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准则与官德官风建设1

时间:2019-05-14 03:1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廉政准则与官德官风建设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廉政准则与官德官风建设1》。

第一篇:廉政准则与官德官风建设1

廉政准则与官德官风建设

遂昌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蓝建民

《廉政准则》作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绳,是推进廉政建设的一部重要法规。准则对新时期规范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端正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风气有重大现实意义。认真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廉政准则》是加强官德官风建设的重要法规

廉政制度建设的法制化是当前廉政建设科学化的一个重要

内容,也是增强制度权威性设立的一个关键和前提,高度重视廉政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廉政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始终是我们党推进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强调“要在严厉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2009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廉政法规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员领导干部问责规定》等。为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廉政法规制度提供了良好基础,廉政法规制度也开始由单一化、分散化向体系化、综合化方向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廉政准则》是党廉政法规制度化的新成果,它标志着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开始逐渐步入规范化阶段,是新时期推进党员领导干部从政道 1

德制度化和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制度化的一个举措。正如,《廉政准则》在开头指出的“为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实际,制定本准则”开篇即明确地指出《廉政准则》的一个中心思想。廉政准则的出台也表明当前我们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信心和决心,着力解决当前官德官风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廉政准则》它不仅仅是几十年来反腐倡廉经验的总结,而且是当前廉政法规制度的一个自我完善。从试行本和正式本对照看有很多针对性,操作性内容。针对当前官德官风中存在的问题,《廉政准则》提出了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思想和新的要求。如:“提出禁止违法规定干预或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禁止利用取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第五条)”。当前官德官风建设中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一些新要求和新精神都很好的体现在廉政准则当中。如增加了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形象工程和沽名钩誉政绩工程。同时也是把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增加到廉政准则当中(第六条)”。

二、官德官风内涵及当前官德官风存在问题

加强官德官风建设是党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胡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官德,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任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品德,作风等方面的修养和素养。官德属于职业道德,官员角色及他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官德又远远高于职业道德,无论是官德内涵和标准,官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要求标准最高的道德形态。官德和民德联系在一起,官是人民的表率,具有很强烈的标杆作用。现在人们一般把做官先做人视为做人、做官的一个基本准则,做人不可一生不事,为官不能一日无德。为民、务实、清廉,这是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标准。为民是官德核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是官德的基础,只有务实,才能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廉是官德的一个内在要求,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追求,永葆共产党的浩然正气。官风就是领导干部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当中的一个具体反映,官风包括官场风气和官员个体的风气,官风本质上属于领导作风,同时又与工作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密切联系。如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经过革命洗礼和改革开放,这三大作风一直是我们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要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官风决定政风影响民风,如果官风败坏,道德沦丧,影响恶劣,必然丧失民心,损失群众基础,最后失去执政地位。另外官风又是社会风气的一个风向标。对政风民风有一个强烈的示范带动作用。官风好,必

然政通人和,官风败坏,必然导致社会风气败坏,国家失去民心。

官德失范表现为:政治腐败(跑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经济腐败(吞污受贿,权钱交易),生活腐败(挥霍浪费,生活糜烂)

官风失范表现为:官僚主义(当官做老爷,官本位作风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基层),形式主义(只图虚名,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华而不实),享乐主义(本质是对艰苦奋斗的一个背叛,通常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挥霍公款,纸醉金迷)。

三、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推进官德官风建设

修官德、正官风是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一个关键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廉政准则》提出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发挥准则在当前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官德官风建设进程。

一要以四慎修官德。领导干部要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干干净净做人。慎权,谨防滥用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深刻认识权力的本质。慎独,谨防自我放纵。领导干部必须要强化自我监督意识,严守自己的底线,自觉抵制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洁身自好。慎微,慎防小恶集大流。细微之处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截,真正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慎友,慎防被朋友拉下水,领导干部净化社交圈是一个环保之举,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领导干部要知友、择友、多交良师益友。

