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03:2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对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2011年07月06日19:10来源:国企作者:范起家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纠错|收藏|推荐将本文分享至:分享到和讯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搜狐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开心网|分享到人人网|分享到豆瓣网|分享到手机国有企业的职务犯罪影响大、危害大。预防职务犯罪应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入手,完善落实好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企业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干群和谐,破坏了领导干部的形象。为了寻求从源头上治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遏制和减少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发生,笔者根据对某项目案件的了解,并结合近年来所发生的一些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谈几点思考。

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剖析涉案人员违纪违法的根源,无不与理想信念的蜕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有关。有些企业领导干部由于受腐朽思想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信仰出现危机;不仅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而且面对金钱物欲的诱惑心理发生失衡。当权力失去监督、贪欲占据上风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滑向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深渊。

权力运作不公开。有的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习惯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将采购、资金、人事等权力集于一身,有的甚至在涉及企业重大问题上个人说了算,不能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民主集中制在他们眼里只是摆设;有的在物资采购、经营等过程中,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谋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更有的领导干部以企业利益为名吃、请、送,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安全网”和“保护层”,严重败坏了党的作风和领导干部的形象,侵害了企业和职工利益。

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由于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原因,不注重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制度不规范,管理粗放,政令不通,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迎合领导的欢喜。工作不讲原则,办事不讲程序,利益不讲大局,荣誉不讲风格。这使已经建立的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监督机制不完善。有的企业对权力的运作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和监督。在某些人事安排上造成权力失衡(如:副处长任项目经理),致使个别领导干部居高临下,用个人意志代替民主制度,用个人喜好代替工作方法,用个人权力代替集体领导。形成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职务上是“一把手”,在权力上是“一长制”,在决策时是“一言堂”,财务支出是“—支笔”,班子副职成员不敢监督、知情的部门不愿监督、职工群无法监督的局面。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狠抓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严把政治关。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同时又是企业目标的实践者和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企业的表率和形象。他们的言行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具有极大的导向、示范和引导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缺乏正确的用人观,片面强调某些人的经营业务能力,从而忽视政治素质,结果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企业发展也欲速则不达。因此,在选拔使用干部中,必须高度重视人选的政治素质,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格把好思想政治素质关。否则,将会给国家、企业甚至广大职工带来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而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高低的标尺就是看其是否具有“四心”:办事情能不能严格按照原则,出于“公心”;能不能为广大职工群众谋利益,出于“爱心”;能不能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具有“诚心”;能不能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具有“真心”。如果

没有这个标尺,也就失去了正确的导向。要坚持领导干部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把好政治关。一定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恪守为民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企业领导干部能不能代表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尺度,又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领导干部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贯彻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去,落实到抓发展中去。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职工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凡事想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一切为了职工群众,把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职工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稳定职工队伍,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支持,从本质上做到预防职务犯罪。

忠实履行职责。忠实履行职责是党章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能否忠实履行职责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忠实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摆正位置,真抓实干。从行动上、业绩上体现敬业爱岗,体现综合素质,体现德才兼备,体现能力水平。那么,企业领导干部应该履行好那些职责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带头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原则,维护班子集体威信。三是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四是协调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确保安全生产和企业稳定。五是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谋福利,为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六是搞好廉洁自律,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当然,具体到某个部门、某个单位、某个领导岗位,责任会不尽相同,但无论轻重、大小都必须坚持一条,那就是上对组织负责下对职工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要牢固树立 “领导就是服务” 的观念,清醒的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奉献,权力就是表率。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同志对权力的认识比较狭隘,认为权力就是表态,权力就是管钱管物,权力就是“我说你做”。应该说,每一个领导岗位都是党和职工给予的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每一个有幸得到这个机会和舞台的人,都要倍加珍惜,运用手中权力和全部能量,扎实履职,努力创造出第一流的业绩。

完善落实好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解决好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产生职务犯罪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权力的操纵,也就是企业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所以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时,应当介入一些重大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预防工作的重点部位和部门,要针对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敏感环节和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制定一系列的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制度,设置权力防线。应制定并落实好五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必须制定落实好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包括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制度等,坚持集体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二是完善落实好干部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干部诫勉办法,完善分配机制。三是健全落实好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研究,加大财务集中管理,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四是建立落实好设备、物质采购制度,包括企业的合同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物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等。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和明确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到位,才能使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五是切实落实好企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投资、人事、经营等重大决策公开,做到职工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有什么疑点就公布什么,保证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审议权和监督权,切实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制度,形成“集中权力分散化,隐蔽权力公开化”。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解决好一好遮百丑的问题。目前,在某些企业或单位评判一个领导干部的优劣往往习惯于以点带面或者是以偏概全,不管是在某方面只要是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其他方面的荣誉也会纷至沓来,花团锦簇,致使一些领导干部飘飘然,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因此,对领导干部一定要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综合的考评机制,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按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用人的规范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把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考核,建立和真正落实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干部任用公示制度、试用期制度;建立干部推荐、考察、任用责任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大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制度,建立任期制度、末位淘汰制度以及动态考核制度的落实,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干部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解决好政绩观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成长道路。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无论是对事业的发展还是对个人的成长,影响都是决定性的。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个人也会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进步。如果政绩观错了,为一己之私利,沽名钓誉,不择手段,不仅会贻误党的事业,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而且会妨碍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职工、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奖惩机制。要完善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党纪政纪处分制度,完善对损害企业和职工群众利益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不断探索和完善辞职、辞退、免职、降职、降薪、任职限制等有关制度规定。要建立国企经营、管理者个人廉政评价制度并纳入对他们的任免和奖惩之中。对那些廉政指数很低的人,该免的要坚决免掉,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惩处。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

一是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企业领导干部的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意识。购买各类法律书籍和资料并经常组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定期集中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财会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报纸、宣传阵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律法规教育。

