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文章配一双美丽的眼睛(推荐)
给文章配一双美丽的眼睛
——作文命题的艺术
哈三中韩 冰
《中国教育报》载:在一项对2000年高考作文近1000份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未写题目的有30多份,题目不当的有50多份,只有近100份试卷因作文题目恰当、准确得到了加分,而前两者均不同程度地失了分或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得分。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少有命题作文,而多是自拟题目的作文。可是一些考生或是习惯了作老师给的命题作文,或是埋头于安排正文,竟然忽视了给作文起个好名字的重要性。
题目是整篇文章中最先与读者见面的部分,就因为这一点,它的作用绝对不可以低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灵活生动的眼睛可以直看入人的心灵。如何在考场上为自己的文章配上一双美丽的眼睛?这是每一个渴望得到作文高分的考生百思盼望求解的一个难题。
命题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是内容的高度概括,总领全文;也可以对文章起提引作用,引人思索;还可以铺设情境,烘托气氛。如此等等,好的题目可以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注意力,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题目,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些拟题的技巧。
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题目的含义和风格都要与正文丝丝相扣。既要注意题目的简明、突出、醒目,又要具有独创风格,力争使文题确切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刻。为达到这一目标,拟题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比喻使题目生动形象,象征使题目深邃蕴藉,拟人使题目灵动活泼,反诘让题目充满力量、气势夺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题目既准确、鲜明、生动,又不乏动人之情。
如作文中一些精彩命题:《星星是穷人的钻石》、《人非弱柳,岂能折腰?》、《走出乌云的太阳》、《落叶砸痛的季节》、《“母爱”,永不封冻的河》、《走出人生的中途岛》、《祖国,你真的地大物博吗?》、《人生标点》、《躲在蟹壳下》、《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吗?》、《五香的1999》、《圆梦的沙砾》等。
2、祈使句的运用。
以祈使句做文题利落简洁,直抒胸臆,让读者对文章的主旨一目了然。对文章的主题有提示作用。
如《别走开,社会需要你!》、《别让中途变终途》、《救救文化》、《做人生的竞赛者》、《朋友,我们应该冲上去!》、《最想生活在缺憾的时代》、《找回遗忘的感觉》、《让英雄挺起胸膛》,3、旧瓶装新酒。
通过借用、仿写古今中外的优秀文题或新解名言成语,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这类文题由于它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内容,容易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作者可以构建相关或相反的内容,既体现出作者的文学积淀,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
如一些优秀作文题是这样拟写的:《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文化快餐——几多欢喜几多愁》、《窗外》、《追忆逝水年华》、《挪威森林》、《永不褪色的绿飘带》、《海的儿子》、《爱的代价》、《我和冬天有个约会》、《那年那月》、《阳光灿烂的日子》、《吝啬鬼》、《你那里下雪了吗》、《宣传部新来的年轻人》、《再回首》等。
4、气氛烘托命题法。
这类命题最适合写作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文题烘托出的气氛为正文奠定了感情基础,或清丽或忧伤或紧张或悠闲,先一步将读者带进作者设置的情境,让正文的抒情更加自然畅快。
如:《晚霞,金灿灿》、《听夜》、《春雨悠悠》、《风雨中的美丽》、《聚散两依依》、《高三进行时》等等。
5、带有丰富暗示性和哲理性的命题。
培根说:“机智就是把看似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本领。”发挥你的机智,将看似毫无联系的词句组合起来,这样的文题往往带有暗示性和哲理性,它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住读者的目光,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而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如《苹果箴言》、《一纸一点一人生》、《八音·梦》、《饮茶·烹鸽·拾柴》、《人生与方程》、《山高?身高?》、《天鹅·妈妈》、《天·地·人》等。
命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我们只是为大家提引了一个方面,其他命题方式还有许多。如从构词法角度来看:
偏正式给人以从容不迫之感,例如,《漫漫人生路》、《果实的思考》、《生命的价值》、《散步的鱼》、《放飞的理想》、《门里玄机》等;
并列式朴素无华,例如《平凡与我》、《沙砾与高山》、《中途岛·终点站》、《山山水水》等。
动宾式给人以灵动跳脱呼之欲出之感,例如,《推开虚掩之门》、《走进三中》、《找不到快乐那扇门》、《离家》、《感动自己》、《报答母爱》、《重回自然》等;
主谓式则给人以直截了当、爽利畅快之感,例如,《生命如山》、《生活妙不可言》、《历史不容抹去》、《母爱如泓》、《母盼子归》、《命中注定》、《英雄需要沃土》等。
在懂得了欣赏命题的艺术之后,你就要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这门艺术了。我们相信只要你用心作文,关注命题,就一定会为自己的一篇篇文章配上一双双美丽清澈的眼睛,让它们顾盼生辉。
第二篇:一双眼睛诗歌
我在睡梦中邂逅了一双眼睛,一双深邃且温柔的眼睛,如秋湖般澄明,纯粹,时刻荡漾着爱,尊重和理解。
为此,我虚构一轮明月,柔和之光掠过田野处,一席麦浪翻滚,流泻出稠稠蜜意;就这样,我被禁锢在精心策划的囹圄。
我受制于这深邃的眼眸
把生命的全部意义付诸梦幻,烟火一度熏黑了颜色,我数度清狂,忘却思索
而我不能释怀的是没有幽怨的梦
怎会幽居着别离之苦?