二要以四自强修养。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廉政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自重从道德意义上讲,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待人做事处处端正厚重,不失轻浮。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处事上与自己特殊的身份相结合。自省作为一种修养方法,自己反省和检查自己,有没有不贤不孝,提醒自己不犯错误。对领导干部来说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自警,警告自己不要违背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别人的教训来告诫自己,不要重道别人的复辙。领导干部就是经常告诫自己,增强对腐败分子生活方式的免疫力。自励,积极鼓励自己拼搏向上,建功立业,领导干部要经常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

三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对党员吸纳的标准上严格要求,而且在领导干部选拔和官员的录用上提出了更高标准,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领导干部首先要有一个鲜明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听党的指挥。要有真才实学,开拓进取的精神。领导干部才体现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上。同时也体现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德无才者误事,有才无德者坏事,有德有才者成事。

四要强化监督机制。《廉政准则》提出要加强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舆论监督。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防止官德官风腐败变质,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官德官风的反映。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让权力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来运作。政务公

开,能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防止官员权力寻租的行为,在阳光施政的过程中,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来运行,让社会了解官员的作为,防止公共权力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

五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建立道德奖惩机制。官德官风能够被量化,把量化的官德官风与考核结果、官员升迁结合起来。有一个动力机制在外面制约官德官风。《廉政准则》提出应当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部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职、奖惩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建立科学的官德官风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促进官德官风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德官风建设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推进官德官风建设中不断完善官德官风建设体系,形成一套长期性可操作性的体系。

第二篇:政德与官德

加强政德官德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以“政德与官德”为主题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召开本次民主生活会,让我们提出个人的想法,以便大家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下面,就这次民主生活会,结合我站实际工作情况谈一谈认识与看法。

一、加强学习

在学习方面,我们在思想上认识要到位,决不可以掉以轻心,为此,我站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安排了每月学习党章,促使我们党员干部真正熟悉党章、掌握党章、自觉以党章为根本,加强党性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照省委书记王珉关于政德与官德的重要论述中指出的七个方面表现,我们站和个人中在不同地方有所体现,主要是就决定的事情虽未出现相互制约现象,但是落实的并未到位,有些工作还缺少落实,有的工作的连续性被间断,使工作并未真正落实实处,就我本人而言,自身的阅历、工作经验等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品德修养不足,学习不够,党性了解不渗透;制度约束不力,自我感觉良好;教育引导效果不够明显,虽然教育引导工作,常抓不懈,但个别人未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至于出现工作上报不及时。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按着省委书记王珉《政德与官德》一文中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除污垢,交作业”的要求,扎实抓好整改,切实树立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建设一支干事、干练、干净的干部队伍。

我要以这次民主生活会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政德官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扎实工作,使我站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官德培训参考材料

新华网评:官德培训的重头戏

2011年11月03日 09:05:4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戴求兵

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新华网11月2日)

尽管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林林总总,面向官员的各种培训一再强调教育监督,官员的述职报告也对“德”、“廉”情况如数家珍,但真正成建制系统开展对公务员的官德培训,尚属首开先河之举,值得期待。

官德之所以纳入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实与时下一些官员道德失守的现状相契合。可以说,少数官员的“那点事”,某种层度上已成为与职务伴生、倍受诟病的“职业病”。

“那点事”究竟是哪点事?尽管涉及范围很广,表现形式多样,但概括起来也不过是“钱”、“色”二字。官员之所以能干“那点事”,无一例外都因一个“权”字,贪欲的膨胀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滥用加剧人格的异化、官德的沦丧。

从“香艳日记”烟草局长,到最近“手机泄密”免职的农机局长,再到残联理事长设酒局强奸女干部,到政法委副书记猥亵12岁女童被堵床下„„官员的“那点事”一再刺激网民的眼球,挑战官员道德和社会容忍的底线。我们究竟用什么来抑制官员的“荷尔蒙”?