二是运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有重点地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观看反腐倡廉影像片,特别是对企业职务犯罪易发生的重要部门和岗位,要邀请检察机关的同志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座、以案说法、研讨等活动,组织企业干部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通过正在服刑的人员现身说法,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

三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国企经营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用道德规范和党性原则加强自律,并把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抵御犯罪。

四是要加强对国企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国企工作人员心理抗拒力和抵制职务犯罪的免疫力,防止和克服“雇工”心理及“法不责众”等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五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只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才能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

第二篇: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对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所谓的职务犯罪是指企业领导人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是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贪污腐败,不顾党纪国法损害了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利益,和我们提倡的反腐倡廉和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背道而驰。近年来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的流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干群和谐,挫败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为了从源头上寻求治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遏制和减少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发生,如何搞好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国企更好的服务,结合近年来国家整治的一些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谈几点思考。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出现扭曲,信仰出现危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剖析近几年来的涉案人员违纪违法的根源,都与理想信念的蜕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有关。都是理想信念不坚定,行动没有了思想准则。有些企业领导干部由于受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信仰动摇并出现危机,行动上没有了准绳;放松了学习和思想上的充电,面对金钱物欲的诱惑从而心理上发生失衡。当贪婪的欲望在脑海中占据上风时,对手中的权利就失去了监督,忘记了年少时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吃喝嫖赌物欲横生被利欲冲昏头脑,从而逐步滑向违纪违法以至于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权力运作不公开不透明,以自我为中心,搞自己的“山头主义”。

我们国有企业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经过改革开放,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并且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来发挥国有企业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正是由于经历的发展时期不同,目前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将人事、财务等权利集于一身,有的甚至在涉及企业重大问题上个人说了算,以我为大,对于权力的运用不公开不透明,对于企业相关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规章管理等制度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和摆设,对于权利的运用不能正确行使,随心所欲。对于民主集中制在他们眼里只是摆设,我是企业的一把手,在方圆这一亩三分地上,由我来主宰,我行我素。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为了谋求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暗箱操作”,长此以来建立自己的“安全网”和“保护层”,严重败坏了党的作风和领导干部的形象,侵害了企业和职工利益。

三、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就是先立规矩,然后按照 规矩办事。然而现实社会中,由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原因,管理粗放,不注重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致使政令不通,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迎合上级领导领导的欢喜。工作中不讲原则随心所欲,办事不按企业程序管理办事,利益不讲大局只求个人或小集团利益,不顾群众得是只求个人荣誉。致使企业已建立起的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限的制约机制。有的企业对权力的运作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在某些人事安排上造成权力失衡,重要岗位的安排自己喜欢的 “圈内人”,致使个别领导干部居高临下,以个人意志和意愿代替民主制度,以个人的喜好代替工作方法,以个人权力代替集体领导。对于企业相关制度只是履于形式,形成企业的经营者“以我为大”,致使监督部门不敢监督,知情部门不愿监督,职工无监督的局面。

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要狠抓干部的政治素质。

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同时又是企业目标的实践者和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企业的表率和形象。他们的言行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具有极大的导向、示范和引导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缺乏正确的用人观,片面强调 某些人的经营业务能力,从而忽视政治素质,结果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企业发展也欲速则不达。因此,在选拔使用干部中,必须高度重视人选的政治素质,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格把好思想政治素质关。否则,将会给国家、企业甚至广大职工带来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坚持领导干部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把好政治关。一定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高源头防腐水平。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监督管理,是健全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在企业内部依照现行的国家法律行规的范围内制定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并且强化制度建设,特别是企业的纪委部门,要加强纪委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公司党政的各项工作有效融合,制定完善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综合的考评机制,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按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用人的规范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把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考核,从源头上堵住,要使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首先想到的他代表的是企业广大职工的利益,不自己的私利。并且建立健全涵盖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及的各个管理部门和重要岗位各项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各种工作程序,使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闭环,是每 个工作环节要有有效地监督。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必须根据环境和时间的变化,不断修订或补充完善相应的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更新的需要。同时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有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力不强,各项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得不到执行、落不到实处,所以在日常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中,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加大对干部执行各项制度的监督和考核。并且使制度的约束形成一种日常行为规范。

三、以廉政教育为基础,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人的好恶、善恶是受后天的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如果我们及早注重宣传教育,远离不良习俗、不良环境。首先强化反腐倡廉教育,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学习总书记的“两学一做”活动为主线,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领导干部的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意识。在企业内部的报纸、宣传阵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洁从业等法律法规教育。二是运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有重点地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观看反腐倡廉影像片,特别是对企业职务犯罪易发生的重要部门和岗位,要邀请检察机关的同志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组织企业干部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感受历年来的反腐倡廉的典型人物是如何走 上腐败道路,给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通过参观,让所有参观人员不仅从思想上受到教育,而且从心灵深处得到震撼和上感悟到教育,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不断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形成强大的教育阵地,逐步祛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良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份量,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构筑练级自律的心理防线。

四、以监督检查为手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监督”是保证,是不断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是明确监督领域。按照集团公司相关反腐纪律制度的要求,加强对各级组织和个人执行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确保政令畅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解决好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产生职务犯罪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权力的操纵,也就是企业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所以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时,应当介入一些重大改革政策和措措施的制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预防工作的重点部位和部门,要针对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敏感环节和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制定一系列的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制度,设置权力防线。发挥监督作用。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坚持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分工负责,不搞个人说了算。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和明确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到位,才能使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好企 务公开制度。做到职工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有什么疑点就公布什么,保证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审议权和监督权,切实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制度,形成“集中权力分散化,隐蔽权力公开化”。通过完善监督机制,使权利行使中公开透明,使职工群众人人都能感受作为企业主人的重要性。从而使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一种有效地监督机制并形成一种反腐倡廉的企业文化。