第三篇:给文章配画教案
湘教版小学美术第12册
给文章配画
第一课时
玉门市第二小学 杨 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加强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设计的,力求通过美术教学同语文教学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运用。学习一段话、一篇课文或古诗、成语,根据其内容与情境,通过自己的理解、领悟,给它们配画,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图画。本节课属于第一课时,学生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文章配相应的插图,用线描形式勾勒出草图,根据原文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对照原文比较说文。整个过程始终保持美术教学同语文教学的交互共进。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创作表现。3.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主题,给文章配上相应的画。难点:掌握给文章配画的方法和步骤。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纸、笔。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课前收集文章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孩子们,还记得《村居》这首古诗吗?村居是一首诗,村居是一首歌,村居还是一幅画呢!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看村居呈现给你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诗朗诵)
2.师:现在大家睁开眼睛,说一说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1-2个学生)教师出示范作。
3.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一个故事,一段文字,经过构思、想象,配上图画之后就会更加生动鲜活,将好的文章和古诗配上美的图画,就有了图文并茂,诗情画意的意境。也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给文章配画》。(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板书:给文章配画
二、欣赏图片,竞猜故事
刚才我们是根据诗的内容配了画,现在来看这些画面,又给我们呈现哪些文字内容呢?(依次出示图片,供学生欣赏,开阔思路)
三、教师示范、解析步骤
无论一首诗,一个成语,还是一篇文章,经过巧妙构思和想象,就会给我们呈现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来。要给你喜欢的文章配画,首先要干什么?
——选材。教师出示文字《闻鸡起舞》,学生齐读。——读文解意,勾画主要的人物和事物,用线划出来。
——接下来就要构图布局.构图布局非常重要!一幅作品如果没有很好的构图布局,其任何细节之处就不可能得到成功的体现。根据画面确定主体,这段文字
——逐个画景。边讲边示范,是男还是女?分析是古代人物还是现代人物,?古代人物又是什么装束。(发髻高高挽起)抓人物动态,古代人的穿着是怎样的?画人先要确定人物的头,再勾画人物大轮廓,最后再细部处理。(技法渗入)
为了不使画面过于单调,根据文字,还可以添加什么背景? ——涂色。(第二课时完成)一副文章配画的草图基本完成了。
四、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小组交流收集资料,重点围绕一两个同学的资料帮他设想画面。
五、学生勾画草图,教师辅导。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构思和设想,同学们有了更广阔的思路,现在就根据你手中的资料,拿起画笔勾画出你喜欢的文章的草图或者线描稿吧。孩子们,设想一定要大胆,不求画的像不像,只要能够反映出文章大意就可以。
(教师将示范作品贴在黑板上,请一个具有绘画功底的学生上台展示绘画,教师及时辅导、表扬)
教师要及时表扬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的同学。
六、简单评价
1.读文字,讲构思,对照原文看看画面是否凸显文章主题。2.构图布局是否合理。
3.根据文章,还可以添加哪些辅助性的图画。
七、小结
孩子们,文字是有感情、有生命、有形象的,要想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画,就要抓文章主题,大胆想象,构思巧妙。才能让读者回味无穷。唐代诗人王维被后人尊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大师,想象咱们六(3)班的孩子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以后的练习,也将成为能够给文章配画的文字绘画大师。
第四篇:给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给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淄川区实验小学赵艳枝
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学习与创造的基础。培养小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眼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将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过长期的摸索之后,人们终于看到了儿童游戏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一度被看成单纯无目的的游戏或顽皮,最终被认为是一个获的知识、为日后打基础的过程。