由此看来,重拾官德已经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大而言之,这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小而言之,当是官员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的应有之义。

管好“那点事”,官德培训固然必不可少,但归根结底重在官德养成。从官员主体看,带着什么态度去学,怎样从古代先贤身上吸取道德血液,如何从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提高免疫力,这些都需要把官德要求内化成官员自身的道德追求、价值标杆和行为尺度,不断培养和强化高雅的情趣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

官德养成不能仅止于个人修为,有力的社会支撑和成熟的保障机制不可缺失。官德无疑是更高层次的公民道德,官员的道德标准理应高于普通人,对官员职业道德失守应该实行“零容忍”。对那些热衷“那点事”的官员,不但要让其淹没在舆论谴责和鞭挞声中,而且要启动体制内手段及时清除出公务员队伍。

新华网评:“官德”首先是一种“制度伦理”

陈一舟

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四大专题以及典型案例三大部分。基础知识中除了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等,还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11月2日《新京报》)

官德缺失不仅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精神品质缺失”,还会直接导致权力腐败,戕害社会秩序。这是官德之所以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官德”同时还具有引领社会道德的导向价值,因此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培树非常重要。

但有必要厘清的是,“官德”首先是一种“制度伦理”。官德的恪守奉行,制度的规范和监控力量不可缺位。

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受纳税人供养,有法定的职责和义务。公共管理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每一名公务员的职业态度、观念和信仰,都理应着眼并落脚于“公共性”,其行为

必须在道德上、伦理上满足公共性的要求,并在制度上予以明确。换言之,“官德”不仅是道德境界,还是“职业规范”,其内涵并不虚无,而是制度化的、坚定不移要遵从的权力操守。

历史和事实证明,个体的道德理性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据制度、依据长期完善健全的法律规则运行,公权力才能合理履行职能。时至今天,我们早已告别了依靠官员“权力慎独”自律感和道德感来维持吏治清明、天下大治的人治时代,大步走向了依法治国、制度管人的文明民主社会。法律制度对于权力的监管力,远远要比权力的“自觉性”更可靠、更有效力。由此催生和保障出来的“官德”才是牢固和可靠的。

在此基础上,“官德”才能继续外延与社会普遍的道德标准相重叠吻合。譬如官员不贪污、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用好自己手里的权力,这是“制度伦理”涉及的官德规则;而亲民的态度、勤勉奉献的工作作风等,则就是构建在“制度伦理”之上的官德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德是区别于普遍道德的“特殊道德体系”,就好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一边体现官员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一面则体现官员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所谓“廉洁奉公”,“廉洁”代表前者,而“奉公”则隐喻后者。两者缺一不可,日常性的制度执行监控与职业道德培训双管齐下,才会发挥出最大的官德保障推动力。

新华网评:官德教育如何避免落入形式主义“窠臼”

滕朝阳

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称,“十二五”期间,国内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四大专题以及典型案例三大部分。基础知识中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这个消息甫一见诸媒体,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各种各样的议论都有。有的认为培养官德

要靠制度,教育不管用;有的认为培训6个学时,恐怕起不到作用;有的认为不能光学中国古代,还要看看现代西方;还有的担心这样的培训,会不会又像从前有的地方那样异化成游山玩水;等等。暂不说上述议论是否完全正确,这件事情能引起很大关注,便足以说明公众对官德及相关问题其实是十分重视的,应当说,这是促进官德建设的一种积极力量。

官员道德包括公德和私德,职业道德是其公德的主体构成。我们不能说官德比一般公民道德更重要。一个失德的官员可以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一个无良商人同样也可以使成千上万个农民的成千上万亩土地颗粒无收,或是使数以百计学生的生命安全因食物中毒而受到严重威胁。我们也不能说如果官员无德,公民就一定无德或可以无德,在事实和逻辑中都找不到这样的因果关联。但或许可以说,官德对社会道德风气可以发生重要影响,官德建设在社会道德建设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官员掌握着公权力,他们的道德状况必然对权力的行使构成重大影响,从而对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官员道德水准应高于公民道德水准的诉求并不过分,而关注官德建设就是关注公共利益。

