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阶段工作计划
布隆乡机关效能建设第三阶段工作计划
在总结提高阶段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进行自我检查。根据乡党委、政府《关于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在全乡上下开展单位和个人自查汇报会,由相关人员进行讨论评议,提出意见建议,针对存在问题认真细致的整改,必须保证整改全面、彻底。自查合格后报领导小组进行检查验收。
2、开展工作考评。由领导小组按照目标任务对单位和个人进行工作考评和全面验收,并将考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严格惩罚措施,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3、注重典型推动。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做好培育和发现典型工作,乡机关作风效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选择工作效果好的单位召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本阶段工作成绩。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加大典型报道力度,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及时对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广泛宣传并进行表彰奖励,将点上的创造转化为面上的成果。
4、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督检查、群众积极参与的作风效能建
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投诉举报监督机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及时监督、发现和解决影响机关作风交通建设方面的问题,积极营造人人讲作风、处处抓作风、事事高效能的深厚氛围。
中共拜城县布隆乡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1年11月1日
第二篇:第三专题计划与战略
第三专题计划与战略
一、计划─−P266
(一)计划的含义
(1)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实际上,名词意义上的计划就是计划方案。
(2)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也就是计划工作,包括如何确定未来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案的工作过程。
含义
决定个人、群体、工作单位或组织未来的目标和活动的有意识的、系统的过程
对组织而言,确定组织目标、战略,以及分层次行动方案
既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怎么做)
(3)计划的内容包括“5W3H”: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Y--为什么做,原因
WHO--谁去做,人员
WHERE--何地做,地点
WHEN--何时做,时间
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HOW LONG --计划的长短,实施周期
HOW MUCH --执行成本
(二)计划的性质
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目的与好处
①给出方向、减少变化冲击、减少浪费、利于控制(降低不确定性)
②实证研究:正式计划与业绩关系(?)
许多关于计划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
1、正式计划一般与更高的利润、更高的资产报酬率及其他积极财务成果相联系
2、高质量的计划过程和适当的实施过程比泛泛的计划更可以导致较高的绩效
3、凡是正式计划未能导致高绩效的情况,一般都是因为环境的情况
计划可能会造成刚性。将组织锁定在特定的目标和时间上,其假设是环境在实施计划期间是不变的。
动态环境是难以计划的。存在着高度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正式计划不能代替直觉和创造性。
第三篇:第三专题活动计划
第三专题活动计划
(第四次修改稿)
请老师们按照以下的顺序,了解本专题的内容:磨课计划—名师备课1—第一次磨课总结—名师备课2、3—群组备课研讨—第二次上课实录—群组观课研讨
专题三(小学高年级对话教学)计划
(第四次修改)
——磨课总结三——磨课总结二
一、打磨课例
新标准英语 Book6 Module 3 Unit 1 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
二、研讨的主题
专题三:小学高年级第一课时对话教学
——在生活化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
三、指导专家和名师
鲁子问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雷云萍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教授 梁成峰齐鲁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
刘青青岛四方区实验小学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
卢英苗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山东省教学能手 张春玲济南天桥区实验小学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宋巧珍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山东省教学能手
四、协作研究人员
杨帅焦黎梅郭卫红 白艳艳徐俪娜宋艳艳 魏茹霞 刘艳艳张少艳李艳 孙清媛 毛希玲 刘玉春协作研究人员都是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课例打磨过程,对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参与观课、议课活动,收集观课数据,写出评课报告,进行磨课总结。
五、负责人
莱州市双语学校徐建华
负责制定磨课计划;认真组织课例打磨的实施全过程;协调专家、名师给予充分指导,群组其他成员及时参与研讨;及时调度打磨进程;收集备课、研讨、观课、议课、反思、总结等过程性材料,根据集体研讨的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改;上课并整理教学实录;并将材料及时上网;撰写课堂教学总结和磨课总结。
六、执教人
莱州市双语学校徐建华
七、工作的措施
1、加强与本校领导、市教研员的沟通,聘请市、区教研员担任专家顾问团成员。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帮助。
2、协调好群组成员及周围教师,整合优势资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打磨高质量的教案。
3、结合所承担的专题内容,组织群组教师开展课例打磨活动。
4、经常与其他专家组成员交流信息,及时反馈研修过程中的困惑或困难,保证研修效率。同时注意与本工作室成员的沟通,调动他们参与课例打磨的积极性,通过参与课例打磨过程来提升教研水平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八、工作条件
