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
卫生部卫监字〔89〕第43号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二十条第一项、第三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为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包括机关集体食堂)或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卫生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基本培训教材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增补内容。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及一般食品从业人员。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及一般食品从业人员的初次培训时间应分别不少于20、50、15学时。
通过培训达到基本掌握与本人工作有关的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科学知识。
对经过初训已在职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两年必须复训一次。复训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所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管理、检验机构或卫生管理人员(包括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负责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个体户由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会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共同组织培训工作。
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有责任协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搞好培训工作。
第七条
负责组织培训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历次培训时间、学时数、培训地点、教材(包括章节)、教师及其职务或职称、培训对象、学员花名册、考试试题、个人考试成绩等。
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将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培训的基本情况纳入食品卫生档案中。
第八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组织对培训工作进行考核。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或卫生管理人员的考试题目由省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拟定,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组织考试。对成绩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
第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有按规定经过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负责人或卫生管理人员方可申请开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不具备上述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十条
铁道、交通、厂(场)矿卫生防疫站管辖范围内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由各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组织培训,考试、发放培训合格证等工作。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三十七条之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十三条本办法自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第二篇:上海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
《上海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按照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业和性质分为以下九
类:
(一)A1:适用于餐饮行业食品卫生管理员;
(二)A2:适用于餐饮行业主要负责人;
(三)A3:适用于餐饮行业食品生产经营关键环节操作人员和
其他岗位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四)B1:适用于食品流通行业食品卫生管理员;
(五)B2:适用于食品流通行业主要负责人;
(六)B3:适用于食品流通行业食品生产经营关键环节操作人
员和其他岗位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七)C1:适用于食品生产行业食品卫生管理员;
(八)C2:适用于食品生产行业主要负责人;
(九)C3:适用于食品生产行业食品生产经营关键环节操作人
员和其他岗位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一)A1、B1、C1类不少于50学时;
(二)A2、B2、C2类不少于20学时;
(三)A3、B3、C3类不少于15学时。
第三篇:安徽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范文
《安徽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安徽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体检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体检活动,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体检,不得使用无健康证明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从业人员已取得其他公共卫生健康证明且在有效期的,不需要再重新体检。
第五条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者,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佩戴健康证明上岗,如佩戴健康证明有碍食品安全的,健康证明应当由单位集中保存,便于检查。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证明在安徽省范围内有效,如有遗失,应及时向原体检单位申请补发,原体检单位核查无误后应当及时补发。
第八条患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痊愈后,需重新开展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第三章健康体检单位
第九条开展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单位应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单位应满足本办法所规定的设备和人员要求。第十一条 健康体检单位设备要求
(一)主要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培养箱、干燥箱、普通冰箱、恒温水浴箱、生物显微镜、离心机、高压消灭菌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生物安全柜、X 光机(200mA)等。各种设备运行良好,有相应的规范操作规程。
(二)体检用房:候检厅、体格检查室、抽血室、粪便采样室、X光检查室、微生物室、化验室、医疗废物处置室等功能用房。
第十二条健康体检单位专业人员要求
1.医疗、放射、检验科室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医疗人员、放射医师应取得执业医师证书并具有两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
3.检验人员应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有两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
4.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第四章体检内容和流程
第十三条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内容
(一)既往病史:是否患有肝炎、是否患有痢疾、是否患有伤寒、是否患有肺结核、是否患有皮肤病、是否患有其它疾病。
(二)体格检查:包括心、肺、肝、脾和皮肤等检查,详见附件《安徽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表》。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如果转氨酶异常,则增加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IgM)、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IgM)。
2.常规微生物项目检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
3.X线胸部透视或胸部拍片:
胸部透视如有异常需做X线胸片检查,X线胸片发现异常时应做好鉴别诊断。如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时,应按照肺结核病的防治规定进行转诊治疗管理。
体检结论:由主检医师负责体检结果审核并做好登记,合格者办理健康证明,不合格人员不予办理健康合格证明,并告知复检或调离岗位。
第十四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流程:
(一)从业人员所在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到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健康体检机构进行健康体检;
(二)健康体检单位在对体检人员核对无误后进行体检,并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体检报告;
(三)健康体检单位对从业人员体检结果符合要求的,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健康证明;
(四)从业人员对检查结果有疑议的,可在7日内向原体检单位申请复检,复检结果与原检查结果不一致时,以复检结果为准。
第十五条健康体检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的健康体检用表和健康证明。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单位的备案和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备案的体检单位及时通报给当地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示具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地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检查,严禁未经批准而擅自开展健康体检活动。
第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对不按程序体检、出具虚假报告、检查项目不齐全、乱收费、不按规定报送检查结果的健康体检单位,要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应当注销备案。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健康体检单位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
2016年03月08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23号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2月16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毕井泉 2016年3月4日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保证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应当遵循属地负责、全面覆盖、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随机选取食品生产经营者、随机选派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异地检查、交叉互查。
第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保障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 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食品生产经营相关数据信息。
第二章 监督检查事项
第八条 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结果、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结果、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
除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事项外,保健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检查事项还包括生产者资质、产品标签及说明书、委托加工、生产管理体系等情况。