否认教育之于官德建设的积极作用,与动辄诉诸制度同样是一种偏向。我们知道,任何制度都要靠人来设计,也要靠人来执行。与其说教育无用,不如说教育没有获得有效的形式,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也赞成有人指出的6个学时的培训远远不够,但就是6个学时,也总要能取得6个学时的效果才好,不能花了时间、费了工夫,却跟没有培训过一样。现在针对公务员的培训很多,走过场的恐怕也不少,官德培训会否成为形式主义的新注脚,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担忧。如果有的地方竟然把这样的培训搞成了变相的休闲娱乐,那就是对自身道德的极大讽刺,而他们所代表的公权力的公信力也将被蚕食。

培训的效果,不能光看结业成绩。考试得了一个高分,或是写了一篇精彩的道德文章,只能说取得了初步成效,关键还要看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呈现道德的本质力量,也才能检验道德的成色。如果培训过了、教育过了,再培训、再教育,官德还是上不去,怎么办?这时就得用制度说话。把官德不好的人淘汰掉,或许还有点过于理想化,但至少应做到不提

拔重用这样的人。制度及其落实是极其重要的导向,是比教育培训更深刻的教育形式。

官德建设还需法治引领

对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对医治不良道德风气无疑是一剂良药。然而,正如自然正义原则所要求的,人人不能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公务员也不会因为受到道德教化就会自动成为品行高尚的圣人。笔者以为,医治不良道德风气,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仅靠培训是不够的,良好官德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法治的引领。

首先,以法引德是历史的必然。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礼原来是作为一项行为规则调整社会关系,无论官民皆应接受礼的约束。后来,礼与法结合,出现了“出礼入刑,礼刑结合”的局面。姑且不论古代法律思想史的优劣,仅从礼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礼教是与法治紧密结合的。没有法的约束,很难想象礼能成为非常有效的社会行为调节手段。

其次,以法引德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曾有法学家说过,“法是道德的最底线要求”,此话一点也不假。法对道德的引领,一方面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明确法与道德的界限,让法律规制的归法律,道德规制的归道德,二者不可混淆;另一方面,法律要为弘扬优良道德提供规则支撑,为削除不良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道德污点依法受惩是引德上行的重要保障。对公务员出现的道德瑕疵行为,如果未构成违法的,法律要建立相应的道德污点惩戒机制,如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机构进行相应的惩戒,如果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严惩。

总之,在消极腐败还影响党执政能力提高的时候,千万别让道德说教掩盖了法治的作用。中国法制发展史也证明了法治就是道德法制化和法制道德化的演变过程。只有把道德教化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突出法治的重要性,公务员的道德水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否则,再好的道德教化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空中楼阁”罢了。杨 杰

“拒绝冷漠”是官德底线

2011年10月28日 10:01:01 来源: 工人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近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为50多位讨薪民工鸣冤叫屈,在微博上公开叫板该省长沙县委书记和公安局长一事引发关注。日前,陆群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说:“我根本就不想出风头,我就是求得良心的安慰。”

“谁错谁辞职”——这样的公开叫板,撕裂了官场“和为贵”的潜规则,带来了几丝清新的空气。令人感动的,是他“拒绝冷漠”,守住官德底线的勇敢和执着。据报道,在工作中,陆群看到单位门口有信访群众,一般都会停留一下,有纸质材料的话,就帮他们看一下、作个判断,如果发现确实有重大冤情,就会把材料收下。但实际上,这些和他的工作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两岁女童小悦悦死于车祸、更死于冷漠后,广州上万市民悼念小悦悦,并签名“拒绝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人危难,与己无关,小悦悦之殇令我们震惊和悲愤。如果我们的为官者也和那些路人一样,对百姓利益、民生福祉冷漠麻木,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为官者“求得良心的安慰”,首先就得“拒绝冷漠”。

民工讨薪的故事,一直悲情地在一些地方上演,这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官员对民生的冷漠和麻木不无关系。进而言之,其他一些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也往往是因为一些官员的冷漠、推诿、搪塞而被侵噬?有的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引发民怨。

《人民日报》前不久的评论文章指出,在今天的中国,能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一方面,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也有些声音只是“说也白说”,意愿虽表达,问题未解决。这些,都

可谓无效表达,有人称之为“沉没的声音”——底层的声音之所以被“沉没”,为官者的冷漠难辞其咎!