第三篇:浅谈如何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2

浅谈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发案率也呈上升趋势,且涉案金额明显增多,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损失,有的甚至直接导致了国有公司的破产和倒闭、员工下岗,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对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遏制。但由于我们国家在机制、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等原因,当前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研究和掌握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中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有企业管理的角度,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涉及国有企业的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案件。贿赂是受贿者和行贿者之间的权钱交易,其主要特征是掌握权力的一方(受贿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操纵另一方(行贿者)谋取利益,而获得对方的金钱或物质利益。这种畸形的交易关系是通过权钱交换,以牺牲国家或集体利益为代价,来满足个人的贪欲。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是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重点环节。

(二)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挪用公款案件。贪污、挪用公款是职务犯罪中又一种更加广泛的形式,其主体不仅包括具有一定权力的企业各级领导人员,还包括直接从事管理公共财物岗位的人员,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利进行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活动。犯罪的主要共同特点都是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主管、经手的公共财物采取侵吞、盗窃、骗取或挪用等非法手段占为己有。

(三)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渎职犯罪案件。渎职是职务犯罪中的另一种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在担任职务期间,在工作中因不正确履行或不履行职务,有的是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例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对外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有企业利益遭到重大损失,构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经济合同失职罪。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领导人员为达到非法敛财之目的,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串通外商不法分子进行非法交易,致使国有企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

(一)从涉案金额上看,职务犯罪涉案金额不断增大。从最初涉案几千元、几万元发展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亿,犯罪分子的贪欲极度膨胀。近十年来,我院立案查办的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总涉案金额达1309.9919万元。而2010年查办的某单位负责人私分国有资产一案,涉案金额竟达1137万元,可见,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增大之快,犯罪分子的贪欲之大,案件社会危害性之深。

(二)从犯罪主体身份来看,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具有领导职务,大都是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或者财务管理人员。这些人掌管着企业的用人权、经营决策权、财务管理权,甚至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第一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化,其在企业中的权利也逐渐扩大,但是企业管理体制在新旧转变的过程中,相应的制度和监督机制却没有跟上,使不法分子利用担任企业的领导干部的便利,借机大肆敛财。

(三)从犯罪的类型上看,主要集中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类型,其中大多数为采取各种手段侵吞、骗取、占有公共财产的贪污案件。另外还有可能涉及到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低价折股、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以及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类型的犯罪。

(四)从犯罪方式来看,窝案、串案较多,共同犯罪所占的比例加大,且内外勾结,有组织有预谋的共同作案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企业中,往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单位会计等人员串通一气,或者与外界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侵吞国家财产。

(五)从犯罪故意来看,从“被动”走向“主动”。过去,职务犯罪多是被“拉下水”的,行为过程体现出“半推半就”的特点。而当前所查办的国有企业人员犯罪案件多为主动非法获利,他们不惜牺牲、损害企业利益同行贿人进行权钱交易。有的甚至认为“不捞白不捞,过去没有捞,现在抓紧捞”,表现出很强的贪婪性。有的还不择手段帮助其他犯罪嫌疑人共同掩盖犯罪事实。

(六)从犯罪危害程度上来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企领域的职务犯罪,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一个犯罪金额的背后,往往是十倍及至数十倍的国有资产的亏空。常常是因为一条大蛀虫的侵吞,导致一个企业元气大伤,甚至走向倒闭、破产,成百上千的职工生活困难。

三、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

作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继续加大源头预防腐败的力度,必须深入解剖企业滋生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源头性问题,对症下药,不断拓展源头治理的领域,不断研究治理良策,才能取得实效。当前导致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注意世界观的改造,拜金主义、享乐思想、盲目攀比和心理不平衡等是导致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内在原因,另外还有社会大背景、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原因是重要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机制不健全,权力失去监督。在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状况下,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由于制约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权力没有了约束性,为那些私欲膨胀的人提供了非法牟利的机会,而且权力运作不公开,因此企业中有些处于领导岗位的人乘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之机,将扩大的权力变成了自己的私欲化领地,侵害企业利益。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从目前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分析,任何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都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落实有关。某些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无章可循,即使有制度也不落实,造成内部管理混乱,执行不到位,一些腐败分子利用此机会进行违纪违法职务犯罪。二是企业领导干部的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企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监督制约关系没有完全理顺。有的企业业务分工不明确,销售员、采购员、保管员等职责划分不清。三是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收据、发票不规范,白条子入账,有的企业设立小金库,搞账外账。集中表现在“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和财务监管不力。一方面,采取虚列开支、虚设项目、加大成本、抽逃盈余等办法将大额国有资产的收入臵于私设的“小金库”中,逃避监管,使侵吞、挪用公款行为轻意得逞。而且,“小金库”被各种部门查处取缔后,仍有些国有企业领导不思悔改,没有引以为戒,继续设立“小金库”,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另一方面,财务监管留于形式,财务人员不对违反财会规定的行为履行监管,甚至与职务犯罪分子狼狈为奸。如审计工作普遍存在表面化现象,仅对正规账目的审计,不法查到帐外资金的运作情况,即使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后,通常也未得到落实。四是一些企业对直接掌管钱、财、物,以及有一定实权的企业人员的监督不力。企业经理在经济交往活动中拥有专门的活动经费,数额较大,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有些企业对管钱、管物、管工程、管人事等重要岗位人员长期不交换、不检查、不考核,导致权力失去监督、控制和制约,必然导致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有的企业人员打着“企业行为”的幌子,请客送礼,交友铺路,搞“感情投资”,或者挥霍浪费,花天酒地,或者行贿受贿,却无从监督,也无法阻止。五是对“一把手”监督无力。“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比较严重,决策缺乏民主。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用人一句话,花销一支笔,开会一言堂,办事一挥手,独断专横,唯我独尊。决策权、生产指挥权、人事管理权往往集于一身,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组织、党组织无法参与监督,监察部门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六是纪律执行不严格,守法意识薄弱,有章不循。许多国企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规章订得多,执行得少;监督讲得多,实际制约得少;原谅多,处理少。“徒法不足以自行”,虽然企业颁布许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但部分企业领导认为这些制度影响企业的灵活度,降低生产效率,阻碍企业快速发展,因此没有认真贯彻执行,经常视而不见,有章不遵,有制不循,从而导致上行下效,致使设立的大部分监督权力规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监督制约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有90%的国企制定了“企务公开”制度,但大多企业“企务公开”执行得不扎实,流于形式,暗箱操作现象仍大量存在。出了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姑息迁就。