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里都有多媒体和网络系统,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工作室成员和圈子成员是我市及我校有经验的教师,大多数老师上过烟台市级以上公开课。
九、专题三研讨目标
根据小学高年级第一课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期望通过这个课例能够体现本专题的以下目标:
(1)引导教师正确定位第一课时教学:高年级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不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境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能力。(2)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课文语境或创设生活化的语境,在语境中教学新知,理解新语言材料避免脱离语境学习新单词或句子。
(3)引导教师尽快进入课文,导入时间不宜过长,充分利用课文语境让学生整体感知。
(4)引导教师关注活动设计的目的性,设计的活动不能只顾趣味性而忽视了目的性,活动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十:期待的亮点
针对本课话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本课设计时,我主要关注了以下三点:
一是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二是注重创设生活化的语境,避免孤立地学习单词和句子,而是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三是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这也是我期望在课堂中创造的亮点
十一、计划解决的教学问题
1、高年级第一课时的定位问题
2、脱离语境教授新知的问题
3、目标设定过于发散的问题
4、进入课文前时间太长,把新知肢解零碎的问题
十二、明暗线:
明线:小学高年级第一课时对话教学
暗线:培养学生在语境中认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教师善于借助课文语境或创设接近生活的情境教学语言点,突破重难点。
十三、时间安排
5月27日:完成专题计划
6月15日以前:组织烟台群组成员对本专题教案提出修改意见。
6月21-25日:接受省内专家组成员对教案的指导和打磨
6月26-28日:对省内专家组的修改意见进行认真反思,在学校教研组讨论,并调整教案
7.2 完成第一教案打磨总结并上传。
8.1完成本专题第二教案,并组织群组,圈子成员对第二次教案进行打磨。
8.20 总结第二教案的打磨情况
10.21 完成第一次上课实录并上传,总结听课情况,11.18 完成脚本。并发给各位省级专家完善脚本内容
11.23---26 在南京讨论脚本。
12.8脚本送专家组审阅。
12.27----12.29在青岛完成拍摄工作。
1.3---1.25整理课堂实录,组织相关成员对本课例的录像进行研讨,做好总结,教案定稿。
十四、附《Book 6 Module 3 Unit 1 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新标准教材
教材内容:
Daming:Look.I’ve got an email from Lingling.It’s about English food.Fanfan:What does it say?
Daming:Yesterday she had an English breakfast.Fanfan: What did she have?
Daming: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Fanfan:And what did she have for lunch? Daming:She had sandwiches.Fanfan:And what did she have for dinner? Daming:She had fish and chips.Fanfan:Fish and chips?
Daming:Yes.It’s a traditional English dinner.Fanfan:Does Lingling like English food?
Daming:Yes, she does.She says it’s delicious.But it’s very different.
第四篇: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计划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见大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三)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见大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五)教学进度
观察物体3课时
第五篇:第三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第三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2018.4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二.活动目标:(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诵读内容
1、《中华十德与国学》。
2、课内拓展。各班级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适当增添相关经典诗文。
3、课外阅读。每班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内图书,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四、活动时间
1、国学课程一直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国学课进课表,每周每班有至少一节课的经典篇目诵读。
2、每日放学后,利用排队时间诵读经典篇目,年级不同,选取篇目有所不同。
3、利用重大节日等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五、三小特色 1.唱经典
古诗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在诵读的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让他们记得更好,开展歌唱古诗文的活动。如孟郊《游子吟》,苏轼《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别亦难》,白居易《长恨歌(片断)》等古诗词歌曲。
在游戏(如跳橡皮筋)中编成歌谣。如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你拍一,我拍一”就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更能坚持下去。2.画经典
在经典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他们思维力,想象力。
3、背经典
小学生理解能力还较差,背诵帮助他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月活动计划
5月:
1、制定本学期课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2、利用五一重大节日的机会开展大型诵读及唱诗活动。
6月:
1、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经典诵读伴我成长的娱乐诵读活动。
2、开展“亲子诵读”活动,表彰优秀诵读家庭。