“情为民所系”,为官者“拒绝冷漠”,理应是和谐社会的官德底线。在公众诉求表达和争端解决机制有时“梗塞”的背景下,在每次领导大接访,百姓带铺盖通宵排队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不去深刻检讨,整肃现行不完善、低效率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让百姓有地方说话、有地方解决问题,“拒绝冷漠”恐怕难免沦为一句响亮的口号。“倾听沉没的声音”不该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民怨解则民气顺,民气顺则天下安”,对民生福祉麻木不仁的官员,是否应该好好思忖这句话的深意?陆群说,非常清楚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这是一句实话,在当下的语境中,为官者“拒绝冷漠”,的确需要不少勇气和胆量。但不管怎样,官员“拒绝冷漠”才是社会管理的常态。(吴杭民)

新闻回放 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根据该大纲要求,“十二五”时期,全体公务员将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将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作为每个培训班次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将职业道德培训作为长期培训内容。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四大专题以及典型案例三大部分。其中基础知识中除了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等,还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11月2日新华社)从政之德,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如果公务员道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体现出来,最终导致吏治腐败。这种腐败和单纯的经济腐

败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它不仅导致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并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

鉴于官吏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我国历朝历代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都始终把对官吏的道德素质要求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相比古代官员的官德修养标准,现在一些公务员虽然学历高、见识广、能力强,但是在道德修养上却未必高于古人。比如,有的公务员缺乏道德意识和责任,为官掌权之后,不是盛气凌人,弄虚作假,玩弄权术,就是在行为上表现为粗话满口,溜须拍马,打击报复,甚至生活不检点,作风粗俗,特别是有的官员酒后胡言乱语,丑态百出。

要求公务员学习古代官德的想法、做法不错,但是能否拯救失落的道德?能否通过看几个案例、读几篇官德箴言就能够使自己的修养大幅提升?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笔者以为,提高公务员道德水准,当从选人做起。一些公务人员的道德失落,除个人不注重官德修养之外,根在选人不当。比如,有的官官相护,搞“圈内规则”,排斥个性官员;有的明知一些人品行较差仍极力拔擢;还有的大搞同乡同学关系、裙带关系,重关系不重人品,道德修养缺失成为让人忧虑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官德,这是自上而下的连带过程和规律。提升公务人员的道德修养,不能指望6学时的职业道德轮训,更不能指望通过学点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内容,背记几段古代官德的名人名言就能使部分官员身上出现的道德失落现象大为改观。

拯救失缺的官德,首先要界定和明确现代官德修养的标准,使之成为公务员的道德守则;其次,要对失德官员进行有效惩罚,使之不敢逾越官德之规;其三就是要强化舆论监督,让失德官员失信、失颜,无地自容。

为官之道在于德高,为政之本在于望众。公务员是公权力的掌管者和执行者,失德、无德官员,将败坏官场风气,引发百姓众怒。因此,加强官员的官德修养很有必要。加强官德修养,重在建立公务员的道德评价体系,通过对公务员日常工作生活的表现及社会公众反映,全面、客观地作出官德的评价。对于道德修养差的官员,要一票否决,而对于官德优的官员则需要大力提拔。如此以来,才能以德政为主导,形成官场德政的氛围,并让那些官德差的人没有被提拔重用的机会、没有玩弄权术的市场。唐卫毅

第四篇:官德-读后感

官德读后感

《史说官德》材料:

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做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儒家治国基本原则就是德治。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2011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儿历史:“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第五篇:官德修养

加强官德修养,从讲求“公心对上、真心对下”做起

近年来,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提出“官德”教育和“官德”修养。在学习领会和落实党中央“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同时,结合执法与服务的岗位实情,我深刻地感悟到:加强官德修养,必须从讲求“公心对上,真心对下”做起。

一、认清官德之核心,是加强干部官德修养的重点

《国语》云:“德,福之基也,无福而基隆,犹如无基而厚墙也,其坏也无日矣。”其大意是说:高尚的品德是成功的基石,品行不好而福禄再多,就像没有坚实的地基而垒砌的墙体,倒塌是迟早的事情。