(二)人事选拔上,存在选人不准、用人不当的问题。近几年来立案查处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其中部门经理、业务管理等中层干部及国企厂长、总经理、董事长的各占立案数的50%以上。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在依法设立的公司中,股东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董事会、监事会、董事长、总经理等应由它选举产生并向其负责。但事实上,国家控股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大多仍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免,国有企业主管领导往往仅关注业务部门的生产效益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在任免重要部门人员时,“重经济、轻政治”、“重能力,轻品德”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所任命出来的干部抓生产经营有方,治廉洁建设无力。此外,对企业干部的政绩考核也不够认真、细致、全面,其中存在丧失原则、权钱交易的现象。同时对企业领导的监督又跟不上,导致一些企业领导干部今朝权今朝用,独断专行,任意作为。

(三)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缺失,干部政治素质不高。有些单位对领导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反腐倡廉等教育不够,措施不力。主要表现在,抓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时紧时松,有的甚至放任自流,只注重“抓生产,出效益”的硬指标,忽视抓“精神文明”的软指标,久而久之,领导干部对政治学习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存在着抵触情绪,造成个别领导干部思想滑坡,政治素质下降,最后导致不断发生职务犯罪和违法违纪案件;有的表现在注重对企业中层领导以上干部的教育,忽视非中层干部类人员的教育,注重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从业人员的教育,忽视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注重对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教育,忽视对与本企业有业务往来人员的教育。

(四)没有依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但是执行起来却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没有严格依照法律要求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有的即使建立了,也没有依法运作,不能有效监督。

(五)打击存在“抓大放小”问题。打击违法犯罪和违规违纪行为,不但能震摄、教育当事人,更重要的是对其他有轻微违法犯罪、违规违纪行为的人以及有这种想法和倾向的人起到了教育、震摄、预防作用。当前我们在打击职务犯罪方面和处理发生在国有企业的违法违规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在打击发生在企业的职务犯罪案件上存在着抓大放小的问题,注重大要案的查处,忽视了小案的查处,造成职务犯罪的滋生发展。

四、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为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现状以及成因,从企业管理角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业务水平、文化教育,提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强化廉政教育时,不仅要使我们的员工懂得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之后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更要使他们知道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触犯性;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从而达到“不敢犯”的效果。要保障国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素质,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防止职务主体的蜕变。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的发展一度失去了正确的导向。许多国企工作人员及至领导干部,思想发生蜕变,经不起经济物质利益的诱惑,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上述状况,中央多次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领导作用,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职务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要在国有企业广泛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大力倡导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只有思想上去了,认识到位了,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的发生。二是加强对高素质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锻造一批一流的企业家。改革企业干部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优秀企业家、经理人成长、发展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竞争,遴选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厂长、经理资格认证,并与“MBA”等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政治、业务标准,建立资格考试、考核程序,严格素质和业务评定,公开选拔,逐级审核认定,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和资产评估结果证明,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神力专门廉政档案,发现不合格或者有腐败劣迹的应当及时取消任职资格。企业的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投资决策、用人决策等重大的问题须经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不能简单地由个人决定。企业还应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加强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教育,把企业精神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全面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只有当企业职工真正以企业为家,以企业的兴荣为已任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之中,从而使经济犯罪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四是把对国有企业人员的廉政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常抓不懈,使廉政意识深入人心。定期为厂长、经理、会计、出纳等领导干部和环节管理人员举办法律培训班,使人人学法、懂法、守法,努力力争在企业内部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腐败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注重对企业领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他们主动抵御“糖衣炮弹”的“攻击”能力。

(二)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不能做坏事,一个不好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做坏事。要克服在制度方面的无序状态,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为适应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制定各项制度,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现在许多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出了问题谁都可以逃脱罪责。根据《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结构,形成决策、管理、运行、监督的全面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已成为遏制国企领域职务犯罪,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引进国外优秀民企业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制定一整套完备的企业运行机制,明确股会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厂长(经理)、财务审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取责权限。二是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在企业管理中的内控作用,实行企业重大决策报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董事会审批的制度。企业应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完善包括厂长(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企业监事会在财务监督中的作用。三是完善用人机制,严把进人关。在任用人员时,克服“任人唯亲,重才轻德”的做法,要充分考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知人善任,任当其所”。要以人为本,创建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企业主管部门要选任德才兼备的人员企业重要部门任职,实施企业盈亏与经营者利益直接挂钩,提高经营者报酬的同时,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制度。在干部选拔方面,改变个别领导说了算的情况,实行民主评议和集体决定相结合。要制定相应的人事任免制度及配套的实施办法,在实践中予以严格执行,坚决杜绝特殊化。四是加强企业决策民主化,减少决策失误。要从加强决策的民主化入手,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决策更加符合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要求,减少决策的失误。五是注重轮换制度,加强离任审计工作。实行重点岗位、易发犯罪部位或环节的干部轮换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三)健全监督机制,对企业权力形成有效监控。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强化监督。虽然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监督机构的职能作用受到限制;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组织监督时间太短,纪委监督为时太晚。因此,一定要把权力运行全方位臵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使监督贯穿于决策到执行的全过程,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之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一是增强企业内部制约,加强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广大职工的民主监督,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从内部形成对权力的监督体系。二是积极发挥股东大会及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股东大会应当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并实行有效的监督,以防止权力滥用。应当切实赋予职代会对企业经营者考核、质询、评议、奖惩的权力。三是依靠厂务公开制度,促进经营管理的民主、客观、公正、科学。四是发挥监察部门作用,监督国有企业经营者履行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是稳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杜绝国有企业经营者“花销一支笔”现象。