第九条 食品销售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食品销售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一般规定执行、禁止性规定执行、经营过程控制、进货查验结果、食品贮存、不安全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特殊食品销售、进口食品销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食用农产品销售等情况,以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品贮存及运输者等履行法律义务的情况。
第十条 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检查事项包括餐饮服务提供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及公示、设备设施维护和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
第三章 监督检查要求
第十一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市、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根据食品类别、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信用档案记录等因素,编制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应当包括检查事项、检查方式、检查频次以及抽检食品种类、抽查比例等内容。检查计划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义务的规定,制定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进行细化、补充。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日常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专业知识以及监督检查要点的培训与考核。
第十四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应当由2名以上(含2名)监督检查人员参加。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随机选派。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当场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第十五条 根据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随机抽取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检查,并可以随机进行抽样检验。相关检查内容应当在实施检查前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明确,检查人员不得随意更改检查事项。
第十六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督检查,原则上应当覆盖全部项目。
第十七条 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对重点项目应当以现场检查方式为主,对一般项目可以采取书面检查的方式。
第十八条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选择食品安全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自身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参考。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和检查结果记录表的要求,对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并综合进行判定,确定检查结果。
监督检查结果分为符合、基本符合与不符合3种形式。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应当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开放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回答相关询问,提供相关合同、票据、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协助生产经营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
第二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监督检查人员要求,在现场检查、询问和抽样检验等文书上签字或者盖章。
被检查单位拒绝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签字或者盖章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上注明原因,并可以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签字、盖章,或者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于日常监督检查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日常监督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和检查人员姓名等信息,并在生产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张贴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保持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属于基本符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书面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被检查单位应当按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跟踪整改情况,并记录整改结果。
第二十四条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为不符合,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二十六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被检查单位不得拒绝、阻挠、干涉:
(一)进入食品生产经营等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被检查单位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工具和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进行立案调查处理。
立案调查制作的笔录,以及拍照、录像等的证据保全措施,应当符合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案件线索,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或者超出管辖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撕毁、涂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或者未保持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的,由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拒绝、阻挠、干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拒绝、拖延、限制监督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场所或者区域的,或者限制检查时间的;
(二)拒绝或者限制抽取样品、录像、拍照和复印等调查取证工作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延迟提供与检查相关的合同、记录、票据、账簿、电子数据等材料的;
(四)声称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或者相关工作人员不在岗,或者故意以停止生产经营等方式欺骗、误导、逃避检查的;
(五)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隐藏、转移、变卖、损毁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查封、扣押的财物的;
(七)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的;
(八)其他妨碍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的。
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涉嫌构成犯罪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日常监督检查,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xx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
XX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
根据市食安办〘关于对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的通知〙(宜食安办发〔2011〕11号)和南食安办〘关于印发〖XX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人员集中教育培训方案〗的通知〙(南食安委办〔2011〕7号)文件要求,为了让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了解更多党和政府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掌握更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增强守法意识、诚信意识、首责意识和从业素质,自觉支持和参与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XX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通过有计划、分步骤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深入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科普知识积极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确保公共饮食安全。强化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意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全面促进全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提高全乡食品安全水平。
二、培训目的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增强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食品安全自我管理水平,强化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守法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其操作技能,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培训对象、时间
辖区内所有食品从业人员,包括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从业人员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畜牧有关人员,重点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乡组织教育培训时间为8月5日上午9点在乡三楼会议室进行。
四、培训内容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和法律意识。
2.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知识,提高食品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水平,促进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自控能力的不断提高。
3.宣传党和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科学、准确、全面报道国家、省、市、县食品安全形势和发生的各类事件,充分通报有关部门执法成果、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案件取得的成效。
五、培训方式
此次食品安全教育培训采取分层、分级集中培训等方式。灵
活组织实施,确保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受到一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乡政府负责对每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质量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培训到每一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
六、培训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食品监督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狠抓培训,强化培训,充分认识培训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企业人员应带头参加培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明确培训工作的责任,乡政府将培训作为全年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创新方式,联合培训。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培训工作,并要不断地创新培训方式,并使培训工作长期化、经常化。
XX乡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