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哲学家的根本特点就在于,他们能够观察到别人所忽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诗人则能够看到众人看不到的美妙事实。因此,系统的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是老师和家长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只有懂得观察的眼睛,才是一双聪明的眼睛。好奇是观察的基本动因,发现特点是观察的目的,兴趣是培养观察习惯的前提,细致是培养观察习惯的基本要求,准确是观察习惯的根本。
因此在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抓起:
1、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观察的兴趣必须在观察的实践中培养。我们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他所熟悉、所喜爱的事物,如经常带领孩子观察大自然、参加旅行、参观展览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孩子的观察内容。在孩子进行观察时,要围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讲一些有关的科学道理或传说故事,以激发他的兴趣。
另外,根据孩子在游戏中往往表现出超常能力的特点,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启发引导。比如,在孩子刚到一个新环境时,马上让孩子闭上眼睛,让他说出在那一瞬间他都看到了什么,以及所看之物都在什么地方等等。开始时所选游戏应尽量浅显易做。可以选择那些孩子容易理解的、感兴趣的东西或事物,尽量让游戏具体、直观、形象。同时还要保证孩子能在游戏中发现一些东西。随着孩子观察习惯的形成,我们可以适当、适时地增加观察难度,以便孩子的观察能力能有新的进展。使习惯成为一种能力,孩子将会受益终身。
2、培养孩子“细致”观察的习惯。
大多数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作分析性观察。比如:植物学家一眼就能分辨出那些是草本植物,那些是木本植物;珠宝商通过珠宝的光泽度就能看出珍珠层的厚度;裁缝师一瞅便可断定衣物质料的好坏等。不过最理想的培养孩子全方位的观察能力。父母和老师应试图能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发展孩子的这种观察能力,以培养孩子观察习惯的养成。例如在美术课上,学习“四季的色彩”时,让孩子留心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相应的色彩变化,体会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学习“画人像”时,首先从人物的面部特征观察,(即脸型和五官)观察比较不同人物之间五官和脸型的不同特征,并表达描绘出来,同时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大师作品,从中受到启发,除了面部特征还有发型、服饰等等的比较,以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或者用游戏的形式,在提高孩子兴趣的同时,达到细致观察的目的。比如,让孩子先细心观察眼前的事物,跟着闭上眼睛,在脑际中重现该件东西,并用语言叙述出来,直到事物与脑海影像以及语言描述一样为止。
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开发孩子右脑的创作潜能。善于观察的人,就在于能够感知到别人所
忽视的细小却有重要价值的方面。
3、提醒孩子观察事物要以发现特点为目的。
巴甫洛夫说:“在你研究、实验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的根源,应当百折不挠地探求支配事物的规律。”这就是说,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我们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把观察过程和思考结合起来,让孩子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记录与分析,达到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的程度,否则观察将失去大部分意义。
此外,教孩子养成及时做观察记录的习惯也尤其必要。要求孩子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下观察所需材料。为了避免遗忘,保证准确性,不能只凭记忆。尤其是观察的内容越复杂,细节越多,记忆就越不可靠,而且时间越久,印象就越模糊;要求孩子在观察之后及时整理记录,用详尽的文字表述出来,或用画的形式做绘画日记。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观察能力全面、细微、敏锐突出起来。
观察是创造力的源泉。培养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这就相当于你给了孩子两双眼睛:一双再寻觅,另一双在思考。
第五篇:给中考话题作文一双靓丽的眼睛
给中考话题作文一双靓丽的“眼睛”——拟题例说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一个简洁、新颖、活泼、有趣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拟题,虽无成法可依,但也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它应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并为主题服务的。
一、巧用辞格 新颖生动 ⒈比喻含蓄,拟人活泼
在 各地的中考作文中,很多的考生善用比喻、拟人拟题,出现了不少的佳题。以“真 情”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我心中永恒的山茶花”,以物喻人,作者以淡淡的文笔在叙事中折射出小姑父“山茶花”般的精神和毅力。情感含蓄,耐人寻味。有学生拟题为“给‘SARS’先生的信”,小作者以书信格式把“SARS”人格化,列数其罪孽,文末署名“一个不畏淫威的中学生”,痛快淋漓地鞭挞了祸国殃民的SARS的行径。文中也洋溢着对白衣战士的褒奖和对人类的前景充满自信的感情。再如,“钢琴别哭”、“森林王国‘减肥’**”、“与幸福交流” 等,用拟人的方法入题,生动活泼。
⒉引用得法,诗词入题