(四)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内外监督机制。我们绝不能迷信“杀一儆百”的效用。如果在100个贪官中只有一人被捉,就算杀了头,对于其他人又能有多大威慑作用?但如果100个贪宫中有99人被捉;即使每人只判几年刑,那刑罚的作用将是巨大的。刑罚最大的威慑力不在于它的残酷性,而在于它的及时性和必定性。“凡腐必惩”就没有人敢腐,“伸手必被捉”就没有人敢伸。

第四篇:浅谈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浅谈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所实施的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是经济领域腐败现象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反映和极端表现。预防职务犯罪是在职务犯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因素和条件,以最大限度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社会预防活动。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对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遏制。但由于我们国家在机制、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等原因,当前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研究和掌握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中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有企业管理的角度,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形成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经过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涉及国有企业的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案件。贿赂是受贿者和行贿者之间的权钱交易,其主要特征是掌握权力的一方(受贿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操纵另一方(行贿者)谋取利益,而获得对方的金钱或物质利益。这种畸形的交易关系是通过权钱交换,以牺牲国家或集体利益为代价,来满足个人的贪欲。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是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重点环节。

2、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挪用公款案件。贪污、挪用公款是职务犯罪中又一种更加广泛的形式,其主体不仅包括具有一定权力的企业各级领导人员,还包括直接从事管理公共财物岗位的人员,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利进行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活动。犯罪的主要共同特点都是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主管、经手的公共财物采取侵吞、盗窃、骗取或挪用等非法手段占为己有。

3、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渎职犯罪案件。渎职是职务犯罪中的另一种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在担任职务期间,在工作中因不正确履行或不履行职务,有的是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例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对外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有企业利益遭到重大损失,构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经济合同失职罪。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领导人员为达到非法敛财之目的,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串通外商不法分子进行非法交易,致使国有企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前,产生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又有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现归纳以下四种原因:

1、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当前,我们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折时期,革旧鼎新,转换机制,实际上是对责、权、利的再分配、再调整、再结合的过程。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出台,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不配套,少数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政策机遇,钻政策、法律空子,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条件。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从目前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分析,任何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都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落实有关。某些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无章可循,即使有制度也不落实,造成内部管理混乱,执行不到位,一些腐败分子利用此机会进行违纪违法职务犯罪。

3、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干部政治素质不高。有些单位对领导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反腐倡廉等教育不够,措施不力。主要表现在,抓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时紧时松,有的甚至放任自流,只注重“抓生产,出效益”的硬指标,忽视抓“精神文明”的软指标,久而久之,领导干部对政治学习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存在着抵触情绪,造成个别领导干部思想滑坡,政治素质下降,最后导致不断发生职务犯罪和违法违纪案件。

4、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权力失去监督。有些企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存在着对企业主要领导人不敢监督、对领导班子成员不能监督、上级对下级监督不力、下级对上级不敢或不会监督的现象,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管钱、管物、管工程、管人事等重要岗位人员长期不交换、不检查、不考核,导致权力失去监督、控制和制约,必然导致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三、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措施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和重要的工作任务,必须全党动员、各有关部门、单位和行业要与检察机关互相配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和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积极主动地开展预防工作。就国有企业自身而言,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针,坚持“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工作原则,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思想法制宣传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才能使人不想犯罪。

坚持以预防为主,落实企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固本清源,消除职务犯罪的思想根源。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教育:

一是公仆意识教育。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勤政为民,甘当人民勤务员。

二是权力观教育。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委托掌管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决不是用来谋取私利,以权谋私的。

三是民主集中制教育。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认识到,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不仅在党内要坚持,而且在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也要贯彻落实,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四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金钱虽然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但不是万能的,个人利益的确现实,但它不是唯一的,只有为广大职工群众谋利益,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追求。

五是党纪法规观教育。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学法、懂法、执法、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领导好干部好职工。

2、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构筑制度防线,才能使人不能犯罪。

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建立财务报告分析制度,定期召开经营活动分析会议,向职工通报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及时接受职工群众民主监督;强化监督检查制度,有关监督部门,要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监督检查,要从计划、采购、运输、储存、保管、领发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微杜渐;实行企业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及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落实领导干部“三项”谈话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3、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对权力实行制约,才能使人不去犯罪。利用职务犯罪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主要表现形式是权力商品化,通过权力来物化,以权换钱。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要抓住制约权力这一实质,一方面加强内部权力制衡,另一方面加强外部民主监督,内外并举,着重长效。如何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的监控体系。明确责任,规范工作,定期检查,奖优罚劣。二是贯彻权力分解为主要形式的内部权力制约制度。实行重要岗位轮换制,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职务犯罪,就是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长,人事关系比较密切,管人、财、物的权力过分集中,下级对他不好监督,也不便监督。三是落实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公开招标投标制度,必须遵守“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和“三权分离”(在物质采购中实行监标人、评标人、定标人的权力分离)的原则,领导干部不准随便插手干扰招标投标工作。四是严格推行厂务公开办事制度,实行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程度提高,抵制职务犯罪的力量就越大,利用职务犯罪的机会和条件就减少。推行厂务公开办事制度,是充分依靠群众参与监督的一个好办法,现在有些干部不怕领导,只怕群众,不怕内部通报,只怕公开登报。

