行动迅速、应对及时。
6、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丰富了“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市场巡查机制内涵。绘制和完善食品经营网络分布图及食品配送流程图,层层签订监管责任书,将监管内容、任务划片划段包户,落实到每一个监管人员身上,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巡查制度到位、监管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有效防止了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中“巡而不查,查而不实”的现象发生。认真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事前防范和事中指导的机制进一步建全,行政执法理念不断充实和更新,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同时,经营者自律体系进一步得到加固。通过与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等形式,督促和引导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切实做到不进、不存、不销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为食品安全构筑“防火墙”。聘请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强化社会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和参与,真正体现“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7、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食品违法行为得到集中整治。
突出消费特点,加强节日食品市场监管。在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等节日期间,为确保市场的繁荣和稳定,确保消费健康,我局高度重视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层层成立了领导小组,迅速传达学习文件和区、市工商局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抓“源头”监管不放松。继续深化创新举措,加强对食品批发仓库、“送货下乡”车的有效监管,确保食品“源头”安全。二是严把市场准入关。结合建立“索证索票”推行工作,对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是否亮照经营、是否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和进销货台帐制度等进行检查。三是抓重点区域监管不放松。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市场巡查职能,将大中型超市、商场、城乡结合部小食杂门市部、小摊点及农民消费较集中的集贸市场作为重点监管区域,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全力以赴抓好市场规范工作。四是抓重点品种监管不放松。根据“两节”消费特点,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坑蒙拐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五是深入开展流通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添加剂销售门店为重点行业,以生姜、醋、酒、包子、馒头、烤饼、蛋糕、拉面、面粉、卤肉、油条等为重点食品,严格落实市场区域巡查责任制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认真组织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进行自查自纠,督促经营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台账、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有溯可追。根据以往食品安全监督检测和投诉举报等渠道发现的易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确定抽检的食品类别和品种,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箱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抽检工作,快速检测食品合格率为99%。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涉及前置许可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造成无照经营现象存在。
二是个别经营户的责任意识和合法经营的意识比较淡薄,销售不合格食品经营行为依然存在。
三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监管发展不平衡。
四是在农村食品问题主要集中在过期、变质上,量大、品种繁多,检测难,管理难。
五是受农村经济水平和购买能力的限制,消费者对价格低廉,质量无法保证的食品有很大的购买人群,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带来困难。今后,我局将继续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市工商局以及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执法责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继续以“一法、一条例、两办法”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对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及系统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不少于40小时。
(二)进一步加强索证索票和“一卡一贴”工作力度,凡地产品和散装、裸装食品不执行“一卡一贴”的一律不得在食品店销售,坚决杜绝废票出现。
(三)要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食品包装、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存储条件进行自查自纠,特别是对即将到期的食品,要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确保消费安全。同时,加大食品安全宣传,特别是对农村、偏远山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宣传;
(四)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规范场内经营主体资格、商品质量、经营秩序、经营环境,倡导文明经商、诚实守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努力做到食品安全监管不留“死角”。
(五)特别是在地产食品监管方面下工夫,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确实做到地产食品统一装袋入筐,并标有生产日期、联系电话和生产地址、使“地产入筐、穿衣戴帽”的监管模式得到落实。坚决取缔流动食品摊贩(如:中小学门口销售的麻辣串,油炸食品),坚决与有关部门协作,彻底解决市场上“白板猪肉”的销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