有的学生引用、借用或套用诗句、名言、成语、俗语、影视名、歌曲名、广告词等,令人耳目一新。如以“和平”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今夜,星光灿烂”,这是个电影名,小作者以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关注战火中的伊拉克小女孩,主题鲜明,道出了“让世界永远和平”这一全人类共同的心声。另外,如“女大四十变”、“风中有朵云做的雨”、“我的眼里只有你”、“都是闹钟惹的祸”、“笑傲考场”、“何以解忧,惟有文章”、“怎一个‘蠢’字了得”、“在那遥远的地方”、“柳暗花明又一村”、“锅碗瓢盆交响曲”等,颇为形象。
⒊ 反复回环,韵味无穷
利用“反复”这种辞格来拟题,给人印象深刻。如以“变”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变了 变了”,小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洞察社会生活。前一个“变了”包含着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便利,后一个“变了”意味深长,诉说着人们在享受自然时却破坏着环境。小作者最后呼吁:“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变了,已不再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也不再是体味人间最美好的真情,人变了,这‘变’是以失去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为代价的,那是无价的代价啊!”题文呼应,情感强烈。再如以“探索未知世界”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生命的萌芽,萌芽的生命”,小作者以科幻童话故事的形式,叙写了一粒种子萌芽,而诞生生命的过程。故事匠心独运,韵味无穷。当地球的绿色消失殆尽时,科学家利用基因培育地球绿色,萌芽地球生命,此等立意何等高远!
⒋列锦生辉,双关蕴意
“列锦”即以相关的几个词语或短语,或并列或递进,组合为题。这种拟题方式,古已有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便是一例。如以“青春”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路 ?人生”,由笔直的、平坦的、崎岖的、蜿蜒的路,进而类比联想到充满荆棘,充满挑战的青春之路,排比句段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另外如,“男人?酸菜?女人”、“暖水袋?痒痒筢?灯光”体现了家的融融亲情;“太阳?月亮?星星”、“蓝天? 大海 ?高山”、“荧屏 ?人文? 交流”等则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种“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列锦”拟题,别致有韵味。再如,Y话题“责任”,一学生拟题为“军装是绿色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指人武部长爸爸的军装是绿色的,又指爸爸的绿色风采??坦荡和正气。题目蕴涵深意,使人读来意味无穷。⒌ 呼告显情,反问有力
对于“回忆”的话题,一学生拟出了“呼告”式的题目“妈妈,是你让我拥有了现在”。文中,作者以单亲家庭的独特生活经历,真实地展现了伟大的母爱使我重拾自信,在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文章结尾小作者深情地写道:“我还想对妈妈说,妈妈,是你让我拥有了一切,我一定会回报你一个美好的未来!”文章情满四溢,读来催人泪下。再如以“读书”为话题,一学生拟出了“敢问父母,你留下的就是这些吗?”的题目,发人深省,颇见功力。文章从一首小诗发端:“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戴上一把远飞的伞。”由此,作者以“我”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和邻居“兰兰”因家中盖房而辍学的事例,生发议论:“牛棚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呼唤着父母要给子女留下值得回味的精神的东西。这种反问拟题,触人深思。
二、引用法。直接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名句、典故、成语、谚语、格言、歌曲等来做文章的标题,显得别出心裁,又能表现作者知识的广博和运用的灵活。一个同学写中考前他的爸爸不顾他的学习,还带着一班人在家里打麻将影响复习,写了名为《叫声骂声麻将声》的作文,表达了他对爸爸的不满,这个题目就化用得恰当。
三、公式法。在数理化中有一些公式,把它化为作文的标题,往往既简练精当,又形象生动。一位同学的题目叫《批评+表扬=爱》,叙述了他和班主任老师三年来的交往,既叙述了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又表达了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领悟。
四、反调法。对于有些从正面说无法打动人的内容不妨从反面考虑一下,拟一个带“反调”的标题往往很有吸引力。一般的中学生都不喜欢别人说话啰啰唆唆,一位考生拟题为《怀念唠叨》,表达了对已故奶奶的思念,也不失为一种角度新、有个性的命题方法。
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
1、恰如其分。就是说要符合作文体裁和内容的要求。文章的题目要与内容相一致,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题目太大则显得空洞,太小则显得文章内容不够细致,甚至有跑题的感觉。
2、简洁凝炼。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要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3、新颖生动。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给人一种新鲜感,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趣味性,饶有情趣,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