4、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治职务犯罪,构筑法律威慑防线,才能使人不敢犯罪。重视信访举报工作,热情接待及正确处理职工群众的来访来信,认真调查核实职工群众对举报人的问题,要坚持“有举必接,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有批示必反馈”的办案原则;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上级业务机关的领导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大胆开展办案工作,做到谁违法违纪就查办谁,不受任何干扰,放心大胆地查办案件;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时,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检察机关查办案件。

第五篇:浅谈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

浅谈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

党群工作部 叶惠兰

职务犯罪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它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不仅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其社会危害性,特别是对国家政权的危害甚于一般刑事犯罪。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发生在国有企业的职务犯罪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要想坚决有效地在国有企业预防遏制职务犯罪,必须认真贯彻“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方针,国有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预防:

一、抓教育,设置思想防线

反腐败从源头抓起,首先是要从思想抓起,这是提高国有企业广大干部政治思想觉悟,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一要始终把思想教育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教育干部正确对待权力,行使好权力。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要求企业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勤政廉政的表率。二要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制教育。国有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五普法”、“四五普法”的要求,定期集中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财会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报纸、简报、墙报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强烈的廉政声势和氛围。三要教育形式多样化。国有企业每年要结合五月份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干部观看反腐倡廉影像片,购买各类法律书籍和资料,特别是对企业职务犯罪易发生的重要部门和岗位,邀请检察机关的同志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座、以案说法讨论等活动,组织企业干部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让正在服刑的人员现身说法,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

二、抓制度,设置权力防线

产生职务犯罪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权力的操纵,因此职务犯罪的发生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政策措施等因素有一定联系。因此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时,应当介入一些重大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预防工作的重点部位和部门,要针对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敏感环节和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制定一系列的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制度,设置权力防线。我个人认为应制定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必须制定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包括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制、领导干部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的备案制度等,坚持集体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二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推行录用中层干部公示制,制定企业干部诫勉办法,完善分配制度。三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研究,加大财务集中管理,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四是建立设备、产品采购、销售制度,这包括企业的合同管理办法、技术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物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等。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和明确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使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更具其操作性。

三、抓阳光工程,设置监督防线

职务犯罪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堂而皇之,猖獗一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权力滥用。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方法,就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互相联结、互相作用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只有使权力的运行处在严密的监督控制之下,职务犯罪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首先,是大力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是监察部门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及其效率、效果的监督检查。其重点是依法监督、惩戒、纠察监察对象违反职责和行政法规、制度、命令、各种程序,并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或工作程序紊乱的问题。在国有企业中的效能监察工作主要是对商务谈判、土建工程招投标、设备购置、物资比价采购招标等方面,纪委监察部门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效能监察,特别是在土建工程方面,通过甲方、乙方(承包方)、监督方(纪检、监察、检察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共建活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使企业加强横向联系,强化领导责任,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互相监督、奖惩分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工程的健康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企业人为因素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其二是大力开展企务公开工作。实行企务公开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搞好群众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手段。国有企业的企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重大决策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企务公开的形式:职工代表大会、企务公开栏、厂情发布会、党政工联席会、和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广播、电视、厂报、墙报等。国有企业实行企务公开制度,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进行,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抓住职工关心的热点、企业改革的难点、廉政建设的焦点问题进行公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制止暗箱操作、减少和杜绝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三是大力推行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我们在设置监督制约防线时的一项突出工作,就是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一是要加强企业的收入管理,明确企业抓收入的主攻方向,将收入计划分解到基层,实行挂钩考核。二是强化效益成本观念,优化成本结构。对企业的基层单位实行集中财务管理。三是强化资金资产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理顺物资供应集中管理流程。四是规范多种经营管理。五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推进财务电算化,加大会计检查力度。六是加大财会队伍建设。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深入开展财经纪律教育,提高财会人员队伍素质。

以上是自己对国有企业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一点认识和看法,今后本人要继续加强学习,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从深层次上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2005-3-8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挫伤了职工改革积极性,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寻求从源头上治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遏制和减少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发生,今年,我们对全省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了解剖分析,并到我省几类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一、发案的基本情况

1998年至此2000年,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 2291 件,2379人,占检察机关查办的整个职务犯罪案件的46%左右,涉案金额约3.2亿元。从案件分类来看,贪污1252人,贿赂381人,挪用公款712人,私分国有资产27人,隐瞒境外存款1人,巨额产财来源不明2人;县处级以上要案175人,5万元以上大案672件。从分布来看,1998年为675件713人,1999年为655件680人,2000年为961件986人。从发案的行业分布来看,多集中在粮食、电力、烟草、金融证券、机械制造、工程建筑等行业。

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是贪污、挪用犯罪比例较高,分别约占53 %,30 %;涉案金额较大,50万元以上的重特大案件271件,占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立案总数的12%左右;共同作案和窝案较多。典型的案例有:自贡市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江仲生、总经理马一中、党委书记何允明、副总经理程兆峰四名厅级干部共同贪污904万元案;乐山嘉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眉山分公司经理沈志祥等人挪用公款2000万元炒股案;泸洲卷烟厂包括原厂长、副厂长在内的四人,在一年之中先后因贪污被判刑等等。

二是一些重点行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务犯罪严重。在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案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了近一半,而且多集中在“三类企业”即亏损企业、垄断行业、热门行业的企业。如长城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潮计算机产业集团公司、成都天兴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前面提到的那些企业。

三是企业高层领导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犯罪居多。其中,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在下属企业兼职的负责人犯罪更为突出,约占总数的52 %.近年来,仅内江市检察机关就连续查处了五起国企领导人职务犯罪案件。还有成都国光电子管总厂驻重庆办事处主任先后将20多万元货款贪污;成都飞机发动机公司原总经理吴永成利用其兼任成都航冠实业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之便,挪用公款100万元;西南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原财务部经理刘然挪用公款500万元案等等