民讲民德,官讲官德。老作家萧军曾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当官肯定要跌跤子。”因此为官者除了要遵守乐于助人、扶危救困、尊老爱幼、俭朴礼貌、从善如流等普遍的道德规范外,还必须遵守官德。所谓官德,即为官者的道德,是指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管理、协调、服务中所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及道德规范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十分强调为官执政者自身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如果做到身体力行,成为人民的楷模,那么即使不号召、不发布命令、人们也会自觉仿效。官德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它决定了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官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关乎党风、民风和国计民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之情,事实上也都有赖于这种上行下效的道德示范效应,并会引发社会的良性循环。

二、从实际工作入手,讲求“公心对上、真心对下”,不断加强官德修养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官德如何,对社会影响极大。作为基层一名科级干部,身处执法一线,身负联系纽带之重任,既不能对上唯命是从,报喜藏忧,弄虚作假,又要对职能权限内的执法及身边的执法人员负责。大局意识和严格律己是最基本的标准,因此必须从“公心对上,真心对下”做起。

“公心对上”,顾名思义即公心对待上级。就是站在公正无私的立场上,下情上传,上情下达,实事求是地对上级负责。在工作当中要坚持公心为重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问题,决不能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或哄上级高兴,出假政绩、报假情况,更要有力杜绝 “前吃祖宗饭,后吃儿孙粮,为了本任顺利,给后任留下隐患;为了眼前火焰高,不管后人没柴烧;本人出成果,后人吃苦果”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在处理敏感事务上要出于地公心,敢于坚持原则,公正处事。有人担心这样做会挨批、穿小鞋,其实不尽然,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善于沟通协调,按原则办事,一定会得到领导和他人理解支持的,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也是对上级负责。

“真心对下”,即真诚体恤下属与群众。就是既要有情系群众之心,更要有服务群众之道。古人云,“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作为领导,应该充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做群众的贴心人、代言人。主动与干部同甘共苦,与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所想所需,以群众的心声为自己的行动方向,切实做到对上对下一致,人前人后一致,任职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以真心、动真情,把务虚的工作做实了,把务实的工作做细了,才能于无形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赢得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信赖。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情感是对流的。你给对方一个微笑,对方回报一份真诚;你对群众献上一份真心,群众回报给你百倍的支持;你给下属一份爱心,下属回报给你十分干劲。这就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真心对下”所得到的最丰厚的回馈。

三、如何做到“公心对上、真心对下”是加强官德修养的关键 “公心对上,真心对下”,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性的有效结合,是各级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行动指南。

要真正将这一思想落到实处,除了教育和自律外,关键还要靠制度和监督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注重制度的完善,从而发挥制度约束力;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一是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是不是“公心对上,真心对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通过多种民主渠道,定期不定期让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官德进行评议;二是上级的监督。上级部门应责无旁贷地抓好监督。对下级既要听其言,更要究其实,做得好的要表扬并倡导,言行不一的应严肃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处理,追究责任。

通过上下共同的监督,督导领导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做到一致。只有把自律与他律、把内在修养和外在约束结合起来,才能使这一思想精髓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要做到“公心对上、真心对下,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民为本,心怀构建和谐社会之愿望。

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理应全身心投人,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不断加强官德修养,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坚持以民为本的意识。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注重人民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注重人民权利,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注重群众的智慧、力量,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注重群众情绪,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官德,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事业兴旺。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视人民为父母,视百姓为兄妹,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百姓解难事,实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这就是领导干部应该树立的官德。构建和谐社会,绝不只是一句口号,高喊几声作罢。社会各阶层心怀构建和谐社会之迫切愿望,加之共同关注参与并有所作为,方可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2、身体力行,做好大家长与小家长。