四是利用小金库犯罪的较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5%的贪污、挪件案件系利用小金库所为。小金库动辄数十万,有的高达百万甚至千万元,与此同时,由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金额,也由过去的几千元发展到现在的数万、数十万元。

五是利用国企改制之机,在国企重组、改制、破产、转让、租赁和承包经营过程中,钻改革空子,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犯罪呈上升势头。或采取各种手段、巧立各种名目直接贪污、私分国有资产;或不如实申报国有资产,造成漏估国有资产进而贪污、挪用;或将国有资产隐匿后,“改头换面”作为个人资产入股,利用国有资产在转制过程中玩“空手道”等等。如新都县物资局副局长兼县金属材料公司经理钟德成,趁公司转制之机,先后将原公司两台小轿车及43万元公款以各种手段据为已有。

另外,赃款追缴难度大在查办国企职务犯罪案件中反映也越来越突出。

三、成因及规律

国企职务犯罪的成因很多,也很复杂。有企业内部、外部的因素,有现实直接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历史积淀下来的各种“劣质遗产”的困扰等等。我们认为导致我省国企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权力失去监督、制约是国企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国企职务犯罪高比例发生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所固有的潜在矛盾的现实反映。在这一时期,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政府丧失了过去传统体制下对企业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权,又尚未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导致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或所有者功能丧失,出现国有企业多家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同时,由于企业经营者经营的是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且缺乏必要的产权制度的约束,不必顾虑承担国有资产经营风险责任,加上企业内部纪检、监察体制存在弊端,不能对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有效实施监督,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运用其掌握的经营决策权,以侵害所有者权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为职务犯罪大开方便之门。据不完全统计,因滥用经营权而导致贪污、受贿、挪用等职务犯罪的案件占国企犯罪总数的70%左右。

(二)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是国企职务犯罪的外部原因

由于政企未能彻底分开,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缺位”,以及“管理就是审批,审批就是收费”,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对企业吃、拿、卡、要现象的存在,造成企业不良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加大了企业和产品的外部成本,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率经营,为企业违规经营私设小金库创造了客观外部条件,同时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分子利用小金库大肆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受贿等犯罪找到了很好的借口和掩护,也为其它职务犯罪孕育了温床。

(三)、国有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是国企职务犯罪的直接原因

国有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体现在个人的人生追求、生活态度、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价值观念,以及与群众的关系等方面。它虽不直接表现为企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政绩,但它对企业经营者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却常常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行为准则。由于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加上选人用人上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人走上国有企业领导、管理、财务和其它一些重点岗位。这些人往往经不住物质利益的引诱,有的本身就利欲熏心,一旦手中攫取了权力,在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制约不够有力,国企改革存在漏洞可钻的情况下,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甚至化公为私违法犯罪就成为不可避免。

(四)、企业利益分配机制不尽合理是国企职务犯罪的诱因

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中,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其经营业绩不能挂钩,形成“庙穷方丈富”或“庙富方丈穷”,使一些企业经营者心理失衡,积极性受挫,转而通过非法手段谋取私利,(五)、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混乱是国企职务犯罪的关键原因

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换荡不换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陈旧落后,尚未真正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的甚至董事长一人当家,法人治理变成空谈,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企业一些重点部位、环节如财务、采、供、销以及派驻机构的管理上,要么就是现有的管理制度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停在嘴上,形同虚设;要么就是现有的管理制度混乱,松散、低效甚至失控,给职务犯罪分子有隙可钻,有机可乘。如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尹儒杰未经公司董事会审批,且不按规定出据相应的购销合同,就以付货款为名擅自将公司公款306万元汇至珠海用于自己与他人共同投资兴办的公司营利。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国企职务分子中营销、采购、财会人员1573人,占国企职务犯罪总人数的43.62%.典型的案件有:西南航空公司财务部原会计杨怡、出纳陈翔共同贪污公款200余万元案;长虹电子集团原销售部主任贪污公款45万元及挪用公款8600万元案。

(六)、打击不力、预防不够是国企职务犯罪司法和认识上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检察机关把大力查处国企职务犯罪当作是服务大局,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一些企业领导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对检察机关查办国企职务犯罪案件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片面认识。另一方面,立法上的疏漏,司法解释不统一,以及企业改制以后,犯罪主体、客体发生了变化,法律界线和标准模糊,这都给检察机关办案带来一定的困难,造成打击不力,使一些职务犯罪分子能够侥幸过关,对一些准备犯罪的不稳定分子起不到震慑作用。而相当一部分的国有企业的领导对职务犯罪给国家、企业带来的巨大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甘愿冒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放弃采取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甚至规避法律、法规,打政策擦边球,进而牺牲国家利益。这种企业行为上的短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泛滥。近年来企业营销环节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居多就是例证。

四、预防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省国企职务犯罪的现状以及成因,本着系统问题系统解决,以建立“三不防线”为核心,坚持体制、机制、法制“三位一体”推进,不断加大治本力度,遏制和减少国企职务犯罪,建议采取如下抑制对策:

(一)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使国企职务犯罪分子“不能为”

1、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有效管理体制

目前,不少地方通过组建资产经营公司解决出资人(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相互制衡关系,切断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纽带,对促进企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资产经营公司对派出的产权代表和所持股的国企实行的是直接管理方式,于是,国企变成了资产经营公司的“下属单位”,产权代表成为资产经营公司“下属单位”的负责人,所有权与经营权仍未彻底分开,反映在企业内部则是经营权与管理权仍未彻底分离,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不是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契约关系,而是同属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的一把手与二把手的关系,这样,国企的经营权与管理权实际上又都集中到了董事长手里。因此,还需要在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营运、监督上进一步改革完善。只有真正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明确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尽快进行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以市场化的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权力与权力的制衡以及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2、建立政府行为矫正机制

国企职务犯罪与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失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在观念上、职能上和管理方式上适应新形势,退出越位、纠正错位、补足缺位,由“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变为“规则——服务型管理”;在运用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上,注重用价值规律的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国企工作人员的行为价值取向,使利益机制导向与廉政导向相一致。另一方面,对政府失度的行为,应运用兼具制约性和干预性的检察权加以矫正。一是检察机关通过行政诉讼,对政府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矫正,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双重监督机制对政府失度的行为进行矫正。即: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审计、监察等政府监督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变等案办为找案办,及时发现政府和国企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线索。

3、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用人机制和以过程监督为重点的企业干部管理机制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这种情况下,选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制度;二是要尽快培育较为充足、完善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市场;三是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不断创新用人机制,确保把那些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守法遵纪的人选拔到国企领导者岗位上来,从组织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国企职务犯罪的发生。

对于国企经营者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国企经营、管理者(只限重点岗位的管理者)家庭财产申报制,以及个人廉政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来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前者,要求上述人员将上任、离任、任期内的家庭收支情况进行如实申报,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后者实行“廉政指数制”,由非政府的专门机构综合相关各方的意见,每年为他们打一次分,并纳入对他们的考核、任免和奖惩之中。对那些廉政指数很低(违法和严重违纪)的人,实行资格刑。即:在一定时期,剥夺其一定权利、禁止担任一定的职务,禁止从事一定的职业。检察机关建立国企经营、管理者家庭财产申报和个人廉政评价信息监督网络,随时随地跟踪监督。

4、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对国家投资国有企业的大型建设项目派出财务总监实施全过程监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结算中心,并建立财务电子管理系统,把监管人财物的制度固化在程序中,让“铁面无私”的电脑杜绝一切违规行为。通过对票据、资金等经济活动信息实时监控,堵死滥用票据、截留资金、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等违法乱纪之路。

5、加大审计力度,推行“一级审计制”,认真执行企业领导人离任审计制,进一步完善、落实稽察特派员制。

6、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杜绝“一言堂”;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照章办事;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增强企业监事会的权威,维护监事会对企业财务的审查权,对董事、经理的建议权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提议权,防止权力滥用。

二、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强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国企职务犯罪分子“不想为”

1、不断创新分配激励机制。职务犯罪是一种贪利性犯罪,应该采取物质激励与廉政导向 相一致的解决办法。可以考虑在推行年薪制、退休金制等的基础上,引入股份期权制,把经营者与出资者“捆绑”在一起,以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企业增效、经营者增收的目的。股份期权的实质,简单地讲就是通过经营者认购企业股份,使经营者与企业形成利益与共、风险共担的整体,从而实现对国企经营者既约束又激励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国有资产无偿或变相无偿量化给个人,要加强会计、审计监督,并结合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企业资产严格进行评估,在确保国有资产(资本收益率或净资产)增值的前提下,对任期届满的国企经营者视其经营业绩给予奖励或惩罚,真正达到责任、动力、压力、权力、利益、风险的高度统一,从而有效遏制和减少国企职务犯罪的发生。

2、加强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国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一是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企业全体人员的学法、守法、护法意识。二是运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有重点地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法制教育,坚决摒弃把打击、预防国企职务犯罪与企业改革、地方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以及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在压制市场正常运作的地方,行贿受贿是进步车轮的润滑剂,小额贿赂用来推动一下懒散的官僚主义是可以接受的片面认识。三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国企经营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加强自律,并把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抵御犯罪。

三、加大打击力度,完善相关立法,强化预防监督,使国企职务犯罪分子“不敢为”

1、在划清政策界线的基础上,检察机关要按照“打击国企职务犯罪分子与保护大胆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相结合”,“打击国企职务犯罪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方针,坚决查处发生在国企中的各种职务犯罪,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切实保架护航。并适时将打击成果通过新闻媒体、召开案件发布会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以达到震慑犯罪分子的作用。

针对我省国企职务犯罪分子利用国企改制、破产之机,钻改革空子,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犯罪比较猖獗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把清产核资关,加强对有关财务资料的封存和保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跑、冒、漏现象;检察机关应该有选择地早期介入重点国有企业的破产、改制过程,尤其是要注意深入那些非正常亏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加强法制宣传,及时受理犯罪举报,使职务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同时通过深入调查寻找那些企图以表面失职行为掩盖其贪污受贿职务犯罪的线索,让职务犯罪分子难逃法网。

2、完善相关立法

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及其配套措施,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会计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隐匿或者是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现行刑法却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建议设立“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销除对职务犯罪侦查收集证据的障碍,以及犯罪分子利用销毁会计资料作防线逃避侦查的侥幸心理,加大对职务犯罪,特别是利用小金库进行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3、建立职务犯罪预防网络和多重监督体系,做到关口前移

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由省检察院、省委企业工委、省经贸委等相关单位组成的预防国企职务犯罪网络,对我省国企职务犯罪进行综合治理。对企业而言,则需要通过改革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充分发挥监事会、职代会的作用,切实推行“企务公开”,从企业内部构筑多重监督体系,加大国企职务犯罪分子的犯罪风险和成本。

下载对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务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及思考

    税务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及思考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员利用职务的便利,贪污受贿,非法谋取经济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国家......

    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惩治职务犯罪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侦破了一批职务高、数额大、影响坏的大案要案,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

    关于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关于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犯罪的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完全背离......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计算机操作规程,不按保密要求管理使用和定期更换密码口令。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诱发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还有的不认真执行“三......

    关于对税务部门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税务部门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职权,亵渎职守而实施的破坏国家管理职能,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职务犯罪已经......

    对农业发展银行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

    对农业发展银行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近年来,金融违法犯罪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成为金融系统和检察机关......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大全五篇)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2007-02-16 10:36:49近年来,金融违法犯罪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

    对交通工程建设中预防职务犯罪的思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然而,在一些地方随着交通工程建设的完工,一批又一批干部相继"落马气令人痛心疾首,如河南省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