官德并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要靠每个领导干部去具体实施的行为。在道德结构中,官德首推为影响最大,最受人关注的一种职业道德。我们知道,道德教化,包括“言传”和“身教”两个方面。而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同样具有鲜明的形象示范作用。从现实意义来讲,官德修养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在工作作风上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在生活作风上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在人格上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老实人。凡此种种,领导干部只要率先垂范,无不受到人民尊重和颂扬。例如:历史上的清官包公,一代廉吏于成龙,社会主义时期好榜样焦裕禄,新时期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他们在官德修养方面都为我们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以身体力行感化广大群众,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的公德感,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学风上,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作风上,善于反思和创新,善于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在工作作风上,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生活作风上,坚持艰苦奋斗、严禁铺张浪费,防微杜渐、拒腐防变;在领导作风上,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蛋糕的人最后吃蛋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华民族素有 “君不正,臣不忠”,“公不慈,儿不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等传统文化心理,决定了身为“带头人”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崇高的人格修养,这样才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澄明。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不以官自居,不以官为先,而是遵从以民为先之道;同时始终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觉做到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之正派;另外要敢于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不随波逐流,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诱惑。在单位中,做尽心尽责的“大家长”,在社会上,做一个守法文明的好公民,在家庭里做合格称职的“小家长”。

3、立足岗位,用心感悟“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

身为基层执法干部,确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是做好执法工作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强官德修养的基础。从近期开展的“城管+商户”共建共管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执法与服务的辩证统一。作为执法者,投入执法的过程,也是服务的过程。执法前,是对当事人及违法事实做一个总体或框架性的预案。执法中,在现场的即时沟通,更有现场感和针对性。心理学讲,人与人之间存在“心理距离”。如何克服执法干部与执法对象之间的戒备甚至是抗拒性的心理距离呢?通常情况下,执法程序的合法(如执法干部可通过出示证件、告知对方享有的权利等)和沟通的真诚(如主动宣讲政策法规条文、耐心解答当事人的疑问等)来推翻两者之间的“障碍墙”,从而建立与执法对象之间的信任感,缩小当事人与执法干部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感,建立良好的沟通界面和渠道,以期实现沟通无界线。执法后,及时做好必要的沟通,了解当事人对处罚的认可态度、处罚之后的寄予等等“善后行为”,对日后工作的动态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要经常自问“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看到的文明执法是怎样的呢?!”“如果我是当事人,如此处罚,我会不会心服口服呢?!”利用心理学中“换位思考”的启示去做一些有效的说教与劝导,往往会事半功倍。在执法过程中,要人性化管理与细节管理并重,通过实际行动使商户深刻体会到“执法就是服务”理念的贴心、用心与诚心,将“执法就是服务”理念贯穿于执法活动与共建共管活动的始终,探讨官德修养,将有助于我们静下心来深刻认清自己官德修养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领会中组部关于官德建设之意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涓涓细流历经时日终究汇流成江河湖海,官德修养日积月累也定会成为群体意识和社会主流意识而发扬光大,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然水到渠成。正如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所言:“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断绝在杳无人迹之处„„林业工和护林人识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做林中路上”。

下载廉政准则与官德官风建设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廉政准则与官德官风建设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官德》读后感

    《官德》读后感从今年4月份开始,通过参加区纪工委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树立廉洁好形象”专题读书活动,我翻阅了梁衡撰写的《官德》一书,感受颇深。这是一本加强官员基本道德......

    《官德》读后感

    《官德》读后感近读梁衡的新著《官德》一书,犹如春风扑面、正气充盈,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警示。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眼下,研究探讨官德的著述很多,虽然其中不乏佳作,但若与《......

    官德与政德自我剖析

    “官德与政德”的自我剖析 加强政德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免疫力的需......

    政德与官德心得体会

    政德官德教育心得体会 --------刘守杰 葫芦岛市外事办公室 加强政德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从......

    政德与官德心得体会

    政德官德教育心得体会--------刘守杰葫芦岛市外事办公室加强政德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从源头......

    政德与官德读后感

    以光明磊落之心,办光明正大之事 -----读《政德与官德》有感 xxx 加强政德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

    官德与政德自我剖析

    “官德与政德”的自我剖析加强政德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免疫力的需要......

    探讨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的意义

    探讨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的意义 内容摘要 道德建设如何才能取得成效,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可以说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官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